《诫子书》《曾国家书》比较阅读答案(2019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题)
2019年云南省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K12教育文档)

(直打版)2019年云南省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直打版)2019年云南省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直打版)2019年云南省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1机密★考试结束前2019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卷(全卷四个大题,共27个小题,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
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语文知识积累(1~6题,每题2分,第7题8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河畔.(pàn)纤.细(xiān)矜.持(jīn) 信手拈.来(diān)B.亘.古(gèn)希冀.(yì) 吮.吸(shǚn)为虎作伥.( chāng) C。
濒.临(bīn)对峙.(zhì) 跻.身(jī) 提纲挈.领(qiè)D.威摄.(shè) 庇.护(pì)创.伤( chuàng) 肆无忌惮.(dà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抉择凑和丰功伟绩风弛电掣B。
锤炼履历闲情逸志义愤填膺2C.搭档和煦世外桃源矫揉造作D.蝉娟祭祀海市蜃楼巧妙绝伦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梅花开在苦寒中,开在秃枝上,没有绿叶相映,特立独行....,自荣自美。
2019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9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语文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分)1.请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A. 铭,古人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刘禹锡的《陋室铭》就是这种文体的代表作之一。
B. 王维,字摩话,宋代诗人。
他的诗作色彩鲜明,意境恬淡。
苏轼称赞他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C. 莫言,当代作家,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著有《红高粱》《蛙》等作品。
我们学过他的文章《卖白菜》。
D. 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欧洲文学史上声誉最高、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
2.【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
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①趋于奢矣。
见乡人则嗤其朴陋②,见雇工则颐指气使③,此即日习于傲矣。
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
初五夜,又接弟信,余固恐弟之焦躁也。
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
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
弟总宜平心静气。
尔与诸弟戒之,至嘱至嘱!(节选自《曾国家书》)注释:①日:一天天地。
②朴陋:粗俗鄙陋。
③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
请选出下列加下划线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A. 静以修身皆以美于徐公B. 险躁则不能治性至则无可用C. 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D. 车马仆从习惯为常二虫尽为所吞3.形神兼备中国画①中国画历史悠久,在中国数千年的绘画发展史上,画家辈出,名作荟萃,在世界美术领域绽放出璀璨的光辉。
②中国画有整套独特的表现手法,不追求形象的逼真,而着力于意境的表现,要求做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诫子书》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诫子书》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诫子书》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1题。
(共8分)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甲】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乙】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俭以养德以德报怨学以致用自以为是B.意与日去出其不意词不达意意气风发C.淡泊明志志大才疏志同道合志在四方D.年与时驰心驰神往驰名中外纵横驰骋10.翻译文中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甲】静以修身翻译:用宁静专一来提高自身修养。
理解:诸葛亮强调提高自身修养,需要屏除杂念和干扰,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如果放纵、轻浮则不能修养身心。
【乙】学须静也翻译:学习必须静心专一。
理解:诸葛亮阐明学习要求所处环境安静,不受干扰。
他强调通过学习才能增长才干,对社会有所贡献。
11.上文是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主要阐述了“修身养德、明志治学”的深刻道理,这是古人推崇的一种美德。
结合上面文本和下面两则【链接材料】,简要分析“修身养德、明志治学”的美德在许衡和怀素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4分)【链接材料一】许衡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
”人曰:“世乱,此无主。
”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人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
庭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
其家人化之如此。
”(节选自《元史?许衡传》)【链接材料二】怀素疏放,不拘细行,饮酒以养性,草书以畅志。
时酒酣兴发,遇寺壁、里墙、衣裳、器皿,靡不书之。
贫无纸可书,尝于故里种芭蕉万余株,以供挥洒。
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
(节选自《僧怀素传》)答:答案:(三)阅读《诫子书》(5分)9.C(共2分)10.甲(共2分)11.答案示例:许衡盛夏途经河阳,口渴,众人争着去摘路边一棵无主梨树的梨子,独许衡不吃,他认为不合乎道义的东西,(有教养的人)一丝一毫也不取,这就是他修身立德的体现。
诸葛亮《诫子书》曾国藩《诫子书》比较阅读及答案

诸葛亮《诫子书》曾国藩《诫子书》比较阅读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一曰慎独而心安。
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
能慎独册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
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
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选自《曾国藩诫子书》)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俭以养德养:培养。
B.非宁静无以致远致:达到。
C.非学无以广才广:增长。
D.遂成枯落遂:最后。
7.下列句子中加点“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静以修身A.以刀劈狼首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C.皆以美于徐公D.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8.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文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
书,古代的一种文体,多用以记事陈情。
B.甲文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
C.乙文论述了修身、养心、慎独三者之间的关系,强调了慎独的重要性。
D.甲乙两文都从正反两面,训诫后世子孙要注重修身养性。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10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2分)能慎独册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
阅读答案:9.【答案】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
【评分标准】“学”“须”“才”“静”要译出,共2分。
10.【答案】能慎独/册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
【评分标准】每处1分,共2分。
诫子书比较阅读 中考题

《诫子书》与同类文体比较阅读中考试题(一)《诫子书》《示儿燕》《谕儿书》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题)【甲】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示儿燕孙枝蔚①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②。
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
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③效此也。
譬如茶杯饭碗,明知是旧窑④,当珍惜;然贫家止有此器,将忍渴忍饥作珍藏计乎?儿当知之【注释】①孙枝蔚:清初诗人。
②高阁:束之高阁,不去阅读。
③遑:闲暇,空闲。
④旧窑:指年代久远的珍贵古瓷。
【丙】谕儿书吴汝纶①忍让为居家美德。
不闻孟子之言,三自反乎?若必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恼。
人生在世,安得与我同心者相与共处乎?凡遇不易处之境,皆能掌②学问识见。
孟子“生于忧患”“存乎疢③疾”,皆至言也。
【注释】①吴汝纶:清代作家。
②掌:同“长”。
③疢(chèn)疾:疾病,比喻忧患。
13. 【释义·懂文】根据文意,选出【乙】【丙】两文标题中“示”“谕”最恰当的义项。
(1)示() A上天对人类显示吉凶祸福 B.给人看 C.表示 D.教导(2)谕() A上对下的文告、指示 B.告诉 C.知道 D.比喻1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效此也。
(2)凡遇不易处之境,皆能掌学问识见。
15. 【圈点·品味】参照示例,结合加点词语赏析下面句子,体会文中父亲说话时的语气和情感。
【示例】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须”是必须的意思,连用两个“须”表达了肯定、不容置疑的语气。
“非……无以……”双重否定,强调了“学习”和“立志”的重要,表现了诸葛亮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诫子书》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诫子书》中考试题及答案试题1:《诫子书》阅读练习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①非淡泊无以明. 志( )②险躁则不能治. 性( )③年与时驰.( )④非学无以广. 才( )2.选出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意与. 日去 呼尔而与. 之B.非志无以. 成学 可以. 为师矣C.夫. 君子之行 夫. 专诸之刺王僚也D.淫慢则. 不能励精 入则. 无法家拂士3.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非/宁静/无以/致远B.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C.险躁/则/不能/治性D.非学/无以/广才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5.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
(2分)答案:1.①明确、坚定 ②修养 ③疾行,指迅速逝去 ④增长(2分)2.C3.B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4.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静、修、俭、养)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试题2: 《诫子书》检测题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君子/之行B.静/以修身,俭/以养德C.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2.下列句中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小大之狱,虽.不能明察。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安陵君其.许寡人。
《诫子书》阅读答案

《诫子书》阅读答案《诫子书》阅读答案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时常需要做些阅读题,而与阅读题如影随形的则是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可以有效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知识。
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诫子书》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诫子书》阅读答案 1《诫子书》诸葛亮【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的品德,靠静来修身,靠俭来养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
学习必须安静焉,才能来源于学习,不学习无法扩展才能,没有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有甩成就。
享乐过度就不能挂历精神,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和时光一同逝去了,意志和时间一同消失了,象枯枝败叶一样凋落,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晚年守着破房子痛惜过去,还怎能来得及呢?【阅读训练】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静以修身②俭以养德③非澹泊无以明志④非宁静无以致远2、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答: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答:4、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答:《诫子书》阅读答案1、①用恬静来修养自己的身心②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③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④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
2、作者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
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心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3、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4、非澹泊无心明志,非宁静无心致远。
《诫子书》阅读答案 2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019年昆明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10.培养俭的习惯要从日常小事做起。如【乙】文所说并不是“锦衣玉食”才是奢,如果“皮袍呢褂”随处都是,“车马仆从”成为习惯,这样就靠近奢而远离俭了。所以要提醒自己,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注意节俭,不过度消费。
6题解析】
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励精”:振奋精神。“穷庐”:偏偏简陋的房屋。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习”在现代汉语中也有“习惯,熟悉”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9题解析】
文言文要点信息的提取。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如甲文比喻了过度懈怠、不静心于学的人精力衰竭、失去活力的状态的四个字可提取“遂成枯落”作为答案。而乙文中曾国藩以自己为例劝诚弟弟,提出做事应该持有“平心静气”的态度。同时甲乙两文的作者都认为会阻碍“静”的养成的词语可提取“躁”字作为答案。
(3)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4)___________,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卖炭翁》)
(5)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9~13题。
(12分)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乙】
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
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
即是,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①趋于奢矣。
见乡人则嗤其朴陋②,见雇工则颐指气使③,此即日习于傲矣。
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
初五夜,又接弟信,余固恐弟之焦躁也。
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
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
弟总宜平心静气。
尔与诸弟戒之,至嘱至嘱!
(节选自《曾国家书》)注释:①日:一天天地。
②朴陋:粗俗鄙陋。
③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
9.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2分)
(1)非宁静无以致远致远:(2)淫慢则不能励精励
精:
(3)悲守穷庐穷庐:(4)此即日习于傲
矣习:
10.请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静以修身/皆以美于徐公
B.险躁则不能治性/至则无可用
C.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D.车马仆从习惯为常/二虫尽为所吞
1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
12.【甲】文中诸葛亮认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以“ A ”四字比喻了过度懈怠、不静心于学的人精力衰竭、失去活力的状态;【乙】文中曾国藩以自己为例劝诚弟弟,提出做事宜“ B ”,否则会导致“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的结果;【甲】【乙】两文的作者都认为 C 会阻碍“静”的养成,从而影响学习与做事。
(3分)
13.【甲】文中诸葛亮提出“俭以养德”的观点,请你结合【乙】文内容,谈谈在生活中该如何培养“俭”的习惯。
(3分)
答案:
9.(2分)(1)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2)励精:振奋精神
(3)穷庐:偏偏简陋的房屋
(4)习:习惯,熟悉
10.(2分)C
11.(2分)不把名利看淡就不能明确志向。
12.(3分)A.遂成枯落 B.平心静气 C.躁(险躁/焦躁)
13.(3分)培养俭的习惯要从日常小事做起。
如【乙】文所说并不是“锦衣玉食”才是奢,如果“皮袍呢褂”随处都是,“车马仆从”成为习惯,这样就靠近奢而远离俭了。
所以要提醒自己,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注意节俭,不过度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