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董其昌行书千字文
欹侧刚健 古韵率真

欹侧刚健古韵率真作者:上官文金来源:《中华瑰宝》2023年第11期黄公望书名为画名所掩,很少有独立的书法作品,但从他的题跋作品中可以窥见其书法面貌和审美趣味。
黄公望(1269—1354年),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元代全真教道士,著有文作《写山水诀》。
黄公望是著名的山水画家,以“浅绛山水”“草籀奇字法入画”为艺术特色,其代表作《富春山居图》辗转波折,流传至今。
黄公望的画名大于书名,其书法艺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为人知。
在黄公望传世书画作品中,其书法多以题跋形式呈现:其一为给自己绘画作品题跋的“自题”之款识,如《题富春山居图》《题溪山雨意图》等;其二为给他人书画作品题跋的“他题”之款识,如《跋赵孟行书千字文》《跋钱选浮玉山居图》等。
两度“书吏”以酝酿元代中后期,书坛在赵孟“复古”书风的改革下,“推崇二王,回归魏晋”已蔚然成风,形成了赵派书家群。
赵派书家多与赵孟有紧密关系,或被其亲授书法,或被其引荐与赏识,但也出现了两种不同方向:一是力求酷似“松雪体”,如俞和等人;二是学赵但不同于赵,自有其个性,如张雨等人。
前者逐渐导致了“千人一面”的赵体书风,而丧失了赵氏原本“复古”之初心;后者深入赵氏“复古”理念的核心,师法晋唐但不拘泥于法,自有韵味。
黄公望当属后者,他与张雨同样有着入道经历,深受赵孟“复古”书风影响,但其书法率意而自然,不流俗态,能够超脱赵氏书法的风格局限而摸索到书法艺术表现的本质特征。
可以说,张雨、黄公望等人是元末赵氏书法“一统天下”局面中的奇葩,他们对书法本质的探索是书法发展的正道。
但囿于元末时局紊乱、明初政权更迭等原因,这种对书法本质的回归探索未能继续下去。
黄公望本姓陆,世居平江之常熟(今属江苏)。
他出生之时,正值南宋与蒙古对峙之际。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忽必烈率军攻入临安(今浙江杭州),江南地区悉数归入元朝版图。
这一年,黄公望被过继给永嘉黄氏,由陆姓改为黄姓,时有“性禀敏异,应神童科”之誉。
董其昌《草书千字文》

董其昌《草书千字文》《千字文》全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海咸河淡,鳞潜羽翔。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
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推位让国,有虞陶唐。
吊民伐罪,周发殷汤。
坐朝问道,垂拱平章。
爱育黎首,臣伏戎羌。
遐迩一体,率宾归王。
鸣凤在竹,白驹食场。
化被草木,赖及万方。
盖此身发,四大五常。
恭惟鞠养,岂敢毁伤。
女慕贞洁,男效才良。
知过必改,得能莫忘。
罔谈彼短,靡恃己长。
信使可覆,器欲难量。
墨悲丝染,诗赞羔羊。
景行维贤,克念作圣。
德建名立,形端表正。
空谷传声,虚堂习听。
祸因恶积,福缘善庆。
尺璧非宝,寸阴是竞。
资父事君,曰严与敬。
孝当竭力,忠则尽命。
临深履薄,夙兴温凊。
似兰斯馨,如松之盛。
川流不息,渊澄取映。
容止若思,言辞安定。
笃初诚美,慎终宜令。
荣业所基,籍甚无竟。
学优登仕,摄职从政。
存以甘棠,去而益咏。
乐殊贵贱,礼别尊卑。
上和下睦,夫唱妇随。
外受傅训,入奉母仪。
诸姑伯叔,犹子比儿。
孔怀兄弟,同气连枝。
交友投分,切磨箴规。
仁慈隐恻,造次弗离。
节义廉退,颠沛匪亏。
性静情逸,心动神疲。
守真志满,逐物意移。
坚持雅操,好爵自縻。
都邑华夏,东西二京。
背邙面洛,浮渭据泾。
宫殿盘郁,楼观飞惊。
图写禽兽,画彩仙灵。
丙舍旁启,甲帐对楹。
肆筵设席,鼓瑟吹笙。
升阶纳陛,弁转疑星。
右通广内,左达承明。
既集坟典,亦聚群英。
杜稿钟隶,漆书壁经。
府罗将相,路侠槐卿。
户封八县,家给千兵。
高冠陪辇,驱毂振缨。
世禄侈富,车驾肥轻。
策功茂实,勒碑刻铭。
盘溪伊尹,佐时阿衡。
奄宅曲阜,微旦孰营。
桓公匡合,济弱扶倾。
绮回汉惠,说感武丁。
俊义密勿,多士实宁。
晋楚更霸,赵魏困横。
假途灭虢,践土会盟。
何遵约法,韩弊烦刑。
起翦颇牧,用军最精。
宣威沙漠,驰誉丹青。
九州禹迹,百郡秦并。
岳宗泰岱,禅主云亭。
雁门紫塞,鸡田赤诚。
昆池碣石,钜野洞庭。
中国历代书法家

书《前
后
张瑞图
文徵明楷 赤壁赋》
书《前
后
黄道周
文徵明《 卷》
杂花诗
赋
王铎
文徵明《 诗卷》
自书西
苑
陈洪绶
陈淳《秋兴八首卷 》 王宠《真行草十册 》
唐寅《和沈周落花 诗卷》
丰坊《各体书诀册 》
何良俊《四友斋丛书 论书卷》
王世贞《王氏书苑》 十卷
项穆《书法雅言》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论用笔》
赵宦光《寒山帚谈》
李日华《六砚斋笔记 》
黄道周《书品论》
郭宗昌《金石史》
董其昌《小楷千字 文》
董其昌《东方朔答 客难卷》
徐渭《草书杜甫诗 轴》
张瑞图《辰州道中 诗卷》
黄道周《赠倪献汝 叔侄诗轴》
倪元璐《五言律诗 轴》
王铎《赠张抱一行 书诗卷》
王铎《再芝园诗轴 》
行书 傅山《各体书册》
倪后瞻《倪氏杂著笔 法》
篆书 《三希堂法帖》 傅山
唐
楷书 《龙藏寺碑》
虞世南
公 元 618公元907年
智永《千字文》 褚遂良
五代
草书 欧阳询《九成宫》 薛稷
李嗣真《书后品》
张怀瓘《书断》 张彦远《法书要录》
十国
公 元 907公元960年
公 元 902公元979年
篆书
虞世南《 碑》
孔子庙
堂
李邕
陆 》
柬之《
陆机文
赋
怀素
褚 》
遂良《
孟法师
碑
张旭
褚遂良《 序》
王珉《行书状》
王羲之《兰亭序》 陆机
虞龢《论书表》
南北朝
公 元 420公元581年
董其昌:超乎于法 虚灵于心

董其昌:超乎于法虚灵于心作者:逸舟来源:《中华瑰宝》2022年第11期他继承江南文人的秀雅书风,以特有的影响力发扬文人书法艺术思想;他以禅喻书,以强烈的个性开辟了文人书法史上的新篇章。
董其昌的书法被视为千年文人书法史的缩影,数百年来影响不衰。
晚明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个变革期,书坛星光熠熠,涌现出不少书法名家,以晚明四家—邢侗、张瑞图、米万钟、董其昌为代表,对明清交替之际的书风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属董其昌对后世影响最大。
取法乎上超越精神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翁、思白,别署香光居士,松江(今上海市松江区)人。
与一些书法名家天赋异禀、少年成名不同,董其昌的书法之路起步很晚,少年时对书法未窥门径,甚至字写得很差。
这种情况因为一场考试才有所改变。
17岁时,董其昌参加松江府会试,虽然学问上佳,却因字写得不好被主考、时任知府衷洪溪降为第二等。
这对董其昌产生了极大的震动,于是他“发愤临池”,刻苦学习,先学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又学虞世南,觉得唐书不如魏晋,于是改学王羲之的《黄庭经》和钟繇的《宣示表》《力命表》《还示帖》《丙舍帖》。
可以说他学习书法的起点是非常高的,正符合学书“取法乎上”的规律。
因而,仅仅3年时间,他便书艺大进,直逼古人。
董其昌对书法的艺术追求是一贯且充满激情的,而且他颇为自负,多年以后,在回忆自己这段学书经历时,语气中仍然有些骄傲。
不过,董其昌在晚年对自己年轻时的一些轻狂自负行为也有反思。
18岁时,他作为知府儿子的伴读就学于莫如忠门下,从莫如忠学习书法。
莫如忠书法宗“二王”,善行草书,深得魏晋之法,在其影响下,董其昌直入晋室,“得其形模,便目无吴兴(赵孟)”。
直到晚年,董其昌才理解了赵孟的书法妙处,改变了年轻时对其的轻慢看法。
“晋人取韵”是董其昌一生遵循的书法准则,也是他认为的最高境界。
董其昌学书虽晚,但起点高、成长快,得到了良好的书法教育。
虽然年少轻狂,但是他勤奋好学,勇气可嘉,敢于进取和超越,超越元人的理念影响了其一生。
董其昌《项墨林墓志铭卷》的人物关系与递藏链

董其昌《项墨林墓志铭卷》的人物关系与递藏链①李万康(华东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上海 200062)[摘 要]《项墨林墓志铭》是董其昌晚年最具代表性的小楷精品,由项禹揆装裱成卷,后经平湖高氏、华亭王氏、钱塘金氏、归安陆氏等家族收藏,20世纪中叶流入日本。
卷中名家跋记共10则,钤印总计86枚,所涉人物众多,关系复杂。
通过梳理卷中人物关系与递藏链,不难发现,历代鉴藏家在收藏《项墨林墓志铭卷》的过程中所形成的递藏链和社会关系网络,具有明显的精英性和世家性特征。
[关键词]项元汴;董其昌;墓志铭;递藏链[ 中图分类号 ] J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75(2019)03-0096-10收稿日期:2018-01-16作者简介:李万康(1972-),男,四川泸定人,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美术史。
①基金项目:2014年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项元汴鉴藏印与千字文编号研究:兼论中国古代书画编号与半印关防”(14DF37)阶段性成果之一。
②《容台集》前后刻印两次,一次刻于崇祯三年(1630),一次刻于崇祯八年(1635)。
首次刊行的《容台集》将《项墨林墓志铭》收录于《容台文集》卷八,说明现存墨迹本是按原文重书而成。
《项墨林墓志铭》现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图1),是董其昌学杨凝式《韭花帖》最具代表性的小楷精品,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鉴定董其昌书迹无可争议的标准件。
该墓志由项禹揆装帙成卷并收藏,后历明末“乙酉之变”、晚清“洪杨之乱”、近代兵燹劫火,仍保存完好。
卷中有陈继儒、范允临、王廷宰等名家跋记共10则,另有董其昌、项禹揆、高士奇等人印记共计86枚,所涉人物多为明末以来炳耀一时的著名收藏家和书画家,相互之间关系复杂。
梳理卷中人物关系与递藏链,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这件稀世珍品的内容的了解。
一、《项墨林墓志铭卷》与项氏家族《项墨林墓志铭》是项元汴次子项德成请董其昌为先父撰写的一篇墓志,收入董其昌《容台文集》卷八。
中国书法史博大精深

1、朝 代 宋(北宋南宋)公元 960-1279 年 辽公元 916-1125 年 金公元 1115-1234 年书 体 2、书 体 行书 3、代表碑帖 蔡襄《自书诗稿》 苏轼《黄州寒食帖》 黄庭坚《松风阁诗》 米芾《研山铭》 米芾《蜀素帖》 蔡京《徽宗十八学士图跋》 赵佶《楷书千字文》 陆游《怀成都十韵诗》 范成大《荔酥沙鱼帖》 朱熹《卜筑帖》 张孝祥《台眷帖》 姜夔《落水本兰亭序跋》 《淳化阁帖》 4、时代书家 苏轼
《苏慈墓志》 《龙藏寺碑》 智永《千字文》 欧阳询《九成宫》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陆柬之《陆机文赋》 褚遂良《孟法师碑》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李邕《李思训碑》 张旭《肚痛帖》《古诗四帖》 怀素《论书帖》《苦笋帖》 李阳冰篆书《颜氏家庙碑》 徐浩《不空和尚碑》 怀仁《集王圣教序》 柳公权《玄秘塔碑》 柳公权《神策军碑》 颜真卿《多宝塔感应碑》 颜真卿行书《祭侄文稿》 杨凝式《韭花帖》 4、时代书家 智永 欧阳询
籀 音 zhou 峄 音 yi 三 1、朝 代 西汉 前 206 年-公元 8 年 东汉 公元 25 年-220 年 2、书 体 篆书 隶书 行书(东汉中期) 章草(东汉末期) 楷书(东汉末期) 3、代表碑帖 《石门颂》 《礼器碑》 《华山庙碑》 《景君碑》 《鲜于璜碑》 《史晨碑》 《乙瑛碑》 《曹全碑》 《冠军帖》
4、时代书家 钟繇 卫觊、卫瓘、 卫恆、卫宣、 卫夫人 索靖 陆机 琅琊王氏(王羲之、王献之等) 王僧虔 5、书论名篇 卫恒《四体书势》 杨泉《草书赋》 王羲之《笔阵图》 王羲之《自论书》 王珉《行书状》 虞龢《论书表》 王僧虔《书赋》、《论书》 6、书坛纪事 楷书自汉末至两晋逐渐成熟。 到魏晋时代,行书基本成熟,传刘得昇创行书。王羲之《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 一行书。 魏晋书法尚韵。
浅析学习《千字文》对提升小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促进作用

浅析学习《千字文》对提升小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促进作用摘要:当前我国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将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
流传近1500年的《千字文》就是经过时间筛选和历史沉淀的传统文化精品,代表了中国传统启蒙教育的最高水平。
它既是一篇四言长诗,又是一部袖珍版中华百科全书,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6-12岁的小学生正是“童蒙养正”的关键时期,学习《千字文》对提升小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千字文;传统文化;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当前我国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大幅度地增加了传统文化元素,传统文化走进了语文课堂,语文教师肩负着传播传统文化的责任。
《千字文》作为中国古代成就最高的蒙书,其全文内容包罗万象,它对古代传统诗词文理的解析,天文历法的传播,文史典故的引用,行文作对、书法欣赏等都有积极的意义,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因此,它对提升小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蒙作用。
1.促进学生语言文字素养的提升《千字文》字字珠玑,文采斐然,它的诞生本身就是一个美好的传奇:南朝才子周兴嗣,奉诏用一千个互不重复的单字,勾画出一部完整的中国文化史的基本轮廓,将自然、生活、修养、道德、国家政事、理想抱负全都囊括其中。
因此,每一个字眼都藏有乾坤,对小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字具有以下意义。
(一)积累词汇《千字文》是历史上公认的最佳儿童启蒙书籍之一,尤其作为识字教材。
不但能提供使用率很高的单字,而且其词汇也极为丰富,语言优美,词藻华丽,很多词形成了成语或被当做专用语广泛应用到戏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寒来暑往、知过必改、空谷传声、川流不息、夫唱妇随”等。
甚至因为它四字一句,简洁而富有表现力,几乎每句都可以作为成语来使用。
既保证了启蒙读物应有的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又兼顾到语句的美感,值得学生积累运用。
田蕴章行书千字文欣赏(共10篇)

田蕴章行书千字文欣赏(共10篇)篇一:田蕴章行书千字文欣赏我国古代书法家的人名,和他们的作品?要有名的!急,文字要长一些,要有说明快王羲之:兰亭序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楷书四大名家——颜真卿(祭侄稿)、柳公权(玄秘塔碑)、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楷书《兰亭记》行书有《行书千字文》),元之赵孟俯(《千字文》、《洛神赋》、《汲黯传》、《胆巴碑》、《归去来兮辞》、《元赵孟頫《红衣罗汉》兰亭十三跋》、《赤壁赋》、《道德经》、《仇锷墓碑铭》)初唐四大家--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钟王——三国魏钟繇、东晋王羲之二张——指东汉张芝、唐代张旭二位善草书之书家赵董——指元代赵孟俯,明之董其昌邢张米董:指晚明四大家邢侗、张瑞图、米万钟、董其昌四人.其中董其昌、邢侗又有“南董北邢”之说.昊中四才子:指明代居于苏南的书法家唐伯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祝允明.二沈:指明初沈度、沈粲兄弟二人,又号称“大小学士”.前者以婉丽胜,后者以遒逸胜.鲜赵:指元代书家赵孟俯、鲜于枢.又称元“二雄”.赵氏代表作如《仇锷墓碑铭》、《三门记》、《汲黯传》、《二陆文赋跋》、《嵇康绝交书》,《兰亭十三跋》等;鲜于枢代表作如《韩愈进学解》、《渔父词》、《透光古镜歌》、《韩愈石鼓歌》、《苏轼海棠诗》、《老子道德经》等.米薛:指北宋米芾、薛绍彭,后者代表作如《杂书卷》等苏黄米蔡:指宋“四大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苏氏代表作如《天际乌云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寒食诗》、《醉翁亭记》等;黄氏代表作如《松风阁》、《苏轼寒食诗跋》、《花气诗》、《诸上座帖》等;米氏代表作如《多景楼诗》、《苕溪诗帖》、《蜀素诗》等;蔡氏名作如《万安桥记》《颜真卿自书告身跋》.“四家”之蔡一说为蔡京.颜柳:指唐之书家颜真卿、柳公权,书史上又有“颜筋柳骨”之称.前者的代表作如《多宝塔感应碑》、《郭家庙碑》、《元吉墓碑》、《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祭侄季明文稿》、《争座位帖》等;后者的代表作如《李晟碑》、《金刚经》、《神策军碑》等.颠张醉素:颠张即张旭,代表作如《肚痛帖》;醉素指怀素,代表作如《自序帖》、《千字文》、《苦笋帖》等,二人亦唐草圣.虞欧褚薛:指初唐的四大书法家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虞氏的代表作有《孔子家庙碑》,欧阳氏代表作如《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虞恭公温颜博碑》、《皇甫诞碑》,褚氏名如《雁塔圣教序》、《孟法师碑》等,薛氏代表作如《信行禅师碑》等.羊薄:指南朝宋书法家羊欣、薄绍之.前者善隶(正)书,后者善行草.二王:指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前者为书圣,代表作如《兰亭序》等,后者代表作如《鸭头丸》、《十二月帖》等.三谢:指东晋的谢尚(从兄)、谢奕(兄)、谢安(弟)三人.他们不仅在政治上著名,在书法上也颇有造诣,并因此得名.崔杜:指东汉崔援、杜操(又改杜度),为徒师关系,皆善章草.钟张:指东汉张芝、三国魏种繇.张氏创今草,被推为“草圣”,钟氏代表作如《宣示表》,《贺捷表》等.篇二:田蕴章行书千字文欣赏”必“字硬笔行书怎么写,具体的笔画顺序是看了田蕴章老师的书法介绍,才知道“必”字写错了十几二十年.正确的笔画顺寻应该是:撇、竖弯钩、点、点、点,相信很多人都写不对.【田蕴章行书千字文欣赏】篇三:田蕴章行书千字文欣赏你知道我国还有哪些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王羲之(303—361年),汉族,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序》等.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王羲之的代表作是什么?王羲之的《兰亭序》被称为什么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中排名前几的作品王羲之学书成功的原因王羲之看到什么动物游泳发明了游字八法?在线等待!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王羲之是怎样练习书法的?为什么称王羲之是”书圣”?欧阳询欧阳询(557一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求欧阳询行书千字文!书法中的欧体是什么意思?有几种分法欧阳询的代表作是什么?欧阳询简介我们应该向书法家欧阳询学什么?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帖的笔划书写方法书法家欧阳询的资料谁知道欧阳询?欧阳询的字在毛笔书法里面称什么字体颜真卿颜真卿(709-785年),唐代大臣、书法家,字清臣,琅琊孝悌里(今临沂市费县)人.其曾祖、祖父、父亲都工篆隶,母亲殷氏亦长于书法.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颜真卿的书法价值很高吗颜真卿的《多宝塔碑》是什么类型的字体?颜真卿书法的历史地位谁有颜真卿字体的介绍为什么颜真卿的书法千余年来仍被人们广泛学习?颜真卿练书法的小故事颜真卿的资料颜真卿如何集百家之长柳公权柳公权,字诚悬,唐朝京兆华原人,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由於他也被皇帝封为河东郡公,因此后人也称他「柳河东」.他是颜真卿的后继者,后世以「颜柳」并称他们,成为历代书法的楷模.柳公权学书法的故事柳公权云:“心正则笔正.”如何练好柳公权的字?关于柳公权的资料柳公权的书法能体现盛唐风气吗?柳公权的书法特点关于柳公权的事例柳公权的行书作品米芾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代四大书法家.其绘画擅长枯木竹石,尤工水墨山水.以书法中的点入画,用大笔触水墨表现烟云风雨变幻中的江南山水,人称米氏云山,富有创造性.米芾传世的书法墨迹有《向太后挽辞》、《蜀素帖》、《苕溪诗帖》、《拜中岳命帖》、《虹县诗卷》、《草书九帖》、《多景楼诗帖》等,无绘画作品传世.著《山林集》,已佚.其书画理论见于所著《书史》、《画史》、《宝章待访录》等书中.米芾的生平简介米芾甚麽样的人?的主要内容米芾是谁?快!快!快!这段关于米芾的文字是什么意思啊?米芾请问芾读什么.他有什么代表作.急求米芾生平简介和米公祠所有建筑名称,拜托啦!有急用!赵孟頫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在绘画上,山水、人物、花鸟、竹石、鞍马无所不能;工笔、写意、青绿、水墨,亦无所不精.他在我国书法史上已占有重要的地位.,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四位书法家的楷书有什么区别啊赵孟頫的《汲黯传》是真迹还是赝品?王献之的>和赵孟頫的哪一个艺术成就高?谁能给我一个赵孟頫的详细资料?赵孟頫的字好吗?是不是缺乏阳刚之气赵孟頫,頫读什么?谁能告诉我赵孟頫的书法:”妙严寺记”的释文!谢谢了!谁知道赵孟頫“二陆文赋跋”的内容全文黄庭坚黄庭坚书法初以宋代周越为师,后来受到颜真卿、怀素、杨凝式等人的影响,又受到焦山《瘗鹤铭》书体的启发,行草书形成自己的风格.黄庭坚大字行书凝练有力,结构奇特,几乎每一字都有一些夸张的长画,并尽力送出,形成中宫紧收、四缘发散的崭新结字方法,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黄庭坚是谁黄庭坚生平苏轼与黄庭坚关系很好吗求黄庭坚一词的解析黄庭坚作诗的主张与看法苏轼与黄庭坚的诗风之别.研究黄庭坚大家都有谁?应该看哪些书?谁知道一些黄庭坚的资料?篇四:田蕴章行书千字文欣赏帮我介绍一位书法家短一点啦!随便什么书法家,要介绍他的书法作品!非常急!好的我会加分的,谢谢啦~~【田蕴章行书千字文欣赏】欧阳询(557一641年),汉族,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隋时官太常博士,唐时封为太子率更令,也称“欧阳率更”.与同代另三位(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欧阳询聪敏勤学,读书数行同尽,少年时就博览古今,精通《史记》、《汉书》和《东观汉记》三史,尤其笃好书法,几乎达到痴迷的程度.据说有一次欧阳询骑马外出,偶然在道旁看到晋代书法名家李靖所写的石碑.他骑在马上仔细观看了一阵才离开,但刚走几步又忍不住再返回下马观赏,赞叹多次,而不愿离去,便干脆铺上毡子坐下反复揣摩,最后竟在碑旁一连坐卧了3天才离去.欧阳询练习书法最初仿效王羲之,后独辟蹊径自成一家.尤其是他的正楷骨气劲峭,法度严整,被后代书家奉为圭臬,以“欧体”之称传世.唐代书法品评著作《书断》称:“询八体尽能,笔力劲险.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扰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笼之势,几旋雷激,操举若神.真行之书,出于太令,别成一体,森森焉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永,润色寡于虞世南.其草书迭荡流通,视之二王,可为动色;然惊其跳骏,不避危险,伤于清之致.”宋《宣和书谱》誉其正楷为“翰墨之冠”.据史书记载,欧阳询的形貌很丑陋,但他的书法却誉满天下,人们都争着想得到他亲笔书写的尺犊文字,一旦得到就视作圭宝,作为自己习字的范本.唐武德(618-624)年间,高丽(今朝鲜)特地派使者来长安求取欧阳询的书法.唐高祖李渊感叹地说:“没想到欧阳询的名声竟大到连远方的夷狄都知道.他们看到欧阳询的笔迹,一定以为他是位形貌魁梧的人物吧.”欧阳询以80多岁的高龄于贞观(649-672)年间逝世,身后传世的墨迹有《卜商帖》、《张翰帖》等,碑刻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等,都堪称书法艺术的瑰宝.后人将他与唐初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合称为“唐初四大书家”.欧阳询不仅是一代书法大家,而且是一位书法理论家,他在长期的书法实践中总结出练书习字的八法,即:“如高峰之坠石,如长空之新月,如千里之阵云,如万岁之枯藤,如劲松倒折、如落挂之石崖,如万钧之弩发,如利剑断犀角,如一波之过笔”.欧阳询所撰《传授诀》、《用笔论》、《八诀》、《三十六法》等都是他自己学书的经验总结,比较具体地总结了书法用笔、结体、章法等书法形式技巧和美学要求,是我国书法理论的珍贵遗产.[编辑本段]【书法造诣】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劲,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其源出于汉隶,骨气劲峭,法度谨严,于平正中见险绝,于规矩中见飘逸,笔画穿插,安排妥贴.楷书以《九成宫醴泉铭》等,行书以《梦奠帖》、《张翰帖》等为最著名.其他书体,也无一不佳,唐张怀瓘《书断》中说:“询八体尽能,笔力险劲,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犹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宠之势,风旋雷激,操举若神.真行之朽出于大令,别成一体,森森然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水,润色寡于虞世南.其草书迭荡流通,视之二王,可为动色,然惊其跳骏,不避危险,伤于清雅之致.”虞世南说他“不择纸笔,皆能如意”.而且他还能写一手好隶书.贞观五年《徐州都督房彦谦碑》就是其隶书作品.他的书法,以隶书为最.究其用笔,圆兼备而劲险峭拔,“若草里惊蛇,云间电发.又如金刚怒目,力士挥拳.”其中竖弯钩等笔画仍是隶笔.他所写《化度寺邑禅师舍利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他的楷书无论用笔,结体都有十分严肃的程式,最便于初学.后人所传“欧阳结体三十六法”,就是从他的楷书归纳出来的结字规律.他的行楷书《张翰思鲈帖》体势纵长,笔力劲健.墨迹传世,尤为宝贵.欧阳询的儿子欧阳通,书法一本家传.父子均名声著于书坛,被称为“大小欧阳”.小欧阳《道因法师碑》,隶意更浓,然而锋颍过露,含蓄处不及其父.欧阳询的书法早在隋朝就已声名鹊起,远扬海外.进入唐朝,更是人书俱老,炉火纯青.但欧阳询自己却并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就,依然读碑临帖,精益求精.有一次,欧阳询外出游览,在道旁见到一块西晋书法家-索靖所写的章草石碑,看了几眼,觉得写得一般.但转念一想,索靖既然是一代书匠,那么他的书法定会有自己的特色.我何不看个水落石出.于是伫立在碑前,反覆地观看了几遍,才发现了其中精深绝妙之处.欧阳询坐卧于石碑旁摸索比划竟达三天三夜之久.欧阳询终于领悟到索靖书法用笔的精神所在,因而书法亦更臻完美观止.楷书,是欧阳询得意的作品,唐贞观五年(公元631年)立.所创“欧阳询八诀”书法理论,具有独到见解.对明代人李淳的八十四法,清代人黄自元结构92法的著述,均有启示.其“八决”为:(点)如高峰坠石;(横戈)如长空之新月;(横)如千里之阵云;(竖)如万岁之枯藤;(坚戈)如劲松倒折,落挂石崖;(折)如万钧之弩发;(撇)如利剑断犀象之角牙;(捺)一波常三过笔.[编辑本段]【常见欧书碑刻】1、《九成宫醴泉铭》:楷书,是欧阳询的代表作,学欧书多以此为范本,魏征撰文,唐大宗贞观六年.公元623年)立碑.书法严谨峭劲,不取姿嵋之态.2、《虞恭公碑》全称《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虞恭公温公碑》,也称《温彦博碑》:楷书,书此碑文时,已80高龄.唐大宗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立碑.3、《皇甫诞碑》全称《隋柱国左光禄大夫宏议明公皇甫府君之碑》,也称《皇甫君碑》:楷书,是欧阳询年轻时的作品,无立碑年月,碑藏于陕西西安.4、《化度寺塔铭》全称《化度寺故僧邕禅师舍利塔铭》:[编辑本段]【相关碑帖】化度寺碑九成宫醴泉铭虞恭公温彦博碑张翰思鲈帖皇甫诞碑梦奠帖卜商帖正草千字文行书千字文篇五:田蕴章行书千字文欣赏名词解释①字组②天下第三行书③冯承素④《淳化阁帖》⑤李思训碑⑥千金帖7墨迹8简牍2、天下第三行书即苏轼所写的《寒食帖》,元丰三年(1080)二月,苏轼四十五岁,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狱天下第三行书“乌台诗案”受新党排斥,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在精神上感到寂寞,郁郁不得志,生活上穷愁潦倒,第三年四月,也就是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作此两首寒食诗,书写此卷的时间大约在翌年,或元丰七年离开黄州以后.元符三年(1100)是卷收藏者蜀州张氏取之邀黄庭坚观赏,并书一则题跋,与原迹可谓互为辉意映.《寒食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黄州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历代鉴赏家均对《寒食帖》推崇备至,称道这是一篇旷世神品.南宋初年,张浩的侄孙张演在诗稿后另纸题跋中说:“老仙(指苏轼)文笔高妙,灿若霄汉、云霞之丽,山各(指黄庭坚)又发扬蹈历之,可谓绝代之珍矣”.自此,《黄州寒食二首》诗稿被称之为“帖”.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则在帖后题曰:“余生平见东坡先生真迹不下三十余卷,必以此为甲观”.清代将《寒食帖》收回内府,并列入《三希堂帖》.乾隆十三年(1748年)四月初八日,乾隆帝亲自题跋于帖后“东坡书豪宕秀逸,为颜、杨后一人.此卷乃谪黄州日所书,后有山谷跋,倾倒至极,所谓无意于佳乃佳……”为彰往事,又特书“雪堂余韵”四字于卷首.《黄州寒食诗帖》彰显动势,洋溢着起伏的情绪.诗写得苍凉惆怅,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起伏跌宕,迅疾而稳健,痛快淋漓,一气呵成.苏轼将诗句心境情感的变化,寓于点画线条的变化中,或正锋,或侧锋,转换多变,顺手断联,浑然天成.其结字亦奇,或大或小,或疏或密,有轻有重,有宽有窄,参差错落,恣肆奇崛,变化万千.因为有诸家的称赏赞誉,世人遂将《寒食帖》与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唐代颜真卿《祭侄稿》合称为“天下三大行书”,或单称《寒食帖》为“天下第三行书.”还有人将“天下三大行书”作对比说:《兰亭序》是雅士超人的风格,《祭侄帖》是至哲贤达的风格,《寒食帖》是学士才子的风格.它们先后媲美,各领风骚,可以称得上是中国书法史上行书的三块里程碑.3、冯承素冯承素(617-672),字万寿,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县)人.唐代书法家.贞观(627-649)时任内府供奉挧书人,直弘文馆.贞观十三年,内出《乐毅论》真迹令承素模写,赐长孙无忌、房玄龄、高士廉、侯君集、魏徵、杨师道等六人.并笔势精妙,备诸楷则.”冯又与赵模、诸葛贞、韩道政、汤普澈等人奉旨勾摹王羲之《兰亭序》数本,太宗以赐皇太子诸王,见于历代记载.时评其书“笔势精妙,萧散朴拙.”据近年出土的《冯承素墓志》所载,他在唐高宗时官至中书主书,至咸亨三年(672)十月在长安通化里家中病逝,卒年五十六岁,与妻子朱氏合葬于乾封县(今属西安市)高阳原(在西安市长安区).4、《淳化阁帖》《淳化阁帖》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所谓法帖,就是将古代著名书法家的墨迹经双钩描摹后,刻在石板或木板上,再拓印装订成帖.《淳化阁帖》共10卷,收录了中国先秦至隋唐一千多年的书法墨迹,包括帝王、臣子和著名书法家等103人的420篇作品,被后世誉为中国法帖之冠和“丛帖始祖”.其中,第一卷收录先秦至唐19位帝王的书法,包括东晋明帝司马绍《墓次帖》、康帝司马岳《陆女郎帖》、哀帝司马丕《中书帖》等.5、李思训碑李思训碑全称《唐故云麾将军右武卫大将军赠秦州都督彭国公谥曰昭公李府君神道碑并序》,亦称《云麾将军碑》,李邕撰文并书.行书.额题篆书“唐故右武卫大将军李府君碑”4行12字.为睿宗(李旦)之“桥陵”陪葬墓群中神道碑之一.铭文内容记述李思训生平事迹.《金石萃编》载:碑高一丈一尺三寸六分,宽四尺八寸五分.碑石下半段文字残缺已甚,上半部字迹较清晰.现存陕西蒲城桥陵,下截多漫漶,上截亦石花满布,几不能读.《李思训碑》唐开元八年(公元720年)六月立.行楷书30行,行70字.此碑书法劲健,凛然有势.用笔清劲,自然,瘦劲异常,凛然有势,结字取势纵长,奇宕流畅,其顿挫起伏奕奕动人,顾盼有神,犹是盛唐风范.此碑规模极大,遒劲而妍丽,为李邕精心之作.为历代书家称道.明杨慎在《杨升庵集》中云:“李北海书《云麾将军碑》为其第一.其融液屈衍纡徐妍溢一法《兰亭》.但放笔差增其豪,丰体使益其媚,如卢询下朝,风度闲雅,萦辔回策,尽有蕴藉.”明王世贞评述“李北海(书)翩翩自肆,乍见不使人敬,而久乃爱之,如蒋子文佻达好洒丹青,竟为神也.”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若唐碑则怀仁所集之《圣教序》,不复论.外此可学,犹有三碑:李北海之《云麾将军》,寓奇变于规矩之中;颜平原之《裴将军》,藏分法于奋斫之内;《令狐夫人墓志》,使转顿挫,毫芒皆见,可为学行书石本佳碑,以笔法有入处也.”梁启超谓:“北海碑版照四裔,云麾(《李思训碑》)尤极龙跳虎卧之姿.”6、千金帖千金帖有两个:一个是初唐僧人怀仁672年集摹王羲之行书字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另一个是中唐僧人怀素799年书写的《小草千字文》.7、墨迹“墨迹”原指字画的真迹8、简牍简牍实际是几种东西的总称,指的是竹简、木简、竹牍和木牍.在纸发明以前,简牍是中国书籍的最主要形式,对后世书籍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今日,有关图书的名词术语、书写格式及写作方法,依然承袭了简牍时期形成的传统.篇六:田蕴章行书千字文欣赏文徵明习字阅读文徵明(文征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曾官翰林待诏.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真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文徵明(1470-1559)明代杰出画家.名壁,字徵明,后以字行,改字征仲,号稀奇山,停云生等.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授翰林待诏,故称“文待诏”.聪颖博学,诗、文、书、画都名闻一时.画学沈周,兼有李唐、吴仲圭、赵孟頫、黄公望笔法.画山水、人物、花卉都极出色.画风细致温雅,笔墨精锐,气韵神采,独步一时.他的子女都善于书画,门人杰出的也多,形成了“吴门派”.又写沈周、唐寅、仇英齐名胜古迹,并称“明四家”.其画特点粗暴,粗笔有沈周温厚淳朴之风,又有细腻工整之趣;细笔取法于王蒙,取其苍润浑厚的构调,又有高雅的风采.长于用细笔创造出幽雅间静的意境,也能用潇洒、酣畅的笔墨表现宽阔的气势.画人物和水墨花卉,技法熟练,风格秀丽.画水仙多用冰白知法,花叶离披,备天然之妙.书法亦丰富多彩,造诣很高,他的字宽宽展舒和,具有温和雅尊遒的丰富.又善刻印,雅而不俗,清而有神,书画、印章均为名手.他的绘画作用中|《雨余春树图》、《影翠轩图》《洞庭西山图》、《绿荫清话图》、《绿荫草堂图》、《松壑飞泉图》、《石湖诗图》、《失竹》、《江南春图》、《古木寒泉图》、《塞村钟馗图》、《松声一榻图》、《好雨听泉图》、《兰竹》、《梨花白燕图》、《水亭诗思图》、《仿王蒙山水》等.其著作有《莆田集》.五十四岁时才做了个翰林院待诏的小官,早年因为字写得不好而不许参加乡试,因而发愤图强,终于成为诗、文、书画方面的全才.绘画方面,与弟子成为“吴门派”;又和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书法各体无一不精,尤其以行书、楷书为人所称道,在当时名重海内外,并且因为他享年高寿(将近九十)、年高望重,门生有多,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的儿子文彭、文嘉在书法上也很有成就,其中文彭还是明清篆刻的一代宗师.文徵明的小楷特别精细工整,主要于钟繇、王羲之、王献之和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法度谨严、笔锋劲秀、体态端庄,风格清秀俊雅,晚年八十岁以后的小楷,尤其见功夫.行书主要学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智永,运笔遒劲流畅,晚年大字学黄庭坚,风格变得苍劲秀逸.他的传世墨迹很多,有小楷《前后赤壁赋》、《顾春潜图轴》、《离骚经九歌册》;行书有早期的《南窗记》,中期的《诗稿五种》,晚期的《西苑诗》.他的所有的作品,都笔笔工整,即使是快到九十岁时,也是如此,这在我国书法家中是极为少见的.原文文徵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1)临:临摹.(2)日:每天(3)率:标准.(4)书:书法水平.(5)遂:于是,就.(6)于:对,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