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19-文征明书法《琵琶行》全篇

合集下载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文徵明书画作品评述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文徵明书画作品评述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文徵明书画作品评述作者:***来源:《书画世界》2021年第08期中國国家博物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通过受捐、购买、调拨等方式,汇集了数量较为可观的明代书画家文徵明(1470—1559)的书画作品,其中既有可以确信的真迹名作,亦有一些颇具研究空间的争议之作,本文掇取数件,加以评述。

《真赏斋图》卷(图1)是文徵明88岁(嘉靖丁巳,1557)时,为当时无锡的收藏家、真赏斋主人华夏(字中甫)而作,绘画没有写明具体时间,卷后以楷书落款:“嘉靖三十六年,岁在丁巳,四月既望,长洲文徵明著并书,时年八十有八。

”在这之前,文徵明80岁(嘉靖己酉,1549)时已经为华夏画过一卷《真赏斋图》,现藏于上海博物馆,图后接续有隶书、楷书两种《真赏斋铭》,落款分别为“嘉靖三十六年,岁在丁巳,四月既望,长洲文徵明著并书,时年八十有八”和“长洲文徵明著并书,嘉靖丁巳三月既望,时年八十有八”,两种书体的铭文书写时间差一个月。

这些表明铭文创作及书写时间与国博藏本绘画时间一致,是在上博本绘画完成的八年之后。

在国博本《真赏斋图》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画卷开始部分的湖石叠山。

湖石叠山处于画面上下位置,并占据了全卷二分之一的空间。

上博本《真赏斋图》中虽然也描绘了华夏真赏斋中的太湖石,但远没有如此的体量。

在技法上,88岁的文徵明将干笔、湿笔并用,皴法、染法融合,既有元代王蒙以来的繁茂深厚,又发展了吴门画派中由他所开创的空灵雅致之风,成功地营造了一个似真似幻的园居空间,可谓假山石之假、真丘壑之真。

卷后《真赏斋铭有叙》用小楷写就,全文为:真赏斋者,吾友华中甫氏藏图书之室也。

中甫端靖喜学,尤喜古法书、图画、古金石刻及鼎彝器物。

家本温厚,菑畬所入可以裕欲,而于声色服用一不留意。

而惟图史之癖,精鉴博识,得之心而寓于目,每并金悬购,故所蓄咸不下乙品。

自弱岁抵今垂四十年,志不少怠,家坐是稍落,弗恤而弥勤。

余雅同所好,岁辄过之,室庐靓深,庋阁精好,宴谈之余,焚香设茗,手发所藏,玉轴锦幖,烂然溢目。

【名品赏析】董其昌《行书琵琶行》

【名品赏析】董其昌《行书琵琶行》

【名品赏析】董其昌《行书琵琶行》董其昌《行书琵琶行》白居易《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选自《白氏长庆集》。

行,又叫“歌行”,源于汉魏乐府,是其名曲之一。

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

歌、行、引(还有曲.吟.谣等)本来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曲名之一,后来成为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

《琵琶行》创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年)。

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同情民间疾苦,写了大量的讽谕诗,触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

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

白居易情急之中上疏请捕刺客,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被指责越职奏事,贬为江州刺史;又进而诬陷他作《赏花》《新井》诗“甚伤名教”,再贬江州司马。

江州当时被看成是“蛮瘴之地,加之州司马虽然名义上是刺史的佐史,实际上是一种闲散职务,这对白居易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嘲弄。

他的被贬其实是一桩冤案,他连遭打击,心境凄凉,满怀郁愤。

次年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

释文: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虾蟆(hámá)陵]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书法——精选推荐

书法——精选推荐

书法编号:书法欣赏作业内容: 1.历代书法家及其代表作品⼀览表 2.⼀篇书法论⽂ 3.⼀幅⾃⼰的书法作品姓名:学号:学院:学校:⼀、先秦⾄當代歷代書家、⾵格及代表作列舉⼀覽表時代/朝代秦朝代表性书家李斯书体⼩篆代表作品《绎⼭⽯刻》、《泰⼭⽯刻》、《琅琊⽯刻》、《会稽⽯刻》风格 ·字体皆为长⽅ ·笔书粗细如⼀ ·雍容典雅 ·线条圆润流畅 ·疏密匀停 ·给⼈以端庄稳重、刚柔并济、圆浑挺健的感受。

备注 · ⼩篆⼜称秦篆,李斯将⼤篆字体删繁就简,整理出⼀套笔划简单,形体整齐的⽂字,叫做秦篆。

·唐张怀瑾称颂其⼩篆是:“画如铁⽯,字若飞动”,“⾻⽓丰匀,⽅圆妙绝” 。

· 蔡邕写经于碑,使⼯匠镌刻,⽴于太学门外,世称"熹平⽯经"。

·后于鸿都门见⼯匠⽤帚写字,得启发,创"飞⽩ "书。

· 《古今书评》云: “崔⼦⽟书如危峰阻⽇,孤松⼀枝,有绝望之意。

”意谓其书势如“危峰阻⽇,弧松⼀枝”之奇险也。

汉朝蔡邕⾪书《述⾏赋》《鸿都⽯经》·结构严整 ·体法多变 ·长于碑记 ·尤以⾪书造诣最深,名望最⾼。

·有“蔡邕书⾻⽓洞达,爽爽有神⼒”的评价。

·流畅 ·⾃由 · 富有活⼒和动态美崔瑗草书《草书势》壹张芝草书《草书帖》《凉平善帖》《⼆⽉⼋⽇帖》《终年帖之⼆》·张怀瓘《书断》称他“学崔(瑗)、杜(操)之法,因⽽变之,以成今草,转精其妙。

·字之体势,⼀笔⽽成,偶有不连,⽽⾎脉不断,及其连者,⽓脉通于隔⾏”。

· 三国魏书家韦诞称他为“草圣”。

·尤善章草,后脱去旧习,省减章草点画、波桀,成为“今草” ,有 “草圣”之誉。

·当时的⼈爱其墨甚⾄到了“⼨纸不遗” 的地步。

琵琶行(拼音版)

琵琶行(拼音版)

pípáx íng琵琶行báij ū y ì唐白居易x ún y án g j i ān g t óu y ès òn g k è,f ēn g y èd íh u āq i ūs ès è。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zh ǔrén xi àm ǎkèzàich uán ,j ǔj iǔyùyǐn w úg uǎn xián。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zuìbùch éng huānc ǎnji ān gb ié,b i éshímán gm áng ji āng j ìn yu è。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h ūw én s h u ǐs h àn g p íp ás h ēn g ,z h ǔr én w àn g g u īk èb ùf ā。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x ún s h ēn g àn w èn d àn z h ěs h u í,p íp ás h ēn g t ín g y ùy ǔc h í。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y íc h u án x i ān g j ìn y āox i ān g j i àn ,t i ān j i ǔh u íd ēn g z h òn g k āi y àn 。

文徵明书法大全

文徵明书法大全

文徵明书法大全1. 简介文徵明(1470年-1559年),字子发,号秋谷居士,是明代著名的书法家、画家、文学家。

他是南宋四家之一宋徵宗的后代,也是文徵明书法这一艺术流派的创始人。

文徵明的书法作品以秀逸清逸、品格灵秀而闻名,被誉为是中国书法发展史上的巅峰之作。

2. 文徵明书法的特点文徵明书法独具一格,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独到之处。

2.1 草书文徵明的书法作品中,草书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他以行云流水的笔法,流畅自然的布局,将草书书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文徵明的草书,既能展现出汉隶的骨气和力度,又有着行云流水般的流畅美感,使观者在欣赏之余也能感受到书法背后的情感。

2.2 楷书文徵明的楷书作品也非常出众。

他的楷书带有古朴、俊秀的气质,筆劃匀净和谐,每一笔都显得精神集中、力度适中。

他擅长运用刚柔并济的技巧,使字形更加饱满、灵动,展现了楷书的艺术魅力。

2.3 隶书文徵明的隶书作品也备受赞誉。

他以瘦劲洗练、凹凸有致的笔画,展现出隶书的严肃庄重和秀逸风华。

字体间的间距刚好,处处洋溢着秩序和和谐感。

文徵明的隶书富有变化和张力,展现了书法艺术的精髓。

2.4 藏篆文徵明的书法作品中,还有一部分是藏篆的创作。

他深入研究篆书的历史和理论,将自己的理解与创作融为一体,创作出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篆书作品。

他的藏篆更注重形式的错落有致,笔画的疏密变化,给人一种古朴而不失华丽的感觉。

3. 文徵明书法作品赏析3.1 《兰亭集序》《兰亭集序》是文徵明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一。

文徵明以隶书书写这篇文字,在布局上注重横平竖直,清晰有序。

他的笔法流畅自然,每一笔都有力度,刚柔并济,给人一种宁静舒适的感觉。

作品中的每一个字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但又相互呼应、相得益彰。

3.2 《鱼图》《鱼图》是文徵明的一幅画作,也展现了他的书法才华。

他以草书的形式书写鱼的身体,利用草书的特点,使鱼的线条流畅而有力量感。

图中的草书字体字迹飘逸,犹如江河流水。

历代书法名帖大全

历代书法名帖大全
泰山刻石阳陵虎符秦诏量铭文秦“苏解为”陶盖文秦古隶云梦睡虎地秦简
汉金石
曹全碑全本
张景碑全本
张表碑子游残碑白石神君碑广陵中殿石题记安国墓祠题记王舍人碑
衡方碑全本
张迁碑全本
史晨碑延光残碑莱子侯刻石居摄两坟坛刻石大吉买山地记黄初残石
韩仁铭全本
乙瑛碑全本
袁安碑阳嘉残碑刘平国刻石开通褒斜道刻石开母庙石阙铭鲍捐神坐
陆游致仲躬侍郎尺牍自书诗卷自书钗头凤石刻尊眷帖文天祥草书木鸡集序上宏斋帖谢昌元座右自警辞吴说尺牍简谅帖门内帖识语并焦山题名吴琚寿父帖行书五段卷杂诗帖吴琚其它章友直篆书阎立本步辇图跋张即之日本禅院题字书杜诗卷台慈帖小楷佛遗教经行书待漏院记致殿元学士尺牍张孔孙跋苏轼二赋卷张孝祥柴沟帖赵孟坚行书自书诗致严坚中太丞尺牍周越跋王著草书千字文
鲜于枢
《尺牍》陶渊明归去来辞韩愈进学解韩愈石鼓歌草书秋怀二章草书苏轼海棠诗卷杜甫魏将军歌诗杜工部行次昭陵诗卷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卷论草书帖麻征君透光古镜歌诗赞卷晚秋杂兴诗王安石杂诗卷醉时歌御史箴卷张彦享行状稿卷
邓文原
致景良郎中尺牍瞻近汉时二帖跋五言律诗题松风阁卷清居院记临急就章家书帖芳草帖跋褚遂良倪宽赞跋王羲之雨后帖桐川帖
龚璛跋黄庭坚帖教授帖静春堂诗集序倪瓒跋唐人临右军真迹册淡室诗小楷江南春三首杨维桢草书七绝诗轴城南唱和诗册晚节堂诗札张中桃花幽鸟题跋真镜菴募缘疏卷周上卿墓志铭俞和临定武兰亭临乐毅论千字文篆隶册行书诗卷左氏传小楷册
白珽陈君诗帖墨竹诗册曹善书山海经序册陈基手札相见帖赠雪坡诗札陈植怀存斋诗帖段天祐安和帖贯云石题赵孟頫《双骏图》郭天锡《王献之保母帖跋》郭畀陆游自书诗卷跋青玉荷盘诗《题钱选红梅图诗》揭傒斯跋陆柬之文赋题画诗赠刘粹衷宰旌德序帖金声钱谱赋柯九思老人星赋上官宫词《陆浚之皇极赋跋》李倜跋陆柬之书文赋卷陆居跋鲜于诗赞仁苕之水诗饶介兰亭帖沈右《风过帖》陶宗仪篆书册王逢五言古诗卷危素陈氏方寸楼记楷书卷吾衍篆题《张好好诗卷》吴镇心经卷一山一宁雪夜作虞集跋饮中八仙图跋赵孟頫书陶诗不及入阁帖题画诗致白云法师札张渊五言古诗帖郑思肖行草题跋中峰明本劝缘疏与济侍者警策孛术鲁翀跋黄庭坚松风阁诗卷

中国美术馆藏袁耀《浔阳饯别图》作品赏析

中国美术馆藏袁耀《浔阳饯别图》作品赏析

《浔阳饯别图》(图1)是清代画家袁耀的一幅绢本水墨画作品,现藏于中国美术馆。

作品横78厘米,纵64厘米。

这幅作品是袁耀于清代乾隆十四年(1749)创作,画作根据唐代白居易的《琵琶行》诗意由近及远地描绘了缓坡、树木、饯行队伍、水岸、琵琶女、浮舟、雾霭、皓月等景物构成了一幅月下送别友人的图画,景物主要居于画面左下侧,题跋、款识位于画面左上。

跋云“浔阳饯别。

时己巳秋杪,邨上袁耀画”,钤印两方,上为白文《袁耀》,下为朱文《昭道》。

青绿设色与淡墨晕染相结合,细笔勾勒,尺幅虽不大,但画面生动,意蕴悠长。

文_周晓路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馆藏袁耀《浔阳饯别图》作品赏析图1 清 袁耀 浔阳饯别图78cm×64cm中国美术馆藏0图2 清 袁江 海屋添筹图63.1cm×28cm中国美术馆藏一、作者生平及创作风格袁耀,字昭道。

清代画家,袁耀的生卒年月没有确切记载,据其作品推定生于康熙后期,卒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之后几年。

江都(今江苏扬州)人。

说到袁耀就不得不提起袁江,袁江(1662—1735),字文涛,号岫泉,清代著名画家。

雍正时,入宫廷为祗候。

袁江是我国绘画史上有影响的画家之一,原为宫廷画家,转工山水楼阁界画。

关于袁江与袁耀的关系,有父子说、叔侄说、弟兄说三种,时人称之为“二袁”。

乾隆时成书的《画人》中有关于袁耀最早的记载,附于“袁江”条目之中:“有子名耀,山水楼阁,尚守家法。

”我们暂且将其作为父子。

(图2)在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楼阁工整山水当以袁江最有名。

清代李斗《扬州画舫录》记载:袁江擅画山水楼阁,早年师清前期的李寅、萧晨、颜峄和颜岳,中年对古代作品尤其是宋代的山水画作过细心摹绘。

功力深厚,所作青绿山水浑朴有致,赋予这个古老画种新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作为袁江之子,袁耀画风与袁江相似,擅山水、人物,精界画,宗法宋元,风格近乃父,粗放松散,结构准确,层次分明,丘壑无尽。

创作的界画构思精巧,山川开阔,楼阁巍峨,气势壮伟。

文征明书法精品100幅

文征明书法精品100幅

文征明书法精品100幅
文徵明像
文徵明,明代中期最著名的书画家,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

“吴门画派”创始人之一;与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

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其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他虽学继沈周,但仍具有自己的风格。

他一专多能,能青绿,亦能水墨,能工笔,亦能写意;山水、人物、花卉、兰竹等无一不工;其书画为明代之冠。

文徵明三体书法
一、文徵明小楷册页《草堂十志》:
此件册页小楷字迹清秀、婀娜多姿,是文徵明传世之作中的一件精品。

纵23.2厘米,横28.4厘米,钤有乾隆、嘉庆、宣统内府鉴藏印,故宫博物院藏。

二、文徵明《细楷落花》诗卷,沈周老年丧子,赋得《落花诗》十首以寄托哀思。

三、文徵明行书七言诗轴欣赏《剡藤湘竹巧裁将》,常州博物馆藏。

本幅可谓巨幅巨作,用笔一丝不苟,提按顿挫痕迹清晰,气势连贯,章法有度,尽显端庄不凡,为文衡山晚年力作。

四、文徵明小楷《前后赤壁赋》
文徵明86岁小楷《后赤壁赋》
文徵明70岁小楷《赤壁后赋卷》(1539年),上海博物馆藏。

文征明61岁小楷《前赤壁赋》。

嘉靖九年书,纵24.9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文徵明84岁小楷书法立轴《赤壁赋》 ,嘉靖十二年(1553)作。

五、文徵明行书作品《琵琶行》两种,文衡山88岁(1557年)书白居易传世名篇《琵琶行》,湖南省博物馆藏。

六、文徵明小楷精品《太上老君说常清净经》、《老子列传》合册,纸本,纵20.9厘米,横11厘米,每页八行,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征明书法《琵琶行》全篇
2014年12月19日
文徵明行书《琵琶行》之二,书于88岁。

现藏湖南博物馆。

关于文征明
文徵明(1470-1559),原名壁,或作璧,字征明。

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

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

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

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曾官翰林待诏。

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

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文徵明书法初师李应祯,后广泛学习前代名迹,篆、隶、楷、行、草各有造诣。

尤擅长行书和小楷,温润秀劲,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

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也有自己的一定风貌。

小楷笔划婉转,节奏缓和,与他的绘画风格谐和,有“明朝第一”之称。

文徵明书法温润秀劲,稳重老成,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

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

他的书风较少具有火气,在尽兴的书写中,往往流露出温文的儒雅之气。

关于《琵琶行》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选自《白氏长庆集》。

行,又叫“歌行”,源于汉魏乐府,是其名曲之一。

篇幅较长,
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

歌、行、引(还有曲。

吟。

谣等)本来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曲名之一,后来成为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

白居易《琵琶行》创作于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为七言古诗,凡六百一十六言。

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同情民间疾苦,写了大量的讽谕诗,触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

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

白居易情急之中上书请捕刺客,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被指责越职奏事,贬为江州刺史;又进而诬陷他作《赏花》《新井》诗“甚伤名教”,再贬江州司马。

江州当时被看成是“蛮瘴之地”,江州司马虽然名义上是刺史的佐史,实际上是一种闲散职务,这对白居易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嘲弄。

他的被贬其实是一桩冤案,他连遭打击,心境凄凉,满怀郁愤。

次年(既元和十一年)送客湓浦(pen pu)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

这首诗的艺术性是很高的,其一,他把歌咏者与被歌咏者的思想感情融二为一,说你也是说我,说我也是说你,命运相同、息息相关。

琵琶女叙述身世后,诗人以为他们“同是天涯沦落人”;诗人叙述身世后,琵琶女则“感我此言良久立”,琵琶女再弹一曲后,诗人则更是“江州司马青衫湿。

”风尘知己,处处动人怜爱。

其二,诗中的写景物、写音乐,
手段都极其高超,而且又都和写身世、抒悲慨紧密结合,气氛一致,使作品自始至终浸沉在一种悲凉哀怨的氛围里。

其三,作品的语言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概括力,而且转关跳跃,简洁灵活,所以整首诗脍炙人口,极易背诵。

诸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别有幽情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等等都是多么凝炼优美、多么叩人心扉的语句啊!
白居易本来就是一个关心下层人民,同情人民疾苦的诗人,这次他又用浅近流转的语言描写了一个动人怜惜的风尘女子形象。

由于这首诗,白居易的名字也就更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了。

三十年后唐宣宗在为白居易写的一首诗中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连少数民族的儿童都能背诵,稍有文化的汉族人就更不用说了。

白居易《琵琶行》原文: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虾蟆(hámá)陵]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diàn)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