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征明真迹现存还有吗

合集下载

明朝书法家文征明介绍

明朝书法家文征明介绍

明朝书法家文征明介绍明朝书法家文征明介绍文征明,也叫文徵明,刚开始字征明后来改为征仲,祖籍在衡山,所以他又号衡山居士,是明朝的很有名的画家以及书法家。

他不仅是吴门画派的创始人,还是江南四大才子中的一位,他在当时是一位很有名的人物,被人们称为文笔遍天下。

文征明画像但是文征明在年轻时,一开始考取功名的仕途并不是特别一帆风顺的。

在明清那样的朝代,通过了各级考试的考生被称作生员,也叫秀才。

文征明在秀才进行岁考的时候,从年少时一直考到53岁,都没有能通过。

一直到文征明已经白发苍苍的54岁之时,被李充嗣,也就当时的工部尚书推荐到京城,然后通过了吏部的考核,成为了翰林院待诏,俸禄甚是低微,但这时的文征明的书画作品在民间已经是享有盛名的了,因此前来翰林院求他的书画的人很多,他也因为这件事而受到同僚的冷眼相待。

文征明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十分闷闷不乐,从第二年便开始辞职请求告老还乡,申请了三次才被批准,57岁时离开京城,乘舟南下到苏州,开始了他的创作生活,不再追求名利,不再踏进仕途。

他开始与书画为伴,以书画的创作来娱乐消遣,晚年时期他的名声大起,来购买请求他书画的人络绎不绝。

文征明是江南四大才子中寿命最长的一位,直到90岁才驾鹤西去,即使在年事已高的情况下,他还是勤劳地创作,为别人撰写墓志铭,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人生的姿态仍然是端坐握笔,实在另人钦佩。

文征明北山移文文征明的一生倾注了大量心血在书法创作上,他的书法作品有些是书写自己创作的诗文,有些则是书写别人创作的优秀诗文,但无论是书写什么内容,其书法都是非常出色的。

在选择别人的诗文作品时,文征明是很重视作者的人品的,所以很多品格高洁的文人所创作的诗文便经常出现在文征明的书法作品当中,比如北山移文。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孔稚硅。

这是一位生活在南朝的著名文人,非常善于创作骈文,而且对于为了名利而伪装高洁的人非常反感,所以便撰写了“北山移文”这篇传诵千古的优美骈文。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是很推崇真隐士的,而与真隐士截然不同的则是文中批判的对象,也就是周颙;这个人物之前也号称隐士,不过当他走上仕途之后,便完全抛弃了过去的伪装,显露了真实的利欲熏心的面貌。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文徵明书画作品评述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文徵明书画作品评述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文徵明书画作品评述作者:***来源:《书画世界》2021年第08期中國国家博物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通过受捐、购买、调拨等方式,汇集了数量较为可观的明代书画家文徵明(1470—1559)的书画作品,其中既有可以确信的真迹名作,亦有一些颇具研究空间的争议之作,本文掇取数件,加以评述。

《真赏斋图》卷(图1)是文徵明88岁(嘉靖丁巳,1557)时,为当时无锡的收藏家、真赏斋主人华夏(字中甫)而作,绘画没有写明具体时间,卷后以楷书落款:“嘉靖三十六年,岁在丁巳,四月既望,长洲文徵明著并书,时年八十有八。

”在这之前,文徵明80岁(嘉靖己酉,1549)时已经为华夏画过一卷《真赏斋图》,现藏于上海博物馆,图后接续有隶书、楷书两种《真赏斋铭》,落款分别为“嘉靖三十六年,岁在丁巳,四月既望,长洲文徵明著并书,时年八十有八”和“长洲文徵明著并书,嘉靖丁巳三月既望,时年八十有八”,两种书体的铭文书写时间差一个月。

这些表明铭文创作及书写时间与国博藏本绘画时间一致,是在上博本绘画完成的八年之后。

在国博本《真赏斋图》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画卷开始部分的湖石叠山。

湖石叠山处于画面上下位置,并占据了全卷二分之一的空间。

上博本《真赏斋图》中虽然也描绘了华夏真赏斋中的太湖石,但远没有如此的体量。

在技法上,88岁的文徵明将干笔、湿笔并用,皴法、染法融合,既有元代王蒙以来的繁茂深厚,又发展了吴门画派中由他所开创的空灵雅致之风,成功地营造了一个似真似幻的园居空间,可谓假山石之假、真丘壑之真。

卷后《真赏斋铭有叙》用小楷写就,全文为:真赏斋者,吾友华中甫氏藏图书之室也。

中甫端靖喜学,尤喜古法书、图画、古金石刻及鼎彝器物。

家本温厚,菑畬所入可以裕欲,而于声色服用一不留意。

而惟图史之癖,精鉴博识,得之心而寓于目,每并金悬购,故所蓄咸不下乙品。

自弱岁抵今垂四十年,志不少怠,家坐是稍落,弗恤而弥勤。

余雅同所好,岁辄过之,室庐靓深,庋阁精好,宴谈之余,焚香设茗,手发所藏,玉轴锦幖,烂然溢目。

衡山居士文征明生平简介

衡山居士文征明生平简介

衡山居士文征明生平简介文征明是明代著名的“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号衡山居士,下面是为你收集整理的衡山居士文征明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文征明,又作文徵明,原名为壁,一作璧,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而改字为征仲,号衡山居士,长州人,明代非常著名的画家、书法家、文学家。

文征明生于1470年,家世武弁,从他的祖父开始以文显,他的父亲文林在1472年中进士,后任永嘉知县。

文征明少时便享有才名,但是在科举上却颇为坎坷,自1495年到1522年期间,他十次应举均落第。

1523年,文征明五十四岁,得工部尚书李充嗣推荐,以贡生进京,经过了吏部的考核后被授为翰林院待诏。

此时的文征明书画已负盛名,因此在翰林院中遭到嫉妒与排挤,四年后辞归出京,回苏州定居,不再求仕进,而潜心诗文书画。

晚年声誉卓著,号称“文笔遍天下”,求其诗文书画者络绎不绝。

1559年,文征明去世,享年九十岁,私谥贞献先生。

文征明在书画上的造诣非常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堪称全才,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为“明四家”,与沈周一同开创了“吴派”。

在诗文上,文征明与祝枝山、唐伯虎、徐祯卿并称为“吴中四大才子”。

文征明主要作品有《真赏斋图》、《绿荫草堂图》、《甫田集》等。

衡山居士文征明的书画文征明的原名是文壁,字征明。

文征明是明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同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

文征明可以说是才华横溢,他学多识广,在诗词上拜白居易、苏轼为师,在文学上拜吴宽为师,在书法上拜李应祯为师,在绘画上拜沈周为师。

正所谓名师出高徒,文征明在诗文、书画上都有很高的造诣,在诗文上他是“吴中四才子”之一,在画史上他是“吴门四家”之一。

文征明的画虽然是师从于沈周,但是又有着自己的特色。

文征明非常尊敬宋元朝代那些以自身遭遇作为素材的画家,而且又肯定明朝的画家,所以他很明白自己的实力,从而能独创出神气活现的作品,这是谁也无法模仿的。

文征明书画中很多都表现了光辉的形象,在他的作品中,能看到某种感性的激情。

文征明集字古诗行书

文征明集字古诗行书

文征明集字古诗行书嘿,你知道文征明吗?那可是明代响当当的大书画家呀!他的集字古诗行书,简直绝了!就好像是夜空中最璀璨的星星,让人忍不住一直盯着看。

文征明的字,那真的是有一种独特的魅力。

你看那笔画,或刚劲有力,像个勇士在战斗(比如说“风”字那有力的撇捺);或飘逸洒脱,如同仙女在翩翩起舞(像“云”字那轻盈的形态)。

每一个字都好像有了生命,在纸上跳跃着,向你诉说着它们的故事。

我曾经有幸在一次展览上看到过文征明集字古诗行书的真迹,哇塞,那感觉,真的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就好像我突然穿越到了古代,站在文征明的身边,看着他一笔一划地书写着。

我当时就在想,这得需要多少年的功夫才能练成这样的境界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文征明肯定也是经过了无数个日夜的苦练,才有了这样的成就。

他的集字古诗行书,不只是字好看,更是蕴含着他对生活、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我记得有一次,我和朋友一起讨论文征明的字。

我说:“文征明的字真是太漂亮了,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那么完美。

”朋友却反驳说:“我觉得也没什么特别的呀。

”我当时就急了,说:“你怎么能这么说呢?你再仔细看看呀!”然后我就拉着他,一个字一个字地给他分析,让他看到文征明字的精妙之处。

最后,朋友也不得不承认,文征明的字确实很了不起。

文征明集字古诗行书,就像是一座宝藏,等待着我们去发掘。

每一次欣赏,都会有新的发现和感受。

难道你不想去探索一下这座宝藏吗?反正我是已经深陷其中了,无法自拔啦!我觉得,文征明的集字古诗行书是艺术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它的价值和魅力将永远流传下去。

明代文征明的个人简介

明代文征明的个人简介

明代文征明的个人简介文征明,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

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

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明代文征明的个人简介,欢迎大家阅读!个人介绍文征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

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

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

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

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曾官翰林待诏。

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

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人物生平早年时间明宪宗成化六年(1470年11月28日),文征明生于一个武官家庭。

成化八年壬辰(1472年),父林举进士,担当温州永嘉县令。

携家赴任。

母祁氏相继携文征明兄弟前往文林赴任地。

成化十二年丙申(1476年),文征明小时候生性迟钝但是为人忠厚。

同年五月廿七日,母祁氏卒。

于是被抚养于里中外祖母家。

成化十三年丁酉(1477年),7岁的文征明还不能说话,但父亲文林认为他会大器晚成。

成化十六年庚子(1480年),11岁开头能说话,于是就读外塾。

成化十八年壬寅(1482年),父文林起复知博平县。

征明随侍。

成化二十一年乙巳(1485年),文林由于政绩考核要前往京城,征明随侍。

不久提拔为南京太仆寺丞,请假回归故里。

返吴后,文征明与唐寅、都穆结为伴侣;并且跟从都穆学诗。

唐寅也常常来到文征明家,向文林请教。

成化二十三年丁未(1487年),随父在安徽,读书并且仔细体会古人之德,能自会有所得。

后其父担当太仆寺少卿,文征明作为官属,陪侍父亲文林左右。

明孝宗弘治元年戊申(1488年),从安徽归还家乡,成为乡里的秀才。

岁试时,宗师批判文征明其字不佳,评价为三等。

文征明《偶适溪楼贴》(传),铁画银钩,精整秀丽

文征明《偶适溪楼贴》(传),铁画银钩,精整秀丽

⽂征明《偶适溪楼贴》(传),铁画银钩,精整秀丽
最近在⽹上看到⼀幅⼩楷作品,清雅醇正,含蓄蕴藉,富有书卷⽓,据说是⽂征明的⼿迹,作
品如下:
偶适溪楼贴
等等,仔细看这幅作品中,后⾯⼀段完全是重复的。

再看⽹上关于这幅作品的介绍:
⽂征明《偶适溪楼帖》,楷书,纸本,尺牍,纵29厘⽶,横67厘⽶,藏于中国台北
故宫博物院。

这个⽐例明显不对呀。

本着认真的精神,上⽹搜了⼀下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藏品,有记录的⽂征
明书法作品有《醉翁亭记》和《七⾔律诗》,根本就没有这幅作品的记录。

数据来源:维基百
科。

台北故宫博物院书法作品列表
⽹上的记录描述基本上⼤同⼩异,并没有权威记录,基本上可以断定这幅作品是伪作。

⽂征明的书画太出名,他在世时,市场上已经出现了⼤量的赝品伪作。

据和他同时代的王世贞
所说,市场上⽂徵明的真迹只占20%。

⽂征明的伪作这么多,可能与⽂征明的性格有关。

传说
⽂征明的朋友当场揪住⽂徵明书画的作伪者,告到⽂徵明那⾥。

⽂徵明把作伪者的作品拿过来
⼀看,然后说,此⼈的才艺不在我之下,只是没⼈知道,我不过⽐他名⽓⼤⼀点⽽已。

此⼈的才艺不在我之下,只是没⼈知道,我不过⽐他名⽓⼤⼀点⽽已。

全然不放在⼼上,也不予以追究。

这名作伪者后来甚⾄拿着伪作,要⽂徵明帮忙签名盖章。

⽂徵明欣然应允。

对于书法爱好者来说,是不是伪作,并不需要太关⼼,作品好,多多欣赏就是了。

⽐如这幅《偶适溪楼贴》,笔画婉转,节奏缓和,⽤笔精妙,彰显⼀名⽼者⼼如⽌⽔的平静,有⼀种超凡脱俗的空灵之⽓!
下⾯就放出⾼清⼤图,供各位朋友品鉴!。

《兰亭序》真伪之谜——透过北宋汝窑瓷板看兰亭

《兰亭序》真伪之谜——透过北宋汝窑瓷板看兰亭

《兰亭序》真伪之谜——透过北宋汝窑瓷板看兰亭唐晓军/文东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饮酒赋诗。

王羲之将这些诗赋辑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成就了书法史上的千古名篇《兰亭集序》,又称《兰亭序》。

一千多年来,《兰亭序》作为“书圣”王羲之的代表作,被书法界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倾倒了无数习书者,成为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一座丰碑。

可以说在中国地无分南北东西,人不论男女长幼,几乎没有不知道书圣王羲之之名和《兰亭序》其贴的。

千百年来,书学《兰亭》,几乎是很多书法家成名的必经之路。

图1 明文征明《兰亭雅集图》然而,就是这一篇书法神品,却成了一个历史悬案、一个千古之谜。

由于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兰亭序》版本均为摹本,真迹从唐代就已失传,因而引发有关《兰亭序》真迹的种种猜测,至今争论不休。

一、真本去向之谜唐人记载兰亭故事有两种版本:一是刘悚的《隋唐嘉话》,记王羲之将《兰亭序》视为传家宝,并代代相传,一直到王家的七世孙智永手中。

可是,智永不知何故出家为僧,身后自然没有子嗣,就将祖传真本传给了弟子——辨才和尚。

唐朝初年,李世民大量搜集王羲之书法珍宝,经常临习,对《兰亭序》这一真迹更是仰慕,多次重金悬赏索求,但一直没有结果,后察出《兰亭序》真迹在会稽一个名叫辨才的和尚手中,从此引出一段唐太宗骗取《兰亭序》,原迹随唐太宗陪葬昭陵的故事;另一是何延之的《太平广记》,何文称,至贞观中,太宗锐意学二王书,仿摹真迹备尽,唯《兰亭》未获。

后访知在辩才处,三次召见,辩才诡称经乱散失不知所在。

房玄龄荐监察御史萧翼以智取之。

萧翼隐匿身份,乔装潦倒书生,投其所好,弈棋吟咏,论书作画成忘年交,后辨才夸耀所藏,出示其悬于屋梁之《兰亭》真迹,《兰亭》,遂为萧翼乘隙私取此帖长安复命。

太宗命拓数本赐太子诸王近臣,临终,语李治:“吾欲从汝求一物,汝诚孝也,岂能违吾心也?汝意如何?”于是,《兰亭》真迹葬入昭陵。

书画作伪手段与辨伪

书画作伪手段与辨伪

书画作伪手段与辨伪真正元人以前无论用何种手段所作的画,只要有水准,如今也是博物馆的珍品,即使明代及清代早期人之伪作,也是这种情况,因此,它们在文物艺术品市场仍有特殊地位。

然而,了解一下明代以后书画作伪手段,对于我们今天鉴识书画仍有启发。

我们把当代最著名的书画鉴赏家得出的一些结论辑录在此,一定能给书画爱好者些许启发。

(一)明代书画作伪的情况明代社会经济日趋发达,商品生产和交换打开新局面,主要在淮扬和苏、杭一带较为明显,作为上层建筑范畴的书画艺术,也随之成为商品,因此书画作伪的情况比前代增多,一时古今名家的赝品,充斥泛滥,作伪的手法各式各样。

经常见到的一种手法,是把原画改款、添款,加以改头换面。

这种现象,在明?quot;院画"和"浙派"画中屡有发现。

有些作伪者,把明代院画家的作品名款挖去,改成宋代某画家的名款,冒充宋画出售。

添款的例子如明代的一幅山水画《阔渚晴峰图》轴(现藏故宫博物院),无款。

画原为宣德宫廷画家师法郭熙之作,为后人挖去原款,在右下角添上郭熙伪款,企图当成郭熙的山水画。

又明宫廷画师朱端的一幅人物故事画轴(现藏故宫博物院),原画左边中上部有"朱端"二字款,下铃有印章二方。

作伪者将"朱端"二字挖去,印章也刮得模糊不清,把标签写成《宋马远弘衣渡口图》,但经过鉴定比较,其画法风格不类马远,时代风格又不相俘,详细观察,发现画上方中部铃?quot;钦赐一樵图书"朱文方印,此乃皇帝钦赐朱端的专用印章。

他人不能假借。

还有一幅马磷款的《观瀑图》轴(现藏故宫博物院),但从它的风格看,很明显是明代"浙派"一路画风,因而马磷款是伪造。

再如上海博物馆藏有周臣《观瀑图》轴,是件功力深厚,艺术价值很高的作品,后人擦去原款,画上补书唐寅诗题,抬高身价。

类似这种情况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

在文献著录中也有过这方面的记载。

清顾复《平生壮观》卷十林良条云?quot;迩来三人(即指林良、吕纪、戴进)之笔寥寥,说者谓洗去名款,竟作宋人款者,强半三人笔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征明真迹现存还有吗
书画作品如果保存得好,可以历经千年岁月,如果保存不当,那么几十年也可能破损不堪。

那文征明的作品还在吗?现今有没有他的真迹作品?下面是为你搜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文征明真迹现存还有吗文征明是六百多年前的一位著名才子,其书画造诣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如果他的书画作品都留存于世没有遗失的话,那么也是可以保存至今的。

不过,现在能找到的文征明真迹是很有限的,也许还有一些存在于民间,但大部分应该都已经遗失,真的是非常遗憾。

不过,正因为文征明的真迹非常有限,所以其价值也比过去要高了很多倍。

在明代时,他的作品便已经是很昂贵的,有人甚至愿意以千金购买,而且也未必买得到。

而在古典书画如此珍贵的今天,文征明真迹更是珍贵异常,在各项拍卖活动中,基本都是以数千万元成交。

在下落明确的文征明真迹当中,很多都是保存于博物馆,还有一些则是被私人收藏。

比如,醉翁亭记这件作品,如今只能在故宫博物馆观赏到,而且是海峡之外的台湾;还有过庭复语十节卷这件作品,也是存于台湾,那里还有不少文征明真迹,都是当年被国民党一起带走的,虽然没有流入海外,但很多国内人士是无法一窥其真容的。

在北京,也可以观赏到文征明真迹,比如归去来兮辞这件作品。

在创作该作品时,文征明已经八十高龄,书法已经是相当纯熟了,而
且心境也达到了最高境界,这幅作品很能展现其当时的心态,所以也是很杰出的书法精品。

还有草堂十志,也存放于北京,同样是精品级书法作品。

总之,文征明真迹都是我国的文化瑰宝,能够观赏一次便此生无憾。

文征明书画的特点和价值文征明的原名是文壁,字征明。

文征明是明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同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

文征明可以说是才华横溢,他学多识广,在诗词上拜白居易、苏轼为师,在文学上拜吴宽为师,在书法上拜李应祯为师,在绘画上拜沈周为师。

正所谓名师出高徒,文征明在诗文、书画上都有很高的造诣,在诗文上他是“吴中四才子”之一,在画史上他是“吴门四家”之一。

文征明的画虽然是师从于沈周,但是又有着自己的特色。

文征明非常尊敬宋元朝代那些以自身遭遇作为素材的画家,而且又肯定明朝的画家,所以他很明白自己的实力,从而能独创出神气活现的作品,这是谁也无法模仿的。

文征明书画中很多都表现了光辉的形象,在他的作品中,能看到某种感性的激情。

他画中的瀑布、黑枪树枝、断崖、连峰、谷涧等都能表现出一种生气勃勃,一种自然的律动。

文征明是一个完全隐藏技巧而作画的文人画家,文征明书画中的光芒更是无法形容的。

文征明书画还具有一定的安定感,他根据自己的喜好,用他自己的形式强调着安定感的重要性。

文征明的书画作品有很多都已经流传下来,他的创作风格也成为了现代艺术创作非常宝贵的经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