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物理总复习丛书《高考调研》配套光盘第一章
合集下载
高考物理总复习 本章整合课件1 新人教版必修1

(对应学生用书P19)
第一页,共29页。
第二页,共29页。
第三页,共29页。
第四页,共29页。
对于本章,主要考查其公式、规律和图象,灵活运用这些 知识是解决该类问题的关键.追及和相遇问题是运动学应用中 的一类典型问题,除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应用外,还涉 及位移和时间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的建立,这类问题对学生 的分析综合能力和推理判断能力有相当高的要求,通过这类问 题的练习,有利于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十七页,共29页。
[解题思维操作(cāozuò)示范] 对象和过程模型:挑战者分别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匀速 运动和匀减速直线运动 情景再现
第十八页,共29页。
过程模型对应规律 过程 1:挑战者匀加速通过平台 L1=12a1t21,得 t1= 2aL11=2 s,v1=a1t1=4 m/s 过程 2:挑战者冲上跑步机至跨栏 L3=v1t2+12a2t22,得 t2=2 s
分别是甲、乙两小球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运动的v-t图象,
根据(gēnjù)图象可以判断
()
第十三页,共29页。
A.两球在t=2 s时速率相等 B.两球在t=8 s时相距最远 C.两球运动过程中不会相遇 D.甲、乙两球做初速度方向(fāngxiàng)相反的匀减速 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相同、方向(fāngxiàng)相反
第二十五页,共29页。
(1)刹车前汽车(qìchē)做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v0及汽车 (qìchē)开始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
(2)汽车(qìchē)停止运动时车头前端面离D杆的距离.
第二十六页,共29页。
[解析] (1)汽车从 O 到标志杆 B 的过程中: LOA+ΔL=v0Δt+v0(tB-Δt)-12a(tB-Δt)2 汽车从 O 到标志杆 C 的过程中: LOA+2ΔL=v0Δt+v0(tC-Δt)-12a(tC-Δt)2 联立方程解得:v0=16 m/s a=2 m/s2
第一页,共29页。
第二页,共29页。
第三页,共29页。
第四页,共29页。
对于本章,主要考查其公式、规律和图象,灵活运用这些 知识是解决该类问题的关键.追及和相遇问题是运动学应用中 的一类典型问题,除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应用外,还涉 及位移和时间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的建立,这类问题对学生 的分析综合能力和推理判断能力有相当高的要求,通过这类问 题的练习,有利于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十七页,共29页。
[解题思维操作(cāozuò)示范] 对象和过程模型:挑战者分别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匀速 运动和匀减速直线运动 情景再现
第十八页,共29页。
过程模型对应规律 过程 1:挑战者匀加速通过平台 L1=12a1t21,得 t1= 2aL11=2 s,v1=a1t1=4 m/s 过程 2:挑战者冲上跑步机至跨栏 L3=v1t2+12a2t22,得 t2=2 s
分别是甲、乙两小球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运动的v-t图象,
根据(gēnjù)图象可以判断
()
第十三页,共29页。
A.两球在t=2 s时速率相等 B.两球在t=8 s时相距最远 C.两球运动过程中不会相遇 D.甲、乙两球做初速度方向(fāngxiàng)相反的匀减速 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相同、方向(fāngxiàng)相反
第二十五页,共29页。
(1)刹车前汽车(qìchē)做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v0及汽车 (qìchē)开始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
(2)汽车(qìchē)停止运动时车头前端面离D杆的距离.
第二十六页,共29页。
[解析] (1)汽车从 O 到标志杆 B 的过程中: LOA+ΔL=v0Δt+v0(tB-Δt)-12a(tB-Δt)2 汽车从 O 到标志杆 C 的过程中: LOA+2ΔL=v0Δt+v0(tC-Δt)-12a(tC-Δt)2 联立方程解得:v0=16 m/s a=2 m/s2
2019年高考物理总复习一轮复习课件《高考调研》1-6

第18页
高考调研 ·高三总复习 ·物理
(2)图乙中标出的相邻两个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________ s. (3)计数点5对应的瞬时速度大小计算式为v5=______. (4)为了充分利用记录数据,减小误差,小车加速度大小的 计算式应为a=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CBA (2)0.1 (3)x42+Tx5 (4)(x4+x5+x6)9-T2(x1+x2+x3)
四、数据处理
计算速度 根据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求各 计数点瞬时速度: vA=x12+Tx2,vB=x22+Tx3,vC=x32+Tx4等.
第6页
高考调研 ·高三总复习 ·物理
作v-t图像 建立直角坐标系,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根据数 据描点.画一条直线,让这条直线通过尽可能多的点,不在线 上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偏差比较大的点舍去.
像求加速度.
第3页
高考调研 ·高三总复习 ·物理
二、实验器材 电磁打点计时器(或电火花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 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交流电源、复 写纸片. 注意:电磁打点计时器用4~6 V,50 Hz交流电源,电火花 计时器用220 V,50 Hz交流电源.
第4页
高考调研 ·高三总复习 ·物理
第7页
高考调研 ·高三总复习 ·物理
计算加速度
方法一:根据a=
Δv Δt
,先求出各点的速度,作出v-t图
像,计算图线的斜率即加速度.
方法二:根据a=
Δx T2
,将纸带数据分成时间相等的两大
段,设图中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是T,则a=
(x4+x5+x6()3-T)(2x1+x2+x3).
高考调研 ·高三总复习 ·物理
(2)图乙中标出的相邻两个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________ s. (3)计数点5对应的瞬时速度大小计算式为v5=______. (4)为了充分利用记录数据,减小误差,小车加速度大小的 计算式应为a=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CBA (2)0.1 (3)x42+Tx5 (4)(x4+x5+x6)9-T2(x1+x2+x3)
四、数据处理
计算速度 根据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求各 计数点瞬时速度: vA=x12+Tx2,vB=x22+Tx3,vC=x32+Tx4等.
第6页
高考调研 ·高三总复习 ·物理
作v-t图像 建立直角坐标系,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根据数 据描点.画一条直线,让这条直线通过尽可能多的点,不在线 上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偏差比较大的点舍去.
像求加速度.
第3页
高考调研 ·高三总复习 ·物理
二、实验器材 电磁打点计时器(或电火花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 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交流电源、复 写纸片. 注意:电磁打点计时器用4~6 V,50 Hz交流电源,电火花 计时器用220 V,50 Hz交流电源.
第4页
高考调研 ·高三总复习 ·物理
第7页
高考调研 ·高三总复习 ·物理
计算加速度
方法一:根据a=
Δv Δt
,先求出各点的速度,作出v-t图
像,计算图线的斜率即加速度.
方法二:根据a=
Δx T2
,将纸带数据分成时间相等的两大
段,设图中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是T,则a=
(x4+x5+x6()3-T)(2x1+x2+x3).
【优化探究】2017届高三物理新课标高考一轮复习第1章-第1讲 运动的描述 (37)

NO.2 题组训练 提升能力
(2)表达式:
(3)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 可逆 的.
第3讲 光的折射 全反射 (实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知能提升演练
上页
下页
考点一 NO.1 梳理主干 填准记牢
2.折射率 (1)折射率是一个反映介质的 光学性质 的物理量. (2)定义式:n= sin θ1 . sin θ2
1 2.临界角:折射角等于 90° 时的入射角,用 C 表示,sin C= n .
NO.2 题组训练 提升能力
第3讲 光的折射 全反射 (实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知能提升演练
上页
下页
考点二
1.求解光的折射、全反射问题的四点提醒
NO.1 梳理主干 填准记牢
(1)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是相对而言的.同一种介质,相对于其他 不同的介质,可能是光密介质,也可能是光疏介质. (2)如果光线从光疏介质进入光密介质,则无论入射角多大,都不
(1)
(2)c
第3讲 光的折射 全反射 (实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知能提升演练
上页
下页
考点一 NO.1 梳理主干 填准记牢
反思提升
光的折射问题规范求解的步骤及注意问题 (1)一般解题步骤 ①依据题意准确作出光路图,注意作准法线. ②利用数学知识找到入射角和折射角. ③利用折射定律列方程.
解析
NO.1 梳理主干 填准记牢
NO.2 题组训练 提升能力
A.玻璃对 a 光的折射率较大 B.玻璃对 a 光的临界角较小 C.b 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较小 D.b 光在玻璃中的传播时间较短
【高考调研】2014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1-1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课件

课时作业
高考调研
例 1 以说正的 下法确是 A. 析 操 动 在 杠 的 杠 作 , 将 动 分体运员单上翻动时可运员 视质 为点 B. 在 路 的 , 测 一 火 通 他 用 时 , 站 铁 旁 人若 定 列 车 过 所 的 间 则车可为点若述客车内动况则地 火不视质;描乘在厢运情,以 面参系好 为考最 C. 算 列 车 北 到 海 驶 的 均 度 , 计一火从京上行中平速时可 将车为点 火视质 D. 球 赛 研 铅 被 出 在 中 飞 时 时 铅比中究球掷后空的行间, 可铅视质 将球为点
自主再现 探究应用
②______.通 以 ③______为 考 来 究 体 常 参系研物的
课时作业
高考调研
三质 、点 1. 义 用 定 :来
新课标版 · 物理
⑦______有 量 点 它 一 理 化 物 质 的 ,是 个 想 的
理型自界并存质. 模,然中不在点 2. 体 看 质 的 件 研 物 的 动 , 体 物 可 做 点 条 :究 体 运 时物 的 ______和⑨______对 究 题 影 可 忽 . 研问的响以略 ⑧
【案 答】 B
自主再现
探究应用
课时作业
高考调研
二关平速和时度理 、于均度瞬速的解 规方 律法 1.均 度 是 一 位 或 段 间 对 ,不 位 平 速 总 跟 段 移 一 时 相 应且 同 移时段平速是 或间内均度 用,对变直运,可 的而匀速线动还由 不的对何动 同.任运,
新课标版 · 物理
Δx v= 都 适 是 Δt
新课标版 · 物理
根 研对和究象在系来定 据 .................. 如 究 球 究象研对所的统决. 例研地公 转运情,般太作参系研地上体运 的动况一选阳为考;究面物的 动,常地或对面止物为考;究体 时通选面相地静的体参系研物 在动火上运情时通选车参系 运的车的动况,常火为考.
2022年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精品课件:1-3 图像与追及问题

【解析】 从滑梯图可以看出,人从滑梯顶端滑下到入 水前,可分为三个物理过程,即:斜面、水平面、斜面,在 斜面上物体做匀加速运动,vt图像是向上倾斜的直线,在水 平面上物体做匀速运动,vt图像是平行于t轴的直线,所以B 项正确.
【答案】 B
第15页
第一章 直线运动
高考调研
新课标版 ·物理 ·高三总复习
第12页
第一章 直线运动
高考调研
新课标版 ·物理 ·高三总复习
【考题随练2】 如图是一娱乐场的喷水滑梯,若忽略摩 擦力,人从滑梯顶端滑下直到入水前,速度大小随时间变化 的关系最接近图( )
第13页
第一章 直线运动
高考调研
新课标版 ·物理 ·高三总复习
第14页
第一章 直线运动
高考调研Biblioteka 新课标版 ·物理 ·高三总复习
第8页
第一章 直线运动
高考调研
新课标版 ·物理 ·高三总复习
A.在时刻t1,a车追上b车 B.在时刻t2,a、b两车运动方向相反 C.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先减少后增加 D.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一直比a车的大 【解析】 由题图可知,t1时刻,b车追上a车,故A项错 误;xt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由于t2时刻a、b两图像的斜率一 正、一负,故两车运动方向相反,B项正确;由b图线的斜率
高考调研
新课标版 ·物理 ·高三总复习
第一章 直线运动
第1页
第一章 直线运动
第3单元 图像与追及问题
高考调研
新课标版 ·物理 ·高三总复习
基础知识过关 规律方法技巧 综合拓展创新 题组层级快练
第3页
第一章 直线运动
高考调研
新课标版 ·物理 ·高三总复习
2015届《高考调研》教辅光盘 一轮总复习人教新课标版必修1 物理1-1

例 2 某同学在百米比赛中,以 6 m/s 的速度迅速从起点冲 出,到 50 m 处的速度是 8.2 m/s,在他跑完全程中间时刻 t1= 6.25 s 时速度为 8.3 m/s,最后以 8.4 m/s 的速度冲过终点,他的 百米平均速度大小为______ m/s.
【解析】 本题交代了许多速度,但都是跟位置、时刻对
自我校对
①静止 ②不同 ③地面 ④参考系 ⑤直线 ⑥平面直
角 ⑦代替物体的 ⑧大小 ⑨形状 ⑩点 ⑪线段 ⑫位置
⑬开始位置 ⑭终点位置 ⑮轨迹 ⑯速度 ⑰快慢 ⑱矢
⑲位移 ⑳Δx ○21 位移 ○22 矢 ○23 某时刻 ○24 速率 ○25 速度变
Δt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化快慢
○26 Δv
Δt
○27 m/s2
○28 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
位移、时间对应.
七、加速度
1.物理意义:加速度是描述○25 ______的物理量. 2.定义式:a=○26 ______,单位是○27 ______. 3.方向:○28 ______.当 a 与 v 方向相同时,物体做○29 ______ 运动;当 a 与 v 方向相反时,物体做○30 ______运动.
○29 加速
直线 ○30 减速直线
一、对质点和参考系的理解 规律方法
1.质点 (1)质点是对实际物体科学的抽象,是研究物体运动时抓住 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对实际物体进行的近似,是一种理 想化模型,真正的质点是不存在的. (2)一个物体能否看做质点,并非依物体自身大小来判定, 而是要看物体的大小、形状在所讨论的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若 可以忽略,即使物体很大,也能看做质点.相反,若物体的大 小、形状不可以忽略,即使物体很小,也不能看做质点.
2016高考调研新课标版物理1-4第4单元 实验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第17页
第一章
直线运动
高考调研
新课标版 ·物理 ·高三总复习
实验顺序 1 2
Δx(cm) 2 4
Δt(ms) 50.5 95.0
v(m/s) 0.396 0.421
3
4 5
第18页
6
8 10
137.5
174.5 212.0
第一章
0.436
0.459 0.472
直线运动
高考调研
完成下列作图和填空:
新课标版 ·物理 ·高三总复习
(1) 根据表中给出的数据,在如图给出的坐标纸上画出
v-Δt图线;
第19页
第一章
直线运动
高考调研
新课标版 ·物理 ·高三总复习
(2) 由 所 画 出 的 v-Δt 图 线 , 得 出 小 车 的 加 速 度 大 小 为 ________ m/s2; (3) 由所画出的 v-Δt 图线,得出小车前端过 A 处的瞬时速 度大小为________ m/s.(以上两空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
第 7页
第一章
直线运动
高考调研
三、实验器材
新课标版 ·物理 ·高三总复习
电火花计时器 ( 或电磁打点计时器 ) ,一端附有定滑轮的 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电源、 复写纸片. 四、实验步骤
1.仪器安装
(1)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 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 电路.
第10页
第一章
直线运动
高考调研
新课标版 ·物理 ·高三总复习
(3)利用某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
瞬时速度求得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 (4)增减所挂钩码数,再重复实验两次.
轮复习《高考调研》全套复习课件和练习

高考调研 · 考调研 ·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题型三 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
1
例3 A、B是抛物线y2=2px(p>0)上的两点,且OA⊥OB.
2
求A、B两点的横坐标之积和纵坐标之积;
3
求证:直线AB恒过定点;
4
求弦AB中点P的轨迹方程;
5
求△AOB面积的最小值.
高考调研 ·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答案】 2
高考调研 ·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解析】 如图点A在抛物线y2=4x的内部, 由抛物线的定义可知,|MA|+|MF|=|MA|+|MH|, 其中|MH|为M到抛物线的准线的距离. 过A作抛物线准线的垂线交抛物线于M1,垂足为B, 则|MA|+|MF|=|MA|+|MH|≥|AB|=4, 当且仅当点M在M1的位置时等号成立. 此时M1点的坐标为(1,2). 探究1 (1)“看到准线想到焦点,看到焦点想到准线”,许多抛物线问题均可根据定义获得简捷、直观的求解.“由数想形,由形想数,数形结合”是灵活解题的一条捷径.
高考调研 ·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高考调研 ·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高考调研 ·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题型二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例2 (1)求下列各抛物线的方程: 顶点在坐标原点,对称轴为坐标轴,且经过点M(-2,-4); 顶点在坐标原点,焦点在y轴上,抛物线上一点Q(m,-3)到焦点的距离等于5. 【解析】 1)设抛物线方程为y2=mx或x2=ny(m≠0,n≠0), 则(-4)2=m(-2)或(-2)2=n(-4)⇒m=-8或n=-1,∴所求抛物线 的方程为y2=-8x或x2=-y.
探究3 1.解决直线与抛物线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因为(x1,y1),(x2,y2)在抛物线上,故满足y=2px1,y=2px2;
题型三 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
1
例3 A、B是抛物线y2=2px(p>0)上的两点,且OA⊥OB.
2
求A、B两点的横坐标之积和纵坐标之积;
3
求证:直线AB恒过定点;
4
求弦AB中点P的轨迹方程;
5
求△AOB面积的最小值.
高考调研 ·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答案】 2
高考调研 ·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解析】 如图点A在抛物线y2=4x的内部, 由抛物线的定义可知,|MA|+|MF|=|MA|+|MH|, 其中|MH|为M到抛物线的准线的距离. 过A作抛物线准线的垂线交抛物线于M1,垂足为B, 则|MA|+|MF|=|MA|+|MH|≥|AB|=4, 当且仅当点M在M1的位置时等号成立. 此时M1点的坐标为(1,2). 探究1 (1)“看到准线想到焦点,看到焦点想到准线”,许多抛物线问题均可根据定义获得简捷、直观的求解.“由数想形,由形想数,数形结合”是灵活解题的一条捷径.
高考调研 ·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高考调研 ·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高考调研 ·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题型二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例2 (1)求下列各抛物线的方程: 顶点在坐标原点,对称轴为坐标轴,且经过点M(-2,-4); 顶点在坐标原点,焦点在y轴上,抛物线上一点Q(m,-3)到焦点的距离等于5. 【解析】 1)设抛物线方程为y2=mx或x2=ny(m≠0,n≠0), 则(-4)2=m(-2)或(-2)2=n(-4)⇒m=-8或n=-1,∴所求抛物线 的方程为y2=-8x或x2=-y.
探究3 1.解决直线与抛物线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因为(x1,y1),(x2,y2)在抛物线上,故满足y=2px1,y=2p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