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新课标高考物理命题规律研究(简14).ppt

合集下载

新课标高考物理考纲解读与分析(共38张PPT)讲解学习共41页文档

新课标高考物理考纲解读与分析(共38张PPT)讲解学习共41页文档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新课标高考物理考纲解读与分析(共38 张PPT)讲解学习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物理高考的命题 PPT课件 图文

物理高考的命题 PPT课件 图文
(A) 速度 (B) 加速度 (C) 动量 (D) 动能
考查要点:要求通过简谐振动的实际过程,弄清
物体到达同一位置可能具有不同的运动状态,然 后对选项作出判断。
7、将电阻R先连接在120V的直流电源上, 在一定 时间内电阻所消耗的功为W, 如将该电阻连接在 某一正弦交流电源上. 在相同时间内若该电阻消 耗的功为W/4, 则交流电源电压的峰值为: (A) 30 V (B) 42 V (C) 60 V (D) 85 V
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 理结论;必要时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 像进行表达、分析。
实验与探究能力
• 能独立地完成表2、表3知识内容表”中所 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 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 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 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分 析和评价;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 定解决方案;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 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 单的设计性实验。
注意
• 上述五方面的能力要求不是孤立的,着重 对某一种能力进行考查的同时,在不同程 度上也考查了与之相关的能力。同时,在 应用某种能力处理或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 中往往伴随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 因而高考对考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 的考查渗透在以上各种能力的考查中。
物理高考的知识要求
物理高考的知识内容
• Ⅱ. 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 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 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与课程 标准中的“理解”和“应用” 相当。
高中物理知识重点
⑴牛顿第一定律,惯性; ⑵牛顿第二定律,质量,圆周运动中的向心力; ⑶牛顿第三定律; ⑷物体受力分析,牛顿定律的应用; ⑸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⑹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⑺理想气体,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P - V图,P-T

新高考物理命题趋势分析及一轮复习备考策略 课件(共101张PPT).ppt

新高考物理命题趋势分析及一轮复习备考策略 课件(共101张PPT).ppt

真题剖析
关联探寻
二、试卷命题立意及总体评价
③服务选材:试题加强理论 联系实际,设计与生产实践、 科技应用紧密联系的实际情 境,考查学生运用物理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 通过创新问题情境、变换题 目条件,丰富试题的呈现形 式、设置新颖的问题角度等 方式,增强试题的灵活性, 有利于提高人才选拔质量。
3 创新能力、实验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 4 创新能力、实验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
13 10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热力学第一定律

算 14 15 牛顿运动定律、碰撞及动量和能量相结合、圆周运动 题 15 18 牛顿运动定律、电磁感应中的电路知识和类双导体棒模型
3 推理论证能力 4 推理论证能力
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
关联探寻
二、试题与高考评价体系
2. 注重综合性,考查关键能力 试题突出主干知识,覆盖面广,
注重综合性,促进学生科学思维。
经验教训和备考策略
以2024年湖北卷为例
真题剖析
关联探寻
二、试题与高考评价体系
3.注重创新性,考查科学素养 试题开放性设问,多样性解法,激发 学生创新意识。
经验教训和备考策略 以2024年湖北卷为例
分值
知识点
学业质量水平
考查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
4 核反应规律
1
理解能力
物理观念、科学态度与责任
4 万有引力、人造卫星、超重失重、宇宙速度
2
理解能力
科学思维、科学态度与责任
4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热力学第一定律
2
理解能力、推理论证能力 科学思维
4 电场强度与电势差关系、共点力平衡

理解能力、推理论证能力 科学思维
3 推理论证能力

高考物理实验与探究命题的规律和创新

高考物理实验与探究命题的规律和创新

实验与探究命题特点二——力求创新
实验目的的创新 08年江苏:某同学想要了解导线在质量相同时,
电阻与截面积的关系,选取了材料相同、质量相 等的5卷导线,进行了如下实验: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某一导线的直径如下图所示, 读得直径d= mm
实验结论的创新 (2)该同学经实验测量及相关计算得到如下数据:
电学实验统计
测定金属丝的电阻 率, 1
,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2
描绘小灯泡的伏安 特性曲线, 2
测定电源的电动势 和内阻, 3
实验与探究的考题分布
,三小题 3
,两小题 3
实验与探究怎么考
怎么考
命题规律和 特点
第一点
源于教材、 高于教材
第二点
力求变通 和创新
第三二点
体现做与不 做的区别
第四点
综合性
实验与探究命题特点一——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点击继此处承添和加创幻灯新片标题
——实验与探究的命题特点和规律
目录
学生学习物理现状调查 实验与探究考什么 实验与探究怎么考
实验与探究怎么复习
Page 2
学生学习物理现状调查
42%选择电磁学 10%选择机械波和光学
39%选择物理实验 9%选择力学和运动学
Page 3
学生学习物理现状调查
15%的学生选择了仪器 的使用尤其是关于电流 表、电压表、多用电表 的估读和选择
S
R
En rn
图1
如:2013年“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用定值电阻代替 电流表,实现器材角色的转换
思考:半偏法、替代法、电桥平衡法、补偿法等未曾考查
实验与探究命题特点二——力求创新
研究对象的创新
测量工具的创新 测力计

物理 年全国卷试题评价与命题趋势分析(共46张PPT)

物理 年全国卷试题评价与命题趋势分析(共46张PPT)

力学部分复习建议
• 是重要的基石 • 是知识,更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工具
动力学观点 功能观点 动量观点 • 从学生“学”的角度反思我们当前的复习有效性 从学生“学”的角度设计复习方案 从学生“学”的有效性,设计课堂教学方式 从学生“学”的角度,选择和设计习题及作业 从学生学的角度,反思考和练的有效性
1.如何设立复习专题 能力专题
根据学生的难点,设立几个发展能力专题 情景想象和推理能力(创新能力) 分析综合能力 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实验能力
一、备考方向的正确源于对命题趋 势的准确分析和对命题风格的认知
1.如何设立复习专题 方法专题
解决物理问题的三大利器的比较
整体与隔离思想方法的应用
情境 新
【2013年北京试题20】 20.以往我们认识的光电效应是单光子光电效 应,即一个电子在短时间内能吸收到一个光子而从金属表面逸出。强 激光的出现丰富了人们对于光电效应的认识,用强激光照射金属,由 于其光子密度极大,一个电子在短时间内吸收多个光子成为可能,从 而形成多光子电效应,这已被实验证实。
核心素养与高考命题
创新
实用
高考命题
导向—— 树人
活化
宽基
有效复习备考建议
物理高考复习方向建议
坚持核心素养立意,通过复习帮助学生形成物质 观念、运动及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教给学 生科学思维的方法( “科学思维”是从物理学视 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 关系 的认识方式;包括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 证、质疑创新等要 素。) ;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养成科学的态度与责任。
备考方向
1.如何设立二轮复习专题 2.如何选题(选题原则)
一、备考方向的正确源于对命题趋势的准确分析和 对命题风格的认知

新课标卷高考物理试题特点与命题思路的研究(2013版)

新课标卷高考物理试题特点与命题思路的研究(2013版)
(i)第二次平衡时氮气的体积;
(ii)水的温度。
2. 对非重点部分注重对重要的物理知识的考查
33.[物理——选修3-3] (10全国课标) (1)(5分)(10全国课标)关于晶体和非晶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金刚石、食盐、玻璃和水晶都是晶体 B.晶体的分子(或原子、离子)排列是有规则 的 C.单晶体和多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 固定的熔点 D.单晶体和多晶体的物理性质是各向异性的, 非晶体是各向同性的
一、研究高考命题的基本素材 4、《**年试题分析》 难度 区分度 立意 正解 典型错误 建议
一、研究高考命题的基本素材 5、《高考物理测量理论与实践》 题型功能 能力要求的层次 考试测量学 例题分析
二、试题特点及其对我们的启 示
1.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考查
(1)运动和力的关系 (2)能量观点分析问题 (3)电路的基本理论(表现在实验中) (4)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加速与偏转 (从运动和力的角度及能量角度进行分析) (5)电磁感应 的基本规律
2. 对非重点部分注重对重要的物理知识的考查
2. 对非重点部分注重对重要的物理知识的考查
34.[物理——选修3-4](15分) (10全国课标) (1)(5分) (10全国课标)如图,一个三棱镜 的截面为等腰直角ΔABC,∠A为直角。此截面 所在平面内的光线沿平行于BC边的方向射到 AB边,进入棱镜后直接射 到AC边上,并刚好能发生全 反射。该棱镜材料的折射率 为 。(填入正确选项前的 字母)
02广东
例.下面是一物理演示实验,它显示:图中自由下落的A 和B经反弹后,B能上升到比初位置高得多的地方。 A是某种材料做成的实心球,质量m1=0.28kg,其顶部的凹 坑中插着质量m1=0.1kg的木棍B,B只是松松地插在凹坑 中,其下端与坑底之间有小空隙。将此装置从A下端离地 板的高度H=1.25m处由静止释放,实 验中,A触地后在极短时间内反弹, B m2 且其速度大小不变;接着木棍B脱离 球A开始上升,而球A恰好停留在地 板上。求木棍B上升的高度。重力加 速度g=10m/s2。 A m1

高考研讨会物理学科命题规律研究与命题趋向预测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

高考研讨会物理学科命题规律研究与命题趋向预测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

t
1.6 功 功率 机械能及其守恒
• 2009年Biblioteka 17.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从t=0时刻 开始受到水平力的作用。力的大小F与时间t的关系 如图所示,力的方向保持不变,则
A.3t0时刻的瞬时功率为 B.3t0时刻的瞬时功率为 C.在t=0到3t0这段时间内,水平力的平均功率为 D.在t=0到3t0这段时间内,水平力的F 平均功率为
• A.0.1s B.0.25sC.0.5s D.1s
选择题 必修2 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与 航天
• 2010年
• 20.太阳系中的8大行星的轨道均能够近似
当作圆轨道。下列4幅图是用来描述这些行
星运动所遵从的某一规律的图象。图中坐
标系的横轴是lg(T/T0)。纵轴是lg(R/R0);这
里T和R分别是行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和对
• 2009年
• 15.地球和木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都能够
看作是圆形的。已知木星的轨道半径约为 地球轨道半径的5.2倍,则木星与地球绕太 阳运行的线速度之比约为
• A.0.19 C.2.3
B.0.44 D.5.2
选择题 必修2 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与 航天
• 2008年
• 23.(15分)天文学家将相距较近,仅在彼此 的引力作用下运行的两颗恒星称为双星。双星 系统在银河系中很普遍。运用双星系统中两颗 恒星的运动特性可推算出它们的总质量。已知 某双星系统中两颗恒星围绕它们连线上的某一 固定点分别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均为T,两 颗恒星之间的距离为r,试推算这个双星系统 的总质量。(引力常量为G)
3F0
F0
O
t
t0
2t0
3t0
1.6 功 功率 机械能及其守恒

物理学科考试命题研讨 71页PPT文档

物理学科考试命题研讨 71页PPT文档

• (2)避免“繁、偏、怪”试题,不要人为设置陷 阱,保证考试对教学的正确导向。
• 例:某物体重0.5N,把它放入盛水的烧杯中,溢 出的水为0.3N,则它受的浮力
• A. 为0.3N
B. 为0.2N
• C. 为0.5N
D. 可能为0.4N
2.命题建议
• (3)对科学探究的考查应从实际问题出发, 重点关注学生的探究能力。
专题二:科学探究如何考
2.探究的几个要素。
• 考点一: 根据探究课题,提出问题
• 例1以下几幅图片展示的是福娃小运动健将在进行奥运比赛,请 你观察图片,想象图片中运动项目比赛的情景,提出两个物理问 题,并对提出的物理问题尝试解答。




• 问题1:
解答:
• 问题2:
解答:
专题二:科学探究如何考
• ③干扰项应该是实际中因错误解答可能得到的 结果,并具有迷惑性。
(3)作图题
• ①题中给出的图示清晰、规范。 • ②题目应明确指出作图要求,试题
中应留出足够的作图空间。 • ③所作图形具有实际意义。
(4)简答题
• ①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能用简洁的语言正确解释 物理中的简单现象或规律。
• ②简答题不宜直接取用教材的内容让学生作答,要着 重避免答案就在书上的简答题,以免导致学生死记硬 背.简答题要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 好习惯。
将来实现登月计划,假如你是幸运的登月者,请 你写出两个在月球上与物理知识有关的情景。
• 示例:由于月球上的引力小,在月球上能举起质 量更大的物体。
• 情景1:

• 情景2:

4.体现实用性,操作性。
• 例5:小张和小刘准备外出旅行,在整理 箱子时意见不一致。小张人为拉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