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标仪的应用(综述)

合集下载

酶标仪的应用原理及操作

酶标仪的应用原理及操作

酶标仪的应用原理及操作1. 引言酶标仪(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化学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农学等领域。

它通过检测酶与抗原或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来测定样品中的物质含量。

2. 原理酶标仪的应用原理基于酶与抗体或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并利用酶的催化作用来进行定量检测。

2.1 抗原抗体反应酶标仪通常用于检测抗原或抗体的存在和浓度。

首先,将待测样品中的抗原或抗体与特异性的抗体或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2.2 酶标记为了使抗原-抗体复合物可观察和测量,通常需要将酶标记与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

常用的酶标记物包括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碱性磷酸酶(AP)等。

2.3 底物催化酶标记与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后,加入相应的底物进一步进行反应。

底物的选择取决于所使用的酶标记物。

酶通过催化底物的反应,产生可观察的信号,如颜色变化。

3. 操作步骤以下是酶标仪的一般操作步骤,具体步骤可能因不同设备而有所差异。

3.1 样品制备•收集样品,并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处理,如稀释、预处理等。

3.2 板面涂布•将特异性抗体或抗原溶液均匀涂布在试验板上,然后将其孵育一段时间,使其与孔中的抗原或抗体结合。

3.3 样品加入•加入待测样品到试验板的相应孔中,并进行充分的混合。

3.4 孵育•将试验板放置于恒温箱或酶标仪内进行孵育,使样品中的抗原与抗体结合。

3.5 洗涤•倾倒试验板中的液体,然后用洗涤缓冲液或PBS洗涤试验板,去除未结合的物质。

3.6 酶标记物加入•加入含有酶标记物的溶液到试验板的相应孔中,并进行充分的混合。

3.7 孵育•将试验板再次孵育,使酶标记物与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

3.8 洗涤•重复步骤3.5,去除未结合的酶标记物。

3.9 底物加入•加入含有底物的溶液到试验板的相应孔中,并进行充分的混合。

3.10 信号测定•使用酶标仪测量反应后的信号,如光密度、发光强度等。

酶标仪的原理及应用

酶标仪的原理及应用

酶标仪的原理及应用酶标仪(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简称ELISA)是一种基于酶反应原理的生化分析方法。

它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生物学研究、环境监测以及食品安全等领域。

下面将从酶标仪的原理、操作步骤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酶标仪的原理酶标仪原理主要基于免疫学的“抗原-抗体”反应。

在酶标仪实验中,首先将待测物(如细菌、病毒、蛋白等)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在固定的试剂盘或板上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然后,通过添加与抗体结合的酶标记物,例如酶标记的辣根过氧化酶(HRP)或碱性磷酸酶(AP),使抗原抗体复合物与酶标记物进行特异性反应。

最后,通过加入底物使酶标记物发生催化反应,并转化为显色产物。

测量产物的光密度或发光强度,可以获得待测物的定量信息。

酶标仪的操作步骤酶标仪的操作步骤主要包括涂覆试样、孵育、洗涤、添加酶标物、孵育、洗涤和测定结果等几个主要过程。

1. 涂覆试样:将待测物(如蛋白、抗原、抗体等)溶液涂覆到微孔板上,通过静置或离心等方式将试样固定在孔底或表面。

2. 孵育:将标样或样品加入微孔板中,与已固定的待测物结合形成复合物,保温孵育一段时间,使反应充分发生。

3. 洗涤:通过加入缓冲液,用洗涤机或离心等方式清洗微孔板,去除未结合的物质,如杂质、底物残留等。

4. 添加酶标物:将酶标记的抗体或物质加入微孔板孵育,将其与已结合的待测物发生特异性反应。

5. 孵育:保温孵育一段时间,使反应充分发展。

6. 洗涤:通过加入缓冲液,用洗涤机或离心等方式清洗微孔板,去除未结合的物质。

7. 测定结果:加入合适的底物,使酶标记物发生催化反应,形成显色产物。

通过酶标仪测量光密度或发光强度,根据标准曲线或对照组数据计算出待测物的浓度。

酶标仪的应用酶标仪在医学诊断、生物学研究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1. 医学诊断:酶标仪可用于检测特定抗体或抗原,例如检测病毒感染、肿瘤标志物、自身免疫疾病等。

通过测定样品中特定物质的浓度,可以帮助医生进行病情判断、疾病诊断和疗效评估。

酶标仪工作总结

酶标仪工作总结

酶标仪工作总结
酶标仪是一种用于测定酶活性的仪器,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生物学和医学领域。

它通过测定酶在特定条件下对底物的催化活性来评价酶的活性和浓度。

在实验室工作中,酶标仪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研究人员提供了精确、快速、可靠的数据。

首先,酶标仪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底物与酶的反应。

当底物与酶结合时,产生的
产物可以通过特定的检测方法来测定,从而确定酶的活性。

酶标仪可以通过吸光度、荧光度等方法来测定产物的浓度,进而计算出酶的活性和浓度。

其次,酶标仪的工作流程通常包括样品处理、试剂添加、反应过程、数据采集
和分析等步骤。

在样品处理阶段,需要对待测样品进行预处理,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在试剂添加阶段,需要按照实验设计的要求向样品中添加特定的试剂,以促进酶与底物的反应。

在反应过程中,酶标仪会对样品进行恒温、振荡等处理,以保证反应条件的稳定。

在数据采集和分析阶段,酶标仪会自动记录产物的浓度,并通过内置的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最终输出实验结果。

最后,酶标仪的工作总结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评估酶的活性和浓度,从而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同时,也需要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不确定性进行总结,为进一步改进实验方法和条件提供指导。

总之,酶标仪作为一种重要的实验仪器,在生物科学研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
作用。

通过对酶标仪工作原理、流程和实验结果的总结,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为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支持。

酶标仪的原理及应用实验

酶标仪的原理及应用实验

酶标仪的原理及应用实验酶标仪的原理酶标仪是一种用于检测酶活性的实验仪器,原理是通过测量底物的反应产物与酶反应所生成的物质的量的比例,从而确定酶活性的强度。

它主要由光源、检测系统、温控系统和数据分析软件等组成。

光源酶标仪的光源通常是白炽灯或氙灯,其特点是亮度高、颜色均匀,并且能够提供稳定的光源。

光源的光波长范围决定了酶标仪的检测范围。

检测系统酶标仪的检测系统通常由光电检测器和滤光片组成。

光电检测器可以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常用的有光电二极管和光电倍增管。

滤光片用于选择特定波长的光信号,以消除其他干扰信号。

温控系统酶标仪的温控系统用于维持反应体系的温度稳定。

通常采用Peltier元件来控制温度,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升温或降温。

温控系统的稳定性对于酶标仪的实验结果至关重要。

数据分析软件酶标仪通常配备了专业的数据分析软件,可以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和分析。

这些软件可以进行数据的图形化显示、数据的导出和保存等功能,方便用户对实验结果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

酶标仪的应用实验酶标仪在生物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检测酶活性、蛋白质含量、抗体浓度等各种实验。

酶活性检测酶标仪可以通过测量酶催化反应产物的浓度来确定酶活性的强度。

常见的酶活性检测实验包括酶动力学研究、酶抑制剂筛选等。

蛋白质含量检测酶标仪可以通过测量蛋白质与染色剂的反应产物的光吸收值来确定蛋白质的含量。

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蛋白质定量、蛋白质纯化等实验。

抗体浓度检测酶标仪可以通过测量抗体与抗原结合产生的信号强度来确定抗体的浓度。

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免疫学研究、疫苗开发等实验。

其他应用除了酶活性、蛋白质含量和抗体浓度检测外,酶标仪还可以用于DNA浓度检测、细胞增殖实验、荧光标记实验等多种实验。

酶标仪实验的步骤1.准备实验材料,包括底物、酶、抗体等。

2.设置酶标仪的参数,如波长、温度等。

3.加入适量的底物和酶或抗体到反应体系中。

4.将反应体系放入酶标仪中,启动实验。

酶标仪 孵育器用途

酶标仪 孵育器用途

酶标仪孵育器用途酶标仪和孵育器是生物科学实验室中常见的仪器设备,它们分别用于酶标检测和细胞培养的过程中。

本文将分别介绍酶标仪和孵育器的用途和功能。

一、酶标仪的用途酶标仪是一种用于测定酶活性和浓度的仪器,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临床诊断和药物开发等领域。

酶标仪主要通过测量酶催化反应产生的发光、吸光或荧光信号来定量测定酶的活性或浓度。

其主要用途如下:1. 酶活性测定:酶标仪可以用于测定酶的活性,通过测量酶催化反应所产生的信号强度来判断酶的活性水平。

酶活性测定在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用于评估酶的功能状态、研究酶的调控机制以及判断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等。

2. 酶浓度测定:酶标仪可以通过测量酶催化反应所产生的信号强度来定量测定酶的浓度。

酶浓度测定在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也具有重要意义,可以用于判断酶的合成和降解速率、研究酶的分布和功能等。

3. 酶标检测:酶标仪可以用于酶标检测,即利用酶催化反应的特异性来检测目标物质。

酶标检测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可以用于检测蛋白质、核酸、药物、激素等各种生物分子,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高通量等优点。

4. 数据分析和处理:酶标仪通常配备有数据分析和处理软件,可以对测得的数据进行自动化分析和处理。

这样可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效率,减少人为误差,为科研工作者提供方便。

二、孵育器的用途孵育器是一种用于细胞培养和微生物培养的仪器,主要用于提供恒定的温度、湿度和气体环境,以促进细胞的生长和繁殖。

孵育器的主要用途如下:1. 细胞培养:孵育器可以提供恒定的温度和CO2浓度,为细胞培养提供理想的环境条件。

在细胞培养的过程中,温度和CO2浓度的控制非常重要,可以影响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分化等过程。

孵育器可以提供恒定的温度和CO2浓度,确保细胞在适宜的环境中生长。

2. 微生物培养:孵育器也可以用于微生物培养,提供恒定的温度和气体环境。

在微生物培养的过程中,温度和气体环境对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有重要影响,控制好这些因素可以提高微生物培养的效果。

GF-M3000型自动化酶标分析仪的应用与体会

GF-M3000型自动化酶标分析仪的应用与体会

GF-M3000型自动化酶标分析仪的应用与体会酶标分析仪简称酶标仪,是专用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自动化分析仪器。

它主要是依据酶标记的原理,对检测样品呈色物的有无和呈色深浅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GF-M3000型酶标仪是各级医疗机构配置的主要机型。

正确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是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为临床诊疗提供科学依据的重要环节。

现从使用者的角度,对GF-M3000型酶标仪的特点、基本操作方法及应用作一阐述。

1仪器的特点①自动测量:自动检测、计算、显示、打印结果,测量准确,重复性好。

②输入方式:采用触摸屏和笔或外接鼠标作为输入方式。

③计算方式:有多种形式的计算方式,可进行定性、定量检测。

④可预设操作程序,并可储存检测结果。

⑤样品形式:96孔可视化布板,同一板上可同时进行12个不同项目的测试。

⑥检测速度:8通道检测迅速准确,测试前的震动混匀功能。

⑦光学系统:采用多滤光系统,内置4个滤光片波长为405、450、492、630 nm,可提高测量精度。

⑧具有质控功能,可对检测结果进行质量控制。

⑨全中文界面,人机对话方式的菜单操作系统,操作简单易懂。

2仪器简明操作流程2.1开机流程打开仪器后面的电源开关,系统进入初始化流程,若系统检测正常,屏幕会显示主界面的6种功能模块,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具体功能操作。

若初始化过程中有错误发生,系统会弹出窗口报告错误信息,建议应及时进行检查,排除故障。

2.2项目设置在检测一个新项目前,必须设置好这个项目各种参数。

目前,应用ELISA法测定的项目均有相配套的试剂盒产品。

因此,在项目设置前首先要阅读被检项目试剂盒说明书,然后根据说明书的要求设定各种参数。

定性检测选择cut-off计算方法,定量检测可依据试剂盒说明书选择仪器提供的相应的定量计算方法。

波长的选择可采用单波长也可用双波长,但为了提高检测的精确度,减少测定干扰和电路干扰,在实际应用中,建议测定时最好选择双波长。

酶标仪在水产养殖方面的应用

酶标仪在水产养殖方面的应用

酶标仪在水产养殖方面的应用酶标仪检测在水产养殖中应用一般可以分:1、水产质量安全检测:(1)水产品中残留物质检测,基本上目前水产品中常见的违禁药物都可以用酶标仪来检测,市场上可以买到相对应的试剂盒,这是酶标仪应用最大的一块。

具体包括:药物残留:氯霉素(有行标)、硝基呋喃类、孔雀石绿、氟喹诺酮类、磺胺类等常见药残;激素类:己烯雌酚(有行标)、甲基睾丸酮(在罗非鱼中较多)等;(2)水产养殖中饲料(投入品)中毒素检测:黄曲霉毒素B12、毒素物质检测:近几年,由于赤潮频繁,近海水产养殖受到生物毒素污染,包括麻痹性贝类毒素(PSP、腹泻性贝类毒素DSP及神经毒素等)。

近海及省中心包括出入境实验室目前已经开展的是PSP、DSP酶标法检测,试剂盒一般采用美国ABR;内陆中由于养殖水域肥化,蓝藻爆发,亦有利用酶标进行微藻检测。

亦有看到报告利用酶标进行组胺检测。

3、养殖中生物病害的检测(偏研究)水产养殖过程中有很多病害,这方面报道有很多,主要是细菌和病毒;常见多的是弧菌(因现在海洋细菌中弧菌对人有致病毒害)如副溶血弧菌检测、溶藻弧菌等,单胞菌,沙门氏菌等;南美白对虾中两种主要病毒性白斑病毒及桃拉病毒;罗氏沼虾中诺达病毒;生物病害中检测一般和PCR关联一起。

4、如果具备了分光和紫外的功能,可以开展些DNA含量分析。

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发现利用酶标检测水产品中药物残留,苗种阶段药物残留超标严重。

对水产养殖及食品加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指标进行监控和检测,如:是否具有生物性病害,某种细菌、毒素、抗生素含量是否超标,是否能达到国家食品安全及健康养殖要求等。

◆硝基呋喃类(Nitrofurans)药物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因价格较低且效果好,而广泛用于畜禽及水产养殖业,但由于硝基呋喃类药物及其代谢物对人体有致癌、致畸胎副作用,1995年起欧盟禁止硝基呋喃类药物在畜禽及水产动物食品中使用,并严格执行对水产中硝基呋喃的残留检测。

◆孔雀石绿是一种带有金属光泽的绿色结晶体,其既是杀真菌剂,又是染料。

酶标仪功能

酶标仪功能

酶标仪功能酶标仪(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简称ELISA)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技术,用于检测和测量生物样品中特定分子的存在和量。

它结合了酶学和免疫学原理,可以快速、敏感地检测蛋白质、抗体、细胞因子等分子。

酶标仪的主要功能如下:1. 定量分析:酶标仪可以精确地测量样品中特定分子的浓度。

通过与标准曲线比较,可以确定未知样品中分子的浓度。

这种定量分析可以用于医学诊断、药物监测、生物研究等领域。

2. 高灵敏度:酶标仪具有高灵敏度,可以检测到非常低浓度的分子。

这对于检测稀有蛋白质或低丰度的生物标志物非常重要,比如早期癌症标志物、病毒抗体等。

3. 特异性检测:酶标仪可以检测特定的分子,具有很高的特异性。

这是由于ELISA采用了免疫反应,通过特异性反应的抗体与目标分子结合,从而实现准确的检测。

4. 广泛应用:酶标仪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如医学、生物学、环境检测等。

在医学上,ELISA可用于检测传染病(如HIV、肝炎等)、癌症标志物、自身免疫疾病等。

在生物学研究中,ELISA可用于检测细胞因子、蛋白质互作等。

5. 高通量检测:现代酶标仪具有高通量检测的能力,可以同时处理多个样品。

这大大加快了实验速度,提高了效率。

6. 简便易行:ELISA技术相对简单易行,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和操作。

只需将样品加入酶标板中,与特异性抗体结合,然后用荧光或酶底物反应来检测。

综上所述,酶标仪是一种功能强大的实验工具,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和临床诊断。

它通过定量分析、高灵敏度、特异性检测等功能,可以快速、准确地测量生物样品中的特定分子。

这不仅对于疾病的早期检测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也在科研领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酶标仪的功能将会不断拓展和完善,为科学研究和医学诊断提供更多的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酶标仪的应用摘要:自七十年代酶标法提出以来,经过不断地发展现已成为检验某些指标的主要方法,与此同时,作为专用于微孔板比色的酶标仪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本文主要从血液检验、农业、食品安全、微生物学等方面来简述酶标仪在当今时代的应用与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并简述酶标仪室内质量控制。

关键词:酶标仪、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血液检验、室内质控、丙氨酸氨基酸轻移酶、伏马菌素0 引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 简称酶标法,是标记技术中的一种,从荧光抗体技术、同位素免疫技术发展而来的一种敏感、特异、快速且自动化的现代技术。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自七十年代初提出以来,由于其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试剂保存时间长,对环境污染小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种生物化学物质的免疫测定。

现已成为各医院、血站、卫生防疫站检验科的检验乙肝、丙肝、艾滋病抗体的主要方法。

与此同时,作为专用于微孔板比色的酶标仪,得到了很大发展,产品种类齐全,型号多样,各有特色,目前国内市场上销售的酶标仪已摆脱原来的单孔测量方式,整板测量、定性定量计算、存贮、多种报告格式、滤光片自动转换等已成为基本的、必备的功能。

各种新推出的酶标仪性能日益完善,功能不断扩充,具体表现在测量高速化、宽吸光度范围、扩展到紫外、具有温育功能、具有动力学检测功能[1]。

1 酶标仪在血液检验上的应用目前在国内血站临床试验室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已成为最主要的免疫测定技术,由于大部分ELISA最后以比色测定,使酶标仪成其它各类型酶标仪为ELISA测定的重要工具。

八十年代初,当酶免疫测定技术从国外引进时,基本上均使用肉眼判断结果,难以满足临床测定要求。

目前国内医院和血站实验室所使用的酶标仪绝大部分为进口仪器,品种型号多达数十种。

软件功能是酶标仪所具有的对ELISA定性和定量测定及其他测定方式如酶动力学、紫外、凝集等的统计分析并报告结果的功能,是判断酶标仪质量的一个指标。

ELISA测定,酶标仪需具有阳性判断值(Cutoff)及测定灰区的统计计算功能,如血站实验室筛选献血员进行抗- HCV、HBSAG、抗- HIV 测定时,常遇到测定吸光度处于Cutoff 附近,但又低于Cutoff 的样品,这样的血输给患者导致输血后传染疾病的可能性增大。

若设定灰区,以灰区下限作为判断标准,可减少输血后传染疾病的可能性[2]。

此外四参数测定的剂量反应曲线适合于定量酶免疫测定曲线的拟合。

因此,如果目的为定量测定,要有这种曲线回归方程计算分析功能。

其他如连点、直线等回归计算,可根据酶标仪的应用目的而定。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测定,是对献血者不可缺少的筛查项目之一。

方法上有速率法和赖氏法等。

若采用赖氏试管法,费工、费时,不但从方法上得不到统一,而且不利于计算机对原始数据的网络化管理。

若采用微板酶标仪定量(U/L)方法,利用酶标仪与计算机接口,联接血站局域网络,这就同其他酶法检测项目一样,实现了实验室原始数据的计算机管理[3]。

采用试管法检测Rh血型,操作繁锁,肉眼判读结果缺乏客观性。

故将平底微板法与酶标仪扫描,电脑自动判读打印技术相结合,用TCEAN全自动加样分析系统完成。

经常规13032份标本的检测,符合率达100%[4]。

利用酶标仪法检测Rh血型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准确性,操作简便快速、判读结果客观可靠,也易于原始结果的保存,提高自动化程度,能高效的筛选献血者,有利于实验室的标准化管理,也有利于血站稀有血型库的建立。

2 酶标仪在农业上的应用在自然界中,无论是脊椎动物还是无脊椎动物(包括昆虫)、植物或微生物,酚氧化酶在其生命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昆虫体内,它对昆虫的变态发育和免疫系统起着重要作用。

酚氧化酶催化完成的“醌鞣化”作用可以促进昆虫表皮的硬化与黑化,这个过程对于具有“外骨骼”的昆虫生命过程至关重要。

因此酚氧化酶抑制剂的研究正是为当今农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线索。

那么采用何种高效、简便的的方法来研究酚氧化酶抑制剂对酚氧化酶的影响?我们可以运用酶标仪微量法来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例如以LDOPA为底物,采用酶标仪微量法研究了化合物2-羟基-4-甲氧基苯甲醛缩苯胺对酚氧化酶的影响[5]。

利用酶标仪旨在为酚氧化酶研究提供更便捷的方法,也为开发以该酶为靶标的新型害虫控制剂提供理论依据。

3 酶标仪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应用伏马菌素是最近发现的一族主要由几种真菌产生的结构相关的毒素代谢产物,主要包括FB1,FB2和FB3。

FI能引起马脑白质软化症,猪肺水肿及大鼠肾及肝癌。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部分地区食道癌的高发率与玉米中含伏马菌素(1.0-2.0mg/kg)有关。

毒物学研究表明少量的FB2和FB3的潜在的致癌作用与FBl类似。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与加利福尼亚环境保护机构已宣布伏马菌素为人类潜在的致癌物质。

该毒素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近年来首先进行研究的几种霉菌毒素之一。

因此快速、高效的检测伏马菌素便显得尤为重要,应用固相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原理,用70%甲醇从研磨样品中提取伏马菌素。

萃取出的样品液与酶标记的伏马菌素混合加入到抗体包被的微孔中,样品及标准品中的伏马菌素与酶联偶合剂竞争结合孔中的特异抗体。

经过洗涤步骤后,当酶的底物被加入到微孔中,颜色变为蓝色,且颜色深浅与样品中伏马菌素含量成反比。

加入反应终止液终止反应后,颜色应由蓝色转为黄色。

在450nm或630nm的滤镜下使用酶标仪对微孔板进行光学测量。

将样品与标准品的光密度值进行比较后确定得出的结果[6]。

4 酶标仪在微生物学的应用生长曲线一般指菌落总数CFU/mI。

或者菌落总数的对数log CFU/ml。

随时间变化曲线,可用来展示微生物生长情况和新陈代谢规律。

由于受试菌数量/浓度与菌悬液的光学密度(optical density,OD)值成正比,所以生长曲线也常用OD-t曲线表示。

目前菌悬液OD 值主要通过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在评价微生物生长状态时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

但是该方法存在一定缺点:即时性差;需反复采样,操作繁琐;取样和检测过程中培养基容易感染杂菌;作为悬浊液,细菌有一定的沉降速率,检测时间的长短会对OD值产生影响,导致实验再现较为困难[7]。

由于酶标仪是一种快速、准确、高通量的仪器,所以我们总会选择使用酶标仪来进行菌悬液OD值的测定,来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时间。

除测定菌悬液OD值外,酶标仪还可用来检测细菌浓度。

例如:各类纺织品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其表面附着的微生物可能是疾病传播的重要媒介或与体表微生物相伴形成一种有机的微生态关系[8]。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抗菌织物产品不断出现,但对评价抗菌纺织品的抑菌效果尚无规范的方法,所以,建立一种科学评价织品抗菌效果的方法对卫生微生物学和微生态学研究均具有重要价值。

由于活菌计数误差较大而且工作繁琐,不适用于大批量标本的检测,因而利用酶标仪检测细菌浓度便可建立检测织品抑菌效果的有效方法[9]。

5 酶标仪室内质量控制酶标仪是临床检验科和血站常用的免疫学检测仪器之一,它通过吸光度测定,对被检标本作出定性或定量报告,但影响其测定结果的因素较多,而现有的血清学质控方法是对免疫学检验的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包括加样、保温、洗涤、显色、终止和比色等步骤,一旦出现失控,很难判断是试剂的原因、仪器的原因或是操作人员本身的因素,为了明确地了解仪器的工作状态,我们建立了一种酶标仪室内质量控制方法。

如这种简单的酶标仪室内质量控制方法,它采用甲基橙溶液作为质控物,用质控图法对酶标仪492nm波长进行质控[10],其结果不受免疫检验过程中加样、保温、洗涤、显色、终止和比色等步骤的影响,可直接反映仪器本身的性能,方法简单、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1] 马选民,魏连营。

21世纪的酶标仪。

仪器仪表学报,2000,21(5):114-116。

[2] 温涛,方建华,刘玉振,马宏伟。

酶标仪在血液检验上的应用及评价。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1,12(4):231-232。

[3] 张根仓,刘爱绒,李彦芳,赵丽,卢婷,王建华。

微板赖氏法酶标仪定量测定ALT 酶活力。

中国输血杂志,2001,14(2):82-83。

[4] 韩璐,孙立平,刘涛。

平底微孔板-酶标仪法筛查Rh阴性血型的探讨。

中国输血杂志,2003,16(1):23。

[5] 肖婷,薛超彬,解先业,罗万春。

2-羟基-4-甲氧基苯甲醛缩苯胺对菜青虫酚氧化酶的抑制作用。

昆虫学报,2007,50(9):900-906。

[6] 柳其芳,刘桂华,刘红河。

伏马菌素测定方法应用研究及对粮食污染状况调查。

中国热带医学,2008,8(11):1906-1908。

[7] 陈默,王志伟,胡长鹰,吴希阳,王平。

酶标仪法快速评价香兰素的抑菌活性。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9,35(5):63-66。

[8] 鲁波,李霞,陈西平。

抗菌织物抑菌效果评价。

中国公共卫生,2002,18(4):491。

[9] 刘辉,侯殿东。

抗菌织品抑菌效果检测及其方法研究。

中国消毒学杂志,2006,23(2):142-144。

[10] 周红艳,马筱玲。

酶标仪室内质量控制。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2,17(2):42-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