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教案

合集下载

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教案

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教案
科目生物年级七年级任课教师实验周次分组实验是演示实验实验目的原理实验重点难点实验仪器准备实验过程与步骤实验结论实验教学反思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胚都包含了
纳雍县寨乐中学实验教案
2013--2014年秋季学期
科目 实验课题 生物 年级 七年级 任课教师 实验周次 实验类型 第 分组实验 是 周
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 1.解剖和观察大豆、玉米等种子,识别种子的基本结构;2.学会处理和解剖种子的方法,掌握观察 种子结构的程序。 原理 实验重点、 1.识别种子的基本结构;2.学会处理和解剖种子的方法,掌握观察种子结构的程序。 难点 实验仪器 浸泡过一天的大豆和玉米种子、放大镜、解剖刀、镊子、白瓷盘、碘液。 准备 1.观察大豆种子的结构:(1)取一粒吸足水分的大豆放在白瓷盘中,观察种子的外形。种子的一 侧的瘢痕叫种脐,使脱离母体留下的;(2)用镊子夹住豆粒,在种脐的对侧用解剖刀轻轻地划开 一个小口,将种皮剥离下来,露出里面的胚;(3)掰开两片肥大的子叶,从连接胚轴的部位切下 一片子叶。然后,用放大镜观察胚根、胚芽、胚轴等各个部分的形态、位置和连接关系;(4)绘 实验过程与 出大豆种子的结构示意图。2.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1)取一粒浸泡过的玉米放在白瓷盘中,观 察玉米种子的外形。在玉米种子的一侧,透过厚皮可以隐约看到里面的胚;(2)用镊子夹住玉米 步骤 种子,沿正中线用解剖刀纵向切开,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玉米种子纵剖面,识别胚与胚乳之间的界 限;(3)将一滴碘液滴在玉米种子的纵切面上,胚乳部分呈现深蓝色。再用放大镜观察玉米种子 各部分的结构,其界限更加分明;(4)绘制玉米种子的纵剖面结构示意图。 实验结论 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胚都包含了学们对种子的结构更加熟悉。学会处理和解剖种子的方法,掌握了观察种子结构的程 序。 反思

《观察种子的结构》教案

《观察种子的结构》教案

《观察种子的结构》教案一、教学目标:1.解剖和观察大豆、玉米等种子,识别种子的基本结构2.学会处理和解剖种子的方法,掌握观察种子结构的步骤二、教学重难点:解剖和观察单、双子叶植物的种子,认识种子的结构。

三、.实验用具:课前1—2天浸泡过的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

碘液、滴管、放大镜、刀片、培养皿、载玻片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图片展示(美丽的校园内高大的松柏,青翠的竹林,挺拔的梧桐......),这些种子形形色色、形态多样、大小不一。

如果种子自身条件不被破坏、外界环境适宜的情况下,这些种子都成萌发长成一棵完整的植株,这是为什么呢?(大家猜想一下:种子中可能有一个非常小的幼体隐藏在种子中,或者种子中可能有一些很特别的物质)。

今天我们以菜豆、玉米种子为例:观察种子的结构。

(板书:种子的结构)(二)观察种子的结构:外形比较思考:(1)、菜豆和玉米种子的外形有没有差别?(2)、(用放大镜观察)两种种子外表的细小结构(如小孔、特殊印迹等).(3)、用手感觉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哪一个的种皮更容易剥离?学生动手活动,然后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外形不同,菜豆种子有明显的特殊印记和不太显眼的小孔,菜豆种子的皮容易剥离,而玉米种子的皮不容易剥离。

结构观察1、视频播放: 观察菜豆种子的结构学生按视频步骤操作,解剖菜豆种子2、观察菜豆种子的内部结构:(1)在种子弯曲的部位用刀片划开一个小口,剥离种皮,再轻轻掰开即可用放大镜观察内部结构(提示:能否看到菜豆种子内类似于植物幼苗的结构,如果有的话,请仔细观察其结构。

)学生相互交流,说出自己观察到的现象,提问:看到的这些都是菜豆种子的什么结构呢?学生合作交流(2)画简图:标明菜豆种子的结构(3)展示菜豆种子的结构图、小组交换检查画图效果2、播放视频,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学生按视频步骤操作,观察、解剖玉米种子(1).用刀片将玉米种子沿中线纵向切开(注意安全),用放大镜观察纵切面。

《观察种子的结构》教案

《观察种子的结构》教案

《观察种子的结构》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性目标:(1)观察两种不同种子的结构并能描述出种子的基本结构。

(2)能说出两种种子结构上的异同点。

2、能力性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3、情感性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合作意识等(2)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惯二、教学重点:观察种子的结构并用语言描述三、教学难点:实际种子的结构有些难于区分,学生不易找到四、课前准备:浸软的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培养皿、解剖针、刀片、及大豆种子及玉米种子结构图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绿色植物有四大类群,即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

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最高等的一类植物是—种子植物。

其区别于其他植物的最大特点就是有种子。

所以研究之初我们要先看一下种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我们用一个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探究过程(一)种子的结构分发给每个学生浸软的种子(若干粒大豆和玉米种子)。

(1)窥察种子的内部形态。

注意区分两种种子在外形上的区别,可简单了解种脐、种孔的位置。

注意感受两种种子的种皮有何区别(玉米的种皮不可分离,大豆种子可分离)。

(2)用刀片纵切玉米种子(如上图),沿大豆两片豆瓣切开大豆种子,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

(3)教师在黑板出示两种种子的挂图,对比挂图尝试找出图中结构,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1、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包括哪些结构?2、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在结构上有何区别?3、哪些结构和种子的萌发有关?4、种子的重要部分是什么?先独立完成。

一段时间后,小组间交换意见,并讨论,组织结果。

(4)踊跃小组上台展示,教师作出评价,并给出答案。

附:教师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即先观察外部形态,再观察内部结构;指导学生解剖种子。

对于大豆应剥去种皮后,从种脐相对的一侧轻轻分开两个豆瓣,再进行观察,对于玉米种子应在种子中央纵剖,仔细观察内部的结构。

组织讨论,通过问题提示,激励学生动脑思考,踊跃回答。

初中生物观察种子教案

初中生物观察种子教案

初中生物观察种子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种子的特点和结构组成
2. 掌握种子的生长发育过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准备:
1. 种子(不同种类的种子,如豆类、玉米等)
2. 放大镜
3. 实验器材(如玻璃瓶、棉球、水等)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教师介绍种子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思考种子是如何生长发育的。

二、实验观察(20分钟)
1. 将不同种类的种子放在玻璃瓶中,用湿棉球包裹种子。

2. 观察不同种类的种子在湿润环境下的表现,并记录观察结果。

3. 利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观特征和结构组成。

三、讨论交流(10分钟)
1. 学生展示观察结果,并分享自己的发现。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种子的特点和结构组成,讨论种子的生长发育过程。

四、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强调种子在植物生长中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5分钟)
要求学生观察并记录自己的家中植物的种子,写一份观察报告。

教学反思:
此教案通过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种子的特点和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总结和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知识。

种子解剖结构实验教案

种子解剖结构实验教案

种子解剖结构实验教案教案标题:种子解剖结构实验教案目标年级:初中生(七年级)学科:生物学教学目标:1. 了解种子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种子的解剖结构;3. 掌握种子解剖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操作技巧;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技能。

所需材料:1. 不同种类的种子(例如豌豆、玉米、大豆等);2. 显微镜;3. 刀片和镊子;4. 盖玻片和载玻片;5. 水;6. 实验记录表格。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种子的功能和重要性,引发学生对种子结构的好奇心。

实验步骤(25分钟):1. 将不同种类的种子分发给学生,并提醒他们小心处理;2. 学生使用刀片将种子切开,注意切割时要小心,以免伤到自己;3. 将切开的种子放在载玻片上,加入一滴水,再盖上盖玻片;4. 将制作好的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调整镜筒高度和焦距,观察种子的解剖结构;5. 学生可以用实验记录表格记录观察到的结构和特征。

讨论与总结(10分钟):1.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观察到的种子结构和特征;2. 引导学生思考种子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3. 总结种子解剖结构实验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尝试观察不同种类的种子,并比较它们的解剖结构的异同;2. 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种子的萌发过程,进行相关实验。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巧和对种子解剖结构的观察能力;2. 考察学生对种子结构与功能的理解程度;3. 评估学生对实验结果的记录和总结能力。

教学提示:1. 在实验前提醒学生注意安全,避免刀片伤害;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和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促进思考和探索。

教案撰写时需要根据具体教学环境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生的参与度。

初中种子的结构实验教案

初中种子的结构实验教案

教案:观察种子结构教学目标:1. 了解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胚乳、胚芽、胚根和子叶等部分。

2. 学会使用放大镜观察种子,并能够描述种子的各部分结构。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1. 种子的结构。

2. 观察种子结构的方法。

教学难点:1. 种子的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2. 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1. 种子样本(如大豆、玉米、小麦等)。

2. 放大镜。

3. 教学卡片或图片。

4. 黑板或白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种子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种子的作用和结构。

2. 提问:你们对种子有什么了解?种子有哪些部分组成?二、观察种子结构(15分钟)1. 将种子样本放在桌子上,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种子。

2. 引导学生观察种子的外层(种皮)、内部结构(胚乳、胚芽、胚根和子叶)等。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三、讲解种子结构(15分钟)1. 使用教学卡片或图片,向学生讲解种子的各部分结构,包括种皮、胚乳、胚芽、胚根和子叶等。

2. 讲解种子的各部分结构的功能,如保护作用、储存营养物质、萌发等。

四、总结与展示(10分钟)1.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种子的结构,并在黑板或白板上展示。

2. 学生展示自己的总结,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实践活动(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种子,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的结构。

2. 每组根据自己的观察结果,制作一张关于种子结构的海报。

3. 学生展示自己的海报,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种子结构,让学生了解了种子的组成和功能。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总结种子的结构。

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种子结构,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overall,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种子结构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观察种子的结构教案

观察种子的结构教案

观察种子的结构教案教案标题:观察种子的结构教学目标:1. 理解种子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观察种子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1. 种子的结构和功能。

2. 观察种子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准备:1. 种子样本(豆类、谷类等)。

2. 放大镜或显微镜。

3. 刀具和剪刀。

4. 幻灯片或图片展示设备。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请学生们谈论他们吃过的种子,比如花生、玉米等。

2. 引发思考:请学生们思考种子是如何生长的,种子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步骤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通过幻灯片或图片展示,介绍种子的结构和功能。

2. 解释种子的主要部分,如种皮、胚乳、胚芽等,并说明它们的功能。

步骤三:观察实验(20分钟)1. 将不同种类的种子样本分发给学生。

2. 学生们使用放大镜或显微镜仔细观察种子的外部和内部结构。

3. 引导学生观察种子的种皮、胚乳和胚芽,并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

步骤四:讨论和总结(10分钟)1. 学生们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和发现。

2.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种子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3. 总结种子的结构和功能,并强调种子在植物生命周期中的重要性。

步骤五:拓展活动(10分钟)1. 学生们可以自由选择其他种子进行观察,并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

2. 学生们可以尝试在家里或学校的花园中种植一些种子,并记录它们的生长过程。

步骤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们根据自己的观察结果,撰写一篇关于种子结构和功能的小论文。

2. 提醒学生们按时提交作业,并鼓励他们多进行实地观察和实践。

教学延伸:1. 给学生们展示一些有趣的种子,如风车果、火炬花等,激发他们的兴趣。

2. 鼓励学生们进行科学实验,观察种子在不同条件下的发芽和生长情况。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包括观察技巧和记录准确性。

2. 评估学生提交的小论文,包括对种子结构和功能的理解和描述。

教学资源:1. 幻灯片或图片展示设备。

观察种子的结构——教学案例

观察种子的结构——教学案例

观察种子的结构——教学案例篇一:观察种子的结构观察种子的结构——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了解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2、了解种子的外形和颜色特征3、掌握种子的结构,理解单子叶植物种子与双子叶植物种子在结构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学重点:种子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教学难点:描绘种子的结构提前准备:1、绿色开花植物生活史挂图、标本、多媒体课件。

2、浸泡过的菜豆种子,玉米种子,黄豆种子,放大镜,解剖刀,镊子,解剖盘,碘液、种子的结构挂图。

能力培养: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精神。

教学设计:一、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师:请同学们观察挂图后,描述图中的绿色植物生活史。

生:种子幼苗成熟植物体花果实(含种子)二、观察菜豆种子的结构:师:先观察实验桌上几种种子的外表形态,看看有什么特征?并出示种子结构挂图。

学生观察后,回答:“种子的形状不相同,但都有一个瘢痕”。

师:这个瘢痕就叫种脐它有什么作用?学生挤压吸足水分的种子后,回答:种子吸收水分、有机养料的通道。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用镊子夹住豆粒,在种脐的对侧用解剖刀轻轻地划一个小口,将种皮剥下来,露出里面的胚。

然后掰开两片肥大子叶,用放大镜观察胚根、胚轴、胚芽等的位置及连接关系。

学生认真操作和观察。

三、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师:请同学们先观察玉米外形,在玉米种子的一侧,透过厚皮可隐约看到什么?生:里面的胚。

师:用镊子夹住玉米粒沿中线用解剖刀纵向切开,用放大镜观察纵切面。

并比较玉米种子和与菜豆种子在结构上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学生认真观察,回答:1、玉米种子和菜豆种子都种皮和胚。

2、不同的是菜豆种子没有胚乳、子叶2片,营养物质贮存在子叶中。

玉米种子有胚乳、子叶1片、营养物质贮存在胚乳中。

师:把一滴碘液滴在玉米种子的纵切面上,看有什么变化?生:胚乳会变蓝色。

师:请同学们完成活动手册上练习题,并进行个别辅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碘液滴在玉米种子的纵切面上,胚乳部分呈现深蓝色。再用放大镜观察玉米种子各部分的结构,其
界限更加分明;(4)绘制玉米种子的纵剖面结构示意图。
实验结论 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胚都包含了:胚根、胚芽、胚轴、子叶。
实验教学 通过实验,同学们对种子的结构更加熟悉。学会处理和解剖种子的方法,掌握了观察种子结构的程 反思 序。
科目 科学实验 年级
教案:观察种子的结构
四年级 任课教师
实验周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1 周
实验课题
观察种子的结构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是 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 1.解剖和观察大豆、玉米等种子,识别种子的基本结构;2.学会处理和解剖种子的方法,掌握观察 原理 种子结构的程序。
实验重点、 1.识别种子的基本结构;2.学会处理和解剖种子的方法,掌握观察种子结构的程序。 难点
叶。然后,用放大镜观察胚根、胚芽、胚轴等各个部分的形态、位置和连接关系;(4)绘出大豆种
实验过程与 子的结构示意图。2.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1)取一粒浸泡过的玉米放在白瓷盘中,观察玉米种子 步骤 的外形。在玉米种子的一侧,透过厚皮可以隐约看到里面的胚;(2)用镊子夹住玉米种子,沿正中 线用解剖刀纵向切开,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玉米种子纵剖面,识别胚与胚乳之间的界限;(3)将一滴
实验仪器 浸泡过一天的大豆和玉米种子、放大镜、解剖刀、镊子、白瓷盘、碘液。 准备
1.观察大豆种子的结构:(1)取一粒吸足水分的大豆放在白瓷盘中,观察种子的外形。种子的一侧
的瘢痕叫种脐,使脱离母体留下的;(2)用镊子夹住豆粒,在种脐的对侧用解剖刀轻轻地划开一个
小口,将种皮剥离下来,露出里面的胚;(3)掰开两片肥大的子叶,从连接胚轴的部位切下一片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