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的学问
酒桌的文化

酒桌的文化
酒桌文化是指与酒有关的礼仪和习俗,包括敬酒、劝酒、喝酒的方式等。
在中国,酒桌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它既是社交礼仪,也是人际交往的一种手段。
在中国的酒桌文化中,敬酒是一种重要的礼仪。
敬酒通常是为了表达敬意、感激或祝福,同时也是一种增进感情的方式。
在敬酒时,应该注意酒杯的高度,不能比对方低,同时要尊重对方的饮酒意愿,不能强迫对方喝酒。
另外,劝酒也是酒桌文化中的一种习惯。
在中国的一些地区和场合,人们会通过劝酒来表达热情和友好。
然而,劝酒也应该适度,不能过度强求,同时也要尊重对方的饮酒意愿和身体状况。
此外,酒桌上的座位安排和酒菜搭配也是中国酒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酒桌上的座位通常是根据身份、地位和关系等因素来安排的。
同时,酒菜搭配也是一门学问,不同的菜肴要搭配不同的酒类,才能更好地体现出菜肴的美味和酒的香气。
总的来说,中国的酒桌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既体现了中国人的社交礼仪和人际交往方式,也反映了中国人的情感表达和文化价值观。
在享受酒桌文化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适度饮酒,尊重他人意愿和身体状况,避免过度劝酒和饮酒。
饮酒基本礼仪知识_饮酒基本礼仪知识整理

让知识带有温度。
饮酒基本礼仪知识_饮酒基本礼仪知识整理饮酒的礼仪学问,酒席、宴会的祝酒,既能表示对客人的敬重,又可增加席间的热闹气氛,用酒来表达对来宾的欢迎或谢意,是世界各族人民增进友情的一种方式。
下面我整理了饮酒基本礼仪学问,欢迎阅读。
一、倒酒倒酒,通常,酒水应当在饮用前斟入酒杯。
有时,男仆人为了表示对来宾的敬重、友好,还会亲自为其斟酒。
要面面俱到,一视同仁,切记有挑有拣,只为个别人斟酒。
倒酒挨次要先给长辈斟酒,假如有客人的话,先给客人斟酒再给长辈斟酒。
如不是这种状况,可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斟酒。
作为客人,当别人给你斟酒时,要起身或俯身,以手扶杯或与欲扶杯状,以示尊敬。
也可行“叩指礼”,即把拇指与食指、中指并在一块,轻轻在桌上扣几下,以示感谢。
一般来说,在倒酒的时候不能倒的太满,通常占酒杯的八分就可以了,这样在端起酒杯敬酒的时候也不会洒出来。
不过,白酒与啤酒可斟满。
出于礼貌,第一次倒酒最好是走到别人身边去倒,而不是把酒杯拿过来。
一般在你左边的人,应当用右手拿酒瓶斟酒;反之用左手。
客人喝完第一次酒后,可以请其次仆人帮忙为他四周的人添酒。
倒酒时,万万不行以将瓶口对着客人,应用手持杯略斜,将酒沿着酒杯内壁轻缓地倒入。
倒完酒后,应当快速将瓶口盖上,再渐渐竖起,避开瓶口的酒滴到杯子外面。
第1页/共2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二丶敬酒。
酒桌上要眼观四象,耳听八方,是特别主要的,时候把我引导或长辈的饮酒需求,假如你要想把引导或长辈配好的话。
察言观色很主要,简略的,准时为他们添加酒,特别是杯子空的时候,然后添酒的次序也要讲求,先引导。
另外,除了尺度的敬酒流程之后,要在恰当的时候去敬酒,不要再引导涌现想喝酒没人敬的犯难场面,那你就完蛋了。
三丶敬酒词喝酒除了酒量大外,会说,能说出一口好听的祝酒词,也是特别主要的。
能说到引导或是长辈心头的,新奇的祝酒词,让他们眉开眼笑的祝酒词才是最成功的的。
杜绝和闷酒,那是你一个人喝酒的行动。
摸清瓶深,方知酒量

摸清瓶深,方知酒量摸清瓶深,方知酒量,意思是说一个人只有经过长期的实践和体验,才能真正了解自己的酒量。
饮酒并非只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对自己的认识和探索。
一个人喝酒的多少与他的性格、情感以及胃口有着密切的关系。
有的人平常不怎么会喝酒,但是一旦喝起来却能一口气喝下好几两,而有的人平时喝酒很多,但是一旦喝到了一定的量就会醉倒在地。
所以,摸清瓶深,方知酒量,意味着了解自己的酒量,需要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总结,而不能凭一时的主观感受进行判断。
摸清瓶深,方知酒量,也反映了饮酒的一种理性态度。
饮酒是一门学问,需要谨慎对待,而不是随意妄为。
很多人在饮酒的时候,总是忽略了自己的酒量,导致喝得烂醉如泥。
其实,喝酒的最高境界并非是能喝很多,而是能控制好自己的饮酒量,尽情地享受酒的美妙。
只有摸清瓶深,方知酒量,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享受饮酒带来的乐趣,而不是一味地追求“豪饮”。
对于企业家、政府官员和社会精英等高端人群而言,摸清瓶深,方知酒量,更是一种自律和自控的表现。
在一些商务会谈、社交宴会或者公务活动中,饮酒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社交方式,也是一种展现个人风采和魅力的机会。
高端人群的社交活动更加注重自律和节制,酒桌文化也更加注重礼节和秩序。
在这种情况下,摸清瓶深,方知酒量成为一种绅士风度和高雅品味的象征。
一个人能否掌握好自己的酒量,不仅体现了他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更体现了他的修养和气质。
摸清瓶深,方知酒量,也是一份对待生活的态度。
生活就像一杯酒,苦涩中夹杂着甜蜜,只有通过不断地摸索和品味,才能找到其中的真谛。
摸清瓶深,方知酒量,不仅仅是对饮酒技艺和社交礼仪的一种追求,更是在意志品质和人生观念上的一种体现。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总结,摸清瓶深,才能真正了解自己的能力和底蕴。
生活就像一瓶酒,只有摸清了它的深度,才能找到其中的美妙。
摸清瓶深,方知酒量,更是一种对待个人发展的态度。
饮酒知识

HUBEIDAOHUAXIANGJIUYEGUFENYOUXIANGONGSI
饮 酒 知 识
饮酒知识
湖北稻花香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HUBEIDAOHUAXIANGJIUYEGUFENYOUXIANGONGSI
酒质是评价酒的一个重要指标。很多人迷恋
饮 酒 知 识
喝酒,以酒为友,以酒为家。在喝酒的过程里, 感受酒的味道,体验酒的精华,领悟酒的文化。
(1)众欢同乐,切记私语。大多数酒宴宾客都较多,所以 应尽量多谈论一些大部分人能够参与的话题,以得到多数
饮 酒 知 识
人的认同。因为个人的兴趣爱好,知识面不同,所以话题 尽量不要太偏,避免以自我为中心,而忽略了众人。特别 是尽量不要与人贴耳小声私语。 (2)瞄准宾主,把握大局。大多数酒宴都有一个主题,也 就是喝酒的目的。赴宴时首先应环视一下各位的神态表情, 分清主次,不要单纯地为了喝酒而喝酒,而失去交友的机 会,更不要哗众取宠,喧宾夺主。
湖北稻花香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HUBEIDAOHUAXIANGJIUYEGUFENYOUXIANGONGSI
饮 白酒可以与其他种类的酒混合饮用吗? 白酒可以与其他种类的酒混合饮用吗? 酒 知 识
湖北稻花香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HUBEIDAOHUAXIANGJIUYEGUFENYOUXIANGONGSI
有不少人喜欢把白酒和啤酒混合着喝,其实这样是非 常不对的,因为这样不仅容易喝醉,而且对身体损伤极大。
饮 酒 知 识
湖北稻花香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HUBEIDAOHUAXIANGJIUYEGUFENYOUXIANGONGSI
饮酒知识问答
饮 酒 知 识
白酒度数的高低与其质量是否有关系? 白酒度数的高低与其质量是否有关系?
春节健康喝酒大有学问

春节健康喝酒大有学问
春节健康喝酒大有学问
春节少不了要饮酒,然而如何喝却大有学问。
早上喝不好、太晚喝也不好;体热应喝冷酒、体寒应喝温酒;体虚喝补酒、血脉不通喝药酒;喝酒同时吸烟,毒素会在体内多日不散。
酒不可夜饮虽然过年聚会大多在晚上,但从最佳饮酒时间而言,晚上确实不大合适饮酒。
夜晚喝酒有两大弊端:一方面夜气收敛,不利于酒精发散,可能“伤心伤目”;另一方面酒本来喜欢在体内四处走窜,太晚喝酒会影响平静,伤人之和。
体虚喝补酒,血脉不通喝药酒体虚者喝补酒,血脉不通者则喝行气活血通络的药酒;有寒者用酒宜温,而有热者用酒宜清。
过年聚餐,家里男士多了,自然吸烟喝酒者云集,但烟酒最好别同时或前后密集进行。
这是因为,烟酒混合可带来致命的混合物。
体寒饮温酒,体热饮冷酒古代大多喜欢烫酒喝,而现代更多人则喜欢喝冷酒,其实各有道理。
主张冷饮的人认为,酒性本热,如果热饮,其热更甚,易于损胃。
如果冷饮,则以冷制热,无过热之害。
一般认为,体寒则可以饮温酒,而体热则适合饮冷酒。
低度枸杞酒适宜糖尿病患者干型枸杞酒为餐桌上的调养酒,饭前饮最好,因为它开胃、利口、不含糖,含有多种保健营养成分,干型枸杞酒对于糖尿病人来说,是较好的低度保健调养酒;而半甜型枸杞酒饮用时加入少量冰快口味会更爽,最好是餐饮或睡前饮,睡前饮
可增加睡眠,枸杞的营养保健成分也会更好地吸收。
枸杞酒的最佳饮用量为50-200毫升,最佳酒度为12-18度。
中餐饮酒礼仪知识

中餐饮酒礼仪知识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为了相互敬重,在仪容、仪表、仪态、仪式、言谈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的,共同认可的行为标准。
以下是我整理的中餐饮酒礼仪,盼望可以供应给大家进展参考和借鉴。
中餐饮酒礼仪11.日常交往用酒礼仪主子在为客人斟酒时,常说“满上满上”,这个“满”不是指满到杯口几乎溢出来,而指斟满八成就行了。
主子斟酒时,客人可行“叩指礼”,表示感谢主子斟酒。
行“叩指礼”时,客人把拇指、中指捏在一块,轻轻在桌上叩几下。
席上喝酒讲究碰杯,要碰杯就必需把杯中的酒喝干,一口气喝下去,还要把杯子倒过来让旁人看看杯子是干的。
在酒席上还时时有“无三不成礼”的说法,意思是喝酒一次高潮必需是三杯以上。
所谓“酒过三巡”也是这个意思。
喝酒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还有很多不同的风俗和礼节。
日本,自古以来就是喜爱饮酒的民族,喝得酩酊大醉也不为耻。
成年人不仅在宴会上饮酒,在一天工作后,也往往要走进酒馆喝上两杯再回家。
遵照日本人的风俗,饮酒是重要的礼仪。
同日本人共同进餐饮酒,应随时留意将别人及自己的酒杯斟满,酒不满杯在日本人看来是不礼貌的。
还要了解日本人相互斟酒的习俗,客人在主子为其斟酒后,应立刻接过主子的酒瓶给主子斟酒。
在宴饮之中,客人和主子均不往自己酒杯里斟酒,而是相互斟酒。
日本人认为这是主客之间同等的表示,即便是高级经理同一般办事员一起对斟,也是双方相互斟酒。
日本传统饮酒的方法是:在桌子中间摆上一只装满清水的碗,并在每人桌上放一块干净的白纱布。
主子将自己的酒杯在清水中涮一下,杯口朝下在纱布上按一按,使水珠吸干,斟酒后,双手递给客人,看着客人一饮而尽。
客人饮完,也将酒杯在清水中涮一下,在白纱布上吸干,同样斟满酒,双手递还主子,请主子饮尽。
如此交杯换盏,尽兴而饮,表示主宾之间的亲近无间。
假如是一般挚友,不必如此饮酒。
在日本饮酒时,将酒杯放在桌上让主子斟满是失礼行为。
斟酒时要右手拿着酒壶,左手从下面托着,千万不能碰酒杯。
老子、孔子对饮酒的看法

《老子》认为:'天乃道,道乃久。
'酒在中国文化以及中国哲学里,恰是催动人的灵感与激情、激发人的意志与力量、唤醒人的精神与潜质的天作之物;饮酒是人类回归自然、亲近自然,追求天人交感、精神会通的哲学境界的文化行为。
酒也特具'水与火'的阴阳理念与辩证法则。
酒,形似'水',其性柔也,'老子观井,上善若水',老子借水之柔性谈人性本真与处世之道。
'酒水'虽柔却充满刚烈之火,亦柔亦刚。
老子的酒量极大,饮可百觚,他把饮酒提到文化的高度。
把如何饮酒与侍奉国君、孝顺双亲、婚丧嫁娶看成同种重要;对酒具,也不只是简单地将其看成盛酒所用的东西,而是讲究饮酒要有相映的酒具来陪衬,创造出一种文化的意境。
相传在孔子周游列国,宣传克己复礼四处碰壁之时,恰遇老子,老子忙备下酒席,孔子边说边饮,老子连忙向他灌输'清净自正、无为自化'、'无为而不为'的哲学思想和治国方略。
但孔子一醉三日方醒,老子告戒他:'饮酒要量力而行,做到不沉、不淫、不湎、不酗,微醺可矣,这样才能得到饮酒真趣'。
这深邃的一句话可谓是道出了饮酒者的风范,善饮者的精、气、神。
孔子整理过的诗歌总集中,与酒有密切关系的就有酿酒、宴饮、礼俗、酒器、品评以及酒的其他知识乃至醉态,都十分精彩。
《诗经》的风、雅、颂中散发出幽雅的酒香和酒文化的内涵,短短三百来篇,有酒的就占了三十篇。
《十国春秋》载:'文王饮酒千钟,孔子百觚。
' 万世师表的圣人孔子也是个豪饮之士。
孔子强调礼乐治国,而'百礼之会,非酒不成',没有酒,礼就失去了存在的形式;有音乐无酒,不能形成欢乐的气氛。
孔子认为,礼具有神秘性、等级性、伦理性和节制性,而饮酒也被纳入到四个方面中进行文化阐释。
祭祀中的礼乐,包括酒类、酒器的摆设,各个细节都要求规范,这是孔子以礼论酒的一个特点。
饭局喝酒经验交流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共同交流饭局喝酒的经验。
在此,我非常荣幸能代表大家发言。
我们都知道,酒桌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我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许多场合,酒局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今天,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经验。
一、酒局前的准备1. 了解对方:在参加酒局之前,我们要尽量了解对方的喜好、性格、酒量等,以便在酒局中更好地与他们互动。
2. 准备酒水:根据酒局的主题和人数,提前准备好相应的酒水。
如果是商务宴请,可以选择一些高档酒水;如果是朋友聚会,则可以准备一些大众化的酒水。
3. 准备餐具:确保酒局现场有足够的餐具,如酒杯、酒壶、酒盅等,以便大家畅饮。
4. 了解酒局规则:提前了解酒局的规则,如敬酒顺序、敬酒方式等,以免在酒局中尴尬。
二、酒局中的应对技巧1. 把握敬酒顺序:在酒局中,敬酒顺序很重要。
一般来说,应先敬长辈、领导,再敬同事、朋友。
在敬酒时,要面带微笑,双手持杯,表示尊敬。
2. 控制酒量:在酒局中,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酒量。
不要贪杯,以免影响身体健康。
在敬酒时,可以适当用茶水、饮料代替酒水,以减少酒精摄入。
3. 善于应变:在酒局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突发状况。
如有人突然起立敬酒,我们要迅速起身,表示尊敬。
同时,要学会拒绝,避免被迫饮酒。
4. 保持风度:在酒局中,我们要保持风度,不要失态。
在敬酒、饮酒过程中,要注意言谈举止,避免出现不雅行为。
5. 互动交流:在酒局中,我们要积极参与互动,与大家畅谈心事。
这样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增进感情。
三、酒局后的注意事项1. 注意休息:酒局结束后,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如果感到不适,要及时就医。
2. 注意饮食:酒局结束后,要适量进食,避免空腹饮酒。
可以吃一些清淡的食物,如水果、蔬菜等。
3. 保持联系:在酒局中结识的新朋友,要保持联系,互相支持、帮助。
总之,酒局喝酒是一门学问,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
以下是我总结的几点心得体会:1. 尊重他人:在酒局中,我们要尊重他人的喜好和习惯,避免强迫他人饮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酒精在肝脏代谢过程:乙醇→乙醛→乙酸→二氧化碳和水。在这些过程中,有两种酶即ADH(乙醇脱氢酶)和ALDH起作用,其中ALDH(乙醛脱氢酶)最为关键,它使乙醛氧化为乙酸(乙酸是一种无害物质),并决定着酒精的代谢速度。ALDH(乙醛脱氢酶)活性高的人,酒精代谢能力强酒量大;ALDH(乙醛脱氢酶)活性低的人,酒精代谢能力弱酒量小。乙醛脱氢酶活性的高低主要与遗传有关,有时也可以被酒精诱导,也就是说,经常喝酒使此酶活性增加,从而酒量增加。
乙醛被氧化为乙酸
在人体内,乙醛经过乙醛脱氢酶(ALDH)转化为乙酸,乙酸以乙酰辅酶A的形式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成CO2和H2O同时释放出大量ATP。H+在肝脏内从底物上转移到NAD(氧化型辅酶I),使其转变为NADH(还原型辅酶I),乙醇的代谢速度决定于NADH的合成速率。
醉酒过程
在一般人体中,都存在有乙醇脱氢酶,而且数量活性基本上是相等的。但是由于人种和个体的差异,乙醛脱氢酶的活性和数量度却不同。约有一半亚洲人的乙醛脱氢酶呈无活性型,因此这些人饮酒后乙醛不能转化成乙酸,而导致血中乙醛浓度迅速上升,产生颜面及全身潮红、心悸、搏动性头痛、呕吐等反应,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醉酒。因此醉酒是由于乙醛脱氢酶的缺失或者活性不高,而造成乙醛不能转变成乙酸所致。
5、吃点猴头菇,它可以保护胃黏膜不受损害;
6、也可以喝热汤,尤其是姜丝炖鱼汤,解酒功效更好;
7、糖醋菜的解酒效果也不错,因为醋和酒能在体内形成乙酸乙脂,有解酒作用;
8、喝酒前饮用牛奶特别是原味酸奶,可延缓酒精在胃内的吸收,并保护胃黏膜减少酒精损伤。
适度饮酒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议严禁酗酒,如饮酒尽可能饮用低度酒,并控制在适当的限量以下。适度饮酒是指成年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g,成年女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15g,常饮的几种酒的酒精度换算为酒精量,详见下表。
喝酒脸红与脸白
乙醛具有让毛细血管扩张的功能,脸部毛细血管扩张会引起脸红。所以喝酒脸红的人意味着能迅速将乙醇转化成乙醛,也就是说他们有高效的乙醇脱氢酶。喝酒脸红的人,只有乙醇脱氢酶,没有乙醛脱氢酶,所以体内迅速累积乙醛而迟迟不能代谢,因此,会长时间涨红了脸。
喝酒脸白,是因为这样的人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均没有。那么,这样的人为什么会给人很能喝酒的感觉呢?那时因为他们靠体液来稀释酒精,块头越大感觉越能喝酒。在正常情况下,酒精浓度要超过0.1%他们才会昏迷。而北方人由于体型大,可以喝到八两到一斤白酒。如果你是脸越喝越白型的,最好不要超过半斤,不然有急性酒精中毒的可能性。
酒(分类)
男性日饮酒量
女性日饮酒量
高度白酒60~70度
45~52ml
27~31ml
高度白酒50~60度
52~63ml
31~38ml
中度白酒40~50度
63~78ml
38~47ml
低度白酒30~40度
70~104ml
47~63ml
黄酒/葡萄酒(10~20度)
156~313ml
94~188ml
啤酒(10~12度)
饮酒的学问
作者:王建军
来源:《大众健康》2014年第01期
酒精(乙醇)进入体内后,10分钟左右即可被吸收进入血液,60~90分钟达到高峰。
酒精约20%被胃吸收,80%被小肠吸收。酒精进入血液后,被运送至肝脏。肝脏中的乙醇脱氢酶使乙醇转化为乙醛,乙醛被乙醛脱氢酶转化为乙酸,乙酸再被细胞色素P450(一组人体内代谢药物的酶)彻底转化为CO2和H2O排泄出体外。
酒精进入人体后很快经口腔、食道、胃、肠等器官,通过器官黏膜进入血液循环,迅速地被运输到全身各组织器官进行代谢利用。胃和肠道吸收的酒精经血液循环进入肝脏,有90%的乙醇在肝脏代谢,其余的在肾脏、肌肉及其他组织器官中代谢,通过肾脏、肺和汗液等以原形排出体外。
乙醇被氧化为乙醛
当血液中乙醇浓度不高时,在乙醇脱氢酶(ADH)催化下,乙醇被氧化成为乙醛;当乙醇浓度过高时,乙醇主要通过ADH代谢系统进行氧化,同时还需要借助于过氧化氢氧化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统等进行代谢,进而形成乙醛。
如果一个人即有高活性的乙醇脱氢酶又有高活性的乙醛脱氢酶会怎样呢?他/她就是传说中的酒篓子。如何判断他/她是不是酒篓子呢?看是不是大量出汗。因为如果两个酶都高活性,酒精迅速变成乙酸进入TCA循环而发热,所以大量发热而出汗。
有一点需要说明,喝酒脸红的人其实不容易伤肝脏,红脸的人大家一般少劝酒,因此喝得少,酒后发困,即便喝吐了,睡上一觉就又精神抖擞了。而白脸的则往往不知自己的地线,在高度兴奋中饮酒过量,甚至醉酒。他们体内的酒精由于没有高活性的酶处理而发生积累,容易导致肝脏损伤。需要休息一两天或更多时间才能恢复正常。
饮酒开始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话多、亢奋,过量饮酒则使中枢神经抑制,困顿、沉默、嗜睡。即使是在神经兴奋阶段,也会影响精细动作和反应速度,所以酒后驾车很危险。
酒精引起人体的急性危害是肝损伤,长期慢性危害还会累及心脏和血管系统。而且这些慢性危害与是否喝醉(酒量大小)无关,换言之,不管你酒量大还是小,易醉还是不易醉,只要你长期酗酒,就会危害心脏和血管系统。因此,饮酒要少量。
625~781ml
375~469
解酒方法
1、美国国家头痛研究基金会的研究发现,蜂蜜中含有一种特殊的果糖,可以促进酒精的分解、吸收,减轻头痛症状;
2、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B族,或吃些甜食、蛋白类食物,能增加血糖浓度,缓解酒精对人体的损害;
3、喝酒前,吃一些食物如面包、馒头等,可以减缓酒精吸收进入血液的速度;
4、酒后及时喝果汁或糖水,可对肝脏起到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