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事故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施工事故典型案例

施工事故典型案例

施工事故典型案例一、“豆腐渣”地基的悲剧。

话说有这么一个建筑工程,那施工队啊,可能是想偷工减料,觉得地基嘛,差不多就行。

他们在打地基的时候,没有按照规定的深度和质量标准来做。

就像搭积木,你底下的基础都不牢固,那上面能稳吗?结果呢,这楼盖到一半的时候,地基就开始下沉了。

就像一个人站在软泥巴上,脚慢慢陷进去一样。

那些建筑工人在上面干活的时候,感觉就像在坐摇摇椅,今天这儿歪一点,明天那儿斜一点。

“轰”的一声,还没盖好的大楼就像个喝醉了酒的大汉,东倒西歪地倒了下去。

这一倒啊,可不仅仅是浪费了那些建筑材料,还好几个工人受了伤呢。

这就是典型的地基没做好引发的大事故,真可谓是“一基不稳,全盘皆输”啊。

二、高空坠落的“飞人”有个工地啊,安全措施做得那叫一个差劲儿。

在高层施工的时候,那些脚手架就像个脆弱的蜘蛛网,摇摇晃晃的。

有个工人大哥,在上面干活的时候,脚下的板子突然松动了。

他就像个没系安全带的杂技演员,一下子就从高空掉了下去。

当时啊,周围的工友们都吓傻了,只听到“啊”的一声惨叫。

幸运的是,他掉在了下面一堆沙子上,虽然保住了命,但是腿也骨折了,腰也受伤了,在床上躺了好几个月。

你说这要是有个结实的防护栏,或者他系上安全带,能有这事儿吗?这就告诉我们,在高空作业的时候,安全防护可不能马虎,不然真的会变成“空中飞人”,而且是悲剧版的。

三、塔吊的“疯狂旋转”在一个大型建筑工地上,有个塔吊就像个巨人一样矗立在那里。

可是呢,这个塔吊的操作员可有点不靠谱。

他那天可能是没睡醒,或者是操作的时候走神了。

在吊运建筑材料的时候,他没有按照正确的操作流程来。

正常情况下,塔吊应该稳稳地把材料从一个地方吊运到另一个地方。

结果他这么一乱操作,那塔吊就像发了疯一样,开始疯狂地旋转起来。

那些吊着的钢筋就像挥舞的大棒槌,到处乱甩。

下面的工人都像热锅上的蚂蚁,四处逃窜。

有个跑得慢的工人,被甩过来的钢筋给砸到了肩膀,疼得他龇牙咧嘴的。

这塔吊啊,要是不好好操作,那可就是个大祸害,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在工地上横冲直撞。

地基质量事故处理案例

地基质量事故处理案例

地基质量事故处理案例概述地基质量事故是指在土地开发、基础施工或建筑物使用期间,由于地基质量不合格或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而引发的意外事件。

这些事故可能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

本文将以几个真实的地基质量事故案例为例,介绍它们的处理过程和教训。

案例一:地铁工程地基沉降事故案例描述该案发生在一座正在建设中的地铁工程项目中。

在施工过程中,地铁工程的地基出现了严重的沉降,导致相邻建筑物的倾斜和破坏。

事故发生后,施工方立即停工并启动救援和处理工作。

处理过程1.安全评估:施工方首先对事故现场进行安全评估,确保没有人员受到进一步的威胁。

随后,他们与当地政府和专业机构合作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和结构评估。

2.事故调查:施工方成立了一个专门的调查团队,对事故原因进行了全面调查。

他们发现,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地质勘测不够完善,导致施工在不稳定的地基上进行。

此外,施工方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地基的承载能力,使用了不合适的施工方法和材料。

3.救援和修复:施工方立即开始救援工作,并与受影响的建筑物业主进行沟通。

他们采取了加固措施,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并逐步修复地基问题。

4.法律责任:受影响的业主提起民事诉讼,要求施工方承担损失。

最后,施工方与业主达成和解协议,并对受影响的建筑物进行了全面修复和补偿。

教训和启示1.地基质量是地下工程的关键,应进行充分的地质勘测和结构评估,确保施工在稳定的地基上进行。

2.施工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地基的沉降和承载能力,及时采取补偿措施,防止地基沉降进一步发展。

3.在地基质量事故发生时,及时停工并启动救援工作,确保人员安全。

4.与受影响的业主保持沟通,及时采取措施修复受损建筑物,减轻损失,并与业主达成和解协议,避免进一步纠纷。

案例二:土地开挖导致地面塌陷事故案例描述该案发生在一个正在进行土地开挖的工地上。

在土地开挖的过程中,突然发生了地面塌陷,导致一辆施工车辆被埋,一名工人被困。

事故发生后,施工方和救援队伍立即展开了抢救工作。

路基质量事故案例

路基质量事故案例

路基质量事故案例话说有这么一个地方,要修一条看起来挺气派的公路。

大家都满心期待呢,想着以后交通就更方便啦。

一、事故主角登场。

这个工程的施工队啊,一开始就有点“不靠谱”。

他们在进行路基施工的时候,为了省事儿,没有好好地对地基进行勘察。

就好比你盖房子不看地底下稳不稳,直接就往上搭,这能不出问题吗?二、偷工减料的“悲剧”施工队在填充路基材料的时候,那也是动了不少“歪脑筋”。

本来规定要用高质量的土石混合材料,这样才能保证路基的坚实度。

可是他们呢,偷偷地把一些质量很差的土料混了进去,就像你做蛋糕,本来该用精面粉,结果用了一大半的过期面粉,这蛋糕能好吃吗?路基也是一样,这样一搞,强度和稳定性就大打折扣了。

三、压实工作的“糊弄”压实路基可是个关键步骤啊,就像你把沙子堆成城堡,得使劲儿把沙子压实了,城堡才不容易倒。

可这个施工队在压实的时候,压路机开得就像在散步,压了几下就觉得差不多了。

好多地方根本就没有达到规定的压实度,这路基里面就像有好多小空洞一样,松松垮垮的。

四、排水系统的“灾难”路基的排水系统也被他们搞得一塌糊涂。

这就好比你住的房子没有好的排水管道,一下雨就积水。

他们设计的排水管道不是管径太小,就是坡度不对,结果一到下雨天,水就积在路基旁边,路基就像泡在水里的饼干,慢慢地就变软了,强度也没了。

五、事故的爆发。

等公路修得差不多了,问题就开始一个接一个地冒出来了。

有些路段的路面开始出现裂缝,就像一张好好的脸突然长了一道道皱纹一样难看。

再后来,有一段路基甚至开始下沉,汽车开过去的时候就像在坐过山车,一颠一颠的。

有一小段路基直接坍塌了,还好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是交通就彻底瘫痪了。

六、后续的“大麻烦”这时候可就惨喽,为了修复这个路基,不得不重新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之前偷工减料省下来的那点钱,现在要花好几倍去弥补。

而且因为交通瘫痪,附近的居民和商家都怨声载道,施工方也被各种批评指责,名声那是一落千丈。

这个案例就告诉我们,在路基施工的时候,可千万不能马虎,每一个环节都得认认真真地做好,不然就会像这个工程一样,搞出个大烂摊子。

2 地基基础事故解析

2 地基基础事故解析



事故 处理 措施

1.在沉降大的东侧压入20m左右长的 桩共36根,以减少地基沉降 2.在沉降小的西侧采用钻孔抽水和 掏土,以加大沉降施工中严格控制 沉降速率 3.设置21根保护桩

青海某厂一座水塔50M3,水箱,塔架与基 础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如图7—19所示, 在水塔建成后发现向南倾斜20.4cm,向东 倾斜9.45cm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
地基与基础事故

房屋 倾斜 事故
南京某楼长15.4m,宽13.3m,高17m, 建筑面积1100m2,砖混结构,条形 基础,基底下有2-3m厚的大片石垫 层,在建成后发现房屋向东倾斜。


事故 原因 分析
1.建筑地区属长江漫滩,有厚20m左 右的软粘土层,承载力低,压缩性 高 2.地基开挖后,基底有低洼水塘, 用大片石回填处理,因施工质量问 题,形成东侧垫层厚而沉降大,西 侧垫层薄而沉降小,因而导致建筑 物倾斜。


4 事 故 处 理 4.1 设置降水系统
由于基坑基础开挖到底,工程水文地质情况十 分清除,降水系统采用两阶分层封闭降水。一阶采用 轻型 塑料管井系统,一阶为真空射流轻型井点系统。 轻型塑料管井为∮25mm硬质塑料花管、包塑料纱及纱 布;采用150型钻机成孔下管,管外滤料为粗砂,抽水 泵采用1.0~1.5英寸微型潜水电泵,井距8.0m、井深 11.5m,主要抽降上部粉砂层水。由于地下水流场已经 形成,加之是雨季施工,降水效果不十分理想,砾石 层仍有水流出但水量很小,采用盲沟和局部小井点处 理;而上部真空射流井点系统抽降粉砂层水比较成功。 4.2 固坡、清基 降水对边坡土体稳定起到很大作用,同时又采取放 缓边坡、做好坡面截水等措施。边坡下部结核层及膨 胀土部分采用块石挡墙,墙前设反滤层导水入井。清 基采用边清边换砂的办法,换砂可以起到压重和滤层 作用,有可以减少膨胀对基础的影响。换砂的厚度视 清除厚度而定,一般要求不小于20cm,以完全消除扰 动部分和控制基底高程为准。水塔 倾斜 事故事故 原因 分析

九种基坑坍塌事故案例分析

九种基坑坍塌事故案例分析

八、支、锚体系 失稳破坏
精选2021版课件
12
九、止水帷幕功能失效和
坑底渗透变形破坏

止水帷幕功能失效和坑底渗透变形破坏是指止水帷幕丧失挡水功能,产生渗漏、涌水、流土或流砂。由于水土流失使基坑外地面下沉、
塌陷,导致邻近建筑物的开裂和损坏。

引起围护结构止水帷幕功能失效的主要原因是施工因素,其次是设计因素和材料的因素。由于施工质量低劣,止水帷幕有空洞或裂缝,
如武汉火炬大厦开挖深度10m,上部为老钻土,下部为基岩,采用¢900mm 人工挖孔嵌岩排桩支护,开挖至设计标高后,由于老粘土局部浸水,强度降低, 土压力剧增,由于桩嵌人岩层,变形不易谐调,造成十余根支护桩折断,危及 邻近六层综合楼,使该楼楼梯间悬空,情况危急。经紧急回填,增设锚杆后。 得以稳定。
精选2021版课件
精选2021版课件
14
1.选择适合的基坑坑壁形式
基坑施工前,首先应按照规范的要求,依据基坑坑壁破坏后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性确定 基坑坑壁的等级,然后根据坑壁安全等级、基坑周边环境、开挖深度、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施工作业设备和施工季节的条件等因素选择坑壁的形式。
当坑基顶部无重要建(构)筑物,场地有放坡条件且基坑深度≤10m时,可以优先采 用坡率法。采用坡率法时,关键是要确定正确的坡率允许值。一般坑壁的坡率允许值可按工程 类比的原则并结合已有稳定边坡的坡率值分析确定。如:土质均匀良好的硬塑粘性土,当坡高 小于5m时,坡率允许值可确定为:1:1.00~1:1.25。若坑壁土质较软或基坑顶部边缘附近有 较大荷载,坡率允许值还必须采用圆弧滑动法进行稳定性分析确定。
精选2021版课件
2
龙潭空中花园基坑事故。 2005年8月3日,凌晨约30m宽位置坡顶出现开裂并出现沉降,坡脚水泥土搅拌桩出现断裂。早晨7时, 下起大雨,半小时后该段出现塌滑。原因主要是基坑北侧东端滑塌地段出现超挖,开挖后放置了较长时间; 坑内大量积水未及时抽排;坡脚土层受水浸泡,降低了土层强度,势必导致边坡蠕动变形;紧邻坑边下水 管长期漏水,边坡蠕动变形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坡顶道路下的下水道出现开裂,大量水浸入边坡土体内, 导致边坡失稳 。

九种基坑坍塌事故案例分析

九种基坑坍塌事故案例分析

四、围护结构底部地基承载力失稳
• 围护结构底部地基承载力失稳是指重力式围护结构的底面压力过大,地基承载力不足引起
的失稳。由于在围护结构的外侧还作用着土压力,因此其合力是倾斜的。在倾斜荷载作用下, 地基土发生向坑内的挤出,围护结构产生不均匀的沉降,可能导致部分围护结构的开裂损坏。
如天恒大厦开挖深度约5m,淤泥及淤泥质土的厚度近20m,工程桩采用1000m钻孔灌注嵌岩桩,开
五、围护结构滑移失稳
• 围护结构滑移失
• 2004年6月4日中午,汉口新华下路新华豪庭的基坑护坡突然出 现塌方,一墙之隔的中鑫汽车修理公司的维修车间坍塌 。
稳亦主要发生在重力 式结构中,在坑外主
动土压力的作用下,
围护结构向坑内平移。 抵抗滑移的阻力主要 由围护体底面的摩阻 力以及内侧的被动土 压力构成。当坑底土 软弱或围护结构底部 的地基土软化时,墙 体发生滑移失稳。
七、围护结构的结构性破坏
• 围护结构的结构性破坏是指围护体本身发生开裂、折断、剪断或压屈,致使结构失去了承载能力的破坏模式。 如支撑体系不当或围护结构不闭合;也可能是设计计算时荷载估计不足或结构材料强度估计过高,支撑或围檩截
面不足导致破坏;此外,结构节点处理不当,也会因局部失稳而引起整体破坏,特别在钢支撑体系中,节点多,
华瑞大厦位于卓刀泉南路与雄楚大街交汇处,一幢26层高层建筑,基础埋深 约-10.8m。基坑支护地面以下约6m,坡率1:03喷锚支护,6m以下为人工挖孔桩锚
杆支护。2005年6月26日,基坑西侧产生滑坍,支护桩严重内倾,部分护坡桩断裂;
西侧坡顶地面沉降,坡面外鼓;南侧、东侧坡顶地面(含人行道产生裂缝),险情严 重。事故的原因主要是红粘土层遇水后强度迅速降低,导致浅层滑坡

施工现场施工质量事故的案例分析与教训

施工现场施工质量事故的案例分析与教训

施工现场施工质量事故的案例分析与教训一、引言施工现场施工质量事故是指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的由于施工质量问题导致的意外事件。

这些事故不仅会给施工工人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还会给工程质量和进度造成严重影响,给相关方带来经济损失。

因此,通过案例分析和总结教训,能够有效地提高施工现场的施工质量,降低事故的发生率。

二、案例分析1. 案例一:建筑工地高处坠落事故在某建筑工地上,一名工人在高处作业时失足坠落,导致严重受伤。

经过调查,发现该事故的原因是施工现场没有搭建安全的脚手架和安全网,同时工人也没有配备防坠落设备,并且未经过相关的安全培训。

2. 案例二:地基基础施工事故在某地基基础施工过程中,因为施工人员对土壤力学性质不了解,导致在施工中使用了错误的基础设计方案。

结果在工程验收时发现地基出现明显的沉降和变形,需要重新进行地基处理,并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三、案例教训1. 加强安全管理施工现场施工质量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安全管理不到位。

应严格落实安全规章制度,搭建安全保护措施,明确各岗位职责,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2. 提高工人技能案例一的事故中,发现工人缺乏安全培训,也没有配备防坠落设备。

因此,加强工人的技能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是防止类似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

3. 强化质量监控案例二的事故是由于对土壤力学性质了解不足导致的,说明工程质量监控不到位。

加强对施工现场环境和材料的监测,确保施工的合理性和质量,对预防施工质量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四、教训总结与启示通过对施工现场施工质量事故的案例分析,我们能够总结出以下教训与启示:1. 安全第一,加强安全管理措施,确保施工现场的人身安全。

2. 提高工人技能培训,加强对施工技术和操作规范的培训教育,提高工人安全意识。

3. 加强质量监控,对施工材料和工程环境进行监测和检测,确保施工的合理性和质量。

4. 学习案例中的经验教训,不断完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减少类似事故的发生。

地基不均匀沉降案例分析

地基不均匀沉降案例分析

地基不均匀沉降案例分析一,案例(1); 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的严重倾斜——苏州市虎丘塔l.工程事故概况:虎丘塔位于苏州市西北虎丘公园山顶,原名云岩寺塔,落成于宋太祖建隆二年(公元961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悠久历史。

全塔七层,高47.5m。

塔的平面呈八角形,由外壁、回廊与塔心三部分组成。

虎丘塔全部砖砌,外型完全模仿楼阁式木塔,每层都有八个壶门,拐角处的砖特制成圆弧形,十分美观,在建筑艺术上是一个创造。

中外游人不绝。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将此塔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0年6月虎丘塔现场调查,当时由于全塔向东北方向严重倾斜,不仅塔顶离中心线已达2.31m,而且底层塔身发生不少裂缝,成为危险建筑而封闭、停止开放。

仔细观察塔身的裂缝,发现一个规律,塔身的东北方向为垂直裂缝,塔身的西南面却是水平裂缝。

虎丘塔倾斜全景(1980年6月)虎丘塔Ⅰ-Ⅰ地质剖面图2.事故原因分析经勘察,虎丘山是由火山喷发和造山运动形成,为坚硬的凝灰岩和晶屑流纹岩。

山顶岩面倾斜,西南高,东北低。

虎丘塔地基为人工地基,由大块石组成,块石最大粒径达1000mm。

人工块石填土层厚1-2m,西南薄,东北厚。

下为粉质粘土,呈可塑至软塑状态,也是西南薄,东北厚。

底部即为风化岩石和基岩。

塔底层直径13.66m范围内,覆盖层厚度西南为2.8m,东北为5.8m,厚度相差3.0m,这是虎丘塔发生倾斜的根本原因。

此外,南方多暴雨,源源雨水渗入地基块石填土层,冲走块石之间的细粒土,形成很多空洞,这是虎丘塔发生倾斜的重要原因。

在十年“文革”期间,无人管理,树叶堵塞虎丘塔周围排水沟,大量雨水下渗,加剧了地基不均匀沉降,危及塔身安全。

从虎丘塔结构设计上看有很大缺点,没有做扩大的基础,砖砌塔身垂直向下砌八皮砖,即埋深0.5m,直接置于上述块石填土人工地基上。

估算塔重63000kN,则地基单位面积压力高达435kPa,超过了地基承载力。

塔倾斜后,使东北部位应力集中,超过砖体抗压强度而压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基勘察事故原因分析
1.地质勘察深度不足或者根本 不勘察 2.基础设计不调查、不计算 3.软弱地基不处理 4.忽视了地区地基上的冻胀 5.基础埋置深度不足 6.地基基础缺乏防护、防水、 排水措施 7.不按图纸规范施工,粗制滥 造
百年大计 质量第一
一、浙江萧甬铁路地基下沉事故 二、上海楼盘倒塌事件
谢谢
(3)水的影响。
地方砖瓦厂为了取土,在该地段专门建造了抽水泵站和水 渠,引起附近地下水位的升降,进而引起滑带土强度性质改变 和水压力改变,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滑坡滑动。
通过以上分析,路基处于软土地区、地方砖瓦厂超量取 土、抽水是引起本次坡体侧牵引滑坡的主要原因。
3、抢险复旧方案
经过抢险指挥部和专家研究,最后确定抢险方案为: 在滑坡侧填筑反压码道加打PHC管桩首先稳定滑坡 体,再修填路堤抢通线路。
地基工程事故案例分析组源自:尹莎 组员:俞婷婷 朱倩倩宋佳行
地基工程质量事故
地基事故可分为天然地基上的 事故和人工地基上的事故两类。 无论是天然地基上的事故还是 人工地基上的事故,按其性质 可概括为地基强度和变形两大 问题。地基强度问题引起的地 基事故主要表现在地基承载力 不足或地基丧失稳定性或斜坡 丧失稳定性。地基变形问题引 起的地基事故经常发生在软土、 失陷性黄土、膨胀土、季节性 冻土等地区
案例一 浙江萧甬铁路地基下沉 事故
1、事故概述
2019年5月9日萧甬线K84+980至 K85+130地段,发生线路方向长约150 米、宽120米的地下土涌动导致的线路 路基沉陷、塌方,造成上下行钢轨悬 空,线路下陷6-8米。沉陷土总体积约 为25万立方米,中断上下行行车。。
2路基失稳机理分析
该地区第二地质层为淤泥质粘土软弱层,构成滑坡的滑动面,该地层强
度低,呈塑性状态,导致路基变形破坏。
(2)地方砖瓦厂取土影响。
该地段南侧距路基坡脚5Om外为地方砖瓦厂取土坑,经过 长期取土形成一个坑长400m,宽90m,地表以下深7-8m的取土 坑。由于地方超量取土,改变了原有坡体的平衡状态并形成了 临空面。特别是在滑舌部位的大量取土,极大削弱了坡体的抗 滑力,使坡体中的主应力方向发生明显偏移,最后滑体中的软 弱层向取土坑临空面蠕变流动,形成牵引滑坡。
影响路基稳定主要因素有:
(1)软土地基。滑坡层属于第四系海湖相沉积层,自上而下分别为:
①褐色素填土,软塑。 ②灰色淤泥质粘土,流塑,高压缩性。该土层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强 度低,透水性差,灵敏度高,并且具有触变和流变等特性 ③灰色粉质粘土,软塑,中一高压缩性。 ④夹灰色粉沙,稍一中密、饱和,中压缩性。
在滑坡侧采用多级式反压护道反压。
在路基坡脚外侧平行打三排PHC管桩,桩径为0.6m, 间距为1.5m*2.Om,呈梅花型布置,桩长为25m,打入 持力层5m。
最后填筑路堤,并首先以5Km/h速度开通下行线。 由于线路两侧水位高差,为防止水对复旧路的影响、
增加运河侧路基的抗滑能力、减少运河侧土方工作量, 复旧工程在运河侧采用了设置双头深层水泥搅拌桩。
在水泥搅拌桩上砌M10浆砌片石档墙,墙内填粘土, 阻截地表水影响,填土石方共计约12000立方。
案例二 上海楼盘倒塌事件
1、事故概述
2009年6月27日清晨5时30分左右 上海楼盘倒塌事故,上海 闵行区莲花南路、罗阳路口西侧“莲花河畔景苑”小区, 一栋 在建的13层住宅楼全部倒塌,造成一名工人死亡。庆幸的是, 由于倒塌的高楼尚未竣工交付使用,所以,事故并没有酿成居 民伤亡事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