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之皇家园林讲课教案

合集下载

中国古典园林教学教案模板

中国古典园林教学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中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艺术特点和造园手法。

2. 培养学生对古典园林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3. 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和艺术成就。

2. 造园手法中的自然观、人生观、世界观。

3. 园林意境的营造和审美特点。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园林艺术中的文化内涵。

2. 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充分感受园林艺术的魅力。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2. 教学辅助工具(如园林模型、图片卡片等)3. 学生预习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古典园林的美丽风光。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请简要介绍。

二、课堂讲授1. 介绍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

- 从先秦时期的囿、汉代的苑、唐代的园、宋代的园、明清时期的园林发展历程。

- 分析各个时期园林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2. 讲解造园手法。

- 介绍叠山理水、亭台楼阁、园林小品等造园手法。

- 分析造园手法中所体现的自然观、人生观、世界观。

三、案例分析1. 以颐和园、拙政园、留园等著名园林为例,分析其艺术特点和造园手法。

2. 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讨论园林意境的营造和审美特点。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欣赏古典园林的图片或视频,并撰写观后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2.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简要总结。

二、课堂讲授1. 介绍园林意境的营造。

- 讲解意境的概念和特点。

- 分析意境在园林艺术中的重要性。

2. 讲解园林审美特点。

- 分析园林的对称美、比例美、线条美、色彩美等审美特点。

三、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古典园林进行实地考察。

2. 每组制作一份考察报告,包括园林概况、造园手法、意境营造、审美特点等内容。

中国古典园林教案

中国古典园林教案

中国古典园林岳阳市湘北女子职业学校龙美华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类型及特色(2)掌握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构成要素(3)掌握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构景手法。

2、能力目标:提高鉴赏我国古典园林的能力。

3、德育目标: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美学思想教学重点:1、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构景要素2、整个古典园林的基本构景手法教学难点:园林构景手段的掌握及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演示法、比较法、多媒体教学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复习:我国的四大石窟,民居的主要类型新课导入:中国园林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涵丰富,意境深远;构景手法丰富,且独树一帜。

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走进古典园林,了解它的类型、特色,基本构景手段,欣赏它的美景,感受它所蕴涵的文化内涵。

新授内容: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类型与特色(一)基本类型:1、按占有者身份分:皇家园林:帝王私家园林:皇家宗室外戚、王公官吏、富商、文人2、按地理位置分:北方园林:北京、西安、洛阳、开封、江南园林:南京、上海、无锡、苏州、杭州、扬州岭南园林:广东四大名园(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1、造园艺术,师法自然2、分隔空间,融于自然3、园林建筑,顺应自然4、树木花卉,表现自然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构成要素1、筑山2、理池古代园林的理水之法,一般有3种:一为掩。

以建筑和绿化将曲折的池岸加以掩映。

二为隔。

以堤、浮廊、石板小桥间隔空间,增加景深和空间层次,使水面有幽深之感。

三为破。

水面小时,乱石为岸,打破视觉上的局促感。

3、植物花木对园林山石景观起衬托作用,又往往和园主追求的精神境界有关。

4、动物5、建筑一方面可行、可观、可居、可游;另一方面可点景、隔景。

6、漏景:透过漏窗的窗隙,可见园外或院外的美景,这叫漏景。

7、借景:借景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之分。

巩固练习:见课件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类型、特色,基本构成要素和基本构景手法。

《古典园林》教学设计

《古典园林》教学设计

《古典园林》教学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一、课前系统部分【设计思想】本节课是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思想,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课堂主要组织者引导者的原则。

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为了学而教,并按照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来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从感性入手到理论升华,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写意的氛围中完成学习。

【教材分析】在中国人文旅游资源中,古典园林占重要地位。

因为在国内各大旅游区中古典园林类景观比比皆是,所以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史、掌握其整体风格,是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材篇幅有限、内容单一,学生很难理解掌握。

但作为世界园林史上的瑰宝,中国古典园林所蕴含的文化与内涵应得到继承与发扬。

因此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之上,根据中西园林的特点以及对留园和太阳岛公园的具体分析,将教学内容重新进行整合并拓展、延伸。

【学情分析】本课程是针对旅游专业高二学生开设的,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理解领悟性强,对事物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和语言表达能力,但是学生的背景知识有限,对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深厚艺术造诣感悟不深。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史,并掌握其整体风格;尝试利用古典园林的特征,对园林进行鉴赏;尝试介绍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1、创设情景,激情引趣 2、自主学习,奠定知识基础 3、对比归纳,建立感官认识 4、讲述历史故事,知识拓展 5、实例分析,巩固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培养爱国情怀。

通过合作式学习,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相互学习、帮助的团队精神。

多媒体辅助,加强学生的感观意识,提高学生的旅游审美情趣,和鉴赏古典园林的能力。

【重点、难点的分析策略】重点: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史;掌握中国古典园林的整体风格依据:掌握本课内容可使学生尝试鉴赏和分析古典园林,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建立知识构架突破:1、利用多媒体欣赏图片,创设情境,使学生建立感性认识2、填写表格,自主学习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史,奠定知识基础3、利用中西园林特征对比,分组讨论,达成共识难点: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底蕴及内涵,感受古典园林的意境和及艺术成就依据:鉴赏古典园林是一种高层次的审美过程,需要有深厚的文化艺术修养,感受意境需要亲身体验及情感的内化突破:利用多媒体让学生通过鉴赏图片、对比分析、观看视频、实例分析等方式,去感受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和神韵是本节课难点的突破口【教学方法和学习策略】教法分析:1、情境教学法搜集中国著名的古典园林图片,使学生感受美的意境,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2、对比分析教学法利用中西园林的对比,通过欣赏图片,让学生直观的去感受两种园林的不同3、案例分析法利用苏州留园及太阳岛公园具体的实例分析,加强学生的感官认识,使抽象的文化艺术更赋感染力,并可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学法分析1、合作式学习观赏图片,分组讨论中外园林的特征,有利于学生相互交流思想,建立平等、互动的学习机会,并培养团体协作精神,最后达成共识。

中国古典园林教案

中国古典园林教案

中国古典园林教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中国古典园林教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中国古典园林教案的全部内容。

中国古典园林教案设计方玲丽一、[教学目的]了解中国古代园林的种类、特点及代表性作品;结合实例了解中国造园艺术的原则和具体经验(艺术手法)。

二、[重点和难点]园林艺术的艺术手法,欣赏园林艺术的立足点1.虽由人作,宛自天开2.合理划分,善于借景3.寓情于景,触景生情三、[课前知识准备]“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是对中国园林美学的经典概括,园林虽然是人为的,但要追求不露人工痕迹的天然美,即所谓“大巧若拙”、“大朴不雕”,中国园林的主要特点是借鉴自然,以多姿多彩的自然地貌为蓝本;尊重自然、与自然相亲相近,即所谓“以真为假”来塑造园林地貌,而且要继承中国传统的筑山理水手法,“做假成真”,使园林地貌,出于自然高于自然。

“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以至中国文化的出发点与归宿点。

儒、道、法各家对此解释不尽相同,大概“天” 是“自然之天",是“宇宙万物及其运行规律”.“人”是指“人为”,“人的思想”、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

两者要“和谐、融合、相通”。

四、[本课内容]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私家园林、皇家园林、寺观园林.主要园林介绍:私家园林──苏州园林;皇家园林──颐和园;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要素:筑山、理池、植物、建筑、书画。

中国古典园林的品位特点: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五、[内容结构]① 中国古代园林包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三类。

皇家园林代表作有北京的圆明园、颐和园和北海。

第三章 中国古代建筑 第七节 中国古典园林 园林教案

第三章 中国古代建筑  第七节 中国古典园林 园林教案
教学
重点
难点
1、古典园林的六大构成要素
2、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构景手法
3、现存著名园林
思考

训练
阅读清晖园有关资料和实地考察,完成以下任务:
1、举例说明中国古典园林构景手法在清晖园的运用。
2、清晖园的建筑风格与江南园林的区别
3、解释清晖园的景名。
参考
书目
授课主要内容
第七节中国古典园林
一、中国古典园林简史
建筑物较高而宽敞
小巧玲珑,布局紧凑,与色调素雅的江南园林相比则显得艳丽多彩。建筑物通透开敞,以装饰的细木雕工和套色玻璃画风长
岭南四大名园。顺德清晖园,东莞可园,番禺余荫山房,佛山梁园。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
1、筑山
宋徽宗:艮岳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巧、以石为主的假山。
明代造山艺术成熟和普及。《园治》
11)匾额、楹联与刻石
陶冶情操,抒发胸臆;点景的作用
四、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构景手法
1、构景手段:
讲究造园目的、园林的起名、园林的立意、园林的布局、园林的微观处理
2、微观处理的几种造景手段
1)抑景
2)添景
3)夹景
4)对景
5)框景
6)漏接
7)借景
清晖园建筑物的数量繁多,品种上几乎荟萃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各种建筑形式:亭、榭、厅、堂、轩、馆、楼、阁、廊、舫,都具有鲜明的水乡特色。大量采用落地式屏门,同时使用大量彩色玻璃镶嵌棂格,而众多水景的运用,岭南佳果的图案装饰,使清晖园的设计独见匠心,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船厅,摹仿珠江河上特有的“紫洞艇”,通过精致内外结构,凝固了清代的南国风情。
A、规模小。常用假山假水,园内景物主要依靠人工营造。
B、建筑小巧玲珑,空间分隔曲折。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6-中国古典园林(教案).doc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6-中国古典园林(教案).doc

中国古典园林的兴建与发展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简史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1、 按占有者身份分 (1) 皇家园林特点: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金碧辉煌,建筑体形高大,表现了封 建帝王拥有四海的权威。

代表:北海公园、北京颐和园及河北承德避暑山庄(2) 私家园林特点:规模较小,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且居住和游览合一。

园林色彩淡雅 素净,表现主人悠游林下,寄情于山水Z 中的心态。

代表:北京恭王府、苏州拙政园、上海豫园、绍兴沈园。

2、 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1) 北方类型 特点:范围大,建筑富丽堂皇,风格粗犷,秀丽媚美则显不足。

代表:大多集中于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其中尤以北京为代表。

(2) 江南类型特点:范围小,明媚秀丽、淡雅朴素、曲折幽深,自然条件好,但略感局促。

代表:大多集中于南京、上海、无锡、苏州、杭州、扬州等地,尤以苏州为代表。

(3) 岭南类型特点:具冇热带风光,建筑物都较高而宽敞。

自然条件比北方和江南都好。

代表:广东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番禺的馀荫山房3、 按园林的艺术风格分 (1) 规则式特点:以建筑严谨均衡的几何图形式的空间布局作为园林风景表现的主题。

代表:如北京天安门广场、人连斯人林公园、南京屮山陵。

(2) 口然式特点:我国自冇园林以来,无论是大型的皇家园林,还是小型的私家园林,都以自然 式园林为主。

代表:现存苦名园林有北京颐和园、北海,河北承徳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利用影视 资料和图 片,结合讲 授、实地考 察让学生 赏析、认识 园林的组 成耍索和构景手段。

养动物的作用:观赏娱乐;隐喻长寿;借以扩大自然境界,令人通过视觉,听觉产生联想。

例子:唐代王维在個川别业养鹿放鸽;宋徽宗的艮岳,集天下的奇珍异兽数以万计。

明清时的园中有白鹤、鸳鸯、金角、天然的鸟蝉等。

5、建筑(1)厅堂(主体建筑):是待客与集会活动的场所。

(2)廊:“引”且“观”的建筑,分单廊、复廊、直廊、曲廊。

中国古典园林教案

中国古典园林教案

第四章中国古典园林—园林的构景手法一、章节名称:《导游基础知识》第四章、第三节中国古典园林的常见构景手法二、教学目的:了解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常见构景手法,如抑景、添景、夹景、对景、框景、漏景、借景等,并且能够举例说明这些构景手法的不同,进而掌握中国古典园林的观赏方法。

三、教学重点:添景、夹景、框景、漏景四、教学难点:添景与夹景的区别;框景与漏景的区别五、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举例讨论法六、学时分配:20分钟七、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复习: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特点、分类及组成要素2、提问:我们在游览一些古典园林时,有时在园林入口经常会看到一些假山,视线的两侧大而无挡的空旷之处,两侧用建筑物或树木花卉屏障起来,这样的设计在园林设计中属于什么构景手段呢?(二)讲授新课1、抑景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所以园林造景也绝不会让人一走进门口就看到最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这叫做“先藏后露”、“欲扬先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取抑景的办法,才能使园林显得有艺术魅力。

2、添景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塔,如没有其他景点在中间、近处作过渡,就显得虚空而没有层次;如果在中间、近处有乔木、花卉作中间、近处的过渡景,景色显得有层次美,这中间的乔木和近处的花卉,便叫做添景。

3、夹景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建筑(如塔、桥等),它们本身都很有审美价值,如果视线的两侧大而无当,就显得单调乏味;如果两侧用建筑物或树木花卉屏障起来,使甲风景点更显得有诗情画意,这种构景手法即为夹景。

4、对景在园林中,或登上亭、台、楼、阁、谢,可观赏堂、山、桥、树木……或在堂桥廊等处可观赏亭、台、楼、阁、檄,这种从甲观赏点观赏已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观赏点的方法(或构景方法),叫对景。

5、框景园林中的建筑的门、窗、洞,或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往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这便是框景。

《皇家园林》课件

《皇家园林》课件

感 谢 您 的

观报 人 :

PPT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皇家园林的意义:体现了中国古代 皇家园林的审美观念和造园技艺,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皇家园林的传承与保护:皇家园林 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需要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筑皇 风家 格园
林 的 建
皇家园林的建筑风格演变
秦汉时期:以 宫殿建筑为主, 注重对称和规

魏晋南北朝时 期:园林建筑 开始注重山水 布局,追求自
皇家园林是中国 传统文化的重要 载体
皇家园林体现了 中国传统文化的 审美观念
皇家园林是中国 传统文化的物质 和精神象征
皇家园林是中国 传统文化与自然 环境的完美结合
皇家园林中的诗词歌赋
诗词歌赋在皇家园林中的地位:作为园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词歌赋在皇家园林中具有很高的地位。
诗词歌赋的内容:诗词歌赋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对园林景色的描写、对历史事件的回忆、对家国情怀的抒发等。
故宫:明朝皇帝 与太监的故事
护皇 与家 传园 承林
的 保
皇家园林的保护现状
皇家园林数量众多, 分布广泛
保护现状:部分园 林得到有效保护, 部分园林面临破坏 和消失
保护措施:政府、 社会、民间等多方 力量参与保护
传承方式:通过教 育、展览、旅游等 方式传承皇家园林 文化
皇家园林的传承方式
历史文献:记录皇家园林的历史、建筑、文化等信息 建筑修复:对受损的皇家园林进行修复,保持其原貌 文化传承:通过教育、展览等方式传承皇家园林的文化内涵 旅游开发:将皇家园林作为旅游景点,让更多人了解其历史和文化
植物布局:根据园林 的布局和功能,合理 配置植物,如主入口、 主轴线、次要轴线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ge 14
魏、晋、南北朝时期
铜雀园三台示意图
Page 15
仙都苑
(在皇家园林历史上具有一定开创性意义) 规模宏大,总体布局象征五岳、四海、四渎 ,是继秦汉仙苑式皇家园林之后的象征手法 的发展 苑内建筑物的名称包含形象丰富
Page 16
隋唐时期


皇家园林集中建置在两京(长

安、洛阳),两京以外的地方
Page 3

公元前11世纪——公园220年

生成期
是中国园林的产生和成长期,主要包括殷、

周、秦、汉。


林 历
转折期
公元220——589年 相当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期 划
全盛期
公元589——960年 相当于隋、唐时期。


段 图
成熟期
公元960——1736年 相当于两宋到清初。
成熟后期
公元1736——1911年 相当于清中叶到清末。
Page 9
当时著名的 皇家园林为 周文王的 “灵囿”, “灵囿”以 自然树木花 草为主,鸟 兽充其间, 并挖池筑台, 供帝王贵族 游乐狩猎, 实际上就是 狩猎园。
殷商时期
Page 10
春秋战国时期
吴国 姑苏台
Page 11
秦汉时期
Page 12
秦始皇(公 元前259~ 前210年) 在消灭六国 、建立秦帝 国以后,在 都城咸阳大 兴土木,建 宫筑殿,其 中所建宫殿 中规模最大 的就是阿房 宫。

也有建置数量之多,规模之大 ,远远超过魏晋南北朝时期。
面 图
唐代大明宫复原图
Page 17
华清宫
位于西安市临潼区骊山北麓, 西距西安30公里,南依骊山, 北临渭水,是以温泉汤池著称 的中国古代离宫,周、秦、汉、 隋、唐历代统治者,都视这块 风水宝地为他们游宴享乐的行 宫别苑,或砌石起宇,兴建骊 山汤,或周筑罗城,大兴温泉 宫。
Page 18
九成宫
隋朝原名仁寿宫,唐太宗改其名为九成宫 与华清宫齐名的离宫御苑 建筑顺应自然地形,因山就势 规划设计能够谐和于自然风景而又不失共同的皇家气派 唐代以九成宫为主题的诗文绘画对后世影响很大,九成宫几乎成
了从宋代到清代怀古抒情之作的永恒题材
Page 19
元明清时期
元代皇家园林均 在皇城范围之内, 主要的一处即在 金代大宁宫的基 址上拓展的大内 御苑,占去皇城 北部和西部的大 部分地段,十分 空旷,尚保留着 游牧民族的粗犷 风格。
西汉宫苑
汉武帝时期皇家造园活动达到空前兴盛的局面。 西汉代表性宫苑:上林苑、未央宫、建章宫、甘泉宫、兔园等。 上林苑——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
Page 13
东汉宫苑
东汉皇家园林称 “宫苑”,有宫、 苑之别。同时也 有称之为“园” 的。总的看来, 东汉的皇家园林 相对较少,但园 林的游赏功能已 上升到主要地位。
Page 24
清代有代表性 的大内御苑有 :西苑、慈宁 宫花园、建福 宫花园、宁寿 宫花园。 紫禁城四大花 园:慈宁宫花 园、建福宫花 园、宁寿宫花 园、御花园。
Page 25
谐趣园
谐趣园在颐和 园万寿山东麓。是 著名的“园中之园 ”。
该园面积不大 ,环池共有十三座 不同形式的建筑, 并由三步一曲、五 步一折的游廊串联 起来,布局严谨、 精巧,环境幽美、 清静。
Page 26
三、皇家园林的造园特点
皇家园林的最大特点便是“皇家气派”。除了 具有中国古典园林的一般特征外,还有一下特色:
中国园林缓慢、持续演变的根本原因:
一、经济上以血缘家族的地主小农经济为主题,工商业经济始 终处于附庸的地位。
二、政治上的君主集权,依靠封建礼制与官僚机构相结合的国 家机器,有效地控制着全国的广大地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 土之滨,莫非王臣。”
三、儒家倡导的以礼乐为中心的封建秩序、尊王攘夷的大一统 思想,始终占着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中国古典园林
——皇家园林
主讲:兰彩霞
目录 总说 皇家园林的发展 皇家园林的造园特点 结语
Page 2
一、总说
中国的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大约从公元前11世纪的奴隶社会 末期直到19世纪末叶的封建社会解体为止,在这三千余年 的历史中形成了世界上独树一帜的风景式园林体系——中 国园林体系。
中国园林与西方园林的发展历程不同,它的发展表现 为缓慢的、持续不断的演进过程。
Page 4
按类型划分:
Page 5
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在古籍里面称之为“苑”、“囿(yòu)”、“宫 苑”、“园囿”、“御苑”,为中国园林的三大类型之一。中 国自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这一阶段,连续几千年的漫长历 史时期,帝王君临天下,至高无上,皇权是绝对的权威。 像古代西方那样震慑一切的神权,在中国相对皇权而言始 终是次要的、从属的地位。与此相适应的,一整套突出帝 王至上、皇权至尊的礼法制度也必然渗透到与皇家有关的 一切政治仪典、起居规则、生活环境之中,表现为所谓皇 家气派。园林作为皇家生活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形 成了有别于其他园林类型的皇家园林。
Page 21
两 宋 时 期
艮岳
Page 22
金明池
位于宋都开封顺 天门外北街。
建池原意:开凿 水池训练水军之地。
政和年间,兴建 殿宇、进行绿化种植 即成为一座一略近方 形的大水池为主体的 皇家园林。
行宫御苑代表作:金明池、琼林苑
Page 23
明皇家园林 建设重点在 大内御苑: 御花园、慈 宁宫花园、 万岁山、西 苑、兔园和 东苑。
Page 6
皇家园林的构成:
Page 7
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 之用。
后大

近郊
皇园 内


远郊

离宫御苑 行宫御苑
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并处理朝 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 内相联系着的政治中心。
Page 8
二、皇家园林的发展
皇家园林如果从 公元前11世纪周 文王修建的“灵 囿”算起,到19 世纪末慈禧太后 重建清漪园为颐 和园,已经有 3000多年的历史, 可谓源远流长。 在这漫长的历史 时期中,几乎每 个朝代都有宫苑 的建置。
Page 20
元代万岁山
主体是开拓后的太液池,池中三 岛南北一线,“一池三山”,最大的万 岁山,山上建广寒殿,为岛上最大的一 幢建筑。此外还有一处特殊的水景,是 效仿垦岳的。另两岛为“圆坻”、“屏 山”,“圆坻”为夯土筑成的圆形高台 ,上建仪天殿,北面为通往万岁山的石 桥,东西架桥连接太液池两岸;屏山最 小,上植木芍药。太液池水面遍植荷花 ,沿岸设殿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