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欣赏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中国古典园林教学教案模板

中国古典园林教学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中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艺术特点和造园手法。

2. 培养学生对古典园林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3. 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和艺术成就。

2. 造园手法中的自然观、人生观、世界观。

3. 园林意境的营造和审美特点。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园林艺术中的文化内涵。

2. 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充分感受园林艺术的魅力。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2. 教学辅助工具(如园林模型、图片卡片等)3. 学生预习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古典园林的美丽风光。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请简要介绍。

二、课堂讲授1. 介绍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

- 从先秦时期的囿、汉代的苑、唐代的园、宋代的园、明清时期的园林发展历程。

- 分析各个时期园林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2. 讲解造园手法。

- 介绍叠山理水、亭台楼阁、园林小品等造园手法。

- 分析造园手法中所体现的自然观、人生观、世界观。

三、案例分析1. 以颐和园、拙政园、留园等著名园林为例,分析其艺术特点和造园手法。

2. 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讨论园林意境的营造和审美特点。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欣赏古典园林的图片或视频,并撰写观后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2.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简要总结。

二、课堂讲授1. 介绍园林意境的营造。

- 讲解意境的概念和特点。

- 分析意境在园林艺术中的重要性。

2. 讲解园林审美特点。

- 分析园林的对称美、比例美、线条美、色彩美等审美特点。

三、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古典园林进行实地考察。

2. 每组制作一份考察报告,包括园林概况、造园手法、意境营造、审美特点等内容。

关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欣赏教案

关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欣赏教案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欣赏教案关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欣赏教案关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欣赏教案中国古典园林欣赏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课堂主要组织者引导者。

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为了学而教。

要按照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来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从感性入手到理性升华。

从情感激发,问题启发到归纳总结。

二、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要素。

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特征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布局与诗词匾额。

学生情况:本课之前学习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木结构体系。

欣赏故宫建筑的空间布局。

对园林比较喜爱但有些问题还不清楚。

教学方式: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

教学手段: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让学生动手动脑实践,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技术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相关视频资料三、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问答与讨论,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基本要素是山、水、建筑、花木。

体会中国古典园林丰富的空间变化及由诗词匾额等创造出的典雅氛围。

比较深的感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园林意境。

知道今后如何欣赏中国古典园林特有的文化与美感。

四、问题框架1和西方园林相比中国古典园林的根本特征是什么? 2阅读文字资料,(红楼梦片断)请找出中国园林的四大造园要素?园林中的假山怎样布置?太湖石的美感是什么?请同学说出园林中常见的水景以及相关的游园活动?园林中的花木有何作用与寓意?园林中的建筑有何特点?有何作用?3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布局有何特征?运用了怎样的手法? 4园林中诗词匾额有何作用?5请同学谈谈应该怎样欣赏中国园林?五、教学流程示意课前准备(学生问卷调查,学生采访片段录制)——播放采访片段导入问题——对比提问,重点讲解中国园林的根本特征——造园要素——空间布局——诗词匾额——总结本课所学——布置课后作业——作业讲评反馈评价。

【公开课】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公开课】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导入:展示《汉宫春晓图》(仇英)与《苏州园林长廊》图。

提问:引导学生观察,这两幅图片在视觉感受上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呢?对,一个是平面二维的,一个是三维立体的真实景色。

都表现了园林的优美景色。

其实,中国的园林和绘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

园林也是我们上节课学的中国建筑文化中的一种,是最精妙的组成部分。

董其昌说过:“公之园可画,而余家之画可园。

”寓园可画,寓画于园。

今天我们带来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好奇心,感受他们带来的魅力,来学习新课《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新授:环节一:让同学们欣赏短片园林建筑《苏州园林》、《颐和园》。

提问:视频播放完了,请同学们想一想对比一下,这两组视频在体势上表现得有何不同不同呢?咱们可以从书中找一找答案。

师:这位同学总结的不错。

在中国园林中,主要分为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两大类。

皇家园林就像第一幅颐和园一样规模庞大,宏伟,占地面积大,建筑也是金碧辉煌,五彩缤纷采用大规模的实景林木,而私家园林主要是模仿自然,多采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自然的景色,像假山假水的运用,都是仿照皇家园林演变而来的小景园林山水。

在两汉之前,皇家园林占与主要地位,皇宫贵族用于彰显皇家威严与权力,到唐宋之后,私家园林发展很快,园林规模较小,而采用“移天缩地”的手法。

尤其是宋代,文人画盛行,酷爱在画中找寻情感寄托,文人们喜爱赏景游林,成为了一种高雅情趣,将情怀寄托在山水之中。

而这种把自然和人造的景物融为一体后,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特点和精华在于“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板书)环节二:“诗情画意”是中国园林的精髓,也是造园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为达到这一目的,造园艺术家常利用古人诗文与造景相结合,我们刚才欣赏的短片中的苏州园林就是典型代表,像江南的私家园林一般规模不大,在景区划分和造景上追求细腻曲折丰富的变化。

它们讲究自然天成,不漏人工斧凿的痕迹,将一切按照自然美的规律来安排,就比如上节课讲到的斗拱,就是按照树枝一样的自然形态来表现的。

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说课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说课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人美版《美术鉴赏》第四单元主题二《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说课课题《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科目高中美术课型美术鉴赏课时 1 课时说课人一、说教材高中美术鉴赏模块第四单元主题二, 1 课时,其主要内容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和造型特点,并从造景要素、功能、理念等几个角度鉴赏中国古典园林,理解其背后的传承文化思想。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联系生活,在问题的驱动下,将美术的学习方法与一般的探究方法相统一。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设问题情境是美术学科素养本位课程中引发学习行为的根本动力。

培养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说学情1、高中学段的学生感知、记忆和想象能力的发展都进入到最佳时期。

2、能够联系一定的文化情境认识美术作品的意义、形式和风格特征,对中国著名古典园林有所了解。

3、不足之处: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正确理解园林背后的传承文化思想。

4、根据学生情况,着重引导学生思考园林造园理念与哲学思想的关系。

三、说教学目标1、图像识图引导学生欣赏建筑的妙趣,自我感受品析园林意境之美。

2、美术发现对于园林布局进行分析讲解,合作展示叠山理水小景观,学生通过不同形式来表现所感所想,创作视觉形象。

3、审美判断引导学生评价鉴赏“与谁同坐轩”建筑妙趣,分析花窗借景手法,体味意境之美。

4、创意实践赏析园林之美,运用创意思维和创作方法,尝试创作有意义的园林美术作品。

5、文化理解赏析园林之美,分析匾额楹联文化,感受造园家和园主人的精神追求,深入理解园林和文化的关系。

四、说教学重点重点: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要素和功能之间的关系。

帮助学生培养基本的艺术修养,从而奠定在现实生活中对传统园林进行判断、辨别和思考的审美素养。

五、说教学难点难点:理解传统园林中包含的自然观与意趣以及园林艺术背后更深层的文化内涵。

理解中国古典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理念。

六、说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多媒体展示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情境法、任务驱动法、探究研讨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人教八下美术第5单第1课移步换景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教案

人教八下美术第5单第1课移步换景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教案

人教版美术八年级下册美术第5单元
第1课移步换景别有洞天一一中国古典园林欣赏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感受中国古典园林之美;
技能目标:初步了解我国古典园林的种类、手法要素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激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我国古典园林的种类、手法要素等;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古典园林吗?他们都分为哪些种类?
师:下面就让我们学习今天的内容:《移步换景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
—:想一想:
师:课件出示课本第37页的几幅图片,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我国的古典园林都有哪些种类?有哪些手法和要素?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总结;
—∖∖Λ
二、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根据刚才所学的知识,说一说,你对我国古典园林的感受是什么?
生:结合课文积极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到讲台上进行发言;
师:对学生的发言做出必要的点评;。

园林艺术欣赏之中国古典园林

园林艺术欣赏之中国古典园林
北方类型
特点:范围小,明媚秀丽、淡雅朴素、曲折幽 深,自然条件好,但略感局促。
江南类型
特点:具有热带风光,建筑物都较高而宽敞。 自然条件比北方和江南都好。
岭南类型
2、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
规模宏大 雍容华贵
北海公园
玲珑素雅 细腻精美
网师园
规则式 特点:以建筑严谨均衡的几何图形式的空间布 局作为园林风景表现的主题。
苏州拙政园鸳鸯厅面阔三间,外观为硬山顶,平面呈方形,四隅均建有四角攒尖的精巧耳房。北厅为三十六鸳鸯馆,南厅称十八曼陀罗花馆。

01
“引”且“观”的建筑
02
分单廊、复廊、直廊、曲廊
03
个园——长廊
颐和园的长廊彩绘 属于“苏式彩画”,是中国木结构建筑上的装饰艺术。1990年,颐和园长廊被评为世界上最长的画廊。
中国古典园林欣赏
第一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兴建与发展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简史
按占有者身份分
皇家园林 特点: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 建筑色彩金碧辉煌,建筑体形高大,表现 了封建帝王拥有四海的权威。
01
02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规模浩大、面积广阔 建设恢宏、金碧辉煌,尽显帝王气派 颐和园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商务风营销计划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202X
《园林艺术欣赏》 艺术系网络选修课程
商务风营销计划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202X
第一章:中国古典园林欣赏
1)单元介绍: 本单元主要介绍中国园林的艺术特色---中国古典园林写仿自然、寄情山水。这部分学习中,学生要对中国典型的、优秀的园林艺术进行欣赏和分析。 2)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中国园林的风格流派,以及不同种类园林的特点,培养学生对中国不同风格园林的艺术鉴赏力,通过中国园林的欣赏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中国文化,提高民族自豪感。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建立对园林艺术概貌的认识,了解中国园林艺术的主要流派及其特征。 难点:探索不同园林流派的产生原因及发展脉络,挖掘更深层次的自然、社会、文化乃至生活方式等因素对园林艺术发展的影响。

初中美术_移步换景——中国古典园林欣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美术_移步换景——中国古典园林欣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过程:一、微课导入,引起学习兴趣。

二、学生自学探究:解决中国古典园林:分类、代表地、特点、造园方法(填表格)三、探秘---造园方法,领会造园方法的巧妙。

探秘造园方法:借出图识图它借的什么?玉泉山玉峰塔拙政园北寺塔借景是将园外景象引入并与园内景象相叠合的造园手法,这种手法可弥补空间尺度小且耗费财力的不足。

典型的借景佳例,如颐和园昆明湖远借西山、玉泉山,拙政园远借北寺塔等等。

框自己体会框景是有意识的设置框洞式结构,并引导观者在特定位置通过框洞赏景的造景手法。

框景对游人有极大的吸引力,易于产生绘画般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

杜甫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则是框景效应的最佳写照。

漏漏景识图又称泄景,一般指透过虚隔物而看到的景象。

虚隔物包括花窗、栅栏和隔扇等。

景物的漏透一方面易于勾起游人寻幽探景的兴致与愿望,别一方面透漏的景致本身又有一种迷蒙虚幻之美。

利用漏景来促成空间的空灵与渗透是中国造园的重要手法之一。

障景、花窗的妙用先抑后扬既遮挡有透露部分景致,引起人们的好奇心理,扩大空间意境,花窗本身如字似画,美不胜收啊!对景是主客体之间通过轴线确定视线关系的造园手法,由于视线的固定,视觉观赏远不如借景来得自由。

对景有很强的制约性,易于产生秩序、严肃和崇高的感觉,因此常用于纪念性或大型公共建筑,并与夹景、框景相结合,形成肃穆、庄严的景观。

找沭河彩虹桥考考你的眼力?图像分段小结借、框、漏、障、对四、求证----求证--带领同学们参观苏州园林的老大---拙政园怎么理解是不是这样?看简介你怎么看御史和他儿子的?谁还参与了设计?是否有他们的踪迹?走着!4·1字--小飞虹--什么是虹?点击----看图拙政园是水园,有水必有桥。

它是苏州园林中唯一的廊桥。

它不仅是连接水面和陆地的通道,而且构成了以桥为中心的独特景观。

它丰富了水面的形态,扩展了水体的层次,使之更显得纵深很大、层次丰富、景观深远。

4·2 同学们,累吗?看!到哪里了?图像识读--觉悟竹子的品格幽幽远、深居人站在其中向外看,犹如四个巨大的镜框镶嵌着苏州园林一年四季的风光:北面青竹石笋,西面嫩荷吐尖,南面梧桐秋雨,东面梅花怒放。

中国古典园林教案(1)

中国古典园林教案(1)

精品文档第四章中国古典园林—园林的构景手法一、章节名称:《导游基础知识》第四章、第三节中国古典园林的常见构景手法二、教学目的:了解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常见构景手法,如抑景、添景、夹景、对景、框景、漏景、借景等,并且能够举例说明这些构景手法的不同,进而掌握中国古典园林的观赏方法。

三、教学重点:添景、夹景、框景、漏景四、教学难点:添景与夹景的区别;框景与漏景的区别五、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举例讨论法六、学时分配:20 分钟七、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 、复习: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特点、分类及组成要素2 、提问:我们在游览一些古典园林时,有时在园林入口经常会看到一些假山,视线的两侧大而无挡的空旷之处,两侧用建筑物或树木花卉屏障起来,这样的设计在园林设计中属于什么构景手段呢?(二)讲授新课1 、抑景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所以园林造景也绝不会让人一走进门口就看到最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这叫做“先藏后露”、“欲扬先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取抑景的办法,才能使园林显得有艺术魅力。

2、添景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塔,如没有其他景点在中间、近处作过渡,就显得虚空而没有层次;如果在中间、近处有乔木、花卉作中间、近处的过渡景,景色显得有层次美,这中间的乔木和近处的花卉,便叫做添景。

3、夹景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建筑(如塔、桥等),它们本身都很有审美价值,如果视线的两侧大而无当,就显得单调乏味;如果两侧用建筑物或树木花卉屏障起来,精品文档使甲风景点更显得有诗情画意,这种构景手法即为夹景。

4、对景在园林中,或登上亭、台、楼、阁、谢,可观赏堂、山、桥、树木……或在堂桥廊等处可观赏亭、台、楼、阁、檄,这种从甲观赏点观赏已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观赏点的方法(或构景方法),叫对景。

5、框景园林中的建筑的门、窗、洞,或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往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这便是框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教案
移步换景别有洞天
----中国古典园林欣赏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要素以及造景手法
过程与方法:在中国古典园林赏析中,感受其独特的审美情趣,领悟其深层的审美内涵和意蕴。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加强对中国古典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艺术美感的感受力以及对现代园林在继承古典园林的基础上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园林真正的走进人们的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和体会中国古典园林诗情画意的审美情感和人文情趣,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观念和方法,了解其蕴涵的思想以及凝结了中国文人和能工巧匠勤劳和智慧的特色艺术形式。

三、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体会园林中所反映的自然美、空间美和人文美。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更有效的感受和体味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意境美感和特色。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情境导入,出示石头、植物、建筑、水,引出古写字“园”,分析园的组成。

(板书课题)
(二)发展阶段
1.园林的发展
师:
中国的古典园林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的发展过程,让我们走进一段视频,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教师播放视频),视频中我们得知?
生:园林萌芽于商周,形成于魏晋南北朝,全盛于隋唐,成熟于宋明清
2.园林的种类
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中国园林,以此来分类,
总结: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3.园林的造景要素及自然美
<1>教师播放短视频,提出问题:在视频中你都看到了什么?
总结:山、水、植物再加之建筑,这是园林中必不可少的,这些便是中国园林的造景要素
<2>引领学生分析山石,植物,水在园林中的作用(出示图片,引导学生分析)
<3>师总结:中国古典园林以自然为基础,经过人工的整治和修饰,使之既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虽然是人工整治的园林,但看起来却像是天然的,也就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这就是中国园林的自然美。

4.园林的造景手法及空间美和人文美
<1> 师:引导学生学习微视频园林的造景手法(出示视频)
生:回答视频中的造景手法
<2>师总结:这些造景手法为我们营造出可游、可行、可居的空间层次,给我们小中见大,以少胜多的感觉,这就是园林带给我们的空间美,也就是移步换景,别有洞天。

<4>师:提出问题,园林的意境如何体现呢?引导学生
生:回答
师总结:匾额楹联不但能点缀堂榭,装饰门墙,在园林中往往表达了造园者或园主的思想感情,还可以丰富景观,唤起联想,增加诗情画意,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5>师出示图片,引领学生分析匾额的作用
总结:中国园林的人文美。

(三)拓展交流
西方园林的特点:
师:播放图片引导学生
生:分组讨论回答
总结:西方整齐对称,追求人工美。

(分小组进行)
(四)课堂升华
1.欣赏中国设计师设计中国现代园林的设计理念(出示视频)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住房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家庭小园林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出示图片)学生欣赏
(五)课堂总结
“雨惊诗梦留蕉叶”,这是对园林生动的写照;“风裁书声出藕花”,这是对中国园林意境最好的临摹。

有首歌写道墙儿完美亭儿完美条条柳叶飞风儿吹女儿美鸟儿鸣心儿醉看风景不想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