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叶分级--烤烟详解
烤烟分级

2013-7-25
53
八、微带青叶组
微带青的定义:
黄色烟叶上叶脉带青或叶片 含微浮青面积在10%以内者。
V
2013-7-25
55
注意事项
在识别叶脉带青时,应注意不论叶脉青色程度轻重, 均列入叶脉带青范围。 在识别叶片含微浮青时应注意,一是必须是微浮青; 二是面积不能超过10%。 叶脉带青或叶片含微浮青,二者不能同时并存,如 果二者并存,则不属于微带青范畴,为青黄烟。
共十三个组。
2013-7-25
58
烤 烟 分 级
分级、分级因素的概念
分级因素包括哪些具体因素?
分级实践中如何掌握?
一、烟叶分级、分级因素的概念
将同一组内的烟叶按其质量的优劣划分 等级。烟叶分级的依据是分级因素。 用以衡量烟叶等级的外观因素叫分级因 素(品级因素)。 烤烟分级因素有七个: 成熟度、身份、油分、叶片结构、色度、 长度、残伤。
烤红形成的原因及其质量特性
原因:调制过程干筋期升温过高或过快, 干球温度过高或湿球温度过高造成。 特征:使烟叶表面(正\背)呈现鲜艳的红色。 质量特性:香气减少、杂气(糊焦气)增 加。
潮红形成的原因及其质量特性
原因:调制后的烟叶吸湿导致烟叶出现棕色化, 使烟叶表面出现暗红色。
质量特性:香气减少、杂气增加。
微带青叶组的质量要求:既符合微带青的定义,又 符合相应等级的质量要求。
56
2013-7-25
烤 烟 副 组 设 置
杂色叶组(K) 光滑叶组(S) 青黄烟组(GY) 微带青叶组(V) 中下部杂色叶组(CXK) 上部杂色叶组(BK)
副组
2013-7-25
浅析烤烟分级关键技术

1 . 不予收购的烟叶规定。 青片 、 霜冻烟 、 火伤烟 、 火熏
烟、 异味烟 、 霉变烟 、 掺杂烟 、 水 分 超 限 烟 等均 不 列 级 , 这 类 烟 叶一律 不 予收 购 。
2 .定 级 的限制性 规 定 。
括部位 、 颜色、 成熟度 、 叶片结构 、 身份 、 油分 、 色度 、 长
⑦杂色面积小于 2 0 %的烟叶, 允许在主组定级, 但杂 色和残伤相加之和不得超过相应等级 的残伤百分 , 超 过者定为下一个等级 ;杂色和残伤之和超过该组最低等 级 的残伤允许度者 , 可在杂色组内适当定级。  ̄C X 1 K杂色面积不超过 3 0 %,否则为下一个等级 ;
B 1 K杂 色 面积 不超 过 3 0 %; B 2 K杂色 面积 不 超过 4 0 %, 超 过4 0 %为下一 个等 级 。
棕色。
把握好 “ 5原则 、 6规定 、 6注意 ” , 就能够 提高烟 叶把 内
纯度 , 维 护 烟农 利 益 、 企业利益 、 国家 利 益 。
一
、
烤烟 定 级“ 5原 则 ”
1 . 定 级原 则 。烤 烟成 熟 度 、 叶 片结 构 、 身份 、 油分 、 色
⑤ 中部 微带 青质 量低 于 C 3 V 的烟叶 应列 入 X 2 V
叶片上同时存在光滑与杂色的烟叶, 在杂色组定级。 ⑧青黄烟叶片存在杂色时 , 仍在青黄烟组按质定级 。
3 . 定 级 的破损 率计 算 方法 和规定 。 破 损是 指 烟 叶 因 受 到 损伤 而 失 去 原 有 的完 整 度 , 且
黄色烟叶要 比柠檬黄色烟叶身份偏厚 , 油分偏多; 橘黄色
本 栏 编 辑: 纪 晓 芬
E - m a i 】 _ k x y h @ 1 2 6 m ̄: o l o 一 6 6 8 8 6 1 8 8 — - 6 — 8 1 7
烟叶分级方法

烟叶分级方法
烟叶分级是指按照烟叶的质量优劣进行等级划分。
烤烟烟叶分级流程是先分部位,再分组,最后分级别。
分部位是依据烟叶的着生部位、生长位置来分,把烟叶分为下部烟叶、中部烟叶和上部烟叶三个部位。
分组是根据烟叶的颜色、叶片结构、厚度等因素来划分不同组别。
分级别是在分组的基础上,依据烟叶的成熟度、叶片结构、油分、色度等因素来划分不同级别。
具体的分级标准依据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标准而有所不同。
中国按照国家标准GB规定,烤烟烟叶分为42个等级,即从一级到四十二级。
每个级别的烟
叶都有相应的外观特征和质量要求。
除了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分级外,有些地方和企业也采用自己的分级标准和方法。
例如,有些地方采用“颜色-油分-色度-叶片结构”的分级方法,根据
烟叶的颜色、油分、色度和叶片结构等因素来评定烟叶的质量等级。
总之,烟叶分级是烟叶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把不同质量的烟叶分开,使每个等级的烟叶具有相对一致性,便于按质按级论价收购和销售,也便于卷烟企业不同档次的原料选用。
烟叶分级--烤烟详解

金黄
正黄 深黄
橘黄
柠檬黄 淡黄
老黄
土黄 青黄
红黄
红棕
棕黄
1.柠檬黄色组(L):烟叶表面呈现纯 正的黄色,包括淡黄、正黄、土黄。 黄色色素约占100%。
2.橘黄色组(F):烟叶表面以黄色为 主。并呈现较明显的红色,包括深黄、 金黄和老黄。黄色色素约占70%,红 色色素约占30%。
3.红棕色组(R):烟叶表面呈现红黄色 或浅棕红色,包括红黄和棕黄。黄色色 素约占10%~30%。
主组的划分
主组为生长发育正常、调制适当而形 成的质量较好的烟叶。
主组划分:
部位分组 颜色分组
一、部位分组
通常将烟株下部2~3 片叶称为脚叶,向上4~ 5片叶称为下二棚叶,烟 株顶端3~4片叶称为顶
上 部 叶
叶,向下4~5片叶称为
上二棚叶,中部4~6片 叶称为腰叶。
下
将脚叶和下二棚叶合 称为下部叶,上二棚和
烟叶油分稍有,烟叶质地干燥,手摸有 干燥感,叶面皱折,颗粒多,有成熟的 斑点,叶色深。这种烟叶闻起来有明显 的香甜味,手摇可听到干燥的嘶嘶声。
四、主组的划分及代号
下部柠檬黄组
XL
下部桔黄组
XF
中部柠檬黄组
CL
中部桔黄组
CF
上部柠檬黄组
BL
上部桔黄组
BF
上部红棕色组
BR
完熟叶组
H
副组的划分
副组为生长发育不良或采收不当或调 制失误以及其他原因造成的低质量烟叶。
质量特性:香气差、杂气重(生杂气、 蛋白臭等)、刺激性增加、余味差。
挂灰形成的原因及其质量特性
原因:变黄末期或定色 初期烟叶水分排除不及 时,造成棕色化现象 。
烤烟分级

烟叶分级就是按烟叶类型、质量优劣划分成若干个等级,以便于按质论价,便于卷烟工业配方使用。
烟叶分级标准是指对烟叶商品等级所做的统一技术规定。
主要包括烟叶分级技术要求、验收规格、验收规则等内容。
烟叶分级标准以文件(字)标准为主,实物标准为辅,是分级、收购和工商交接的依据。
现行的烤烟分级标准是国家技术监督局于2000年4月4日批准《GB26351 992(烤烟)第2号修改单》的42级,于2000年烤烟收购起实施。
一烟叶分组烤烟分组是指依据烟叶部位、颜色以及其他和总体质量相关的主要特征,将同一类型内的烟叶进一步划分,是划清等级的基础。
分组体系包括主组和副组两部分。
主组是为生长发育正常,调制适当的烟叶设置的,包容了正常条件下生产的大部分烟叶。
主组的分组因素是部位和颜色,是依烟叶着生部位和基本色(黄色)深浅划分的。
副组主要是为区分那些因生长发育不良或采收不当或调制失误以及其他原因造成的低质量烟叶,正常生产条件下这类烟叶所占比例是有限的。
42级国标分13组。
1、主组划分①部位分组:不同部位的烟叶有着不同的外观特征,同时也具有不同的内在质量。
按照烟叶在烟株上的着生位置的不同,自下而上分为五个部分,分别称为脚叶(P)、下二棚(X)、腰叶(C)、上二棚(B)、顶叶(T):本标准本着简便易行的原则,认为脚叶与下二棚、上二棚与顶叶外观特征与内在质量较为接近,因此,将部位划分为下部(X)、中部(C)、上部(B)三个组。
不同部位烟叶外观特征的变化一般具有下述规律:部位由下至上,叶片厚度由薄趋厚;叶片颜色由浅趋深:叶片结构由疏松趋紧密;叶脉由细趋粗;叶形由宽圆趋窄;叶尖由钝趋尖。
一般情况下不同部位烟叶的外观特征见下表②颜色分组颜色分组指按烟叶基本色(黄色)深浅把烟叶分成不同的组别。
烟叶基本色是指鲜烟调制后呈现的正常颜色包括柠檬黄、桔黄、红棕三种。
现行烤烟分级标准将烟叶按基本色深浅划为:柠檬黄色组、桔黄色组、红棕色组。
a柠檬黄色组:烟叶表面呈现纯正的黄色,在习惯称呼的淡黄、正黄色域内。
烟叶分级--烤烟培训讲学

部 叶
顶叶合称为上部叶,腰
叶称为中部叶。
部位的概念
烟叶在烟株上的着生位置
生产上常常分为5个部位:
脚叶、下二棚、腰叶、上二棚、顶叶。
分级上分为3个部位: 腰叶
下部叶、中部叶、上部叶。
脚叶 下二棚
上二棚 顶 叶
判断部位的方法
首先观察脉相、叶型、叶面,然后观 察颜色、身份等。
(一)不同部位烟叶的外观特征
部 位
脉 相 叶形 叶面 身份
颜色
下 部
较细
较宽圆
平坦
薄至稍 薄
多柠檬黄 色
中 部
适中,遮 盖至微露 叶尖处稍
弯曲
宽至较 宽叶尖 部较钝
皱缩
稍薄至 中等
多橘黄色
上 部
较粗到粗 较显露至
突起
较宽至 较窄
叶尖部
稍皱 折至 平坦
中等至 多橘黄至
厚
红棕色
较锐
脚叶的识别
1.脉相 主脉细小而不外 露且柔软,叶基部平,即 脉槽浅。
2.叶形 叶片小而圆。 3.叶面 叶面平坦,由于
靠近地面,叶面附有砂土。 4.身份 叶片薄,轻飘且均
匀一致,油分少,弹性差。 5.颜色 叶色多为淡黄或土
黄,色度淡。
下二棚烟叶识别
1.脉相 叶基部平;主脉较细,靠叶尖部分不显露 ,靠叶基部分微露,支脉细平;叶脉发白,近叶尖 处较弯曲。
2.叶形 叶形较宽圆,叶片较大,叶尖较钝。 3.叶面 叶面平坦。 4.颜色 叶色淡黄、正黄和金黄(发育良好),叶
烟叶分级--烤烟 赵百英
山东烟草职工培训中心
发展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烤烟国家标准:1953年8月,16级 标准出台。1958年,劳力紧缺,简化为10级。1959~ 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烤烟分级标准放松执行。1962年 河南省恢复执行16级标准,卷烟厂亦停止掺用非烟叶的 代用品。但当时全国执行的烤烟标准尚有8个之多,并 于同年制定出了烤烟国家标准试行方案(17级制烤烟标 准)。1967年17级制烤烟分级标准转化为15级烤பைடு நூலகம்分级 标准。1981年4月,国家标准局、农业部、轻工业部、 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联合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烤烟国 家标准》,自1982年新烟上市起在全国烟区执行。
烤烟等级划分依据

烤烟等级划分依据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目前,烟叶收购在即,如何准确划分烟叶等级,以确保烟叶收购质量。
工作在烟站一线的烟叶技术员们,应当未雨绸缪,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及时掌握新的验级知识,进一步做好今年的烟叶收购工作。
一、烤烟等级标准(共分42级如表所示)二、烟叶外观质量烟叶外观质量,是指人们以感官可以作出判断的外在质量因素。
目前以眼观、手摸、鼻闻等方法,对烟叶外观质量进行感官判断。
判定烟叶外在质量的主要因素有:部位、颜色、成熟度、组织结构、身份、色度、宽度、长度、残伤与破损等。
烟叶部位:不同部位的烟叶质量有明显的差异。
分清部位就把不同性质、不同质量档次的烟叶大体上划分开。
就烤烟五个部位来讲,国内一般认为,上二棚、腰叶质量好,其次为下二棚、顶叶,脚叶最差。
白肋烟以中部叶质量为好。
香料烟以顶部叶质量为好。
烟叶颜色、色度:烟叶颜色是指烟叶调制后烟叶的相关色彩、色泽的状态。
烤烟以桔黄、桔红色烟叶质量最佳;白肋烟烟叶以近红黄、红黄质量为好;香料烟则以桔黄、金黄、深黄为好。
色度系,指烟叶表面颜色的饱和程度、均匀程度和光泽强度。
烤烟色度分为:浓、强、中、弱、淡五个档次。
烟叶成熟度:烟叶成熟度是指烟叶调制后成熟的程度。
是烟叶分级的核心因素。
成熟度好的烤烟烟叶外观:颜色桔黄、桔红,色度浓、组织结构疏松,有明显的成熟斑,燃烧性强,这种烟叶质量好、吸食香气足、吃味醇和。
抽吸时香味芬芳、浓度高,无青、杂怪味。
成熟度差的烟叶,颜色浅淡,且易褪色,有的带青甚至青黄色,组织结构密至紧密,还有的叶面光滑,此种烟叶质量差,吸味不好,有杂气。
成熟度分完熟、成熟、尚熟、假熟五个档次。
烟叶叶片结构:叶片结构是指烟叶发育程度和细胞排列的疏密程度,与部位、成熟度都有密切关系。
部位下松上密,成熟度好的疏松,成熟度差的紧密。
烤烟分疏松、上疏松、稍密、紧密四个档次,以疏松质量为好。
白肋烟分松、疏松、稍疏松、稍密、密五个档次,以稍疏松、疏松质量为好。
烟叶分级技巧

方面叶片结构要好一些。
烤烟分级的技巧
上部柠檬黄2、3级的区分主要从 叶片结构入手,虽然它们的叶片结 构《烤烟》国标中都为“稍密”, 但实际操作起来时,B2L叶片结构没 有B3L的密,另外B2L多为上二棚烟
叶,长度上通常比B3L长一些。
烤烟分级的技巧
上部3、4级的区分主要从着生位置来看,通常4级 就是顶上1、2张烟叶, B4F颜色要深一些,色度比 B3F差很多,杂色和残伤通常也多一些;B4L通常是发 育不好的小个子顶叶和芽叶,具有上部烟特征,但小 而薄,油分较少,叶片结构紧密,主脉通常显露,不 同于下部叶。上部红棕的各等级区分主要参照上部橘 黄来定,一般来说B1R与B2F、B2R与B3F、B3R与B4F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烟叶分级的原理
世界上各国的烟叶分级标准都是按以下 体系进行,烟叶分级原理(程序):
分类 分型 分组 分级
烟叶分类
按烟叶调制方法、性质或主要用途进行 类别划分。将烟草分为烤烟、晒烟、晾 烟、白肋烟、香料烟、黄花烟等。
烟叶分型
指同一类烟叶的再区分。即根据其生产地区、 土壤、气候、品种、栽培方法等因素形成的烟 叶质量和使用价值的差异划分为若干型。同一 型的烟叶有某些共同特征、特性和相关等级。
部 叶
顶叶合称为上部叶,腰
叶称为中部叶。
部位的概念
烟叶在烟株上的着生位置
生产上常常分为5个部位:
脚叶、下二棚、腰叶、上二棚、顶叶。
分级上分为3个部位: 腰叶
下部叶、中部叶、上部叶。
脚叶 下二棚
上二棚 顶 叶
判断部位的方法
首先观察脉相、叶型、叶面,然后观 察颜色、身份等。
(一)不同部位烟叶的外观特征
1985年10月国家标准局及烟草专卖局联合修改 了原烤烟15级制标准,成为全国统一的15级制烤烟 标准。1987年5月国家烟草专卖局制定了烤烟出口标 准试行方案,分为35个等级。1988年2月国家烟草专 卖局对出口烟叶标准进行了修订,增加了4个等级, 为39个等级。1989年4月 对39级烤烟分级标准做了 修订。1990年4月国家烟专卖局形成了“国家烤烟40 级标准”,并于1992年8月15日发布,自1992年9月1 日在全国烟区实施。2000年4月4日,批准修改,在 40级的基础上增加了C4F、C4L,形成42级。
传统烤烟分为:浓香型、清香型、中间香型。 国际上:主料型烟叶、填充型烟叶 香料烟:B(basma) S(samsun)
烤烟分组
概念
依据烟叶着生部位、颜色以及其他和总体质量相关 的主要特征,将同一类型内的烟叶进一步划分。(目的 使同一组内的烟叶具有主要的共同特征,内在质量较为 接近)
分组因素
与烟叶内在质量相关联的,能反应和表现内在质量 的外观上的可分因素。
烤烟国标分组体系
主组 :生长发育正常、调制适当的烟叶 而设置的。主组分组因素(依据):部 位、颜色。
副组:生长发育不良、采收不当或调制 失误以及其他原因造成的低质烟叶。副 组分组因素(依据) :影响烟叶质量的 外观特征,如光滑、杂色、含青等。
主组的划分
主组为生长发育正常、调制适当而形 成的质量较好的烟叶。
主组划分:
部位分组 颜色分组
一、部位分组
通常将烟株下部2~3 片叶称为脚叶,向上4~ 5片叶称为下二棚叶,烟 株顶端3~4片叶称为顶
上 部 叶
叶,向下4~5片叶称为
上二棚叶,中部4~6片 叶称为腰叶。
下
将脚叶和下二棚叶合 称为下部叶,上二棚和
5.颜色 一般多呈现桔黄色,少数为柠檬黄色。
上二棚烟叶识别
1.脉相 主脉较粗,较显露,支脉突起。叶脉呈褐色,
主支脉夹角较小。脉槽较深,主脉硬实顶手。
2.叶形 叶形较宽,叶尖部较锐。 3.叶面 叶面稍皱折。 4.颜色 叶色较深,多呈现桔黄和红棕色。 5.身份 叶片较厚,少数叶色浅的上二棚叶厚薄
中等。油分较多,弹性较强2.叶形 Biblioteka 片小而圆。 3.叶面 叶面平坦,由于
靠近地面,叶面附有砂土。 4.身份 叶片薄,轻飘且均
匀一致,油分少,弹性差。 5.颜色 叶色多为淡黄或土
黄,色度淡。
下二棚烟叶识别
1.脉相 叶基部平;主脉较细,靠叶尖部分不显露, 靠叶基部分微露,支脉细平;叶脉发白,近叶尖处 较弯曲。
2.叶形 叶形较宽圆,叶片较大,叶尖较钝。 3.叶面 叶面平坦。 4.颜色 叶色淡黄、正黄和金黄(发育良好),叶
顶叶的识别
1.脉相 主脉粗大、显露、支脉突起, 主支脉夹角小,呈棕褐色,脉槽深硬实感 强,顶手。
2.叶形 叶形稍窄,叶尖部锐。 3.叶面 叶面平坦 4.颜色 叶色偏深,多呈现桔黄和红棕
色。 5.身份 叶片厚,油分较少,弹性略差
特殊烟叶部位的判别
1、上部薄叶 如营养发育不良的上部烟叶,以及特殊情
尖部色稍深,基部稍浅。 5.身份 叶片稍薄,叶尖部与叶基部厚薄不匀,尖
部稍厚,基部稍薄。油分少至稍有少,弹性略差。
中部烟叶识别
1.脉相 主脉粗细适中,遮盖至微露,叶尖处稍弯曲, 主支脉夹角较大,叶柄不弯曲。
2.叶形 宽至较宽,叶尖较钝。 3.叶面 叶面皱缩。
4.身份 厚度均匀一致,稍薄至中等(有一定内 含物质,无虚飘、紧实感),少数叶色浅淡的 叶片为稍薄,在水分适宜的情况下,叶片柔软, 弹性强。
部 位
脉 相 叶形 叶面 身份
颜色
下 部
较细
较宽圆
平坦
薄至稍 薄
多柠檬黄 色
中 部
适中,遮 盖至微露 叶尖处稍
弯曲
宽至较 宽叶尖 部较钝
皱缩
稍薄至 中等
多橘黄色
上 部
较粗到粗 较显露至
突起
较宽至 较窄
叶尖部
稍皱 折至 平坦
中等至 多橘黄至
厚
红棕色
较锐
脚叶的识别
1.脉相 主脉细小而不外 露且柔软,叶基部平,即 脉槽浅。
烟叶分级--烤烟 赵百英
山东烟草职工培训中心
发展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烤烟国家标准:1953年8月,16级 标准出台。1958年,劳力紧缺,简化为10级。1959~ 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烤烟分级标准放松执行。1962年 河南省恢复执行16级标准,卷烟厂亦停止掺用非烟叶的 代用品。但当时全国执行的烤烟标准尚有8个之多,并 于同年制定出了烤烟国家标准试行方案(17级制烤烟标 准)。1967年17级制烤烟分级标准转化为15级烤烟分级 标准。1981年4月,国家标准局、农业部、轻工业部、 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联合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烤烟国 家标准》,自1982年新烟上市起在全国烟区执行。
况下上部留的“二杈烟”等。
这些叶片的判断主要靠叶形和脉相。其中 脉相较明显(主脉虽不粗大,但较显露。)而 叶形往往与品种有关,有时反而会做出相反的 判断。
特殊烟叶部位的判别
2、下部“旱脚叶” 此类烟叶的外观特征是与正常的下部叶相比
叶片较厚,主脉较显露或遮盖(容易与中部烟混 淆)。
判断时主要从叶形来区分,综合叶片结构与颜 色判断。叶形具下部叶的特征(宽圆),叶面较平 展,不同于上部叶的平坦,烟叶颜色一般较淡,呈 “淡黄色”,上部正常的柠檬黄一般为“正黄色”。 较为明显的特征是有时主脉柄端扁平,色泽较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