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鉴赏大全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大全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大全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大纲

古代诗歌鉴赏得一般方法

第一节诗歌得形象得鉴赏

诗歌得形象包括意象、人物形象。诗歌得形象倾注了诗人得思想感情,因此,只有真正了解了诗歌得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人思想感情。

一、鉴赏诗歌得意象

1.抓景物特点,探知诗人得感情。

“诗言歌咏,见景生情”,诗人得写景作为后一两句得情感抒发得基础。由景物得物象可以探知诗人得情感。如李白得《静夜思》前两句就是写景,以地上霜喻月光,十分真切地描写了深秋静夜得寒意萧瑟、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思念故乡得情感。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析意境,探知诗人得感情。

“意”就就是指作者得主观感情,“境”就是指得就是作者所创设得生活图景,主要就是由景物构成、“意境”就就是将作者得思想感情与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得耐人寻味得艺术境界。

在意境得创设上,画面或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或与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或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或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意境常见得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得四组概念: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

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常把要抒发得情感寄寓于所描写得景物之中,即人们常说得融情

于景,借景抒情。

台城(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就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3、透过表面意义,挖掘深层含义

谒金门(唐·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二、鉴赏诗歌中得物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得事物来表明自己得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抒情诗、

1.抓物象得特点、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抓物与志得“契合点”:挖掘物象内在得品格、精神。

小松(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3.抓意象得特殊内涵。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得事物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这些事物在漫长得历史进程中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得内涵。分析古代诗歌可以从这些事物得特有内涵入手。下面举例说明。

①以冰雪得晶莹比喻心志得忠贞、品格得高尚、

②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③以折柳表惜别。

④以蝉喻品行高洁。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就是高洁得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得高洁表现自己品行得高洁。

⑤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得感慨、

⑥菊花——坚贞高洁得品质

⑦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

⑧松——坚贞高洁松树就是傲霜斗雪得典范

⑨莲——表达爱情由于“莲"与“怜"音同

⑩梧桐-—凄凉悲伤得象征梧桐则就是凄凉悲伤得象征、

11杜鹃鸟-—凄凉哀伤得象征

12鹧鸪鸟——离愁别绪

13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与羁旅伤感

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得往往具有一定得固定性,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得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得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得感叹”;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得哀叹、一腔得爱国情”;等等、

三、鉴赏诗歌中得人物形象

观猎(唐·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瞧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四、鉴赏诗歌中抒情主人公得形象。

诗中得抒情主人公,一般指“我”,即诗人自己。

①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蝉(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就是藉秋风。咏蝉(唐·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尺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蝉(唐·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②抓抒情主人公得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第二节思想内容得评价

一、由诗眼入手。所谓“诗眼"往往就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得一个字、

过香积寺(唐·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二、由典故入手。?古代诗歌就是以凝练得文字表现丰富得内容,

用一个典故就可以省去许多文字。因此理解典故就是把握古代诗歌思想感情得重要途

径。?(一)典故得类别?1、引用前人语句。

①直引:直接引用前人得诗文句子作为自己得诗词中得句子。例: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引用杜甫《登高》中得“无边落木潇潇下,不尽长江滚滚流。”?②化用:将前人得句子改动一些作为自己得诗句。例:客从南溟来,遗我双鲤鱼。(杜甫)—-化用《汉乐府》中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2.引用神话传说、例: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李贺《李贺箜篌引》)——“江娥”、“素女”传说中得神女。

3。引用历史故事。?①明引:例: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白居易《放言》) ②暗引:功名图麒麟。(杜甫《前出塞》)-—宣汉帝把霍光等十一位功臣得像画于麒麟阁、

③反引: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

(二)分析典故得方法

1.体会诗人用典得目得、了解典故重要得不就是了解典故内容得本身,而就是要理解诗人用典得目得,因为它与诗歌中表达得思想内容有密切得关系。

2.体会诗人用典得用典意图。诗人对往事得重提,肯定有现实得原因或触发感情得媒介。也就就是说,诗人用典就是针对现实而来得。只用现实相结合才能体味到诗人得情感所在。

第三节语言与艺术技巧得鉴赏

一、语言艺术鉴赏

(一)语言得风格

1.朴素与绮丽绮丽诗风得语言特点:绮错、婉媚、浮华、艳丽、纤巧、朴素诗风得语言特点:清淡质朴、洗炼畅达、不事雕琢,言简意深。“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就是对李白诗歌语言最生动形象地概括、?2。直白与含蓄直白诗风比起一般得朴素诗风,直白诗风更显朴素、平淡。诗人在诗歌中运用了近乎口语得语言,并且有得诗还溶入了俗语俚词、民歌之类,所以这种诗又被称为白话诗(近于打油诗)、此类诗风得语言特点:浅易如话、素朴真率、通俗凝练。?3、沉郁与豪迈在众多诗人中,有愤世嫉俗者,有报国无门者,有屡试不第者,有屡遭贬谪者,有为民请命、哀叹民生者,她们得诗表达自我得哀怨,切中社会现实,反映阶级现象。代表诗人如杜甫、韩愈、李商隐等。此类诗风得语言特点:沉郁苍凉,节奏舒缓,具有很强得感染力,且近于生活(多用俗语与对话)。如杜甫得《兵车行》中“爷娘妻子走相送”“牵衣顿足拦道哭”等句利用俗语,增加了诗歌得真实性。

豪迈诗风得语言特点,主要体现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包括边塞诗),这类诗歌语言特点往往与诗人得心胸抱负有很大得关系。诗人们或因生活在盛世政治清明时期,受到美好山河得熏陶,心怀满腔热情(如李白在年青时就立下不小得志愿“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或因仕途失意,便把立功边塞当作求取功名得出路(如高适);或因国难当头而主动请缨愿死疆场(如苏轼)、所以在她们所写得诗歌中充满豪言壮语,显示一种豪情、

此类诗风得语言特点:铿锵有力、笔力豪健,节奏明快、音调高昂。

(二)语言得锤炼

古人讲究炼字,要注意体味关键字词得意味。例: 华子岗(裴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唏。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二、表达技巧得鉴赏

(一)修辞得巧用?1.比喻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得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得情态特征。

兰溪棹歌(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瞧、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江上瞧山(宋·苏轼)?船上瞧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瞧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2。隐语(谐音)、双关

在有些诗歌尤其就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得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得修辞手法。?春思(唐·李白)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就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竹枝词(唐·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就是无晴却有晴。

(二)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又叫表达技巧、艺术手法,就是指诗歌得章法与技巧。?1。象征象征就是诗歌惯用手法,主要作用就是用物象征人得品德节操。如:以“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以“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得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以“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以“牡丹”象征富丽;等等、?寻陆鸿渐不遇(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2.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就是作者借助物得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得一种

艺术手法,又叫感物抒怀。托物言志诗,又叫写物诗。如:

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3。借景达情常用写景方式有:?(1)侧面烘托诗人在写景时,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就是从与其有关得侧面景物入手,以对侧面景物得描写来达到反映主题得效果,即就是侧面烘托。如:?石头城(唐·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2)以景衬情(景)诗人在描摹细微婉曲、隐秘难言得情感或浓情密意时,往往通过景物来渲染衬托。?[双调]清江引·秋怀(元·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3)动、静景或动静景结合或动静景相互映衬

在一些山水诗中,往往有静景,如山、月等;动景,如水流、风摇等等。据侧重点得不同,作者有时只写动景或静景,有时动静景兼写,有时为写静景而以写动景来衬托,有时为写动景而以写静景来衬托。如王维得《鹿柴》以“人语响”衬“空山"之静;其《山居秋暝》以“竹喧"“莲动”来衬“空山”之静,抒发一种闲情逸致。

戴叔伦得《兰溪棹歌》采用了动景(前两句)静景(后两句)结合得方法,将山水得明丽动人,月色得清爽皎洁,渔民得欣快欢畅,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明澈秀丽得画卷中。

(4)塑造意境,渲染氛围,抒发情感?古今诗歌中,先写景后叙事抒情或全篇写景得诗作很多,诗人往往借助景物把气氛渲染得浓浓得,为下文抒情作铺垫或融情入景中。根据景物得性质可分为喜景与哀景、

①喜景衬喜情,哀景衬哀情

“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诗人得高妙之处就就是把情融入景中,通过景传达自己得喜怒哀乐,做到情景得交融。如:登高(唐·杜甫)枫桥夜泊(张继)

②喜景衬哀情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

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瞧又过,何日就是归年?

(5)虚实结合

塞上听吹笛(唐·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6)卒章显志诗人往往在诗歌得结尾表达自己得心志或情怀。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驰骋闲放,不为五斗米折腰得心志。又如其另一首《行路难》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实现理想得豁达。

(7)移情移情就就是将人得情感转移到事物身上,使外物与人同喜同悲、比如《扬州慢》也有“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之句,乔木尚且厌恶战争,何况扬州百姓呢??赠别二首(唐·杜牧)多情却以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8)烘托烘托就就是“烘云托月",借描绘别得事物以突出主要对象、?赋得暮雨送李胄(唐·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析】诗人侧面写了“帆、鸟、海、树”,烘托出暮雨得细密与诗人浓浓得离愁别恨。

(9)匠心独运得结构在诗歌得结构安排上,诗人也就是独具匠心得。常用得结构模式有:

①层层渲染、铺垫、江上瞧山(宋·苏辙)

朝瞧江上枯崖山,憔悴荒村赤如赭。暮行百里一回头,落日孤去霭新画。

前山更新色更深,谁知可爱信如今。唯有巫山最浓秀,依然不负远来人。

诉衷情(宋·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③结构对比对比手法在诗歌中运用较多,因其具有层次性得特点,结构性较强、?画眉鸟(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里,不及人间自在啼。

诗歌得表达技巧就是多方面得,还有如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表现手法、欲扬先抑得技巧等等、

第三篇古代诗歌分类鉴赏

第一节写景抒情诗得鉴赏

一、把握形象得特征与寓意。?这就就是我们常说得把握诗歌意象。如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枫叶”、“荻花”、“秋”三个意象不光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得属性渲染了送别时得环境氛围与诗人忧伤得情绪。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得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得审美效果、

二、体味诗歌情景交融得意境。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就是中国古典诗得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就是如此、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得感情色彩,为表达诗得特定情感服务。情景交融得手法有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等。

三、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得情感。

一般地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得情感都就是比较容易把握得,但一些表面上

纯粹就是写景得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得身世,当时得时代背景有一定得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得情感。这里牵涉到一个感情寄托得问题,分析诗歌,应认真判断感情寄托得深浅,切忌随意拔高作品得思想内涵。

四、分析诗歌得写作技巧与语言特色、

山水田园诗写景得方法很多,鉴赏时应主要注意写景得常见方法与技巧、

1。留意作者观察景物得立足点与描写景物得角度,如高、低、俯、仰得变化。

2.把握与分析作者描写景物得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3。理解与说明描写景物得技巧,如虚实结合(“晓瞧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与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得运用。

语言运用方面,既要学会欣赏像盛唐诗人所描写得雄浑壮丽得景象,如王维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又要善于体会诗人细致入微得观察、捕捉与描摹,如杜甫得“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第二节咏物言志诗得鉴赏

咏物言志诗就是通过对独特得事物得赞赏,来表达自己得精神品质或理想。鉴赏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把握所咏之物得特点既然就是咏物诗,当然要写所咏之物得形态、色泽、特征,追求贴切逼真,但如果仅仅就是客观得描摹,满足于形似,那也不就是一首好得咏

物诗。也就就是说,不但要形似,而且要神似、如“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行踪漂泊不定),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李商隐《蝉》)这就是一首咏物诗,以蝉喻作者自己。前四句写蝉得艰难处境:由于自命高洁,总就是食不果腹;虽然竭尽全力地叫,也就是白费精神,得不到同情、这实际就是说诗人自己。下面四句则直抒胸臆。三联上句说自己官位低微,无所归依;下句说田园都荒芜了,还做这个官干什么呢?透出要辞官归隐得心意。尾联又把自己得命运与蝉联系起来,从蝉得叫声得到警示,醒悟到自己与蝉一样清苦、作者就是怀着崇敬与同情得心情写蝉得,用蝉来警戒自己,要像蝉那样保持清高与廉洁,即使政治环境恶劣,也永远不变初衷。

二、体悟诗人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得感情?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闲适、不慕富贵得心境;陆游咏梅,表明自己为媚于俗、坚守正义得气节。由于作者得经历遭际、情趣爱好以至观察角度得不同,即使写同一事物,她们也往往会有不同得感受,表达出不同得感情来。当然不就是所有得咏物诗都含有诗人明确意识得寄托、但就是一首优秀得咏物诗,总就是以其生动得形象与强烈得美感吸引读者,而且有意无意地透过所

咏之物,或流露诗人得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得理解,或隐含生活得道理。这就就是我们在读解时要细加领悟得。

如“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东风不用媒、”(李贺《南国十三首》)这就是李贺辞官回乡居住在昌谷家中所作、诗中第一、二句就是写新花开,三、四句则写暮春花落,通篇把花人格化。花开时像越女那双水灵灵得眼神与那副白里透红得漂亮得脸蛋,美不胜收。可就是好景不长,一到日暮(暮春)百花凋零,落红满径、“可怜”乃惜花伤春之情,也就是诗人自伤自悼之词、末句则用拟人得手法写落花身不由已得时候得状态。从表面上瞧“嫁与东风”就是自愿,“不用媒"证明了这一点、其实娇花又何尝愿意离开枝头。“嫁与东风"虽“不用媒”,仍就是不自主得事情、花盛开时未嫁,而花凋零时始嫁,则培增惆怅。其实,这就是一种悲剧得气氛,却从欣喜得情调来写它。似乎反常,又合乎诗中旨趣之道。联系诗人当时得境况,诗人才不过二十多岁,正当风华正茂,却不被当局所用,怀才不遇,自生自灭,不胜悲凄。细味此情,便知诗人写此诗得良苦用心、

三、分析咏物诗得写作技巧?咏物诗得写作技巧或拟人,或比喻,或正面描写,或侧面烘托等。

第三节怀古咏史诗得鉴赏

一、弄清史实对于作品所涉及得史实与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些历史知识。在阅读一首诗时,一定要读好注解,这也就是读懂材料得一把钥匙。二、要体会意图后代作家对尘封得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得原因或触发感慨得媒介。如苏轼得《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被贬黄洲,到过当地一处叫赤鼻矶得地方——传闻就就是当年三国时得古战场赤壁--凭吊,这赤鼻矶也可以说就是触发诗人感想得媒介、辛弃疾得《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诗人登上京口北固亭,从历史上得孙权、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坚持抗击北方劲敌,联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这京口北固亭就是触发诗人感想得媒介。南宋小朝廷得苟且偷安,自己报国无门,就是诗人引发诗情得现实原因、?三、领悟感情诗人怀古咏古,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一种就是对历史作冷静得理性思考,诗人自己不置身其中。如杜牧与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诗、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江东弟子多俊才,卷土重来未可知。”然而王安石却感到项羽得失败历史得必然:“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二种情况就是把史实与现实扭与在一起,或就是感慨个人遭遇,或就是搏击

社会现实。我们中学里学过得两首宋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与《京口北固亭怀古》,便就是如此、第三种情况就是只抓住历史得影子,故意借题发挥,如李商隐得《贾生》就就是这么一首借古讽今与杰作、

四、分析写法在构思上,怀古咏史诗可以说百花齐放,有以景衬情得,如苏轼得《念奴娇·赤壁怀古》;有议论引发得,如清人刘献庭得“六奇已出陈平计,王饵曾闻贾谊言。敢借妄自归异国,汉家长策在与番、”(《王昭君》),对汉元帝得统治无能作了辛辣得讽刺、在章法上,或作正对比,或侧面烘托等。

第四节即事感怀诗得鉴赏

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生发,抒写心中得感慨,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一、弄清诗人感慨得事由。这类诗用往往因一点事由而发感慨,所以鉴赏这类作品,必须了解诗人感慨得事由。例如同就是怀乡思亲:杜甫得《月夜》就是在战乱离散、月夜冷清得情景中思念妻子;李煜得《浪淘沙令》就是在国破身囚、欢梦醒来得景况中痛悼故国、朱弁得《春阴》就是在被拘塞北、春寒阴冷得环境中盼望返乡、由此引发得感慨得事由不一样,诗人抒发感慨得事由不一样,诗人抒发得感情与采用笔法也不一样。

二、赏析“事"与“怀”得结合。李白得《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诗人得故园情思就是由一曲《折杨柳》引发得,先写笛声满城飞扬,再写故园之思深浓,“事"与“怀”结合紧密、自然熨帖。?三、体味诗人所抒之“怀”得深挚感人。特别就是思乡、念亲、怀友、离别之佳作,其情必感人至深,绝不矫情造作。如杜甫得《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就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第五节边塞诗征战诗得鉴赏

一、了解诗歌创作得时代背景。

边塞征战诗最能体现国运得兴衰。盛唐时期得边塞诗其基调就是豪迈、爽朗、一往无前。如“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即使就是艰苦得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就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就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到了中、晚唐,国势渐衰,虽然诗人也保持着昂扬向上得基调,但悲壮惋伤得成分多了起来。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就是春闺梦里人。”(陈陶)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征战诗中流露出来得感情,就更多

地体现为或报国无门得愤懑,如陆游得“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或为归

家无望得哀痛,如“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但就是不管什么时期得边塞诗都回旋着爱国得主旋律。?二、注意区别各自得思想内容感情特点。

在边塞征战得大题材下,边塞征战诗得思想内容异彩纷呈:有对建功立业得渴望;有报效祖国得激情;有抒写征士得乡愁与家中妻子得离恨;有表现塞外生活得艰辛与连年征战得残酷;有反映对帝王开边得不满与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得风光……因此,我们在鉴赏要注意区别。?三、分析边塞诗得不同艺术风格。?边塞诗得艺术风格也就是异彩纷呈。有得豪放旷达,有得雄壮悲慨,有得委婉清丽……只有通过对诗歌字句得细细体会,才能准确地领会到由于不同时代、不同内容、不同诗人得不同艺术素养、不同生活遭遇,反映在边塞征战诗这个大主题下异彩纷呈得艺术风格。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上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首诗题作《闺怨》,有“怨"必有“愁”、诗得开头却出其不意地从题意得反面入手,独劈蹊径,以退为进用反说起笔,说这位与丈夫阔别、独处深闺得少妇,似乎已经习惯了躲在这与世隔绝得封闭式得小圈子里,反而精神麻痹、已“不知愁”了。当她“春日凝妆上翠楼”之后,“忽见陌上杨柳色”,明显地感到了良辰美景得巨大诱惑力,触景生情,油然而生出青春难再、红颜易年得闺怨之情:悔不该让夫从军以求功名,却辜负了这番良辰美景。一个“悔”字道出了这位少妇得“闺怨”浓愁。先说春色撩拔得少妇春心荡漾而“不知愁”,以乐景起笔,反衬出愁怨,以反起强化题旨,使得行文波澜起伏,跌宕生姿,更令醒目、总之,这首诗不说别而别情自露,不言愁而愁绪倍增,表现了高超得艺术手法、

第四篇古代诗歌鉴赏简答题得答题技巧

1、鉴赏思想内容、思想情感。

这首诗得联描写了(景、人、事、物),创设了得意境,表达了诗人得 (情感、理想、志趣)

2。鉴赏诗词名句。分析鉴赏名句答题得内容为:①名句得内容解释,为下文分析做准备。②概括该句语言风格、炼字方面得特点或表达技巧、③扣住重点词语分析,回答题干得问题。④联系诗人,点出句中隐藏得情感。

例:蜀相(唐·杜甫)

【析】“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这一联就是写诗人进入武侯祠所见之景,意思就是:阶前得草一片碧绿,可它为谁绿呢?隔叶得黄鹂叫得那么动听,可有谁听

呢?景中寓情。面对着眼前得春意与春声,诗人瞧到得就是“自"、“空”,将自己得主观感受融入客观之景。从“自”与“空"我们瞧出祠中得凄凉、冷落得气氛。诗人借古抒怀、武侯祠如此冷落凄凉,不能不为之叹惋。联系自身,抒发了自己为国家空有一腔热诚却壮志难酬得感情。

3.鉴赏艺术特点①分点概括艺术特点(语言风格、炼字技巧、表现手法)。②点后例证。引用诗中得原句(词)说明其艺术特点。③说明运用这些艺术手法所表现出来得思想感情。

古代诗歌得体裁常识

一、古代诗歌得分类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从诗歌得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得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得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得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得古风、新乐府。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与绝句。?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

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与双调之分,双调就就是分两大段,两段得平仄、字数就是相等或大致相等得,单调只有一段、词得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与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就是连贯成套得曲子,至少就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得曲牌作为全套得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从诗歌得题材可分为:?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得抒情诗歌、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得思想感情。这类诗常将要抒发得情感寄寓在后描写得景物之中,这就就是人们常说得寓情于景。其风格清新自然。

②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得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得感情,表达诗人得精神、品质或理想。

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得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得瞧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得感慨。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与戍边将士得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

得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二、古代诗歌得发展历史?1、中国古典诗歌最早起源于民歌,劳动创造了诗歌。《诗经》就是我国得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得诗歌作品305篇,也被称为“诗三百”。《诗经》按内容分为风、雅、颂,其中“风”为民歌,就是其中得精华部分。《诗经》得主要表现手法就是赋、比、兴。有人将“风、雅、颂、赋、比、兴”归纳为《诗经》六义、《诗经》就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得光辉起点、2。在战国时期,出现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文人诗人与她在楚歌得基础上创制得诗体,这就就是屈原与楚辞。因楚辞得代表作就是《离骚》,故楚辞也被称为骚体诗。楚辞得特点:句子长短不一,形式灵活,多用“兮"字、“骚”还常与《诗经》中得“风”并称为“风骚”,常用来代称文学作品,或代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得创作传统。?屈原,就是我国文学史上得第一个伟大得爱国主义诗人,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得先河。《离骚》就是其代表作。《离骚》就是现存我国古代最长得一首政治抒情诗,也就是一首浪漫主义得杰作。其作品还有《九歌》(九为虚数,共十一篇)、《天问》、《九章》(九为实指)等。

3。代表两汉诗歌得最高成就为乐府诗。乐府,最先就是指汉朝得音乐机关,主要任务就是搜集歌辞,训练乐工、魏晋六朝将乐府所唱得诗叫“乐府”,于就是乐府由官府名称演变成一种带音乐性诗体得名称。汉乐府最基本得艺术特色就是叙事性。代表作《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就是现存古代最早最长得一首叙事诗,就是汉乐府民歌发展得最高峰、它与北朝得民歌《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徐陵所编得《玉台新咏》,《木兰辞》选自宋郭茂倩编辑得《乐府诗集》。4.魏晋时期,文人五言诗开始兴盛。其代表就是以三曹为代表得建安诗人及晋朝得陶渊明。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被诗论家称为“田园诗人”或“隐逸诗人"、《古诗十九首》就是文人五言诗得代表,标志着五言诗由产生发展到最终得成熟,它以怨而不怒得态度、形象得语言、比兴手法形成独特得含蓄得风格,对后世得抒情诗有直接得影响、

5.唐诗就是我国古代诗歌得最高峰。李白、杜甫分别代表了我国古典诗歌中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得最高成就,被誉为唐诗得“双子星座”。李白有“诗仙"美称,其诗清新飘逸。杜甫有“诗圣”之称,其诗沉郁顿挫,有“诗史"之称,如“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白居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 练习题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练习题 命题人:侯小斌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B.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 C.江流婉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D.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装镜台。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袅袅 ..兮秋风(微风吹拂的样子)帝子降兮北渚.(水边的浅滩) B.目眇眇兮愁予 ..(使我发愁)与佳期.兮夕张(日子) C.夕济.兮西澨(渡水)遗.余褋兮澧浦(遗弃) D.时不可兮骤.得(很快)登白兮骋望 ..(纵目远望) 3、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理解正解的一项是: 映阶碧草自.春色三顾.频烦天下计 天生丽质难自.弃君臣相顾.尽沾衣 A.两个“自”相同,两个“顾”也相同 B.两个“自”相同,两个“顾”

不同 C.两个“自”不同,两个“顾”相同 D.两个“自”不同,两个“顾”也不同 4、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与尔.同销万古愁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B.但.愿长醉不愿醒但.见悲鸟号古木 C.主人何为.言少钱烹羊宰牛且为.乐 D.将进酒,杯莫.停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5、下列各句中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不见 / 黄河之水 / 天上 / 来,奔流到海 / 不复 / 回。 B.五更 / 鼓角 / 声 / 悲壮,三峡 / 星河 / 影 / 动摇。 C.与 / 君歌 / 一曲,请 / 君为我 / 倾耳 / 听。 D.家住 / 吴门,久作 / 长安旅。五月 / 渔郎 / 相忆否 6、下列和“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在艺术手法上不同的一项是:A.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C.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斯。 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7、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在诗中,共同构成动人的意境,颇具艺术辨证法。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动静相衬手法的一项是: 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许浑《夜归丁卯桥村舍》) B.鹤鸣楚山静,霜白秋江晓。(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

古典诗词鉴赏论文

古典诗词鉴赏 ——走近时代造就的才女 屈原在充满爱国激情的抒忧发愤之作《离骚》中写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追寻真理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长河的积淀中,无数风流人物所留下脍炙人口的篇章深深震撼着后人。在古典诗词的赏析中,我们又何尝不是慢慢积累,斟酌古代诗人的用词技巧,联系当时的生活背景,国家,仕途命运,品析诗词中所寄予的情怀。古典诗词之所以散发着无穷的诱惑力,很大程度上正源自古代文人用笔的高超,以及对现实生活、仕途、国家命运的深刻品寓。 高中时代,忙于备战高考,少有时间品读李清照的作品,泛读中感受到她的情怀,婉转缠绵的笔作,内心世界的强大,婉约派的巅峰之作深深地打动着我。老师在课堂上也曾赏析了李清照的词并分析了她生活的时代背景,生活遭遇。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词的风格委婉、清新,感情真挚,给人一种莫名的安静的感觉,或清新明丽、意境优美,或沉重忧虑、沉郁感伤,自然的语言、抑扬顿挫的音律、至情感性的感情代代流传着,带给人美的感染、带给人至高的艺术氛围,引起历代文人难以忘怀的共鸣。写的是自己亲身感受与内心体验,显得格外真挚细腻、委婉动人。她从女性特有的心理出发,挑选怅惘悲愁时所容易联想到的事物,用女性独有细腻的笔法加以组织,因而更加别有风致,独树一帜。其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巨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人称"易安体"。 下面就赏析其《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 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词的整体把握】 稀薄的雾气浓密的云层掠起烦愁直到白昼,龙脑的香料早已烧完了在炉金兽。美好的节日又到重阳,洁白的瓷枕,轻纱笼罩的床厨,昨日半夜的凉气刚刚浸透。 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别说不会消损神魂,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寓意简介

玉佛:佛是和阗玉摆件、把件、挂件常用的传统题材,选取大肚弥勒佛的造型,其实是从一个叫契比的和尚形象塑造出来的。佛,意译觉者、知者,觉悟真理之意。亦具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成就正觉之大圣者,乃佛教修行之最高果位。弥勒佛在佛教中被称为未来世佛,有着最慈悲的胸怀,最无边的法力,帮助世人渡过苦难。弥勒佛以大肚、大笑为形象,有“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天下可笑之人”之说,代表了人们向往宽容、和善、幸福的愿望! 钟馗:钟馗为捉鬼第一大神。据说,钟馗生得丑恶怕人,但才华出众,秉性耿直忠诚。进京应试,被点为状元。唐德宗以貌取人,偏听谗言,将钟馗赶出龙廷,钟馗当场自刎而死,德宗悔恨,追封钟馗为“驱魔大神”,遍行天下,以斩妖降魔。和阗玉传统作品常以他的画像作为辟邪驱妖的题材。 如意:如意是一种象征吉祥的器物,头呈灵芝或云形,柄微曲,供赏玩。表示做什么事情或要什么东西都能够如愿以偿。童子或仕女手持如意,表示“吉祥如意”。一根如意插在瓶子上,表示“平安如意”。 蟾蜍:蟾蜍寿命很长,可以活到三千年。得金蟾者,无不大富。古代神话传说,月中有蟾蜍,而这只蟾蜍是嫦娥所变。原来,嫦娥的丈夫+后羿是一个射日英雄,他从西王母请回不死药,准备夫妇同吃,嫦娥却偷偷地把药吃掉,奔月而去,谁知她一到月宫就变成了蟾蜍,所以,直到现在还有人称月为蟾、蟾宫等。 佛手:佛手原是一种形状奇特的柑橘果实,果实有裂纹如拳,或张开如手指,通称为“佛手”。“佛”与“福”谐音,佛手就是福手。一般,佛手与桃子、石榴一起被称为“福寿子三多”,即多福多寿多子。 葫芦:葫芦是天地的微缩,里面有一种灵气,可以用来擒妖捉怪。庙宇中描绘好神与恶神作战的图画,葫芦在其中是好神的主要宝贝。葫芦上缠绕着兰花,象征着友谊。

古代诗歌鉴赏方法总结

古代诗歌鉴赏方法总结 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古代诗歌鉴赏方法总结,欢迎阅读参考。 结合注释告诉的背景来迅速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如XX 年高考诗歌鉴赏题—— 春日即事①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①李弥逊,字似之,吴县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在这道题中,注释①告诉我们李弥逊“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第二题问“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联系背景答题就很容易切入。 古诗中的关键语言,例如标题、结尾诗句和其他一些表明诗眼的词句,往往直接透露出诗歌主题的信息。 如果是叙事诗,则可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进而概括诗歌的主题,赏析诗歌语言的凝炼性、形象性。 如果是哲理诗,概括主题时则应揭示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分析表现手法时则从“托物言志”角度出发。 如果是抒情诗,则从写的景物中理解诗人抒发的感情,

在回答诸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请欣赏这句诗”等问题时,就考虑是否应该答直抒胸臆或间接抒情。 一抒情手法 ⑴直抒胸臆 ⑵间接抒情 A托物言志 B借景抒情 C情景交融 二描写手法 ①对比:勾画……的生活画面,突出表现诗人……的情感,或表达了对生活、社会的……思考。 ②衬托 ③渲染 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三修辞手法 ⑴用典——借用神话故事、历史人物活动、古诗文 ⑵借代——含蓄、委婉,表达特定的感情 ⑶比喻——形象生动,寄托感情;或语言深入浅出地揭示生活哲理。想象、联想,设想奇巧,勾画了……的生活或社会图景。 ⑷双关——意在言外,耐人寻味,具含蓄美。 A谐音双关,含蓄,富有情趣。【如“东边日出西边晴,道是有晴还无晴。】B语意双关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与寓意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与寓意 吉祥图案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美术形式,是中国传统艺术宝库中的一支奇葩。它源于商周,始于秦汉。发育于唐宋,成熟于明清。它那丰富的内涵,善美的理想正是中华民间文化的象征。 吉祥图案出于吉祥观念,乃民俗民风。而吉祥观念的产生一直可上溯至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图腾是指一个民族的标志,一般是宗教的祖先和守护神,以祖灵崇拜为主,兼及生殖崇拜。此类吉祥图案有:龙纹(如二龙戏珠)、凤纹(如鸣凤朝阳)、龙凤呈样、句芒(农神)鞭春(春牛图)、虎纹、犬纹、龟纹、蛇纹、鱼纹及葫芦、莲花(两者皆喻生命本源)、石榴、葡萄、桃等,沿用至今。 中国历代的吉祥纹样,代代相承又代代相异。商周的威仪神秘,秦汉的质朴写实。魏晋的矫健刚劲,隋唐的丰满富丽,宋朝的典雅秀丽。.明清的纤细巧密,都令人赞叹。 吉祥图案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企盼,因而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出现在陶瓷、漆器、建筑画、雕刻、织锦、刺绣;地毯、年画、剪纸、首饰、服装等工艺美术日用品上,在装饰性和实用性方面为其他美术形式所不能比拟。 吉祥图案着重于寓意吉祥的内涵,因而有别于一般的装饰图案。而吉祥的内涵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辞海》云:“吉祥,亦作吉羊。”《庄子·人世间》日:“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台湾《中文大辞典》:“吉祥止止:谓喜庆好事不断出现。”)成玄英疏曰:“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 此种解释仍是以抽象概念解释抽象概念,而吉祥图案是将抽象的概念物化。睿智的中国人以丰富的想象力与联想力,先将抽象的概念与一具体的实物相联系,再将这种实物美化,并与其他吉祥物组合在一起,最后的效果,就是让人们在画面中读出那一抽象的概念。其主要表现手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谐音法:即以同音或相近的音借喻某一吉祥事物,在民间创造出了不少谐音的装饰图案。 吉祥如意:戟代表吉,祥云图案代表祥,这样就可用戟、祥云与如意组成图案。或用小孩手中拿着橘子和如意骑在大象背上来表示吉(橘)祥(象)如意。 吉庆有余:吉、庆、余三字换成戟、磬、鱼,这样即便不识字也能从图案中读出吉庆有余来。荷花与盒子在一起为“和合”,意为和谐好合。 原形为搔痒杖的如意,加上柿子,一同构成新的图形便能读出“事事如意”。若加百合或柏树则读做“百事如意”。若换成万年青,自然该读“万事如意”了。 四季花卉或月季花安放于花瓶之中即是“四季平安”。 其他类似的如佛手(福)、鹿(禄)、芙蓉桂花(夫荣妻贵)、十钱(全)十梅(美)、獾(欢)天喜(喜鹊)地、枫树或蜜蜂(封)猴(侯)挂印等等。 这种形式与内容巧妙结合的手法,既悦目又悦耳,为中国装饰艺术中——个趣味盎然的特色。 二、借喻法:借助可视的有寓意或象征性的事物来比喻吉祥。 富贵白头:选择象征富贵的牡丹与白头翁组成画面,以一种花和一种鸟来比喻人与人长时间的和谐相处。 佛教的八吉祥图案:寓意消灾灭祸。法螺——妙音吉祥。法轮——圆转不息。宝伞——张弛自如,保护众生。华盖——解脱众生病苦之象征。莲花——圣洁、出污泥而不染,生命之本.灵魂安息处。宝瓶——福智圆满不漏。双鱼——避邪、解脱坏劫。盘长(吉祥结)——

高考诗歌鉴赏研究论文

诗歌鉴赏研究论文 我国古代的优秀诗词以其完美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丰富的思想内涵,成为独具审美价值的中华古代文化精华。古代诗词鉴赏是近年来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此类试题自2000年以来开始出现了一些明显的变化。其分值由3分逐年增加到8分,题型由选择题变成了主观性试题,试题难度也在相应地增大,考生的失分情况比较严重。这种情况暴露了高中语文古代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中语文古代诗词鉴赏教学缺乏切实有效的理论作为指导,传统的古代诗词鉴赏理论比较艰深,不便于高中语文教学运用。因此,有必要对高考古代诗词鉴赏试题进行全面而深入地研究,总结高考测试的内容,发现古代诗词鉴赏教学的规律,发展古代诗词的教学理论,以满足高中古代诗词鉴赏教学的需要,有效提高高考复习指导的效率。 自2008年到2014年,这七年的全国卷、北京卷和上海卷的高考诗词鉴赏试题取材广泛,测试内容丰富,测试的角度多变,较全面地反映了古代诗词教学与测试的重点和要点,对近几年的此类高考试题列表总览是十分必要的。对高考诗词鉴赏类试题所选诗词的体裁、诗词的作者、考查的方式以及考查的内‘容等项内容进行研究,才能找到历年高考诗词鉴赏试题所涵的一些本质的、规律性的知识。从试题的取材和试题类型看,唐宋诗词约占试题总数的86.5%;律诗、绝句占诗篇总数的92.6%,中调词占词篇总数的87.5%,小令占曲篇总数的100%;写景抒怀诗和思乡怀远诗曲占试题总数的64.9%。选择题约占试题总数的29%,填空题约占22%,主观性问答题约占49%。从考查能力的层级看,七年来在鉴赏类试题中考查综合能力的试题约占总题数的84%,其余的是识记题、单纯的考查理解能力的试题。可见,考生光靠死记硬背一些相关知识决不能应对鉴赏类试题的考查。从设题角度看,在所选的33套诗词鉴赏试题中全部考查了词句理解和分析,占试题总数的100%;有31套直接或间接地考查了表现手法或表达效果,占试题总数的94%。其次,修辞手法、诗词的结构及关键句作用、诗词曲的基本知识、炼词(字),及古代诗词的语言特点等方面均是考查的内容。这也应该是高中古代诗词鉴赏日常教学的要点。学生失分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解读诗词内涵不当;二是答题不得要领,语言表达能力差。 我们应该结合写作学和修辞学中的相关知识,并依据古体诗词创作的一般规律,针对高考诗词鉴赏试题对诗词的体裁、结构、语言和表达技巧等方面考查的内容进行细致的研究,得出了高考诗词鉴赏试题对这些方面考查的具体要求,从而为考生分析出了阅读鉴赏诗词时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并且提出了高中古典诗词教学的具体的方法。 总之,无论是从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还是从高中古代诗词教学理论研究的角度来看,研究高考古代诗词鉴赏类试题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一项教学研究课题。 此外,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都丰富的今天,我们对古典诗歌也同样不能忽略,而且对我们了解各个时期的诗歌精华,传承中国古代诗歌文化,提高我们对诗歌鉴赏能力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无论从跨越高考还是提高自身素养,古典诗歌都是不可忽略的。它对于我们高考在古文阅读中对它内容的把握、写作背景、思想感情都有所提高。对古典诗歌鉴赏在高考中我们对这部分题的解答将比其他同学更准确。从提高自身素养来说,我们对诗人的生活背景、写作背景、思想感情都有一定了解,扩展了我们得知识面。取古人精华,为我今用,也是我们研究古典诗歌的最终目的。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大全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大全 群芳祝寿:桃、月季花、灵芝和竹。芳,即花卉,亦比喻美名或美德。多种花卉组在一起曰「群芳」。「群芳祝寿」比喻许多具有美好品德的人为健康长寿者祝寿。此外,以灵芝、水仙、竹和桃或寿石组成图案叫「芝仙祝寿」。

群仙祝寿:寿石、数株水仙及竹。以数株水仙喻「群仙」。寿石取「寿」字、竹与「祝」谐音。《埤雅》:「海上有蟠桃,三千霜乃熟;一千年开花,一千年结子。」相传三月三曰西王母寿辰,设蟠桃会,上、中八洞神仙齐来祝寿,其间白猿献桃,麻姑献酒,欢宴歌舞,共庆王母寿诞。

新韶如意:花瓶、山茶花、松枝、梅枝、灵芝、柿子、百合。韶,寓意美好、梁简文帝《答湘东王书》:「暮春美景,风云韶丽」。韶光、韶哗,美好的时光也,常指春光。韩维《太后阁》诗:「迎得韶哗入中jìn,和风次第遍神州。」范成大《初夏》诗:「晴丝千尺挽韶光,百舌无声燕子忙。」新韶喻新春或新年。「新韶如意」,新的一年开始,平平安安、万事如意

五福捧寿:五只蝙蝠围绕篆书寿字或桃。《书·洪范》云:「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纹命。」攸好德,意思是所好者德;考纹命即指善终不横夭。「五福捧寿」寓意多福多寿。还有以●字和蝙蝠组成图案叫「福寿万代」。

喜得连科:喜鹊、莲、芦。「连科」见「一路连科」题解。「喜得连科」祝贺连连取得应试好成绩。 三阳开泰:三只羊。羊,古同祥字,寓吉祥。三羊喻「三阳」。三阳,卦爻之初九、九二、九三,阳气盛极而阴衰微也。开泰,泰卦名;乾上坤下,天地交而万?物通。开泰即启开的意思,预示要交好运。「三阳开泰」图案,寓意祛尽xié佞,吉祥好运接踵而来。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论文

《中国古代诗歌》论文综述 中国古代诗词的鉴赏 78kXXX班学号:XXXXXXX 姓名:XXX 古代诗歌就是文学作品中文字最精练,内涵最丰富的艺术形式之一,好的古诗能陶冶人的情操,丰富人的精神修养,下面我从两个部分来谈谈如何鉴赏诗歌。 一.抓住意象,把握意境,弄清基调,分清类型。 鉴赏古诗词,首先应当明确,作者就是通过什么意象来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意象,即被赋予了特定意义的事物,如杜鹃,往往代表着思乡;柳与留谐音,与留恋有关;月亮与思乡念家、思念亲人、盼望团圆有关;雁与乡愁有关……了解通过这些意象所创设的生活图景;知道作者就是如何将思想感情与生活图景相融合的,从而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就是明快高亢还就是阴暗低沉,就是喜悦欢愉还就是凄苦悲凉,就是豪迈壮观还就是闲适淡雅……最后根据诗词内容将其大致分为五类: 1、咏物言志诗 这类诗歌主要有两种,一种就是借景物来表达自己高远的志向,一种就是表达自己高洁的品质。如唐·李忱的《瀑布》“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瞧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这就就是一首典型的托物言志诗。诗中描绘了冲决一切、气势磅礴的艺术形象——瀑布,作者就就是借瀑布的形象,表达出自己一往无前的豪情壮怀。又如陆游的词——《卜算子·咏梅》,其中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要香如故”,也就是借梅花来表达自己的高洁的品格。还有,如袁枚的《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诗人也就是借苔不为环境所限依然青春焕发、乐观向上的精神与苔不为自己弱小而自暴自弃、敢于争先的品格,寄托了自己自适其乐、不甘示弱,高雅俊洁的人格精神的。 2、送别诗 送别诗或就是叮咛对方、劝慰对方,或就是表达一种依依不舍之情,或就是表达别后的思念等等。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我们知道,“折柳”原就是指“折取柳枝”。相传长安东有一桥名为灞桥,汉人送客到此折柳赠别,因此后世就习惯用“折柳”来作为赠别或送别之词。本诗中的“折柳”就是一首曲子,即“折柳曲”的省称)诗所描写的就是:春宵人静之时,作者忽然听到一阵悠扬的笛声,仔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整理精校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必修教案 0310 10:56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一、单元整体分析 (一)单元内容在教材中的定位分析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全书体例 : 诗歌之部: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散文之部: 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 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 从全书编排可以看出,本册教材诗歌部分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几种基本的诗歌鉴赏的方法,而散文部分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古代散文的几个基本特点。三个单元分别从“创造形象、诗文有别”“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文无定格,贵在鲜活”三方面入手,有助于初学者掌握运用。“创造形象,诗文有别”处在诗歌之部与散文之部的衔接点上,还肩负着从诗歌学习向散文学习的过渡和区分诗歌、散文特点的重任。 1.了解单元内容在教材中的定位,有助于从宏观上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标准来衡量这几篇文章,从而认识他们的教学价值,找到最佳教学切入点。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顾名思义,这单元的学习目标是比较体味诗歌与散文在“形象”创设上的不同。所以,“艺术形象”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既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握不同类型散文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特性,又要引导学生了解塑造艺术形象的多样化手段,还要关注形象创设方面散文与诗歌的区别。 在中国文学艺术中,“形象”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否具有形象性是评价作品艺术性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古代的诗歌散文都很重视形象,但是二者的形象性又有差别。中国古代诗歌是一种高度凝练的艺术,诗歌形象非常发达,象外之象、味外之旨需要仔细品味。中国古代散文相对于诗歌来说是一种比较舒展的艺术,句式散体化,篇幅可长可短,表情达意不受格律的限制,可以兴之所至,自由挥洒,因而散文中的“意”表达得更为明白显豁。 而不同的散文类别,艺术形象又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山水游记类散文的形象主要表现为具有独特风貌韵味的山水风物,人物传记类散文的形象主要表现为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说理类散文的形象主要表现为主观准确的事实论据,叙事类散文的形象主要表现为细致生动的事件,抒情类散文的形象主要表现为真挚感人的情感。不管散文中有没有具体的审美物象,都可以有好的艺术形象。 2.了解本单元几篇课文的文体和内容,有助于制定科学可行的教学设计。 ( 1 )文体对象方面 本单元所选作品,文体可谓多种多样。既有山水游记类散文,如赏析示例《过小孤山大孤山》;又有寓言式的哲理型散文,如自主赏析文章《庖丁解牛》;既有气势磅礴的赋体史论散文,如自主赏析文章《阿房宫赋》;也有人物传记类散文,如自主赏析文章《项羽之死》和推荐作品《西门豹治邺》与《大铁椎传》。 ( 2 )文体内容方面 本单元所选六篇文章,内容可谓丰富多彩。既有对饶有韵味的山川景物形象的描写,又有对历史人物形象的典型塑造和精湛鲜活的故事场面的精彩叙述。既有对宫廷建筑和奢华生活的形象描绘,也不乏对生活中普通道理的生动阐述。 (二)课程目标在单元教学中的落实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于选修课“诗歌与散文”模块的学习,有如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 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古代诗歌鉴赏方法论文

古代诗歌鉴赏方法略谈 古诗鉴赏要求学生真正进入鉴赏的状态,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生活阅历、审美情趣进入作品,进入作者的语言,领略作品的表达技巧,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怎样把“意会”到的东西“言传”出来,我想应该调动积累,梳理整合,归纳一些常见的分析角度,掌握一些常用的分析术语。 首先,谈谈诗歌的形象 “形象”不外乎三种:人物形象、自然形象、诗人的自我形象。读完一首诗,首先要看它塑造的形象,形象把握住了,感情色彩也就基本上把握住了。通常的分析角度有分析形象的色彩、动静、指向、强度、虚实等。形象的色彩传递着诗人不同的情感体验,一般暖色预示着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风发;冷色体现着冷漠低沉、消极颓唐、孤寂凄凉等。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诗中“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色彩,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传达出无比欢欣的心情。 形象的指向性不同和强度大小不同可以反映出诗歌的感情基调和作品风格。如都是写友情:李白诗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杜甫诗为“故凭锦水将双泪,好过瞿塘滟滪堆。”李白选取的形象是“明月”,指向在空中,“向上”给人以飘逸之感;杜甫选取的形象是”滟滪堆”,指向在水下,“向下”给人以沉郁之慨。形象还常常通过动静结合相互映衬的手法来开拓诗境,传达情感。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

《鸟鸣涧》)诗中所写的“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 其次,谈谈诗歌的语言 诗贵含蓄,诗歌的语言往往具有以下特点:暗示性、跳跃性、多义性,隐喻性等,分析时应注意这些特点。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要熟记一些,如: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工丽、含蓄、质朴、自然等。分析诗歌的语言应注意诗中的那些字词、哪个句子用得准确,或用得生动,或感情色彩浓烈,尤其要重视动词、形容词,有时也要注意副词和数词。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穿”、“拍”、“卷”等一连串的动词用得十分形象。三个动词从不同的角度诉诸不同的感觉,串连了陡峭的山崖、汹涌的骇浪、滔滔的江流三种形象,集中地突出了古赤壁战场令人惊心动魄地雄奇景象。 分析诗歌的语言还应注意品味诗人“炼字”的妙用和诗中重要语句的作用,因为关键字和重要语句就是诗歌的眼睛,即“诗眼”。如“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再如杜甫的《蜀相》中有“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碧草”、“春色”、“黄鹂”该是写美好景色的,但一个“自”字写出了碧草无人欣赏,一个“空”字点出了黄鹂徒然歌唱,两个字尽现凄凉孤寂之情。 第三,谈谈诗歌的艺术技巧

【整理版】中国传统吉祥寓意图案

大吉大利:图案以橘和栗纹样组成,借大橘大栗与大吉大利同音,象征事事吉利,户户见喜的喜庆祥和愿望。 万事如意:“万字纹”出自梵文,则天武后长寿二年正式定为文字“万”。将“万字纹”组成四方连续,再配以吉祥纹样用以象征事事如意。

万寿五福:图案集福寿三多、万寿团字、五福捧寿等多种吉祥纹样组成。象征万年长寿、五福康泰之意。 万象更新: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是新年伊始的颂锌。图案借万年青的万字,和大象的形象,组成象征人间大地回春之意。

犀牛望月:意寓人生虽步入晚千,但人老心不老,壮志不减,正是夕阳无限好,晚霞更金辉之时。古时并合有仕途虽不如愿,盼望晚年仍可月宫折桂之意。 天马行空:《山海经》载:“马成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白犬而黑头,见人则飞,其名曰天马……”图案选自北京故宫的宫墙气眼纹样。它象征无拘无束,独往独来之意。

天地交泰日月同辉:图案以火鸟纹样象征太阳,以篆文兔字象征月亮,日月升恒,天地交泰,同辉世界,四海生色,五湖呈祥之意。 五毒协合:我国民间在端午节时,有用蝎子、蜈蚣、蜥蜴、蛇、蟾蜍组成“五毒”的传统习俗。并做成五毒符供儿童佩用,以驱邪辟魔,祈求安泰协合。

五谷丰登:古代,五谷通指稻、黍、稷、麦、豆等粮食作物。每逢新春佳节,人们制 作各式花灯挂在屋里屋外,以示庆祝。图案借灯与登谐音,寓意物阜民康,五谷大丰收。 五湖四海:五湖指我国五大湖泊,分布地域很广。四海指古时以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犹言天下,泛指四面八方全国各地。图案以五个葫芦和四只海螺组成,寓意我国地大 物博,国泰民安。

五福捧寿:五福即:1、长命;2、富贵;3、康宁;4、攸好德;5、考终命。图案以五只蝙蝠环绕篆文寿字组成。借蝠与福同音,象征福寿安康之意。 双福拱寿:图案造型活泼,以两个犬蟠桃代表寿,以蝠谐音福组成,象征幸福长寿吉祥。

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图案及寓意(图文)整理版

中华传统精华图案及寓意大全 中国的传统图案大都以神话传说、民间典故等为题材,通过比拟、借喻、象征、谐音、寓意等手法表达人们对于平安、和谐、幸福生活的向往! 【天中辟邪】 图案:钟馗、蝙蝠。 解题:钟馗,传说故事人物。相传唐明皇于病中梦见一大鬼捉一小鬼啖之。大鬼自称名钟馗,生前曾应武举未中,死后决心消灭天下妖孽。明皇醒后,命画工吴道子绘成图象(见沈括《梦溪笔谈》)。旧俗端午节多悬钟馗之钟,谓能打鬼和驱除邪祟。天中,即天中节。《熙朝乐事》:「端午为天中节。」端午,也作端五。阴历五月初五日,民间节日。辟邪,祛除邪祟,又指古代传说的神兽,似狮而带翼。古代织物、军旗、带钩、印纽等常绘之。南朝陵墓用作镇墓兽石。皆驱灾去邪之意!!

【一琴一鹤】 图案:七弦琴,弦琴」。 见於周、成於汉。鹤,亦称「仙鹤」。羽毛雪白,颈背和翼部分呈黑色,头顶有红色肉冠。体态潇洒优雅。《宋史·赵●传》载神宗曰:「闻卿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亦称是乎!」冀其为政简易,如其行装也。后人用「一琴一鹤」称颂为官刑清政简、廉正不阿。也用以称颂品德高尚者 【鹤鹿同春】 图案:桐、鹤、鹿。

解题:桐,梧桐树,落叶乔木。树干平滑挺直。桐木是制乐器的好材料。桐与「同」同音。「同春」,象春天一样美好。「鹤」、「鹿」都是瑞兽。隐喻「禄」、「寿」。「鹤鹿同春」祝颂长寿之词。 【马上平安】 图案:信使骑马奔驰送家书。 解题:「马上」,匆促之意也。唐诗有「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据《名臣言行录》记载:「胡安定读书泰山,十年不归,得家书,见平安二字,即投涧中,不复展读。」 「马上平安」图案,也叫「马报平安」,古代交通不便,家人、行人,久未得书信,但得平安二字,以慰焦虑之情。此图表达时人对亲人或亲朋之良好祝愿 【麒麟送子】 图案:童子手持莲花、如意,骑在麒麟上。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寓意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寓意 玉佛:佛是和阗玉摆件、把件、挂件常用的传统题材,选取大肚弥勒佛的造型,其实是从一个叫契比的和尚形象塑造出来的。佛,意译觉者、知者,觉悟真理之意。亦具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成就正觉之大圣者,乃佛教修行之最高果位。弥勒佛在佛教中被称为未来世佛,有着最慈悲的胸怀,最无边的法力,帮助世人渡过苦难。弥勒佛以大肚、大笑为形象,有“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天下可笑之人”之说,代表了人们向往宽容、和善、幸福的愿望! 钟馗: 钟馗为捉鬼第一大神。据说,钟馗生得丑恶怕人,但才华出众,秉性耿直忠诚。进京应试,被点为状元。唐德宗以貌取人,偏听谗言,将钟馗赶出龙廷,钟馗当场自刎而死,德宗悔恨,追封钟馗为“驱魔大神”,遍行天下,以斩妖降魔。和阗玉传统作品常以他的画像作为辟邪驱妖的题材。

如意: 如意是一种象征吉祥的器物,头呈灵芝或云形,柄微曲,供赏玩。表示做什么事情或要什么东西都能够如愿以偿。童子或仕女手持如意,表示“吉祥如意”。一根如意插在瓶子上,表示“平安如意”。 蟾蜍: 蟾蜍寿命很长,可以活到三千年。得金蟾者,无不大富。古代神话传说,月中有蟾蜍,而这只蟾蜍是嫦娥所变。原来,嫦娥的丈夫+后羿是一个射日英雄,他从西王母请回不死药,准备夫妇同吃,嫦娥却偷偷地把药吃掉,奔月而去,谁知她一到月宫就变成了蟾蜍,所以,直到现在还有人称月为蟾、蟾宫等。 佛手: 佛手原是一种形状奇特的柑橘果实,果实有裂纹如拳,或张开如手指,通称为“佛手”。“佛”与“福”谐音,佛手就是福手。一般,佛手与桃子、石榴一起被称为“福寿子三多”,即多福多寿多子。 葫芦: 葫芦是天地的微缩,里面有一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悲秋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悲秋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源远流长,从上古时代的民歌民谣到中古的七言辞令,无不显示出中国诗歌的强大生命力和独特的魅力,而秋这一特殊的意象,在中国诗歌体系中占据了大量的篇幅!其中又以悲秋最甚,可见秋,这一独特的载体在我国诗人心中的独特地位。 自上古开始,秋这一意象便在口头歌谣中传唱,至先秦两汉、魏晋南北、隋唐五代、及至宋元清。皆未衰落,前后近3000多年里,秋被赋予了无数的情感,而这其中又以悲秋至极!像我们耳熟能详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无不将秋景淋漓刻画,无不将悲情显露无疑。为何自古谈秋色变,见秋皆悲呢?我想,那可能是因为人的一生,无论长短顺逆,总离不开“悲欢离合”四个字,处于中国文学地位巅峰的诗词歌赋,是最能表达人间悲欢之情的。究其原因,固然和诗人们出色的艺术造诣不无关系。但是,他们自身性情敏感、遭遇坎坷、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毕竟艺术来源于生活,最感人的作品,其所蕴含的感情,无不源自诗人亲身体验,发自诗人内心深处。而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人所要进行的事业必须在有限的生命中完成,所以时间的紧迫感让人感到了生命的短暂与面对时间流逝的无措。秋,预示着人人畏惧而不可避免的衰亡,预示着瞬息即逝的时间的过往,其引起人们对生命莫名的惶恐。正是因为人的出生、成长、衰老、死亡这一时间性极强的生命推移的过程与四季的盛衰相合,才更加觉得生命短暂的可怕。遇秋而生的悲情实际上是欲利用有限的生命有所作为而生命受阻不的其用的结果。 悲秋作为中国古代诗词中一个极重要的主题,承载了重大而又丰富的内涵,悲秋成为文学母体是与士人心态有着极其特殊的联系的。 悲,作为一种普遍的情感同时也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中国古代诗词中,悲的内涵和表达方式是非常丰富的。其中悲秋之作更是以鲜明的色彩、隽永的韵味表现了中国古代特有的崇高之美。 作为悲秋的开山鼻祖宋玉在他的《九辩》中这样开篇道“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一个“悲”字引出了中国历代文人与秋的不解之缘。《九辨》中包含了深刻的宇宙情怀,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短暂的感叹。在悲怨之后,诗人仍抱有希望,“罔流涕以聊虑兮,惟著意而得之”。要擦干眼泪去唱歌,壮气可嘉,全诗的结束依赖浪漫主义的想像来实现自己的理想。“愿赐不肖之躯而别离兮, 放游志乎云中”。但是宋玉把现实的不平转化为超越现实的生命自由,达到人心灵与自然的和谐,这充分显示的诗人的乐观精神。既使得理想与现实的强烈冲突,个体与造化的鲜明对比,升华到了悲而不伤,悲而犹状的境地,也把悲秋的意蕴强化了。 汉武帝的《秋风辞》也抒发了生命短暂的强烈情怀。“秋风起兮白云飞, 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 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 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汉武帝刘彻率领群臣到河东郡汾阳县祭祀后土, 时深秋, 风起云飞, 草木黄落, 鸿雁南归,汉武帝乘坐楼船泛舟汾河, 饮宴中流, 触景生情,感慨万千, 写下了千古绝唱《秋风辞》。开篇“秋风起”,“白云飞”展现的壮美景象, 为整篇文章奠定了基调。白云的飞扬, 草木的黄落, 大雁的南归, 这幅色彩斑斓, 动感十足的秋日美景, 壮阔而不苍凉, 为后文之感叹生命作了铺垫。接着的“兰秀”与“菊芳”两个意象为秋日的萧飒平添了生命的意趣与无限生机。更引发出汉武帝对“佳人”的深切怀想。“香草、美人以喻君子”, 在屈原《离骚》之后, 逐步形成了中国古代诗词中意蕴丰富、托喻深远的独特意象。武帝刘彻是雄才大略,积极有为的君主, 这里的“佳人”寄托着他对贤能之士的牵挂, 对大汉伟业的追求; 而泛舟汾河, 中流扬波, 箫鼓齐鸣, 棹歌高唱, 棹工们劈波斩浪, 击楫奋进的情景, 则进一步抒写了驾驭风涛, 积极进取的情怀。“欢乐极兮哀情多”既是诗的转折也是诗人自我的警示, 接着发出的“少壮几时兮奈老何”的感叹, 却并非对人

高中语文 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知识梳理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知识梳理 (一)成语梳理 1.《庖丁解牛》 目无全牛:开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游刃有余:形容技术熟练高超,做事轻而易举。 切中肯綮:正好切中事情的关键。 踌躇满志: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现指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善刀而藏:将刀擦拭干净收起来。比喻有所收敛、适可而止或自藏其才而不炫露。 2.《项羽之死》 四面楚歌:形容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 望风披靡:披靡,草木随风倒伏。草一遇到风就倒伏。老远看到对方的气势很盛,没有交锋就溃散了。比喻军队毫无斗志。 3.《阿房宫赋》 钩心斗角:原指宫室结构精巧工致,后用来指各用心机.互相排挤。也作勾心斗角。 锱铢必较:锱、铢,都是占代很小的重量单位。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 4.《文与可画筼筜偃竹记》 胸有成竹:画竹子时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也说成竹在胸。 贻人口实:贻,遗留;口实,话柄。指做事或说话不小心,给人家留下了话柄。 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溜过去了,形容时间、机会等极易失去。 5.《六国论》 抱薪救火:比喻因为方法不对,虽然有心消灭祸患,结果反而使祸患扩大。 披荆斩棘:劈开丛生多刺的野生植物。比喻在创业过程中或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重重困难。 6.《陶庵梦忆序》 雕虫小技:雕,雕刻;虫,指鸟虫书,古代汉字的一种字体,比喻小技或微不足道的技能。 7.《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浮生若梦:浮生,空虚不实的人生;若,像。把人生当作短暂虚幻的梦境。 8.《项脊轩志》 万籁俱寂: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万籁,自然界中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寂,静。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9.《苦斋记》 膏粱之子:膏粱,肥肉和细粮,泛指精美的饮食、代指富贵生活。比喻富贵人家过惯享乐生活的子弟。 (二)文化知识 庙祝:庙堂中管香火的人。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寓意简介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寓意简介 玉佛:佛是和阗玉摆件、把件、挂件常用的传统题材,选取大肚弥勒佛的造型,其实是从一个叫契比的和尚形象塑造出来的。佛,意译觉者、知者,觉悟真理之意。亦具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成就正觉之大圣者,乃佛教修行之最高果位。弥勒佛在佛教中被称为未来世佛,有着最慈悲的胸怀,最无边的法力,帮助世人渡过苦难。弥勒佛以大肚、大笑为形象,有“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天下可笑之人”之说,代表了人们向往宽容、和善、幸福的愿望! 钟馗:钟馗为捉鬼第一大神。据说,钟馗生得丑恶怕人,但才华出众,秉性耿直忠诚。进京应试,被点为状元。唐德宗以貌取人,偏听谗言,将钟馗赶出龙廷,钟馗当场自刎而死,德宗悔恨,追封钟馗为“驱魔大神”,遍行天下,以斩妖降魔。和阗玉传统作品常以他的画像作为辟邪驱妖的题材。 如意:如意是一种象征吉祥的器物,头呈灵芝或云形,柄微曲,供赏玩。表示做什么事情或要什么东西都能够如愿以偿。童子或仕女手持如意,表示“吉祥如意”。一根如意插在瓶子上,表示“平安如意”。 蟾蜍:蟾蜍寿命很长,可以活到三千年。得金蟾者,无不大富。古代神话传说,月中有蟾蜍,而这只蟾蜍是嫦娥所变。原来,嫦娥的丈夫+后羿是一个射日英雄,他从西王母请回不死药,准备夫妇同吃,嫦娥却偷偷地把药吃掉,奔月而去,谁知她一到月宫就变成了蟾蜍,所以,直到现在还有人称月为蟾、蟾宫等。 佛手:佛手原是一种形状奇特的柑橘果实,果实有裂纹如拳,或张开如手指,通称为“佛手”。“佛”与“福”谐音,佛手就是福手。一般,佛手与桃子、石榴一起被称为“福寿子三多”,即多福多寿多子。 葫芦:葫芦是天地的微缩,里面有一种灵气,可以用来擒妖捉怪。庙宇中描绘好神与恶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讲课稿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摘要 趋吉避凶的传统心态构造繁衍了丰富多彩的吉祥图案。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传统吉祥图案正与现代平面设计有着越来越多的交汇。本文从吉祥图案的发展与表现特征入手,找出传统吉祥图案与现代平面设计之间的关系,并结合传统吉祥图案的“形”与“意”找出一条将其运用到现代平面设计中的方法,使 现代平面设计更加具有时代性与文化性。 关键词 吉祥图案;表现特点;平面设计;关系;运用。 引言 古老的中国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沉淀。这些都是先祖们留给我们的巨大宝藏。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便是这些宝藏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不仅表明了先祖们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先祖们为改变生活现状,克服困难,坚韧不拔的精神.。近年来随着全球化时代到来,使中国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逐渐拉近了与世界各国的距离,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全球化的弊端,给本国文化的造成了极大影响。在平面设计上中国与世界各地的情况一样,体现出相似化,样式化, 无根化与简约化的设计特征。完全没有表现出中国本土的特色文化,让人感到平淡与乏味。如何让本国的平面设计摆脱这种局面,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是我国设计师急需解决的问题。中国传统吉祥图形的起源及其发展

无论是那个民族所形成的代表本民族文化的吉祥图案都是根据其民族自身的发展特点和民族意识而来的。吉祥观念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普遍的存在在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它是本民族成员的基本需要和共同心理特征,是人们长期以来面对险恶又奇异的自然环境,复杂又多变的社会生活产生的一种集体意识和心理期盼。吉祥图形是指人们在事物固有的属性特征的基础上经过着意加工,被人们约定俗成地作为美好意义的象征或符号,它是表达人们美好情感和幸福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人们思想和意识形态的产物。它的出现必然有一个产生到发展再到成熟的过程.经过人们不断的加深和扩大,逐渐形成了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吉祥图案形式。 起源 它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氏族的图腾崇拜。图腾是指一个民族的标志, 是维系和联络氏族集体的精神支柱,沟通心灵的纽带。这些描绘在洞穴和崖壁上的图腾符号是先民们对人类自身疾病,瘟疫和死亡充满迷惑和畏惧,以为是魔鬼侵入体内作怪,所以需要借助某一物或神帮助他们驱鬼逐妖,消灾灭害, 保佑平安。因此,他们举行宏大的舞蹈,创造出他们认为魔鬼们害怕的形象, 作为他们家庭,氏族的保护神。这一时期的图腾符号一般是宗教的祖先和守护神,以祖灵崇拜为主,兼及生殖崇拜,带有人敬天神,人仰混沌的意味.如: 云南沧源岩画《圆舞图》又称《太阳祭舞》,它是原始人们为祭祀太阳神而跳的一种舞蹈.因为太阳普照大地,能驱除黑暗给人带来光明,所以人们认为它是正义的化身,能够帮助人们驱逐疾病与灾害,为人民带来健康与幸福.这种图腾文化,虽然还不能真正意义上被称为人们主观能动所创造的吉祥图案,但客观上它奠定了传统吉祥图案的发展基础,将其定义在了人文艺术的范畴之内。 (如图1)

古诗词鉴赏论文

浅析王昌龄《闺怨》 诗歌从形成之初到后来的一路发展其题材一直不拘形式,纷繁多样。闺怨诗就是其中一株奇葩,千百年来这类题材的诗一直层出不穷,在中国古代诗坛上大放异彩。这类诗或寄托着闺妇对出外宦游的郎君的牵挂,或对行军打仗多年却杳无音信的夫君的担忧,或是闺中寂寞凄清之情的排遣。无疑,王昌龄的这首《闺怨》是这类诗的代表。《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枝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诗的主旨一开始就在题目中点出:开篇就表明这是一首闺怨题材的诗。当然,如果只靠开篇点题这个常用诗歌创作技巧的话,这首诗也算不上什么佳作。下面慢慢道来。只看前两句的话有些令人诧异,因为诗中写着少妇没有忧愁啊,她悉心打扮登上翠楼观赏春景,观赏着这个朝气蓬勃,万物复苏能令人心中萌发出生机,兴起对未来美好憧憬之意的季节之景。其实不然,因为诗题已经暗示了奠定了这首诗的基调,所以很让我们产生疑问,迫切想知道这首绝句的后两句内容。果然,后两句笔锋忽然一转将诗的基调一下拉到主题上了。“忽见枝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少妇在楼上欣赏着春日之景:楼下不远处烟笼杨柳,莺啼鹊鸣之声不时入耳,堤上碧草凄凄,不少情侣骑马踏青打此而过。是啊,又是一年春游时,此情此景,让少妇忽然想起了往年郎君与自己一起郊游嬉戏的场景,往事不自觉地一一呈现在脑海中……多么美好多么令人怀念的时光啊!可惜如今只剩我一人独倚翠楼,夫君一去不觉已经三年了,不知道他过得好不好?他现在是不是也在和我一样触景伤情呢?他是否感受到了千里之外我对他的思念呢?想起当时临行时我对他的嘱咐:“大男儿当志立四方。只盼早日博得功名归来.愿君不负我。”如今他音书未寄,也不知道是否他赢得了功名,对当初的爱情还是否那般坚贞不渝呢?早知道这样,当初就不劝他去寻求功名了…… 诗中以一个“忽”字将女主人公内心表露无疑。她原本以为自己对夫君的思念已慢慢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教案参考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教案参考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

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其风格清新自然。 ②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1.中国古典诗歌最早起源于民歌,劳动创造了诗歌。《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作品305篇,也被称为“诗三百”。《诗经》按内容分为风、雅、颂,其中“风”为民歌,是其中的精华部分。《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有人将“风、雅、颂、赋、比、兴”归纳为《诗经》六义。《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