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诗意与灵动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意境营造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意境营造一、前言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具有丰富的意境和情感。
在小学阶段,古诗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小学生们了解中华文化,而且能够帮助小学生们提升语文素养。
本文将就意境营造这一角度对小学古诗教学进行分析。
首先,将明确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意境营造的概念及重要意义。
接着,将对意境营造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二、意境营造的概念及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意境是古诗的核心,是诗人通过诗歌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在小学古诗教学中,意境营造是指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感受诗歌的内涵和美感。
意境营造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意境营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诗的意境往往深远而富有想象力,通过意境营造,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其次,意境营造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古诗的意境美需要学生通过感知和体验来领悟,通过意境营造,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意境营造的教学方法分析1.情境创设法情境创设法是小学古诗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描述、图片展示、音乐渲染等方式,创设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
例如,在讲解《静夜思》时,教师可以利用月光、窗子等元素制作课件,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场景,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情感和内涵。
2.诵读体验法诵读体验法是小学古诗教学中另一个重要的教学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进入诗歌的意境。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的诵读技巧,如语速、音调、停顿等,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情感和内涵。
3.联想拓展法联想拓展法是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将诗歌中的意象拓展到现实生活中,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例如,在讲解《登鹳雀楼》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登上高楼的场景,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所表达的追求和理想。
四、教学建议1.注重情感引导在小学古诗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情感引导。
打造灵动课堂,提升语文素养

打造灵动课堂,提升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体现,包括语言表达能力、语感、阅读能力等方面。
要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需要创造灵动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兴趣。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如何打造灵动课堂,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打造灵动课堂,首先要创造生动、丰富的学习情境。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情境创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在教学《荷花》这篇课文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个亲身去观赏荷花的活动,让学生在实地感受中了解荷花的形态、特点,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这篇课文。
在教学《小荷才露尖尖角》这首诗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到校园中去观察和写作,感受春天的气息,增强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
二、创新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灵动的课堂需要创新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比如小组合作探究、问题探究式教学、案例教学等,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主动思考。
例如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可以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提出古诗词中的难点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探索去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语文素养。
在学习阅读理解的时候,可以采用案例教学,让学生通过分析阅读素材的结构、特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创新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
三、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语文教学是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要打造灵动的课堂,需要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朗诵、演讲、表演等形式,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提升语文素养。
在朗诵比赛中,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诵,让学生在情感抒发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记扣钮的日子》这篇课文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分组表演,让学生通过表演,体验文章中的情感,增强对于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让语文课堂灵动起来

呢? ( 还 要 读 懂 这 首 词 讲 了 什 么 内容 , 理 解 每 一 句
触 . 学 生需 要 初 步 了解 浏有 词 牌 名 、 词 的 句 子 有
不 顾他 们 引 向何 ; D - 的传 统 的的 教 育形 式 , 是 适 合
于一个 专 制- i ' - k 会 的 。” 很 显 然 语 文 课 堂 巾 不 需 要
一
个专 制 的 “ 暴君” , 也 不 需 要 一 个 永 远 正 确 的 精 神“ 上帝 ” 。教师 的 T作 不应 是管 束学 生 的 身体 . 不应 是 命 令 学 生 该 干 什 么 . 不该十什 么, 也 不 应 是 只传授 学 生知 识 ; 而 是 观 察 学 生 的 学 习 状 况 和
、
例 如 在完 成对 词 的整体 感 知 以及 x - , i 题 目、 语
育 形式 的探 究之后 , 我安 排 了这样 的教 学环节 :
天
1. 读 了这 么 多遍 了 . 对 这 首词 你还 想 学 什 么
4 6
性
一
的 r t - I 。札威 就 认 为 : “ 训 _ e SJ L  ̄ f P =和 服 从 ,
Hale Waihona Puke 动 。 渎 懂 课 文 根 本 不 是 教 学 目标 , 而 只 是 教 学 的
◎
I L 语 文课 堂灵动起
周 雨 明
《 清平 乐 ・ 村 居 》 是 南 宋 词 人 辛 弃 疾 写 的 一 首
小 心 地 完 成 南 于 被 强 迫 .而 被 迫 去 做 的 T 作 . 而
捕 写农 村生 活 的 词f ' I。 作 者 通 过 对 农 村 清 新 秀 丽 、 朴 素 恬 静 的环 境 的描 写 , 对 翁 媪 及 其 i 个 儿 子形 象 的刻 画 . 抒 发 了 他 喜 爱 农 村 安 宁 平 静 生 活 的 思 想 感 情 。整 首 词 以 白捕 的 艺 术 手 法 , 融 叙事 、 写景 、 抒情 于一 体 , 具 有 鲜 明 的 特 色 。 五 年 级 的 学 生 已积 累 了相 当数量 的卉 诗 , 初 步 掌 握 了 卉 诗 学 习的方 法 。虽 然 对于 词这 种 文体 , 还 是 第 一 次 接
让学生诗意地栖息在课堂上

“ 你们真是《 聪明的一休》 !但打扫卫生, 要做到扫净, 垃圾《 一
个 都不 能少》 学 生都笑 了 。 课后 , !” 下 同学们把教 室扫得 比 过去更 干净 了 ! 样的 幽默化解 , 这 寓教 于笑 , 妙趣 横生 , 学生
进行 冷静 的反 思 。 最后 , 出解 决 问题 应 当寻求 的正确 途径 指 和方 法 。这 样 , 可使 矛盾 双方 的认识 得到提 高 , 便 问题提 到 圆满解 决 。
“ 堂 是 诗 的王 国” 我更 相 信 , 堂 应 该是 一 个灵 动 的世 课 , 课
教学不是静态的, 而是动态的生成的过程, 时时充满着未知
与新奇 , 刻刻充满挑战和生机 , 处处蕴藏着感染与活力。 所 以, 在课堂上, 教师应放下架子 , 与学生民主、 平等对话, 并 积极参与, 同合作 , 共 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感受祖国语言文 字的魅力, 沿着感受——领悟一 积累——运 用的规律 , 表
栖息着 的老师, 能感染、 才 引导 、 培养出追求诗意和富有诗 意的学生; 只有诗意地栖息着的老师, 才能让学生真正诗意
地栖 息 在 课堂 上 !
( 任编辑 责 熊继鹏)
着点舒心 , 带着点悠闲 。一次 , 听孙双金老师的 《 自鹭》一
课, 就深深地感觉到那种诗意的震撼 , 那种把学习的热情与 兴趣 、 快乐、 美感等等 内心体验熔于一炉的情趣, 课堂上空 飘荡着诗意的云彩 , 酝酿着滋养生命的甘霖 。 “ 让学生诗意地栖息在课堂上” 语文教师应知晓课堂 ,
N
雪 磁熊
旁塑 垂 {
坛
让学生诗意地栖息在课堂上
丰红星 丹 阳市云 阳第二 中心 小学 ,江 苏 丹阳 22 0 13 0
追求诗意课堂 回归语文本色

追求诗意课堂回归语文本色语文是一种雅致的文化,一块滋养心灵的沃土,一种洗尽铅华见真淳的精神享受。
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肩负着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历史传承。
语文教学离不开“美”,离不开“诗意”。
以深厚的生活和精妙的阅读为基础,创造出诗意,这应当是我们语文课堂不懈的美学追求。
诗意语文,不是为语文课堂堆砌华丽的词藻,不是追求诗一般的浪漫和情调,诗意的语文课堂,是以文本为基础,根据语境和形象,用艺术的手段营造一种情境和意蕴,让学生浸润在氛围与意境中,呼唤起学生的诗意,让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文本的情感体验过程。
那么,如何进行诗意的语文课堂教学呢?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营造诗意的教学情境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最讲求课堂语言的锤炼,她的课堂是学生在诗意的情境中享受诗意的乐园。
她说:“教师的语言要锤炼、准确生动、流畅优美,像磁石吸铁一样,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正因为于漪老师努力追求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所以她的教学语言生动隽永,能给学生如坐春风的艺术享受。
诗意的教学首先必须是有鲜明的形象性,使学生如入其境,可见可闻,产生真切感。
基于这样的教学理念,辅以现代的教学手段,我们可以先营造出诗的意境,让孩子们在诗意般的境界中,慢慢地感悟美,细细地品味真,从而唤起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激。
如:教学《识字5》,播放有关大海的课件,让孩子们边看美丽的大海晚景图,边配以《渔舟唱晚》的音乐,此时教师用优美的语言描述那美丽、神秘而令人神往的大海:夕阳西下,孩子们光着小脚丫,欢笑着涌向软绵绵的沙滩,时而尽情地奔跑,时而捡起一颗颗美丽的贝壳。
海风轻轻地吹拂着,海鸥快乐地鸣叫着,大海高兴极了,捧起一朵朵雪白的浪花,把它送给黄昏。
渔船满载着珍珠、鱼虾和海带,停泊在宁静的港湾,只留下远处天边,一抹绚丽的晚霞……教师用有美的语言,使课堂像水墨画一样充满意蕴,像散文诗一样灵动优美,像交响曲一样震撼人心。
诗词教学设计让诗歌融入小学语文课堂

诗词教学设计让诗歌融入小学语文课堂引言: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形式,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词,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诗词教学设计,让诗歌融入小学语文课堂。
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诗词教学的第一步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教师可以选择一首简洁优美的古诗或现代诗来引入课堂,让学生通过欣赏诗词的美来感受诗歌的魅力。
同时,可以邀请一些擅长朗诵的学生来朗读诗歌,增加诗词的艺术表达形式。
2. 难度分级,因材施教由于小学生对于诗词的认知和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在教学设计中需要进行难度分级,因材施教。
教师可以从简单的儿童诗歌开始,逐渐引导学生接触更深入的经典诗词,如唐诗宋词等。
同时,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设定不同的学习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诗词教学中。
3. 融入生活,增强实践诗词教学应该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增强实践性。
可以通过野外写生、社会调研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自然与社会的美好,然后结合所学的诗词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4. 多媒体辅助,丰富教学手段在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如音频、视频等辅助手段,来丰富教学内容。
通过播放经典诗词的朗读或表现,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词的语言韵律和情感表达,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5. 创设任务,提高综合能力通过设计一些有趣的任务,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可以要求学生创作自己的诗词作品,或者编写小品、歌曲等,将诗词与其他艺术形式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同时,还可以组织诗词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参与诗词教学的积极性。
结语: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可以让诗词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提高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只有在实践中感受和欣赏诗词的美,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语言的魅力和文化的独特性。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诗词的教育价值,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精神。
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情画意

燃 了学 生 的 求 知 欲 望 , 下 子 就 可 以将 学 生 带 人 到 文 一 机器 。 为此 , 以 为 我们 的语 文 课 堂 应 充 满 诗 意 , 学 本 的学 习氛 围之 中 。 我 让
细 地 肢 解 着 诗 情 , 文 简 化 成 了 “ 艺 ” 人 退 化 成 了 语 技 。
2 0 第5 总 0期) 0 年 期( 克淄 诌 惰 画意
汀 苏 省 昆 山市 城 北 中 心 校 董 小 军
人 们 常 说 , 文 是 眩 目 的先 秦 繁 星 , 皎 洁 的 汉 语 是 宫 秋 月 , 珠 落 玉 盘 的 琵 琶 , 高 山流 水 的 琴 瑟 , 千 是 是 是 古 绝 唱 的 词 诗 曲赋 … … 诗 人 荷 尔 德 林 说 :人 , 意 地 “ 诗
赏— — 从 诗 歌 中汲 取 营 养 。感 受 诗 歌 的灵 动 与 温 馨 、
神 奇 与 美 丽 , 至 应 尝 试 着 自己去 写 诗 。 甚 苏 教 版 小 学 语 文 三 年 级 上 册 《 习 3 中有 一 首 练 》
儿 童 诗 《 牧 》 “ 雾 浓 , 云 烟 。谁 家 的孩 子 , 晨 :晨 似 打一 声 唿哨 , 几竿 响鞭 , 一群鸭子往河沿 。没人晨雾 中 , 甩 赶 人鸭皆不见 。只闻鸭欢呱呱叫 , 一 支牧歌 , 悠悠 , 伴 清
手 法 . 写 了秋 天 迷 人 的 景 色 和 丰 收 的 景 象 , 发 了 描 抒 作 者 对 秋 天 的热 爱 和 赞美 之 情 。短 短 百 字 , 成 了 轻 构 快 浓 郁 的 诗 意 境 界 。 么 如 何 将 这 诗 意 传 达 给 孩 子 们 那 呢?在课堂教学 中 , 我用 诗 的 语 言 , 过 诗 的 画 面 , 透 采
追寻小学语文课堂朴实与灵动

追寻小学语文课堂的朴实与灵动现在,语文课堂展现出全新的内容:纯美的人文情怀,浓烈的自主探究,火热的讨论交流,独特的多元感悟,深远的资源开掘……可见在一节40分钟的课堂上,我们想给学生的东西太多了,到后来却发现我们有点“得意而忘言”。
一味注重内容理解、人文感悟,忽视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甚至以“得意”为唯一目标,忽略了语言的学习。
这种失衡的做法,不仅不能有效提高人文素养,而且长此以往会把语文掏空。
语文教学是干什么的?是凭借文本的语言,着重培养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丰富精神世界,从而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做人。
所以我们应简简单单教语文,朴实灵动地进行本色教学,以语言文字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打动学生,让学生喜欢语文,沉浸在学习语文的快乐之中。
我想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应有如下特点:一、识字学词,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汉字是“中国的脊梁”。
在小学一定要教学生学会、学好3000个常用汉字,做到会认、会写、会组词。
这样我们的中华文化才能深深植根于我们下一代的心田之中。
爱汉字,就是爱祖国的最好事实。
语文课堂一定要有对汉字有趣的学习,因为汉字不是简单的图示符号,每个汉字都蕴涵着一个独立、生动、鲜活的精神世界,是一张可以独立审视的生命面孔。
看到“日”仿佛感受到了一轮火热的太阳;“聪”,让学生理解为上课时耳朵、眼睛、嘴巴和心灵都在同时使用的人才能学会知识,才会聪明。
看图识字、体验识字、联想识字、编儿歌识字、猜谜语识字、做游戏识字……课堂上学生总在饶有兴趣地学习祖国汉字。
汉字的书写魅力也是其他语言无法媲美的。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老师说:“写好‘人’字就要让撇和捺有骨感,像个有骨气的人。
”老师和孩子们一起用心一笔一划书写着祖国的汉字,手随心动,心随字动,汉字独特的结构美、形体美、神韵美让学生写得心领神会、心旷神怡。
学生从学会一个字到扩出许多或熟悉或新鲜的词语,词语带给学生更多的惊喜,词语让他们走进了更广阔的语文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诗意与灵动
摘要:新课改呼唤课堂回归,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无疑促进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力的提升。
关注课堂生长,教师走进课堂,既要有充分的预设,又要关注课堂的生成,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让课堂在师生的共同生长中绽放灵动的精彩。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灵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207-01
小学语文课程在新课程理念下应该让课堂充满无限的生机。
语文这门学科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征,因此,教师要充分把握语文学科的特征以及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从内心深处激发他们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并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丰富内心的情感体验,培养语文审美能力,进而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1 构建和谐课堂,激活学生思维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有着绝对的权威。
学生只是教师课堂教学的被动接受者,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教学方式是呆板、单向的过程。
这与语文知识的开放性和多义性以及现代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是背道而驰的。
在教学改革已经普遍深入的今天,语文教师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放弃“师道尊严”,弯下腰来,和学生一起学习。
教师带给学生的不光是渊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营造情感交融的良好氛围,把更多的“情”
和“爱”注入课堂教学,给学生足够的心理安全感。
每堂课,我都带着良好的心境进入课堂,把真诚的话、信任的目光和和蔼的微笑送给全体学生。
课堂上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让他们感到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当有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精彩时,老师就会向他深深地鞠一躬,鼓励他再接再厉;当有学生思维受阻时,就会摸摸他的脑袋,告诉他别灰心,动动脑筋就会有办法。
一次因自己的一时疏忽错怪了一个学生,事后在课堂上主动向其道歉。
渐渐地,学生信任了老师,接受了老师,课堂上不再拘谨,思维异常活跃,课堂充满了激情与活力。
2 开展朗读背诵,滋养学生心灵
语文教学中历来就有三分文章七分读的说法。
这说明语文朗读的重要性,《栾城遗言》中有“读书百遍,经义自见”之说。
我们的语文课堂就应该在静心品读、动情诵读的过程中,让朗读荡涤心灵,让心灵得到滋养,体现语文课堂的独特魅力。
例如:课文《慈母情深》中的这样几句话:“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这段文字的感情,只有我们引领学生想象慢镜头下的母亲,思考作者为何会“鼻子一酸”。
用心领悟,反复品读,引起学生的共鸣,读出文本带给我们的深深慈母情。
正如崔峦所说:“以读为本,不是一遍一遍地傻读、呆读,也不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地读,要一遍有一遍的目的,一遍有一遍的效果。
”我们语文课堂的朗读应是层层递进,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然后再倾情的背
诵。
引导学生用心灵去诵读,走进母语温暖的怀抱中,读出画面,读出个性理解,读出疑问,读出思考,读出精神,读出情感。
3 倡导自主探究,促进个性灵动
语文是学生个性差异表现最突出的学科,也是资源、内涵极为丰富的科目。
在语文教学中巧用信息技术,除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最重要的还是要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例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这篇课文是大家刚刚学过的一篇文景兼美的散文,西沙群岛那美丽、富饶的景观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文学完之后,大家都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你还想对西沙群岛了解什么呢?”接着,帮助学生梳理思绪,在相互的思维碰撞中,学生自主探究,自设问题,确立了各自的探究点,如:为什么在西沙群岛会吸引那么多鱼群来此嬉戏?西沙群岛海岛上的那些鸟什
么时候会在树上休憩,什么时候出去觅食?如果要去西沙群岛怎么去?什么时候去最合适?我还想收集更多西沙群岛那些美丽的景色。
这么多的问题,课堂上的时间远远不够。
如何获取信息,如何搜集信息,怎样处理获得的信息,学生在不同的自主探究中得到了较清晰的思路、方法。
同时,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4 培养学生语感,悄然进入语境
语言学家吕叔湘说:“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语感。
”小学生年龄还小,思维正处于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
在他们
的内心深处,蕴含着丰富的内心体验。
所以,在教学中加强对语感训练正是能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无比憧憬,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在语文天地里自由的翱翔。
与此同时,通过阅读会让他们获得潜移默化的熏陶,切身感受到文字语言的形式美、意境美、情感美。
例如:在教学《小小的船》时,就首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想象力。
感受文中所描绘的明朗夜空的美丽与璀璨,培养热爱大自然的积极情感。
在引导学生在反朗读课文中体会皓月当空的美景,然后引导学生开展交流活动:“弯弯的月儿像小小的船,小小的船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回答:“小小的船儿两头尖”;“小朋友在船里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大家心中的月亮船是什么样子的?如果你坐在里面又会看见什么?那么拿起手中的彩笔描绘一幅图吧!”教师这样引导,会进一步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
总之,语文课堂用生命记录知识,知识更鲜活;把知识融入生命,让生命更厚重。
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天性,努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大胆激发学生的灵性,使整个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绽放出诗意与灵动的光彩。
参考文献:
[1]王秀兰.浅谈小学语文探究性课堂教学的设计[j].新课程学习,2011(1).
[2]李晓玲.浅析小学语文探究性教学中的维度[j].小学教学参考,2010(19).
[3]林晶.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