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兵老师浅释毒药
徐兵谈中药性、味、归经!性就是指...

徐兵谈中药性、味、归经!性就是指...推動中國文化覺醒讓思想回到東方徐文兵:80%的中医人没真正弄懂性、味、归经!药物的归经关系到它所作用的脏腑、经络,所以掌握归经能有助于快速准确的选用药物,即根据疾病的外在表现,大概诊断出病变所在的脏腑经络,按照归经来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冶疗和调补。
性就是指药物的寒热性质,或使人热,或使人冷。
细分可分为寒、热、温、凉四种,又称四气,因为这是一种无形的能量的变化。
热性的药物或食物有热毒,对于阳气衰微或阴寒内盛的人最合适不过,正常人服用就会感觉燥热,加之火性炎上,吃多了会导致“上火”,出现目赤肿痛、咽喉肿痛、颠顶面部疖肿、口腔舌面溃疡、牙龈、鼻腔出血等等症状。
严重的会导致热扰心神,导致心动过速、兴奋、失眠、狂躁等症状。
魏晋时期流行服用“五石散”,里面都是热性的矿物药,主要成分是钟乳石、紫石英、硫磺、赤石脂、白石英。
服用的目的,首先就是通神明,使人产生兴奋、幻觉,并在此条件下产生灵感,写出美文,画出奇图,奏出怪曲。
当然也使人行为怪诞、登高而歌、弃衣而走近乎发狂。
类似于现代人们吸食毒品。
其次是催情激欲,暂时提高人的性能力。
服用五石散的副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晋著名的历史学家皇甫谧说过自己服用五石散的感受:“又服寒食药,违错节度,辛苦荼毒,于今七年。
隆冬裸袒食冰,当暑烦闷”,观察别人“……或暴发不常,夭害年命,是以族弟长互,舌缩入喉;东海王良夫,痈疮陷背;陇西辛长绪,脊肉溃烂;蜀郡赵公烈,中表六散,悉寒石散之所为也”。
热性的食物有鸡肉、羊肉、狗肉;辣椒、花椒、芥末、白酒;药物有乌头、附子、细辛、麻黄、人参、当归、大小茴香、吴茱萸、硫磺。
目前儿童反复发作的扁桃体脓肿和性早熟,就和孩子经常食用鸡肉有关,外加冰镇碳酸饮料的郁闭,及其容易导致热毒内攻。
目前养鸡采取封闭饲养、人工配制饲料,外加灯光照射、注射激素促进鸡的生长,更是加重了鸡的热性、毒性。
禽流感就是热毒郁积的结果。
人吃了这样的鸡肉,不中热毒才怪!还有目前流行的所谓药膳,用当归炖鸡,吃得人们口鼻流血,他们完全不知这样吃是热上加热,而中国人从来都是用阴寒的蘑菇来炖鸡。
徐文兵老师浅释痈疽

徐文兵老师浅释痈疽“痈”的繁体字是“癰”,从疒( chuáng)会意,以“邕”或“雝”(yōng )形声兼会意。
“邕”或“雝”,是水流汇聚环绕城郭的意思,也通“雍”字,引申为“汇聚、聚集”。
“癰”的意思就是皮下、肌肉组织间气血、脓液汇聚,形成的肿胀隆起。
《說文》:“腫也。
”《釋名》:“癰,壅也。
氣壅否結,裹而潰也。
”“疽”也是形声兼会意字,发音同且(jū)。
“且”是多音字,发音为jū的时候,含义为阻断、隔绝。
类似的字还有“沮”,意思是水流阻断;咀,咬断。
疽是痈的演变、恶化、深入,由气血雍盛到气血瘀闭;由饱满脓浆到干枯或流清水;由体表皮肤、肌肉发展到筋膜、骨髓;由六腑渐至五脏。
《說文》:“久癰也。
”《醫書》:“癰者,六腑不和之所生。
疽者,五藏不調之所致,陽滯於隂則生癰,隂滯於陽則生疽。
”《正字通》:“癰之深者曰疽。
疽深而惡,癰淺而大。
”《黄帝内经灵枢》的最后一篇专门论述《痈疽》,歧伯分析其病因病机时说:“寒邪客经络之中,则血泣,血泣则不通,不通则卫气归之,不得复反,故痈肿寒气化为热,热胜则腐肉,肉腐则为脓,脓不泻则烂筋,筋烂则伤骨,骨伤则髓消,不当骨空,不得泄泻,血枯空虚,则筋骨肌肉不相荣,经脉败漏,薰于五藏,藏伤故死矣。
”在回答痈疽的区别时,歧伯说:“大热不止,热胜,则肉腐,肉腐则为脓,然不能陷骨髓,不为枯,五藏不为伤,故命曰痈。
”而“热气淳盛,下陷肌肤,筋髓枯,内连五藏,血气竭,当其痈下,筋骨良肉皆无余,故命曰疽。
疽者,上之皮夭以坚,上如牛领之皮,痈者其皮上薄以泽,此其候也。
”相比之下,痈是阳症,一般长在肌肉丰厚处。
初起有寒战、高热,然后体表局部出现红肿、自觉热痛;进而红肿处出现一个或多个脓头,皮下有波动感表示内有脓液形成;接着就是脓包破溃,流出黄稠、腥臭脓液,深部的痈还会形成瘘管出脓;待脓液出尽,创面表层有膜覆盖,下面有肉芽生长,患者自觉由疼转痒,最终愈合如初,连疤痕都没有。
体质好的人完全可以自愈。
徐文兵讲解蝎毒能散结体内的脂肪瘤,良性的肿瘤,淋巴的结节

徐文兵讲解蝎毒能散结体内的脂肪瘤,良性的肿瘤,淋巴的结节壁虎本身是没有毒的,但是它出没无常,容易让人误解第一:五毒:蛇,蝎,蜈蚣以及壁虎和蟾蜍!这五毒是什么呢?蛇、蝎、蜈蚣以及壁虎和蟾蜍。
其中,壁虎本身是没有毒的,但是它出没无常,容易让人误解。
端午节的传统,有时候在屋中贴五毒的图,用红纸印上五毒的图形,然后在每张图上面粘上五根针,含义就是五毒被刺死,不能再横行了。
还有的把五毒做成剪纸,贴在门、窗、墙、炕上,或者缠在孩子的手臂上,意思也是一样的,就是驱毒、辟邪.中医善于化害为利,化腐朽为神奇,尤其善于以毒攻毒。
我们端午节避的这五种有毒的动物其实都是中医常用的动物药蝎子是用自己的尾巴蜇人,雌性的蝎子蜇人排毒的量比雄性的蝎子要大第二:被蝎子蜇了需要用抗蝎毒的血清来治疗!蝎子,中医的处方名叫全蝎或全虫,也就是头尾足俱全的蝎子。
大家都知道蝎子是用自己的尾巴蜇人,一般雌性的蝎子蜇人排毒的量比雄性的蝎子要大,里面含有神经毒素,会让人产生局部的肿胀疼痛,严重的还会导致身体瘫软、心律不齐,甚至还会产生呼吸衰竭。
尤其是儿童对蝎子毒特别敏感,所以被蝎子蜇了有时还需要用抗蝎毒的血清来治疗。
蝎毒,疏通经络血脉,治疗人体受风邪引起的面瘫,子宫脱垂或者胃和肾脏的下垂第三:蝎毒:疏通经络血脉,治疗人体受风邪引起的面瘫,肌肉收缩没有力量,子宫脱垂或者胃和肾脏的下垂!中医用蝎毒来治疗人体的一些疾病。
一般在春末到秋初的时候捕捉蝎子,除去身体上的泥沙,然后放进盐水中煮熟,之后放到阴凉处干燥,这味药就叫全虫或者全蝎。
首先,它能够开通人的经络血脉,治疗人体受了一些外在的风邪,外在的风邪侵人到人体很深的程度。
在表面的话,我们可以用一些草木药,比如麻黄、细辛,把风邪散出去,如果入了淋巴系统、血液系统或者到了关节系统就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人就表现为面瘫或者肌肉收缩没有力量,还有人表现为子宫脱垂或者胃和肾脏的下垂。
这都是受风以后产生的麻和痹的现象,我们用全蝎正好以毒攻毒,把风邪逐出体外,使人体的筋骨和肌肉恢复正常。
20100307国学堂-梁冬对话徐文兵第四讲

20100307国学堂-梁冬对话徐文兵第四讲播出时间:《旅游卫视》2010.03.07 23:00-23:30主讲:徐文兵主持:梁冬——《具象三魂七魄,带你认识人体神秘的保护神。
》参与整理:缘、婉婷、点儿、yhlj、慕越人、润物细无声、夜未央、慧从卢溪下节预告:旁白:它们是各司其职的三魂和七魄。
徐文兵:有个魄叫“雀阴”,请问这是什么意思?梁冬:是不是一种跟鸟有关的一种本能?徐文兵:呵呵。
没错,这个魄呢,是指我们的生殖功能在晚上得以恢复。
它们在人体里各自又有怎样的分工?徐文兵:所以人的性功能的恢复也是在晚上日入以后,魄在工作,把它恢复起来。
梁冬:所以人家说做夫妻运动在睡前,然后你第二天休息一下,好了。
旁白:中医认为什么是无知而死,什么又叫失魂落魄?《国学堂》之《黄帝内经·天年》系列,梁冬对话徐文兵,具象三魂气魄,带你认识人体神秘的保护神。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国学堂》。
我是梁冬、梁某人。
诶,在过去的几周里面,我们都邀请到了厚朴中医学堂堂主徐文兵老师和我们一起来分享了三魂七魄。
徐老师,您好!徐文兵:梁冬好,观众朋友们,大家好。
梁冬:是啊,抓紧时间,我们上一次讲到四个魄。
徐文兵:讲到了最重要的一个魄叫“臭肺”。
我们现在人出现的这种呼吸、打呼噜的问题、憋醒的问题,还有就是甚至会出现心脏骤停的问题,其实就要调这个魄。
今天我们再讲剩下三个魄呢,有一个魄叫“雀阴”。
梁冬:怎么写?徐文兵:麻雀的“雀”,阴阳的“阴”。
梁冬:古代人取名字很有文化啊。
徐文兵:请问这是什么意思?梁冬:是不是跟鸟有关的……一种本能?徐文兵:呵呵,没错。
梁冬:我想是吧,象形文字嘛。
徐文兵:这个魄呢,就是指我们的生殖功能在晚上得以恢复。
有人说,诶,那是不是我们女性没有“雀阴”?不对。
男孩子的阴茎我们叫小雀雀,女性的那个阴蒂相当于也是雀。
它也是个小突起。
所以人的性功能的恢复也是在晚上日入以后,魄在工作,把它恢复起来的。
徐文兵

徐文兵:浅释《濒湖脉学》中的浮脉和滑脉先讲一个就师父反复强调的《濒湖脉学》。
我刚才讲了,你一定要手上有气,手上有气的标准就是你的手是热的,然后你再去号病人的脉。
号病人脉的时候你要知道躲,因为你在号脉的时候,你要用心,其实你就向他打开你的心了,那个病人邪气重的时候,你是打开的,它就要进去。
所以当你号脉的时候,有时候你要弹一下指头,离开他。
你如果不离开,那个东西就沿着这个手上来了,所以,你要有感有觉,你才能去做医生,这是我说我自己的体会。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就是说,李时珍老先生他是怎么给我们讲脉的。
最简单的一个脉叫浮脉。
他的歌诀是这么背的:“浮脉唯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
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这是他对脉的描写,我们看起来很简单,这些字儿大家都认得,但是你要去想象,用心去体会它的感觉的话呢,确实需要有号过脉的人或者懂的人给讲一下。
这个浮脉呢,“唯从肉上行”,什么叫肉?我们看一下我们身体的层次,最表的是毛,毛底下是皮,皮底下是什么呢?是肤,啊。
皮底下是肤,肤底下是肉,也就是我们说的肌肉,肉底下是脉,脉底下是筋,筋底下才是骨,骨里面是髓。
我们就不说了。
所以他说是“肉上行”,讲的是什么呢?讲的是你手一搭脉,你能感觉到他这个层次在中部以上,中部以上,所以我们号脉讲轻轻一搭的感觉和稍微按一下,和摁到骨头上那个感觉,所以跟浮脉相对的是什么呀?是沉脉。
比沉脉还厉害的叫伏脉,是那个“伏”,是这个“伏”,我们讲住骨,就是摸到骨头上才能摸到的感觉。
那么浮脉的第一感觉是,它在肉的层次上跳动。
这个肌肉,大家都说肌肉,请问肌和肉有什么区别?《黄帝内经》讲,上古之人修炼的时候,“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
如果你不理解气和神的话,你光从唯物主义角度上讲,你理解不了“肌”“肉”的区别。
可是道家重视气,也就是说肌和肉是同一块组织,但是当它发力绷紧的状态,凸起的叫肌,而当它泄了气放松的状态,就叫肉,区别在于它有没有气,是吧。
徐文兵解读《金匮真言论》7-秋善病风疟

徐文兵解读《金匮真言论》7-秋善病风疟展开全文徐文兵解读《金匮真言论》第七讲 -秋善病风疟(2009-07-11)中国之声国学堂——重新发现中医太美主持人:梁冬主讲人:徐文兵整理人员:慧从卢溪、半弯月、小翔、建良、小木头n、饺子樹、草木皆兵、yhlj、心雅、猪光宝器、子轩、zxiu、蓝色天空等。
梁冬:是的,重新发现,中医太美。
欢迎大家收听今天晚上的国学堂。
依然是有请厚朴中医学堂堂主徐文兵老师和我们一起来分享《素问·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徐老师好!徐文兵:梁冬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梁冬:我们事不宜迟,话说啊在上一期呢我们讲到了“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稍事复习一下这句话。
徐文兵:上期结尾的时候我们讲了这个医生的气和病人的气,谁压倒谁?梁冬:啊,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徐文兵:有的朋友在博客里留言说,你说的是不是有点儿太玄了?其实大家可以看一下历史上的一些医生的传记。
汉朝有个名医叫郭玉,这在史书上有他的传。
梁冬:哪个yù呀?徐文兵:玉石的玉,这个人啊是一个医疗技术非常高明的一个大夫,但是当时的皇上就发现一个问题,就是这个人给普通老百姓看病效果特别好,可是这个人邀请他给一些达官贵人、王公贵族看病效果就差强人意,后来还发现一个更有趣儿的,就是当这些王公贵族穿上平民百姓的服装,因为汉朝它也有等级的,穿衣服的颜色、质量都不一样,当这些王公贵族穿上普通老百姓的衣服来找他看病以后疗效又特别好,这个皇帝就问郭玉说怎么回事儿,郭玉回答了几句话非常精彩,他就说:“医者意也。
”这句话是郭玉说的,你以前可能听说过这句话。
梁冬:对,但我以为就是易经的易嘛。
徐文兵:“医者意也”。
梁冬:意味的意?徐文兵:意思的意。
这是郭玉说的,他说我们……,这句话怎么理解啊,就是现在的医生是用自己的理性的思维去看病的,那巫靠什么看病?梁冬:意念。
徐文兵:巫,巫可不是意念。
巫的层次要高,巫者神也。
巫是用那种先天赋予那种神灵的本能去感知一些东西。
徐文兵——大黄牡丹皮汤治验案三例

徐文兵——大黄牡丹皮汤治验案三例徐小周(徐文兵)20050301中医能够治疗急重症,是几千年来不争的事实,但是以现代西方医学为主流的医疗体制不再给中医机会,也没有承担中医医疗风险的机制,加上商品社会以追逐利益为目的,简便廉验的中医也就渐渐湮没无闻。
加之现代中医本身,挂中医名号卖西医的居多,无能也无胆运用中医理论去分析急危重症,也就谈不上使用中医的手段去解决病人的痛苦。
从1993年到现在10年中,我有机会斗胆使用过三次大黄牡丹皮汤,三次都获得了成功,现报告如下,希望能得到指点,也希望能激励同道。
案例一1995年当时我还在东直门医院院办工作,晚上教两个以色列学生学习针灸,其中一个学生叫CIGI,30岁,在燕莎后面的国际门诊做护士。
有天下午CIGI突然给我打电话,说自己得了急性阑尾炎,晚上要搭乘门诊转送病人的飞机去香港做手术。
我当时很奇怪她不在北京西医医院做这个手术,人家嫌我们的医院条件技术差。
CIGI给我打电话的原因,是因为我以前讲课的时候说过,中医不仅仅能够治疗慢性病,而且能够快速有效治疗急腹症,比如急性阑尾炎,胰腺炎,胆囊炎等等。
现在机会来了,CIGI问我有没有什么好方法。
我想了想,也拿不定主意,决定还是先看看病人再说。
我打车到了燕莎国际门诊,看到了CIGI,他们的主治大夫已经很明确地做了诊断,压痛反跳痛,转移性右下腹痛,白血球升高,伴有发热。
尽管如此,我还是号脉看舌,让病人躺下检查募穴。
滑数脉,红舌,滑腻黄苔,三天没有大便,但是不觉腹胀。
初生牛犊不怕虎,我当时就说中药能治,学生也信赖我,同意当晚不去香港。
我开了大黄牡丹皮汤加了红藤,让CIGI抓了三付,当晚就喝。
为了防止万一,我联系好了中日友好医院的急诊室,不行就到那里做手术。
当时我有BP机,担心惦记这事,一晚上没睡好。
第二天焦急等待CIGI消息,到了下午CIGI才来电话,说自己已经上班了,昨天吃完药,晚上拉了5次,早晨起来烧就退了,肚子也不痛了。
【中医笔记】跟随徐文兵老师品尝饮食滋味(二)

【中医笔记】跟随徐文兵老师品尝饮食滋味(二)这篇笔记源于当归中医学堂《饮食滋味》视频课程,主讲人是厚朴中医学堂堂主徐文兵老师。
对“营”和“养”、“毒”和“药”的认识都说现在是养生热,其实,徐老师说,养生热可远远不如营生热。
你看看励志、成功学、教人发财的书,什么时候都好卖。
营是刻意的行为,是后天的意识,比如经营、钻营。
养,是顺其本性、天性、所以春天养生,夏天养长,秋天养收,冬天养藏。
营,需要学习。
养,需要忘我。
所以站桩静坐能养生,在安静中找回自己的感觉,就达到了营养的目的了。
中医说“毒药攻邪”,什么叫毒?凡是把本性加强浓缩了之后的东西,都叫毒。
所以总吃某一样东西,或偏爱吃某种味道的东西,大多都会有问题,出偏。
什么是药?神农氏尝百草,把植物分为有毒、无毒、可常吃几类。
可常吃的,称之为食物;可以短暂吃的,是药物。
《神农本草经》记载了365味药,分为上中下三品。
上品无毒,可久服;中品有小毒,用于纠正身体的偏性,可以服一段时间;下品有大毒,只能用于危重大病攻邪,“中病即止”。
我们常常认为有毒就是有害,其实未必。
关键看怎么使用。
砒霜有剧毒,但可以用来治疗急性白血病;蛇毒可以置人于死地,同时也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物。
糖倒是无毒,吃多了会蛀牙;酒也无毒,喝多了会得肝硬化。
连大量喝水也会中毒。
“是药就有三分毒,行车走马三分险。
”毒是药物的本性,如同速度快也是车马的本性,这本身并无利害、好坏之分。
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正确使用。
徐文兵老师还有一个观点:尽量不要找西医开中药,因为大部分西医大夫对于中药的性味、寒热、归经并没有足够的了解。
所以你开西药就找西医大夫,开中药一定要找中医师。
五谷为养“五谷为养。
五畜为益。
五果为助。
五菜为充。
“《黄帝内经》的这句话,几乎每个中医爱好者都会背,但未必会用。
徐文兵老师认为,我们食物的百分之七十应该是五谷,看看我们的牙齿结构就知道了。
吃肉的牙是犬齿,臼齿是吃谷的,它的主要功能是磨。
区分食肉恐龙和食草恐龙很容易,看看它们的牙就知道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文兵老师浅释毒药
天生万物,各具其性。
人得天地之全气,为万物之灵。
用人的标准衡量的话,那草木鱼虫生灵得天地之偏气,为人所用,以纠正人体的偏差。
毒的本意是偏的意思,特指药物的本性、特性、偏性,与药是同义词。
《礼·缁衣》:“惟君子能好其正,小人毒其正。
”毒指偏离正道。
再比如《周礼·医师》篇中说:“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共医事。
”就是说医生必须掌握有偏性的药物。
《淮南子·主术训》:“天下之物,莫凶于鸡毒,然良医索而藏之,有所用也。
”鸡头就是乌头、附子,是中药中有毒的药物,常人服用会出现抽搐、昏迷症状,但是可以用来抢救心衰的病人,治疗阴寒内盛关节疼痛的病人。
据《淮南子·修务训》载:“神农乃始教民,尝百草之滋味,识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由是医方兴焉。
”这里的“毒”就是指植物的偏性。
无毒者性味平和,可作为食物,长期食用;有小毒者,可以作为药物,短期使用,不能久服;大毒者用于急重、危难病情的抢救,用大毒纠大偏,临时使用,中病即止。
《神农本草经》把中药分为三类:上品无毒,用在养生保健;中品小毒,用调理康复;下品中毒或大毒,攻邪排毒。
“是药就有三分毒,行车走马三分险。
”这是普通老百姓都知道的常识。
毒是药物的本性,速度快也是车马的本性,并无利害、好坏之分。
关键在于人的掌握和使用,使用得当则有利,使用不当则有害。
不知道车马的危险,去开车、骑马,迟早会死于无知;明知车马凶险,但是不去学习开车、骑马就敢开车、骑马的人,迟早会死于无畏;会开车、骑马的的人,如果不守交通规则、漫不经心,迟早会死于无德;出了问题,如果不反思自己,反而去怪怨车、马和发明制造车马的人,那就是无耻了。
很多人认为有毒就是有害,其实不然,有毒的东西,未必有害,甚至有利于人;无毒的东西,未必就无害。
关键在于人的使用。
糖是无毒的,但是吃多了会导致蛀牙;酒是无毒的,喝多了会得肝硬化;辣椒是无毒的,吃多了会损伤粘膜,导致溃疡、出血。
而河豚鱼有毒,但是人们掌握了制作、烹饪的技巧、方法,就能把河豚鱼做成天下第一的美味。
蛇毒可以置人于死地,也可以做成药物,治病救人。
中国人的智慧就在于,精确认识把握药物的毒性,避其害,用其利。
中医提倡行王道,不用霸道,就是尽量用平和、柔缓、无毒的药物去治疗疾病。
《素问·五常政大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去病十去其七,小毒去病十去其八,无毒去病十去其九。
谷肉果菜食养尽之,勿使过之伤其正也。
”对于人体已经阴阳失衡,出现偏差,就可以放胆运用药物的偏性也就是毒性去纠正人体的偏差,这就是所谓的以毒攻毒。
被蛇咬伤中毒的病人,中医用蜈蚣研末吞服来治疗。
被疯狗咬伤的病人,中医取狗脑涂抹伤口治疗。
《周礼·天官·疡医》:“凡疗疡,以五毒攻之。
”《注》:“今医方有五毒之药,作之合黄堥,置石胆、丹砂、雄黄、礜石、慈石其中,烧之三日三夜,取以注创,恶肉破骨则尽出。
”
砒霜是公认的剧毒的药物,但是可以用来治疗急性白血病,与化疗相比,砒霜的效果在试验中占优势。
病人现在有可以利用这种新的疗法,还可能使大多数
病人无需进行骨髓移植。
中医在数千年前就使用砒霜治疗类似白血病的疾病,现代人们在发现砒霜的中药的活性成分后,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第一次尝试使用砒霜来治疗白血病。
砒霜能够导致癌细胞的变化从而诱导细胞凋亡的发生。
此外中医还在消除制约药物毒性、副作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造了神奇的中药炮制理论。
其实说来也简单,平常人们吃蒜,会产生烧心、目涩、口臭的副作用,如果把蒜用醋腌制,不仅不影响蒜的温胃散寒,止泻的正作用,同时也避免了蒜的副作用。
其它的例子不胜枚举。
比如用生姜制约半夏毒性,用盐卤制约附子的毒性,用醋炒或鳖血拌柴胡,可以避免柴胡的升散、动血。
《红楼梦》第八十三回中王太医为林黛玉治疗吐衄血,处方中用了柴胡。
“贾琏拿来看时,问道:“血势上冲,柴胡使得么?"王大夫笑道:“二爷但知柴胡是升提之品,为吐衄所忌.岂知用鳖血拌炒,非柴胡不足宣少阳甲胆之气.以鳖血制之,使其不致升提,且能培养肝阴,制遏邪火.所以《内经》说:`通因通用,塞因塞用.'柴胡用鳖血拌炒,正是`假周勃以安刘'的法子。
”贾琏点头道:“原来是这么着,这就是了。
”
中医治疗急性重病,一般使用单味药物,充分发挥其偏性,迅速纠正人体的偏性。
而治疗慢性杂病时,中医一般使用复方药物调理。
中药方剂配伍讲究君臣佐使,其实就是互相制约,消除毒性,避免副作用产生。
比如在桂枝汤和四物汤中用白芍制约桂枝或当归的辛散,外国人不知道其中奥妙,只顾提取有效成分,结果制造了纯粹的当归丸来治疗妇科疾病,结果导致很多病人服用以后口鼻出血,月经淋漓不断,大把脱发。
还有的人不理解中医中病即止的用药观念,用麻黄汤发汗,为病人减肥。
结果导致病人虚脱、身功能衰竭。
凡此种种,都是人祸,不能归咎于中药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