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第一讲文字稿
徐文兵梁冬《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学习整理笔记03

徐文兵梁冬《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学习整理笔记03经文:夏三月,此谓蕃秀。
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有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我们讲了春三月,人应该顺应,天地之气俱生的这么一种变化,去调整自己的身心,作息,还有节奏,特别提到了要早晨起来,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
鼓励自己做事,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
另外,春天是发情的季节,春天做这个事是省劲的。
春天是发情,它只是内心刚刚返青的那个萌动,夏天是“若有爱在外”。
“夏三月,此谓蕃秀”,夏三月是指立夏到立秋这三个月。
蕃,层层叠叠的茂盛的样子。
秀,孕育,植物怀孕了,是植物在开花以后,它受精,开始孕育自己的果实的那个状态。
“天地气交”,就是地气,地上的水蒸气,蒸腾上天为云,成云以后又变成了雨,天地之气出现了一种交流。
“万物华实”,到夏天,开花的植物有,开始结果的植物也有。
“夜卧早起”,就是讲人们可以晚点睡,早点起。
北京时间差不多五六点钟天就亮了,就可以那么早起来。
“无厌于日”,厌就是不喜欢的意思,过多了。
“无厌于日”就是说在夏天这么激烈,这么奔放的时候,不要去讨厌那个太阳。
一个是光照,自然界的阳气,是从太阳那来。
夏天特别热的时候,健康的人,他的肾水开始工作,会出现一些微微的出点毛毛汗,心情也不是那么焦躁。
“使志无怒”,怒,怒是指怒气没暴发的、被压抑的状态。
怒气发出来叫愤,怒伤肝,愤伤别人。
道家养生,叫人第一要看得开,以不生怒,不怒为最高境界。
二是要找合适的地点、场合,把怒发出去,绝对不要去制怒、压在那儿。
找中医或者学些中医的方法,去把自己压抑的怒气,给它舒散开。
夏天不是个让自已郁闷、憋怒、憋屈的季节,尽情地去找合适的场合,或者时间,去把它表达出去,发泄出去。
建议大家,第一,生气的时候千万別吃东西,叫吃饭不生气,生气不吃饭。
第二要吃一些舒肝理气的药,一般这些药物都是有一些辛味、发散的药。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15《四气调神大论》第一讲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15《四气调神大论》第一讲《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春三月,此谓发陈。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
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
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
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
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槁不荣。
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
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
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
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译文】春天的三月,是草木发芽、枝叶舒展的季节。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
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
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
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槁不荣。
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
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
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
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
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背之。
从阴阳则生。
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
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解读】四气,即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四时之气。
调神,即调养精神。
大论,则说明了本篇内容的重要性。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文字稿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文字稿《金匮真言论》广播版第一讲文字稿标签:徐文兵厚朴中医学堂黄帝内经梁冬国学堂杂谈20090530在《中国之声》播出本往篇文字稿由悄悄、子轩、yhlj共同整理。
梁冬:重新发现中医太美,大家好,欢送收听今天晚上的国学堂,现在很多朋友啊都定期收听,我们觉得非常的感激哦。
对面呢依然是厚朴中医学堂堂主徐文兵老师。
徐老师,您好。
徐文兵:梁冬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梁冬:哎,在过去的十几个礼拜里面噢我们已经分别讲了上古天真论和四气调神大论篇,噢。
徐文兵:我们用了半年的时间。
梁冬:没有吧~~徐文兵:去年十二月开始到现在都五月多了。
梁冬:哎呦,真是时光经不起过啊。
但是呢,我觉得非常充实。
非常非常充实,也非常感谢徐老师哈~徐文兵:我们用了半年,讲了黄帝内经的头两篇。
头一篇是上古天真,第二篇叫四气调神。
梁冬:对!本来呢今天我们要马上开始呢就是讲金匮真言论,就是第四篇。
徐文兵:本来应该按顺序讲,讲第三篇。
第三篇讲生气通天。
但这一篇呢我们先跳过去,因为这一篇呢主要讲阴阳。
阴阳呢我们就放在讲完四气~就是四季变化对人的影响之后我们再讲阴阳。
所以呢,今天我们就跳到第四篇讲。
第四篇的题目叫金匮真言论。
我讲过了,但凡带论,又是问答。
这个字呢,我们先破下题。
这个金匮,我们平常念这个匮念什么呢,匮乏的匮。
〔是吗?是吗?〕就这个字儿。
所以很多人就是不了解这个传统的文字或者不了解中医的话,经常把这个字儿念金匮〔kuì〕。
因为什么,我们经常买的一个补肾的药叫什么?金匮肾气W。
所以很多人买药:我要那个金kuì肾气W。
不对,在古代这个字呢发guì的音。
它和我们放衣服的那个柜子的柜,繁体字那个櫃子的櫃,一个木字边儿,它的右边就是这个匮乏的匮。
这个金匮,什么叫金匮,这是古代作为皇室储存最珍贵的经书的那个柜子。
这个~~我记得我在参观那个世纪坛那个博物馆,它里面有个柜子,贴了个标签叫金匮。
我一看,呦~跟我学的中医对上了。
国学堂梁冬对话徐文兵黄帝内经之四气调神大论精华版

国学堂梁冬对话徐文兵黄帝内经之四气调神大论精华版展开全文四气调神大论篇春三月,此谓发陈。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为蕃秀。
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为闭藏。
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极夺。
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
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
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
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
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不荣。
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
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
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
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
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
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
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己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四气调神大论” 中医讲的四气是寒、热、温、凉。
就是它有四种性质,四个不同的等级。
黄帝内经解读(徐文兵梁冬)分享版2

《灵枢·天年第五十四》广播版第一讲文字稿经文:黄帝问于歧伯曰:愿闻人之始生,何气筑为基,何立而为楯,何失而死,何得而生?歧伯曰:以母为基,以父为楯;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
梁冬:是的,重新发现中医太美,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晚上的国学堂,我是梁冬梁某人,对面的依然是厚朴中医学堂堂主徐文兵老师。
徐老师,你好!徐文兵:梁冬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梁冬:对,听众朋友的耳朵是雪亮的,所以说呢,还说兑水呢,哈哈哈!……徐文兵:当然我们这个节目不知不觉,整整一年了!梁冬:是呀!徐文兵:嗯。
去年也是,我记得就是十一月底,初冬的某个晚上,被梁冬拉到中山公园他的书房……梁冬:对,录制了这个节目的第一期。
徐文兵:录制了第一期,到十二月六号开播!梁冬:对,整整这么一年了哈。
徐文兵:诶!这期节目要播出,整整一年了。
所以我们非常愉快地做了五十二期节目。
梁冬:非常感谢我们的听众朋友,那么热情的给我们的支持。
而且呢,我得出一个结论:一个事情但凡是正确的,那么它就会很容易就开始,做事情也比较顺利!你看这个节目,也就这样认认真真地做下来啦,是吧!徐文兵:对!梁冬:很不容易啊!诶,那这个闲话少说,说回来,上一次呢我们讲完了之后呢,今天开始一个新的一章。
以前呢我们大部份时候呢,都讲的《素问》里的文章,有上古天真呐!有四季调神大论呐,等等。
那从这一次开始呢,徐老师为我们挑了哪一章呢?徐文兵:呃!我们挑了一个《灵枢》的第五十四篇叫《天年》。
梁冬:《灵枢》哈!《黄帝内经》是分成《素问》和《灵枢》两篇的,两大篇哈!徐文兵:两大部分,嗯!这个,……我们在最早介绍《黄帝内经》的时候就说过,这个《黄帝内经》呢是经过后人,特别是唐朝的太医令,叫王冰的这个编次整理,我们现在学的这个版本是按他编辑而走的。
他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叫《素问》,第二部分呢叫《灵枢》。
我们为什么跳着讲呢,就是作为一个我已经读过《黄帝内经》,而且行医、教学多年的人来讲呢,我是想给大家先做一个勾勒,做个鸟瞰!就是说,《黄帝内经》一共有一百六十二篇,分成两部分,每部分八十一篇,那么你按照它的顺序去读呢,你可能觉得就有点,……乱!啊,不知道这个方向和路径。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原文及注释

四气调神大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发:草木发芽。
陈:敷陈,草木枝叶舒展天地俱生,万物以荣:自然界焕发生机,万物因此欣欣向荣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广步于庭:广步,缓步。
庭,堂前阶也。
被:同“披”,披散,散开,解开。
以使志生:言使人的情志宣发舒畅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生,予,赏,指精神,行为活动顺应春阳生发之气,杀,夺,罚,指精神,行为活动违逆春阳生发之气。
强调人需顺应生发养长之道。
养生:养护(春天的)生机寒变,奉长者少。
寒变:阳气虚损的寒性病变奉长者少:供给夏季的茂长之气少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蕃秀:万物(主要是草木)茂盛壮美。
蕃,茂也,盛也,秀,华也,美也。
天地气交:“岁气阴阳盛衰,其交在夏,故曰天地气交”华实:均用作动词,意为开花结实,华,同“花”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华英成秀:华英指草木的花叶。
此比喻人的容色神气。
秀,草木开花,此比喻人因气机旺盛而容光焕发的样子。
外,此夏之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痎疟:疟疾的总称。
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冬至重(虫)病:至,到,来临。
重病,别的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容平:盛满。
形容秋季万物果实饱满,已经成熟的景况。
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与鸡俱兴:跟鸡同时作息。
意同“早卧早起”,兴,即起床,此指作息。
秋刑:深秋(霜降后)的肃杀之气。
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收敛神气而不外露,从而使肺气清肃。
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飧泄:水谷杂下,完谷不化的泄泻。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闭藏:生机潜伏,阳气内藏。
坼(彻):裂开。
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使神智内藏,就像军队之埋伏,人有隐私,心有所获等一样。
四气调神大论篇1

《四气调神大论片》浅议《四气调神大论片》是《黄帝内经·素问》中的第二篇,文中有关“养生”的论述是中医文献中最早的,也是最经典的。
以下是我对其内容的一些体会。
一、此处之气为何气?“气”是中医里一个重要而又宽泛的概念,可谓无气无中医。
如“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壮火食气,少火生气”、“刺虚则实之者,针下热也,气实乃热也”、、“五运六气”等等,这些气因其内容层次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意义,“肾气”概念最狭隘,用以描述肾的运转状态,“五运六气”之气相对而言则大得多,用以描述天地的运转。
那么这里“四气”指的又是什么呢?如果读过全文,我们不难得出它指的就是四季,是对天地运转的一个度量。
对于中医里许多概念的理解,我认为应从两个层面来切入,一个是无形的功能,另一个是有形的物质。
功能往往和时间联系在一起,物质往往和空间联系在一起,功能和物质之间又相互影响,相互对应。
从物质层面而言,气是一种直观的景象(以下皆指本文中的气),它一直在周而复始逐渐的变化,大体分为四种:“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水冰地坼”。
从空间上看,气也是如是变化:赤道的春暖花开、物种丰富,南北极则常年冰雪覆盖、物种稀少。
从功能上而言,气是“生、长、化、收、藏”,是对物质层面的一个总结。
二、为什么要调?此处的调和调闹钟的调是一个意思,是安排、处置、改变的意思。
我们为什么要调?首先我们来看看自然界中的植物,从来没有谁告诉花草说什么时候该发芽、什么时候该开花,它们所有的变化都出自本能的对天地自然的反应,始终和自然界保持统一的步调,也就是所谓的“一”,所以说它们不需要调,据说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龙血树能活1万多年。
然而人却不一样,人有欲望。
我们很多时候的行为取决于我们的欲望,而与天地自然相违,久而久之则必然产生疾病。
因此我们需要调,把我们的形和神调得与大自然一致。
三、什么是神,为什么注重调神?“神”的概念其实我们一直在沿用,即欲望、心情、脾气、性格等精神层次的东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一讲主讲:徐文兵主持:梁冬播出时间:2009-03-21 23 :00 —24 :00经文:春三月,此謂發陳。
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梁冬:是的,重新发现,中医太美。
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的国学堂之中医太美。
那对面呢,依然是最近人气暴涨的徐文兵徐小周老师。
徐文兵:梁冬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梁冬:很多人说您有这个赵忠祥的声音哦。
徐文兵:哎哟,不知道是夸我呢还是骂我。
梁冬:是的,我们在过去的十三周里面呢,粗略的讲了讲上古天真论,和大家一起向这个徐老师学习了一遍,那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进入这个四气调神大论,是《素问》的第二篇,徐文兵:对。
梁冬:请徐老师这个给我们破一下题?徐文兵:为什么讲“四气养神大论”呢?首先我们在上古天真论的第一篇里面就聆听了黄帝的老师岐伯的谆谆的教诲,诲人不倦,他反复几次提到:第一,他指上古之人呢,叫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这种法于阴阳就是人的所作所为要根据阴阳的变化去定出一些规则去做;后来他指出一些不善于养生的人呢,说他们不知持满,不时御神。
这个不时御神指什么呢?梁冬:就是不按照时间。
徐文兵:不按昼夜和四季的变化去调整自己的那个生命的节奏,上次节目我记得你就重点提出生命是一个节奏,是,生命的节奏要和大自然的节拍符合一致的话,就过得很顺。
否则的话,就呛着,很累。
所以他在那个真人、至人、圣人、贤人中也提到了,特别说,圣人、贤人也是根据调于四时,他根据四季的变化去安排自己的身心作息节律。
所以呢,一个调于四时他就扩展开来在第二篇紧跟着就来讲了,他归结成一篇大的题目,叫四气调神大论。
梁冬:那调神又作何解释?徐文兵:调神就是说人的意志,就是我们后天出生以后,被培养出来这种后天的理性的思维,是可以干什么呢?是可以慢慢学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安排自己的起居作息,然后调设自己的魂魄,魂魄是先天赋予你的,你改变不了的,但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这种训练,使得自己的心和意达到一种沟通,也就是说,让你先天赋予的那个神的本能,就是符合按照你的意愿,去按照一种新的规律,去做。
这叫调神。
梁冬:对,我们常常讲心意、心意,但是心和意显然不一样。
徐文兵:完全不一样。
梁冬:它到底怎么不一样呢?徐文兵:你看我们经常说过年说:祝你万事如意!还有一种更好的说法叫:祝您称心如意!很人就当排比句,就是祝我好,不对。
大家观察一下,我们生活中很多东西是称心的未必如意,如意的未必称心。
梁冬:此话怎解?徐文兵:这个心我讲了是先天赋予你的那个本心,是本能的东西,是不以后天的意志为转移的东西,这叫心,本心。
那个意是什么?出生以后,被灌输培养的,教育出来的东西。
梁冬:您能举个例子吗?徐文兵:举个例子,就是说这个禅中有个故事,说有个小和尚跟着老和尚第一次进城,小和尚就在庙里长大,没见过世面,走到大街上以后呢突然看见许多花姑娘,他就问,哎,师父、师父,这是什么?师父说什么?梁冬:什么?老虎啊。
徐文兵:呵呵,对呀,师父说,那是老虎,是要吃人的。
梁冬:母老虎,满街的母老虎。
徐文兵:你要躲的远点,结果就教育完了。
等晚上回到庙里以后呢,师父一看这小和尚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就问你干嘛呢?你猜这个小和尚说什么?梁冬:我大概知道,但是不知道标准答案。
徐文兵:他说我想老虎。
你看,这就是心和意的区别,这个小和尚发自本能内心呢他喜欢看或者喜欢和这些美丽的姑娘亲近,这是他的本心,可是他那的老师给他灌输的那个教育是什么呢?那是老虎,要吃人的,很危险,这就叫意。
所以这个小和尚将来就会心和意总在打架,是吧,这就是心和意的不一样。
将来怎么办呢?要么就顺心去走,一般就是还俗回家了,娶个老婆,是吧;要么就是,消灭自己的这种〜慢慢的去引导自己的本心那个性欲,转化成参禅悟道,开慧的更高级别的那种快感。
梁冬:就是淳天理,灭人欲。
徐文兵:唉,他不是灭人欲,他是引导人欲,你要是灭人欲,干脆把自己阉割做太监了,是吧。
你是把这种先天本能的能量引导到另一条路上。
这叫开慧!啊,所以,他有两条路可走,另外一个比较通俗的例子呢,就是说心和意的区别,就是我们说丈母娘选女婿,她是动心还是动意?梁冬:应该是动意了。
徐文兵:对啊,丈母娘挑女婿,就说,哎,这孩子有什么学历啊,是不是博士啊、硕士啊,有没有车啊,有没有房子啊,是吧?梁冬:什么单位呀?徐文兵:结没结过婚啊,带没带小孩啊,她考虑的什么?理性的。
梁冬:后天的……徐文兵:哎,后天的这些东西,那闺女选自己的爱人,她考虑的是什么问题?梁冬:看什么阶段,一般的还是动一下心,是吧。
徐文兵:一般来讲,她是先动心。
这个人让我怦然心动,让我觉得心头撞鹿。
梁冬:心如一头小象。
徐文兵:啊,就有那种感觉,我们很多大龄剩女找对象找不着,什么原因?没感觉。
什么叫没感觉?没动心!没动神!梁冬:有感觉的都结婚了。
徐文兵:哎,碰上的还是有感觉的都结婚了。
所以呢,这就矛盾在哪呢?闺女看上的人,让她怦然心动的人,丈母娘看不上。
要不说,唉,你怎么对一花花公子动心?啊,这是要钱没钱,要房没房,外面还搞着好多女人。
女孩子说,没办法,我就爱上他了,是吧?就是说,称了闺女的心,没满足丈母娘的意!但是呢,丈母娘介绍了一个老实巴交的,哎,很好,有学历,有收入,啊,什么什么都挺好的一个男人来了,很到那女儿reasonable 的一个男人,但是放哪儿呢,女儿说什么?没感觉。
所以呢,这是满了丈母娘的意,没动闺女的心。
所以呢,生活就是这么无奈。
称心的不如意,如意的不称心。
所以道家或者中医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怎么办?它在心和意中间呢他要架一个桥梁。
梁冬:做什么呢?徐文兵:让你的心和意沟通起来,不让你心和意老在打架。
梁冬:如何做到呢?徐文兵:如何做到?很有意思啊,我讲这么一个道理,就是说,你能用你的意识控制什么呀?控制你的胳膊、腿,动。
西医叫这个随意肌,就是说随着你的意识动的肌肉。
但是你能控制你的心跳吗?梁冬:对。
徐文兵:对不对?你有本事让你的心跳快点?或者是见到我妈介绍的那个reasonable man 马上怦然心动一下,心跳一下,没感觉,指挥不了。
就是说你的意识指挥不了你的心。
是吧?那么,有没有一个办法让我们的意识能影响到我们的内心呢?道家说,有!就是说,我们身体有一个器官,它是同时受谁控制的?梁冬:心?呃……徐文兵:同时受心和意两个这个指挥官控制。
请问这个器官是什么?梁冬:我猜想应该是肺!徐文兵:哎吆,你猜得很对呀,是你学过还是你有这个慧根?梁冬:因为很简单嘛,就是说,有些时候,我有一个我自己的体会:有一个什么事情发生,你调节呼吸,心情很紧张的时候,你通过调节呼吸呢,就可以控制自己的紧张心情。
徐文兵:所以呢,这个呼吸是唯一的受心和意同时控制的这么个器官。
也就是说,它是我们心和意中间的一个桥梁。
比如说,你不用意识的时候,它还在呼吸,你睡着了,它还在呼吸,对不对?但是你想调节它,你大口地喘气,改变呼吸的节奏和这种频率,你也做得到,这是拿你意识。
所以呢,肺是我们心和意的中间的一个桥梁。
所以,调自己的呼吸是沟通自己的心和意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梁冬:所以历朝历代各门的学说。
徐文兵:哎,瑜伽也好,太极也好,静坐也好,站桩也好,第一件事,调形!摆出一个姿势,就是肉身,物质;下一个就要调息了,调整自己的呼吸,慢慢呢,你的意识就会影响到你的内心。
这样的话呢就会达到一种心和意的沟通。
梁冬:是的。
刚才我们和徐老师一起聊到了心和意之间的不同啊,所以称心如意。
徐文兵:调神。
梁冬:从调神聊起,稍微休息一下之后,正式进入四气调神大论。
广告片花……弘扬中国文化身体力行,义务工作群:87837295 (黄帝内经_音频转文字)欢迎您的加入,请注明志愿者”……梁冬:刚才我们聊到了四气调神,但是我总觉得它既然叫大论,我们说古书微言大义,它决不会多余,为什么叫大论呢?徐文兵:哦,先讲大论之前,我们还得说说调神。
中国人很有意思,他把人的,指挥人的内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套系统的背后的那个什么什么称为神!所以我们中医穴位里面有很多带神的名字,肚脐叫神阙,是吧?上次我讲了,要保护自己的心神,胸腔正中有神封、神藏,后背还有神道、神堂,头上有神庭,这些都是我们中医发现通过调整人的经络气的运行,会影响到他的神。
这又是个调神的方式,对吧?再一个呢,就是说中国人把指挥宇宙万物变化的背后的那个什么什么,叫做什么?也叫神。
所以中国人讲的天神和人神它是,应该是合二为一的。
所以调神的另外一个含义就是说,让你这个小小的,人身是个小宇宙,让你这个神和主宰天地背后那个大的神变成什么?和谐统一、和谐共振,这又是叫调神。
所以四气调神大论讲的不是说怎么调呼吸吐纳,这个我们在以后还会讲,这个讲的调神就是说你怎么调整自己跟天地的那个神变得同步,他讲的调神是指这个。
梁冬:对,就是共振嘛。
徐文兵:哎,和谐共振,就是上次我们讲了,你骑马,人马合一;你生活在宇宙中间,天地之间,你最好合天人合一。
跟上天地变化的节奏和步伐。
这样呢,你有运气,活得不累。
所以这个调神者,说的是这个。
梁冬:而且这个共振的那种力量很大,以前我们学物理的时候不是说嘛,一队人过桥的时候……徐文兵:不能齐步走……梁冬:如果齐步走,啪,就有可能把桥压断,所以一共振起来那个力量就是……发动天地哈……徐文兵:那个共振起来,力量是匪夷所思的,我们说过南美一个蝴蝶,哎,扇一下翅膀,然后那边掀起一场风暴。
所以春秋的时候有个宋玉和楚王对话,他说风起于青萍之末;就是在小树叶,或者菜叶子上面,水萍上面,那个小叶子震动了一下,然后呢同气相求,然后产生这种共振,就掀起一个大的风暴。
就不要小看共振的这种力量。
它开始可能很小。
不要小看我们黄帝内经讲的这么简单通俗的东西,你真要按着他说的方法去实践的话,你会额外得到天地之气的眷顾。
你做事会很顺。
否则的话,你要背运,要倒霉。
梁冬:所以呢,这个东西,当我们明白的时候就更加害怕了,因为我们不知道这个节奏在哪?以前没有意识到的时候……徐文兵:哎,今天我们就告诉你节奏在哪!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到什么节气做什么事。
就很简单。
梁冬:那么我们刚才讲到的这个“四气调神大论”。
徐文兵:这个"大论" ,我讲过了,古人论述这种篇章呢,他非常讲究。
凡是叫“论”的,都有问答。
黄帝问,歧伯答;或者是孔子的学生问,孔子答。
所以它叫“论”。
如果没有问答,它叫述,或者叫篇。
就是一个人在那独白。
梁冬:哈哈,针针见血。
徐文兵:所以咱俩的说话整理成文章叫论,你那天那个独白,叫述。
梁冬口述。
梁冬:梁子述而不作,述而不作。
徐文兵:但是呢,你翻黄帝内经,一共上下两部:《素问》、《灵枢》,各81 篇,162 篇。
只有这一篇是叫论而没有问答。
梁冬:为什么呢?徐文兵:不知道,只有这一篇,其他都符合我的论述,只有这一篇完全就是一个人口述下来的东西,没有问答。
所以有人说它应该叫“四气调神大篇”,而不是叫“大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