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兵老师浅释消化
徐文兵老师浅释糟糠

徐文兵老师浅释糟糠徐文兵老师解释说,“渣滓”“高梁”指的是富裕的家庭,“渣滓”是贫穷家庭的同义词在古代,有一个故事说“人们不能忘记穷人和穷人之间的友谊,渣滓的妻子不能上法庭。
”“坏”是陈酿或发酵谷物由于谷物长期储存,谷物中的淀粉和蛋白质逐渐氧化脱水,营养价值小,口感差。
因此,古代储存的大米大多有壳,所以储存时间相对较长。
富人每年都有能力吃新的大米,穷人吃糠和吞下蔬菜,如果他们够幸运能吃到食物,他们怎么能在乎它是不是坏的?粮食长期存放,滋生微生物。
腐烂、腐败和恶化也被称为“坏”,这意味着事情变得更糟。
例如,我们经常说的是坏的、坏的心、坏坏的、坏坏的、腐烂的等等古人利用微生物的习惯发酵谷物来生产我们需要的葡萄酒、醋和酱油。
这些发酵的谷物也被称为“坏的”南方美味的发酵糯米是通过蒸煮糯米,加入酒曲,保温发酵而成。
它味道醇厚甘甜,在里面煮几个汤圆更是黏滑爽口。
酒糟经过反复发酵、过滤和提取后成为渣滓,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渣滓。
人们常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住在山西阳高,我妈妈的家乡。
我亲眼看到当地人磨碎、澄清、过滤出淀粉,并将其干燥成白面。
剩下的渣滓,也就是渣滓,现在被用来喂猪,这在20世纪70年代仍被贫困家庭蒸熟。
我也尝过了。
它是磨碎的马铃薯皮、粗纤维和少量淀粉的混合物。
又苦又粗的砾石实在难以下咽。
老谷米,中医叫陈仓米《本草纲目》:“如果粮食是用来养料的,而旧的被取走了,那就意味着气味全没了,它仍然是干的和虚弱的。
”光是五味之首,能养胃益气,光能渗湿,即热滞,还能健脾滋阴。
??在吐出利润后,大鲨鱼停下来,由陈仓汤米单独治疗。
“另一种常见的中药神曲是由面粉经药物发酵后干燥而成。
它经常与山楂和麦芽一起用于治疗食物停滞人们经常吃豆腐,臭豆腐也有类似的效果,厨师都知道,如果他们想去除脂肪脂肪脂肪,他们用腐乳来炖。
“麸皮”是谷物的外壳或表皮富人吃精制的大米和面粉并不厌倦,就像吃白菜和剥白菜心一样,他们剥五谷是因为害怕它们不会变白或变得精制。
徐文兵讲解中医养生柴米油盐酱醋茶第5集

徐文兵讲解中医养生柴米油盐酱醋茶第5集消和化有什么区别啊?!第一:消和化有什么区别啊?!我们经常听有人说,大夫我消化不好,我就问了,您是消不好还是化不好,消不好的人一般吃饭都狼吞虎咽。
怎么叫狼吞虎咽?就是消的过程,你牙齿咀嚼的过程,是把它磨碎、切碎、切细了,这么细嚼慢咽。
可是我们现在我们很多人吃饭就是狼吞虎咽。
特别说到说为什么面条不好消化?因为面条吃的时候...出溜出溜就进去了,他没嚼。
年轻的时候就胃的功能好。
胃是个研磨器官,它里面又分泌胃酸,把这个东西就研磨研磨得细了,变成乳糜状的,然后送到小肠去化,这是消。
所谓化呢,就是产生质的变化,把你吃进的东西转化成为你所需。
“消”是将食品磨碎的物理过程;“化”是将食品转化为人体所需,是化学过程。
消化和吸收是两回事第二:消化和吸收是两回事!消和化是我们六腑的工作,吸收是脾脏的工作。
六腑属阳性。
我们说男人是个耙耙,女人是个匣匣,不怕耙耙没齿子,就怕匣匣没底子。
就是说男人辛勤扒拉回来的东西,就怕这女人匣匣没底子全给漏了,全给糟践了。
所以这个消和化跟吸收两回事儿。
靠我们自身分泌的那个酶。
就是消化酶。
胆汁啊、胰腺啊、小肠分泌很多酶,它都把它化掉。
但是这个东西如果有限,或者你摄入东西太富营养,你化不了它,怎么办?我们就想到了一个被现代人就是咬牙切齿痛恨得不行的那个东西……发酵食品,本身就对肠道有益菌是一个维护第三:发酵食品,本身就对肠道有益菌是一个维护!中国古代人发现,如果你自己想节省你的消化酶,因为我们的消化酶是我们的元气、元精所化。
如果你善于利用外界这些微生物,把这些所谓的这些高营养的食品发酵以后,除了能被发酵食品,变得容易消化,被你吸收,而且能帮助什么?在肠道建立一层有益的菌群。
现在人就是先用抗菌素把自己身上所有的那些有益的和有害的菌全干掉,然后又去喝什么什么双歧杆菌,去培养有益菌。
中国人早就发现了,你吃一些发酵食品,本身就对肠道有益菌是一个维护。
而且这些有益菌在你肠道里去帮你分解、化这些食物,然后产生一种我们说的那个精。
徐文兵

徐文兵:浅释《濒湖脉学》中的浮脉和滑脉先讲一个就师父反复强调的《濒湖脉学》。
我刚才讲了,你一定要手上有气,手上有气的标准就是你的手是热的,然后你再去号病人的脉。
号病人脉的时候你要知道躲,因为你在号脉的时候,你要用心,其实你就向他打开你的心了,那个病人邪气重的时候,你是打开的,它就要进去。
所以当你号脉的时候,有时候你要弹一下指头,离开他。
你如果不离开,那个东西就沿着这个手上来了,所以,你要有感有觉,你才能去做医生,这是我说我自己的体会。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就是说,李时珍老先生他是怎么给我们讲脉的。
最简单的一个脉叫浮脉。
他的歌诀是这么背的:“浮脉唯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
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这是他对脉的描写,我们看起来很简单,这些字儿大家都认得,但是你要去想象,用心去体会它的感觉的话呢,确实需要有号过脉的人或者懂的人给讲一下。
这个浮脉呢,“唯从肉上行”,什么叫肉?我们看一下我们身体的层次,最表的是毛,毛底下是皮,皮底下是什么呢?是肤,啊。
皮底下是肤,肤底下是肉,也就是我们说的肌肉,肉底下是脉,脉底下是筋,筋底下才是骨,骨里面是髓。
我们就不说了。
所以他说是“肉上行”,讲的是什么呢?讲的是你手一搭脉,你能感觉到他这个层次在中部以上,中部以上,所以我们号脉讲轻轻一搭的感觉和稍微按一下,和摁到骨头上那个感觉,所以跟浮脉相对的是什么呀?是沉脉。
比沉脉还厉害的叫伏脉,是那个“伏”,是这个“伏”,我们讲住骨,就是摸到骨头上才能摸到的感觉。
那么浮脉的第一感觉是,它在肉的层次上跳动。
这个肌肉,大家都说肌肉,请问肌和肉有什么区别?《黄帝内经》讲,上古之人修炼的时候,“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
如果你不理解气和神的话,你光从唯物主义角度上讲,你理解不了“肌”“肉”的区别。
可是道家重视气,也就是说肌和肉是同一块组织,但是当它发力绷紧的状态,凸起的叫肌,而当它泄了气放松的状态,就叫肉,区别在于它有没有气,是吧。
徐文兵讲解中医治疗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癌需要滋补脾胃

徐文兵讲解中医治疗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癌需要滋补脾胃大家好,这里是黄帝内经网,今天和大家分享有关于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的话题,现代社会很多人吃饭没有规律,经常饥一顿,饱一顿,脾胃病是非常常见病,今天和大家讲解萎缩性胃炎和胃溃疡,中医认为萎缩性胃炎和胃溃疡是脾胃的虚火引起的,那么中医是如何正确认识和治疗脾胃虚火的那?找到了徐文兵老师讲解的脾胃虚火的话题,一起分享给大家!脾胃虚火的症状,口干,嘴里没唾液,唇干,口腔溃疡第一:脾胃虚火的症状:口干,嘴里没唾液,唇干,口腔溃疡!脾胃虚火的症状首先表现为口干,嘴里没唾液,吃饭还得浇勺汤或者咽口水进去,吃一口饭咽一口水。
与之相反,脾实寒太重的人有个特点,就是睡觉流哈喇子,一醒来枕头湿了半边,那是因为唾液太多,水湿太多。
脾胃虚火的人还表现为唇干,很多病人都是随身带着润唇膏,随时拿出来涂一下。
此外,脾胃虚火的人口腔会有溃疡,而且这种口腔溃疡会反复发作,一直都不好。
胃肠黏膜脱落,萎缩性胃炎,胃溃疡以及胃癌都是胃虚火的表现第二:脾胃虚火还表现:胃肠黏膜脱落,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癌!脾胃虚火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胃肠黏膜脱落、萎缩性胃炎。
通俗来讲,人的胃也是肉,为什么人能把吃进去的肉消化掉,却不会把自己的胃消化掉?就因为人有胃黏膜把胃保护住了。
胃黏膜属于人的阴液,也就是津液。
胃黏膜变少的话,胃壁就会受到侵蚀、腐蚀,人就开始慢慢出现胃溃疡,有的还会出现胃穿孔,有的甚至胃壁上所有的腺体都萎缩,形成萎缩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往往是胃癌的早期症状。
脾胃虚火还表现:心里烦,吃点东西就烦第三:脾胃虚火还表现:心里烦,吃点东西就烦!从心理状态上讲,这种人有想法、有念头,但是属于那种说了却不做的人。
我们通过一些人的行为、想法可以分析出他们有什么病。
一个人能干出那种事,肯定背后有他的生理、能量、精神基础。
脾胃虚火的人就属于应承而不兑现的人,这种人晚上可能有很多好的想法,白天却很少付诸行动。
还有一种情况,这种人总处于烦的状态。
徐文兵讲解中医治疗糖尿病,口臭要清泄脾胃实火,忌甜食

徐文兵讲解中医治疗糖尿病,口臭要清泄脾胃实火,忌甜食脾胃实火的表现,食欲比较旺盛,消谷善饥!第一:脾胃实火的表现:食欲比较旺盛,消谷善饥!脾胃有实火的人食欲亢进。
当然,食欲亢进还有心实火的一部分原因。
按五行观点,火生土,所以这种有心火的人,食欲比较旺盛。
有些人虽然有食欲,但是往往端起碗来又吃不下,那叫虚火。
脾胃实火的人有一个表现叫“消谷善饥”,意思是说,刚吃完又感到饥饿了。
什么叫饥?什么叫饿?饥是不足于食,胃肠里面是空的,所谓“饥肠辘辘”就是因为肠胃里没东西。
吃饭第一是为了充饥,不管什么东西,先塞进去再说,塞满了叫饱。
但是有些人塞得挺满的,却还是感到饿。
为什么?吃饱了不饥,吃好了才不饿,就是说吃到了你身体特别需要的东西,吃合适了才不会饿。
吃不合适的话,塞一肚子不需要的东西,还是饿。
所以,饿是一种心理的主观感觉,饱是一种客观存在。
吃鸡爪子是解的内心的瘾,解馋是吃饭最高境界第二:吃饭的最高境界是要过瘾!我在国外讲课的时候,我的学生跟我聊天说:“你们中国确实挺穷的。
”我说:“怎么了?”他说:“你们中国人连鸡爪子都吃。
”我说:“你知道吗?鸡爪子比鸡胸脯贵。
”我的意思是说,有钱人才吃鸡爪子,穷人都吃那鸡胸脯肉。
我们中国人吃饭不仅要满足生理需要,还要解馋,就是获得心理满足。
吃鸡爪子解的是馋,不是为了充饥,而吃饭的最高境界是要过瘾。
糖尿病的表现,脾胃有了实火以后,它就会过分地克肾第三:糖尿病的表现:脾胃有了实火以后,它就会过分地克肾!脾胃实火对应的疾病就是糖尿病。
糖尿病的表现是能吃能喝能尿,但身体还是慢慢消瘦。
土克水,水主肾,脾胃有了实火以后,它就会过分地克肾,所以脾胃的实火被挑起来以后,肾就受不了了。
很多人老说吃补药补补这里那里,我说:“你补什么?你补一个脏器,另外一个脏器就要被削弱。
”中医是全面、智慧地看问题,不是用那种简单、粗暴的方式看问题。
甜人脾,但吃甜的多了,肾的系统就会受损害。
比如,小孩吃糖多了,就会有蛀牙,喝甜水或者吃西瓜多了,就会不停地撒尿,甚至还有人会遗精,会尿床。
[新版]徐文兵师长教师浅释脍炙
![[新版]徐文兵师长教师浅释脍炙](https://img.taocdn.com/s3/m/9a92d9ce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f6.png)
徐文兵老师浅释脍炙有个成语叫“脍炙人口”,大家都知道是形容好吃的东西,招人喜欢。
后来也用来形容文章、词句优美,琅琅上口,被人传诵。
但是具体说到脍炙的意思很多人就含糊了,查查成语词典,专家们解释说,“脍”是切细的肉,“炙”是烤肉。
《说文》:“脍,细切肉也。
”,这么解释的依据是孔夫子曾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可是仔细想想,孔子的意思是脍切的越细越好吃,不是说脍就是切细的肉。
否则照这个逻辑的话,那食不厌精,意思就是所有的粮食都是精米了?再者说了,切细的的烤肉叫不叫脍呢?天下文章一大抄,不动脑子重复圣贤真意也到罢了,抄这些望文生义、歪批三国的论述真是贻害无穷。
脍,就是生肉,包括生鱼片。
《汉书·东方朔传》:“生肉为脍。
”《礼记·内则》:“肉腥细者为脍。
” 有的肉比较鲜嫩,蒸煮烹饪以后就丧失了原味,比较适合生吃,特别是鲜鱼。
生吃的肉,属于典型的好吃难消化,所以切的越细越好。
张昭远《旧唐书》:“飞刀脍鲤。
”说的就是生吃鲜鱼的急切心情。
范仲淹写过《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 人们喜爱鲈鱼的原因就是因为“鲈鱼堪脍”,能切片生吃。
晋朝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作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苏州味美的鲈鱼,便弃官回乡。
后世辛弃疾赋词说到:“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苏东坡写《鸟夜啼》赞曰:“更有鲈鱼堪切脍,几辈莫教知。
”好个“几辈莫教知”,闹得中华古老的饮食文明渐渐失传,吃生鱼片竟然成了日本人的发明。
既要不失美味,又要好消化的方法除了细切肉片以外,就是用辛温芳香的中药佐餐。
大家吃生鱼片的时候都知道要蘸着芥末吃。
那芥末辛辣芳香,走窜开窍。
在外能让人涕泪交流,在内能温暖肠胃,发动气机,以便消化生冷。
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南土大芥、味辛辣、结荚、子大如苏子,而色紫味辛,研末泡过为芥酱,以侑肉食味香美。
"除了芥末以外,大家可能没注意其他佐餐的中药。
字里藏医:徐文兵--健康养生、益寿延年的第一步,就是了解自己的性命

字里藏医:徐文兵--健康养生、益寿延年的第一步,就是了解自己的性命听书君听名著,读好文。
名著,小说,评书!25篇原创内容公众号昨天说到的是「消化」(链接:字里藏医:徐文兵--怎么补都不胖、喝凉水都长肉、容易拉肚子……为你全面解析消化的含义!)。
消化两字,各有其意。
大块的肉,成条的面,成颗粒的米,硬脆的蔬菜水果,经过我们的口腔咀嚼、胃的研磨,形成了乳糜,这就是消的过程;而食物经过酶的作用重新组合,变成人的组织的时候,这个过程就被称做「化」了。
这两个生命活动各司其职,却紧密相连、不可割裂,共同为人体的生存和生长源源不断提供物质基础。
通过解读「腠理」「皮肤」「消化」等九个与生命基础活动密切相关的词语,我们感知到了人体结构和生命活动之中的诸多妙不可言,在解析每一个字词的过程中,也学习到了很多养生的理念。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这本书的第二个部分——从性命谈起。
下面让我们开始学习。
「性」和「命」是两个重要的哲学和医学概念,是一个复杂严肃的话题,值得人们去研究探讨。
古代真人早有论述传世,可惜千百年来传承错讹,伪说纷纭,歧义百出。
到了今天,中医学界对这两个字讳莫如深,避而不谈。
虽然人人在说性命攸关、性命双修、身家性命、养性延命,但是仔细一探求,含义却莫名其妙,这便是好读书而不求甚解。
是返璞归真、正本清源的时候了。
按字的顺序是「性命」,可是解释的时候就得先说「命」了。
不为什么,因为命是根本、基础,有命才有身心的生存、活动。
命者,口令也。
拆开「命」字一看便知。
其甲骨文字形,「令」字上面是「集聚」的「集」,下面是「人」,像跪在那里听命。
从集从人,表示集聚众人,发布命令。
徐锴注《说文解字》:「号令者,集而为之。
卪(jie,二声),制也。
」令就是决定好了,让人必须执行的规矩。
用英语表述的话,就是order、in order、 destiny。
口令出自君王,那就不得了了,就是命,王言惟作命。
「诰命」又称「诰书」,是皇帝封赠官员的专用文书。
徐文兵老师总结的中国人的饮食之道

徐文兵老师总结的中国人的饮食之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每个人都渴望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却总在生活中,无顾忌地挥霍自己的身体。
希望在此文中,大家能真正正视自己的健康。
《黄帝内经》讲:夫百病之始生者,必起于燥湿、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居处。
故:只要是筋的问题,治肝没错。
只要是骨的问题,治肾没错。
只要是肌肉的问题,治脾胃没错。
只要是血脉的问题,治心没错。
只要是皮肤病毛发的问题,治肺没错。
我们这一代中国人,饮食结构和习惯发生了巨大变化,流行摧毁了传统,营养和元素代替了味道……关于吃的一切都有了变化。
怎样吃才是中国人的饮食之道,才真正能抚慰中国人的身心呢?下面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徐文兵老师总结的中国人的饮食之道。
“五谷为养”——五谷最养人五谷者,植物之种子也;种子者,植物之精华也。
中医饮食营养学认为,植物、动物的不同部位,所含的气和神是完全不一样的。
最精华的东西,都含在种子里。
从中医饮食营养学的意义上来说,我们所说的吃饭实际上应该是吃种子,而其他的东西只是下饭的。
现在的人吃饭都是吃肉、吃菜,不吃或少吃主食。
这样其实是不符合我们身体需求的。
因此,普通人健康的饮食结构应该是,一碗小米饭或白米饭,有块儿咸菜,就行了,再加块儿肉。
如果刚好有几把青菜,这就更好了,没有也够了。
可能有人会觉得吃淀粉会增加体内糖的量、会发胖,于是就不吃主食。
你可以告诉对方说这是不对的。
因为,植物的枝叶、躯干里有淀粉,种子里也有淀粉,但它们里边所含的淀粉是不一样的。
比如,红薯、土豆里所含的淀粉会使你的血糖变高,而种子里的淀粉是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的,所以你可以放心地吃五谷。
肝——麦(面)——肝气足,血压高,黄疸,出血的时候不能吃,应该吃稻,补肺的东西克肝。
荞麦。
北京人用羊汤就这荞麦吃,否则容易凉。
莜面,肝气虚寒。
心——黍(红高粱)脾——粟(小米)——最容易被人消化吸收。
温性的,如果太稀,利尿。
最好吃的是小米干饭。
孕妇产后,小米粥,米油最滋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文兵老师浅释消化
消发音同小,是削减、减小的意思,表示有形的物体体积的减少,也用于描述对于无形的物质、能量、时间的减少。
消从水字边,原指固体的冰雪,体积减小,变成液态的水。
消同音同义词“销”和同义词“烁”描述的就是固体的金属,融化成液态。
消在《黄帝内经》使用很广泛,比如形容脑髓骨髓减少:《灵枢·决气》:“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色夭,脑髓消,胫酸,耳数鸣。
”《灵枢·痈疽》:“筋烂则伤骨,骨伤则髓消…..阳留不发,消脑留项,名曰脑烁,其色不乐,项痛如刺以针,烦心者,死不可治。
”形容人体消瘦:《素问35》:“因遇大暑,脑髓烁,肌肉消,腠理发泄。
”《素问42》:“其热也则消肌肉。
”《灵枢46》:“热则消肌肤。
”形容有形或无形病邪消失:《灵枢75》:“凡刺五邪之方,不过五章,瘅热消灭,肿聚消亡。
”形容无形的能量-气的耗减:《素问39》:“悲则气消。
”《素问7》:“是故刚与阳,阳气破散、阴气乃消亡。
”回到我们所说的消化的主题,《灵枢46》:“胃中热则消谷。
”《灵枢80》:“谷消则善饥。
”《灵枢10》:“其有余于胃则消谷善饥。
”
总体来说,消表示的是量变,同一种物质的量减,也就是所谓的物理变化。
消到了极处,就是消失、消散、消亡、消灭。
但是根据物质不灭,能量守恒的原理,这种量变导致了质变,化也就应运而生了。
化的意思就是转化,质的变化,新的物质的化生。
我们常说的天地造化、化腐朽为神奇、化干戈为玉帛、庄周化蝶就是这个意思。
就消化而言,大块的肉,成条的面,成颗粒的米,硬脆的蔬菜水果经过我们的口腔咀嚼、胃的研磨形成了乳糜,这就是消的过程。
大块的猪肉消磨得再小,它还是猪肉。
当它消解到了极处,经过酶的作用重新组合变成人的组织的时候,这个过程就被称作化了,这就是吃猪肉长人肉了。
有的病人食欲不振,吃不进东西;有的则是食入即吐;有的是吃什么拉什么,那就是不消了。
消且不能,更谈不上化了,有人也称之为完谷不化。
一般是阳明胃肠出了问题,以实寒、虚寒为多见。
还有的病人,吃不了多少,却呕心沥血,日夜操劳,处在虚性亢奋状态,比如诸葛亮、雍正皇帝、李贺之类,他们属于能化不能消的人,只不过化的都是自身的精血,用来提前透支生命罢了。
所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有的病人倒是能吃能喝,比如糖尿病人,古人称为消渴,但是身体在逐渐消瘦,体力在下降,尿量却在增多。
著名的老将廉颇,到了老年饭量仍然很大,但是一顿饭的功夫就拉了三回屎,其特点就是能消不能化,不能把摄入的营养转化成自身的组织和能量。
还有的病人也是能吃,倒也不过多拉屎撒尿,就是不停地长肉长脂肪。
这也属于能消不能化,问题出在少阳三焦、胆的功能衰弱,无法把有形的物质转化成能量。
在这里我特别要讲讲对于水的消化,千万别以为,喝水就能直接补充体液,如果没有小肠泌别清浊、膀胱的气化蒸腾,那些水要么穿肠而过,要么畜积中毒。
喝得多尿得多,越喝越干燥、喝冷水也长肉的例子不胜枚举。
我历来也是反对不分青红皂白,早晨起来先灌自己两杯水的说教。
我从来都是反对输液的,水和水不一样,起码你把要输的液体温度加热到和人体体温相当的时候再输好不好。
消
饮食的功能在阳明胃和大肠,化食的功能在于少阳三焦和胆,化水的功能在于太阳小肠和膀胱。
六腑为阳,饮食属阴,阴阳和合,生机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