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浣溪沙》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公开课课件

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公开课课件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
之气的战地风光侧面。晚烟一抹,袅然升
起,飘荡于天际,营垒荒凉而萧瑟;时至
黄昏,落日半斜,没于旗杆,而关城依旧。
词中的寥廓的意境不禁让人想起王维的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及范仲淹的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浣溪沙
走近作者
【纳兰性德】满洲
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
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
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 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
集》《饮水词》等。
整体感知
用自己的话描述词所描绘的画面。
我向着那高耸入云的方向前进,北风呼 啸,淹没了战马的嘶鸣声。深秋远远的边塞, 使人不禁情伤。一抹晚烟袅袅升起,在这边 地的城堡上显得尤其荒凉。夕阳西下,斜斜 地照射在山海关城头的旗杆上。古往今来胸 中的怨恨何时能平?
赏析词句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 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起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让人想 起同是纳兰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 那畔行”。
边地北风,从来都音声肃杀,听了这肃杀 之声,只会使人愁绪纷乱,心情悲伤。而纳兰 在此处云“北风吹断马嘶声”。听闻如此强劲, 如此凛冽的北风,作者心境若何,可想而知。 难怪他会感慨“深秋远塞若为情”。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示范教学PPT课件【部编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统编教材)】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示范教学PPT课件【部编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统编教材)】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新词导入
浣溪沙
整体感知
成德, 字容若。
●纳兰出身显赫,是当朝重臣纳兰明珠的 长子,家族与皇室沾亲带故(纳兰的母亲出身 爱新觉罗皇族;纳兰的曾祖父金台吉是叶赫部 贝勒,其妹孟古格格即是皇太极生母)。
整体感知
走近作者
写作背景
整体感知
康熙二十一年(1682)八月,纳兰 性德奉命与副都统郎谈等赴觇(chān) 梭(suō)龙打虎山巡查边境,十二月返 京。这首词大约作于这一时期。这首词 抒发了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
诗词吟诵
整体感知
浣溪沙 纳兰性德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 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
描绘的画面
整体感知
我向着那高耸入云的方向前进,北风呼啸, 淹没了战马的嘶鸣声。深秋远远的边塞,使人 不禁情伤。
一抹晚烟袅袅升起,在这边地的城堡上显得 尤其荒凉。夕阳西下,斜斜地照射在山海关城 头的旗杆上。古往今来胸中的怨恨何时能平?
赏析探究
赏析词句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他生性孤傲,淡泊名利,不愿受社会种种森严礼法的束缚,但又 无力反抗。纳兰性德出身显赫,仕途生涯顺畅无阻,没有一丝一毫被 挤压被贬谪的经历。他作为康熙的贴身侍卫,经常随驾陪皇上狩猎、 去各地巡察。见多了官场的阿谀逢承,见多了虚伪、龌龊和尔欺虞诈 ,官场的许多暗道机关和潜规则为他所不齿,故而他从厌倦到为无法 摆脱官场的捧场作戏而苦恼,他将这些视为精神枷锁,欲罢不能。
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诗词。 2.自主选择一首纳兰词背诵,尝试诵出感情, 通过经典吟诵的方式读给全班同学听。

《浣溪沙》PPT课件

《浣溪沙》PPT课件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 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 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曾使古今 无数人为之悲叹。那么,苏轼 又是以怎样的精神状态来面对 生活中的变故呢?让我们随着 苏轼的笔触一起走进《浣溪沙》 去寻找答案。
2021
2021
2021
2021
宋词简介
词,是“曲子词”的简称,它本 是为乐而写的歌词。词发源于 唐代,兴盛于宋朝。词因句式 一般都有长短变化,参差不齐, 因此又叫“长短句”。词代表 了宋代文学的就,词有词牌, 如“浣溪沙”、“菩提蛮”、 “卜算子”。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 唱黄鸡。 )下阕。
2021
2021
2021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 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
于颍(yǐng)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 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 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 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 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 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 新意,用笔丰腴跌宕(dàng),有天真烂漫之趣,
与黄庭坚、米芾(fèi)、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
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作有 《苏东坡全集》和《东20坡21 乐府》等。
2021
作词背景
苏轼当年因为“乌台诗案”被关在狱 中,幸得众人相救,最终被贬黄州 (今湖北黄冈)作团练副使。幸而苏 轼生性旷达,并不因此而绝望颓丧, 他得到黄州郡守的许多关照,也得到 老朋友马正卿的相助,最后在城东沙 湖营防废地买来数十亩荒田,开荒种 地,自食其力。 在这期间,结识好 友庞安,这首诗就是在与庞安游玩清 泉寺时有感而发的。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纳兰性德》课件PPT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纳兰性德》课件PPT
那畔: 那边 若为: 怎为
我向着那高耸入云的方向前进。北风呼 啸,淹没了战马的嘶鸣声。深秋远远的边塞, 使人不禁情伤。
诗词大意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
一抹晚烟袅袅升起,在这边地的城堡上显 得尤其荒凉。夕阳西下,斜斜地照射在山海 关城头的旗杆上。古往今来胸中的怨恨何时 能平?
情。

该词上片“身向”句说明行程辽远。 “北风”句谓寒风吹来,满耳尽是马嘶之声 然后作一小结。下片“一抹”二句写眼前景 色,末句画龙点睛,指出了这首词的主旨在 于“古今幽恨”。 全词情景交融,结尾处更是点明主旨, 加强语意,抒发情感。

• 人生若只如初见, • 682年)八月,纳兰受命 与副都统郎谈等出使觇梭龙打虎山,十二月 还京,此篇大约作于此行中,抒发了奉使出 塞的凄惘之情。
诵读诗词
浣溪沙
纳兰性德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 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
诗词大意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 深秋远塞若为情!
诗词赏析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 深秋远塞若为情!
起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云山那边
“吹断”二字写尽了北国秋冬之险恶。
边地北风,从来都音声肃杀,听了这 肃杀之声,使人愁绪纷乱,心情悲伤。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晚烟一抹,袅然升起,飘荡于天际,营垒荒凉
而萧瑟;时至黄昏,落日半斜没于旗杆,而关 城依旧。
(身向云山那畔行)
纳兰性德
走近作者
纳兰性德,叶赫那拉氏, 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 黄旗人,家世显赫,清康熙大 学士明珠之子,其母为英亲王 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纳 兰性德生性淡泊名利,最擅写 词。他的词以“真”取胜:写 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 著有《通志堂集》、《侧帽 集》、《饮水词》等.

苏轼《浣溪沙》PPT课件

苏轼《浣溪沙》PPT课件

兰芽浸溪 沙路无泥 子规暮啼
自然的美景和生 机令人心旷神怡。
下阕 抒情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不要徒发 衰老之叹。
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
这首诗是不服老的宣言, 是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对美好 未来的向往。它指引 我们积 极乐观,奋发向上,对人生充 满信心。尤其当我们遇到困难 的时候,应该保持一个平和的 心态,勇往直前。作为学生, 我们还应抓紧时间,努力学习, 为自己去拼一个积极的人生, 一个灿烂的未来。
的一声声凄厉的哀鸣。
谁 道 人 生 无 再 少 ?谁说人老了,不可能再青春年少?
门 前 流 水 尚 能 西 !门前流淌的兰溪河水还能从东向西倒流
呢,
休 将 白 发 唱 黄 鸡 。不要在白发时仅仅去听黄鸡的叫鸣声。
下阕: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 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 门前流水还能执著奔向西! 因此根本用不着为自己的白发 苍颜而叹气伤感,说什么时光 不再,仅听听黄鸡的叫鸣声就 可以了。
词中体现词人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句子 是: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多而杂乱
自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

(之) 把……当作
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
瓦砾
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
的地方
代想像中的山林
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沟壑
自己感 到得意
代二虫斗
兴趣浓厚
小序: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 流。
译文:游览蕲水的清泉寺,清泉寺 靠近小溪,小溪的水向西流。
山 下 兰 芽 短 浸 溪 ,山下碧绿的兰草芽尖浅浅地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018部编版)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浣溪沙》课件 (共30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018部编版)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浣溪沙》课件 (共30张PPT)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此词描写了一个为情所伤的女子和伤害她的男子坚决分 手的情景,借用班婕妤被弃以及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 悲剧的典故,通过“秋扇”、“骊山语”、“雨霖铃”、 “比翼连枝”这些意象,营造了一种幽怨、凄楚、悲凉 的意境,抒写了女子被男子抛弃的幽怨之情。
问题探究
3、赏析“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 城。”
一抹晚烟袅袅升起,边防驻军的营垒显 得更加荒凉,夕阳照在关塞的城堡上。描 写了深秋边关萧索、寂寥的荒凉之景,寄 寓了词人奉命出塞的怅惘之情。
问题探究
4、这首词哪些词语写出了塞外的荒凉
1)北风吹断马嘶声。引人入寒风凛冽之境,“断”字, 不仅生动描绘马嘶声在北风中被阻断,更描绘了人被 隔绝在荒凉之地的感觉。 2)深、远、晚 、荒、 旧等一系列形容词 深秋远塞,揭示出时间处于深秋,给人以寒冷萧瑟印 象,空间处于偏远荒凉之地。 晚烟 、荒戍垒、旧关城,给人以暮色、黯淡与荒凉、 残破之感。 3)另外一、半这两个量词,实际上展示的也正是与丰 富、繁多完全相反的 萧疏、稀薄之感,映衬塞外空阔 荒凉。
课堂小结
这首词抒发了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 全篇除结句外皆出之以景语,描绘了深 秋远寒,荒烟落照的凄凉之景,而景中 又无处不含悠悠苍凉的今昔之感,可谓 景情交练。最后“古今幽恨几时平”则 点明主旨。
当堂检测
1、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词中寥廓的意境与王维的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及范仲淹的“千嶂 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有相同意境的句子是: __一__抹__晚__烟__荒_戍__垒__,__半__竿_斜__日__旧__关__城___。 2、纳兰性德《浣溪沙》中的“__身__向__云__山_那__畔__行___ ” 一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让人想起同是纳兰的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这首词中的 “___古__今_幽__恨__几__时_平____”一句点明主旨。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课外古诗词朗读《浣溪沙》语文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课外古诗词朗读《浣溪沙》语文课件.
本文档详细解读了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浣溪沙》的内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先介绍了作者纳兰性德的背景和其作品特点,随后进入《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的深入讲解。该词通过描绘深秋远塞的景象,表达了词人奉使出塞的凄惘情怀。全词以景语为主,将荒凉的边塞风光与词人的内心感受融为一体。从新知导入到逐句赏析,再到环境描绘与主旨探究,文档全面展示了这首词的丰富内涵和艺术魅力。此外,还提供了与课堂内容紧密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通过本文档的学习,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浣溪沙》这首词,并感受纳兰性德独特的词风与情怀。

新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浣溪沙》优质教学课件

新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浣溪沙》优质教学课件

收获平台:
说说你的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我收获了 … … 我体会到了 … … 我还想学习 … …
课后研讨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谈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哪些需要 注意或不太懂的地方。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总结点评 反思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表现得都非常棒。 在以后的学习中,请相信你们是存在着巨 大的潜力的,发挥想象力让我们的生活更 精彩吧。
精读细研
诗词赏析
首句以听歌、对酒开篇,格调娴雅,欲抑先扬,构思 独特。接着品读下去,情绪就不由自主地蒙上了些许淡淡 的哀愁。虽然眼前还是与去年一样的时节,一样的天气, 一样的亭台,但是“夕阳西下几时回”点破了其中蕴含的 深意——时光易逝难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 来”是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慨叹。“似曾相识燕归来”看似 可聊以自慰,实则使词人内心的愁苦更加强烈。词人面对 落花归燕,触目伤怀,抑郁难解,孤独寂寞之中,只能独 自徘徊在花园的小路上,在记忆中寻找逝去的年华。
词语解释 【落】凋落。 【香径】弥漫着花 香的园中小路。
整体感知
译文 吟罢一曲新词饮一杯酒,(往事涌上心头,)
(眼前)还是和去年一样的天气,亭台也和去年毫 无二致。夕阳虽然美好,但终归要西沉下去而不能 返回。
花的凋落和时光的流逝,都是令人惋惜而毫无 办法的,只有归来的燕子,似乎是去年的旧相识。 (真是无可奈何啊,)(我)独自在弥漫着花香的 小路上走来走去。
浣溪沙
知识备查
作者简介
晏殊(991Leabharlann 1055),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同叔,谥号元献。 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其词擅长 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 语言婉丽。今存《珠玉词》及清人所 辑《晏元献遗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起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让人想 起同是纳兰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 那畔行”。
边地北风,从来都音声肃杀,听了这肃杀 之声,只会使人愁绪纷乱,心情悲伤。而纳兰 在此处云“北风吹断马嘶声”。听闻如此强劲, 如此凛冽的北风,作者心境若何,可想而知Leabharlann 难怪他会感慨“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
学习目标
1.能够把握词的内容,赏析词语言。
2.能够体会词人深沉的思想感情。
走近作者
【纳兰性德】(1655— 1685),叶赫那拉氏,字 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
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
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
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 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
集》《饮水词》等。
整体感知
用自己的话描述词所描绘的画面。
我向着那高耸入云的方向前进,北风呼 啸,淹没了战马的嘶鸣声。深秋远远的边塞, 使人不禁情伤。一抹晚烟袅袅升起,在这边 地的城堡上显得尤其荒凉。夕阳西下,斜斜 地照射在山海关城头的旗杆上。古往今来胸 中的怨恨何时能平?
赏析词句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 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诚,其感不胜拳挚。
主旨探究
这首词抒发了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全 篇除结句外皆出之以景语,描绘了深秋远寒, 荒烟落照的凄凉之景,而景中又无处不含悠 悠苍凉的今昔之感,可谓景情交练。最后 “古今幽恨几时平”则点明主旨。
板书设计
云山、北风、马嘶、晚烟、斜日、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
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 之气的战地风光侧面。晚烟一抹,袅然升 起,飘荡于天际,营垒荒凉而萧瑟;时至 黄昏,落日半斜,没于旗杆,而关城依旧。
词中的寥廓的意境不禁让人想起王维的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及范仲淹的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古今幽恨几时平!
极写出塞远行的清苦和古今幽恨,既不 同于遣戍关外的流人凄楚哀苦的呻吟,又不 是卫边士卒万里怀乡之浩叹,而是纳兰对浩 渺的宇宙,纷繁的人生以及无常的世事的独 特感悟,虽可能囿于一己,然而其情不胜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