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浣溪沙》(附习题)
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浣溪沙】

拓展阅读
译文 一轮明抄月高高地挂在天空,月光映上露珠晶莹剔透,好像被露水打湿了 一样。在如此美丽的月光下,寒鹊不知道该百到哪里栖息。而萤火虫也不 敢和月光争一点光亮。随着卷起的门帘飞进了房间。 院子里只剩枝丫的槐树落在月光下的影子,稀疏凄凉。而这个时候从邻居 那边传来的杵声在寂静的秋夜里显得那么清晰急促。相隔遥远。如何去约 定相聚的日子,只度能惆怅地望着同样遥远的月亮,什么事也做不了,就 那样傻站着。
走近作品
创作背景
本词选自《二晏词笺注》。“浣溪沙”原是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 牌名,一般情况下,上下片各三个七字句,共四十二字。此调音节明 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晏殊一生 显达,生活富贵闲适,其词作不外感事伤怀、相思离别、男女爱情之 类。这首词大约作于宴饮歌乐之后,透露出一种深沉的人生感慨。
拓展阅读
赏析 这是一首抒情诗,描写诗人在凝视那一轮明月时的感怀:似有一丝喜悦, 一点慰藉,但也有许多的愁苦涌上心头,如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和人 生的坎坷等。这首诗正是在这种情景相生、思与境谐的自然流出之中,显 示出一种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艺术美。 通读整篇,发现并无任何用词新奇之处,但妙就妙意境的营造上。诗人以 流水般流畅的文笔,以“明月”“惊鹊”“寒影”等一组意象画出了一幅 别样的孤清月夜图。徜徉其中,能清楚地看见他的思痕,触摸到他跳跃的 文思,听到他的叹息。
内容展示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内容展示
诗词解释
采桑子:词牌名。又名“丑奴儿”“罗敷媚”等。双调四十四字,上下阕 各四句三平韵。 轻舟:轻便的小船。短棹:划船用的小桨。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 省阜阳市西北。 绿水:清澈的水。逶迤:形容道路或河道弯曲而长。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3首) 阅读鉴赏题 中考题汇总(背诵 带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3首)阅读鉴赏题中考题汇总(背诵带答案)课内古诗词目录《唐诗五首》野望(王绩)黄鹤楼(崔颢)使至塞上(王维)渡荆门送别(李白)钱塘湖春行(白居易)《诗词五首》饮酒(其五)(陶渊明)春望(杜甫)雁门太守行(李贺)赤壁(杜牧)渔家傲(李清照)课外古诗词目录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龟虽寿(曹操)赠从弟(其二)(刘桢)梁甫行(曹植)课外古诗词诵读(二)《浣溪沙》晏殊《采桑子》欧阳修《相见欢》朱敦儒《如梦令》李清照一、《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
全诗通过萧瑟静谧的景色描写和诗人面对牧者猎者虽相见而不相识的情景,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绪,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每一棵树都顶着一抹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脉重峦叠嶂,披上了落日的余晖。
树叶黄了,落到地上,山后的太阳余晖落在山上。
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整个画面萧瑟恬静。
3.“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答:牧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马带着收货的猎物回家,好一派田园气象。
4.本诗在写景上有什么特色?答:颔联写的是秋野静景,颈联写的是秋野动景,以动衬静,意境更显静谧。
5.“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一句引用了怎样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作者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了,身边竟无相识的熟人或朋友,只好唱起《采薇》之歌,与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运用典故,抒发了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隐逸山林的愿望。
二、《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末课外古诗词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

期末课外古诗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内容:【原诗】【翻译】【主题思想】题型:【理解性默写】【简答题】课外古诗词诵读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2、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欧阳修3、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朱敦儒4、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原诗】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译文】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才能回来?花儿总要凋落让人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来,独自在花香小径里徘徊。
【主旨】词人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对美好景物以及难以忘怀情事的流连,同时也不免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无限惆怅。
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词人由景触情,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对美好景物及难以忘怀情事的流连,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无限惆怅的句子是:2、诗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3、晏殊《浣溪沙》词上片“”两句构成“新”“旧”的对比,下片构成“来”“去”对比的词句是:二、赏析简答题: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一向为词评家赞赏,请简要赏析。
2、“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的“独”字用得极妙,请加以赏析。
3、赏析“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的妙处。
【答案解析】一、理解性默写:1、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词人由景触情,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对美好景物及难以忘怀情事的流连,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无限惆怅的句子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2、诗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3、晏殊《浣溪沙》词上片“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两句构成“新”“旧”的对比,下片构成“来”“去”对比的词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浣溪沙-晏殊》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 古诗词 《浣溪 沙-晏殊 》
诗词赏识
小园香径独徘徊。
一个“独”字写出了词人的落寞孤独。 “徘徊”运用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地表 现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美好时 光的留恋.这句话表现了作者的伤感、 孤独和寂寞。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 古诗词 《浣溪 沙-晏殊 》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 古诗词 《浣溪 沙-晏殊 》
品词明意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去 年这时节的天气、亭台楼阁依然存在。夕 阳虽然美好,但终归要西沉下去,而不能 返回。
作者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
(今属江西)人。北宋词人。景德初年,十四 岁,就以 “神童”的才名应殿试考中进士。在 西溪任上常讲学,后人建有晏溪书院, 故西溪 又称“晏溪”。
晏殊是一名著名的文学家,擅长词令(长短句 ),尤擅小令。风格婉转,历有 “此宗令词之 专精者,首推晏殊”的评价。这首诗是暮春时 节词人看到花落的景象,回忆起了以前的往事, 所以这首诗是对春天的伤春怀旧。
➢这首词是伤春感时之作,但感伤情绪 并不浓郁,只是传达出一若有若无的淡 淡闲愁,意韵幽微,淡雅温厚。可从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看出来。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 古诗词 《浣溪 沙-晏殊 》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 古诗词 《浣溪 沙-晏殊 》
5.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 千古名句,试简析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 古诗词 《浣溪 沙-晏殊 》
做一曲新词,喝一杯酒。天气 还是去年的天气,亭台还是去年的亭 台。夕阳西下几时能回呢?
(优质课件)语文八上课外古诗词诵读(二)《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1)

导入新课
世事常变迁、人生没有永恒。一年 又过一年,物还是人却非。真是“无可 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晏殊的《浣溪 沙》,感受词人对宇宙人生的深思,体 会美的艺术享受。
学习目标
目标: 1、了解诗人及诗词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从意象的角度 来分析诗人在诗中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读读诗词,在读读背背中感受语言清丽自然的特点。 3、赏析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重点:在诵读吟咏中感受本词的语言特色。 难点:体会词的意境,感悟词人所表达的深刻感受。
参考:
首句写词人对花落去而终究无力挽回的叹惋, 次句借燕归来抒写因美好事物归来而欣慰。所包 含的哲理是,人事兴衰,无往不复。
思考探究
3、“夕阳西下几时回”暗含了怎样的哲理?
参考: 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
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 更,却再也无法重复。
思考探究
4、“小园香径独徘徊”言犹尽而意无穷,请 略作鉴赏。
板书设计
上阕
浣
怀旧之感、惜时之意
溪
沙 下阕
无法挽回、有意自慰
年好 华景 流不 逝常
主题归纳
浣溪沙 晏殊
《浣溪沙》抒发了悼惜残春之情,表达了 时光易逝,难以追挽的伤感。
扩展延伸
你还能背诵晏殊的其它一些诗吗?
中秋月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破阵子·春景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 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 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写作背景
这是晏殊《珠玉词》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作者一生历居显官要职,仕途平坦,但政绩平平。作 品在歌酒风月、闲情逸致吟咏中,也常流露出官僚文 人由精神空虚而产生的年华易逝、然后迟暮落寞的感 伤。暮春时节,日落时分,物候的变化引发了词人对 年华易逝的感伤。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8首 阅读鉴赏题 中考题汇总(背诵 带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8首阅读鉴赏题中考题汇总(背诵带答案)课外古诗词诵读(一)目录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龟虽寿(曹操)赠从弟(其二)(刘桢)梁甫行(曹植)课外古诗词诵读(二)目录《浣溪沙》晏殊《采桑子》欧阳修《相见欢》朱敦儒《如梦令》李清照一、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1、分析最后一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进”在全诗结构上起的作用。
答:卒章显志,点明诗旨;升华情感。
表达一个女子对远行心上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2、分析本诗写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答:①在写景上层层推进,由树到叶,由叶到花(荣),由花到香,而情感也在写景过程中不断酝酿升华;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眼前的树、眼前的花,谁来欣赏谁来赞?一个独守闺房幽怨憔悴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③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奇树”“绿叶”“荣”“馨香”等一组繁荣旺盛的意象,来突出自己的孤单寂寞,抒写心中的哀怨伤感。
3、有一诗句非常有“新意”,表现了诗人的创造性,是哪一句?答:“馨香盈怀袖”。
香气本来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但作者却能把它写得像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很生动形象。
4、结尾两句诗人是说花的可贵还是不足稀奇,请分析诗歌结尾的内涵。
答:可贵。
这花本来没什么稀罕,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这是主人公无可奈何、自我宽慰的话,同时也点明了全诗相思怀念的主题。
5、“馨香盈怀袖”是值得赞赏的佳句,其中哪个字用得好,请赏析。
答:“盈”字用得好。
“馨香盈怀袖”,是说花的香气染满了妇人的衣襟和衣袖。
一个“盈”字,暗示主人公手执花枝,站立了很久,任花香盈袖,愁绪百结。
这是因为思绪久积,情不自禁,表现出主人公深深的思念。
6、这首诗涉及了主人公的动作细节,请指出本诗这一细节,并简要分析这一动作内涵。
答:“攀条折其荣”一句,主人公情不自禁的折下一枝花,想把它赠送给远方的亲人。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
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
,过扬州。
译文:南京城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 色。万里的长江在夕阳下流去。公元1127年( 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官僚们散了 ,什么时候收复国土?试请悲风吹泪过扬州。
诗歌朗读
采桑子 欧阳修
zhào
wēi yí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
dī shēng 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liú li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
lián yī 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疏通文意
轻舟短棹西湖好 ,绿水逶迤。芳草长 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
无风水面琉璃滑 ,不觉船移。微动涟 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
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去年这时 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但眼前的夕阳西下了 ,不知何时会再回来。
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而去年似曾见 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来了。(自己不禁) 在小花园中落花遍地的小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
诗词赏析 婉约词
浣溪沙
淡淡的闲愁
感
晏殊
伤
年 华
上片
物是人非 怀旧
作者简介
知人论世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 靖康、建炎间,屡召不起。1133年(绍兴三年) 以荐补右迪功郎,1135年(绍兴五年)赐进士出 身守秘书省正字(校正文字的官吏)。历兵部郎 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 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晚落致仕,除鸿胪 少卿,秦桧死,依旧致仕。1159年(绍兴二十九 年)卒。有词三卷,名《樵歌》。
草长堤轻——,舟—隐短—隐棹—笙西——歌湖—处好—处,随绿。水逶动迤静结。合芳
课外古诗词诵读 《浣溪沙》《采桑子》《相见欢》《如梦令》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诗词赏析
•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下片主要写绿水。首句写出了风平浪静时水面晶莹平滑
的景象。结句以动衬静,以景结情,使得西湖水面愈显幽 静,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同时,更表现了词人对 如同水鸟一样自由自在的生活的追求。
朗读诗词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婉丽含蓄,是婉约 派代表词人。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 与欧阳修并称“晏欧”。后世尊其为“北宋倚声家初祖”; 亦工诗善文,其文章又能“为天下所宗”。
知人论世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 士,谥号文忠,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 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仁宗天圣八年以进士及第。 曾任西京留守推官,因几次支持范仲淹等改革派,屡遭贬 谪。晚年曾主持进士考试,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 又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兵部尚书等职。欧阳修散文创作 成就最大,也擅长诗词,诗学韩愈,多反映社会现实,词则 婉约柔美,清新淡雅。
诗词赏析
•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上片写登楼所见。在黄昏日暮之时,离乡背井、作客金
陵的词人独自登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看到这一片萧条零 落的秋景,悲秋之感油然而生。词人用象征手法,暗示南宋 的国事如眼前的暮景,将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衰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 《浣溪沙》晏殊
词 课 《采桑子》欧阳修
题 总
《相见欢》朱敦儒
览 《如梦令》李清照
浣 溪 沙晏
殊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 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 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 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政治家、 文学家。其词多描写四季景物、男女恋 情、诗酒优游、离愁别恨,反映富贵闲 适的生活。晏殊与其子晏几道,在当时 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 晏”。有《珠玉词》等存世。
全词写登楼的所见所感,表达 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 国精神。
北宋灭亡,改变了许多文人的命运,转变了 他们的生活,转换了他们的情思,也使爱国成为 南宋时代诗词创作的主旋律。朱敦儒早年过着锦 衣玉食的生活,词作柔美婉约。国破家亡的残酷 现实警醒了他,加深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这首
词上片写景,写夕阳、大地、长江,视野宽广, 气魄宏大,苍凉沉郁。残阳仿佛在抗议,长江好 像在诉说,大地似乎在哭泣。下片转为抒情,用 直抒胸臆的方式来表达词人的亡国之痛,以及其 渴望收复中原的心志。一个“乱”字,概括了中 原沦丧的现实;一个“散”字,揭露出统治阶级
全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颍州 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上片主要写堤岸风 景,笔调轻松而优雅。“西湖好”是一篇之 眼,“短棹”二字已将休闲的意思委婉写出。 “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两句写出由湖心经
水面到堤岸,再整体向远处推进的动态画面。 “隐隐笙歌处处随”一句又从听觉的角度将 西湖的欢乐情调表现出来,“隐隐”和“处 处”都凸显出轻舟的流动感。
qìnɡ
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洛阳(今属 河南)人。宋代词人。其词语言流畅,清新自然, 多写隐居生活的闲适放浪;南渡后,也有感怀、愤 激之作。朱敦儒有“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 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今存词集《樵歌》。
古城名,即今江苏南京。
倚楼观看清秋 时节的景色。
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声韵和谐,寓意 深婉,历来为人所称道。全词语言圆转流利, 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 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 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采桑子
欧阳修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 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 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这首词写词人追忆少女时代的一次 郊游活动,反映了词人早年无忧无虑的 生活,表达了词人对生活、对自然的热 爱之情。
这首小令,为词人早期所作,写她经久不 忘的一次溪亭畅游。“常记”明确表示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 曲折地传达出词人流连忘返的情致。“误入”
细小的波纹。
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碧 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隐 隐传来的音乐歌声,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 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 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飞翔。
这首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 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表达了 作者美好的心境、惬意的情怀。
显示了词人忘情的心态。两个“争渡”,表 达了词人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 水鸟惊飞,又带给词人意外喜悦。至此,词 突然结束,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章丘 (今属山东)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人物, 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 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 清丽。代表作品有《声声慢》(寻寻觅觅)、《一 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夏日绝句》等。
这首词借景抒情,通过对旧亭台、 夕阳西下、花落去的描述,表达了作者 对年华易逝、好景不长的感伤之情。
这首词的上片写今昔之景,叠印时空, 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 起句触景生情,蕴含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 全非的怀旧之感,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 “夕阳西下”既写眼前景,又喻人到暮年。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
浣溪沙
唐代教坊曲名, 后用为词牌名。
晏殊
不得已,没 有办法。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
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
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弥漫着花香的园中小径。
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 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再回来?那 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 相识,在小园中弥漫着花香的小径上我独自 徘徊。
欧阳修(1007—1072),字永 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 永丰(今江西)人,北宋政治家、 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后人将 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 古文章四大家”。代表作有散文 《醉翁亭记》等。
指颍州西湖。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
指歌唱时有 笙管伴奏。 桨。
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
下片主要写绿水。首句以静写动,写出 风平浪静时水面晶莹澄澈的景象。结句却是 以动衬静,以景结情,使得西湖水面愈显幽 静,结读者留下了无尽的审美想象空间,同 时,更表现出词人对如同水鸟一样自由自在 的生活的追求。
相见欢
朱敦儒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
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
黄昏 溪边的亭子。 时候。 大醉。
尽了兴致。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
乘船返回。 荷花。
奋力把船划出去。
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
这里泛指水鸟。
滩鸥鹭。
常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一玩就玩 到日暮时分,沉醉其中,不想回家。一直玩 到兴尽才乘舟返回,却误进了荷花池的深处。 奋力把船划出去,惊起了满滩的鸥鹭。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
指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 代指达官显贵。簪和缨都是 二年)金人进军中原之事。 古代贵族的帽饰。缨,帽带。
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
请人代自己做。
收复国土。
倩悲风吹泪过扬州。今属江苏。
在金陵城登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 的景色。夕阳垂地,万里的长江缓缓流去。 金人侵占中原,天下大乱,士家贵族散了, 什么时候收复国土?试请悲风将我的泪水吹 到扬州。
无心抗战的心理。“几时收”,既是词人渴望 早日恢复中原心事的表露,也是对南宋的嘲讽, 寄托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对中原人民的深切怀 念。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词人乞求西风把自 己的泪水吹过大江,吹到已成为战争前线的扬 州,充满无限悲慨。
如梦令
李清照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 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 滩鸥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