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合集下载

绿色食品标准体系

绿色食品标准体系

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绿色食品是指在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食用等全过程中,对环境、生态和人体健康无害的食品。

绿色食品标准体系是保障绿色食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保障,其建立和完善对于推动绿色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和提升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绿色食品标准体系主要包括绿色食品的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的标准和规范。

首先,在生产环节,绿色食品标准体系应包括对土壤、水源、空气等环境的保护要求,对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用品的使用限制,以及对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和采摘时间等方面的规定。

其次,在加工环节,绿色食品标准体系应包括对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添加剂使用、加工工艺、包装材料等方面的要求,确保食品在加工过程中不受到污染。

再者,在流通环节,绿色食品标准体系应包括对食品运输、储存、销售环节的卫生要求和追溯体系的建立,保证食品在流通过程中不受到二次污染。

最后,在消费环节,绿色食品标准体系应包括对消费者知情权的保障和对食品安全的监督和检测,确保消费者能够放心购买和食用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大对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的立法和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加强对绿色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保证其生产经营活动的合法合规。

企业应严格遵守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的要求,加强对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管理,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社会各界应加强对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的宣传和推广,增强公众对绿色食品的认知和信任,促进绿色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

总之,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于保障绿色食品质量和安全,推动绿色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提升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各方应共同努力,加强合作,推动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的建设,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健康的食品,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食品发展历程

绿色食品发展历程

从1990年5月15日,中国正式宣布开始发展绿色食品以来,中国绿色食品事业已经经历了十年发展历程。

这个历程又可分为三个阶段:提出绿色食品的科学概念→建立绿色食品生产体系和管理体系→系统组织绿色食品工程建设实施→稳步向社会化、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方向推进。

第一阶段:从农垦系统启动的基础建设阶段(1990~1993年)1990 年,绿色食品工程在农垦系统正式实施。

在绿色食品工程实施后的三年中,完成了一系列基础建设工作,主要包括:在农业部设立绿色食品专门机构,并在全国省级农垦管理部门成立了相应的机构;以农垦系统产品质量监测机构为依托,建立起绿色食品产品质量监测系统;制订了一系列技术标准;制订并颁布了《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等有关管理规定;对绿色食品标志进行商标注册;加入了“有机农业运动国际联盟” 组织。

与此同时,绿色食品开发也在一些农场快速起步,并不断取得进展。

1990 年绿色食品工程实施的当年,全国就有127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商标使用权。

1993年全国绿色食品发展出现第一个高峰,当年新增产品数量达到217个。

第二阶段:向全社会推进的加速发展阶段(1994~1996年)这一阶段绿色食品发展呈现出五个特点:(1)产品数量连续两年高增长。

1995年新增产品达到263个,超过1993年最高水平1.07倍;1996年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新增产品289个,增长9.9%。

(2)农业种植规模迅速扩大。

1995 年绿色食品农业种植面积达到1700万亩,比1994年扩大3.6倍,1996 年扩大到3200万亩,增长88.2%。

(3)产量增长超过产品个数增长。

19 95年主要产品产量达到210万吨,比上年增加203.8%,超过产品个数增长率4.9个百分点;1996年达到360万吨,增长71.4%,超过产品个数增长率61.5个百分点,表明绿色食品企业规模在不断扩大。

(4)产品结构趋向居民日常消费结构。

与1995年相比,1996年粮油类产品比重上升53.3%,水产类产品上升35.3%,饮料类产品上升20.8%,畜禽蛋奶类产品上升12.4%。

绿色食品标准体系概述

绿色食品标准体系概述

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
3A级绿色食品产品包装上以绿底印白色标志,其防伪标签的底色为绿色,产品包装上以绿底印白色标志;而AA级绿色食品包装上以白底印绿色标准,防伪标签的底色为蓝色;
★、绿色食品所具备的条件
1、产品或产品原料产地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态环境质量标准;
2、农作物种植、畜禽饲养、水产养殖及食品加工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
3、产品必须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
4、产品的包装、贮运必须符合绿色食品包装贮运标准;
作为申请绿色食品所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结构中有具体要求;。

绿色食品标准体系

绿色食品标准体系

绿色食品标准体系概述绿色食品是指在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保护生态系统,提高食品安全和营养价值的食品。

绿色食品标准体系是为了规范绿色食品生产和消费而制定的一系列标准。

绿色食品标准的意义绿色食品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1.保护环境:绿色食品标准要求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采用环保的技术和方法,减少对土地、水资源和空气的污染,保护生态系统的健康。

2.提高食品安全性:绿色食品标准要求生产者遵循食品安全的要求,监控并控制食品生产过程中的风险,确保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

3.提高产品质量:绿色食品标准要求生产者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并通过合理的生产过程保持产品的新鲜度和口感。

4.促进可持续发展:绿色食品标准鼓励生产者实施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浪费。

绿色食品标准的主要内容绿色食品标准体系包括了一系列的标准和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产标准生产标准是指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需要符合的各项规定和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农药和化肥的使用:生产者需要选择绿色无毒害的农药和化肥,并合理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土壤保护和改良:生产者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例如合理耕种、轮作和覆盖等。

•水资源管理:生产者需要合理管理水资源,减少灌溉用水量,并避免对水体的污染。

•农业生态系统保护:生产者需要保护和维护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保障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

•养殖管理:针对畜禽养殖,生产者需要合理使用饲料,控制养殖密度,确保动物的健康和福利。

2. 加工标准加工标准是指绿色食品在加工过程中需要满足的各项规定和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原材料选择:加工者需要选择符合绿色食品标准的原材料,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加工工艺和设备:加工者需要采用绿色环保的加工工艺和设备,减少能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

•添加剂使用:加工者需要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绿色食品认证体系概述_2

绿色食品认证体系概述_2

(二)标志编号
LB— XX— XX XX XX XXX X
标志 产品 批准 国别 地区 产品 产品
编号 分类 年度
省 序号 分级
2002年10月, 中心实行新的编号:
LB— XX— XX XX XX XXXX A(AA)
绿标 产品 认证 认证 省份 产品 产品 类别 年份 月份(国别)序号 级别
4、下列情况之一者 ,不能作为申请人: (1)与中心或绿办有经济和其它利益关系的;
3、经卫生部公告既是药品也是食品 ,如紫苏、 白果 4、“抓大不放小 ”
5、对风险系数较大的产品要慎重 ,如白酒、蔬菜、 肉鸡、黄泥螺、 甲鱼、猪肉、韭菜等
6、药品、香烟不受理; 暂不受理蕨菜、方便面、火 腿肠、叶菜类酱菜的申报
(三)现状评价 1、评价标准
NY/T391—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2、评价指标分类
严控环境指标土壤:Cd H Nhomakorabea As Cr
一般控制环境指标
Cu Pb PH
空气:SO2 NOx F
灌溉水:Pb Cd Hg As Cr
TSP
F 粪大肠菌群 PH
4、报告出具时间 45天内
(五)监测面积 监测面积应考虑轮作制度(面积)
工业污染源、“三废 ”排放情况、农业污染物及危 害, 土壤、地表水及地下水、空气质量现状
(4)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5)调查报告 内容:产地基本情况 ,土壤(空气、水)质量分析, 优化布点方案等 ,调查单位、时间、人员等
(二)环境监测 1、土壤环境监测 大田种植区:S<2000公顷,3—5个点;S>2000公顷, 增加1000公顷 ,增加1个点
2、“表一 原料供应形式 ”栏 填写申报企业与生产基地或原料供应单位间关 系。

绿色食品生产管理方案

绿色食品生产管理方案

绿色食品生产管理方案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环境的重视,绿色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绿色食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或最小化使用化学物质,遵循环保原则,不破坏生态环境,保障食品安全和健康的食品。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绿色食品生产管理方案至关重要。

一、绿色食品生产管理目标与原则为了实现绿色食品的生产管理,需要确立明确的目标与原则。

目标是确保食品的健康、安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包括食品生产过程的无污染、高效率、公平竞争和社会责任。

二、建立绿色食品生产管理体系绿色食品生产管理体系是管理绿色食品生产的基础,主要包括组织架构、职责分工、流程控制和资源配置等。

通过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可以确保绿色食品生产的质量和效果。

三、推动农业生态化发展农业生态化是绿色食品生产管理的基础。

要积极推动农业生态化发展,采取科学的耕作方法和农业生产模式,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提高土壤质量,保护生态环境。

四、加强绿色食品种植技术培训为了提升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应加强绿色食品种植技术培训。

通过向农民传授科学种植技术、绿色农业知识,提高他们的意识和能力,以确保绿色食品的生产质量和产量。

五、完善绿色食品生产标准绿色食品生产标准是确保绿色食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保证。

应该完善绿色食品生产标准的制定,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以推动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

六、加大绿色食品产业支持力度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

应加大对绿色食品生产企业的政策支持和金融扶持力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绿色食品产业的快速发展。

七、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食品安全是绿色食品生产管理的核心问题。

要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监测体系,加强食品抽检和追溯体系建设,确保绿色食品的源头可追溯,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八、提倡绿色消费理念绿色食品的成功推广需要倡导绿色消费理念。

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认知和接受度,鼓励消费者购买绿色食品,形成绿色食品市场的良好发展格局。

绿色食品标准体系

绿色食品标准体系

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绿色食品是指在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和食用过程中,对环境友好、对人体健康有益、符合社会公共利益、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食品。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绿色食品标准体系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绿色食品标准体系是指为了保障绿色食品的质量和安全,制定的一系列标准和规定。

这些标准和规定涉及到绿色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旨在确保绿色食品的全程可追溯、无公害、无污染、高营养、高品质。

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的建立,对于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保护环境资源,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首先,绿色食品标准体系涉及到绿色食品的生产环节。

在生产环节,应当遵循绿色农业生产的原则,采用有机肥料、生物农药等绿色农业技术,实行农业生产全程无公害、无污染。

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确保绿色食品的来源可追溯、生产过程可追溯、流通环节可追溯、销售终端可追溯。

其次,绿色食品标准体系涉及到绿色食品的加工环节。

在加工环节,应当严格控制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采用先进的加工技术,确保绿色食品的营养成分不流失、不变质。

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对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的监督和管理,确保绿色食品的加工过程安全、卫生。

再次,绿色食品标准体系涉及到绿色食品的运输和销售环节。

在运输和销售环节,应当加强对绿色食品的质量检测和监管,建立健全的冷链物流体系,确保绿色食品在运输和销售过程中的新鲜度和安全性。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绿色食品销售终端的管理,规范绿色食品的标识和宣传,提高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认知和信任度。

总之,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对于推动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提高绿色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希望相关部门和企业能够共同努力,加强对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的建设和执行,为推动绿色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为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作出积极贡献。

绿色食品标准体系

绿色食品标准体系

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绿色食品是指在生产、加工、包装、运输等全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激素等物质,不添加任何人工色素、香精、防腐剂等化学物质,不含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有害物质,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对环境友好,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食品。

绿色食品标准体系是指为了保障绿色食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全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制定的一系列标准和规范。

绿色食品标准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生产标准,包括绿色农业生产标准、绿色畜牧生产标准、绿色水产品养殖标准等。

生产标准是绿色食品的基础,它规定了绿色食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应该符合的条件和要求,包括土壤、水源、种子、养殖环境、养殖方式等。

二、加工标准,包括绿色食品加工标准、绿色食品包装标准等。

加工标准是指对绿色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应该遵守的一系列规范,包括原料的选择、加工工艺、包装材料等。

三、流通标准,包括绿色食品流通标准、绿色食品贮藏标准等。

流通标准是指绿色食品在流通和贮藏过程中应该符合的条件和要求,包括运输、贮存、销售等环节。

四、消费标准,包括绿色食品消费标准、绿色食品食用标准等。

消费标准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和食用绿色食品时应该注意的事项和要求,包括选择、储存、烹饪等。

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对于保障绿色食品的质量和安全,促进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因此,各国都在积极推动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在我国,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绿色食品标准体系,包括了绿色有机食品、绿色无公害食品、绿色地理标志食品等一系列标准和认证体系。

这些标准和认证体系,为我国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然而,也应该看到,我国绿色食品标准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标准体系不够完善,认证体系不够规范,监管体系不够健全等。

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提高绿色食品的质量和安全,促进绿色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标准化理论研究
—面谲丽雁砸_乏斫矿
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陈倩梁志超谢焱刘艳辉李鹏
摘要绿色食品标准体系是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

本文介绍了绿色食品标准的建立、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并分析了绿色食品标准体系对绿色食品产业及食品安全工作所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绿色食品标准体系发展
Abstract.Thestandbrdssystemofgreenfood『sanimportanttechnicalsupportforthedevelopmentofgreenfood.Thisarticlepresentstheestablishment,thedevelopmentprocessandtheactualstateofstandardssystem.Italsoanalysizestheef-fectsontheprojectofg脚nfoodandfoodsafety.
Keywords:greenfood,standardssystem,development
中国绿色食品产业是上世纪90年代由农业部发起,农业部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具体组织实施的一项开创性产业。

绿色食品强调“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的理念,突出食品“安全、优质、营养”的质量特征。

其具体概念是指在优良环境下,严格按照规定的技术规范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产品无污染、安全、优质,并使用专用标志的食用农产品及加工品。

经过20年的发展历程,绿色食品工作系统已在全国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绿色食品组织管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

本文仅根据笔者几年来从事绿色食品标准体系建设工作的实际,对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概况做一介绍。

1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的建立及建设原则绿色食品标准体系建设是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技术依托,是实现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的技术基础。

绿色食品产业起步之初,国务院就在有关批复中明确指出,农业部.应‘‘根据国际市场要求,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制定和完善‘绿色食品’标准,以推动‘绿色食品’开发工作朝着正规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这为绿色食品标准化工作确定了方向。

因此,绿色食品标准体系建设工作是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绿色食品标准是推荐性农业行业标准,由农业部统一组织制定、审核和发布。

多年来,绿色食品标准体系建设一直遵循以下4个原则。

1.1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绿色食品标准以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的方式,规范生产者的行为。

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通过促进生物循环、合理配置和节约资源,减少经济行为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提高产品质量,维护和改善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

注:梁志超为本文通讯作者。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作者:陈倩, 梁志超, 谢焱, 刘艳辉, 李鹏
作者单位:
刊名:
中国标准化
英文刊名:CHINA STANDARDIZATION
年,卷(期):2010(4)
参考文献(1条)
1.刘连馥绿色食品导论 1998
本文链接:/Periodical_zgbzh201004010.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