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特符号学
符号学原理 罗兰

符号学原理罗兰
符号学原理是由法国哲学家罗兰·巴特提出的,他认为符号是人类认知和沟通的基本工具。
符号学原理主张,人类通过符号来构建现实的意义,并通过符号进行交流和理解。
在符号学中,符号被定义为一种能够代表其他事物的物体、动作、语言、图像等,它们与所代表的事物之间存在一种约定俗成的关系。
符号具有表达的功能,通过符号,人们能够传递信息、构建意义、分享知识。
符号学原理认为,符号是文化的核心,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符号系统。
每个符号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产生、传播和理解的,它们具有特定的社会和历史意义。
符号并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人们共同约定的一种意义。
符号学原理也关注符号的使用和解读过程。
人们通过对符号的解读和理解,来探索其中蕴含的意义。
符号学认为,符号的使用和理解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随着时间和文化的变化而不断演变和调整。
符号学原理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如语言学、文学、艺术、传媒等。
通过符号学原理的研究和应用,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人类认知和交流的过程,深入探索语言和文化的本质。
巴特符号学理论的应用分析

• • • • •
2)关于戴孝的埃莱克特娜的迷思: 天堂会怎么接待残缺的人生? 生活(生命)幸福的基础究竟是什么? 是否拥有了丰富的物质就胡拥有幸福? 那密密麻麻的叶柄丝究竟是什么?
• • • •
3)戴孝的埃莱克特娜的象征: 人生意味着什么? 生命又意味着什么? 我们能期待什么?
• (2)第二层次的意义 • 1)隐含义: • A残败的枯叶:已经破败得不对称,生命中 的完满就是以对称为基础的,有泪水也有欢 笑,有痛苦也有幸福,而埃莱克特娜此刻正 遭受自头顶而来的撕裂…… • B一双正在注视的眼睛:我们能否洞穿生活 的迷雾?! • C收紧的鼻孔与紧泯的嘴唇:倔强与抗争 • D丝线化的叶柄:就象连接电脑主机与电源 的线源一样,这也许意味着连接生命外界的 各种物质条件
• 2)关于戏剧节的迷思(节日、戏剧意味着什 么?) • 戏剧女神同春天女神携手衣袂飘飘正在降临 • 春天女神应戏剧女神之约,为人间带来了春意盎 然 • 戏剧女神是播撒希望的女神 • 春意与希望是戏剧节中的双子星座 • 生活与生命的意义之秘密就蕴藏在戏剧里……
• • • • • •
3)关于戏剧节的象征 A曾经的节日又以古老的方式复活了 B戏剧是一种神秘 C参与戏剧即参与神秘 D参与戏剧即参与高雅和文明 E这样的戏剧离我们远吗?
• 2霍尔戈· 马蒂斯为德国多特蒙德立剧院设计 的招贴画: • 戴孝的埃莱克特娜(1969) • (1)第一层次的意义(明显义) • 符号具(能指): • 1)文字:“戴孝(哀伤)的埃莱克特娜”、 说明录 • 2)图式:一片残败、枯死的叶子,隐藏在 叶子中的一幅哀伤的脸,残败成一缕丝线的 叶柄 • 3)颜色:灰色
第二讲第二层次 真实 符号 文化
符号具(能指) 明示义 符号义(所指) 形式 系 谱 轴 内容 隐含义
关于罗兰·巴特符号学理论的简述

剧到摄影 , 音乐 到服装 等等领域都 能看 见 巴特 的身影。 从 然而 , 在巴特多变的人 生旅途 中, 始终有一条路 他从 未离 开, 那就是他符号学之路 , 本文重点概述 巴特如何 根据结 构 主义 的特 点 来 构 建 他 的 符 号 学 理 论 。 语 言 与 言 语 索绪尔 以前的语 言学 , 主要关 心在 语言 中的发 音变 化, 词义本身 的 自发关 联 以及类 比作用 中关于 历史性 变 化的原因等。这些都是 一种 注重个别性 言语行为 的语 言
特全盘接受了索绪尔关 于语 言价值 的理 论。索绪尔认 为 语言如同经济学中等价交换规律 。语言其 价值是 由两个 要素构成 ,其一 , “ 一种能 与价值有 特确定 的无交 换的不 同的物 ; 其二 , 一些能 与价值有待确定的物相 比的类似 的 物。 …并且索绪尔强调 , ” 价值是依 照大众 的习惯 和普遍
一
学 。索绪尔在语言学里 进行 了一 次“ 白尼 的革命 ” 改 哥 , 变 了以往注重个别性 言语行 为。他从语 言本身 的多样性 和 杂 多性 出发 , 入 研 究 语 言 结 构 和 言 语 这 对 二 元 对 立 深 概念。巴特则从索 绪尔二 元对立 概念 出发 , 将整 个符号 学 理 论建 构 在语 言结 构 学 。 首先 , 巴特对语言结构 、 语言及其言语 三者 关系进行 分析。他认为 ,语言结构就是语言减去言语。 而语 言结 “ ” 构既是一种社会 性 的制 度系 统 , 是一 种价值 系统 。一 又 方 面 , 言 结 构 是 语 言 的社 会性 部 分 。在 社 会 系统 里 , 语 它 是集体 的一种契 约 , 不能 由个 体随 意创造 或改 变它 。生 活于集体 中的人要进行 语言 交流 , 必须 受语 言结构 的支 配。同时 , 言结构 的价值 系统是 由一 定数 目的成分 组 语 成, 在这个价值 系统 中 , 每一个成分不单 对其他成分来 说 有量值的东西 , 本身 是一种 较大 的功能项 。并 在其 中 其 不 同程度的出现在 与其他 的相关 值项 中。在这一 点 , 巴
罗兰巴特符号学原理

罗兰巴特符号学原理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法国文化理论家之一,他的符号学原理对当代文化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符号学是一种研究符号和符号系统的学科,它关注的是符号的产生、传播和解读。
罗兰·巴特在他的著作中深刻地探讨了符号的本质和功能,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观点和理论,对于我们理解当代文化和社会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在罗兰·巴特的符号学原理中,他强调了符号的多义性和流动性。
他认为,符号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和语境的变化而不断演变和转化。
符号不是简单地代表着某种特定的含义,而是具有多种可能的解释和意义。
这种多义性使得符号成为了文化和社会交流中的重要工具,也为文化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思考空间。
另外,罗兰·巴特还提出了符号的“死亡”和“复活”问题。
他认为,符号在被过度使用和消费之后会失去原有的意义,变得空洞和无趣,进而“死亡”。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新的语境的出现,这些“死去”的符号又有可能被重新激活,获得新的意义和生命力,实现“复活”。
这种对符号的“死亡”和“复活”的理解,为我们认识符号的演变和再生提供了新的视角。
此外,罗兰·巴特还强调了符号和现实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符号并不是简单地反映现实,而是对现实的一种建构和再现。
符号通过符号系统的运作,不断地塑造和影响着人们对于现实的理解和认知。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把符号视为对现实的“镜子”,而应该理解符号与现实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符号在文化和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总的来说,罗兰·巴特的符号学原理为我们理解文化和社会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他的观点和理论不仅对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也为我们认识当代社会和文化现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通过对罗兰·巴特符号学原理的深入学习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符号的多义性和流动性,认识符号与现实的复杂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读当代文化和社会。
符号学·文学·文化——罗兰·巴特的符号学思想研究

为 “ 当代法 国思 想 界的杂 家 ” 。 巴特思 想 体 系 复杂 多 变 的特 点 ,决定 了 国内外 学 术 界在 巴特 的 身 份定 位 、思想 分期 、理 论体 系构 建等 研究 上难 以达 成 共识 、甚 至衍 生 出诸 多分 歧 和误解 ,进 一
步 加大 了正 确认 识 巴特及 其思 想 的难度 ,使 巴特 思想 研究 成 为学 术界一 座极 富魅 力 的迷宫 。针 对 这 一现 状 ,本文 依据 国 内外学 术界 对于 巴特 思想 分期 的权 威性 划分 ,通 过研 究他 在各个 思 想 阶段
收 稿 日期 :2 1 -3 1 0 1 .l 0
本 文 系 湖 南 省 社 科 基 金项 目 “ 兰 ・巴特 符 号 学 思 想 研 究 ” ( 目批 准 号 :0 Y A 6 ) 的 阶 段 性 成 果 。 罗 项 9 B 07
①
R ln ate 在 中 文 中 的译 名 没 有 统 一 ,有 “ 朗 ・巴 特 ” “ 兰 ・巴尔 特 ” 和 “ 兰 ・巴 特 ” 等 不 同 的 形 式 ,本 o dB r s a h 罗 、 罗 罗 文 统 一 采用 “ 罗兰 ・巴特 ” 但 是 在 引 用其 他 文 献 资 料 时 仍 保 持 引 文 的Βιβλιοθήκη 表 达 。不 作 修 改 。 。
宫。在 巴特 学术生 涯的 第一 阶段 ,“ 零度 写 作” 和 “ 解神 话” 这 两个 关键 词 在 巴特 的 思
想体 系 中得 以 凸显 ,前者 以文 学 为研 究对 象 ,后 者 则从 日常 大众 文化表征 入 手 来批 判 资
本 主 义社会 意识 形 态。进入 学术 生涯 的第二 阶段 ,巴特 的符 号学研 究迎 来 了高峰期 ,这 段 时期 也被 学界 称为 巴特 学 术 生 涯 中的 “ 号 学 阶段 ” 符 。进 入 学 术 生 涯的 第 三 阶段 后 , 巴特 思想呈 现 出 多样 性 、解构 性 等特 点。在 第 四阶段 ,巴特 的解构 主 义文 学、 文化符 号 学研 究继 续往 纵 深发展 ,除 了在 思想和 内容 上践 行 解构主 义精 神之 外 , 巴特还 积极 寻 求
罗兰8226;巴特符号学理论建构及其意义――《符号学原理》解读

罗兰•巴特符号学理论建构及其意义――《符号学原理》解读摘要:罗兰∙巴特是法国当代著名文学思想家和理论家,结构主义运动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符号学理论是在结构主义基础上建构,受索绪尔结构语言学的直接影响。
他所建立的二级意指符号系统是他对符号理论的重要贡献,他的符号理论对整个符号学以及人文学科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学术价值。
关键词:罗兰∙巴特符号含蓄意指元语言巴特一生研究领域颇广,但对符号学的研究贯穿他的一生。
他曾在第一届国际符号学会上,将他的一生定位是对符号的历险。
本文主要通过对巴特《符号学原理》的解读,对巴特的符号理论进行简单的梳理,以求对巴特的符号学思想有个宏观的把握和理解。
一、巴特符号理论建构理论基础(一)结构主义思潮巴特作为法国结构主义运动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符号学理论的提出受到了结构主义思潮的很大影响。
皮亚杰在《结构主义》提出:一个结构包括了三个特性:整体性、转换性和自身调整性。
结构是一个相对封闭与独立自足的整体。
结构主义是对俄国形式主义和新批评文论思想的推进。
它与形式主义和新批评一样,依然注重文学作品内部的研究。
尤其注重通过文本各要素与整体结构的关系来探讨作品的意义。
巴特符号学理论的建构显示出了结构主义方法论的特色。
(二)结构主义语言学以索绪尔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对巴特符号理论的建构有着直接的影响。
索绪尔提出的语言学概念被巴特加以吸收借鉴。
他在书中严格区分了语言和言语。
他认为语言是一个完整的符号系统,它是由具有音响意义的能指和具有概念意义的所指构成,从而生成意义。
语言学研究是共时性的而非历时性。
索绪尔的“语言与言语”、“能指与所指”等概念也成为巴特符号原理的基本概念。
索绪尔以及他的追随者叶尔姆斯列夫的语言学思想是巴特符号学思想的启蒙和向导。
二、巴特符号理论建构(一)语言结构和言语语言和言语是索绪尔结构语言学研究的核心思想,巴特符号学理论引入了索绪尔关于言语和语言的概念,并加以推进。
罗兰巴特 符号的意指作用 案例

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是法国著名的文化批评家、语义学家和符号学家。
他对符号的研究在当今的文化研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罗兰·巴特的符号学理论出发,探讨符号的意指作用,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一、罗兰·巴特的符号学理论罗兰·巴特在《象征形式》一书中提出了符号学的概念,他认为符号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巴特的理论中,符号被定义为“意味着其他某物的事物”,这表明符号不仅是一种具体的物质形式,更重要的是它所代表的意义。
巴特将符号分为指示符号和象征符号两种类型,指示符号是直接代表某种事物的物质形式,而象征符号则是通过一定的约定和文化背景来赋予特定的意义。
二、符号的意指作用在符号学理论中,符号的意指作用是指符号所代表的具体意义和引起的联想。
符号的意指作用不仅涉及到其自身的形态和结构,更重要的是它所指向的世界以及人们在接收符号时产生的心理活动。
符号的意指作用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过程,它受到人们个体差异、文化背景、语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研究符号的意指作用需要考虑到人们的感知和认知过程,以及符号所处的具体环境和语境。
三、符号的意指作用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符号的意指作用,我们可以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
以道路交通标志为例,红色圆形代表"停止",绿色圆形代表"通行",这些标志在交通行驶中具有明确的指示作用。
然而,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这些颜色和形状可能会被赋予不同的意义,比如在我国红色是吉祥的颜色,在西方国家却代表危险。
这说明符号的意指作用是受到文化背景和语境的影响的。
另外一个例子是商标符号的意指作用。
比如著名的耐克商标"Swoosh",这个标志由一个向右倾斜的勾形图案组成,代表着运动、速度和动感。
耐克公司通过这个标志向用户传递了自己的品牌形象和核心价值观。
这个符号在用户心中产生了丰富的联想和情感,成为了耐克品牌的重要标识。
罗兰·巴特的符号学理论探究

罗兰·巴特的符号学理论探究罗兰·巴特的符号学理论探究2010-08-05 13:53来源: 《批评家》杂志作者:杨简茹网友评论0 条浏览次数176摘要:符号学的内质可以各有不同。
巴特认为,多数符号学系统都具有一种本来不介入意指(signification)作用的表达内质,而社会往往把一些日常用品用于意指目的,如衣服本来是用于御寒的,食物是用来果腹的,然而它们也可以被用来进行意指。
比如雨衣是为了防雨的,但这种运用与某种气象状况的符号是不可分的。
因此,意指及其符号具有隐喻性特征。
以《流行体系》为例自20世纪以来,流行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传播引起了诸多理论家的兴趣。
他们透过缤纷的时装、绚丽的广告,看到其背后隐藏的神秘的文化氛围。
法国的文学家、理论家、批评家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对于流行文化的研究给了我们许多启发。
从历史上看,近现代一些美学家开始尝试将符号学观念运用于文学艺术领域,为巴特的符号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由于巴特不断将符号学的研究扩展到服装、摄影、日常生活诸领域,巴特由文学界的影响走的更远。
他的工作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类似解放的工作,把对象从平庸中解放出来,从常识中解放出来,他让我们领会如何重新看待我们的周遭,如何用不同于常识和习惯的眼光看待一切。
符号学理论是巴特的结构主义阶段最重要的部分,本文即选择符号学时期的巴特,以《流行体系——符号学与服饰符码》[1]为例对于他的理论形成过程进行求证和分析,意在将他的符号学理论置入文化实践中进行考察。
一、《流行体系》的写作缘起1967年,巴特发表了《流行体系》,与以前的著作相比,其中写作的成分更少,科学成分增加。
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符号学家、现代文学批评家和结构主义者的巴特功成名就。
他与米歇尔·福柯、雅克·拉康以及列维-斯特劳斯被誉为“四个火枪手”[2]。
“结构”一词最初只具有建筑学意义,直到“结构主义”出现,其应用于全部人文学科主要得益于语言学领域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列维-斯特劳斯看来,神话可以被分 割成一个个小的个体单位——神话素,这 些单位像语言的基本声音单位——音素— —一样,只有以特别的方式结合起来才能 生成意义,发挥自己的功能。因此,神话 素就是神话中具有同等功能的一套要素, 它们被用来划分和说明神话的结构方式, 它们被运用到任何一个具体的神话叙述中 并被人们明显地感知到。
二、罗兰· 巴尔特的叙事理论
罗兰· 巴尔特(1915—1980)是法国结构主义最 重要的文论家和批评家之—,也是结构主 义向后结构主义过渡的关键人物之一。他 的主要理论著作有《写作的零度》(1953)、 《神话学》(1957)、(论拉辛》(1963)、《符 号学原理》(1964)、《批评与真实》(1966)、 《作者之死)(1968)、《S/Z)(1970)、《批评 论文选》(1972)、《文本的快乐)(1973)、 《恋人絮语)(1977)等。
同一竖栏中的所有关系都表现出一个共同的特点: 第一栏的事件都是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之间的关系过于 亲密,包括拉德摩斯寻妹,俄狄浦斯娶母,安提戈涅 不顾禁令收葬亡兄。可以说,第一栏的共同特点是对 血缘关系估计过高。 第二栏表达同样的内容,但是性质相反:即对血缘关 系估计过低,如龙牙武士骨肉相残、俄狄浦斯弑父、 他的两个儿子的王位之争。 第三栏与杀死怪物有关,卡德摩斯屠龙,俄狄浦斯杀 斯芬克斯,为了人类能从地下生长出来,它们必须被 杀死。 第四栏是俄狄浦斯的祖父、父亲和他本人三代的名字, 都有行走不便之义,强调人出自地下的起源,因为行 走不便是从土中生出来的人的普遍特征。
1
2
2 3
4
4 4 5 6
7
8
8
1
7
8
1
2
3 4
5
5 6
7
8
俄狄浦斯神话
女神欧罗巴想寻找一块处女地去生殖繁衍。她从 小亚细亚来到欧洲,途中被好色的宙斯掳走。欧 罗巴的恋人(也是亲兄)卡德摩斯发誓要找到妹妹, 于是也踏上了去欧洲的行程。他一路降妖伏魔。 一次,一条毒龙挡住去路,被卡德摩斯杀之。为 防其复活,卡德摩斯将毒龙牙齿埋人土中。龙牙 长出了一批武士,他们相互残杀,最后仅剩五人, 由其中的斯巴托统领,建立了城邦国忒拜。忒拜 王叫拉布达科斯,意为瘸子;其子叫拉伊俄斯, 意为左足有疾;他的儿子俄狄浦斯,意为肿脚, 他因被巫师预言会杀父娶母而被弃……
罗兰·巴尔特认为,文学远不是一种单 纯的、不受限制的对“客观”的反映,它是 我们用以加工世界、创造世界的一种“代 码”,是一种符号。而且,更重要的是,它 是一种具有“自我包含”性质的符号。由于 代码的相互作用和它自身的编码功能,文学 在本质上显示出自己的二重性:一方面,它 提供着某种意义,具有能指功能;另一方面, 它又使自身具有所指性,把自己变成所指。 也就是说,文学并不指向它自身以外的世界, 而是指向自身。
列维-斯特劳斯在神话研究中发现,表 面看来神话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既不连贯, 也没有逻辑,但它们又都表现了人类所面 临的一些共同的生存悖论,从各地搜集来 的神话具有惊人的相似性。他认为,这说 明从根本上说,神话与人类的言语活动一 样,都有一个人类共同的永恒的普遍结构, 正是这一普遍结构决定了各个神话的具体 表述,也使得表面看来没有逻辑和不连贯 的神话具有了惊人的相似。
和言语活动一样,神话也有“语言” 和“言语”之分:神话各自单独的具体表 述可以看作神话的“言语”,而整个神话 的基本结构系统则可以看作是神话的“语 言”。神话的每一种具体表述都从属于神 话的基本结构系统并由这一基本结构系统 获得自己的规定性,神话的魅力也正存在 于那不易被人察觉的永恒的普遍结构之中。 因此,他力图从表面零乱无序的众多神话 中确定其内在的不变的结构系统。
例如“玫瑰”这个词,作为一般语言 符号,它的音响形象(能指)与它所揭示的 概念(所指)就是一种相等的关系,它所关 涉的是那种生长开放与自然之中的花朵。 但是,当我们用它来表达某种感情的时候, 作为一种象征符号,“玫瑰”便不再具有 原来的指称功能,它已与自然中的花朵无 涉,而仅仅只是作为一个符号存在着,它 自身成为一个所指。
见【英】特雷· 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 导言:文学是 什么》第9页,伍晓明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巴尔特这里所揭示的实际上是一个文学符号化的过 程,也就是文学在语言符号的运用中如何由表层的语言 符号系统转换生成一个深层符号系统,进而建构起一个 意义世界的过程。因此,在巴尔特看来,文学符号系统 实际上包含着两个相关的层次,第一个层次即表层的语 言系统,也称为外延系统,它通常由与所指有关的能指 符号组成,它借助语言的运用来说明语言本身说了什么。 第二个层次即深层的语言系统,也称内涵系统,它在表 层和系统的能指与所指的关系中生成,形成新的能指, 指向语言之外的某种东西(如作为爱情象征的玫瑰),它 是文本意义的生产者,也是文本意义的表达层。正是这 两个层次的相互转化使文本具有了一种“构成性”—— 它创造(或构造出)一个艺术世界。
在此基础上,罗兰· 巴尔特进一步分析 了文学符号与语言符号的异同。他认为,文 学符号与语言符号一样,都是由能指和所指 在一定关系中联结起来构成的,但语言符号 的能指和所指之间是“相等”的关系,文学 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是“对等”的关系。 文学符号的能指与所指构成的是一个“联想 式整体”,这一“联想式整体”只指向符号 本身而不再涉及符号以外的事实。
巴尔特以小说《金手指》中庞德在情报处值班时电话 铃响了,“他拿起四只听筒中的一只”为例,认为 “四”这个符素单独构成一个功能单位,值班室内安 有四部电话,表明了情报处与外界尤其是与庞大的官 僚机构间的联系。行动层又称人物层,它主要处理人 物关系的结构。在巴尔特的结构分析中,人物不是一 个实体,是行动决定了人物,人物仅是行动的参与者 而不是有生命的人。对于行动的参与者,结构主义叙 事理论不是根据他们是什么,而是根据他们做什么来 描述和分类。在人物关系上,主张用语法分析来作分 类工具,而不是从人物个性、性格等心理因素来做甄 别模式,据此,巴尔特把人物分为施惠者、受惠者、 辅助者、反对者或善者、恶者、引诱者、受害者等类 别。叙述层是叙事文学中的最高层次。
(1)抽离出神话的基本成分——神话素; (2)按照二元对立的方式排列出神话素的组合方式; (3)显示神话的深层结构,并由此揭示出神话的本质 特征及意义。 列维-斯特劳斯断言,神话结构是由相应并相互对 立的神话素构成。所有的神话都存在着二元对立关 系,无论神话怎样衍变、发展,这种内在结构保持 不变,从而建立起了将隐藏在神话之后的自然地理、 经济技术、社会家庭组织、宇宙哲学等因素包蕴在 内的复杂结构。
“当诗人告诉我们他的爱人像一朵红玫瑰时,我 们知道,我们不应该追问他是否真有一个爱人, 她由于某种微妙的原因在他看来就像一朵玫瑰; 因为他是把这一陈述放在诗中的。他正在告诉 我们的东西与一般的女性和爱情有关。……这 里重要的是一种谈论女性的一种方式,而不是 任何具体的真实的女人。有时,这种不注意所 谈现实而集中于谈论方式的情况被用来表明, 文学是一种指涉自我的语言(self-referential language),即一种谈论自身的语言。”(引文
巴尔特对于文学符号的层次性观察,最 终形成了结构主义对于文学作品结构层次的 划分。结构主义认为,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 存在表层和深层两个结构系统。所谓表层结 构,也称外结构,是指文学作品可感知的语 言组织形式;所谓深层结构,也称内结构, 是指隐藏于语言组织形式之下,可以不断生 成意义的系统,以及由这一系统构成的,潜 藏于一系列作品中的那种支配和影响各个作 品意义生成的结构模式。这种划分,为结构 主义叙事学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
列维-斯特劳斯的神话分析模式和方法 是:如果我们在无意中把神话看成一个非线 性系列的话,那么就会把它作为一部管弦乐 总谱来处理,我们的任务就是恢复其正确的 排列顺序。比如,在我们面前有一连串数字: 1、2、4、7、8、2、3、4、6、8、1、4、5、 7、8、1、2、5、7、3、4、5、6、8.…, 我们的任务是把所有的1、2、3等分列出来, 结果就得出这样一个表:
第二节 结构主义—符号学批评理论
示 例 分 析
一、列维-斯特劳斯的神话结构分8- ),法国著名人 类学家,社会学家,是公认的结构主义运 动的领袖人物。 1958年,他出版了著名的 《结构人类学》一书,标志着他所倡导的 结构主义人类学的成熟。其主要著作还有 《亲属关系的基本结构》(1949)、《热带的 哀伤》(1955)、《今日图腾》(1962)、《野性 的思维》(1962)、《神话学》(共4卷,1964— 1971)、《结构人类学》(共2卷,1973)等等。
语言 深层结构
言语 表层结构
神话的普遍结构 具体神话
因此,对于神话的分析,不仅要考察同一神话的 历时性叙述,而且还要考察共时存在的各种变体及其 他神话,因为通过“神话素”的作用,它们相互关联 而成为一个完整自足的结构系统。即神话也是在横向 组合和纵向聚合两条轴线上同时活动的,如同管弦乐 队的总谱,“要理解一部管弦乐谱的意义,必须沿着 一根轴线历时地阅读,即一页接着一页,从左到右地 阅读。但是同时又必须沿着另一轴线共时性地阅读, 这时,所有那些垂直排列的音符便组成一个大构成单 位,即一束关系”。也就是说,只有既把握它历时展 开的旋律,同时又抓住共时出现的和声,才能真正理 解它的意义。
叙述层是叙事文学中的最高层次。在叙 述层中,叙述符号把功能层和行动层最后结 合在一起,使自身成为一个交流体系。按巴 尔特的说法,叙述层起着双重作用,一方面 打开了作品封闭的大门,使读者身临其境, 以窥其内部,予以接受;一方面又给各个层 次封了顶,使读者不至于越出叙事作品之外, 去寻找叙事本文之外的因素。叙述层是结构 分析的最后层次,超越了它,就进入了外部 世界,这外部世界(社会、经济、思想意识等) 不属于结构分析的范围。
乔纳森· 卡勒所说:“巴尔特是 一位拓荒播种的思想家,但他总是 在这些种子发芽抽条的时候,又亲 手将它们连根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