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论点的提炼(石室中学邓京)

合集下载

2021-2022学年成都石室中学2022届高三半期语文试题

2021-2022学年成都石室中学2022届高三半期语文试题

成都石室中学2021-2022学年度上期高2022届半期考试语文本试卷共8页。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本事大”往往是“英雄”的第一概念,最直接的表现是“武功或者法术高强”。

但是英雄并不是一个技能概念,而是一个行为概念——学会七十二变之后的孙悟空并不能立即成为英雄,直到他用七十二变的能力降妖除魔后才成为了英雄。

1982年,24岁的大学生张华,为了救一位69岁坠入粪池的工人献出生命后引发全国大讨论。

那个年代,大学生有多金贵众人皆知,于是“金子换石头,值不值”的论题就显得扎眼。

“值不值得”的论调是一个逻辑偷换:把行为偷换为技能。

因为在这场交换中,他们把“人”视作了可以估价交换的商品,在这场交换中,“人”的价值只表现为自身的技能,而完全罔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值不值得”论调者往往认为只有东方的集体主义文化才强调“英雄”,而西方强调个人利益至上,“保护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这样的功利主义认知是“真正先进的文明”,因此对每一次个人的牺牲都持怀疑态度。

一段时间以来,舆论对历史上很多舍己为人英雄行为的“质疑”,都有这个套路的影子。

且不说功利主义思想出现后,西方学术界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对其在社会学意义上的批评,我们来看两个更贴近生活的例子:一是原汁原味的美国网络游戏《魔兽世界》中,有一个援助平民村落的任务。

完成任务后,玩家会得到这样的评价:“真正的英雄不在于对战斗技能的熟稔,而是尽力去满足他人的意愿。

成都石室中学初2021届议论文专题

成都石室中学初2021届议论文专题

议论文阅读专题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一、论点(证明什么)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

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

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A.把握文章的论点。

中心论点只有一个(统帅分论点)⑴明确:分论点可有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⑵方法①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

②分析文章的论据。

(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B.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湖,归结出中心论点;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二、论据(用什么证明)⑴论据的类型: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②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

⑵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

⑶次序安排(照应论点);⑷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⑸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三、论证(怎样证明)⑴论证方法(须为四个字)①举例论证(例证法)事实论据记叙②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道理论据议论③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④比喻论证在说明文中为打比方,散文中为比喻。

⑵分析论证过程:①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②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③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

⑶论证的完整性(答: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免产生误解)⑷分析论证的作用:证明该段的论点。

四、议论文的结构⑴一般形式:①引论(提出问题)―――②本论(分析问题)―――③结论(解决问题)。

⑵类型:①并列式②总分总式③总分式④分总式⑤递进式。

五、议论文的语言⑴严密(修饰性、限制性的语言的运用)⑵生动(成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⑶词序(从生活逻辑和上下文的照应上判断);⑷句序(关联词语的使用,特别要注意递进关系)。

2020年成都石室中学北湖校区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年成都石室中学北湖校区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年成都石室中学北湖校区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岑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总指挥。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航天功勋”人物,2010年《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入选人物……这些荣誉,标定了他在中国航天领域的特殊地位,也勾勒出一名近30年不忘初心、孜孜不倦书写航天报国情怀的优秀共产党员形象。

毫不犹豫的选择1964年,岑拯出生在湖北浠水一个环境优美的小山村,淳朴的民风孕育了他质朴的性格。

1982年,岑拯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气动力学专业,并在研究生毕业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去中国航天事业的摇篮———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工作,从此与航天结下了不解之缘。

20世纪80年代,我国市场经济方兴未艾,“下海”的浪潮席卷大江南北,不少科研人员禁不住外面世界的诱惑,纷纷选择转行。

青年时代的岑拯对此毫不在意,而是一门心思扑进了刚刚立项不久的长征三号火箭的研制当中。

“当年进火箭院面试时,有个领导问我,能在这里一直干下去吗?我想也没想就回答:能!”这一干,就是29年。

从1989年被分配到一机部运载火箭总体室起,岑拯就没有离开过这里,他的命运与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牢牢地捆绑在一起,与中国航天捆绑在一起,与党和人民的期待捆绑在一起。

他说:“是党和人民培养了我,我要用自身所学报答党和人民的培养,要一直干下去!”一定要确保高质量的成功在岑拯的带领下,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共完成87次发射,成功率近98%;圆满完成了探月工程、北斗组网建设等国家重点工程任务;此外,还在我国通信卫星、风云气象卫星以及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被誉为中国的“金牌火箭”。

为了满足北斗工程任务三种轨道高度的需要,运载火箭需要具备更多本领。

作为老党员,岑拯明白,只有将“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作为长三甲系列技术创新的目标,才能真正把运载火箭的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中国人自己的手中。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零模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零模试题(含解析)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句段,仔细辨别原文内容与选项内容的细微之处.尤其要注意一些表示时间、频率、范围的副词,以及某些代词的指代对象。理清选项中的内容在原文中的逻辑关系,审查是否有增删词语的现象.
C项,“钱学森坚信我国航天事业能超越外国人,也因此在航天事业上奉献出了自己全部的热血和智慧”说法错误。“坚信我国航天事业能超越外国人”属于无中生有,同时前后也无因果关系,属于强加因果.
D.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内容的生产、传播和消费方式,都因5G得到全方位的改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引出备受关注的5G技术到来的话题。
B。文章用莫高窟和《清明上河图》两个事例,论证了5G技术与文化融合的成果。
C。文章提出了拥抱新技术、提升创意水平、注重内容生产等科技与文化融合的方法。
再向前追溯,从更长的时间尺度上看,从纸质乐谱到黑胶、留声机,从磁带到CD,从网络下载到在线收听;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从2D影片到3D立体电影;从早早去影院现场排队购票到通过各种App提前几天选好心仪的场次和座位……随着时代的发展,一批批应运而生的新技术,全方位地改变了文化内容的生产方式、传播方式和消费方式.
A。 钱学森作为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和备受全国人民敬仰的科学家,他的逝世少有地受到整个社会深切关注。
B。 钱学森创建“工程控制论"的经历告诉我们,遇到困境及时调整心态、转换视角,就可能会有新发现。
C. “工程控制论”这一理论的提出,使得钱学森挣脱专业束缚,启发他研究解读其他科学领域问题大有帮助。
D. 钱学森克服困难回到祖国,将热血献给当时贫弱的祖国。这启示我们: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祖国。

四川石室中学高三语文寒假训练(含答案)

四川石室中学高三语文寒假训练(含答案)

四川石室中学高三语文寒假训练(含答案)同学们,假期既是休闲、放松的时候,又是学习提高的佳期,善学的学生,总会合理利用假期,给自己充电,为自己的下学期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为了帮助同学们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高考频道特地准备了一些假期学习套餐,希望同学们依时完成,同时,也希望家长能督促子女完成。

祝大家节日快乐!1.续写下面的句子,要求与原句组成一个排比句。

既然成不了大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既然成不了大树,)就做一棵小草;既然成不了江河,就做一条小溪;既然成不了高山,就做一个石子。

2.从下面的故事中选一个,展开想象,将其扩展为生动形象的一段话。

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

不少于50字。

(1)李贺骑驴觅佳句 (2)荆轲倚柱而箕踞 (3)屈原怀石投汨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解析一要符合人物身份,二要符合情景要求,三要语言流畅、生动,有一定文采。

答案屈原披头散发,行吟泽畔,他绝望了,他最后望了一眼如灰的天空,如幽灵游荡的故国,他闭上双眼投身于汨罗江。

3.根据下面两种情景,以“风”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字。

情景一:冬天早晨风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情景二:夏日傍晚风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解析语言要丰富,注意突出重点。

四川省石室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石室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成都石室中学高2019届2017-2018学年度上期半期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传统的艺术创作理论通常不以创意为中心,更加强调创作的技巧、素材等问题。

而在创意写作视野中,创意是第一性,写作是第二性的。

创意写作学认为,创意最初从写作者的意识转化为笔端的文字,这个过程是“一度创意”,一度创意是原生态的(文字态、文案态创意),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无法产业化的(例如很多没有市场的纯文学作品),一部分是直接以文字的形式直接产业化的,另外一部分则无法以其原初的面目进入市场(如舞台剧本等)。

“一度创意”常常并不以它本来的面目进入市场,它需要通过一定的转化,如转化为符合产业要求的创意形态(舞台剧、电影、网络等)。

这种转化,并不是样态的简单变化,而是一个再创意过程,我们称它为“二度创意”。

创意写作主张将写作从文学领域拓展出去,将文化创意产业纳入其中,将写作文本分为欣赏类阅读文本、生产类创意文本、工具类功能文本,这样,创意写作学对“创意”的研究,拓展了传统的文学创作理论,将其引申向产业态创意——“二度创意”。

传统的文学理论家伊瑟尔认为作者创作完成的文学文本是不完整的,其中充满了空白,这些空白需要依靠读者的想象去完成,而只有当读者填补了这些空白,一部文学作品才算是真正地完成。

伊瑟尔的观点为我们研究文学创意的产业化提供了思路和理论基础:创意写作也将是作者、读者和消费者共同参与的结果,文学创意要进入市场,实现产业化,创作者必须充分重视消费者的参与地位。

文学正是因为其创意本质,才具有产业化可能。

产业化转化过程本质是“一度创意”向“二度创意”的转化,这才使得文学从文字态转化为影视、戏剧、摄影等形式,从而使文学能与市场经济更紧密结合,推动文化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文化创意产业的不断深入,又反过来促进文学创意的不断涌现。

文学创意离不开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非但不会扼杀文学,反而会使文学重获新生,更加繁荣。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成都石室中学高2017届2016~2017学年度上期期中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不要超出答题框。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否定与超越是真文学的两面汪涌豪要求文学有否定的特性,与要求它能超越是联系在一起的,甚至是一回事。

因为文学的超越既然有从有限到无限的特点,就必然会要求作家对当下持一种怀疑的态度,投去一束冷峻的眼光,然后通过否定与批判,将人引渡到对如何更好地从“生存”进展到“生活”的反思中。

一个人如果对活在当下之有限性没有认知,相反,对充满鄙俗气或碎片化的生活非常认可,自然会欣赏“女人像宠物,男人像动物”这样的无聊文学,而觉得《战争与和平》太长太沉闷;自然会为“只写内分泌,不写内心"这样的爱情小说叫好,而觉得《呼啸山庄》太冷峻太残酷.他们不知道,也不能理解,伟大的作家与他们不一样。

面对生活的种种不完满甚至丑恶,他必定会痛加批斥。

如狄更斯的小说《荒凉山庄》,就有对维多利亚时代英国法律制度与司法体系的批判,对身边“优秀人士”的嘲讽,他称这些人在由太多珠宝商的棉布和细羊毛包裹着的死气沉沉的世界里病态地生活,“他们听不到更广大世界奔腾的声音,在他们围绕太阳旋转时,也看不到更广大的世界”。

小说目的在指出向上的路,引人去向更好的未来。

否定与超越,在他那里本是一回事。

唯此,这部小说的影响远远超出了他的时代,直接启迪了以后艾略特的《荒原》与卡夫卡的《城堡》。

与超越必否定一样,许多时候,否定也就是超越.揭示现实人生的荒凉境遇,强化文学的否定功能,正有助于凸显文学的超越性品格,从而为理想的张扬,以及最大限度地开启诗化人生创造条件.如果一个作家一味堕入生活,与世沉浮,一味地与生活站在同一个高度,而不懂得超拔自己,成为中流砥柱,那即使再真实的生活,也会被他表现得空洞无比。

2021届成都市石室中学北湖校区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届成都市石室中学北湖校区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届成都市石室中学北湖校区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城市、乡村、自然环境,是文明诞生以来,人类生存的三类主要空间。

比较而言,城市是多样文明要素高密度聚集的空间,乡村是文明要素低密度聚集的空间,自然环境是还没有人去干预或人类不去干预的空间。

适宜人生存的自然空间是文明生成的先决条件,没有同自然空间的和谐,也就没有城市和乡村的存续、发展。

这是思考、推进城乡发展,改善城乡关系,推进城乡融合的一个根本性前提。

推进城乡融合,需要对城市、乡村、自然环境这三类空间的合理关系进行伦理反思与确认。

在历史与现实中,人们所理解和推进的城乡关系、城乡融合,存在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

其一,用二元思维理解、营建城乡关系。

其实,城乡关系不只是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关系,更是城市、乡村、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城乡关系的问题也不是简单的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问题,乡村不等于传统,城市也不等同于现代。

乡村与城市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城市与乡村中都有代表人类文明本性与非文明的要素与内容。

这样,推进城乡融合就不是简单地把乡村城市化或者把城市田园化的问题,而是具体厘清现有城市与乡村中存在的优势与问题,营建更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新格局。

其二,以经济利益至上逻辑理解、推进城乡融合。

经济利益至上逻辑对现代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城乡关系问题上,简单地以经济利益至上为主导原则,则会导致城乡空间价值的单一化。

漠视城乡关系的复杂伦理内容,其结果可能是城市与乡村的双重破坏、城市与乡村的新型对立。

推进城乡融合,需要超越二元思维,营建有利于城乡融合的空间伦理理念。

城乡融合是一个综合的空间转换过程。

推进城乡融合,首先需要处理好城市、乡村、自然环境三类空间之间的关系,营建三者和谐共生的发展格局;其次需要处理好物理、社会、心理空间的关系,在城市与乡村同时营建环境美好、社会和谐、心理健康的发展态势;再次,需要处理好历史、现实、未来空间的关系,注重城乡中的传统建筑等历史空间的保护,注重运用新技术为当代人营建更好的生活与工作空间,并注重为未来发展预留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