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提炼观点方法总结
排沙简金,意在笔先——例谈高考材料作文如何提炼观点

击他 的 商人 发 现他 的 时候 ,那人 感 到非 常 难 堪 。 然 而 , 耐 基 的 脸 上依 然堆 着 笑容 , 上 去 亲 热 卡 走
地 跟他 握 手 , 像 完 全没 有 听见 他讲 自己的坏 话 好
一
物 总是 互相 联 系 的 , 而很 多事 物又 都是 以 因果 关
系 的联 系形 式存 在 的 。材 料作 文 的审题 立 意 , 如 果 能 由材 料 中列 举 的 现 象 或 结果 推 究 出造 成 此 现 象 或 结 果 的本 质 原 因 ,往 往 能 找 到 最佳 的 立
沓
乏 0 w 基
t ;
I
露
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例 谈高考材料 作文如何 提炼观 点
供 稿 /尔 4 L, 学军 中学 ] E )  ̄ r ’ i
目圈
简金 , 一意孤 行 ” 的写 作追 求 , 见 一斑 。 由此想 可 到高 考作 文 ,想 到 了考 生们 难 以驾驭 的材 料 怍
作 文 通讯 8
礴 蔫馥萋誊 |l } 霉l 戮
火苗 强
— —
叶利 钦
丝 剥 茧 法 去把 握 其 主 旨。对 乔 治 这 首 小 诗 的 分
0 直捣 黄龙 法 j I
§ ~ … … ~一 一
析 , 可分 为 三步 。 首先 , 住评 议 性词 句 “ 莉 就 抓 茉
事 物的代 表 ;再次 ,点 击强调 性词 语 ,不管 ”还 “ “ 是 ” 总 是” 此 呼应 , 与“ 彼 强调 茉 莉花 的一 贯特 性 , 字 里行 间渗透 了诗人 的强 烈情 感 。 由此 , 握 全 把
材料范例 : 一次盛大的宴会上 , 个平 日 在 一
高考语文 写作指导 材料作文如何提炼观点

材料作文如何提炼观点?上海市育才中学高二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的作文题是材料作文,原题如下: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300多年前,建筑设计师克里斯托·来伊恩受命设计英国温泽市政府大厅。
他应用自己工程力学的丰富知识和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巧妙地设计了只用一根柱子支撑的大厅天花板。
市政府权威人士进行工程验收时却说只用一根柱子支撑天花板保障不了大厅的安全,责令莱伊恩再多加几根柱子。
莱伊恩争辩无效,只好在大厅内增加了4根柱子。
不过,这4根柱子实际上并未与天花板接触。
直到前几年,市政府准备修缮大厅的天花板时,才发现这个秘密。
请从这则材料中,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的感受。
要求: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不要写成诗歌。
怎么写呢?要求很清楚,“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的感受”,那么,第一步肯定是选择一个角度了?但是,问题是有哪些角度呢?只有弄清楚有哪些角度才能从中选择一个感受最深的来写呀!我们来看看到底有多少角度。
当然材料的类型有很多种,这里不想过多涉及,仅就这则材料来谈谈故事类材料的观点提炼。
有故事就有事件,事件总是由人所为(由动植物所为是寓言),所以只要分析材料中主要人物的行为就行了。
这样来看,上述材料的方向就有两个:一是“建筑设计师克里斯托·来伊恩”;一是“市政府权威人士”。
我们读这则材料就要分析他们的所作所为。
一般的分析分成三步——1.某人做了什么?包括起因、经过、结果。
2.做得对不对?或者对,或者错,或者有对有错。
判断的过程其实就可以看出你的思想深度,表现你的价值观、人生观。
3.为什么说是“对”(或错,或有对有错)?理由是什么?这个理由其实就是你的观点,即你提炼的观点,或称之为“一个角度”。
我们以此方法分析上述材料。
先分析“建筑设计师克里斯托·来伊恩”的行为,他怎么做的?“莱伊恩争辩无效,只好在大厅内增加了4根柱子。
不过,这4根柱子实际上并未与天花板接触”,说得很清楚。
1.你可以认为他的做法是对的。
浅谈材料作文观点的提取

他 刚眺望到大海 时 , 昏倒在 沙滩上 , 再也 没有起来 。 这 则材料 , 以从 多角度 来提取观 点 : 可 若从 老者角 度 , 我 们 完全 可以提 取出这 样 的观点 :授 之 以鱼不 如授之 以 渔 ” 。
却 主张“ ” 富 无止境 , 不必 示富 贫者思变 , ; 以人 为本。 这 则材料 可以分 为两层意思 。第一 层讲述故 事 , 第二层
是 有感而发 。 类材 料的观点 大多存在于 第二层议论性 的句 这 子中。 材料结尾 处“ 我们却 主张 ‘ 富无止境 , 必示富 ; 不 贫则思
变, 以人为本 ”的句子 , 无疑 就是材料的观点 所在。 我们抓住
样的观 点 : 需要协作 精神 。生活中这 样的例 子实在是不 成功
胜枚举 , 学生可 以信手拈来 , 写出内容 充实的文章 。 不难
错了 , 活现出铁人 如梦 初醒 , 目结舌的神态 。 瞠 省略号在这 里 说明铁 人百感交集 , 矛盾复杂 , 欲言又止 的心理。 他内心在 责 怪 自己 , 咋不把 事情搞 清楚 就乱 批评 , 从心 里惰 不 自禁地发 出了 “ ! 个 自责 的感叹 。要 去承认 错误 的念 头产 生后 , 咳 这 “ 头, 调 回去 !的命 令就脱 口而出。在揣摩 中学生懂得 了作 者
2如果材 料在叙 事中间 或结尾 部分有 议论 性的句子 , . 那 么材料 的观点往往存 在这些议论性 的句子中 。例 如 : 有 贫富二亲属 。 一日 , 富者 宴贫者 , 以四元宝 顶立餐桌腿 以 示其豪 富 ; 日 , 越 贫者 回请 富者 , 以其 四子 顶餐 桌之四 腿 。
由此看 来富者有 富者 的示富法 , 者有贫 者的显 志法。我们 贫
供材料议论文论点提炼

有乐于助人者, 悄悄走开”的也不少, 有乐于助人者,“悄悄走开”的也不少, 显然,这是一则思想评论。 显然,这是一则思想评论。 题目就可拟作“是乐于助人还是‘ 题目就可拟作“是乐于助人还是‘悄悄走 ’”。 开’”。 提炼出基本观点后,再开拓新材料, 提炼出基本观点后,再开拓新材料,联系 现实。写时注意正反论证,把握好侧重点 现实。写时注意正反论证, 就行了。 就行了。
这组材料看似易,下笔难。 这组材料看似易,下笔难。难在对材料的具 体分析上。 体分析上。 表面看,后两个材料一正一反, 表面看,后两个材料一正一反,实际反映了 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当自己遇到困难时, 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当自己遇到困难时, 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而当别人遇到麻烦时, 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而当别人遇到麻烦时, 则漠然置之,“悄悄走开”。 则漠然置之, 悄悄走开” 材料2 :社会崇尚乐于助人的精神, “材料2”:社会崇尚乐于助人的精神, 材料3 :社会缺少乐于助人的人。 “材料3”:社会缺少乐于助人的人。 乐于助人”是其共同的联结点。 “乐于助人”是其共同的联结点。 如果缺乏对事物较强的分析认知能力和理性 思辨能力,不把两则材料结合起来思考, 思辨能力,不把两则材料结合起来思考,就 很难看出其中的内在联系。 很难看出其中的内在联系。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 和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2”和“3”,自选角度, ,自选角度, 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1]小新背双腿瘫痪的同学小牧到一公里外的学 [1]小新背双腿瘫痪的同学小牧到一公里外的学 校上学,从小学五年级到现在高中一年级, 校上学,从小学五年级到现在高中一年级,一 背就是六年,一千多个日子。 背就是六年,一千多个日子。 [2]某杂志社调查: [2]某杂志社调查:“你最赞赏同学的什么品 某杂志社调查 结果:排在第一位的是“乐于助人” 质?”结果:排在第一位的是“乐于助人”。 [3]一些青少年作不记名问卷调查: [3]一些青少年作不记名问卷调查:“你如果遇 一些青少年作不记名问卷调查 到别人碰上麻烦事会怎样对待? 回答“ 到别人碰上麻烦事会怎样对待?”回答“悄悄 走开”的人不少。 走开”的人不少。
根据材料提炼观点

B.拆房容易盖房难。 D.创业容易守业难。 F.毁人容易树人难。
郑县人卜子叫他的妻子给做一条裤子,妻子问:“新裤子 做成哪种样式的?”丈夫说:“跟我的旧裤子一样。”妻 子于是把新裤子剪坏几处,让它像旧裤子一样。 ──《韩非子· 外储说》 根据上述故事,可提炼出的观点是: A.新生事物是稚嫩的,禁不起折腾。 B.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C.做事情要避免僵化、教条。 D.自己动手,才能丰衣足食。 【答案】C
答案:B、D、F、G
6
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其实所用不 过三石(一石等于120斤)。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 中关(拉弓到一半)而止。皆曰:“不下九石,非大王孰 能用是?”宣王悦之,然则宣王用不过三石。 ──《尹文子》 根据上述材料所能提炼的观点有: A.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B.要警惕溜须拍马者。 C.不可爱慕虚荣。 D.高处不胜寒。 E.不能轻信别人的赞美之词。 F.凡事要敢做敢为。 G.偏听则暗。 H.取得成绩莫骄傲。 I.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J.人贵有自知之明。
他们都能从平常的事情中,发现不平常的奥秘,推动 社会的发展。 归纳与提炼
2
毁树容易种树难
杨树横着种可以活,倒着种也可以活,折断它再种仍 然可以活。 可是,十个人种杨树,只要一个人毁它,就没有一棵 活杨树了。 种树的有十人之多,种的又是很容易活的杨树,却经 不住一人毁它,原因是什么?毁树容易种树难。 A.杨树易毁也易种。 C.学习容易成功难。 E.毁业容易守成难。 答案:F
8
(2)从秦青的言行角度可提炼出的观点有: 身教重于言教 做任何事都要讲究方法 授人以鱼,还须授人以渔 要鼓励学生超越自己
9
说“手” ①手的最基本的动作是弯曲和伸展指头,人要适 时进退,能屈能伸。 ②手的五根指头长短不一,每个人都各有所长, 天生我材必有用。 ③握紧拳头,力量倍增,团结力量大。 ④俗话说,手心手背都是肉,要有平等意识。
论文的观点提炼

议论文的观点提炼时下通行给一段文字或一幅漫画叫学生作文,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这类作文写作的至关要点就是必须从文字和漫画所蕴含的真意去提炼观点进行写作,那么,怎样提炼出合符文意或画意的观点呢?下面谈谈常用的几种方法。
一、皮肉抽筋。
提炼材料作文的观点,应是材料本质的反映,核心的概括。
皮肉抽筋法就是全面分析材料,准确把握含义,摈弃皮肉,提取筋络,进而形成观点。
如:有几个朋友结伴去旅行,在河滩躺下休息,肚子都很饿。
十来步远的地方摆着一桶牛奶和一筐面包。
但谁都不想吃亏,不想爬起去拿。
这时有人出了一个主意:谁先说话,就罚谁去拿,不一会,一群狗跑过去,见面包就啃。
大家眼巴巴地望着,都不着声。
狗又去喝牛奶,大家还是不着声。
狗吃饱喝足,互相咬了起来,把牛奶桶撞翻了。
奶桶滚到一个人的面前,牛奶溅到另一个人脸上,一只狗去舔牛奶,舔得那人怪痒的,忍不住,唤了一声。
所有躺沣的人顿时欣喜若狂:“嘻嘻,该你去拿!”可是,面包狼藉,牛奶桶倒在一边,拿什么呢?大家都很饿很累,但都不愿意去拿食物。
其原因是怕吃小亏而让别人讨好,以至眼睁睁看着狗受用。
当一个人被迫去拿时,食物已被狗糟蹋殆尽,结果大家都得继续挨饿。
这样一抽筋,从原因和结果作分析,观点就提炼出来了:人人怕吃小亏,结果是大家一起吃了个大亏。
二、多向思维。
有些材料内容丰富,可提炼出多个观点,“横看成岭侧成峰”。
对这种材料应当用多向思维去审视,选择自己最易把握的观点进行立意和写作。
例如: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泯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对这则材料的思维方向不同,提炼出的观点也不相同。
1.顺向思维,从南郭处士弄虚作假去考虑,便会得出如下题目:《骗子终将露马脚》《钻空子不道德》《冒牌音乐家的可耻下场》《<南郭处士>读后感》等。
2.横向思维,从制度上去考虑,便会得出《官僚主义休矣》《应加强调查研究》《听其言要观其行》《改革大锅饭势在必行》《选拔人才者戒》《劝君莫学齐宣王》《不能让南郭先生再充下去》等题目。
如何提炼记表述观点

给材料写议论文指导之一如何概述材料、提炼观点一、问题的提出:1.通篇不引用材料(既不明引,也无暗合)。
给材料作文比之于命题作文,除了审题难度更大,不直接告诉你应该“写什么”之外,还隐含着一个潜台词:所给的材料是引发你写作的缘由。
因此,如果写议论性的文章,就叫“缘事而发”,当然应该引用它,只是在什么位置引用,引用的技巧、水平因人而异,有所差别(只要不照抄原文就可以了)。
当然,如果写记叙文,用事件或故事来印证、表现所给材料中隐含的某一事理,则无需也无法引用材料。
2.戴帽穿靴式。
有的考生虽然在文章头尾处引用了材料,但对材料不做分析;还有的考生展开论述的正文,与开头引用的所给材料之间毫无关联。
例如,《梦想》。
先引用板桥事例之后议论:“这是板桥的特点,而我呢?什么都没有。
我从小有个梦想,做运动员,成为姚明、刘翔那样。
”然后大段回忆14岁体校学棒球的受伤经历与恐惧。
最后自我鼓励:“相信时间会冲淡一切,让我能实现梦想。
”正文与板桥的材料毫无关系,属于典型的“戴帽”后就扔的类型。
这样的文章我只会给38分。
3、似是而非式。
给材料作文的立意点应该是从材料中直接提炼后做的类似联想,观点与所诶材料间有必然联系。
但有的考生拐了多个弯后,似是而非地渐行渐远,偏题跑题。
文章是表达思想的,这种思维不严密的现象是会重扣分的。
4.只抓只言片语,套用材料中的几个字眼,没有理解内涵,导致偏离题意。
5.用一个更幼稚的启蒙故事来诠释所给材料的深刻事理寓意。
这样写虽不偏题,只是欠深刻,所以可以得到及格分,但得分高不上去了。
6.套题。
套题比偏题更恶劣,更易激起阅卷者“公愤”,将重罚在30分以下。
例如,给材料作文:人生当“藏锋”还是“露锋”?于是高考中有考生写了一篇套题作文《藏与露之显人生》;还有的考生套题其他区模拟考试作文《“半”是一种艺术》,这样做都将是得不偿失的。
二、概述材料的方法指导:(一)要选好概述的角度,一篇文章或一段文字给我们的思维指向往往是多元的,多角度的。
把握本质 提炼观点--谈谈怎样写好考场材料作文

材 料, 抓不住 实质, 审材料偏 离题意 , 结果被打 到四类
文之列 , 断送 了“ 半壁江 山” 。由此可知 , 考生在做 材料
作 文 时 , 须 把 握好 以下 几 点 : 必
一
、
面 对 多向寓意 的材料 , 运用 发散思 维来 立 要
抓 住材料 的精神 实质 ,要注意从 总体上去认识 材料 , 分析材料。要联 系结 果进行思考 , 在探 究原 因的过 程 中看 出门道 , 抓住 实质。提炼 出最佳 的观 点是对材料 再 思考 、 抽象, 再 由形 化意 , 以质显神 。挖 掘材料 的实 质偏重 于叙事 , 炼升 华观点偏 重于理 ; 提 挖掘 材料 的 实质偏 重于特殊性 , 提炼升 华观 点偏 重于一般性。提 炼 出来 的观 点应具有 鲜明的个性特征 。 请 看河北 省某年 的中考作 文材 料: 当幼鹰长到足够 大的 时候 , 鹰妈妈便 把巢穴里 的 铺垫物 全部扔 出去 , 样 , 这 幼鹰 们就会被 树枝 上 的刺
笑 者 谈 什 么 狠 心 的妈 妈 … … 凡 此 种 种 , 偏 离 了材 料 都 的精 神 实质 , 果 被 打 到 低 分 之 列 , 成 不 可 估 量 的 结 造
损 失。
“ 运动是非常重要 的。 早晨 要做操 , 午要打球 , 下
夏 天 里 要游 泳 … … ”
这 则 材 料 正 确 的 主 旨和 提 炼 出 的 观 点 应 是 : 是 一 要 想 生 存 , 续 生命 , 必 须 学 会 独 立 生 存 的 本 领 , 延 就 这
还 是 失 败 , 是 子 女 们 必 须 面 对 的 , 孩 子 们 成 长 的 都 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作文提炼观点方法总结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300多年前,建筑设计师克里斯托·来伊恩受命设计英国温泽市政府大厅。
他应用自己工程力学的丰富知识和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巧妙地设计了只用一根柱子支撑的大厅天花板。
市政府权威人士进行工程验收时却说只用一根柱子支撑天花板保障不了大厅的安全,责令莱伊恩再多加几根柱子。
莱伊恩争辩无效,只好在大厅内增加了4根柱子。
不过,这4根柱子实际上并未与天花板接触。
直到前几年,市政府准备修缮大厅的天花板时,才发现这个秘密。
请从这则材料中,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的感受。
要求: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不要写成诗歌。
怎么写呢?要求很清楚,“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的感受”,那么,第一步肯定是选择一个角度了?但是,问题是有哪些角度呢?只有弄清楚有哪些角度才能从中选择一个感受最深的来写呀!
我们来看看到底有多少角度。
当然材料的类型有很多种,这里不想过多涉及,仅就这则材料来谈谈故事类材料的观点提炼。
有故事就有事件,事件总是由人所为(由动植物所为是寓言),所以只要分析材料中主要人物的行为就行了。
这样来看,上述材料的方向就有两个:一是“建筑设计师克里斯托·来伊恩”;一是“市政府权威人士”。
我们读这则材料就要分析他们的所作所为。
一般的分析分成三步——
1.某人做了什么?包括起因、经过、结果。
2.做得对不对?或者对,或者错,或者有对有错。
判断的过程其实就可以看出你的思想深度,表现你的价值观、人生观。
3.为什么说是“对”(或错,或有对有错)?理由是什么?这个理由其实就是你的观点,即你提炼的观点,或称之为“一个角度”。
我们以此方法分析上述材料。
先分析“建筑设计师克里斯托·来伊恩”的行为,他怎么做的?“莱伊恩争辩无效,只好在大厅内增加了4根柱子。
不过,这4根柱子实际上并未与天花板接触”,说得很清楚。
1.你可以认为他的做法是对的。
那么,“对”在哪里呢?你要说清楚。
比如说:他
既坚持了自己的设计思想,同时也做了妥协,照顾到了别人的视觉感受和传统心理。
这种处理事情的方式是一种艺术,其实要做成事情常常需要这样。
许多创新之所以失
败也多因为没有很好地用好那实际上无用的“4根柱子”。
2.当然,你可以否定他的这种做法,认为其有弄虚作假之嫌,但是是他愿意这样的吗?肯定不是的,他是被逼的,可见,有许多“形式主义”其实是“上面”逼出来的。
“市政府权威人士”如果能多听听建筑师的意见,或者从谨慎出发,多做些可行性研究,总之,改变作风,也许就不会有今天揭晓后的尴尬了。
我们再来分析“市政府权威人士”的行为。
他们做了什么?“进行工程验收时却说只
用一根柱子支撑天花板保障不了大厅的安全,责令莱伊恩再多加几根柱子”,并最终迫
使建筑设计师克里斯托·来伊恩做出了妥协。
无疑,这种做法是缺乏远见的、无知的。
可以引起以下两方面的思考——
1.保守的势力非常强大,他们也许是出于善良的愿望,但,他们是无知的。
他们只忠于自己的感受和习惯,不敢越雷池一步!不敢有丝毫的突破。
从而差点儿扼杀了
建筑史的一个杰作。
我们的社会需要形成一种“崇尚科学”的风气。
2.由这件事情可见创新、尝试之路有多难!每一种创新,每一次进步可能都是与传统的代表——某些权威人士——斗争或妥协的结果。
小到一个建筑,大到政策设计,即使是文学艺术的创新,也都无不如此。
经过这样分析,我们就清楚了,可写的角度至少有四个,你选择一个自己感受最深、贮备最多的角度就行了。
注意!只需选择一个角度,而不是一股脑地都倒出去。
下面请试着分析一下下面这个材料——
有一条鱼在很小的时候便被捕上了岸,渔人看它太小,而且很美丽,便把它当成
礼物送给了女儿。
小女孩把它放在一个鱼缸里养起来,每天它游来游去总会碰到鱼缸
的内壁,心里便有一种不愉快的感觉。
后来鱼越长越大,女孩便给它换了个更大的鱼缸,可是每次碰到鱼缸的内壁,它
畅快的心情便会渐渐消失。
它有些讨厌这种原地转圈的生活了,索性静静地悬浮地水中,不游也不动,甚至连食物也不怎么吃了。
女孩看它很可怜,便把它放回了大海。
它在海中不停地游着,心中却一直快乐不起来。
一天它遇见了另一条鱼,那条鱼问它:你看起来好像是闷闷不乐啊!它叹了口气说:“啊,这信鱼缸太大了,我怎么也游不到它的边!”
[材料作文提炼观点方法总结]相关文章:
1.材料作文的观点提炼方法
2.材料作文提炼观点的方法
3.材料作文如何提炼观点
4.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总结
5.情景材料作文的观点归纳
6.材料作文审题方法
7.关于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
8.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
9.材料作文写作指导方法
10.材料作文的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