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汉文化研究三题

合集下载

历史文化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历史文化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历史文化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历史文化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徐国历史1.古徐国疆域最大时北抵山东鲁南大部分地区,西至现徐州及苏、皖北部广大地区,基本上相当于今日的什么地区?徐淮海经济区2.徐国地处哪四条河流下游,地势低平,土地肥沃,气候温湿,河湖棋布,生态地理环境十分优越淮、泗、沂、沭3.徐偃王“不忍斗其民”,结束了周楚徐三国的战争从徐国王城去了哪里?武原山4.徐州有近6000年的文明史,请问徐州的建城史大概是多少年?2600年5.季子挂剑台是纪念吴季子和谁的?徐国第43代国君徐亘王6.清代的著作《徐偃王志》的作者是谁?徐时栋7.徐州的称谓因何而得名?古徐国8.徐偃王时,周穆王联楚伐徐,有多少诸侯国“弃周朝徐”?369.徐国历史上称为“夷”,以地理位置曾称为什么?淮夷、东夷10.徐国初时的封地是多大?“徐国地方五百里”11.徐国历经夏、商、周、春秋四个时代,前后有四十四代国君。

历时多少年?一千六百四十九1649年12.孔子所传播的“仁”与徐文化中的“仁”字是一脉相承的,并对其加以系统整合、概括,形成儒家学说的“仁”13.秦时东渡日本后成为日本神武天皇的是谁?徐福14.徐国历史研究专家、徐州市徐国历史研究会会长徐炳仁先生所著的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是什么?《徐偃王传奇》15.国内外第一个专门研究徐国历史的学术团体是哪个?徐州徐国历史研究会16.道德典故《季子挂剑》中的季子是指谁?季札17.早在远古时期,广袤的中华大地上主要生活着四大部落群体,华夏集团、苗蛮集团、百越集团和东夷集团,请问徐氏部族是属于东夷集团的哪一支?鸟夷18.古徐国创造了我国最古老的和,是我国东方经济文化发达最早的地区之一。

青铜文化动物象形文字19.徐文化的核心内容包括哪些?仁、义、德、信、礼、道20.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风景区占地77万平方米,院内有、烈士纪念塔、战役纪念馆、总前委群雕、徐州国防园和碑林五大主体建筑21.徐偃王是徐国的第几代君王?32代22.什么时候徐州市徐国历史研究会成立?2004年11月20日23.徐国历史研究会的宗旨为:挖掘古徐国历史,振兴中华文明,广交天下朋友,共叙四海亲情。

徐州汉文化风景区调查分析报告

徐州汉文化风景区调查分析报告

徐州汉文化景区调查分析报告一、徐州汉文化风景区简介徐州汉文化景区由原狮子山楚王陵和汉兵马俑博物馆整合扩建而成,位于徐州市区东部,东起三环路,南至陇海线,西接津浦线,北迄骆驼山,总占地面积1400亩。

是以汉文化为特色的全国最大的主题公园,占地1400亩囊括了被称为“汉代三绝”的汉墓、汉兵马俑和汉画像石,集中展现了两汉文化精髓,它是徐州区域内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两汉遗风最浓郁的汉文化保护基地。

景区的主入口——汉文化广场,广场东西长约280米,南北宽约90米,占地18000平方米,采取规整庄严的中轴对称格局。

其空间定位以东西为走向,依次布置了入口广场、司南、两汉大事年表、历史文化展廊、辟雍广场等景点,终点矗立汉高祖刘邦的铜铸雕像,构成完整的空间序列。

广场的铺装以仿制的汉砖为主要材料,图案取汉代画像中常见的勾连云纹等装饰图形。

广场的设计犹如一段立体空间化的汉赋,通过“起”、“承”、“转”、“合”四个章节,抑扬顿挫、弛张有度,将汉风古韵自然呈现出来。

狮子山是西汉第三代楚王刘戊之墓。

该陵墓“因山为陵,凿石为藏”,形制奇特,工程浩大,完全在岩石之中凿建而成,是一座罕见的特大型西汉诸侯王崖洞墓葬。

陵中出土金、银、铜、铁、玉、陶等各类珍贵文物近二千件套,工艺精绝,令人叹为观止。

它是徐州地区规模最大、文物遗存最多、历史价值最高的一座西汉王陵。

徐州汉兵马俑是继西安秦兵马俑后的又一重大发现。

作为楚王的陪葬品,四千多件汉俑是用写意的手法,将汉代军旅中士兵们的思想、神态和情感惟妙惟肖地刻画出来,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是在原址上就地建馆,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

由汉兵马俑主馆和水下兵马俑博物馆两部分组成,形态各异的兵俑整齐的排列在六条俑坑中。

徐州是中国汉画像石的集中分布地之一,徐州的汉画像石与苏州园林、南京六朝石刻并称为“江苏三宝”。

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是收藏、陈列、研究汉画像石的专题博物馆,座落在风景秀丽的云龙湖畔,占地面积30余亩,该馆由仿汉唐式建筑与现代建筑群组成,收藏汉画像石珍品1000余块。

以浏览汉墓品汉文化为主题完成一份800字左右的调查报告

以浏览汉墓品汉文化为主题完成一份800字左右的调查报告

以浏览汉墓品汉文化为主题完成一份800字左右的调查报告“彭汉之韵”暑期社会实践团关于龟山汉墓的调研报告1.前言“秦汉文化看西安,明清文化看北京,两汉文化看徐州。

”作为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徐州历史文化遗迹特别丰富,特别是古文化遗产中的汉代三绝。

即汉墓、汉兵马俑、汉画像石。

其中又以汉墓位列第一。

2.相关解读(一)徐州汉文化徐州是一座历史非常悠久的古城,有着超过6000年的文明史和2600年的建城史,是著名的千年帝都。

徐州,古时称彭城。

据明代《关王庙记》载:“丰邑,古徐州城,汉高祖诞生之乡也。

”汉文化的起源地,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故乡。

徐州作为两汉文化的发源地拥有大量文化遗产、名胜古迹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也有“彭祖故里、刘邦故里、项羽故里”之称。

(二)徐州汉墓文化两汉四百年间,徐州共有十三位楚王、五个彭城王,应有十八座王陵墓葬,合称“徐州汉代十八陵”。

其实还不仅如此,东汉时期,在现在的徐州行政区域内还分封过一个下邳国,有四位下沛王嬗递。

徐州汉墓中的王陵墓葬,构成了徐州两汉文化的“三绝”之一。

从文物价值、独特性、普遍价值认同方面,徐州的汉代楚王陵墓完全有实力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3.调研内容(一)圣旨博物馆徐州圣旨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家以圣旨为主题的博物馆,馆藏圣旨已达百余道。

在百余道圣旨中,明代圣旨九道,清代圣旨八十六道,木刻圣旨十六道,石刻圣旨四道,越南圣旨六道。

慈禧懿旨一道,康德以及钤有日本天皇玉玺文书计八件,指叙令一道,还有民国荣典褒奖状的祝贺旨若干,以及袁世凯以大总统令下发的荣命圣旨一道。

其中清代顺治皇帝到末代皇帝傅仪十朝皇帝的圣旨,承接不辍,堪称中华首家。

而其中一道跨越道光、咸丰两代君主为承袭爵位、世袭罔替而颁发的龙边圣旨更为海内孤品。

馆中不仅仅陈列着珍贵的圣旨还珍藏着宝贵翔实的科举资料。

有各级科举考试的试题、试卷,还有考生作弊使用的丝织夹带等等。

另展出和馆藏圣旨匾、状元书法、楹联匾额共六百余件及宫廷用品、民俗用品千余件。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徐州市历史高三上学期自测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徐州市历史高三上学期自测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徐州市历史高三上学期自测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两河中下游缺乏良好的木材和石材,所以人们用粘土和芦苇造房屋,并大量使用土坯。

意大利南部有多座活火山,古罗马人用火山灰、水、碎石混合成坚硬的混凝土,以此为基础建立起复合式多层建筑,历经千年风雨不倒。

这一对比主要反映了哪种因素对建筑风格和材料选择的影响?A. 传统文化习俗B. 国家政治制度C. 经济发展水平D. 自然地理环境答案:D解析:两河中下游由于地理环境缺乏木材和石材,人们只能利用粘土和芦苇等当地资源建造房屋;而意大利南部由于多座活火山的存在,古罗马人则利用火山灰、水和碎石等当地资源创造了坚固的混凝土建筑。

这两个案例都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建筑风格和材料选择的重要影响。

因此,正确答案是D,即自然地理环境。

2、宋朝的户籍制度不再将民众区分为“良民”与“贱民”,而是根据居住地的不同,将民户划分为“坊郭户”与“乡村户”。

又根据居民有无地产,划分“主户”与“客户”,而按宋朝立法,“客户”要退佃离开,地主是不可以阻挠的。

这一户籍制度的变化主要反映了宋朝哪一方面的社会现象?A. 中央集权遭到不断削弱B. 商品经济繁荣,社会流动性加强C. 户籍制度不断发展完善D. 户籍管理和社会流动的开放性答案:B。

解析:宋朝的户籍制度不再以“良民”与“贱民”来区分民众,而是根据居住地和地产情况进行划分,并且“客户”在退佃时有权离开,地主不能阻挠。

这一变化反映了宋朝商品经济的繁荣和社会流动性的加强,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人口流动更为频繁,同时也需要更加灵活和开放的户籍制度来适应这种变化。

因此,正确答案是B。

选项A中的中央集权削弱与户籍制度变化无直接关联;选项C和D虽然与户籍制度有关,但都不是该题主要反映的社会现象。

3、《汉书·景帝纪》说:“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

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

文化型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研究——以徐州汉文化景区为例

文化型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研究——以徐州汉文化景区为例
nt nTortStf t nIdx ao u s asco n e )评 价 理 论 模 型 i i ia i
( DT I , 图 1 T S )见 。
游客体验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 H: 游客预期对游客 体验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三 、问卷设计及模型检验
本 研 究 主要 运 用 统计 分 析 软件 S S1. PS 3 、 0 A MOS 7和 LS L .1 IRE 8 统计 分析 软件 ,对调查 数 5 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 并对模型进行检验。
中图分类号 :5 0 F 9
文献标识码 : 文 章编号 :D9 8 6 ( OO 一 3 0 9— 4 A 10 ~ 66 2 1 ) O — 0 9 0
从 古 至今 , 州 乃兵 家必 争之 地 , 有丰 富 的 徐 拥
旅游资源 , 尤其在人文旅游资源上 , 独具特色。徐 州有汉 代 三绝 : 汉墓 , 画像石 , 兵 马俑 。 州汉 汉 汉 徐 文化景 区则包含了狮子山楚王陵 , 汉画像石馆 , 汉 兵马俑坑等景点 ,所以研究文化型旅游景 区的游
并对 影 响满 意度 的 因素进 行 了分析 ㈣。
客体验对游客满意度有显著 的正向影响 ; H: 游客 预期对游客满意度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H: 游客感 知价 值对游 客 忠诚 有显 著 的正 向影 响 ; : H 游客 体
验 与游客 忠诚 有显 著 的正 向影 响 ; : 客满 意度 H 游 对 游客 忠诚 有 显 著的 正 向影 响 ; : H7游客满 意度 对 游 客抱怨 有显 著 的负 向影 响 ; : 客感 知价值 对 H。游
第 2卷 第 3 5 期
2 1 年 3月 00
乐 山 师 范学 院学 报
J u n l f e h n T a h r l g o r a o s a e c e sCol e L e

徐州历史文化知识竞赛题目

徐州历史文化知识竞赛题目

1.徐州为华夏古九州之一,请问另外八州是哪几个?请说出四个2.徐州有近6000年的文明史,请问徐州的建城史大概是多少年?26003.徐国是我国古代极有影响的方国之一,始封于何时?大禹治水之后4.徐州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是江苏省规划建设的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之一,是哪个经济区的中心?淮海经济区5.徐州古称什么?彭城6.徐州的称谓因何而得名?古徐国7.请列举近代就从徐州走出的两位艺术家李可染、张伯英、李保田、马可8.徐州古迹燕子楼,因何而闻名遐迩?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燕子楼》9.徐州的地域文化标签为?楚风汉韵10.戏马台因哪位历史人物而闻名?项羽11.在哪位徐国国君的治国时期,古徐国达到极盛。

徐偃王12.徐州为华夏古九州之一,建城史居江苏第一,历史上因古徐国而得名,战略位置非常重要,被誉为?五省通衢13.“汉代三绝” 是指什么?汉墓、汉俑、汉画像石14.列举徐州三处汉文化景点?北洞山汉墓、龟山汉墓、白集汉墓、狮子山楚王陵、汉兵马俑博物馆、汉画像石艺术馆15.徐州东襟黄海、背靠中原、南屏江淮、北扼齐鲁,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必争之地”。

兵家16.徐州是南北朝宋武帝?的故乡?刘裕17.徐州交通发达,基础设施较完备。

是中国第?大铁路枢纽二18.狮子山楚王陵是西汉早期分封在徐州的第三代楚王?的陵墓刘戊19.同苏州园林、南京六朝陵墓石雕,并称为“江苏文物三宝” 是什么?徐汉画像石20.两汉四百年间,徐州共有?位楚王、?位彭城王 13位、 5位21.鼋汁狗肉与哪两位历史人物有关?刘邦、樊哙22.每年阳春三月徐州市樱花艺术节在哪儿举行?彭祖园23.“徐州沦陷日”的纪念日是每年的?5月19日24.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风景区占地77万平方米,徐州国防园和碑林五大主体建筑烈士纪念塔、战役纪念馆25.在我国传说的寿星中,有一位活了八百岁,视为最长寿的老人?彭祖26.彭祖除了寿命最长外,还以哪方面见长呢?养生27.28.29.30.徐州两汉文化景观中还有许多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胜迹,每处景点,都有一段动人的历史故事,使人联想到楚汉战争的硝烟风云。

“徐州汉文化景点——龟山汉墓”虚拟现实旅游系统的开发研究

“徐州汉文化景点——龟山汉墓”虚拟现实旅游系统的开发研究

现 实应用平 台建设具有漫游和 交互功 能的景 区虚拟旅 游系统 , 其中重点对 龟 山 汉墓 的汉墓 、 点石 园、 塞石 和圣 旨 博物馆进行 了详 细的
三维建模与 V R P交互设 计研 究。
Ab s t r a c t : T h i s p a p e r t a k e s v i r t u a l t o u i r s t a t t r a c t i o n s a s t h e b a c k g r o u n d t o c a r r y o u t t h e v i r t u a l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o n o f Gu i s h a n Ha n t o mb i n
花销 ,可以帮人们快速地 了解 这一个景 区的详 细信 息 , 所 供 了更加广 阔的实践及环境感 受,也在一定程度 上促进 了 以虚拟 更 吸 引人们 眼球 , 它具 有着 自主性 、 刺 激性 、 公益 这些行业 的发展、 进步 , 从而影 响和改变了人的生活状态。 性、 多感知 性 、 安全 性等特 点 , 不受时 间、 收入 、 路程 、 恶劣 徐州汉文化旅游景点大多范围 比较广 阔, 进入景 区后 天气 、 旅 游 团体 、 旅 游 景 区承 载 力 的 限 制 , 随 时 可 以 通 过 虚 如何 选择景点和最佳 的游览路线? 在 以前 人们只 能按 照景 拟旅 游 了解旅游 目的地 , 激 发旅 游欲 望。虚拟 旅游的 出现 区提供 的抽象 的平面 地图进行选 择、 浏览, 而借 助虚拟技 也缓 解 了一些社会 问题 ,在旅 游高峰期 降低旅 游客流量 、 术旅游 者可 以更直观 地看到各 个景点 的情况并 选择最佳 保 护景 区的环境容 量 、 提 高旅游 安全 系数 、 丰 富人们 娱 乐 路线 , 可 以方便更多首次到景区游玩 的旅客。除 了对于 自 生 活 方式 , 让人们 各种群体 都 能感 受旅 游 , 实现社 会的真 然景观 的在三维直观体现 , 虚拟现实技术对于如何展示 人 正和 谐 , 虚 拟旅游 的研究具 有着 社会性和必然性。 文景观及历史场景的三维再现具 有更大的优势 , 以徐州 汉 龟 山汉墓作 为徐州汉 文化 不可缺 少 的一部 分 , 汉文化 文化旅游景点龟山汉墓为例 , 借助 虚拟技 术则可 以实现旅 龟 山汉墓虚 拟旅游 系统 的研 究将 为徐 州旅游 景 区虚 拟现 游景点龟 山汉墓的实境再现 , 甚至可 以让体 验者体会到 古 实 系统 的开发提供一定 的参 考价值 和借鉴作用 , 弥补徐州 代 工 匠 的鬼 斧 神 工 。 旅游景 区虚拟现 实系统开 发的空 白。 2 研 究 方 案 1 “ 虚拟现 实技术 ” 在旅游 开发 中的重要性 通过大量 的调 研与实地考察 , 该系统 的研 究方案如 图 虚 拟现 实也被 称灵境 技术 或人 工环境 ,英 文简 称 为 1所 示 。 V R 。 是指 一种 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 , 演示、 还原或再现现 实 3 基于虚拟现实旅游项 目的研 究 场景及环境 的多媒体 技术。最初虚拟现实是 为了满足大 型 3 . 1关键 技术

湖南导游基础知识第4章湖南民风民俗

湖南导游基础知识第4章湖南民风民俗

[单选题]1.被人称为(江南博哥)“菩萨皇帝”的是()。

A.唐太宗B.梁武帝C.汉武帝D.康熙皇帝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南朝是一个佛教兴盛和信佛之风弥漫全国的时代。

梁武帝崇敬佛法,尊礼高僧,在鸡笼山创建同泰寺,并使寺的南门正对着宫城的北门,出入非常方便。

梁武帝本人曾四度舍身同泰寺做和尚,被人称为“菩萨皇帝”。

[单选题]2.南京第一次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是在()。

A.东吴B.东晋C.南朝D.明朝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即皇帝位,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同年改应天府为南京,这是古金陵称为“南京”的开始,也是南京第一次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

ABC三项,东吴、东晋和南朝均定都于南京,统称六朝,但是这三个时期的政权均不属于统一政权,因此当时的南京也不能被称作全国的政治中心。

[单选题]3.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是()。

A.《资治通鉴》B.《三国志》C.《四库全书》D.《永乐大典》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永乐大典》编撰于大明永乐年间,是由内阁首辅解缙总编的一部中国古典集大成的旷世大典,初名《文献大成》,是中国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全书22937卷,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

[单选题]4.被称赞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的是()。

A.《梦溪笔谈》B.《徐霞客游记》C.《甘石星经》D.《水经注》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在《梦溪笔谈》一书中,沈括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所达到的辉煌成就,内容涉及很多领域,受到国内外科学家的高度重视和赞扬。

《梦溪笔谈》在世界科技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当代著名的英国科学家李约瑟曾称赞其为是“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单选题]5.世界上对石灰岩地貌进行研究的第一人是()。

A.裴秀B.郦道元C.徐霞客D.李四光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徐霞客,明代地理学家,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人。

他22岁起游历名山大川,历34年,足迹遍及17个省区,并将观察所得,按日记载,死后被整理成《徐霞客游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州汉文化研究三题摘要:近年来,徐州汉文化研究成果丰富,但是存在一些认知上的误区和偏差,虽然徐州汉代文物遗存丰富,但徐州不是汉文化发源地,而是汉王朝的发祥地或发迹地;虽然徐州汉墓数量众多,但徐州汉文化不是墓文化,“汉文化看徐州”无可置疑。

关键词:徐州;汉文化;研究近年来,徐州汉文化研究呈现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考古工作者辛勤发掘,不断推出新的发现,学者们潜心认真研究,高见宏论叠出,研究成果非常丰富,更有政府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相继成立的研究机构有徐州市两汉研究会、汉文化研究所、沛县汉文化研究会等学术机构和团体,进一步推动徐州汉文化研究工作的全面开展,徐州汉文化品牌日益凸现。

但是我们看到,由于种种原因,对徐州汉文化存在一些认知上的误区和偏差,甚至是错误的提法,而这些问题又十分重要,对于徐州汉文化下一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搞清楚这些问题,恐怕再新颖的见解也是沙中堆塔,再宏大的理论也是空中楼阁,汉文化研究更不可能走向更高层面,为此笔者针对近年来常见的几种流行的说法作一讨论。

一、“徐州是汉文化发源地”质疑当前较流行的提法是徐州为高祖故里、汉文化发源地,汉高祖刘邦出生于丰县,曾在沛县任泗水亭长,所以说徐州是高祖故里诚然不谬,这也早已得到一致认可,然而徐州是汉文化发源地一说则值得商榷,虽然汉代徐州经济文化发达,汉文化遗存十分丰富,但这与汉文化发源地不能划等号,要讨论这个问题,必须搞清楚汉文化和文化发源地这两个概念的基本内涵。

文化在考古学上的概念是专门指考古发现中可供人们观察到的属于同一时代、分布于共同地区、并且具有共同特征的一群遗存[1]。

文化发源地指某一种文化在某一区域萌芽产生后,形成这一文化基本要素的内核,然后随着时间的发展,该文化向该区域以外的其他地方转移并扩散,一般把这种文化起初产生的地方称为发源地。

这种提法原始社会末期到封建社会初期较常用,因为这一时期文化尚处于萌芽发展阶段。

在石器时代,甚至以某一文化产生地作为这一文化的命名,如周口店文化、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较晚的文化一般则以族属来命名,这种常见的称呼如秦文化、周文化、楚文化、巴蜀文化、齐鲁文化、吴越文化等。

即指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中各方面的成就总和,包括物质文化以外的一切文字记录所提及的各个方面,这些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以秦文化为例,秦原是甘肃陇东一带的民族,秦人在此生活生产,创造形成自己的军事、礼制,养成独特的风俗习惯,经过六世的经营,最后在秦始皇时代统一全国,基于此,我们说甘肃陇东是秦文化的发源地,这一般没有疑义。

周文化在周原形成,周原位于陕西省岐山、扶风两县的北部,《诗经·公刘》有详细记载,周人的首领古公亶父约于公元前12世纪末或前11世纪初,自邠迁至此地,开始营建城郭,即使在公元前11世纪后半叶,周文王迁都于丰后,这里仍然是周人的重要的政治中心,后来考古工作者在此发现宫殿、宗庙建筑遗址、手工业作坊、铜器窖藏、甲骨、墓葬等,学者一般都认同周原是周文化的发源地。

因此我们认为历史时期文化发源地一般是指一个王朝兴起于斯,或以此为据点,创造形成基本的文化雏形,诸如礼仪制度等一系列框架内核,然后向周围扩散传播文化的源头地。

按照如此思路,我们看刘邦早期在徐州地区是否也创造了丰富的文化呢,尤其是汉文化的基本要素是否已经产生并形成了呢?刘邦在建立汉朝之前,在徐州的活动情况是:“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及壮,试吏,为泗上亭长,亭上吏无所不狎侮。

”(《汉书·高帝纪》)甚至还有许多负面记载,如“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史记·项羽本纪》)可见刘邦在徐州期间文化上并没有经营创新,几乎在文化上毫无建树,也尚未形成汉文化的基本内核,相反倒有不少关于刘邦对文化亵渎的记载,因此徐州并不是两汉文化的源头,徐州只是汉王朝的发祥地或发迹地,这一时期刘邦结交的文人谋士、英雄豪杰,如萧何、曹参、王陵、周勃、樊哙、灌婴等在推翻秦朝统治和楚汉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汉朝建立后,这些人多又成为其政权的核心人物,故现在沛县还有“五里三诸侯”的传说。

因此我们认为徐州是汉文化发源地之说不科学,但可以说徐州是汉王朝的发祥地或发迹地,则较为合乎实际。

事实上汉文化内涵丰富,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的内容,广义指中华民族所创造一切文化的的泛称,狭义一般则指两汉期间留存物质和精神遗存的总和,它包括两汉都城西安、洛阳的京城文化和遍布全国的诸侯方国的一切文化。

俞伟超先生对此曾有精辟论述[2],汉文化构成和来源非常广泛,汉王朝建立之初,制度上承秦沐楚,深受楚文化和秦文化影响,囊括继承了春秋战国以来诸文化的总和。

刘邦虽然建立汉朝政权,但是对文化的贡献更多的是整理归纳,拿来为自己所用,可以说在汉文化里,既有先秦中原文化的因素,也有楚文化的因素,当然还有其他文化的因素。

今天发现于徐州地区的汉文化仅仅是西汉时期诸侯封国楚国、东汉时期彭城国的所创造的物质文化的总和,显然不能涵盖汉文化的全貌,只是狭义汉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只能说是汉文化的区域文化,姑且称之为“徐州汉文化”,与当时其他封国梁、吴、齐、鲁等诸侯国所创造的文化一样,共同构成了博大精深的汉文化。

因此无论广义和狭义上的汉文化,均不是在徐州地区萌芽产生,徐州是汉文化发源地的说法不准确。

其实文化的发展过程,就是文化的继承和创新的过程,后来的文化都深深植根于前朝创造的文化之中,尤其进入封建社会后,文化面貌整体上逐渐趋同,一般不在提文化发源地这种说法,正如安徽凤阳人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但今人不会说安徽凤阳是明文化发源地。

当然由于徐州地处黄淮平原,地理条件优越,汉代城市人口众多,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化,时至今日在徐州境内留下了丰富的汉代遗存,诸如汉墓、汉画像石、汉兵马俑,精美绝伦,誉满中外,被称为汉代三绝,数量规模十分可观,在全国具有很强的代表性,甚至有些新兴事物都是由当时楚国兴起,然后向全国传播的[3],因此说“汉文化看徐州”无可非议(下文将详细论述),但是不能说徐州是汉文化发源地。

二、徐州汉文化不是墓文化当前一部分汉墓已被规划建设成旅游景点,吸引了海内外游人纷至沓来,徐州汉文化已闻名遐迩,成为徐州历史文化名城的一张亮丽的名片,然而就在徐州汉文化影响逐步扩大的时候,我们也听到许多不同的声音,如有些人所言:徐州汉文化不过是墓文化罢了,不值得大张旗鼓的宣传,对此我们委实不敢苟同。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墓葬与文化的关系密切相连,墓葬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物质表现形式,墓葬包含内容丰富,本身也是一种文化,一座保存完好的墓葬,就是一座埋藏在地下的博物馆,集中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宗教信仰、礼仪和风俗习惯,通过对墓葬本身和墓内出土文物的研究,能够了解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由于古代人“事死如生”,在将死者埋入地下时,多随葬大量的各种物品,尤其是统治者特殊的地位,拥有支配一切的权利,在生前修筑精美的墓葬,死后将大量随葬品带入地下,今天我们看到的精美的文物,绝大多数都是墓内出土,在大型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即使是专业人士也以能够找到墓葬为主要目的,一方面墓葬能够出土精美的文物,另一方面墓葬蕴涵信息丰富,能够充分展现当时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原状。

徐州作为大汉王朝的发迹地,刘邦和一般文武大臣都从此走上历史舞台,徐州在西汉一代有其它地方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自然享有其它地区所不具备的优越条件(如减免赋税)。

其次,由于徐州地处黄淮平原,地理位置优越,物产丰富,经济文化一度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汉高祖遂将同父异母弟刘交封于彭城,公元前201年高祖以韩信谋反为由,“废楚王信,囚之,分其地为两国……立刘贾以为荆王,王淮东五十二城;高祖弟交为楚王,王淮西三十六城。

”(《汉书·楚元王传》)这样西汉时期徐州地区的封国就是以刘交为楚王的楚国,并世代延续相传12代,虽中间支系有变化,但均为同姓楚王。

按照汉代制度,诸侯有封地者,死后葬于封地,这些分封于徐州境内诸侯王,均应该葬于徐州地域范围内,目前经过考古工作者的努力,已经发现发掘8处16座楚王及王后墓,它们分别是:楚王山2座,狮子山2座、驮篮山2座、北洞山2座、龟山2座、东洞山3座、南洞山2座、卧牛山1座[4]。

这些楚王陵墓制式独特,形成完整序列,出土文物精美,多处楚王陵墓的发现发掘,对于复原研究西汉楚国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墓葬选址特点反映当时楚国的风俗理念、礼仪制度,墓葬建筑的规划、设计、开凿、防护等建筑技术反映生产力发展水平,出土的大批印章封泥,则清晰地反映楚国宫廷和地方的职官制度,尤其是出土的漆器、陶器、瓷器、玉器、竹木器等各类文物,更是当时手工业发展的生动体现。

当文献记载不足和地面文物无存的时候,埋葬在地下的徐州汉墓则全面而深刻的体现了徐州汉文化内容,为我们了解汉代徐州开辟一个便捷之门,正如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所言:“如果把永远逝去的古代生活比作历史河流上的船,那么古墓就是这只船在水中的倒影,当地面的风物因天灾人祸而消失,幽暗的地下世界则为我们保存着祖先的生活和思想。

”这一系列楚王墓葬的发掘,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立体的西汉楚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全貌,充分展现了汉代徐州的各个方面,所以墓葬文化仅仅是徐州汉文化的一个方面,决不能将墓文化等同于汉文化。

徐州汉墓是徐州汉文化的物质载体,是当时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先人们留给我们丰厚的馈赠,一系列徐州汉墓的发掘,揭露了徐州2000年前的辉煌盛况,全面展示了经济社会发展全貌,因此到徐州看汉墓,实际上是进行一次汉代历史文化旅游,当我们进入墓室,看到精美绝伦的文物时,仿佛看到祖先智慧的灵光在闪耀,又怎能认为它仅仅是一座死气沉沉的墓穴呢。

到埃及看金字塔,实际是法老的陵墓,但是我们看到是气象万千的尼罗河文明,不会有人说看到仅仅是埃及的墓文化而已。

参观秦始皇兵马俑,人们领略的是秦帝国的千年风采,没有人说不过是几个泥人罢了。

今天到徐州看汉文化,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汉文化已成为历史文化名城徐州的名片。

三、“汉文化看徐州”的讨论关于“汉文化看徐州”提法,近年来引起较大争论,一些学者出于对家乡文化建设的热爱关心,纷纷撰写文章,力求探讨清楚这个问题,这确实非常必要和急需,如果到目前为止我们还不清楚徐州历史文化特色是什么,我们在徐州历史文化建设中将失去目标和方向,在具体工作中将会对历史文化名城徐州造成不应有的毁坏和不必要的破坏,甚至有可能丢掉真的,保护的却是一些假的、无趣的东西。

因此笔者在此不吝笔墨对“汉文化看徐州”提法的科学性略作讨论。

有人认为,徐州地区的汉文化不过是一个地方的文化,远不能与全国其他地方诸如两汉帝都的西安、洛阳相提并论,“汉文化看徐州”提法,将会引起西安、洛阳等城市的不满[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