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方案

合集下载

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方案

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方案

v1.0 可编辑可修改新建叙永至毕节铁路(川滇段)站前工程施工XZZQSG-2标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方案(DK194+~D2K230+910)中铁十七局集团叙毕铁路(川滇段)二标项目经理部二〇一六年十二月三十日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地形地貌 (1)三、测量依据 (2)四、测量仪器及人员 (2)五、测量人员职责 (3)六、隧道洞外控制测量 (3)1.洞外控制点布设规定 (3)2.洞外平面控制测量 (4)3.洞外高程控制测量 (9)4.洞外控制点的联测及精度要求 (11)平面控制点联测 (11)隧道洞口控制点使用GPS进行加密,待平差计算结果符合规范要求后,应使用全站仪对洞外加密的点位进行角度和边长的复测,复测结果应满足四等导线测量的要求。

(11)复测方法:把仪器架设在控制点上,测量每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并在该点上观测相邻两边之间的夹角,利用已知的控制点坐标正算出距离和坐标方位角,与已测得的距离和坐标方位角进行对比检查。

(12)高程控制点联测 (12)二、三等水准路线宜沿隧道进出口间的道路勘选。

若绕行较远时,可沿小路勘选。

本测区全部位于山区,当水准测量平均每千米单程测站大于25站时,测段往返高差不符值应满足下表的规定。

(12)表6-4-2往返测高差不符值的限差(MM) (12)水准测量等级 (12)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限差 (12)二 (12)n (12)三 (12)n (12)四 (12)n (12)五 (12)n (12)七、隧道洞内控制测量 (12)1.洞内平面控制测量 (12)2.导线网的测量 (13)3.平差计算 (15)4.洞内高程控制 (16)5.贯通测量误差预计 (17)6.洞外高程测量误差对洞内高程影响估算 (18)7.隧道洞内布网施测注意事项 (19)八、相关工作 (19)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方案一、工程概况我标段施工起讫里程:DK194+~DK230+910,线路全长。

隧道共计8座,其中大于4公里的长大隧道3座,分别为长岭隧道,7775m;下寨隧道4104m;斑竹林隧道全长12758m,我标段施工里程为D2K222+232~D2K230+910,施工长度8678m。

隧道控制测量方案

隧道控制测量方案

1、编制依据(1)《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2009);(2)《三.四等导线测量规范》(CH/T2007-2001);(3)《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2009);(4)牡绥铁路扩能改造工程隧道施工设计图及相关设计文件。

2、工程概况本标段涵盖两座长大隧道:红池隧道(5621米)和转心湖隧道(6676米),铁路等级: I 级,正线数目:双线,设计行车速度: 200Km/h以上。

隧道平面设计为:红池隧道进口698.13米位于直线上,出口1939米为直线、243.28米位于圆曲线和缓和曲线上,其余地段位于半径4500米的圆曲线和缓和曲线上,纵断面设计坡度进口段为10‰上坡,出口段为3.8‰上坡,进出口高差为8.305m;转心湖隧道进口666.11米位于圆曲线和缓和曲线上,其余地段为直线,纵断面设计坡度进口段为3.8‰上坡,中间设置竖曲线,出口段为5.0‰下坡,进出口高差为6.61m。

平面控制采用设计院提供CPⅠ控制点,洞口加密点由我局测量公司精测大队采用GPS进行CPⅠ控制点加密,并提供二等水准加密控制点高程。

3、测量人员及仪器保障3.1 测量人员(1)为确保本标段控制测量工作准确、快速、顺利的进行,针对此项目技术含量高,对测量精度的特别要求,项目部预计投入技术人员3人,其中工程师1人,技术员2人。

(2)建立和完善测量工作规章制度和复核流程,测量技术人员对测量资料进行整理归档。

测量人员见下表:3.2 测量仪器项目部根据测量要求,配置一定数量、精度高、技术性能稳定的仪器。

仪器在进场前已检定合格;在测量过程中如发现仪器出现异常情况,须经检定后方可再次投入使用;测量仪器指定专人管理,定期进行检定校核。

测量仪器配置表4、平面控制测量4.1 洞外控制测量红池隧道和转心湖隧道,开挖均是采用进口、出口和一个斜井三个开挖面同时进行的掘进方案,在隧道每个洞口处分别布设四个GPS控制加密点,该加密点兼做水准控制点。

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技术

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技术
表 1 隧道贯通误差规定 项目 相向开挖长度(km) 洞外贯通中误差(mm) 洞内贯通中误差(mm) 洞内外综合贯通中误差(mm) 贯通限差(mm) 横向贯通误差 L<4 30 40 50 100 4≤L<7 40 50 65 130
隧道的横向贯通中误差有两个来源,分别为洞 外 GPS 控制测量误差和洞内导线测量误差。洞外 GPS 控制测量误差对仙女岩隧道横向贯通中误差的 影响值按洞外 GPS 控制网平差的精度结果进行预 计。洞内导线控制测量误差对仙女岩隧道横向贯通 中误差的影响值按洞内导线的设计参数进行预计。 洞外 GPS 控制测量按式( 1 )预计其测量误差 对隧道横向贯通中误差的影响值。 LJcosθ×m LC cosφ×m æ æ æ æ αJ αC ç ç M外2=mJ2+mC2+ ç ç ç ç +ç ç è ρ è è ρ è (1) 56
2 2 2
图 3 隧道洞内导线网示意图
如图 3 所示,仙女岩隧道洞内导线采取交叉导 线网形式,其中, 1 、 2 、 3 、…、 n 代表主导线 点, 1' 、 2' 、…、 n' 代表副导线点。交叉导线网的 优势在于让控制网具有很高的网型强度,检核条件 多,利于提高隧道横向贯通的精度。
3 贯通误差分析
2 隧道控制测量
隧道控制测量分为洞外控制测量和洞内控制测 量,其对贯通误差的贡献各不相同。 2.1 洞外控制测量 仙女岩隧道独立控制网为一等 GPS 控制网,高 于 CPI 控制网精度等级,仙女岩隧道独立控制网涉 及平面控制点 14 个,其中 CPI 控制点 4 个,独立控 制 点 10 个 ( 其 中 包 含 斜 井 控 制 点 3 个 ) 。 其 中 CPI36 和 CPI36-1 , CPI39 和 CPI40 为独立控制网强 制约束点。平面控制网测量的作业方法、精度指 标、使用仪器均按《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中一 等 GPS 网的要求进行。 目前由于 GPS 测量的优越性,使其成为长大隧

长大隧道洞内自由测站边角精密测量控制施工工法(2)

长大隧道洞内自由测站边角精密测量控制施工工法(2)

长大隧道洞内自由测站边角精密测量控制施工工法一、前言长大隧道洞内自由测站边角精密测量控制施工工法是一种应用于隧道洞内施工的测量控制方法。

通过使用自由测站技术和边角测量仪器,可以实现对隧道洞体的精密度量和控制,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二、工法特点1. 精密度量: 该工法可实现对隧道洞体的精密测量,测量结果精度高,能满足实际工程的要求。

2. 自由测站技术: 采用自由测站技术,不需要在洞内设置固定的测站点,能够灵活地调整测量位置,提高工作效率。

3. 边角测量仪器: 采用先进的边角测量仪器,能够准确测量洞体的边角,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平直度和直角度。

4. 可视化和自动化: 通过使用现代化的测量仪器和软件,实现测量结果的可视化和自动化处理,减少人工操作的误差。

三、适应范围长大隧道洞内自由测站边角精密测量控制施工工法适用于各类隧道洞体的施工,包括公路隧道、铁路隧道、地铁隧道等。

其中,对于边角要求严格的特殊隧道,如水利隧道和地质隧道,该工法尤为适用。

四、工艺原理1. 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详细分析和解释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包括控制点选择、测量方式和数据处理等方面。

2. 采取的技术措施:介绍采取的具体技术措施,如使用边角测量仪器、自由测站技术和数据处理软件等,以及如何处理测量数据并对施工进行控制。

五、施工工艺详细描述施工工法的各个施工阶段,包括准备工作、设站测角、数据处理和施工控制等。

通过具体的描述,让读者了解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并能够应用于实际工程。

六、劳动组织介绍该工法的劳动组织安排,包括测量人员和施工人员的配备和分工,以及沟通协调的工作流程。

确保工法的顺利实施和施工的高效进行。

七、机具设备详细介绍该工法所需的机具设备,包括边角测量仪器、自由测站仪器、数据处理软件等。

对这些机具设备的特点、性能和使用方法进行介绍,以便读者了解和选择适合的设备。

八、质量控制介绍施工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措施,包括控制点的选取、测量误差的控制和数据的有效性验证等。

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方案

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方案

新建叙永至毕节铁路(川滇段)站前工程施工XZZQSG-2标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方案(DK194+516.98~D2K230+910)中铁十七局集团叙毕铁路(川滇段)二标项目经理部二〇一六年十二月三十日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地形地貌 (2)三、测量依据 (2)四、测量仪器及人员 (2)五、测量人员职责 (3)六、隧道洞外控制测量 (4)1.洞外控制点布设规定 (4)2.洞外平面控制测量 (4)3.洞外高程控制测量 (7)4.洞外控制点的联测及精度要求 (8)七、隧道洞内控制测量 (9)1.洞内平面控制测量 (10)2.导线网的测量 (10)3.平差计算 (13)4.洞内高程控制 (14)5.贯通测量误差预计 (14)6.洞外高程测量误差对洞内高程影响估算 (15)7.隧道洞内布网施测注意事项 (16)八、相关工作 (16)九、测量技术保证措施 (16)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方案一、工程概况我标段施工起讫里程:DK194+516.98~DK230+910,线路全长36.393km。

隧道共计8座,其中大于4公里的长大隧道3座,分别为长岭隧道,7775m;下寨隧道4104m;斑竹林隧道全长12758m,我标段施工里程为D2K222+232~D2K230+910,施工长度8678m。

1.长岭隧道起迄里程为DK199+190~DK206+965,全长7775m,最大埋深375m,除出口DK206+869~DK206+965段为车站范围,设计为双线外,其余均为单线隧道。

隧道为单面上坡,线路设计坡度为12.2 ‰、11.05‰、10.95‰、10.1‰和0‰。

隧道洞身DK204+105.458~DK205+917.09段位于半径为8000m的右偏曲线上,其余为直线。

为加快施工进度、满足防灾救援要求、施工通风等问题,于DK203+100线路前进方向右侧设置1座斜井,于线路大里程夹角45°,全长1400m,斜井作为运营期间防灾救援避难所兼紧急出口。

谈铁路长大隧道的洞内平面控制测量

谈铁路长大隧道的洞内平面控制测量
第3 9卷 第 2期 2 0 1 3年 1月
S HANX I ARCHI I EC T URE
山 西 建 筑
Vo 1 . 3 9 No . 2
J a n . 2 0 1 3
・21 3・
文章编号 : 1 0 0 9 — 6 8 2 5 ( 2 0 1 3 ) 0 2 — 0 2 1 3 — 0 2
量 的精 度和可靠性 , 使 隧道 能正 确贯通 , 并 使 隧道 内各 建筑 物界 至整米 , 左线点号前冠 以字母 “ z ” , 左 线点号 前冠 以字母 “ Y ” , 例 限符合 验收精度要求 , 就显得尤为重要 。 如: Z 3 5 2+ 2 6 8 , Y 3 5 2+ 2 7 3 , 分别表示左线里程 K 3 5 2+ 2 6 8 、 右线里
阶段 的测量 精度要求 , 致使 隧道贯 通后 误差 较大 , 虽然 满足 规范 标称测角精 度 不 应 低 于 ±1 . 0 ” , 测 距 精 度 不 应 低 于 ±1 m i n+ 的精度要求 , 但 对后续 的隧道洞 内 C PI I 测 量和 c P Ⅲ测 量 的精度 2 p p m。观测前须 按要 求对 全站 仪及其 棱镜 进行 检 校 , 作 业期 间 产生很 大影 响。采用交叉导线 网, 可 以加 强测量检 核和 提高测量 仪器须在有效检定期 内。边长观测 应进行温度 、 气 压等气象元 素 精度 , 大大减小贯 通误差 , 从 而保 证无 砟轨 道施工 时 的隧道 洞 内 改正 , 温 度读 数精 确至 0 . 5℃ , 气压读数精确至 0 . 5 h P a 。
谈 铁 路 长 大 隧 道 的 洞 内 平 面 控 制 测 量
曹 文 科
( 中铁一局集团第五工程 有限公 司 , 陕西 宝鸡 7 2 1 0 0 6 )

长大隧道洞内控制测量实施方案

长大隧道洞内控制测量实施方案

长大隧道洞内控制测量实施方案设计摘 要:本文对长大隧道洞内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实施性方案的设计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以白石河二号隧道洞内控制测量实施方案设计为例,具体分析了方案设计的过程和实施,确保长大隧道的顺利贯通。

关键词:长大隧道 控制测量 方案设计0.前言保证长大隧道的准确贯通,隧道控制测量是关键。

对长大隧道的贯通,规范要求贯通精度很高,隧道洞内控制测量精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贯通的精度,为了保证隧道在允许精度内贯通,首先要对洞内控制测量进行设计[1],在未贯通前对已施测的测量成果进行相应的精度估算,为了保证相应的控制测量精度还要采取相应的测量方案设计。

1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方案设计1.1 平面控制测量设计洞内平面控制测量在未贯通前都是支导线。

当接到隧道工程施工任务时,首先要根据洞内相向开挖长度及设计贯通精度要求,对洞内导线进行设计,估算预期的误差、确定导线施测的等级,以保证隧道施工中线的正确,即贯通精度符合要求,更为合理、经济的选择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案。

为提高测量精度, 导线边长尽量放长。

根据误差传播定律,导线测角及量边所引起的洞内横向贯通误差为:m=±22yl y m m +β其中, m y β=±"ρβm ∑2x Rm yl =±lm l ∑2y d 式中x R 为导线点至贯通面的垂直距离(m),y d 为导线边对贯通面的投影长度(m),m β为洞内测角中误差(″),lm l 为导线边长相对中误差。

m 总= ±22洞内洞外m m +1.2 高程控制测量设计隧道洞内高程控制测量精度直接影响的是高程贯通中误差,根据水准测量误差引起的高程贯通中误差来确定高程控制测量的等级。

洞内受洞外或洞内高程控制测量误差影响所产生在贯通面上的高程中误差按下式计算:mΔh=± mΔ×L式中:mΔ为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mm)L为洞外或洞内两开挖洞口间高程路线长度(km)。

长隧道贯通测量方案

长隧道贯通测量方案

科技创新导报长隧道贯通测量方案1 前言由于测量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带有误差,因此贯通实际上总是存在偏差的。

隧道贯通接合处的偏差可能发生在空间的三个方向中,即沿隧道中心线的长度偏差,垂直于隧道中心线的左右偏差(水平面内)和上下的偏差(竖直面内)。

第一种偏差只对贯通在距离上有影响,对隧道的质量没有影响,而后两种方向上的偏差对隧道质量有着直接影响,所以这后两种方向上的偏差又称为贯通重要方向的偏差。

贯通的容许偏差是针对重要方向而言的。

2 工程概述西部开发省际公路重庆至长沙公路(简称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08)01(b)-0153-02渝湘高速公路)D14合同段的肖家坡隧道位于重庆市黔江区石会镇中元和沙坝乡之间,为一座上、下分离的高速公路长隧道。

左线起讫桩号为ZK51+386~ZK54+105,全长2719m;右线起讫桩号为YK51+400~YK54+130,全长2730m。

隧道线形为:左线洞身为左偏.. R4000m+右偏R-4000m圆曲线组成的复合线形,右线洞身为左偏R-4000m+右偏R-4000m圆曲线组成的复合线形,进口左右洞平曲线半径均为R-4000m,出口左右洞平曲线半径均为R-2600m;左右线纵面均为-1.950%的单向坡,隧道最大埋深约460m;进出口地形较平缓,黔江端洞门依据地形左线设置为削竹式洞门,右线设置为端墙式洞门,彭水端洞门设置为端墙式洞门,在隧道内设置4处行人横洞,3处行车横洞。

该隧道施工采用导坑开挖及全断面开挖先墙后拱法施工。

由于本隧道较长,采用两头掘进,不可能主洞贯通后进行二衬,因此测量精度关系到整个隧道的施工进行及质量,故对测量的要求很高。

隧道的贯通测量显得尤为重要。

3 选择贯通测量方案为了加快施工速度,缩短施工工期,改善通风状况及劳动条件,故该隧道采用进、出口两个工作面相向掘进。

为了保证各掘进工作面沿着设计的方向掘进,使贯通后接合处的偏差不超过《工程测量规范》允许的限差要求,满足隧道贯通的精度,所以贯通测量的方表2 RI对应值一层次有关元素起支配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方案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新建叙永至毕节铁路(川滇段)站前工程施工XZZQSG-2标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方案(DK194+~D2K230+910)中铁十七局集团叙毕铁路(川滇段)二标项目经理部二〇一六年十二月三十日目录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方案一、工程概况我标段施工起讫里程:DK194+~DK230+910,线路全长。

隧道共计8座,其中大于4公里的长大隧道3座,分别为长岭隧道,7775m;下寨隧道4104m;斑竹林隧道全长12758m,我标段施工里程为D2K222+232~D2K230+910,施工长度8678m。

1.长岭隧道起迄里程为DK199+190~DK206+965,全长7775m,最大埋深375m,除出口DK206+869~DK206+965段为车站范围,设计为双线外,其余均为单线隧道。

隧道为单面上坡,线路设计坡度为‰、‰、‰、‰和0‰。

隧道洞身DK204+~DK205+段位于半径为8000m的右偏曲线上,其余为直线。

为加快施工进度、满足防灾救援要求、施工通风等问题,于DK203+100线路前进方向右侧设置1座斜井,于线路大里程夹角45°,全长1400m,斜井作为运营期间防灾救援避难所兼紧急出口。

2.下寨隧道起迄里程为D2K208+923~D2K213+027,全长4104m,最大埋深380m,设计为单线隧道。

隧道为单面上坡,线路设计坡度为‰、‰。

隧道洞身D2K208+923~D2K210+段位于半径为800m的左偏曲线上,D2K213+~D2K213+027段位于半径为800m的右偏曲线上,其余为直线。

3.斑竹林隧道起迄里程为D2K222+232~D2K234+990,全长12758m,最大埋深570m,我标段施工里程为D2K222+232~D2K230+910,施工长度8678m,进口段D2K222+232~D2K222+370段为下坪车站范围,隧道采用车站段双线衬砌,其余均为单线隧道。

线路设计坡度为6‰、‰、11‰、7‰和-3‰的人字坡。

全隧D2K222+~D2K223+段位于半径R=2000的左偏曲线上;D2K226+~D2K228+段位于半径R=8000的右偏曲线上,其余为直线。

为加快施工进度、满足防灾救援要求、施工通风等问题,于D2K224+400线路前进方向右侧设置1座横洞,与线路小里程夹角36°,全长1200m,坡度为‰、-1‰。

采用双车道无轨运输。

二、地形地貌1.长岭隧道:测区属侵蚀中低山地貌,地形连绵起伏,沟壑纵横,隧区绝对高程900~1250m,相对高差80~320m。

隧道进口距乡村道路较远,出口右侧100m的沟边有乡村公路相通,交通条件一般。

隧道进出口及洞身DK204+700~DK206+800段居民点密集。

2.下寨隧道:测区属低、中山剥蚀、侵蚀地貌,地形连绵起伏,沟壑纵横,隧区绝对高程800~1450m,相对高差100~650m。

自然斜坡一般10°~40°,局部陡峻,坡度达70°~80°。

地貌受岩性控制,沿软弱带及可溶岩地段多形成侵蚀沟槽。

隧道进口位于马家坝一沟谷内,附近无公路通行,只有进口右侧约350m处有高田至马家坝的乡村公路通过,隧道出口位于高田乡一沟谷内,附近也无公路通行,隧区交通条件较差。

3.斑竹林隧道:隧区属低中山侵蚀地貌,地形连绵起伏,陡峻,沟壑、谷溪纵横,随区海拔约1000~17300m,相对高差150~730m。

自然斜坡一般15°~40°,局部陡峻,坡度达60°~80°。

基岩出漏状况一般,地表植被较发育,多为林地、灌木林、旱地。

隧道进口位于一深切沟谷内,无公路通行,总体而言,该隧交通条件较差。

三、测量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2)《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2009);(3)《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5)《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8-2009);(6)《全球定位(GPS)铁路测量规范》(TB10054-97)(7)《全球定位(GPS)测量规范》(GB/18314-2001)四、测量仪器及人员隧道洞外GPS测量采用7台徕卡GPS接收机,标称精度:5+;水准测量采用Trimble DiNi03电子水准仪,标称精度:;导线测量采用徕卡1201全站仪,标称精度1″+,在使用前经专门机构检测,测量精度满足施工要求。

精密测量队由三名测量工程师和10名测量工(控制测量)组成。

根据工程建设需要,在平时施工导线测量过程中,我项目部成立精测队,分部下设测量队长一名,测量员3人。

测量组成员如下:精测队长:王盼分部测量负责人:王波、张贺贺、范明鑫组员:孙昊、张利伟、梁智超、鲍大炜、杨雷、杨杰、商昂、邓鹏飞、赵钦各分部测量负责人负责指导洞内导线测量,数据的整理及计算,王盼负责全线测量工作复核;五、测量人员职责1、在工程开工前,对测量控制网进行复测,发现问题立即向监理单位呈报。

建立相应等级的施工控制加密网控制点至各施工工作面所需部位。

2、根据本施工处的生产计划安排,积极配合各工程部门保质、保量、保安全的完成各项相关测量任务。

3、做好与外部及内部相关部门之间的技术交流、沟通工作,对外部文件及图纸进行分类保管。

4、负责各施工工作面的施工放样,定期检查,并将结果通知所在施工部位的技术员,做好交底记录。

5、提供符合设计要求的设计轴线,以满足规范要求,并负责检查与复核工作。

6、定期监测复核控制点的位移情况,如超出规范,应及时纠正,并向有关单位汇报。

六、隧道洞外控制测量1.洞外控制点布设规定(1)洞外平面控制网应沿两洞口连线方向布设成多边形组合图形,构成闭合检核条件。

(2)控制点应布设在视野开阔、通视良好、土质坚实、不易破坏的地方。

(3)视线应超越和旁离障碍物1m以上。

通过水田、沙滩时,应适当增加视线高度。

(4)测站和后视场地应清理和平整,以利于观测。

(5)除水准点可在稳固的基石上刻凿外,其余控制点均应埋设混凝土包金属标志。

(6)每个洞口平面控制点布设不应少于3个,水准点不应少于2个。

(7)用于向洞内传递方向的洞外联系边不宜小于300m。

(8)洞口平面控制点应便于向洞内引测导线。

(9)GPS控制网进洞联系边最大俯仰角不宜大于5°,导线网、三角网的最大仰俯角不宜大于15°。

(10)洞口附近的水准点应尽可能与隧道洞口等高,两水准点间高差以水准测量1~2站即可联测为宜。

2.洞外平面控制测量隧道洞外控制网布设:根据《铁路工程测量规范》中规定:洞外平面控制测量,结合隧道长度、平面形状、线路通过地区的地形和环境,宜采用GPS 测量、导线测量。

JM1-14 、JM1-15和JM1-16,出口位置布设点位为JM2-5、JM2-6和JM2-7,斜井位置布设点位为JM2-1 、JM2-2、JM2-3和JM2-4。

长岭隧道洞外GPS控制网示意图JM2-10 ,JM2-11和JM2-12,出口位置布设点位为JM3-2 ,JM3-3和JM3-4。

下寨隧道洞外GPS控制网示意图JM4-1 、JM4-2、JM4-3和JM4-4,出口位置点位由3标中铁8局布设,横洞位置布设点位为JM4-6 、JM4-7和JM4-8。

斑竹林隧道洞外GPS控制网示意图°00′00",投影面大地高为580m、870m和1070m,投影后东方向坐标加常数为500km,北方向坐标加常数为0。

本管段测量的坐标系统与设计相同,椭球采用WGS84坐标系参考椭球,边长投影在抵偿高程面上,投影长度的变形值:铺设有砟轨道地段不大于km,即投影长度变形(包括高程归化、高斯正投影变形之和)不大于1/40000,中央子午线经度为105°,其中长岭隧道投影面大地高为870米,下寨隧道和斑竹林隧道投影面大地高为1070米。

控制网加密测量时按四等GPS平面控制网技术要求进行测量。

CPI、CPII GPS控制网测量的精度指标(表6-2-3),C、D级GPS平面控制网技术要求(表6-2-4)表6-2-4 C、D级GPS平面控制网复测技术要求内业平差计算时,采用徕卡公司配备的LGO数据处理软件,以复测后提交的控制点为基准,解算各个加密控制点。

3.洞外高程控制测量根据《铁路工程测量规范》定:洞外高程控制测量应根据设计精度,结合地形情况,水准线路长度以及仪器设备条件,采用水准测量或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长大隧道洞外高程控制网采用二等水准测量。

各级水准测量精度指标(即测规对高程测量的限差规定)二等水准测量必须往返观测,不允许采用两台仪器同方向左右观测,三、四等均可以左右路线观测,计算结果单位为毫米。

各级水准测量主要技术要求高程测量方法二等水准测量,路线采用往、返观测。

复测采用附合水准路线,由一个已知点出发,最后附合到另一个已知点,控制测量时一般采用闭合水准路线,由一个已知点出发,最后回到该已知点上,由此计算增设的新水准点高程。

隧道洞外高程控制网采用二等水准测量。

使用Trimble DiNi 03电子水准仪,按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要求进行施测。

长岭隧道:在进口处加密水准点,从三等水准点BM21 出发,按闭合水准路线进行往返测量;在出口处加密水准点,从三等水准点BM22 出发,按闭合水准路线进行往返测量。

下寨隧道:在进口处加密水准点,从三等水准点BM23 出发,按闭合水准路线进行往返测量;在出口处加密水准点,从三等水准点XCPI36-1 出发,按闭合水准路线进行往返测量。

斑竹林隧道:在进口处加密水准点,从三等水准点BM27 出发,按闭合水准路线进行往返测量;在横洞口处加密的三等水准点JM4-8 出发,按闭合水准路线进行往返测量。

水准测量有关精度计算外业、内业完成后,应进行精度统计、分析及评定。

(1)、往返闭合差计算,如超限必须查找原因或重测。

(2)、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的偶然中误差或全中误差。

M△=√1/4n×[△△/L]△——水准路线测段往返高差不符值(mm);L——水准测段长度(km);N——往返测的水准路线测段数。

(3)、检测已测段高差之差(即复测值与设计值不符值的限差)。

二等水准测量,限差为6√L,不超限采用原设计成果,超限采用复测成果。

这一项是衡量实测精度与设计精度是否相符。

4. 洞外控制点的联测及精度要求平面控制点联测隧道洞口控制点使用GPS进行加密,待平差计算结果符合规范要求后,应使用全站仪对洞外加密的点位进行角度和边长的复测,复测结果应满足四等导线测量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