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2 细胞质壁分离和气孔开度
植物生理学实验

4. 用新的溶液和新鲜的材料重复实验观察几次,直到有确定的结果 为止。在此条件下,细胞的渗透势于上述两个极限溶液浓度之平 均值的渗透势相等的结果记录于下表:
返回
7
蔗糖浓度(1mol/L) 渗透势(MPa)
的渗透势就等于溶液的渗透势。
当用一系列梯度浓度溶液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时,细胞的等渗浓度将介 于刚刚引起初始质壁分离的浓度和尚不能引起质壁分离浓度之间的溶液浓 度,将等渗浓度代入公式可以计算出细胞的渗透势。
返回
6
二. 操作步骤
1. 溶液配制:
先配制1mol/L的蔗糖母液,再稀释成0.20、0.25、0.30、0.35、 0.40、0.45、0.50、0.55、0.60 mol/L溶液,备用。
质壁分离的相对浓度 (作图表示)
0.60
0.55
0.50
0.45
0.40
0.35
0.30
0.25
0.20 三. 结果计算
测出引起质壁分离刚开始的蔗糖溶液最低浓度和不能引起质壁分 离的最高浓度平均值(C)后,按实验1中的公式φS =iRCT计算 溶液的渗透势或植物组织的渗透势(或水势)。 四.实验作业 1. 试述细胞渗透作用的原理。
五. 结果结果
1.记录: 蔗糖溶液浓度(mol/L) 小液流移动方向 0.025 0.05 0.10 0.20 0.30
2.计算
根据公式计算溶液的渗透势表示植物组织的水势:
φw=-iRCT
φw--表示植物组织的水势,用Mpa表示
i---为溶液的等渗系数(NaCl等渗系数为1.8)
质壁分离实验报告

质壁分离实验报告质壁分离实验报告引言:质壁分离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通过将混合物溶液通过过滤器进行过滤,将固体颗粒与溶液分离开来。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质壁分离的方法,将混合物中的固体颗粒与溶液进行分离,并观察实验现象和总结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与方法:实验所需材料包括:混合物溶液、过滤纸、漏斗、烧杯、试管、酒精灯等。
实验步骤如下:1. 准备实验所需材料,并将过滤纸折叠成适合漏斗的形状。
2. 将混合物溶液倒入漏斗中,使其通过过滤纸进行过滤。
3. 观察过滤后的溶液和固体颗粒,并记录实验现象。
4. 对过滤后的溶液进行进一步处理或分析。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看到在过滤过程中,固体颗粒被过滤纸阻挡,而溶液则通过过滤纸进入下方的容器中。
这是因为过滤纸的孔隙较小,可以阻挡固体颗粒,而溶液的分子较小,可以通过过滤纸的孔隙。
实验中,我们还可以根据固体颗粒的性质来选择合适的过滤纸。
例如,如果固体颗粒较大,我们可以选择孔隙较大的过滤纸;如果固体颗粒较小,我们则需要选择孔隙较小的过滤纸。
这样可以提高过滤效果,避免固体颗粒进入溶液中。
在实验中,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处理过滤后的溶液。
例如,可以通过加热溶液使其蒸发,得到溶质的纯净物质。
或者可以进行化学分析,检测溶液中的成分。
质壁分离实验是一种简单而常用的实验方法,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制备咖啡时,我们可以使用咖啡机进行质壁分离,将咖啡粉末与水分离开来,得到咖啡液。
在制备果汁时,我们可以使用榨汁机进行质壁分离,将果肉与果汁分离开来。
这些都是质壁分离实验的应用案例。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了质壁分离的方法,并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了解了质壁分离的原理和应用。
质壁分离是一种常见且实用的实验方法,可以用于分离混合物中的固体颗粒和溶液,为进一步处理或分析提供了基础。
实验的成功进行,也为我们今后在化学实验中的操作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和经验。
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质壁分离的原理和应用,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和科学研究中。
实验 2 气孔运动的观察及钾离子对气孔开度的影响

实验2 气孔运动的观察及钾离子对气孔开度的影响一、实验目的1、了解气孔的运动情况。
2、了解钾离子对气孔开度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气孔的开闭运动是由组成气孔器的两个保卫细胞的膨压控制的,将叶片表皮放在高渗溶液中,保卫细胞失水,气孔关闭;置换成低渗溶液后,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开启。
气孔的开闭运动可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
保卫细胞的渗透系统可由钾离子所调节,无论是环式或非环式光合磷酸化都可形成ATP,A TP不断供给保卫细胞膜上的H+—泵作功,使保卫细胞中的H+泵出,并从周围表皮细胞吸收钾离子,降低保卫细胞的水势,使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张开。
三、实验材料、试剂与工具材料与试剂:鸭跖草、5%甘油溶液、1%KNO3溶液、1%NaNO3溶液、等渗蔗糖水工具:有光源的显微镜1台、载玻片与盖玻片若干、尖头镊子1把、滴管、刀片、吸水纸四、实验步骤1、取一片鸭跖草叶片,用尖头镊子撕取一小片下表皮,浸入有水滴的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后立即在显微镜下观察。
2、尽可能找到开得最大的气孔观察。
3、在盖玻片的一端用滤纸吸去水,而从另一端滴上5%甘油溶液,使甘油溶液取代水,再次观察同个气孔开启关闭的情况。
4、在盖玻片的一端用滤纸吸去甘油,而从另一端滴上水,使水取代甘油溶液,再次观察同个气孔开启关闭的情况。
观察完毕后取下载玻片。
5、取三个培养皿编号,分别放入2-3ml的1%KNO3溶液,1%NaNO3溶液和等渗蔗糖水中。
6、用尖头镊子撕取几小片鸭跖草叶片表皮分别放入上述3个培养皿中。
7、把3个培养皿放入灯光下照30分钟,分别取出叶表皮,加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气孔的开度。
五、实验现象与结果气孔运动的观察:一开始在清水中的时候气孔是打开状态的,后来加入甘油,放置一段时间,气孔稍微关闭了,最后再次加入清水放置一段时间气孔再次打开并且开度与刚开始在清水中的差不多。
钾离子对气孔开度的影响:钾离子溶液中的气孔开度最大,其次是钠离子溶液,开度最小的是蔗糖等渗溶液。
质壁分离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一、实验原理及流程实验原理原理:成熟的植物细胞在外界溶液浓度高的条件下,液泡水分外渗,原生质层与细胞壁脱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液泡中,使原生质层慢慢地恢复原状,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流程实验材料:紫色的洋葱鳞片叶,刀片、镊子,滴管,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电子显微镜,ml蔗糖溶液,清水流程图:实验步骤实验步骤:1.用镊子撕下一小块洋葱鳞片叶紫色的外表皮制作成临时装片;2.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片细胞中紫色大液泡原生质层紧贴细胞壁;3. 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入ml蔗糖溶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使盖玻片下面的洋鳞片叶表皮浸在蔗糖溶液中;用10X的物镜观察,细胞中液泡的大小、颜色变化;4.在盖玻片一侧滴入清水,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使洋葱鳞片叶浸入清水中;用10X的物镜观察,细胞中液泡的大小、颜色变化;制作洋葱鳞片表皮临时装片放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临时装片ml蔗糖溶液吸水纸吸引放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临时装片吸水纸吸引清水放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报告二、实验结果及分析实验结果实验结果: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原始的洋葱鳞片叶紫色表皮细胞时,可观察到有一个紫色的大液泡,原生质层紧贴细胞壁;当洋葱鳞片表皮浸润在蔗糖溶液中,可观察到液泡逐渐变小,紫色加深;当洋葱鳞片表皮浸润在清水中时,液泡又逐渐胀大,原生质层逐渐贴近细胞壁;分析内因:原生质层具有半透性细胞渗透失水吸水细胞壁伸缩性小,原生质层伸缩性大外因:外界溶液浓度小于大于细胞液浓度三、实验讨论及反思讨论1.如果没有细胞壁,实验结果会有什么不同如果没有细胞壁,就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分离反应,只会单纯的吸水或失水;2.如果滴加的是ml的蔗糖溶液,实验结果会有什么不同3.如果使用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会使细胞严重失水而死亡,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4.为什么植物细胞失水时,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不是一起变化,而是发生质壁分离因为原生质层的伸缩性较大,而细胞壁的伸缩性较小;5.发生质壁分离时细胞壁与原生质层之间是空的吗不是空的,细胞壁与原生质层间存在蔗糖溶液;因为细胞壁具有全透性,蔗糖溶液可以进入细胞壁,但不能进入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原生质层;细胞壁细胞膜叶绿体细胞核细胞液细胞质液泡膜伸缩性小具有全透性原生质层伸缩性大具有选择透过性相当于半透膜。
质壁分离实验报告

质壁分离实验报告质壁分离实验报告范文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
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质壁分离实验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一、实验原理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根据扩散作用原理,水分子会由细胞液中渗出到外界溶液中,通过渗透作用失水;由于细胞壁和原生质层的伸缩性不同,细胞壁伸缩性较小,而原生质层伸缩性较大,从而使二者分开;反之,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则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分离后的质和壁又复原。
二、目的要求1.初步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方法;2.理解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原理。
三、重点难点(实验报告不写这一点,可适当调整添加在“注意”这一部分)1.初步掌握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方法;2.临时装片的制作;3.低倍显微镜的.使用。
实验器材:紫色洋葱的鳞片叶、刀子、镊子、滴管、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滤纸代替,滤纸可分为剪开几条)、显微镜;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或质量分数为30%的蔗糖溶液、清水。
四、方法步骤临时装片制作:1选材:选用紫色特别深的洋葱外表皮;说明:在实验之前,最好将洋葱放在水中浸泡一下,可以使洋葱吸水多一些,而且代谢也比较旺盛,实验效果明显。
2:将洋葱的外层剥去两层(因为处于最外的可能已经死亡)。
取表皮:在洋葱的外表皮上,用刀片划“井”字,用镊子轻轻撕取一小块;(关键:最好撕取单层细胞,如果撕的太厚,则会使细胞重叠,严重影响实验效果;)3制片:在载玻片中央滴上一滴清水,然后将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在水中,平展开来;加上盖玻片。
(注意:1:洋葱表皮不能卷曲起来;2:不能带有气泡;3加盖玻片时,要从一侧大约45°角放下,在载玻片和盖玻片之间充满了清水,以便挤出空气。
)4盖玻片一端滴入糖水,于另一端用吸收纸重复几次吸引(可重复几次滴糖水和吸引的过程)。
质壁分离实验后可接着进行质壁复原质壁复原实验处理取下临时装片,在一侧滴入清水,另一侧再用吸水纸重复几次吸引,以确保洋葱表皮细胞完全浸在几乎是清水中;(注:无吸水纸可先用滤纸代替)观察先在低倍镜找到一个质壁分离现象比较明显的细胞,然后观察,可见和刚才相反的现象,中央液泡渐渐变大,颜色变浅,最后原生质层又和细胞壁紧紧地贴在一起;若质壁分离没有复原,则证明外界溶液浓度过高,导致细胞死亡。
植物生理学实验(考研复试专用)

植物生理学实验讲义吴恩岐内蒙古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2007.4实验1 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小液流法)一、目的学会用小液流法测定植物组织的水势二、材料用具及仪器药品花生叶片、试管、移液管(10ml, 0.1ml)、吸球、镊子、小方块、钻孔器、牙签、玻棒、蔗糖、次甲基蓝三、原理当把植物组织或细胞放在溶液中时,两者便会发生水分交换。
如果植物组织(或细胞)的水势低于溶液的水势,组织(或细胞)则吸水,使外溶液浓度增大,比重也增大;若植物组织(或细胞)的水势高于溶液的水势时,组织(或细胞)则失水,使溶液的浓度变小,比重也变小;如果植物组织(或细胞)的水势与溶液的水势相等时,外溶液的浓度不变,其比重也不变,若把浸过组织的溶液慢慢滴回同一浓度而未浸过组织或细胞的溶液中。
比重小的液流便往上浮,比重大的则往下沉。
如果小液流停止不动,则说明溶液的浓度未有发生改变。
此溶液的渗透势(水势)即等于所测组织(或细胞)的水势。
根据溶液的浓度,可以用公式(ψs=-CiRT), 计算出溶液的渗透势(ψw so1=ψs so1)ψs表示渗透势。
R表示气体常数:0.0083 MPa·l/mol·K。
T表示绝对温度,即273+实验时(℃)i表示解离系数。
四、方法步骤1.将1mol/L蔗糖溶液的母液分别配成0.1、0.2、0.3、 0 4、0.5、0.6mol/L的蔗糖溶液各10ml,分别注入6支大试管中,摇匀。
2.从上述的大试管中各取2ml溶液,分别放到另6支小试管中,各试管塞上软木塞。
3.用钻孔器钻取叶圆片(花生叶、菠菜均可),依次分别在小试管的蔗糖溶液中各放入叶圆片40片(钻孔器的直径为6mm),叶圆片要全部浸在溶液中,塞上塞子,每隔5分钟摇动一次。
4.30分钟后,用牙签取次甲基蓝结晶少许,分别投入小试管中,摇匀。
5.用0.1ml的移液管从小试管中吸取溶液约0.1ml,然后将之插之相对应浓度的大试管中的中部,慢慢放出蓝色液,并观察记录小液流的流向,从中找出小液流停止不动的该溶液的浓度(每一浓度配备0.1ml移液管一支)。
质壁分离的实验报告

质壁分离的实验报告质壁分离的实验报告引言:质壁分离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学等领域。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质壁分离的方法,将混合物中的不同物质分离出来,以便进一步研究和分析。
实验材料:1. 混合物:由砂糖、盐和铁屑组成的混合物;2. 实验器材:玻璃棒、漏斗、滤纸、烧杯、试管、显微镜等。
实验步骤:1. 将混合物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均匀;2. 将搅拌好的混合物倒入漏斗中;3. 在漏斗下方放置一个烧杯,用以接收滤液;4. 用滤纸将漏斗滤液口堵住,注意不要让混合物溢出;5. 轻轻倾斜漏斗,使混合物缓慢滴入烧杯中;6. 待滤液全部滴入烧杯后,取出滤纸,观察滤液和滤渣的性质;7. 将滤液转移到试管中,加热使其蒸发,观察残留物的性质;8. 对滤渣进行显微镜观察,记录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经过质壁分离,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 滤液:滤液呈无色透明,具有甜味,通过尝试我们确认其中含有砂糖;2. 滤渣:滤渣呈黑色,具有磁性,通过观察和试验我们确认其中含有铁屑;3. 残留物:在试管中,滤液蒸发后,我们观察到残留物呈白色结晶状,通过进一步的测试我们确认其中含有盐。
讨论与分析:通过质壁分离的实验,我们成功将混合物中的砂糖、盐和铁屑分离出来,并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砂糖是可溶于水的物质,因此在滤液中存在;2. 铁屑具有磁性,因此可以通过磁性吸附分离出来;3. 盐是可溶于水的物质,但在滤液中无法直接观察到,需要通过滤液蒸发后观察其残留物。
质壁分离的实验方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分离技术,适用于许多实验场景。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物质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
例如,对于可溶于水的物质,可以通过溶解和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对于具有磁性的物质,可以通过磁性吸附分离等。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通过质壁分离的方法将混合物中的砂糖、盐和铁屑分离出来,并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
植物生理学实验2

五. 实验课内容和具体安排
实验理论。(书面作业:谈谈小液流法和质壁分离法测定植 物组织水势的区别,并就小液流法测定植物组织水势写一份 实验报告)(第1周) 2. 植物组织培养,研究植物细胞脱分化、再分化与激素的关 系。如果自定植物材料,培养基配制要自己提出方案,并有 切实可行的参考文献为依据,并且自己准备实验材料。从愈 伤组织诱导到最后组培苗生根移栽要有详细记录、照片为重 要依据,最后(约2个月)提供完整实验报告(第2、3周) 3. 乙烯对植物生长效应的观察(三重反应,用拟南芥和绿豆) (第3周) 4.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和理化性质分析;(要求自己采集 实验材料) (第5周) 5. 现代农业设施参观(孙桥),考察后从植物生理的某个角度 写一观后考察报告。(时间待定) 6. 探究性实验 1.
三. 植物生理学研究的基本思路
1. 根据研究的目标确定研究内容,根据内 容选择研究方法; 2. 多数生物学问题的研究包括:形态,生 理生化水平变化,内源调节物变化,基 因表达和蛋白质调控水平变化; 3. 要注意研究内容(或所选择的研究指 标)和研究目标的相关性
四. 实验课的开展形式植物生理学
1. 以书面作业,自学方式理解和掌握实验原理; 2. 教师讲解,学生动手操作 3. 以学生为主体,以组为单位选择研究目标,设计 研究方案,在教师指导下完成
3.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植物生理学中的核心知识,从知识结构上包括两部分, 一是光合作用的机理,二是环境条件和光合作用效率的关系,前者 是后者的基础。反应光合作用效率大小的常用指标包括: ①光合器官的结构和光合色素:叶绿体的超微结构、片层结构往往 反应其功能(C3, C4超微结构的不同); 色素是光能吸收、传导和 转化的重要物质基础,色素的含量、比例变化往往和光合效率、环 境条件有着一定的对应关系,往往是分析的重要指标; ②光合作用强度:底物CO2的消耗或产物O2的增加,或光合碳同化 产物的变化多种方法,其中红外线CO2测定是相对较准确的方法; ③反映光合磷酸化能力的 叶绿体偶联因子腺苷三磷酸酶(ATPase)活 力; ④碳同化过程中的酶活力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果: 统计各个蔗糖浓度下,质壁分离的情
况(20×); 画出初始质壁分离的细胞 简易图(20×),对每个处理结果加以 说明;计算植物细胞的渗透势。
思考题:
见书本。
钾离子对气孔开度的影响
无机离子泵 气孔张开与K+进入保卫细胞紧密相关
光 激活 保卫细胞质膜H+-ATPase H+泵出 保卫细胞pH K+通道
K+进入保卫细胞 水势 水分进入 气孔张开
苹果酸代谢
光 保卫细粉 降解
PEP
草酰乙酸NADPH苹果酸
水势 保卫细胞吸水 气孔张开
蔗糖-淀粉假说
气孔的运动是由于保卫细胞中的 蔗糖和淀粉间的相互转化形成渗 透势改变而造成的。
淀粉 蔗糖
水不溶 水溶
实验步骤
Ys = 溶质势或渗透势 Yp = 压力势
y =-iCRT yg = 重力对水的自由能的影响, yg 忽略不计。 s
实验步骤
• 配制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列表) • 剥取洋葱内表皮 • 自高浓度的溶液开始,每隔一定时间
(3min),将洋葱那表皮浸泡在系列 浓度的蔗糖溶液中20 分钟 • 观察统计(载玻片上滴相应浓度的蔗 糖溶液;20×物镜下1-2个视野) • 计算植物细胞的渗透势
1、配置溶液:参照书本 2、撕2-3 mm2的蚕豆叶表皮,每个培养
皿3-4片 3、3个光照,1个黑暗,处理40分钟 4、制片观察
结果: 观察比较不同处理的表皮气孔张开
的情况,画出开度简易图,对每个处 理结果加以说明。
思考题:
见书本。
实验报告总结
• 画图: 用铅笔画,画视野中看到的 细胞图,需要标注细胞结构,液泡中 画有小圆点或点状物? • 没有讨论
• 计算: ys=-iCRT
质壁分离法测定植物组织的渗透势
钾离子对气孔开度的影响
陈益芳
质壁分离法测定植物 组织的渗透势
质壁分离法测定植物组织的渗透势
yw= ys+yp+yg
yw = 水势; yw= ys+y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