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公司电缆敷设典型设计技术导则(修订版)
10kV 电缆线路典型设计技术原则【最新版】

10kV 电缆线路典型设计技术原则1、主要设计规程、规范本次阐述的10kV 电缆线路指交流额定电压10kV 电力电缆线路,包括电缆本体、附件与相关的建(构)筑物、排水、消防和火灾报警系统等。
10kV 电缆线路敷设设计一般分直埋、排管、电缆沟、电缆隧道四种方式。
10kV 电缆线路设计中常用的规程规范如下:GB 29415 耐火电缆槽盒GB 50003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9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3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65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 2952 电缆外护层GB 3048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GB 6995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GB 11032 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GB 12666 电线电缆燃烧试验方法GB 12706 额定电压1kV(Um=1.2kV)到35kV(Um=40.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GB/T 18380 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DL/T 401 高压电缆选用导则GB 5011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6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17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50229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GB 50330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T 11836 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 50064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GJ 154 电缆防火措施设计和施工与验收标准DL/T 1253 电力电缆线路运行规程DL/T 5221 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Q/GDW 1738 国家电网公司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CJJ 37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JGJ 118 冻土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JC/T 640 顶进施工法用钢筋混凝土排水管DL/T 802.1 电力电缆用导管技术条件第1 部分:总则DL/T 802.2 电力电缆用导管技术条件第2 部分: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电缆导管DL/T 802.3 电力电缆用导管技术条件第3 部分:氯化聚氯乙烯及硬聚氯乙烯塑料电缆导管DL/T 802.4 电力电缆用导管技术条件第4 部分:氯化聚氯乙烯及硬聚氯乙烯塑料双壁波纹电缆导管DL/T 802.5 电力电缆用导管技术条件第5 部分:纤维水泥电缆导管DL/T 802.6 电力电缆用导管技术条件第6 部分:承插式混凝土预制电缆导管DL/T 802.7 电力电缆用导管技术条件第7 部分:非开挖用改性聚丙烯塑料电缆导管DL/T 5222 导体和电器选择技术规定JB/T 10181电缆载流量计算IEC 60502 Power cables with extruded insulation and their accessories for rated voltages from 1 kV (Um = 1,2 kV) up to 30 kV (Um = 36 kV)(额定电压1kV 到30kV 挤包固体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IEC 60754-1、2-2011 Test on gases evolved during combustion of materials from cables(电缆燃烧时释出的气体的试验)IEC 60287-2006 Electric cables -- Calculation of thecurrent rating(电缆额定电流的计算)IEC 61034-1、2 (BS EN61034-2-2005)Measurement of smoke density of cables burning under defined conditions(电缆在特定条件下燃烧的烟密度试验方法)2、电缆电气设计原则2.1 电缆路径选择(1) 电缆线路应与城镇总体规划相结合,应与各种管线和其他市政设施统一安排,且应征得规划部门认可。
火力发电厂、变电所电缆敷设设计技术规定

电力工业部电力建筑总局关于试行《火力发电厂、变电所电缆敷设设计技术规定》SDGJ7-79的通知(79)电规电字第23号由原规划设计管理局委托西南电力设计院负责主编的《火力发电厂、变电所电缆敷设设计技术规定》经审查后,现颁发试行。
本规定作为《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和《变电所设计技术规程》电缆敷设部分的补充和具体化。
各单位在试行中,如发现不妥和需要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函告西南电力设计院,并抄送我局,以便修订时参考。
一九七九年五月二十五日第一章总则第 1 条本规定的适用范围,与《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SDJ1 75(试行)及《变电所设计技术规程》SDJ2 76(试行)的适用范围相同,包括国内生产应用的电力电缆与控制电缆。
第 2 条电缆敷设设计除按本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及原水利电力部颁发的各专业规程规定的要求。
第二章一般要规定第 3 条应根据敷设条件,依照制造部门规定的使用特性及有关运行要求,正确合理地选择电缆的型式,一般按下列原则:一、当选用油纸绝缘电缆时,其最高与最低点之间的高差不应超过附录一的规定。
超过规定值时,可选用适合于高落差的电缆(如干浸纸绝缘、不滴流浸渍纸绝缘、塑料、橡胶绝缘电缆和高落差型充油电缆等)或在电缆中间增加塞止式接头。
对于高压充油电缆还可选用高落差终端盒。
二、明敷(包括架室、隧道、沟道内等)的电缆,不应有黄麻外护层,一般选用裸钢带铠装或塑料外护层电缆。
在易受腐蚀地区(如空气中含盐雾、二氧化硫或硫化氢等化学气体成分较多的地区),应选用塑料外护层电缆。
当需使用钢带铠装电缆时,则宜选用二级外护层型式。
三、直埋敷设时,一般选用钢带铠装电缆。
在潮湿或具有腐蚀性质土壤的地区,还应带有塑料外护层。
其它地区,也可选用黄麻外护层。
按过电压保护要求,最外层需有金属外皮时,护层可采用钢铠外包型,在潮湿地区则还需外穿以金属等。
四、在可能发生位移的地壤中(如沼泽地、流沙地层、八度及以上地震区)直埋敷设重要电缆,或通过河流易受拉力的水下敷设的重要电缆,应选用钢丝铠装型。
基建质量〔2010〕19号-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的通知

国家电网公司部门文件基建质量〔2010〕19号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的通知各区域电网公司、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公司,国网直流建设分公司,国网交流建设分公司,中国安能建设总公司:为进一步落实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责任,提高输变电工程建设质量水平,公司依据国家及行业有关工程建设质量标准、规范,总结近年来公司开展质量通病防治工作经验,组织编制了《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对质量通病防治工作提出管理要求,并对输变电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从技术角度提出具体防治措施,以指导工程建设项目规范开展质量通病防治工作。
质量通病防治是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相关工作要求如下:—1 —1. 各单位要认真组织学习、落实《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规范开展质量通病防治工作,努力提高工作效果。
2. 认真研究、总结质量通病防治工作经验,不断丰富和完善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3. 执行遇到问题及相关工作建议,请及时向公司基建部反馈。
附件:国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二○一○年一月二十六日主题词:城乡建设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知国家电网公司办公厅2010年1月28日印发—2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第一部分通用部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开展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落实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提高质量通病防治工作效果,进一步提高国家电网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系统输变电工程质量,制定《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以下简称“本措施”)。
第二条本措施适用于公司系统 35kV 及以上电压等级输变电工程项目。
第三条本措施是结合公司系统大部分地区输变电工程质量状况,参照现行《110kV-1000kV 变电(换流站)土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与评定规程》(Q/GDW183-2008)、《电力建设房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规定》(电建质监[2004]号文)、《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110kV—500kV 架空送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输变电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管理规定》(Q/GDW248-2008)、《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工艺示范手册》基础上,针对变电(换流)站土建工程在混凝土楼板、墙体病,以及变电站电气安装调试工程的一次设备安装调整、母线施工、屏柜安装、电缆敷设、接线与防火封堵、接地装置安装等方面的质量通病及输电线路工程设计定位、路径复测、基础工程、杆塔工程、架线工程、接地工程及线路防护等项目中存在的质量通病,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电力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第一节工程概况 (1)第二节编制说明 (1)第三节资源配置及工期计划 (2)第四节施工方案 (5)第五节质量保证措施 (13)第六节安全生产措施 (18)第七节文明施工和环保措施 (21)第八节职业健康保护措施 (22)电力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第一节工程概况一、工程简介工程概况。
本项目管线范围总长约3200米。
二、道路沿线自然地理概况及建设条件1本次设计排水工程的主要内容:等。
2、场地岩土层基本特征:勘察场地除表层为人工填土(Q4ml)外,其余土层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Q4al-m)形成的淤泥、细砂、粉质粘土及中砂层,坡积(Qdl)粉质粘土、更新统残积粘性土(Qel)及花岗岩类风化基岩(r52(3)组成。
3、沿线文物及古树情况:沿线无文物保护区和单位,无需保护文物和古树。
三、材料要求人行道下电力管线,采用MPP中150 改性聚丙烯塑料管电力保护管,外径 170mm,壁厚10mm,要求环钢度级别不小于SN24。
本次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共板,非机动车道及穿越车道下电力管线,采用 MPP中150改性聚丙烯塑料管电力保护管,外径178mm,壁厚14mm,要求环钢度级别不小于SN40。
同时根据电力公司要求,在电力主于排管组中,增加 2MPP中100,人行道及车道及要求环钢度级别分别不小于SN24 (壁厚>8mm)及SN40(壁厚10mm)。
要求电力排管每隔 1.5m 设置一处管枕,且除桥梁段外,全段用C25 混凝包封保护。
第二节编制说明1、编制依据(1)《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2)《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GB50217-2018);(3)《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DL/T5221-2016);(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标准》(GB50168-2018);(5)《国家电网公司电缆敷设典型设计技术导则》(修订版)(6)《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50141-2008)(7)《球墨铸铁单层井盖及踏步施工》(14S501-1);(8)《双层井盖》(14S501-2);(9)国家标准图集《市政排水管道工程机附属设施》(06MS201);现行的其它有关的技术规程、设计规范。
国家电网公司10kV和380/220V架空配电线路典型设计技术导则(修订版)

国家电网公司10kV和380/220V架空配电线路典型设计技术导则(修订版)国家电网公司基建部二○○六年九月目录1、10kV架空配电线路典型设计技术导则 (1)2、380/220V架空配电线路典型设计技术导则 (13)国家电网公司10kV架空配电线路典型设计技术导则1、主要设计标准、规程规范GB 50052-1995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61-1997 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DL/T 5231-2001 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导则DL/T 599-2005 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改造技术导则DL/T 499-2001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DL/T 601—1996 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 621-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GB 50010-2003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396-19954 环形钢筋混凝土电杆GB4623-1994 环形预应力混凝土电杆DL/T 5130-2001 架空送电线路钢管杆设计技术规定DL/T 5154-2002 架空送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DL/T5220-2005 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以上设计标准、规程规范若有新的版本,按新版本执行。
2、典型设计的分类和设计分工2.1 气象区根据各网省公司报送的技术导则,经合理归并,并参照现行有关标准和规程规范的典型气象区,国家电网公司10kV架空配电线路典型设计的气象区见表1。
表1 国家电网公司10kV架空配电线路典型设计气象区2.2 设计分工编制国家电网公司10kV及380/220V架空配电线路典型设计的单位有:1、江苏南通电力设计院(简称南通院);2、浙江金华设计院(简称金华院);3、福建三明电力勘察设计所(简称三明院);4、辽宁大连电力设计院(简称大连院);5、河北唐山电力勘察设计院(简称唐山院);6、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简称上海院);7、湖南株洲电力勘测设计科研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株洲院)。
国家电网公司电缆敷设典型设计技术导则

国家电网公司电缆敷设典型设计技术导则(修订版)国家电网公司基建部二○○六年九月电缆敷设典型设计技术原则第1章 技术原则概述1.1 技术依据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导则的引用而成为本导则的条款。
GB 50003-2001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9-2001 建筑结构荷载GB 50010-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1-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7 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116-1998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68-19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17-1994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DL/T-401-2002 高压电缆选用导则DL/T 620-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 621-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 5221-2005 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DLGJ-154-2000 电缆防火措施设计和施工与验收标准JB/T 10181.1~10181.5 电缆载流量计算SD 117—1984 农村低压地埋电力线路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暂行规定DL-0132 电缆运行规程1.2 设计范围电缆敷设典型设计的设计范围是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内城(农)网新建、扩建等110kV及以下电力电缆线路敷设,包括电缆设施与电气设施相关的建筑物、构筑物;排水、火灾报警系统、消防等。
1.3 敷设方式电缆敷设典型设计分直埋、排管、电缆沟、电缆隧道、桥梁(桥架)等敷设方式。
1.4 设计深度按DL/T 5221-2005《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国家电网公司66kV及以下输配电工程典型设计指导性意见》的有关要求达到扩大初步设计深度。
1.5 假定条件按照城市(农村)道路规划要求,具有符合相关规程要求的电缆敷设通道。
国家10kv配电典设技术导则

国家电网公司10kV配电工程典型设计技术导则(修订版)国家电网公司基建部二○○六年九月目录1、国家电网公司10kV配电站典型设计技术导则 (1)2、国家电网公司10kV开关站典型设计技术导则 (12)3、国家电网公司10kV箱式变电站典型设计技术导则 (25)4、国家电网公司10kV配电变压器台典型设计技术导则 (34)国家电网公司10kV配电站典型设计技术导则第1章技术原则概述1.1主要设计标准、规程规范GB311.1-1997 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GB1094-1994 电力变压器GB4208-1993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4942-1993 低压电气外壳防护等级GB50011-2001 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045-1995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年版)GB50052-1995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3-1994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60-1992 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GB50061-1997 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50217-1994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6450-86 干式电力变压器GBJ16-8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修订本)(2001年版)GB50229-1996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DL5027-1993 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范GB50057-199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0年版)DL/T 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404-1997 户内交流高压开关柜订货技术条件DL/T 599-2005 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改造技术导则DL/T5103-1999 35~110kV无人值班变电所设计规范DL/T 5231-2001 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导则DL/T5216-2005 35kV~220kV城市地下变电站设计规程DL/T5221-2005 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DL/T621-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728-2000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订货技术条件DL/T791-2001 户内交流充气式开关柜选用导则JB/T10088 6~220kV级变压器声级JB/T7113-1993 低压并联电容器装置JGJ/T16-1992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NDGJ96-1992 变电所建筑结构设计技术规定以上设计标准、规程规范若有新的版本,按新版本执行。
国家电网公司66kV及以下输配电工程典型设计指导性意见

急国家电网公司文件国家电网基建〔2006〕500号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66kV及以下输配电工程典型设计指导性意见》的通知华北、东北电网公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公司:为进一步深化输变电典型设计工作,按照工作计划安排,经过深入调研和征求意见,《国家电网公司66kV及以下输配电工程典型设计指导性意见》已编制完成,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并提出以下要求:一、统一思想,提高对典型设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推行输变电工程典型设计,是公司党组立足改革发展全局提出的加强电网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实施精细化管理、标准化建设、多快好省建设坚强国家电网的有效途径。
典型设计工作对于进一— 1 —步规范工程建设管理,提高工程建设水平,提高城乡供电可靠性,宣传“国家电网”品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实施公司“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战略,以及“户户通电”工程等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同时,开展66kV及以下输配电工程典型设计有利于提高工程设计质量和效率,有利于运行维护和备品备件管理,有利于新技术推广应用,有利于数字化电网、信息化企业的建设。
因此公司系统各网省公司、各级供电公司必须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按照公司统一的布置和安排,积极主动地做好这项工作。
二、优化设计,处理好统一性和适应性的关系公司系统66kV及以下输配电工程具有建设规模大、分布范围广、地域差异性大、设计方案同设备选型关联度大、形式多样等特点。
要采用模块化设计手段,处理好统一性和适应性的关系,使典型设计满足公司系统工程建设的需要。
为保证典型设计的统一性、提高工作效率,必须选择有代表性的基本方案和模块纳入到典型设计,并控制其数量。
为保证典型设计的适应性,要合理划分模块,合理确定模块的内容和边界条件,使基本方案中包含的模块,通过拼接和调整能够形成大量适用于公司系统实际工程的方案。
要建立典型设计滚动修订机制,构建设计创新和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推广应用的平台。
各有关单位要重视相关技术、设备的研究和试点应用,条件成熟后提炼为工程模块,纳入典型设计推广— 2 —应用,以提高电网工程的整体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