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用性设计原则

可用性设计原则
可用性设计原则

可用性设计原则

文档修改记录

启发式评估原则 (1)

可学习性 (3)

1.可见性 (3)

刺激强度 (3)

模式 (3)

反馈 (4)

识别 (4)

定位 (4)

2.可预见性 (4)

一致性和正确性 (4)

惯例 (5)

熟悉度 (5)

布局 (5)

模式 (6)

3.映射与启示性 (6)

4.真实性 (6)

5.帮助性 (7)

有效性 (7)

1.效用 (7)

用户控制原则 (8)

操作与目标相符原则 (8)

正确的功能与复杂度平衡原则 (8)

2.容错性(安全性) (9)

避免出错原则 (10)

错误恢复原则 (10)

用户控制和自由——清楚的标识退出 (10)

3.稳定性 (11)

高效性(效率) (11)

4.简洁性 (11)

去除界面冗余元素原则 (11)

80/20原则 (11)

满意度原则 (12)

渐进原则 (12)

合理约束原则 (12)

5.快捷性 (12)

6.可记忆性 (13)

7.灵活性 (13)

满意度 (13)

概述

1.可用性定义

ISO9241/11中的可用性定义是:特定用户在特定的使用环境下,使用某个产品达到特定目标的有效性、效率和满意度的大小。

2.相关术语描述

使用环境——用户、目标、任务、设备(硬件、软件和原料)、以及使用产品的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

用户——与产品进行交互的人。

目标——一个预期的结果。

产品——在设备中,需要被详细说明或评估其可用性的一部分。

有效性——用户完成特定任务和达到特定目标时所具有的正确和完整程度;

效率——用户完成任务的正确和完整程度与所使用资源(如时间)之间的比率;

满意度——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所感受到的主观满意和接受程度。

可学习性

3.可见性

可见性原则是指用户了解系统所有功能和组件,包括各种可用功能和使用后的系统反馈。

可见性原则规定所有的用户必须能够获知系统所有的功能和过程。在复杂的应用程序中完全实现可见性可能会导致用户界面难以使用。

刺激强度

我们首先感觉到的是刺激的强度,然后才是行为的含义。换言之,在理解某个事物之前就已经感知到它的颜色、形状和尺寸了。

模式

可见性原则与后文中提到的渐进原则、简洁性原则联合作用。

仅使用可见性原则而不考虑渐进将会导致视觉上的超负荷。界面设计中很容易使系统中的所有功能都可见,但是它使得用户所有精力都放在了辨析系统的功能而不是认真学习用户交互界面,同时不能够按照要求进行交互并按照新的任务要求更新界面。

反馈

直接操纵界面需要高可见性,因为它们依据用户的动作来界定即时的视觉反馈。同时,判定某个动作的相应反馈也是交互设计的重要任务。

识别

识别而不是回忆——将用户的记忆负担减到最小

可见性原则基于人们识别能力优于回忆能力的实际情况。换言之,在某组选项中识别某个特定的选项比回忆某特定的选项要容易。

每个对象、动作和选项都是清晰可见的。用户在从系统的一部分到另一部分的过程不必去记忆信息。系统使用说明应当在任何适当的时候都可见,或者很容易被获取。

●及时的提供信息

用户不需要从其他位置找到相关信息才能完成当前页面的任务。

●为保证用户输入正确的信息提供相关支持

包括但不限于:改进输入框的设计从而限制输入内容,增加输入内容的提示、输入格式的介绍、输入范例和默认值等。

●简化使用方法

过于复杂和繁琐的操作命令会让用户难以记忆和使用,应尽可能的简化系统的使用方法。

定位

人们需要能够在复杂的信息环境中确定自己的位置。网站设计必须能满足访问者对于自己所处位置信息的需要,尤其是网站庞大且包含大量复杂信息的区域。

4.可预见性

可预见性是指人们的期望和提前确定事情发生结果的能力。可预见的事情是很明显的,而其结果在相当大程度上是可以预测到的。

如果可以预知事物活动的结果,我们将会更有安全感并且更有效率。这种安全感也会鼓励我们探索一些不熟悉的界面方式,从而增强它的可用性。

一致性和正确性

一致性原则可用于界面设计的每个方面,从颜色选择和图标式样到按钮的布局和功能设

计。一致性使得界面相互协调,从而提高了记忆和预测结果和过程的能力。

在界面设计中,应该努力争取界面的一致性。但是,在追求一致性之前,必须保证正确性,否则会导致所有页面的不正确。

最基本的可用性法则之一。用户不需要考虑不同的用词、情况或动作是否代表同样的事物,设计要符合相应的传统习惯,帮助用户更快的学习和记忆系统的功能。

●界面元素的外观应一致

界面元素的外观样式、布局和分组都应保持一致性。包括但不限于,

?界面元素的命名应一致。

?界面元素的格式应一致。

?界面元素的对齐方式应一致。

?系统反馈信息的格式应一致。

相同元素表达的含义应相同。例如,“红色”在某处代表停止、禁用,那么在系统中的其他位置也应遵循这一规则。

多个连续界面依次出现的情况下,这些界面的外观、操作方式也应一致。

●为相似的对象提供相同的操作。

?同样的命令或操作应产生同样的效果。

?需要多个操作步骤的相同功能,操作顺序应一致。

惯例

允许用户通过以往经验带来的直觉对事件进行判断,同时使用一致性原则可以创建惯例。如果是一贯的模仿某种方式,那么该方式最终会成为惯例。

熟悉度

如果在设计中使用熟悉的菜单名称和选项,用户将很容易找到该功能和选项。同样,如果使用熟悉的图像和隐喻、熟悉的格式和布局以及熟悉的行为方式,将会增加界面设计的可预见性、效率及可理解性。

布局

屏幕中的区域价值是不等价的。如果你理解屏幕空间分布的惯例,就可以优化设计的预见性。对于网络页面,一般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是首选的布局方式。除非是有放置在特殊位置的特别事物吸引用户注意力,访问者的注意力往往是自上而下的。

●分组

使用视觉线索支持界面的逻辑结构。

可以通过建立逻辑上支持内在结构信息的视觉演示来增加对复杂信息的理解能力。通过在界面上建立相关选项和分组单选按钮来对事物进行分组,并通过易理解的方式来展示它们。

●比例

比例可以用来表示事物的逻辑层次。

模式

模式会降低认知模型的稳定性,因为它们改变了对象的运行方式。同时,缺少警示和提示将会降低界面的可预见性。

模式可能特别成问题,尤其当用户不是十分熟悉某个特定的功能时。模式处于激活状态下而系统又缺少暗示将会使模式使用更加困难,因为它会带来明显的评估差距。

5.映射与启示性

映射指控制及其效果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计算机键盘上的上下箭头(分别表示光标的上下移动),它体现了控制与效果之间的良好映射。

启示性指物品的某个属性,而这个属性使得人们知道应如何使用这个物品。简单地说。“启示”意指“给与提示”。如果一个物理对象的“启示性”是显而易见的,那么人们就很容易知道如何与它交互。

6.真实性

真实性指的是系统应使用用户的语言,包括字词,短语和概念,并避免使用面向系统的术语。此外,系统应符合用户在真实世界中的习惯,使信息按照自然、符合逻辑的顺序展示。

使用用户的母语

这是一条基本原则,毕竟相对于其他语言而言,用户更熟悉自己的母语。

使用目标用户所熟悉的语言

使用目标用户所熟悉的语言,而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只能使用大众化的语言。例如,供大众使用的网上购购物网站采用大众化的语言是非常合适的,但为机械工程师设计的CAD 系统,就应当使用机械工程师使用的术,而不是大众语言了。

使用词汇的标准含义

文本表达应当准确,避免使用词汇的非标准含义和不常用含义。

文本语义表述要简洁

用户在电脑前的耐心有限,也很少进行大段阅读。因此,应使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避免赘述。

文本提示信息应当友好

系统应使用友好的词汇,避免使用命令口吻。避免使用某些词汇,如致命的,错误,无效的,不好的,非法的,造成用户使用中的不愉快。

允许用户使用多个词汇对一个事物进行描述

通常同一个概念会有不同的名字。例如,“计算机”也被称为“电脑”。因此,若用户在查找与计算机相关的信息时,搜索结果也应包含与电脑相关的信息。

从用户的角度看待交互,而非从系统的角度

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进行陈述,而非从系统的角度,以便用户更容易理解。

系统使用的隐喻能够正确的引导用户

系统不能滥用隐喻。被使用的隐喻不能误导、局限用户。

隐喻要符合不同人群的文化

不同的人群对同一个隐喻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在一类人群中很适用的隐喻,另一类人群可能并不理解其含义。

任务流程应反映用户的实际工作过程

系统的结构应符合用户对真实世界的理解

系统功能的组合应符合用户的理解

相关功能应组合在一起,以便用户的使用。

7.帮助性

帮助性指的是帮助和用户手册,即使系统能够在没有用户手册的情况下使用,提供帮助文档还是必要的。帮助手册提供的信息应当易于查找,集中在用户的任务上,列出执行步骤,并且不要太长。

系统应提供帮助或用户手册

首先,应保证系统为用户提供了此功能,以备不时之需。

提供面向任务的帮助文档

提供联机帮助、搜索查询工具以及与情景相关的帮助。

帮助文档本身的设计应当简单

帮助文档是对系统功能的额外补充。若还需要“关于如何使用帮助文档的帮助”的话,就表明帮助文档的设计过于复杂了。

有效性

有效性目标规定交互设计必须能够提供必需的功能来满足用户的需求。

1.效用

指的是用户使用系统可以做什么。

用户控制原则

用户应该总是感觉在控制软件而不是感觉被软件所控制。

操作与目标相符原则

不要让该用户所执行的操作与他们的目标没有明显的联系。

正确的功能与复杂度平衡原则

功能与易用性之间通常存在一个平衡。对应用程序中的每个特性、功能和能力都必须有一种途径供用户调用和控制。

●恰当的默认值。确保应用程序中的每个设置都有一个默认值。用户应当能够让

所有或大多数设置保留为它们的默认值而仍然得到一个合理的结果。

●模板或者封装的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部分或完整的解决方案以供选择,并且

让用户可以修改这些方案已满足他们的特定目的。

●指南性的路径和向导。应用程序提供预定义的步骤序列来指导用户一步一步的

完成复杂的过程。

●通用命令。用一小部分命令集来操纵所有类型的数据。

●特定于任务的设计。为一个小的任务集提供很好的支持。不要向用户提供具有

庞杂功能的程序,二是给他们提供小型专用程序的集合,每个程序都非常好的

支持一项任务。

系统状态的可视性——反馈

系统应该让用户感觉到计算机在自己的控制下工作。因此,在适当的时候应提供恰当、合理的反馈,以便用户随时掌握系统的运行状态,让用户知道此时正在发生什么。

●反馈形式要清晰

反馈在视觉上应当让用户容易识别,以帮助用户进行更加流畅的操作。

●反馈形式要易于理解

反馈形式应当符合用户的心理预期,易于理解,避免用户对反馈的误解,使操作流程更加顺畅,减少误操作。

●相同类别的反馈形式要一致

相同的控件和类似的操作的反馈在视觉样式及展示位置上要保持一致。

●反馈的响应时间要合理

根据任务的不同,合理安排反馈的响应时间。避免过快或过慢的响应。简单任务的反馈要及时,避免由于延迟给用户带来的操作不顺畅感。

●反馈的持续时间要足够充足

反馈要持久,以便用户有足够的时间注意到反馈,并理解其含义。

●反馈不要阻碍用户

反馈的形式要恰当,持续时间要适中。去掉不要必要的反馈。一般情况下,不要让反馈阻碍了用户正常的工作流。

●同一个控件在不同状态下有不同形式的反馈

为控件的不同状态提供反馈,可以使用户立即知道他们的动作被计算机接受了。

●菜单、按钮等控件在鼠标划过、按下时应当有不同的视觉反馈,以便以及通知

用户操作的结果。

●选中和未选中的控件应当有明显的视觉反馈,以便用户区分。

●当前窗口要在外观上区别于非当前窗口,以便用户明确自己当前所处的位置。

●处于不可用的控件应当在外观上区别于可用的控件,防止用户产生迷惑,避免

误操作。

●必要时可以增加听觉反馈,以提高产品的易用性。

为可操作的图形按钮或文字链接等提供文字提示

使用图形按钮可以使界面更加直观。但在必要的情况下,应为图形按钮和使用简单文字描述的链接提供补充解释,以便用户更好的理解该控件的功能。

为窗口或页面提供标题或抬头

为所有的窗口提供标题栏,为页面提供抬头或名称,以便告知用户当前所处的位置和状态。

2.容错性(安全性)

指的是系统防止错误以及从错误中恢复的能力。

避免出错原则

一个事先就能预防问题发生的设计要比好的错误提示信息更为有用。

●通过设计避免用户进入容易出错的状态

很多情况都会导致出错。因此,好的设计应当可以从一开始就防止错误的发生。例如,

●在用户输入前采用一些方法使其明确正确的输入方式。

●在不可逆转的重要操作前提供提示,以减少有严重后果的错误出现的次数。

●协助用户识别、诊断错误并从中恢复——好的出错信息

错误信息应该使用易懂的语言表达,不要使用错误代码。该信息应精确的指出问题所在,并给出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案。

●错误信息应当有友好

错误信息应避免使用不恰当的语言,应当标明是计算机出错,而不是用户出错。包括,不礼貌的语气、命令口吻、消极语气、责备语气、不当的幽默等。这些语气都会使人不愉快。

●错误信息的表达应当清晰、简练

?错误信息应当使用简练的语句,清晰的表达当前系统状况,而不是空泛而模

糊的。

?面向用户的错误信息中避免使用难懂的代码。用户应当在不查阅任何手册的

情况下就能够理解错误信息。

错误恢复原则

出错信息应当为用户解决问题提供建设性帮助,提出有效的帮助用户解决问题的方案,不要迷惑用户。

用户控制和自由——清楚的标识退出

用户在使用工具时,喜欢不受控制、自如操作的感觉。而且,用户学习使用系统的过程是一个尝试的过程。因此,用户经常错误地选择系统功能,并需要一个明显的“紧急退出”的操作来离开不必要的状态,以便跳过由于误操作而产生的额外对话。此外,系统需要支持“撤销”和“重做”功能。

●为所有对话框和系统状态提供取消按钮或其他退出机制

尽量为所有功能提供撤销机制,这样可以使系统很快回到上一个指令之前的状态,鼓励

用户尝试新功能并避免用户误操作而造成的错误。

●取消和撤销功能应明显标识

可见性是一个常用的用户界面设计原则。而且,用户担心他们的操作会造成不良后果,因此,清晰的标识功能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为不可逆转的操作提供充分的警告

如果必需有不可逆的操作存在,建议在不可逆的操作执行前,提示用户即将进行的操作为不可逆操作,并进行再次确认是否真要执行此操作。

3.稳定性

稳定的系统就是可靠的系统,能够持续稳定运行的系统比经常崩溃的系统更加有用。

高效性(效率)

高效率目标规定设计应该能使用户以快捷、容易且不必经过非常复杂和无关的过程来完成任务。

4.简洁性

简洁可以提高界面的效率并使之易于使用,该原则的核心:设计中只含必要信息所需的元素。

去除冗余元素原则

对话中不应该包含无关的或者很少需要的信息。任何额外信息都会严重影响相关的信息,并降低这些信息的可见性。

●避免界面上的元素过于拥挤

●用户界面上的元素应易于识别

80/20原则

应用程序中80%的应用仅仅涉及20%的功能。让程序内部内容在程序内部进行处理:

软件内部的工作细节应当保留在内部,让用户看不见也想不到。

满意度原则

该原则结合了矛盾的两方面:是寻找满足所有用户需求的最优设计方案还是只设计一个用户够用的方案。即,设计者必须找到必需的20%的需求并着重于设计该部分该部分的解决方案。

渐进原则

通过渐进披露的方式,在交互过程的某个时刻系统只会给用户显示必需的内容。该方式能给用户提供简单可见的选项以避免用户陷入无关的功能中。

合理约束原则

约束可以分为物理约束和心理约束。物理约束通过控制方向或距离来限制用户的行动。心理约束通过影响用户感知界面和各种组件的方式来限制用户的行动。

5.快捷性

灵活、快捷的使用——快捷方式

快捷操作方法可以经常加快专家用户的交互操作,如此系统就能同时迎合无经验和经验丰富的用户的需要。允许用户进行频繁的操作。

●为必要的操作提供键盘控制

以便高级用户更加快速的操作、方便用户在大的信息空间中立即跳转,也可以为没有其他物理设备的用户提供操作计算机的方法。例如,快捷键、功能键等。

●允许用户自定义快捷键

为熟练用户提供更加快捷、方便的操作方法,并方便用户记忆。

●允许用户回退和重用历史动作

?允许用户重用以前的交互输入。

?处理大量信息的系统应当为用户提供回退功能,以便用户直接返回到以前的

状态。

?为用户提供常用对象列表。例如,为用户提供经常打开的文件列表。

●提供默认值

减少了用户使用系统前必须执行的步骤。因为在多数情况下,默认值很少需要修改,甚至不需要被关注。当这些值需要被修时,才去访问它。这样做也有助于新手用户学习系统。

6.可记忆性

可以提高设计的效率。具有较好的可记性的界面易于用户学习和使用,而且便于用户进行控制。

影响可记忆性的因素:

位置——如果把某个特定的对象放在固定的位置,它将容易记住。

合理的分组——通常我们会对事物按照逻辑进行分组,这使得它们易于记忆。

惯例——如果设计中使用常规的对象或符号,它们将易于记忆。例如,购物车符号。

冗余——如果我们使用多种感知通道对信息编码,人们将会依据个人的情况进行选择。这种方式将会加强人们的长期记忆。

7.灵活性

软件可以在多种环境中使用并能适用于多种不同的需求。高效的工具应该具有足够的灵活性,可以执行不同环境所需要的功能;

另外,可以依据用户的不同需求进行制定。如果某软件能够依据用户具体的应用而定制用户界面,那么该软件就具备了高灵活性。

满意度

指的是满意程度,包含了这个界面在多大程度上吸引用户去使用,以及使用中的愉悦感觉,当然还有使用后的满意程度。

方案设计的原则

方案设计的原则 所谓的原则是指,观察问题、处理问题的准则。那么方案设计的原则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搜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方案设计的原则任何事情在做之前都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网站建设也不例外,明确好目标,下一个就是与客户或者企业沟通需要在网站上展示的形象以及如何去介绍企业的产品和服务。 沟通是个重要的途径,网站的方案建设还需要与客户之间做好更多的沟通,有了这样一下双向的平台,帮助企业策划出一份切实可行的网站设计方案,做到满足客户的需求,为企业网站的商业运作提供一个好的信息服务平台。 根据网站建设的功能与目的性来规划网站里面的内容,除了一些最基本的简介和联系方式,还需要产品和服务内容的介绍。 如果是电子商务类的网站建设还应设计一个会员注册和服务信息内容、商品的搜索及确认下单内容、保密和相关帮助内容都是必不可少的。 网站的设计内容是能够吸引客户浏览的重要因素,但如果内容和栏目太多,需要多方面的考虑这个内容的删减或分类。 网站设计的方案里面应该尽量去避免使用过多的图片

和体积过大的图片,形式和语言要设计出符合整个页面的内容,要做到把丰富的内容以及多样的形式统一组织成一个页面结构,但又需要体现出页面丰富内容的含义所在。 网站设计的主题还需要鲜明,对于这份网站建设方案的构思创意要做出总体的方案和定位。设计出来的网站要符合企业的整体形象,做到行业内的一致规范。 另外还要对网站的建设过程中的组织结构进行规划,企业建设网站的目的是面对消费者,所以网站建设还应以消费者为中心主旨去进行规划设计。 企业设计网站的目的是希望网站能比传统渠道更能带来效益和优势,那么网站的建设结构要清晰明了,网站上面的导向要一目了然便于使用。 其中最起码的要求就是能让客户在浏览企业网站的时候找到自由前进与后退,这样才能使客户浏览网页的时候更好的去了解这家企业的业务内容和服务项目。 网站的清晰结构也能更好的为企业做好业务推广工作,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和效益,所以整个网站在建设的时候需要遵循原则来设计。 每一个设计出来的网站要有技术的支持和安全保障,设计出来的网站功能要具备稳定性以及后续的问题解决方案在其中,为客户设计出一个有安全措施的网站。 方案设计的原则网络设计不仅要求能够满足目前

对色灯箱的调色对色技巧

对色灯箱的调色对色技巧 一、光与色 什么是光?光是一种能引起视觉的电磁波。能发出光的物体称为光源,太阳是自然光源,电灯是人造光源。光具有波的性质,不论什么来源的光,都是些类似水波那样的特殊的波,这种波光叫光波。它由光源向四周传播,每个波的最高点叫波峰,两个波峰间的直线距离叫波长。 在光波中,凡是人的肉眼能看得到的叫可见光,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颜色随波长不同而异,如白色太阳光透过三棱镜时,可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不同颜色的光波,这些光波就是可见光波,它的波长范围在3900~7700/a(a读作“埃”,1a=10-10m)其中紫光的光波最短,红光的光波最长。在太阳光的光波中,除可见的有色光外,还有波长短于紫光波的紫外光和波长长于红光波的红外光,这些紫外光和红外光,人的眼睛通常条件下是看不见的,叫作不可见光波. 光线照射在各种有色物体上,被照射的各种物体就要反射出不同的光,这种光反映到人的眼球内,刺激了眼底的视神经,在人的大脑中就有了颜色的感觉。颜色既然是由光的波长决定的,在可见光范围内,光的波长不同,人眼得到的颜色感觉也就不同。如果照射在物体上的光线全部被吸收,这种物体看起来就是黑色;相反地如果照射在物体上的光线全部透过,没有吸收和反射作用,看起来看就是无色,这种物体就叫透明体;如果物体能比较平均地吸收一部分各种波长的可见光波,这时的物体就呈现典型的灰色。 在可见光范围内,一种波段的光能与另一种波段的光混合而成白色,这样两种光的颜色,称之为互为补色。如波长在4350~4800a的蓝光与波长为5800~5950a的黄光混合成为白色,因此,蓝光与黄光互为补色光。 可见光的波长、颜色和补色光系列表如下: 光的波长范围(a)光的颜色补色 7700~6050红青 6050~5950橙绿、蓝

第三讲设计要求及荷载效应组合

第 3 讲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求及荷载效应组合 与一般结构相同,设计高层建筑结构时,分别计算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和位移,然后从不同工况的荷载组合中找到最不利内力及位移,进行结构设计。 应当保证在荷裁作用下结构有足够的承裁力及刚度,以保证结构的安全和正常使用。结构抗风及抗震对承载力及位移有不同的要求,较高的结构抗风还要考虑舒适度要求,抗震结构还要满足延性要求等。下面将分别进行介绍。 1、承载力验算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应保证结构在可能同时出现的各种外荷载作用下,各个构件及其连接均有足够的承载力。我国《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规定构件按极限状态设计,承载力极限状态要求采用由荷载效应组合得到的构件最不利内力进行构件截面承裁力验算。结构构件承载力验算的一般表达式为: 持久设计状况、短暂设计状况无地震作用组合时:0 S R 有地震作用组合时:S E R E / RE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2、侧移限制 1)使用阶段层间位移限制 结构的刚度可以用限制侧向变形的形式表达,我国现行规范主要限制层间位移: U/h max U/h 在正常使用状态下,限制侧向变形的主要原因有:要防止主体结构开裂、损坏;防止填充墙及装修开裂、损坏;过大的侧向变形会使人有不舒适感,影响正常使用;过大的侧移会使结构产生附加内力(P 效应)。在正常使用状态下(风荷载和小震作用),u/h的限 值按下表选用。

2)结构薄弱层的弹塑性层间位移的简化计算 弹塑性层间位移按下列公式计算 U p p U e 或U p U y — U y y 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是指:楼房等建筑的各层按构件实际配筋和 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的楼层受剪承载力和按罕遇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的楼层弹性地震剪力的比值;对排架柱,指按实际配筋面积、材料强度标准值和轴向力计算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与按罕遇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的弹性地震弯矩的比值。 楼层屈服强度系数表示建筑的实际承载强度相对于其设计时 罕遇地震的对建筑的作用力的大小。《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 程》中规定:7~9度时楼层屈服强度系数小于0.5的框架结构,应该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薄弱层弹塑性变形验算。(详见《高层建 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2010版3.7.4条) 下列结构应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 (1)7~9度时层屈强系数小于0.5的框架结构;(2)甲类建筑和9 度抗震设防的乙类建筑结构;(3)采用隔振和效能减震设计的结构; (4)高度大于150m的结构。 不超过12层且侧向刚度无突变的框架结构可采用简化计算方法; 其余结构可采用弹塑性静力或动力分析方法。 结构薄弱层位置按下列情况确定: 1)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沿高度分布均匀的结构,可取底层;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 1. 1 坚固性 坚固性是指混凝土的强度指标,因为混凝土的质量在目前是以抗压强度指标为主要依据的。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水泥强度等级及水灰比、骨料种类及级配、施工条件等。 1) 水泥强度等级:水泥强度等级大致代表了水泥的活性,即在相同配合比的情况下,水泥强度等级越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也越高。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主要从经济合理的角度来选择水泥强度等级,如果对水泥强度等级和品种没有选择的余地,那只能靠在配合比设计中调整比例,掺加外加剂等综合性措施加以解决。 2) 水灰比:混凝土单位体积中所用水的重量和水泥的重量比被称为水灰比。水灰比越大,混凝土的强度越低,为此,在满足和易性的前提下,混凝土用水量越少越好,这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一条基本原则。 3) 骨料的种类及级配:砂子、石子在混凝土中起骨架作用,因此统称骨料。砂石由石材的品种、颗粒级配、含泥量、坚固性、有害物质等指标来表示它的质量。砂石质量越好,配制的混凝土质量越好。当骨料级配良好,砂率适中时,由于组成了密实骨架,可使混凝土获得较高的强度。 4) 施工条件:如果施工条件较好,并有一定的管理措施时,可适当降低混凝土的坍落度;反之,如现场施工条件较差时,应适当提高混凝土的坍落度。

1. 2 和易性 混凝土的和易性是指在一定施工条件下,确保混凝土拌合物成分均匀,在成型过程中满足振动密实的混凝土性能。常用坍落度和维勃稠度来表示。 不同类型的构件,对和易性的要求在施工验收规范中已有规定,但还要结合施工现场的设备条件和管理水平来确定。影响混凝土和易性的因素很多,但主要一条就是用水量。增加用水量,混凝土的坍落度是增加了,但是混凝土的强度也下降了。因此,采用使用减水剂的方法成了改善混凝土和易性最经济合理和最有效的方法。 1. 3 耐久性 混凝土的耐久性是它抵抗外来及内部被侵蚀破坏的能力,新疆(北疆) 地处严寒地带,夏季炎热干燥,冬季严寒多雪,混凝土受大气的侵蚀很严重,所以,施工验收规范对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泥用量都作了规定,但是仅仅执行这些规定还不能完全满足耐久性的要求。为了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就必须在配合比设计中考虑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水泥品种和强度等级的选择,砂石级配和砂率的调整,但最主要的是用混凝土外加剂和掺合料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1. 4 经济性 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应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省工省料才是最经济的。水泥是混凝土中价值最高的材料,节约水泥用量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一个主要目标,但必须是采用合理的措施达到综合性的经济指标才是行之有效的。首先,使用混凝土外加剂和掺合料,使用减水剂既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也可以达到节约水泥的目的,掺加粉煤灰可以代替部分水泥,并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其次,加强技术管理,提高混凝土的匀质性。最后,根据当地的砂石质量情况采用合理砂率和骨料级配。 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2. 1 熟悉现行的规范和技术标准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应该遵守国家建设部发布的行业标准J GJ 5522000 普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该标准规定了配合比设计应分三个步骤。 1) 配合比的设计计算;2) 试配;3) 配合比的调整与确定。该标准给出了许多全国性统一用的技术参数,如混凝土试配强度计算公式、混凝土用水量选用表、混凝土砂率选用表等。此外,配合比设计还必须掌握GB 502042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和GB J107287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2. 2 原材料的准备和检验混凝土由四种材料组成:水泥、砂子、石子和水。目

企业标准色设计

企业标准色设计 视觉传达系统中除了造形元素外,最重要的莫过于企业色彩的识别。企业色彩几乎出现在所有的宣传媒体中。企业标准色指企业为发挥色彩的作用,将某一特定的色彩或一组色彩系统,运用于所有视觉传达的符号和媒体上。以色彩对视觉的刺激效应和心理反映,塑造企业的识别形象。如可口可乐公司的红色。 标准色是塑造企业形象的有力工具之一。标准色的设计应体现企业的精神宗旨、商品属性,以迎合消费大众的心理,符合国际潮流。 (一)标准色的特性 企业标准色的确定是企业理念的精神象征,是整个CIS传达计划中重要的视觉要素之一。企业标准色的计划,有如下特征: 1.科学化 企业标准色的计划是依据色彩学中有关色彩的感觉、色彩的现象等客观特征,并根据市场调查测试结果和民族地区色彩的喜好差别,设计符合企业经营理念、组织框架和经营特点,满足消费形态和市场需求的色彩战略,以便通过客观的、合理的、科学化的作业,达到建立企业形象的目的。 2.差别化 CIS战略是差别化的战略。企业的标准色就是在这个前提条件下,用色彩表达企业理念特点、企业市场营销的特色,以树立企业与企业差别性。 3.系统化 当企业的标准色决定之后,应将它与基本要素结合运用,并规划出各种应用设计项目的色彩配置以及使用规定,以加强标准色的展开运用。另外,还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考虑到企业发展的需要,形成具有很好适应性的系统化色彩体系。 (二)色彩联想与情感作用 色彩除了具有知觉刺激,以引起人的生理反应之外,还由于人的生活经验、风俗习惯、民族传统、文化知识、年龄阶层等因素的影响,而对色彩产生不同的联想,其中有具体的联想和抽象的情感联想。色彩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所引起的联想,这些知觉器官的反应,对于色彩运用与诉求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这些具体和抽象的联想作用于人类对色彩的共同认识,企业标准色的心理基础正是建立在人类对色彩的共性基础之上的。个性色彩的体现是依赖于共性的,共性的认知又在个性的色彩中得以体现。 (三)设定标准色的几种形式 1.单色标准色 单色标准色是最为常用的企业标准色形式,口可乐的红色,IBM的蓝色,顶新集团的绿色, 2.多色标准色

方案设计步骤

方案设计步骤 一、设计前期 1.明确任务深度及要求(工作定性:概念方案、报审、报 规。。。) 概念方案 2.理解资料(相关规范,案例及甲方设计要求) 建筑与景观结合 要求:1.建筑与景观的融合 2.省际形象(陕西省东立面) 3.文案(历史典故、文化) 4.大景观体系塑造 5.广场、坡地交通流线组织 3.整理文件(区位图、地形图、用地范围、高程、道路等) 已有文件:1.地形图2.区位图3.高程4.道路5.现场照片 位置条件:1.用地范围 4.整理总图(退线、间距等技措各种要求) 用地范围、用地红线待定 5.列出方案限制条件 6.明确方案设计目标或主题 7.思考方案难点或矛盾点 8.确定问题解决顺序及原则(最重要需满足问题、其次重 要。。。)

9.结合上述综合因素找出方案切入点 10.跟业主沟通确定 二、设计过程 1.按比例打印总图,手绘草图划分主要功能要点 2.确定主要功能区域,大致核算指标及用地以保证方案的 方向正确性 3.功能细化,过程中考虑间距、日照、消防等规范要求 4.主要部分推敲时思考空间效果及景观 5.各功能的平面及竖向的可行性和可深化性 6.推敲过程中遇到问题需明确问题性质 7.影响方案可行性及主要要求的需重新开始 可修改性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后面细化时完善,保证问 题在可控范围内 8.推敲时有新想法和思路可尝试,但必须满足要求及设计原则 9.方案细化,核查错误及计算详细指标 10.与业主沟通确认 三、方案深化 1.确定方案后整理资料,解决设计过程中遗留问题 2.完善方案,根据要求细化,满足进行下一过程的要求 3.SK模型推敲,地形图包括周边环境及现状 4.明确基本尺寸及要求

浅谈对比色配色方案

浅谈对比色配色方案 核心提示: 我们生活的世界中无论何时何地,都充满着各种不同的色彩。人们在接触这些色彩的时候,常常都会以为色彩是独立的:天空是蓝色的、植物是绿色的、而花朵是红色的。 我们介绍过色彩是由三种「色相」、「明度」以及「彩度」三种属性所组成,而我们知道 其中的「色相」是人在最早认识色彩的时候所理解到的属性,也就是所谓色彩的名称,例 如红色、黄色、蓝色……等等,以下为由最常见的 12 色相环: 在色相环的组成中,相隔 180 度的色彩我们称之为互补色:红与绿互补,黄与紫互补而蓝色与橙色互补。

由于互补色有强烈的分离性,所以使用互补色的配色设计,可以有效加强整体配色的对比度、拉开距离感,而且能表现出特殊的视觉对比与平衡效果,使用得好能让作品令人感觉活泼、充满生命力的感受。 当然如果将色彩的条件稍微放宽一点,比如说 180 度互补色的临近色系也搭入配色考虑的话,可以形成的色彩配色就更宽广、更丰富了。

由于互补色彩之间的对比相当强烈,因此想要适当地运用互补色,必须特别慎重考虑色彩彼此间的比例问题。因此当使用互补色配色时,必须利用大面积的一种颜色与另一个面积较小的互补色来达到平衡。如果两种色彩所佔的比例相同,那麽对比会显得过于强烈。比如说红与绿如果再画面上佔有同样面积的时候,就容易让人头晕目眩。可以选择其中之一的颜色为大面积,构成主调色,而另一颜色为小面积作为对比色。经验上会以 3:7 甚至2:8 的比例分配原则。 日本设计师まりっぺ曾经针对色彩的配色提出比例原则 75%、25%与 5%的配色比例方式,其中的底色为大面积使用的底色,而主色与强调色则是可以利用互补色的特性,来讲主色以及强调色皆衬托出来。

标识设计常识与设计原则

标识设计常识 标识设计常识我们在进行设计标识系统规划时,首先要规范设计用语,用语的标准化能在工程的进程中使施工方和设计方保持良好的沟通。 企业名称:指企业中、英文全称; 企业标识、LOGO:指跟企业有关的VI基本要素设计; 道路指引标识:指从外部环境道路进入内部环境的指引及内部环境道路名称的标识; 道路分流标识:指环境内设置于主干路口,道路交汇处用于指示往不同目的地地址名、楼宇名称的标识; 服务设施标识:指值班室、停车场、收费处、便利店、银行等; 户外总平面图:指用做全部环境范围内的平面布局指引的指示图,通常用线条式或色块式; 户外形象标识:单独用于建筑外主干墙上的标识,将标志变形或使用抽象雕刻形态表现,传递文化信息; 楼宇名称:用于指示每一不同的楼宇的名称之标识; 楼层总索引:标识所处的楼宇,能查找出大部分服务区域、名称,设施的标识栏目,一般设于大堂; 各楼层索引:标识所处当前楼层,提供来客查找服务区域、名称、设施、平面布局的标识栏目,一般设于主通道口、电梯间; 大厅、走廊标识:显示标识所处当前区域功能、名称,以及指示简明目的地的标识; 公共服务设施:洗手间、电话间、ATM、开水间、吸烟区、消防通道、便利店、美发室、商务中心等; 出入口导引:指某一出入口到通往不同名称的功能科室或区间,设于该出入口处的简易索引; 企业宣传栏:用于定期更换内容的版报形式的宣传栏目,一般有开放、闭合式两种; 环境单元牌、功能单元牌:用于指示具有一定功能范围区域的标识为环境、功能单元牌。 另外还有一些依据具体环境而设计的具有特定功能和含义的标识牌,这里不能一一尽述,需要客户和设计进行沟通,但是应该按照标识设计的原则进行,既不要任意发挥也不要墨守成规。 设计用语 文字居中:指同一版面有多行文字显示时,各行字均以中线对齐; 齐头散尾:指同一版面有多行文字显示时,各行字均以左边为基准线; 齐尾散头:指同一版面有多行文字显示时,各行字均以右边为基准线; 打散:用于标题文字为表达特殊效果而将字距非常规拉开; 字体反白:指版面底色比文字深,使文字呈反白效果; 模块化结构(标准化材料):指标识由基于某一功能面设计,生产并可灵活组合的材料,通常为量化生产的半成品,由底板、座、面板、弹夹连接元件组成,多为铝合型材,属标准化加工; 非标加工:非标准化加工,根据设计方案采用多种材料、工艺,尺寸自由化的加工方式; 座地牌:指通过固定、焊接方式放于地面的标识,通常由底座、立杆面板组成; 吊牌:指采用吊杆、缆绳做固定方式的标识; 壁牌:指成品以粘贴、钉铆等方式贴墙安装的标识; 立体烤漆字:用于室内外的非标加工文字,通常由铜、铝、不锈钢、镀锌铁等板材焊接加工而成,成品表面必须打磨并以烤漆作表面处理; 发光字:结构与"立体烤漆字"相近,正面笔划为使用透光材料的特殊效果字体,其结构由底壳及面壳构成,字内分布冷光源照明; 有源标识:指类似于灯箱,宣传栏等需要电源照明的标识。 设计依据 标识的设计依据如下几方面: 企业对表达其经营理念和定位的要求; 企业的人机信息交换流程(企业内部的科室结构,往来关系);

网络方案设计原则

网络方案设计原则 方案设计在整个项目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设计师要根据各方面的要求,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设计出初步的方案。以下是网络方案设计原则,欢迎阅读。 网络方案要充分满足用户需求,应考虑以下几点设计原则: 网络设计不仅要求能够满足目前企业使用的要求,而且还应适应未来若干年以后的网络发展需要。网络平台应具备多网络协议的支持能力,以避免原有网络设备投资的浪费。 网络系统应是一个安全系统,并具备各种安全保卫手段和措施,如通过VLAN的划分和交换机过滤技术来保证网络安全性。 为保证网络能够适应未来若干年的网络发展,网络中的硬件与网络协议都应采用与国际标准兼容的开放协议。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新技术不断产生,同时为保证对新技术的支持,设备的投资和资源在不断地增加。为避免设备投资的膨胀,方案要求网络硬件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及最佳的适用性。 网络要求具有较高的容错性能,网络设备要求具有高性能的容错技术(如对Spanning-Tree协议的支持),以确保网络系统不间断运行。 根据网络设计的原则,同时为确保网络系统的顺利运行

和适应未来技术的发展,方案设计一般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网络系统在设计时应采用国际标准协议,如网络传输协议TCP/IP、IPX/SPX等,支持SNMP、RMON等网络管理协议、支持VLAN 标准,支持基于策略的服务RSVP、等。 所选择的网络设备应是国际及国内网络工程中采用的主流产品,即要具有高性能、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可扩展性、可升级并且具有可维护替换性。 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和系统复杂程度的增加,网络管理和故障排除变得越来越困难。方案应提供先进的网络管理工具,通过图形界面对网络设备进行集中化统一管理。 网络系统应充分考虑用户的管理和使用水平,达到运行速度快,易于管理。网络设备要求配置合理,能够满足管理者对现代化管理的一般要求,能够实现视频会议、视频点播、多媒体教学和实验等,能以较小的投资获得最高的回报。 行业业务特征决定了网络设备的需求,也决定了网络设备的技术选型要求。 大型企业(500节点以上):大型企业具有跨地域、跨行业、多层次和全方位等特点,业务内容覆盖面广,网络数据传输量大,数据交换能力强,首先要满足企业内部通信的需要,建立网络平台。并且要求网络系统不宕机,稳定可靠,不间断运行。要在注重考虑高性能、可管理性、高可靠性、

掺矿物掺合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求

掺矿物掺合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求1.设计原则 掺矿物掺合料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强度保证率、标准差及离差系数等指标应与基准混凝土相同,配合比设计以基准混凝土配合比为基础,按等稠度、等强度的等级原则等效置换,并应符合(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的规定。 2.设计步骤 (1)根据设计要求,按照《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进行基准配合比设计; ):(2)可按表10-41选择矿物掺合料的取代水泥百分率(β c )表10-41 取代水泥百分率(β c 注:高钙粉煤灰用于结构混凝土时,根据水泥品种不同,其掺量不宜超过以下限制: 矿渣硅酸盐水泥不大于15% 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大于20% 硅酸盐水泥不大于30% ),求出每立方米矿物掺合料混凝土(3)按所选用的取代水泥百分率(β c 的水泥用量(m ): c m c=m c0(1-βc)(10-16)

(4)按表10-42选择矿物掺合料超量系数(δ c ); 超量系数(δ c ) 10-42 (5)按超量系数(δ c )求出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矿物掺合料混凝土的矿物掺 合料用量(m f ): m f =δ c (m c0 -m c )(10-17) 式中β c 取代水泥百分率(%); m f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的矿物掺合料用量(kg/m3); δc超量系数; m c0 每立方米基准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kg/m3); m c 每立方米矿物掺合料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kg/m3)。 (6)计算每立方米矿物掺合料混凝上中水泥、矿物掺合料和细骨料的绝对体积,求出矿物掺合料超出水泥的体积; (7)按矿物掺合料超出水泥的体积,扣除同体积的细骨料用量; (8)矿物掺合料混凝土的用水量,按基准混凝土配合比的用水量取用; (9)根据计算的矿物掺合料混凝土配合比,通过试拌,在保证设计的工作性的基础上,进行混凝土配合比的调整,直到符合要求; (10)外加剂的掺量应按取代前基准水泥的百分比计;

设计提案书标准格式

personal use study and not for commercial 1.封面 2.第一部分:总述 对整个方案的定义和方向性把握。直接强调出方案的重点目标。配合具象的装饰图片阐释清楚企划的调性和核心理念。 3.第二部分:区位分析 对企划对象的所在区位进行分析,地理位置、人文环境、经济状况、交通及其他配套资源。4.第三部分:平面图展示及改造方向 此部分主要结合设计基本步骤中的“环境分析”及“格局分析”对所企划对象的周边环境,做更细一级的深入分析,并举出利弊。扬长避短,列出大概的处理方法。 5.第四部分:规划后的平面展示及功能划分。 由“功能决定形式”的设计基本原则,首先拿出规划后的总体功能布局。并结合环境条件、结构条件、功能性服务条件,确立规划后功能的完整性和实用性。

在每个功能分区,简要的说明其作用和设计细节。 6.第五部分:分区功能分析,及分属功能罗列。 在此部分应逐层逐分区对各个功能分区所具备的作用,及附属功能或功能内容进行详细专业的罗列,并做具象感性的例举。 7.第六部分:动线分析及推演(场景模拟) 此部分主要重点是对空间使用者(例如:经营方、消费方、服务方、体验方、使用者、来访者等各个使用诉求人群。)在假设的场景中如何运动以达到各自的使用目的的行为分析。要结合详尽的功能及使用惯例进行一定的虚拟描述,以造成“身临其境”的体验过程。以满足详尽的使用情况为前提,充分阐释设计规划的合理性和专业性。 8.第七部分:风格定位 方案的设计风格是装饰设计的重要组成,也是一个室内设计方案的灵魂所在。运用图文组合的方式,说明详细的设计风格定位。此处应结合案例所在地的人文环境,地理环境,建筑条件,及案例在经营或者运行过程中的客观需求或预计需求。一定要扣合实际的形式需要,要有出发点。商业项目中,更应该考虑与市场营销共生的关系。 9.第八部分:元素和设计灵感 主要阐释的是装饰形式上采用的各类元素和设计灵感,结合素材图片和处理手法,以及在空间中所起的作用(功能和形式上)。 10.第九部分:实例及意向图片展示 初次提案可能不会有翔实的效果图,所以实例及意向图片展示,是影响甲方直观判断定夺的重点部分。应结合上述各个分析,取出非常详尽或贴切的意向图片,阐释清楚将来方案的发展方向和风格调性。这可能是决定甲方选择的关键一步。 11.第十部分:效果图展示 此部为效果图的展示环节,尽可能按照之前功能或推演讲述时的流程排好效果图,可运用一些优美的版式(须与整体提案册风格协调)来更好的组合有限的图片。注意,在此环节中,空间取景位置应交代清楚,让受众清楚所处视角是位于方案的具体方位。 12.第十一部分:材质与配色 此部运用面料图块及材质样本的有序组合排版,主要说明空间套色组合和饰面、面料形式的运用规则。也需要在此环节注重新材料的运用和新工艺的使用的设计功底。 13.第十二部分:家具设计与陈设设计

配色技巧

在现实的丝网印刷中,有两种彩色印刷方式,一是网点印刷,一是专色印刷。网点印刷可印制色彩丰富且有层次感的印刷品,但色彩较为柔和,一般广告行业中应用较多。专色印刷可印制色彩厚实鲜艳的效果,且不需要进行分色,而用多色套印,是通过专色油墨进行单色对位印刷就可达到原稿色样要求的色彩效果,所以也有不少的印刷业采用专色印刷,但由于印刷的专色 千变万化,而油墨制适厂家不可能也没必要制造出各种色相的油墨,往往只生产几种常用的基本色油墨,这样对印刷企业来说,就需要进行油墨的配色,来复制出原稿的色彩。下面就油墨的调色作一概述。 一、色彩基本知识 1.色彩与光的关系。色光物理基础是光,色彩必须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存在。如果没有光的照射就没有颜色,便成一片黑暗,所以有光才有色。 2.光的三原色。在日常生活,我们所能看到的自然颜色为红、橙、黄、绿、青、蓝、紫,在整个可见光中,我们最敏感的占波长最长的为红、绿、蓝,而橙、黄、青三种色光只在红、绿、蓝三种色光之间占有很狭窄的一段位置,实际上也是由红、绿、蓝三种光混合得到,而红、绿、蓝三种光却不能由其他色光混合得到。所以我们把红、绿、蓝称为光的三原色。 3.色光的混合。 (1)概念:色光的混合为加色法(两种以上的色光混合产生的综合效应,称为加色法。 (2)混合规则:原色光等量相加得出。 红光+绿光=黄光 绿光+蓝光=青光 蓝光+红光=品红光 色光三原色和色光加色法 若两种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成为消色时,则两色光互为补色。 蓝+黄=白光 绿+品红=白光 红+青=白光

即红、绿、蓝三色光的补色为黄、品红、青。 色光三原色和色光加色法 4.色料的混合。色料的混合是减色法,是反映从白光中减去某些色光而得到某一色的现象,当颜料显示一定颜色时,意味着颜色物质对白光光谱中的某些色光实现了选择性的吸收,减去了某些白光的结果,比如:黄色,就是吸收了蓝、紫,反射出红、绿光,红光+绿光=黄光,即呈现黄色。 减色法物质有反射体和透射体之分,人能从有色物体前面观察色彩,称为反射体,从其后面观察色彩的称为透射体。 5.色料的三原色。根据色料的混合法则,色料的每一种原色都应反射两个光谱区的色光,而由光的三原色红、绿、蓝及光的混合法则可以得到,品红、黄、青三种为色料的三原色,它是混合其他颜色的基础,它们与光的三原色的补色一致。 二、配色原理 1.颜色的混合是减色的过程,相加的颜色越多,减去的色光也越多,就显得越暗,为此,配色时,最好用三原色或基本色。有三原色可调配出的颜色为1330种左右,若加上黑色,可调出14640种之多,即几乎可调出所有颜色。例如PANTON色卡上的颜色。色料的三原色的混合法则为: 品红+黄=红 黄+青=绿 品红+青=蓝 原色相加得间色,等量的黄、品红、青相加为黑色。 等量间色与间色的混合法则为: 红+绿=红绿(黄灰色) 绿+蓝=绿蓝(青灰色) 蓝+红=蓝红(红灰色) 2.在各品牌油墨的色卡中,都标有三原色、基本色和标准色等,配色时,为什么要用三原色或基本色,而不用标准色呢?这是因为,三原色与基本色由单一颜料组成,而标准色则是基本色配成的,每一种标准色都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最新规范)

6.1.5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就是根据工程要求、结构形式和施工条件来确定各组成材料数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常用的表示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以1m3混凝土中各项材料的质量表示,如某配合比:水泥240kg,水180kg,砂630kg,石子1280kg,矿物掺合料160kg,该混凝土1m3总质量为2490kg; 另一种是以各项材料相互间的质量比来表示(以水泥质量为1),将上例换算成质量比为:水泥∶砂∶石∶掺合料=1∶2.63∶5.33∶0.67,水胶比=0.45。 1.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基本要求 市政工程中所使用的混凝土须满足以下五项基本要求: (1)满足施工规定所需的和易性要求; (2)满足设计的强度要求; (3)满足与使用环境相适应的耐久性要求; (4)满足业主或施工单位渴望的经济性要求; (5)满足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生态性要求。 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三个参数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质上就是确定胶凝材料、水、砂和石子这四种组成材料用量之间的三个比例关

系: (1)水与胶凝材料之间的比例关系,常用水胶比表示; (2)砂与石子之间的比例关系,常用砂率表示; (3)胶凝材料与集料之间的比例关系,常用单位用水量(1m3混凝土的用水量)来表示。 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包括配合比计算、试配和调整、施工配合比的确定等。 (1)初步配合比计算 1)计算配制强度(f cu,o)。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规定,混凝土配制强度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①当混凝土的设计强度小于C60时,配制强度应按下式确定: f cu,o≥f cu,k+1.645σ 式中f cu,o——混凝土配制强度,MPa; f 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这里取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值,MPa; 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②当混凝土的设计强度不小于C60时,配制强度应按下式确定:

APP设计的用色规范

我们先来回顾下。什么是手机APP界面设计规范? APP设计规范指对APP界面进行风格统一,对界面元素的样式、颜色和大小设定统一的规范和使用原则。与设计、前端约定好统一的设计规范很重要,约定设计规范可以减少产品、设计、前端的沟通成本;可以使界面设计整洁、统一,减少界面元素的重复设计;可以减少设计素材,控制安装包的大小。 这一节主要讲解:APP设计的用色规范。我们先看下色轮图。 然后我们再来具体的看下APP设计的色彩规范实例。

这是一个非常详细的手机APP色彩使用规范实例。值得大家好好的看看。《找车APP》 标准色规范: X轴:重要、一般、弱。 Y轴:色彩代码、色块、使用场景 标准色重要:重要颜色中一般不超过3种,这里的例子重要颜色之一红色需要小面积使用,用于特别需要强调和突出的文字、按钮和icon;而黑色用于重要级文字信息比如标题、正文等。

标准色一般:都是相近的颜色,而且要比重要颜色弱,普遍用于普通级信息、引导词比如提示性文案或者次要的文字信息。 标准色较弱:普遍用于背景色和不需要显眼的边角信息。 再次举例说明如何来定制属于自己手机APP的色彩规范。这是一种表示方式。有这个规范,我们设计APP和重构APP会清晰明了很多。

这是25学堂的老谭同学给大家精心整理的2种不能标准色的表现形式。 APP界面要给人简洁整齐,条理清晰感,依靠的就是界面元素的排版和间距设计,还有色彩的合理、舒适度搭配。 其他的色彩运用原理以及需要遵循对比原则: 1:统一色调,针对软件类型以及用户工作环境选择恰当色调: 如:安全软件,根据工业标准,可以选取黄色,绿色体现环保,蓝色表现时尚、紫色表现浪漫等等,淡色可以使人舒适,暗色做背景使人不觉得累等 2:如果没有自己的系列界面,采用标准界面则可以少考虑此方面,做到与操作系统统一,读取系统标准色表 3:色盲、色弱用户,即使使用了特殊颜色表示重点或者特别的东西,也应该使用特殊指示符,着重号,以及图标等 4:颜色方案也需要测试,常常由于显示器、显卡的问题,色彩表现每台机器都不一样,应该经过严格测试,不同机器进行颜色测试 5:遵循对比原则:在浅色背景上使用深色文字,深色背景上使用浅色文字,蓝色文字以白色背景容易识别,而在红色背景则不易分辨,原因是红色和蓝色没有足够反

存储方案设计原则

存储方案设计原则 设计是把一种设想通过合理的规划周密的计划通过各种感觉形式传达出来的过程。以下是的存储方案设计原则,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CAP理论 2000年Eric Brewer教授提出了著名的CAP理论,即:一个分布式系统不可能满足一致性,可用性和分区容错性这三个需求,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 xx年MIT的Seth Gilbert 和 Nancy lynch两人证明了CAP理论的正确性。 根据CAP理论,一致性(C),可用性(A),分区容错性(P),三者不可兼得,必须有所取舍。 因此系统架构师不要把精力浪费在如何设计才能同时满足CAP 三者的完美分布式系统,而是应该研究如何进行取舍,满足实际的业务需求。 C: Consistency(一致性),任何一个读操作总是能读取到之前完成的写操作结果,也就是在分布式环境中,多点的数据是一致的; A: Availability(可用性),每一个操作总是能够在确定的时间内返回,也就是系统随时都是可用的; P: Tolerance of work Partition(分区容忍性),在出现网络分区(比如断网)的情况下,分离的系统也能正常运行;

对于分布式存储系统而言,分区容错性(P)是基本需求,因此只有CP和AP两种选择。CP模式保证分布在网络上不同节点数据的一致性,但对可用性支持不足,这类系统主要有BigTable, HBASE,MongoDB, Redis, MemcacheDB, Berkeley DB等。AP模式主要以实现"最终一致性(Eventual Consistency)"来确保可用性和分区容忍性,但弱化了数据一致性要求,典型系统包括Dynamo, Tokyo Cabi,Cassandra, CouchDB, SimpleDB等。 2、Eventual Consistency(最终一致性) 简而言之:过程松,结果紧,最终结果必须保持一致性。 从客户端考虑数据一致性模型,假设如下场景: 存储系统:它在本质上是大规模且高度分布的系统,其创建目的是为了保证耐用性和可用性。 进程A:对存储系统进行读写。 进程B和C:这两个进程完全独立于进程A,也读写存储系统。客户端一致性必须处理一个观察者(在此即进程A、B或C)如何以及何时看到存储系统中的一个数据对象被更新。 根据以上场景可以得到如下三种一致性模型: 强一致性:在更新完成后,(A、B或C进行的)任何后续访问都将返回更新过的值。 弱一致性:系统不保证后续访问将返回更新过的值,在那之前要先满足若干条件。从更新到保证任一观察者看到更新值的时刻之间的这段时间被称为不一致窗口。

1_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

混凝土施工管理工作程序 一、混凝土的原材料选择 1.水泥。水泥是混凝土中的主要胶凝材料,对混凝土质量影响很大。水泥质量控制的重点是稳定性控制。为确保混凝土质量,可从以下方面加以控制:(1)采用旋窑水泥。旋窑水泥的生产规模较大,其水泥安定性好,质量稳定,批与批之间强度及矿物组成波动小,有利于混凝土质量控制。(2)优先选用抗冻性好、抗硫酸盐能力强、标准稠度低、强度等级不低于42.5早强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3)将水泥强度富余量、强度标准差、初终凝时间、对外加剂的适应性和经时坍落度损失率等技术指标相结合,综合评价水泥质量的优劣,实行优胜劣汰,选择水泥供应商(厂家)。(4)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水泥质量的稳定性进行评价,并根据统计结果,确定混凝土配合比及调整的依据。 水泥进场时必须按规定进行抽样检测,进行快速检验(如水泥凝结时间或安定性检验)并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并在使用前向施工单位提供本批次所用水泥的复检报告和厂方质保资料。 商品混凝土应以质量稳定,信誉好的大型旋窑水泥为主,且进货时要严格控制散装水泥的入罐温度以不烫手为宜。并依据标准,对进厂的水泥按批复检凝结时间,安定性与强度等指标,不合格的水严禁使用,确保生产所用水泥的质量。 2.集料。在选择骨料时注重骨料的强度、级配、粒径、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量、泥块含量及其有害物质含量,这都将对混凝土质量产生影响。如砂、石中含泥量偏高,将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如石子针片状含量过高,则会影响混凝土的流动性,易造成堵泵,并降低混凝土的密实度。砂和碎石应采用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的中砂,细度模数在2.5~2.9之间,砂的含泥量应小于2%,泥块含量小于0.5%;碎石采用仙浴湾石场产5~31.5连续级配,压碎值小于10%,含泥量小于1%,泥块含量为0。 3.细掺合料。选用粉煤灰时,宜考虑选用相对固定的厂家,要求其货源供应充足,其质量波动就相对较小。华能电厂Ⅱ级干法灰,细度不大于20%,烧失量<5%,需水量比<103%。 4.外加剂。高效减水剂是配制高性能混凝土的技术关键。本次采用某建科院

标准色设计原则

色彩有三个基本的要素: 色相:即色彩的相貌。它包括红黄蓝三原色和三原色相互吸收形成的其他色彩。 色度:即色彩的纯度、浓度和饱和度。 明度:即色彩本身的明暗度。如黄色明度最高。 由于以上三个基本要素的不同配合,构成了千变万化、丰富多采的缤纷世界。那么,选取哪一种或哪几种作为企业的标准色呢?大致应考虑以下因素。自身发展 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形象定位,而不同的色彩,又给人以不同的情绪联想。成功的标准色设计就是要在二者之间找到一条直通而有效的管道,建立起某种意义上的必然联系。 以同样选取红色作为企业的标准色的可口可乐和日本第一劝业银行来说,可口可乐注重红色所象征的温暖、亲切、和睦。因此,在色彩的色度处理上有所不同。可口可乐使用的是高色度的红色,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刺激,有一种跃动感,增加了沉静的成分,符合银行的经营特征。 标准色可以是单色的,也可以是多色的。由多种颜色构成的标准色根据各颜色的不同作用分为复数标准色和多色系统标准色两种。 复数标准色的多种颜色在作用上是平等的,没有主次之分,如富士胶卷的红和绿。多色系统标准色的多种颜色分为标准色和辅助色。 单色标准色具有视觉效果集中、刺激强烈、制作方便、易于传播的特点。复数标准色中在色彩的搭配,具有色彩组合形成的律动美感。 多色系统标准色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系列化的辅助色差异来区别构

成企业集团的各分之机构或系列化产品的不同种类。如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选用灰色作为基色,象征企业经营稳健,管理严谨]科学,员工素养深厚。其三个子公司通过与灰色球体形成对照的四分之三圆环的不同颜色作为 区别。枯黄象征“财富保全”,代表中保财产保险公司;绿色寓意“生命之树长绿”,代表中保人寿保险公司;蓝色代表中保再保险有限公司,预示公司主要经营国标性重大保险标的的分出分入业务。 人们理解某些商品的习惯色 人们在理解某些商品时,往往会自然的联系某些颜色。如对食品,人们习惯于接受红色等暖色调;对化妆品,习惯于中性的素雅色调,桃红给人温馨、优雅和清香感;对药品,习惯于中性偏冷色调,尤以蓝绿为多;对机电产品,习惯于黑色,深蓝色等稳重、沉稳、朴实的色调,等等。总结世界上著名企业的标准色实践,将色彩和行业间的关系列为下表。 色彩适合行业(企业形象或产品内容) 红色系食品业、交通业、百货业、药品业 橙色系食品业、建筑业、石化业、百货业 黄色系电器业、化工业、建筑业、百货业 绿色系金融业、农林业、建筑业、百货业 蓝色系药品业、交通业、百货业、化工业 紫色系化装业、服装业、出版业 视觉的心理感受

油墨配色技巧

油墨配色技巧 在现实的丝网印刷中,有两种彩色印刷方式,一是网点印刷,一是专色印刷。网点印刷可印制色彩丰富且有层次感的印刷品,但色彩较为柔和,一般广告行业中应用较多。专色印刷可印制色彩厚实鲜艳的效果,且不需要进行分色,而用多色套印,是通过专色油墨进行单色对位印刷就可达到原稿色样要求的色彩效果,所以也有不少的印刷业采用专色印刷,但由于印刷的专色 千变万化,而油墨制适厂家不可能也没必要制造出各种色相的油墨,往往只生产几种常用的基本色油墨,这样对印刷企业来说,就需要进行油墨的配色,来复制出原稿的色彩。下面就油墨的调色作一概述。 一、色彩基本知识 1.色彩与光的关系。色光物理基础是光,色彩必须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存在。如果没有光的照射就没有颜色,便成一片黑暗,所以有光才有色。 2.光的三原色。在日常生活,我们所能看到的自然颜色为红、橙、黄、绿、青、蓝、紫,在整个可见光中,我们最敏感的占波长最

长的为红、绿、蓝,而橙、黄、青三种色光只在红、绿、蓝三种色光之间占有很狭窄的一段位置,实际上也是由红、绿、蓝三种光混合得到,而红、绿、蓝三种光却不能由其他色光混合得到。所以我们把红、绿、蓝称为光的三原色。 3.色光的混合。 (1)概念:色光的混合为加色法(两种以上的色光混合产生的综合效应,称为加色法。 (2)混合规则:原色光等量相加得出。 红光+绿光=黄光 绿光+蓝光=青光 蓝光+红光=品红光 色光三原色和色光加色法 若两种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成为消色时,则两色光互为补色。

蓝+黄=白光 绿+品红=白光 红+青=白光 即红、绿、蓝三色光的补色为黄、品红、青。 色光三原色和色光加色法 4.色料的混合。色料的混合是减色法,是反映从白光中减去某些色光而得到某一色的现象,当颜料显示一定颜色时,意味着颜色物质对白光光谱中的某些色光实现了选择性的吸收,减去了某些白光的结果,比如:黄色,就是吸收了蓝、紫,反射出红、绿光,红光+绿光=黄光,即呈现黄色。 减色法物质有反射体和透射体之分,人能从有色物体前面观察色彩,称为反射体,从其后面观察色彩的称为透射体。 5.色料的三原色。根据色料的混合法则,色料的每一种原色都应反射两个光谱区的色光,而由光的三原色红、绿、蓝及光的混合法则可以得到,品红、黄、青三种为色料的三原色,它是混合其他颜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