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木心

合集下载

木心作品读后感

木心作品读后感

木心作品读后感
木心作品读后感
读完木心的作品,我沉浸在一种独特的艺术体验之中。

他的作品,无论是散文、诗歌还是小说,都充满了深邃的思考和独特的艺术表达。

首先,我被木心先生那独立且深入的思考所吸引。

他的作品常常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对人生、爱情、社会的独特洞察,让我深感震撼。

比如他的一句话:“爱情战争天之骄子,婚恋相爱相杀”,他以独特的视角揭示了爱情的复杂性和矛盾性,让我对爱情有了更深的理解。

其次,木心先生的文字功力深厚,他的语言表达既优美又富有力量,读来让人回味无穷。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生动的描绘和犀利的评论,每一句话都像是一幅精细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最后,木心先生的作品还充满了对人性的深入探索。

他通过对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他的作品让我更深入地理解了人性的善恶、悲欢、爱恨,也让我更加珍视人性的光辉。

总的来说,木心的作品给我带来了深刻的艺术享受和思考。

他的作品像一面镜子,让我更深入地审视自我和人性。

我相信,只有深入思考和独立精神的人,才能写出如此深入人心的作品。

这也是我从木心作品中学到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保持独立思考,珍视人性的光辉。

《木心文学回忆录》读后感

《木心文学回忆录》读后感

《木心文学回忆录》读后感《木心文学回忆录》读后感《木心文学回忆录》读后感《木心文学回忆录》读后感在五一前几天,在网上浏览网页时自动弹出了网购打折的讯息。

打开之后在书籍里面随意的浏览便看到了这本书,当时看到了很多读者的评论这本书真心不错,便买了这本书。

趁的着五一的时候好好地读了一下,感觉感触很深。

坦白说,其实在买这本书之前,我甚至不知道木心老人家是谁,再看了其中的书之后,才发现这位老人家的思想的独特与深入。

下面是我读这本书中的一些话的感触,以表达自己读这本书的想法。

“屈原写诗,一定知道他已永垂不朽。

每个大艺术家在生前都公正的衡量过自己,有人熬不住说出来,如但丁、普希金。

有种人不说的,如陶渊明,熬住不说。

”书中写道,具有这等企图,这种雄心的中国作家,是罕见的,这是木心之所以是木心的原因。

我之前没有读过木心老先生的书,所以理解的不够深,不够透彻。

木心老先生是和“文坛主流”既然不同的。

在谈文学史时,他是一个专业门墙的局外人,在身为作家时,他还是一个局外人。

他总是这样的,写自己的书,只是表达自己的想法,把自己想说的话记录下来,把自己对文学、对历史、对希腊神话的感触书写下来,以他自己独特的思想。

他就是他,平时一切文学史,平时一切人,也许就是这种心态才能写出别具一格、独具匠心的书,是只属于木心的书吧。

他说,我讲文学史,其实是我对文学史的观点。

讲完后,一部文学史,重要的是我的观点。

神话,是大人说小孩的话,是说给大人听的。

多听,多想,使人返璞归真。

并且中国神话太过现实,好有好报,恶有恶报,神权、夫权、谁管谁,渗透神话,令人惧怕。

而希腊神话无为而治,自由自在。

当今社会是很现实的社会,各种规定各种潜规则都把人区分开来,等级制度区分太过明显。

现在人把地位权势看得太过重要,喜欢把人分为三六九等,这是严重的歪曲心理。

我们应该倡导人人平等,不要等级制度以有色眼镜来看待区分人们,不应该官大一级压死人。

我们要创建和谐社会,要向希腊神话倡导的一样要自由自在,这样人们才能幸福和谐安定。

木心的书籍

木心的书籍

木心的书籍一、《中国人的性灵》《中国人的性灵》是木心的一部重要作品,他在书中探讨了中国人的性格特点、文化传统以及历史背景对于个体的影响。

木心认为中国人的性灵包含了内敛、含蓄、细腻等特质,这些特质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

他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事件的解读,揭示了中国人的性灵形成的原因和内在逻辑。

二、《古典中国的艺术与美学》《古典中国的艺术与美学》是木心对于中国古代艺术和美学的研究成果,他通过对古代绘画、诗词、音乐等艺术形式的分析,探讨了古代中国人对于美的理解和追求。

木心认为古代中国的艺术与美学以“意境”为核心,强调审美经验的内在感受和情感表达。

他通过对古代文化的深入研究,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艺术的独特之处,并提供了对现代艺术的启示和借鉴。

三、《中国人的文化》《中国人的文化》是木心对于中国文化的全面梳理和解读。

他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回顾和思考,揭示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价值观。

木心认为中国文化以“和”为核心,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社会秩序的稳定。

他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特点和精神内涵,并提供了对于现代社会发展的思考和启示。

四、《木心文集》《木心文集》是木心多年创作的精华汇集,包括了他的散文、小说、随笔等不同文体的作品。

木心的文集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洞察力,展现了对于人性、社会现象和历史事件的深入思考和剖析。

他的作品以简洁明快的语言、丰富多样的主题,引导读者思考生活中的问题,探索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五、《当代文化与艺术的思考》《当代文化与艺术的思考》是木心对于当代文化和艺术现象的批判和思考。

他通过对当代文化的观察和对艺术作品的分析,探讨了当代社会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

木心对于商业化、大众化等现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呼吁保护和传承人类优秀的艺术传统。

他的思考对于当代文化和艺术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六、《艺术的自由与责任》《艺术的自由与责任》是木心对于艺术创作的理念和观点的阐述。

木心文学回忆录书籍

木心文学回忆录书籍

木心文学回忆录书籍
《文学回忆录》是木心的一部重要作品,这部作品记录了木心对于文学的独特理解和感受。

在书中,他以自己的视角和思考,对世界文学史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回忆。

这部作品不仅是对木心个人文学经历的回顾,更是对世界文学发展历程的梳理和思考。

通过阅读《文学回忆录》,读者可以深入了解木心的文学观念和艺术追求,同时也可以对世界文学的发展脉络有更清晰的认识。

总的来说,《文学回忆录》是一部具有深度和广度的文学作品,值得一读。

木心的文学回忆录品读

木心的文学回忆录品读

木心的文学回忆录品读《木心的文学回忆录》是中国文学家木心的回忆录作品,记录了他的文学创作历程、人生经历以及对文学、艺术的思考和观点。

本文将对这本作品进行品读,并从内容、文学风格、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从内容方面来看,木心的文学回忆录以自传体的形式展示了他的一生。

他生于上世纪20年代,亲历了动荡的社会时期,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文化的冲击,这些经历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木心回忆录中详细描写了他在创作过程中的心路历程,包括对文学写作的痛苦与热爱、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以及对世界的观察和反思。

同时,他也回顾了与许多文学家、艺术家的交往经历,展示了他对文学艺术的推崇与尊重。

其次,从文学风格来看,木心的文学回忆录恢弘大气,语言简洁而凝练。

他运用简洁的文字表达出内心深处复杂而深刻的思想,文字间流露出对生活、对人性、对艺术的独到见解。

木心的文学回忆录注重细节的描写,通过对人物、环境、情感等细腻的描绘,使读者更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他回忆中的人事物。

他还常常用寓言、象征等手法来凸显自己对世界的理解,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一种超越现实、触及灵魂深处的力量。

此外,《木心的文学回忆录》的主题也是其极具价值的一点。

作者不仅回忆自己的创作历程,也探讨了文学、艺术的本源和意义。

通过对自身经历的反思和对中国文学的思考,木心提出了“火”,即情感和个体意识,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主张在中国文学中注重个体体验和情感表达。

他渴望看到中国文学走出政治的阴影,回归真实的感受和个体的经验,让文学成为触动人心的艺术。

这一主题与他的创作理念和对文学的追求紧密相关,也体现了他对中国文学发展的关切和呼唤。

综上所述,木心的文学回忆录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和文学艺术价值的作品。

通过回忆自己的文学创作历程和人生经历,木心不仅展示了自己对文学艺术的执着追求和丰富的思想,也为中国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考和启示。

阅读这本作品,不仅可以了解木心作为一个著名文学家的内心世界和创作心路,还可以从中汲取对文学、艺术和生活的深刻思考,进一步拓展自己的文化视野和人生智慧。

《素履以往》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

《素履以往》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

《素履以往》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素履以往》读后感认真写字的宜堂悦读木心我最喜欢的当代作家之一。

读过《哥伦比亚的倒影》也读过《从前慢》。

他的作品2006 年才在祖国大陆公开出版,甫一面世便给读者“惊艳”之感。

喜欢他的人视他为上接民国文学传统,下续当代汉语的传奇文化人物,不喜欢他的人则坚称他被谬赞,而更多的人听到他的名字后,只是迷惑:“木心是谁?”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始终如同一个隐世高手,被认识得太晚,但无论世人如何看待他,他始终坚持走自己的路,不管这路多么崎岖,这事多么不合时宜。

他只用一句话便概括了自己:“我之为我,只在异人处。

”01读木心《素履之往》素履之往,其行天下。

士如皓月,其心朗朗。

素履之往,彼道坦坦。

士如昭日,其姿阳阳。

君子之行,君子之往。

山兮悠悠,水兮泱泱。

幽人其幽,良人其良。

独行愿也,志兮四方。

--------《素履之往》清·戚惠琳知道木心先生是在一本作文素材里,在那本素材每页的最下方总是会摘录一些名句。

先生一句“所谓万丈深渊,下去,也是前程万里”对当时还生活在高三的水深火热之中的我来讲,莫名成为了一股向前的力量。

然后高考,进入大学,在图书馆的书架上,又见到了先生,还有就是那本素净的《素履之往》,直至此时,我才向先生近距离走进... 木心先生,本名孙璞,字仰中,号牧心,笔名木心。

1927 年 2 月14 日(西方情人节)生,浙江乌镇东栅人。

1946 年,进入由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专”学习油画,但随后又转到与他的美术理念更为接近的林风眠门下,入“杭州国立艺专”继续探讨中西绘画。

1971 年,木心先生在文革期间被捕入狱,囚禁18 个月,所有作品皆被烧毁,三根手指惨遭折断。

狱中,木心先生用写“坦白书”的纸笔写出了洋洋65 万言的The Prison Notes,手绘钢琴的黑白琴键无声地“弹奏”莫扎特与巴赫。

文革结束后平反,任上海工艺美术家协会秘书长,上海市工艺美术中心总设计师,上海市工艺美术协会秘书长,《美化生活》期刊主编,以及交通大学美学理论教授。

“安谧地一惊”——再读木心印象

“安谧地一惊”——再读木心印象
木心 的世界 观 。 以为是 怀疑 的 、 观 的 我 悲


倘若 故事 讲不好 。意 味”就会 落空。其 二பைடு நூலகம், “ 语 立 场 。 木心不信仰上帝 。 也不信仰任何宗教 。 是 他 没有皈依 ,没有信 言 的雕琢 。 但那是就 诗和散 文而言 。 和散文 , 彻底 的无 神论者 ,他认 为 “ 诗 不妨使 出浑身解数雕 琢语句 ,而在小说 中 , 则 仰, 这才是透彻的无神论者” 《 。(缀之》 因为, ) 皈依 并不 能 ” 人 ‘ , 依 不宜过甚 —— 小说 因含有情 节等 其他元 素 。 语 木 心 以为人 生本 无圆满 ,
代 的喧嚣 ,始 终有 自己清晰 的追 求 ,并 自我 完 是 文 学的福 音 .一 步到位 的普及 比一道道 转手
成 。我们本 该多几位 对文 学抱有 敬意 。 并懂 得 要 好 。
如何抱有敬意 的人 , 如果历史不是那样 的话 。 现
有 不少品木心很 到位 的文字 , 但是缺 少文
不成功的,如 《 一车十八人》 《 、两个小孩在打 篇 皆是词 旨隐微 、托义深远之作 。读 来绝不轻
抑或 作者 架》 《 、 完美的女友》 皆给人辞不逮意之感。 松。无论 把玩典故 , 咀嚼生活状态 , 的 等,
木心小说 的 问题 。是缺乏 “ 说服 力” 。原 因有 用意都不在具象 的“ 事情 ” ——那些缭绕 在具体
比亚 的倒影》 的粗枝大 叶 的文 章 , 随着 《 美 卡 识 。首先 , 要说 的是木 心 的小说远 不如 其散 琼 我 温 是其 中最 好 的一 篇 , 随想录》 温 莎墓园 日记》 出版 , 和《 的 再一次把 我 文和 诗 。《 莎墓 园 日记 》
对木心的期待 变为悉心捧读 的沉思 。 有种迷 宫般 的复调 小说 的复 杂性 , 种对 伟大 那

文学回忆录读后感集锦_读后感作文

文学回忆录读后感集锦_读后感作文

精心整理文学回忆录读后感集锦_读后感作文《文学回忆录》是一部由木心和陈丹青共同创作的书籍,有多少朋友看过这本书呢?小编整理了一些网友们对这本书的读后感,一起欣赏吧!01到影响去的时候,就打动了我。

没有那种诗歌的炫技,也没有平凡到不引人注目。

字字朴实,敲击人的心扉,正向作者的名字:木心。

用木头做的心,一定是有着典雅的芬芳。

翻到下册。

从18世纪英国文学,谈到滚石乐派,再到黑色幽默、垮掉的一代。

可以说是无所不包。

看完这本书,我可以断定,木心可能会比你想象的还要博学一些。

在谈现实主义文学,包括俄国文学、法国文学的时候,都是如数家珍一般,如果你仔细聆听,一定能够学到你所欠缺的东西。

本人比较感兴趣的,也正是19世纪以后的外国文学,而木心的《文学回忆录》下册,正是全部谈的这些。

有人说。

木心不是正统的路子,要是正统,怎么会躲到美国去呢?以及,人们看完这本《文学回忆录》,你可能会惊叹于,原来中国还有这么一个了不起的文学、艺术大师和大家,只有拥有长久的积淀,才能够积累足够的力量,爆发出来的,看似平静,但是背后却是如巨石流一般涌动的力量,从前慢,就是这个典型的例子。

梳理完木心的思想,这篇书评,也应该快要结束了。

木心是个可爱的人。

终生未娶,也无子,孑然一身地来到这个世界上,再孑然孤立地离开。

看完这本书。

我们不仅仅要记住木心告诉我们的文学、哲学,甚至包括艺术的知识,也要学会木心的思考方法,即他自己的经历和方法论。

这些就要靠自己去悟了。

没法用言语传递给你。

我自己,可能也在修行和悟的途中呢。

呵呵.课上完了,生活还是要继续,但,千万别忘记了自己的梦想。

哪怕有别人嘲笑你。

也要坚定内心最不可动摇的部分,这或许是一生的事情。

妙笔生花感叹连连,但是木心却终久没有治好我,书写内容的干瘪无力使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放弃写作,这种体验是绝望的,但我还是在阅读,我对木心产生了“昵而敬之”的缓和的相处方式,我也开始理解木心先生生前为何不愿意出版《文学回忆录》给这本书打五星,是对木心先生的文化,对他身上留存下来的古老文脉,对他的经历和他的韧性的致敬,是希望自己到暮年时也能有他这般的文人气魄,同样也是对自己美好懵懂的青春岁月的缅怀,我相信不止我一个人在对文学懵懵懂懂之时误读了木心,误入歧途,跌跌撞撞欲寻出路不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木心
第一次知道木心,是在雍和宫附近的一个小咖啡馆里。

走累了,坐下来,随手找了本书翻翻,正是木心的那篇《月亮出来了》。

不知道算小说还是散文,但只有四个字能够形容,就是“惊为天人”。

原来文字还可以这么写!
后来又找了他的一些东西来看。

我知道文学、艺术、哲学、宗教是相通的,但我从不知道还有人可以将它们打通得这么好,游刃有余地丝毫不留痕迹。

文字之外,是他深厚的世界文学素养、博古通今的艺术积淀,以及,他那颠簸流离的人生。

他的好,在于他的文字中,从不诉苦,、不说大话、不卖弄学问和观点。

这很难得。

他在文章中多有戏谑和讽刺,但他其实是一个非常真诚、认真、宽厚的老人。

他是大家,以我的学识,实在不足以评价他。

但我可以试着去靠近他、观照我。

看了木心的文字,我觉得我过去所写的那些东西,基本都是垃圾,既无思想性,也无文学性,白白浪费时光。

其实每个人写东西都是有自己的范式的,一开门便知要走向哪。

但久而久之,除熟练之外,无多益处。

而木心的文章不是,他没有范式,火花四溅,而阅读的快感也由此而来。

其实写出来的东西不算什么,真正需要思量的,是作者没有写出来的那些。

从木心的文字,能看到他的深邃,无限的深邃。

我等万万不能及。

木心曾说,他是把文学当哲学读,把哲学当文学读。

但我觉得,他是把文学当作艺术,把艺术当作哲学。

他的画画的极好,不可思议的好。

他的山水画,一眼望不到尽头,可以让人看很久。

我是多么向往这样的人呵,既会写诗,又会作画,还懂那么多东西。

我知道的人里,大概也只有苏东坡如此了。

木心说:“文学是可爱的,生活是好玩的,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

在我看来,这三点都不容易做到,尤其是要过好玩的生活。

木心一生坎坷,但他仍说:生活是好玩的。

举重若轻,需要大情怀。

他说:“凡是纯真的悲哀者,我都尊敬。

人从悲哀中落落大方走出来,就是艺术家”。

所以,我们可以尝试着,把艺术变成信仰,把生活过成艺术。

“你再不来,我就下雪了”。

很高兴在这个冬天,再一次重温木心。

但我,仍然不懂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