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 下雪的声音 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教案设计下雪的声音

四年级语文教案设计《下雪的声音》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下雪的声音》。
(2)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纷纷”、“飘飘洒洒”等词语造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雪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学会通过朗读和想象来感受自然景物的美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纷纷”、“飘飘洒洒”等词语造句。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学会通过朗读和想象来感受自然景物的美好。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卡片。
3. 相关雪的图片或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雪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雪的特点。
(2)板书课题《下雪的声音》,引导学生读题。
2. 学习课文:(1)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和词义。
(2)指名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3)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学习生字:(1)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读。
(2)用生字组词,巩固记忆。
(3)用生字造句,运用所学。
4. 理解课文:(1)讨论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想象来感受自然景物的美好。
5. 拓展练习:(1)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季节和理由。
(2)写一篇关于雪的短文。
6. 总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环保意识。
7. 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
(2)完成生字练习。
(3)写一篇关于雪的短文。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文朗读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关注学生在讨论和写作中是否能够运用所学,体现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下雪的声音教案

下雪的声音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聆听、观察和想象,感受下雪的声音之美。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下雪声音的特点,体会其中的美妙。
2、教学难点启发学生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描绘下雪的声音。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下雪的视频,展示雪花纷纷扬扬飘落的画面,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下雪的情景。
提问:同学们,看到这样的画面,你们想到了什么?(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重点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理解。
(三)精读课文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下雪的声音的?2、小组讨论交流,派代表发言。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作者把下雪的声音比作“春蚕吐丝的细弱声音”“微风拂过琴弦的轻柔声音”“鸟儿展翅高飞的声音”,通过这些形象的比喻,让我们感受到下雪的声音是细微、轻柔、美妙的。
4、再次朗读课文,感受作者语言的优美。
(四)拓展想象1、引导学生想象:如果自己置身于雪中,会听到怎样的声音?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给予鼓励和肯定。
(五)写作训练1、让学生用几句话描写自己想象中下雪的声音。
2、教师巡视指导,挑选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六)课堂总结今天我们一起感受了下雪的声音之美,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用心去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发现更多的美好。
(七)布置作业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观察一次下雪的情景,写一篇关于下雪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让他们在感受下雪声音之美的同时,提高了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但在教学中,对于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关注还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以改进。
以上这份教案,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和对下雪声音的想象,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让他们在感受大自然美的同时,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下雪的声音课文教案

下雪的声音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下雪的声音》这篇课文,了解下雪时的自然现象和雪的特点。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情感。
3. 提高学生朗读、表达和想象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雪的声音美。
2. 学会生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体会课文中雪的声音美。
2. 学会生词,提高朗读水平。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词卡片。
3. 与雪有关的自然现象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播放雪的声音(如:树枝折断声、雪花飘落声等)。
1.2 引导学生关注下雪时的自然现象和雪的特点。
1.3 板书课题:《下雪的声音》2. 自读课文:2.1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2 学生互相交流,讨论下雪时的感受。
3. 学习生词:3.1 教师出示生词卡片,学生跟读。
3.2 学生用生词造句,巩固记忆。
4. 理解课文:4.1 教师引导学生逐段理解课文内容。
4.2 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5. 朗读练习:5.1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5.2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时的语气、节奏和情感。
6. 拓展活动:6.1 学生发挥想象,描绘下雪时的美景。
6.2 学生互相展示,分享自己的描绘。
7.2 学生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关注。
8. 布置作业:8.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课文内容。
8.2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互动。
六、教学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邀请家长来校,与学生一起进行户外雪地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下雪的乐趣,并观察雪的特点。
2. 开展雪地艺术创作:学生在雪地上进行绘画、雕塑等艺术创作,表达对雪的感受。
七、评价方式: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价其参与度。
2. 朗读表现:评价学生在朗读时的语气、节奏和情感表达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回家后与家长分享课文内容的落实情况。
八、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是否有所提高,以及教学过程中是否注意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2.下雪的声音(说课稿)(3)

2.《下雪的声音》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下雪的声音》,我要从教材、学情以及教学流程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教材内容:《下雪的声音》一课是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教材编排:本组教材围绕"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这一文化主题,安排了五篇课文,将孩子们带进了大自然的美丽画卷,想让孩子们从《桂林山水》《望天门山》《望洞庭湖》中发现怎样欣赏名胜,从《秋色》《大海的歌》《下雪的声音》中体会怎样用心和自然交流……教材简析: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以独特的生活视角描写了自然界中少有人关注的“下雪的声音”,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雪的赞美,对春的向往,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如,“下雪的声音是微弱的,微弱得几近无声。
”这一句把我们的耳、我们的心带到了茫茫天地间,让我们屏气凝神地去感受这天籁之音。
在“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主题的这个单元里,编者选此文的目的是引领我们走进白雪飘飞的世界,教我们用心聆听“下雪的声音”,领略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策略:根据课程标准中的中段阅读教学阶段目标和文本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本文教学采用“以读为本”进行教学,在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多读书,充分创造机会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从读中感悟,在读中展开想象,理解学习语言、训练语感。
“以读为本”的教学策略应注意的事项:第一,减少烦琐分析,把读书权交给学生。
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落实“读正确、读流利”是有感情朗读的基础。
遇到难读的地方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指导。
第二,在有感情朗读的指导上,要充分发挥教师范读作用。
第三:提高读书的实效:明确读的目的,创设读的情景,讲究读的形式,注重读中体验情感,展开想像,领悟内容。
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要求结合本课教材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认读9个生字,掌握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理解"倏忽、翩翩而至、袅袅婷婷、窸窸窣窣、窃窃私语"等词语的意思。
四年级语文教案设计下雪的声音

四年级语文教案设计《下雪的声音》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述,体会作者对下雪的情感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四季变化的感知。
培养学生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
难点:通过课文描述,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下雪场景的图片或视频。
4. 课堂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下雪的场景,引导学生谈论对下雪的感受。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教师辅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3. 学习生字词: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组内互相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4. 理解课文:学生讲述课文内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描述,体会作者对下雪的情感表达。
5. 想象与创造:学生分组讨论,想象自己置身于下雪的场景,体会下雪的美。
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6. 课堂练习: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段关于下雪的短文。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观察大自然,体会四季变化,写一篇关于四季的短文。
2. 拓展作业:收集有关下雪的诗歌或故事,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对于问题的思考和回答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兴趣。
2. 作业评价:通过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生字词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3. 分享评价:在学生分享有关下雪的诗歌或故事时,评估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设计 《下雪的声音》

《下雪的声音》教学目标:1.学会十七个生字,会认字八个,会写字九个,理解“倏忽、翩翩而至、袅袅婷婷、窸窸窣窣、窃窃私语”等生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用心感受下雪的声音,体会作者笔下所描绘的情境。
背诵课文。
3.初步体会比喻、拟人等表达方法在课文中的作用。
积累优美的词句。
教学过程:一、联系学生生活,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
师生从谈话交流开始,谈自然界,谈万籁之声,谈窸窸窣窣的雪声。
过渡:是呀,我们听过雷声、雨声、风声、涛声,你听过下雪的声音吗?这节课我们不光用耳朵来听,还要用心来感受下雪的声音。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明确自学要求。
(1)读准注音的生字,把你认为难读的词语多读几遍。
(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2.指名读课文。
(发挥学生的评价方式)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
可以结合生活理解,也可以结合文章中的语言理解。
三、师生对话、感悟文本。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容,读懂作者的心思。
过渡:“下雪的声音是微弱的,微弱的几近无声。
但是,你如果屏气凝神,还是会听到的。
现在就让我们走近雪的世界中去聆听那下雪的声音。
”1.自由读课文,出示自读提示:●边读边思考:下雪的“声音”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声音,这种声音是作者用心感受,有感而发的。
作者听到下雪的声音是一种怎样的声音?●画出相关语句,细细品读这些词句,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2.围绕话题,展开讨论。
3.师生交流。
●交流中,教师抓住关键词语,如“倏忽、翩翩而至、袅袅婷婷、窸窸窣窣、窃窃私语”等,同时让学生想象画面,想想雪中的声音。
●读中感悟,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引导学生入境无情,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结合自己的体验,进而内化成自己真切的感受,并抒发出来。
四、拓展延伸,积累实践1.“与其用耳朵倾听,不如用心去感受。
那我们就会听到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声音”。
四年级语文教案设计下雪的声音

四年级语文教案设计《下雪的声音》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下雪的声音和雪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雪的兴趣。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思考的能力。
(3)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述,发挥想象力,体会下雪的美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事物的情感。
(2)培养学生与同伴分享、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1. 发挥想象力,体会下雪的美好。
2. 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述,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雪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件或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谈论关于雪的美好事物。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下雪的回忆或期待。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下雪的声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集体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雪的美好。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并记忆。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3)教师举例运用生字词,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4. 理解课文内容(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下雪的声音和雪的特点。
(2)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分享自己的观点。
(3)教师总结并板书课文中的关键信息。
5. 想象与表达(1)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描绘下雪的场景和声音。
(2)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描绘,并与同伴合作进行表演。
(3)教师鼓励学生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表达自己的感受。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下雪的声音和雪的特点。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学习收获。
(3)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总结课堂教学。
下雪的声音[精选]
![下雪的声音[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9b08d107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d6.png)
下雪的声音[精选]第一篇:下雪的声音[精选]2、下雪的声音【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融入课文,理解“倏忽、翩翩而至、袅袅婷婷窸窸窣窣、窃窃私语”等生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用心感受下雪的声音,体会作者笔下所描绘的情境3、初步体会比喻、拟人等表达方法在课文中的作用。
积累优美的词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笔下描绘的情景,领略大自然的美好。
【重点难点】用心感受下雪的声音,体会作者笔下所描绘的情境。
在朗读文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淳朴、真实的感情,陶冶学生的情操,唤起学生美好的情感,领略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准备】1、熟读课文,独立完成学案课前预习导学部分。
2、配有轻音乐的下雪视频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及导学方案。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师:大家都听见过大自然的那些声音呢?(生说)师:自然界中有许多宏亮的声音,同时还有很多微小的声音,那么你们都知道哪些需要用心才能够听到的声音。
师:你听过下雪的声音吗?有个词叫“雪落无声”,是不是真没有声音呢?我们今天来欣赏一篇散文《下雪的声音》。
这节课我们不光用耳朵来听,还要用心来感受。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输通词句(一)老师配乐范读。
(二)学生自读,明确学习要求:1.读准注音的生字,把你认为难读的词语和同桌多读几遍。
2.自由读课文,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直到读通为止。
3.把不懂句子勾画出来。
(三)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开火车读。
倏忽涛声飞逝序曲滋润旋转舞姿玉片银屑翩翩而至、袅袅婷婷、窸窸窣窣、窃窃私语2.全班交流、理解词语的意思。
可以结合生活理解,也可以结合文章中的语言环境理解。
(四)学生分段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三、整体感知师:刚才老师发现大家学得特别认真,读得也非常投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雪的声音》教学设计
《下雪的声音》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作者心思的细腻,语言的精妙,让人读来回味无穷。
作者以独特的生活视角,用第二人称的写法,描写了自然界中少有人关注的“下雪的声音”。
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雪的赞美,对春的向往,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作者把自己对雪的感触娓娓道来,让你也不知不觉地融入到这雪声、雪情、雪景当中。
让我们的心灵在被陶冶与涤荡之余,能够潜心静气地去思考和回味。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读写文中的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用心感受下雪的声音,体会作者笔下所描绘的情境。
3.初步体会比喻、拟人等表达方法在课文中的作用。
积累优美的词句。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笔下描绘的情景,领略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点】
用心感受下雪的声音,体会作者笔下所描绘的情境。
【教学难点】
在朗读文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淳朴、真实的感情,陶冶学生的情操,唤起学生美好的情感,领略大自然的美好。
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都听过什么声音?你们听过下雪的声音吗?这节课我们不光用耳朵来听,还要用心来感受下雪的声音。
(出示图片)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明确自学要求。
(1)读准注拼音的生字,把你认为难读的词语和同桌多读几遍。
(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窸窸窣窣倏忽涛声
窃窃私语滋润旋转
翩翩而至飞逝序曲
(2)理解词语的意思。
可以结合生活理解,也可以结合文章中的语言理解。
4.开火车一人一句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三、师生对话、感悟文本。
1.反复诵读课文,中间可穿插默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感悟。
2.围绕一个话题,展开讨论:
你喜欢下雪的声音吗?你觉得哪里写的美?
(1)细细品读这些词句,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旁边;
(2)小组交流补充;
(3)讨论怎样读好。
3.作者从下雪的声音里听出了什么?
你从下雪的声音里听出了什么?
4.在生活中,你有过“与其用耳朵倾听,不如用心去感受”的体验吗?
5.指导背诵
四、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是如何描写“下雪的声音”的?
作者在描写下雪的声音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雪声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声音,而是和匆匆而过的“春风拂面”和“鸟儿展翅飞逝”的声音来比较。
侧面描写
五、课文总结
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可以说字里行间都饱含着作者对春的赞美,对春的向往,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六、课后作业
1.写下你用心感受的体验。
2.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七、板书设计
下雪的声音
像有亲朋好友窸窸窣窣地走来
像慈爱母亲的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