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和学科性质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资料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资料绪论一、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二、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三、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程四、自然辩证法的主要内容一、研究对象(一)自然辩证法的概念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界、改造自然界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由自然界、科学技术以及人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改造三大部分所构成。
二、学科性质就研究领域而言,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部分。
就学科名称而言,自然辩证法又称“科学技术哲学”,即哲学的二级学科。
就学科定位而言,自然辩证法是介于哲学和具体自然科学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三、发展历程(一)恩格斯的开创性工作(二)后人对它的传播和发展四、主要内容(一)自然观(二)科学技术观(三)科学技术方法论第一编自然观、自然观的概念自然观即对自然界的基本观点或基本看法,具体而言就是对自然的本原、构成、演化过程和人和自然之间关系的看法和观点。
二、自然观发展的历史形态古代素朴自然观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当代系统自然观第一讲古代自然观一、古中国自然观■二、古希腊自然观三、古印度自然观四、古代自然观的特点一、古中国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
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
一一《三五历记》1.元气说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的气组成的。
这种气就叫“元气”。
元气是天地万物之原始,万物皆是由气之聚合而产生,气聚则物生,气散则物亡。
气不仅是构成自然界各种事物的基本成分,而且也是构成人体的基本成分。
庄子说:“人之生也,气之聚也。
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气者,生之元也” 一《淮南子•原道训》“天地者,元气之所生,万物之祖也”一《白虎通义•天地》2.阴阳学说阴阳的区分:阴是有形的、黑暗的、静止的、雌性的、下降的……;阳是无形的、明亮的、运动的、雄性的、上升的……。
自然辩证法

1、自然辩证法的中心线索(3)、研究内容(2—3)和学科性质(1)是什么?中心线索: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研究内容:三个方面(自然观、科技方法论、科技观)它作为马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的演化发展”、“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及“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及其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学科性质:介于哲学与自然科学技术之间的哲学的二级学科2、自然辩证法创立的社会条件。
(6)(1).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空前尖锐,生产力的发展由以蒸汽机为代表的第一次“产业革命”进入到电气化为代表的第二次“产业革命”,实现了生产的社会化。
(2).这一时期自然科学做出了一系列的重要突破,自然科学领域取得的新成就逐步揭示了自然过程的辩证性质。
当时形而上学、经验主义、唯心主义非常盛行,形而上学自然观把自然界看成静止的、孤立的、不变的。
由于没有正确的自然观和方法论指导,使许多自然科学家在他们做出科学发现之后反而走上了歧途,成为科学发展的绊脚石。
(3).为了批判这些不正确的观点,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中的辩证法,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方法论,阐述了他们关于自然科学技术的重要思想。
…2‟自然辩证法在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有什么关系?(1)自然辩证法作为哲学二级学科,是哲学的普遍理论在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具体应用,可以帮助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工作的人了解科学技术的本质和发展特征、思考科学技术与社会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复杂问题(由科学技术运用产生的社会后果是不能单靠科学技术本身来解决的,它涉及到科学技术以外的问题,如科研伦理、科学家工程师的社会责任、科技政策等问题)、以及给予方法思维的指导。
因此,自然辩证法的作用就在于,既能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贯彻到科学技术领域,指导它健康发展;又能把科技成就从哲学上概括出来,提升上去,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2). 科学技术哲学,也是以科学技术为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的哲学学科,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为了在国际上进行学术交流,“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哲学”这两个名称可以交互使用,但我国的科学技术哲学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紧密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进行研究的一个领域,它与西方的科学技术哲学有着原则的区别。
自然辩证法考试复习题1

答:层次结构是由若干要素经相互关系构成的系统,经过新的相干性关系构成新系统的逐级构成的结构关系。
夸克幽禁:色力随夸克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当距离增大到强子大小时,色力极大,以至于不能将两个夸克分开,所以得不到自由夸克。
11、系统进化的一般根据和条件是什么?
6、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受古希腊科学呢写思想影响里士多德的科学思想的影响。1609年发现了天文望远镜,并以此发现了木卫体系等一些可以支持日心说的新的天文现象,说明了地球不是宇宙的唯一。然而,由于哥白尼的日心说所得的数据和托勒密体系的数据都不能与第谷的观测相吻合。因此日心说此时仍不具优势。直至开普勒一椭圆轨道取代圆形轨道修正了日心说之后,日心说在于地心说的竞争中才取得了真正的胜利。
关系:牛顿力学解释了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规律,是机械论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
8、古代朴素自然观、近代机械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进行分析比较?
答:古代朴素自然观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尝试对自然界作统一的合乎理性的说明(1)万物的本源(2)宇宙的起源与演化(3)自然:一个自身有生命的、不断的生长发展的有机体。古代朴素辩证法的自然观是直观的、思辨的和猜测性的,标志着人类开始运用理性思维从自然本身探索自然的奥秘;近代机械自然观指出世界时一步由惰性物体自称的机器,物体运动是由于外力的推动,遵循严格机械决定的因果关系,他的局限性在于:(1)机械性(2)形而上学性(3)不彻底性;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特征:(1)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2)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3)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4)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是想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为科学与技术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的理论前提,为自然科学和人的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前提。
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对象及其基本内容

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对象及其基本内容
《自然辩证法研究》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
自然观是建立在对自然界的科学认识基础上的理性认识。
2.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是人们对科学的总体看法,是关于科学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社会作用的基本观点。
3. 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是人们对技术的总体看法,是关于技术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社会作用的基本观点。
4. 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与社会是指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包括科学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关系。
5. 科学技术史:科学技术史是研究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包括科学技术的起源、发展、变革、成就、人物、事件等。
6. 自然辩证法诸问题:自然辩证法诸问题是指自然辩证法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如科学与伪科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科学技术与人类文明、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等。
以上是《自然辩证法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这些内容构成了自然辩证法的学科体系。
自然辩证法复习(全部的)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及研究对象如何?包括哪些研究内容?定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的人与自然、社会相互关系的概括和总结。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性质: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哲理性的特点。
研究对象:站在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从整体上研究和考察(研究对象):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人类通过科学技术活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作为人与自然中介的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
2.如何理解自然辩证法是一个开放的体系?自然辩证法是一个开放的体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它将不断改变自己的形式,也会不断吸取相关学科领域中有价值的成果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
3.学习自然辩证法对于科技工作者有何意义?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在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对于帮助研究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科技观,提高理论思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学习自然辩证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和科技观。
2)学习自然辩证法是探索自然界奥秘的需要,有助于科技工作者提高理论思维能力,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3)学习自然辩证法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需要,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质,实现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统一。
4)学习自然辩证法是医学发展,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医学观,促进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4.什么是自然观,它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如何?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哪几个重要形态?如何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定义:是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本体论基础和方法论前提。
关系:它和自然科学的发展相一致,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改变自己的形式。
自然辩证法提纲

自然辩证法提纲第一章绪论思考题:1.简述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2.简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的体系结构及主要内容。
第一节自然辩证法研究对象、内容及学科性质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19世纪70年代由恩格斯创立,Dialetics of Nature。
目的:阐述辩证法的客观性。
1.广义的自然辩证法:研究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是突出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
2.自然辩证法是一个学科群,研究各门具体科学中出现的一系列哲学问题。
3.狭义的自然辩证法(钱学森)—自然观四大起源:天体起源与演化、地球起源与演化、生物起源与演化、人类起源与演化4.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认为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自然哲学)科学哲学:科学的思想概念作为人文主义批判,反思的对象西方哲学存在主义:萨特尔《存在与虚无》科学哲学证伪主义:波普尔PopperKuhn5.公认的观点:简述题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然界和自然科学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技术观,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研究的方法论,还包括数学和其他各门具体学科中的重大哲学问题。
自然辩证法主要包含:自然观、自然科学观、科学研究方法论三部分内容;两对矛盾:人与自然、科学实践与科学认识间的矛盾贯穿自然辩证法体系的始终。
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三、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四、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实践哲学本体论自然知识——辩证唯物主义辩证法自然辩证法研究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知识——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思维知识——辩证逻辑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第二节自然辩证法的地位作用一、地位:独立层次——介于哲学与具体自然科学之间o二、作用:1.对哲学产生的作用:a.提供理论依据;b.提供丰富营养;c.有利于哲学对科学的指导2.对科学的作用:a.提供认识的原则;b.有利于人们善于利用和创建新的研究方法;c.保证科技研究的连续性;d.逻辑分析工具的作用,消除思维的混乱及不必要的争论第三节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和发展一.自然辩证法前史——自然哲学二.自然辩证法的创立:1.背景:1873年5月30 恩给马写了封信,以批判当时错误的哲学派别庸俗唯物主义:当时错误的哲学派别:新康德主义:康德:“自在之物”不可知,怀疑论,不可知论。
自然辩证法(清华版)

第一章、人类自然观的演变
系统自然观从不同的侧面表明世界是 由许多中间层次组成的整体,揭示了 各种系统内部的横向联系,系统与环 境之间相互作用的普遍规律。
系统自然观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的演 化问题,丰富了我们关于物质层次、 类型、演化形式的哲学认识。
第三章、科学技术的系统结构
2、科学共同体 科学共同体是在共同科学范式基础上
通过科学交流和合作形成的科学家群 体. 科学共同体有其特殊的目标。 科学共同体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和精 神气质。
默顿:普遍主义;公有主义;不谋私 利精神;有条件的怀疑精神。
第三章、科学技术的系统结构
我国的科学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求实创新精神;拼搏 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精神。
第三章、科学技术的系统结构
一、科学、技术、工程的性质 1、科学、技术和工程的定义 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
系,------是实践经验的结晶。 技术是人类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利用自
然规律,在改造和控制自然的实践中所 创造的劳动手段、工艺方法和技能体系 的总和。
第三章、科学技术的系统结构
第二章、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人工自然是人类实践手段所及从而变革了 的那部分自然界。
广义的自然界:天然自然(自在自然),人化 自然,人工自然,人本自然。
狭义的自然界:人化自然,人工自然。 人化自然和人工自然的关系: 人化自然是人工自然拓展的前提; 人工自然是人化自然拓展的条件。
第三章、科学技术的系统结构
4、科学的社会组织 社会内在形式:学派,无形学院等 社会外在形式:学会,科学院,研究
所等 大科学时代的科研中心 科学活动的主体:个人,集体,社会
自然辩证法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和学科性质

自然辩证法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和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是一门研究自然界及其发展变化的辩证关系的哲学学科。
它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即自然界内的一切物质和运动现象,涵盖了自然界的全面性。
其基本内容是研究自然界各种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揭示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和变化过程。
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是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对自然界的辩证发展与变化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的学科。
1.物质的辩证性:自然辩证法认为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要素,所有物质都具有辩证性。
物质的辩证性包括质量与运动、本质与现象、个别与普遍等方面的辩证关系。
通过研究物质的辩证性,可以揭示物质的发展演变规律。
2.运动的辩证性: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处于不断的变化和发展过程中,具有辩证的运动性质。
自然辩证法研究物质运动的规律和变化的过程,揭示事物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如物体的运动规律、自然界的生命演化过程等。
3.事物的辩证发展:自然辩证法研究事物的辩证发展规律,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呈现出矛盾、对立、统一以及螺旋上升、螺旋下降等辩证过程。
通过研究事物的辩证发展规律,可以理解自然界的演化过程,如冰雪融化时的升温与冷却等过程。
5.自然界的无限性:自然界是一个无限发展的系统,没有终点和边界,存在着无限的可能性。
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界的无限性,揭示事物的无限发展潜力和自然界的无尽变化。
例如,研究宇宙的无限性和多样性、生物进化的无限性等。
2.辩证性:自然辩证法关注事物的矛盾和对立面,研究事物的辩证发展和辩证变化。
它通过揭示事物内部的矛盾关系和矛盾斗争的动力,来推动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3.发展性:自然辩证法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
它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认识的不断增长而不断发展和完善。
随着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自然辩证法的内容将会越来越丰富和复杂。
4.唯物主义:自然辩证法是一种唯物主义的学说。
它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要素。
自然辩证法研究物质和运动的规律,强调从物质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自然界的发展和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和学科性质?
答:1.研究对象:
(1)自然界的辩证法;(2)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3)学科技术及其发展的辩证法
2.基本内容
(1)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
它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包括:自然界的存在方式;自然界的演化发展规律;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认识论和方法论
定义:使人们对科学技术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
它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的规律性理论。
(3)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科学技术观:使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
它是关于科学技术性质、作用及其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观点。
3.学科性质
(1)哲学的分支
自然辨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中,自然辨证法与历史唯物论相并列。
(属于哲学门类:科学技术哲学,一门关于理论思维(辩证思维)的学科)
(2)中间层次
在科学与哲学认识的层次上,自然辩证法处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和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之间的位置上,是联系两者的纽带和桥梁,是具有中介学科特点的一个哲学学科。
(3)交叉学科
自然辩证法的地位不是孤立的,它不仅反映了哲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也反映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思维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
(4)综合性和开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