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荡起双桨导学案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三篇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三篇《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7个生字。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感受生活的幸福,引导学生懂得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重点难点: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7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田字格小黑板、歌曲磁带和录音机。
教学目标: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7个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田字格小黑板、挂图、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1、看图听音乐,说说你从歌词和图画中都知道或感受到了什么?2、大体介绍歌曲创作背景,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让我们荡起双桨歌曲创作背景每当唱起这首《让我们荡起双桨》,就会不知不觉地走进歌词中描绘的这种如诗如画的意境,让我们想起刚刚过去,或者早已逝去的童年。
童年的歌,总是令人难忘;这一首歌,更令几代人都难以忘怀,因为,它不但有优美的`旋律,更有着诗一般的歌词。
它的词作者,就是人称“词坛泰斗”的著名词作家乔羽。
1955年,乔羽为电影《祖国的花朵》中的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创作了不足200字的歌词,从此,这首歌广为流传,打动了几代儿童的心。
50多年来,乔羽共创作了1000多首歌词,每首都不过数百甚至数十字,似乎并不起眼,但是品味着抒情的歌词,心头却会涌起纯真、振奋、美好的感觉。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认识生字,读准字音。
(2)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小组合作交流认识的字。
(方法提示:小组长负责抽卡点名认读;或全组轮读;同座互相抽查。
)(3)全班集体交流反馈。
2、再读课文,读准字音。
师:认了字,又读了词,把他们放到课文中,你们还读的准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读好后还可以把课文读给身边的小伙伴听。
3、指名读,检查生字和课文的认读情况。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通用18篇)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篇1教学内容:1、丰富多彩的影视音乐。
2、学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影视音乐。
2、初步学唱《让我们荡起双桨》。
3、分声部练习二部合唱部分。
教学过程:1、丰富多彩的影视音乐欣赏(1)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先来听几段音乐,听后请大家说说这些音乐曾经在哪里听过。
(2)播放录音影视音乐《英雄儿女》《阿诗玛》《冰山上的来客》《闪闪的红星》等选段,听后请同学回答问题。
(3)师:同学们,影视音乐可以分成歌曲和器乐曲。
其中歌曲又可以分成主题曲、插曲、片头片尾曲;器乐曲可以分为情节音乐、情景音乐、配乐等。
我们刚才听到的这些电影音乐与电影所描绘的剧情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5)巩固练习教师再次播放录音,请同学把听到的音响与歌曲、词曲作者一一对应起来。
教师在黑板上或通过投影列出文字让学生连线。
(6)拓展练习师:同学们,你们还了解哪些影视音乐?可以唱给我们听听吗?2、学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1)师:今天我们学唱的歌曲是《让我们荡起双桨》。
这首歌曲也是一首电影插曲。
因为电影拍摄的年代比较久远,我们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
下面老师先给同学们介绍一下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
(2)教师简要介绍。
(3)师:下面请同学们对照乐谱,我们先来听一听这首歌曲的录音。
(4)播放录音(或电影画面)。
(5)教师范唱一遍。
(6)跟着录音或教师的琴声学唱乐谱,先不教第二声部。
注意弱起节奏的准确性,强调进入时的整齐。
(7)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
(8)唱熟歌曲第一段。
(9)学习合唱部分中第二声部的乐谱。
然后分声部合唱,注意让同学体会二部合唱的效果。
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会两个不同的声部,要注意要求学生在演唱时要同时倾听另一声部的声音。
(10)带词练习合唱部分。
(11)完整学唱歌曲的第一段。
(12)布置课后练习:学唱其余两段歌词。
3、作业:初步学会演唱本歌曲,分声部练习。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篇2教材简析本课是一首儿童歌曲的歌词。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教案(最新4篇)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教案(最新4篇)篇一: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综合运用所学的识字方法独立识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学唱这首歌。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的意境,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理解“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
”教学方法:综合识字法、图文结合法、朗读感悟法、想象法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幸福童年照片。
教学流程:一、回顾生活,接触快乐1、学生展示自己的成长照片,向大家介绍是在什么情况下拍的。
2、导课:北京的小朋友也和我们一样,瞧,他们来了,你看到了什么?(指导学生有顺序的说)3、板题著名的词作家乔羽爷爷看到小朋友这么开心,就创作了一首好听的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二、自主读文,整体感知1、播放歌曲,看看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2、请学生把课本翻到71页歌词,自由读文,想办法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3、巩固识字游戏:划船接力去白塔。
双桨波浪倒影环绕飘荡愉快凉爽尽情幸福洒满绿树红墙4、读课文接力。
5、交流: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三、突破重点,品味快乐(一)、伴着音乐再读一读课文,找出你最喜欢的小节,边读边想这一小节给你什么感受?(二)、学习第一小节1、指名读第一小节,这一小节你仿佛看到了什么?2、师生评议。
3、小声读一读,你从那些词句里感受到美?理解“倒映”“环绕”“推开”等。
4、直观感受北海秀丽风光。
播放课件。
5、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三)、学习第二小节1、指名读,你为什么喜欢第二小节?2、质疑:“红领巾”指什么?水中的鱼儿为什么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歌唱?3、激情仿写:水中的荷花望着我们,天空中的小鸟望着我们。
4、配乐朗读1、2小节。
水中的鱼儿,天空中鸟儿,水里的荷花仿佛也成了我们的一员,让我们一起把这种快乐读出来吧。
(三)、学习第三小节1、默读思考:是谁给我们安排下了幸福生活?2、讨论交流:3、你有过“尽情欢乐”的体验吗?4、课件展示旧社会孩子们的童年。
《让我们荡起双桨》 导学案

环节一学生环节:分享交流
1.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2.我知道这首歌的演唱效果:较慢的快板优美、热情地。
环节二教师点播
第二步同伴互助探究12分钟
任务:1.小组合作,组长带领本组成员跟音乐学唱歌曲,互相纠错。
2.听音乐感受歌曲情绪。
3.你是用什么办法来感受到二拍子的节奏的(拍手拍肩)
《让我们荡起双桨》导学案
课题
让我们荡起双桨
课型
演唱课
授课时间
第十四周
内容
个人探究
集体交流
知识
与
技能
引导学生用能够用饱满的情绪、优美亲切的声音,富有感情地演唱
过程与
方法
通通过听、想、说、唱、动等音乐实践活动,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具有初步感受音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以欣赏为主线,引导学生感受歌曲轻快、优美的情绪。
我喜欢---同学的表演。
2.自由组合唱一唱《让我们荡起双桨》。
方法:结合歌曲学习完成。
要求:1.独立完成或求助学师。2.同伴有问题请教老师。
环节一学生环节:交流
环节二教师点播:
第四步拓展应用8分钟
任务:用你喜欢的形式来表现一下你对歌曲的理解。。
方法:在《让我们荡起双桨》中加上自己喜欢的动作。
要求:创编之后相互唱给同伴听。
学情
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和低年级学生相比具有比较强的自行探究的能力,学生在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都有了较好的提高,有着强烈的好奇心验旋律的美感,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引导学生有感情演唱。
2、掌握○×××弱起乐句的演唱(及时、准确)。把握音准、节奏的准确
17《让我们荡起双桨》导学案

三年级语文《让我们荡起双桨》导学案主备教师:王芳复备教师:李璐班级:___姓名:___等级:___日期:___当堂检测一、看拼音写词语。
piāo dàng xìng fú huán rào( ) ( ) ( )yǘ kuài sǎ shuǐ qiáng jiǎo( ) ( ) ( )二、比一比,再组词。
桨()愉()映()坏()奖()偷()应()环()三、激情仿写。
水中的荷花望着我们,。
天空的鸟儿望着我们,。
补错:拓展提升按课文内容填空。
红领巾_________太阳,阳光,水中鱼儿望着我们,________地听我们___________。
小船儿___________在水中,迎面吹来__________的风。
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想象诗歌意境。
3.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理解诗歌内容,感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过程学案导案预习检测1.我会读双桨波浪倒映环绕绿树红墙飘荡凉爽愉快迎面功课尽情推开幸福白塔洒水借助工具书完成检测。
同桌对改。
自主读识1.小组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图中有哪些事物,有哪些景物?有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然后看图说一段通顺连贯的话。
自主完成,全班交流。
合作交流1、第一小节主要写了哪些景物?2、第二小节中你能体会孩子们玩的怎么样?你是从哪看出的?3、学习第三小节(1)自由朗读,思考:谁给我们安排了幸福的生活?(2)课文中的“红领巾”“阳光”指的分别是什么?(3)我们的幸福生活是谁安排的?4、找出三小节相同的地方。
先在小组内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让我们荡起双桨导学案

1.让我们荡起双桨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我能学会本课的生字。
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我会朗读朗读课文。
知道课文主要讲什么,并且能在文中给诗歌划出小节二、学习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三、学习难点: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四、教法指导:目标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教学法、。
五、学法指导:阅读自悟法、合作交流法。
六、课前预习:读通课文,会认本课生字,能理解本课生词,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七、目标导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到公园或郊外去玩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首诗,写的是北京小朋友在北海公园荡舟游玩的情形。
它是电影《祖国的花朵》中的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不但有优美的旋律,更有着诗一般的歌词。
它的词作者,就是人称“词坛泰斗”的著名词作家乔羽。
1955年,乔羽为电影《祖国的花朵》中的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创作了不足200字的歌词,从此,这首歌广为流传,打动了几代儿童的心。
(媒体播放歌曲)2、介绍北海:(出示北海公园图片)在北京故宫西北侧,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园林之一,是首都北京的游览胜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海不是真正的海,只是一个较大的湖。
3、板书课题:让我们荡起双桨荡起双桨:划船时同时划动两条桨拍击水面。
八、自主学习:学习引导(1):1、借助拼音自由认读生字。
2、把你认为最容易读错的生字用笔圈出来,自已多读几遍。
九、合作探究:学习引导(2):1、同桌互读互查(一人读,一人听,帮助正音)。
2、、组内交流(一人读,其他人听,帮助正音)1、自由认读下列生字词:双桨推开波浪白塔四周环绕轻轻飘荡凉爽愉快洒倒映伙伴悄悄安排2、组长带读,再个别正音。
(二)展示交流1、你觉得哪些生字容易读错?提醒大家注意。
2、小组比赛读生词。
3、自由读课文,做到不错字,不添字,不漏字。
4、同桌互读互查,注意正音。
5、小组交流,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十、拓展延伸: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十一、目标检测:1、给生字描红。
音乐课《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通用10篇)

音乐课《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音乐课《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音乐课《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通用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音乐课《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这首《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首优秀的二声部童声合唱歌曲,歌曲曲调优美抒情,娓婉动听,富有诗情画意,形象地描绘了孩子们划着双桨、轻舟前驶的情景。
二、教学目标:1、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
以欣赏为主线,引导学生感受歌曲轻快、优美的情绪。
2、引导学生用能够用饱满的情绪、优美亲切的声音,富有感情地演唱。
3、通过听、想、说、唱、动等音乐实践活动,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具有初步感受音乐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1、体验旋律的美感,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2、引导学生有感情演唱。
四、教学难点:1、掌握○×××弱起乐句的演唱(及时、准确)。
2、把握音准、节奏的准确五、教学准备:电子琴、挂图、录音机。
六、教学过程:【激趣导入】1、教师弹奏影视音乐。
师生问好:上课!等一下老师要弹(吹)奏几段乐曲,请同学们仔细听,猜一猜是什么乐曲。
师:弹奏乐曲《大风车》、《西游记》、《红星歌》和《猪八戒背媳妇》各小段。
生:即兴的随音乐演唱、做动作。
师:边弹边问师生互动,学生齐声回答。
师:看来你们都很熟悉啊!是在电影和电视剧里听到的吧!生:齐声说:是!师:是的!刚才这几首乐曲都归属于影视音乐。
影视音乐:简单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为电影节目和电视节目服务的音乐。
它分为歌曲和器乐曲两种。
其中歌曲分为主题歌、插曲和片尾曲。
2、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影视音乐的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寓教于乐】1、介绍曲词作者。
2、介绍歌曲背景。
《让我们荡起双桨》是电影《祖国的花朵》的插曲,当时影片的画面是:北京市一小学的五年二班,被评为最优秀的班级。
导学案1让我们荡起双桨

导学案课题:1.让我们荡起双桨主备人:班级:姓名: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学习重点,难点:1.学会本课10个生字。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三.预习导引:同学们,我们来欣赏一首歌曲,歌曲中的小朋友们玩得高兴吗?同学们想不想道北海公园荡舟赏景?四.问题导学:1.范读课文,让学生给不认识的字注音。
2.解决生字词的读音。
3.用“凉爽,环绕”造句。
4.指名分节读课文。
五.课堂检测:1.图上有哪些景物?什么人在干什么?2.课文中哪几小节描述了图画的内容?3.如此幸福的生活,是谁给我们安排的?六.预习作业:熟读课文并背诵。
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精读课文,感受新中国少年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幸福美满。
2.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难点: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预习导引:1.听写生字。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问题导学:1.学习第一小节。
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2.这一小节主要写了哪些景物?3.朗读:体会孩子们玩的开心吗?4.水中的鱼儿,荷花,天空的小鸟也仿佛成了小伙伴中的一员,变得快乐起来,让我们把这种快乐读出来。
五.课堂检测: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六.预习作业:预习2.学会查“无字字典”一课的生字词。
课后小记:季节中的花开花落,都有自己的命运与节奏,岁月如歌的谱曲与纳词,一定是你。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有些东西,你越是在意,越会失去。
一个人的生活,快乐与否,不是地位,不是财富,不是美貌,不是名气,而是心境。
有时候极度的委屈,想脆弱一下,想找个踏实的肩膀依靠,可是,人生沧海,那个踏实肩膀的人,也要食人间烟火,也要面对自己的不堪与无奈。
岁月告诉我:当生活刁难,命运困苦,你的内心必需单枪匹马,沉着应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跟着音乐学唱《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
三、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认读。
环洒悄排
2.看笔顺图,记忆生字
3.教师范写生字。
这四个生字都是左右结构,注意左窄右宽。
4.学生在《写字本》上描红、仿影、临写生字。
四、达标检测
背诵全诗
板书设计:
1.让我们荡起双桨
倒映环绕(欣赏)自然
迎、洒、望、听(歌唱)热爱,想一想:小朋友们在悠闲自在地欣赏北海的美丽景色,我们应该怎样朗读?--指名感情朗读。
三、熟读诗歌,感受节奏
四、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找出课文中左右结构的字。
板书:环爽洒悄爱排
指名说说怎样记住这些字形。(主要引导学生用熟字记生字)
2.指导书写
“爱”上窄下宽,秃宝盖下边是个“友”字,结构要紧凑;“爽”要居中写。
(5)“小船儿轻轻飘荡……凉爽的风”在文中出现了三次,,这在歌词中叫副歌,在语文写法上叫反复,三次出现,突出表现了红领巾的欢乐心情,功课做完了,来到北海划船玩,望着眼前的美丽景色,唱着歌儿,尽情欢乐,多么惬意!划船的动作也停下来了,就这么任小船在湖面上晃啊晃。
(6)范读,指名读,自由读,同时做出泛舟湖面的样子来。
1.独学,按“四会”要求自学生字。
2.对学,对子交流学习生字情况。
3.群学,小组内交流学习生字中难以解决的问题。
4.汇报展示:
点拨:
荡:(指名拼读生字,要求读准后鼻音dàng)
提醒读准三拼音节桨jiǎnɡ,爽Shuǎng
愉:是读第二声yú
洒是平舌音sǎ
荡起双桨:划船时同时划动两条桨拍击水面。
1.学习第一小节
柳城县文昌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学科导学案
主备人
执教人
课型
预习+展示
时间
课题
让我们荡起双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并练习说话。
4.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情感。
(1)自由朗读第一小节,结合图想一想这节主要讲了什么?
(这一节写了“我们”看到的美丽景色,怎样美丽?指名读有关句子,其他小朋友划出美丽的事物--白塔、绿树红墙)
教师讲解“北海”是北京的旅游胜地,它并非海而是湖
(2)图上同学们在湖面荡起双桨,你划过船吗?船儿飘荡在水面上会有什么感受?说一说
(3)“小船儿推开波浪”与“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有什么不同吗?动作演示来理解。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尽情欢乐,来到北海,划着小船,欣赏美景,唱着歌儿,消除一天的疲劳,这是多么幸福的生活!
板书:做完功课尽情欢乐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尽情欢乐”是怎样的欢乐?(很尽兴地玩耍观赏,或者说想怎样乐就怎样乐)在旧社会小朋友们能不能这样欢乐?为什么?(不能,因为旧社会人民受压迫剥削,小孩子连饭都吃不饱,衣服都穿不暖,哪能尽情地欢乐呢)
问谁安排(感情)祖国
教学反馈
(3)作者问: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课文有没有回答?
板书:谁安排幸福生活?
讨论:A作了回答,从“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可以想到,因为人们常常把党比作太阳;B没有回答,这
是作者留给小朋友思考的,让小朋友从现实生活中去体会,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给我们带来了幸福生活。两种都应予以肯定。
(4)我们这样幸福的生活不是谁安排的,是我们人民用辛勤劳动换来的,但是没有祖国的安定团结,当然不会有我们小朋友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理解诗歌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并练习说话。
难点:理解“谁给我们留下幸福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学案
修订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到公园或郊外去玩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课,就是描写的北京小朋友在北海公园荡舟游玩的情形。
3.学生练习描红。
五、达标检测
1.读一读,再抄写。
推开 波浪 轻轻 飘荡 尽情
倒映 伙伴 悄悄 环绕 凉爽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美丽的( ) 愉快的( )
凉爽的( ) 尽情的( )
板书设计:
倒映 环绕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导入。
二、合作探究
我会看图理解诗歌的意思,感受北京北海公园的美丽风光和同学们在游玩时快乐的心情,并会学习其中的生字。
(板书:红领巾迎着太阳愉快歌唱)
(2)边看图边读,说说如果是你迎着太阳在海面上荡起双桨,你会有什么感受?体会当时小作者的心情。
(3)小朋友的心情是多么愉快,我们应该怎样读?--自由练习朗读,指名当众朗读,读后评议。
(4)齐读第二小节,说说这节讲的主要内容。
2.学习第三小节
(1)齐读第三小节
(2)文中哪些地方写了“我们”的幸福生活?说一说
2.板书课题:让我们荡起双桨
二、预习对对碰
我会读诗歌,能读准字音,能发现易读错的字。
1.独学,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对学,对子轮流互读诗歌,互纠易读错的字音。
3.群学,小组内交流易读错的字音。
三、合作探究
我会看图理解诗歌的意思,感受北京北海公园的美丽风光,并会学习其中的生字。
1.独学,按“四会”要求自学生字。
2.对学,对子交流学习生字情况。
3.群学,小组内交流学习生字中难以解决的问题。
4.汇报展示:
点拨:
1.学习第二小节
(1)小组朗读,想一想:这一节写的什么?
读了“水中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后,你有什么疑问吗?(指导拟人句的了解)
这是把鱼儿当作人来写的,好象鱼儿也理解小朋友的愉快心情,听到他们高歌情不自禁被吸引过来,来分享小朋友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