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概论期末复习

合集下载

翻译概论复习题

翻译概论复习题

1. 试述让意义在翻译中得到再生的几点原则1、去字梏文本的意义不是每个词意义的简单相加。

所以要想让翻译得到再生从原文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在不去除字存在的情况下,正确把握每个词的意义,细心揣摩作者意图,全面把握上下文的关系。

2、重组句除去了原文的字梏,就必然涉及原文的句子,在精读熟读原文,把原文的意义、神韵全部把握住了,再根据不同的语言规律,破除语言的束缚重新组句。

3、建空间从理论上讲,建空间,是要在去除字梏重组句的基础上,为目的与读者建立一个新的文本,同时在阅读这个新的文本时,原文的阅读和想象空间尽可能保持不变。

1索绪尔语言意义观对翻译的影响他指出了价值与意义的区别,并揭示价值取决于系统这一深刻道理,索绪尔的木笔旨在摧毁词的任务是在表现预先规定的概念这一传统的根深蒂固的意义观。

首先,索绪尔的语言意义和价值观有助于我们克服传统的翻译观,不再把翻译当成简单的语言符号转换,而是要充分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词的任务并不在于表现预先规定的概念。

其次,要在系统中去识别差别,确定词或语言其他要素的意义与价值的观点,有助于我们在翻译实践中梳理语境和整体观念,将语义的传达当做一个动态的行为,要在具体的上下文中、在具体语境中去识别语义。

再次,索绪尔将意义与价值做了区分,认为不同语言中表达同一概念的词可能会有不同的意义和价值,索绪尔对意义和价值的区分,可以说是对语言意义观理论的一大贡献,为我们从新的角度探索语言与意义打开了一扇大门。

2在世界化进程的今天,语言文化多元,翻译能起到什么作用翻译有助于发展文化多样性和语言多元化,而文化多元化和语言多元化可加强世界和平和文化的建设,弗努蒂认为在翻译所起的作用中最主要的是文化身份的塑造,一是翻译及其对异域文化的再现、改造,使异域文本脱离赋予其意义的文学传统。

二是翻译以文本和策略的选择为切入点,对异域文本加以改造,甚至改写,使其符合目的语的文化的大潮,三是通过对异域文本的改造,使目的语文化形成一种对异域文化的基本态度:基于我族中心主义,种族歧视或爱国主义之上的尊重或藐视,北京大学的孟华认为,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翻译具有传递相异性的功能,即翻译可以在一国的文化传统中,亦即在一个民族的身份认同中植入中植入相异性的因素。

【免费下载】翻译概论期末复习

【免费下载】翻译概论期末复习

翻译概论期末复习1. 基本概念(互译)补偿compensation不可译性untranslatability(untranslatable)达/易懂intelligibility/expressiveness等效原则principle of equivalent effect等值翻译equivalent translation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读者反映论reader’s response读者为中心的翻译标准reader-centered for translation对等物(词语)equivalent对应(部分对应/完全对应)(partial /full )correspondence翻译程序/步骤translation procedures翻译体/翻译腔translationese翻译学translatology/Translation Studies风格style佛经Buddhist Scriptures/sutra符际翻译intersemiotic translation改变说法rewording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归化domestication/naturalization/adaptation/endogenization/target-accommodating translation 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MT)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交替口译consecutive interpreting解码decode可译性translatability(translatable)理解understanding/comprehension流畅fluency乱译/胡译excessively free translation明析化explicitation模仿imitation目的论skopostheorie诗学poetics视点转换shift of perspective释义法/解释法explanation/paraphrase死译/硬译mechanical translation套译/仿译/仿拟imitation通顺smoothness同声传译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透明(度)transparency歪译(意义扭曲)distortion伪译pseudotranslation文本text文本等值textual equivalence文本为中心的翻译标准text-centered criteria for translation文化沟(空缺/非对应)cultural gap误译mis-translation信/忠实faithfulness/fidelity形合hypotaxis形式对等formal equivalence形式对应formal correspondence雅/优美elegance/gracefulness异化foreignization/alienation/exoticization/ exogenization/source-oriented translation 译本/译著translated text/translational work译借(语义转借)calque(loan translation)译文target text, translation, target version, rendering, rendition译语/译入语target language(TL), receptor language, receiving language译语读者target-language reader/TL reader/receiving audience译语文化target-language culture/target culture/receiving culture译者为中心的翻译标准translator-centered criteria for translation译者隐形translator’s invisibility意合parataxis意识形态ideology意译free translation/liberal translation/semantic translation音译法transliteration语际翻译interlingual translation语境context语内翻译intralingual translation语义翻译semantic translation原文/原著source text (ST), SL text, original text, original version/original work原作者SL author, original author源语/译出语source language(SL), original language源语读者source-language reader/SL reader源语文化source-language culture/source culture约定俗成convention再现reproduction/representation赞助patronage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direct translation逐字译word-for-word translation/word-to-word substitution/verbatim translation注释性翻译annotated/commented translation专业人士professionals转换transformation自然naturalness /idiomaticity综合法mixture of methods2. 翻译理论家及其理论信达雅faithfulness,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长期被我国广大译者视为翻译标准。

翻译学概论复习提纲

翻译学概论复习提纲

1、解释翻译、翻译学概念、描述翻译学体系;2、解释以下所讲各翻译学流派的观点,并作简单评价:语言学流派:采用语言学途径研究翻译,认为翻译是比较语言学的一个分支,重点是比较原文与译文的语言成分,强调意义的构成特征以及源语和译语在语言结构方面的差别,即在语音结构、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的对比关系,如英语与汉语的明显不同之处,有复数、时态、词形变化等,英语是圆周句,形合,等等。

这样两种语言在语码转换中就必须按照两种语言的对应规则进行。

文艺学派:文艺途径,文艺学派翻译理论,是运用文艺理论研究翻译、解释翻译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翻译的文艺学理论。

该理论,在20世纪50年代前较盛行,是再现内容与形式统一体中所反映的艺术真实,侧重从原文的文学特征着眼,特别是比较原文和译文的主题结构、风格特色和艺术效果,多照顾原文及原文作者方面的因素。

这种翻译的关键是如何准确传达原文的内容信息,其争论的焦点是:在不可调和的情况下,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哪个更重要? 是忠于原作的内容而不顾读者能否接受,还是变通原文而迁就读者?翻译的核心不是讲求字面意思的真实,而是要体现艺术真实,即精神上的真实,所以在翻译时抵制字对字的死译。

这种途径的具体研究对象主要包括语言的使用域、作品的修辞手段和语言的创造力等方面的问题交际翻译:交际理论学派把翻译看作交流活动,看作是两种语言之间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的一种方式,比较原文和译文在各自语言里的交际功能,并重点从研究信息源、信息和信息接受者、媒体等方面研究翻译问题,认为应该突出信息接受者的作用,强调信息交流而非语言对等,其代表人物包括德国莱比锡学派的卡德和纽伯特等。

在任何交际场合里,信息的内容都会包括三个因素:言语因素即言语表达形式、副语因素即非言语表现的语言相关因素、超语因素即非语言的文化和场合等因素。

交际性翻译的特点是必须使译文在译文读者身上产生出原文对原文读者所产生的那种反映,译者的服务对象是译文读者,因为必须把外来的东西译成地道的译文,搬进译语文化,而不使读者造成理解上的困难。

翻译概论的期末试题及答案

翻译概论的期末试题及答案

翻译概论的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是翻译的定义?A. 将一种语言文字转化为另一种语言文字B. 将一种语言口语转化为另一种语言文字C. 将一种语言文字进行解释和表达D. 将一种语言文字进行意译和转换答案:B2. 翻译的目的是什么?A. 传达信息B. 提高译者的语言能力C. 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D. 推广翻译行业的发展答案:A、C3. 下列哪项不是翻译的类型?A. 文学翻译B. 口译翻译C. 法律翻译D. 机器翻译答案:D二、简答题1. 请简述翻译的基本原则。

答案:翻译的基本原则包括准确性、流畅性、目标语言的习惯表达和忠实传达原意。

准确性指翻译要准确传达原文的意义;流畅性指翻译要顺畅易读,符合目标语言的语法和表达习惯;目标语言的习惯表达指翻译要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避免直译和生硬的翻译;忠实传达原意指翻译要忠实于原文的意思,不添加、删除或曲解原文的内容。

2. 解释语言转换和意译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答案:语言转换是指将一种语言文字转化为另一种语言文字的过程。

它可以通过直译和意译两种方式实现。

直译是指将原文的词语和句子直接翻译为目标语言的词语和句子,保持原文句法和词汇的结构。

例如,将中文句子“我喜欢吃水果”直译为英文句子“I like to eat fruits”。

意译是指在翻译过程中根据语境和意义的需要对原文进行转换和调整,以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例如,将英文句子“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意译为中文句子“事实胜于雄辩”。

三、论述题请根据你在学习《翻译概论》课程中的所学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翻译的重要性及对于促进跨文化交流的作用。

1. 桥梁作用:翻译作为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桥梁,使得各种信息能够跨越语言边界和文化障碍进行传播和交流。

翻译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使得人们能够更加平等地参与全球化进程。

2. 促进文化传播:翻译能够将一国的文化表达转化为其他语言并传播出去,使得其他国家的人们能够了解和接触到不同的文化。

翻译概论期末复习

翻译概论期末复习

翻译概论期末复习1.基本概念(互译)补偿compensation不可译性untranslatability (untranslatable)达/ 易'懂intelligibility/expressiveness等效原则principle of equivalent effect等值翻译equivale nt tran slation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读者反映论reader's response读者为中心的翻译标准reader-centered for translation 对等物(词语)equivalent对应(部分对应 / 完全对应)(partial/full ) correspondence翻译程序 /步骤translation procedures翻译体/翻译腔translationese翻译学translatology/Translation Studies风格style佛经Buddhist Scriptures/sutra符际翻译intersemiotic translation改变说法rewording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 nee归化domestication/naturalization/adaptation/endogenization/target-accommodating translation 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 (MT)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交替口译consecutive interpreting 解码decode 可译性translatability (translatable)理解understanding/comprehension 流畅fluency 舌L译 / 胡译excessively free translation 明析化explicitation 模仿imitation 目的论skopostheorie 诗学poetics 视点转换shift of perspective 释义法 /解释法explanation/paraphrase 死译/ 硬译mechanical translation 套译/仿译/仿拟imitation通顺smoothness同声传译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透明(度)transparency歪译(意义扭曲)distortion伪译pseudotranslation文本text 文本等值textual equivalence 文本为中心的翻译标准text-centered criteria for translation 文化沟(空缺/非对应)cultural gap误译mis・translation 信/ 忠实faithfulness/fidelity 形合hypotaxis 形式对等formal equivalence 形式对应formal correspondence 雅/ 优美elegance/gracefulness 异彳匕foreignization/alienation/exoticization/ exogenization/source-oriented translation 译本 / 译著translated text/translational work 译借(语义转借)calque(loan translation)译文target text, translation, target version, rendering, rendition译语 / 译入语target language(TL), receptor language, receiving language 译语读者target-language reader/TLreader/receiving audienee 译语文彳匕target-language culture/target culture/receiving culture 译者为中心的翻译标准translator-centered criteria for translation 译者隐形translator * s invisibility 意合parataxis 意识形态ideology意译free translation/liberal translation/semantic translation 音译法transliteration 语际翻译interlingual tran slati on 语境con text语内翻译intralingual translation 语义翻译semantic translation 原文 / 原著source text (ST), SL text, original text, original version/original work 原彳乍者SL author, original author 源语 / 译出语source language(SL), original language 源语读者source-language reader/SL reader 源语文化source・ language culture/source culture 纟勺定俗成conve ntion 再现reproduction/representatio n 赞助patron age 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direct translation 逐字译word-for-wordtranslation/worcMoword substitution/verbatim translation 注释性翻译armotated/commented translation 专业人士professionals 转换transformation 自然naturalness/idiomaticity 综合法mixture of methods2.翻译理论家及其理论信达雅faithfulness 、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ee长期被我国广大译者视为翻译标准。

翻译概论期末总结

翻译概论期末总结

翻译概论期末总结一、引言翻译作为一种语言交际活动,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全球化进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翻译概论是学习翻译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翻译的概念、历史、理论和技巧等内容。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对翻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获得了一定的翻译技能。

在此总结中,我将回顾我在这门课上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思。

二、知识回顾1.翻译的概念和分类:翻译是将一种语言的文字、口语或手语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的过程。

根据翻译的形式和途径,可以将其分为口译和笔译。

口译是指即时翻译,而笔译是指将文字材料翻译成另一种语言。

根据翻译的用途和领域,还可以将其分为文学翻译、科技翻译、商务翻译等。

2.翻译的历史:翻译在人类发展进程中有着悠久的历史。

从古代的经典翻译到现代的科技翻译,翻译一直在桥梁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3.翻译的理论:翻译理论是对翻译现象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

常见的翻译理论包括等效理论、功能对等理论、文化转码理论等。

4.翻译的技巧:翻译技巧是为了提高翻译质量和效率而采用的方法。

常见的翻译技巧有逐字翻译、意译、增译和删译等。

三、技能拓展在翻译概论课程中,我不仅学习了翻译的理论知识,还进行了相关的实践训练,提高了我在翻译方面的技能。

1.翻译实践:通过课堂上的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我学会了如何进行翻译实践。

实践中,我积累了一定的翻译经验,并提高了自己的翻译质量。

2.语言能力:翻译需要具备较高的语言能力,包括对原文和目标文的准确理解和运用。

在这门课程中,我通过不断的语言训练,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3.文化素养:翻译涉及到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要准确理解原文中的文化内涵,并在目标文中恰当地表达出来。

通过学习翻译概论,我对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学会了如何在翻译中处理这些差异。

四、评价和反思在这门课程中,我对翻译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并提高了自己的翻译技能。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翻译概论期末复习题

翻译概论期末复习题

二、
1.翻译中要达到完全等值是否可能?为什么?
三、
1.何为狭义的翻译过程?试结合本章对狭义翻译过程的经验性认识和理论性探索,谈谈你对狭义翻译过程的看法。

2.试分析“复译”现象产生的原因。

四、
1.试阐述为什么翻译的根本任务是意义的再生。

2.简述索绪尔的语言意义观与传统语言意义观的不同之处,并分析索绪尔的语言意义观给翻译活动带来的启示。

3.试述让意义在翻译中得到再生的几点原则。

五、
1.如何认识译者的传统身份?为何同样的“透明”翻译策略在不同的翻译家那里会导致“异化”与“归化”两种背道而驰的结果?
2.论述意大利谚语“翻译者即反逆者”在译者主体性确立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

六、
1.文化语境与社会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试从“翻译什么”和“怎样翻译”两方面,举例说明译者的翻译动机和翻译观念对翻译构成的影响。

七、
1.请结合自己学习翻译或从事翻译实践的经历,举出翻译中的一些常见矛盾。

2.傅雷“神似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谈谈你对“形”与“神”关系的认识。

八、
1.在世界化进程逐步加快的今天,关于维护“文化多样性”、“语言多元化”的呼声越来越高,那么你认为在这一过程中,翻译应该或者能够起到怎样的作用?
九、
1.翻译活动的发展进程中出现过哪些翻译标准?它们各自具有哪些特点?
十、
1.何为翻译的“文化转向”?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对于翻译研究的发展有何意义?。

汉英翻译教程期末考试复习要点

汉英翻译教程期末考试复习要点

1. 直译法(1) 英译按原文的字面翻译, 其比喻意义同原文一样生动, 译文使读者能很快联想起英文中的对等成语. 如:竭泽而渔to drain a pond to catch all the fish (相当于kill the goose that lays the golden eggs)2) 打草惊蛇to stir up the grass and alert the snake (相当于wake a sleeping dog)3)易如反掌to be as easy a s turning over one’s hand (相当于as easy as falling off a log)4) 玩火自焚to get burnt by the fire kindled by oneself (相当于fry in one’s own grease)5)掌上明珠a pearl in the palm (相当于the apple of one’s eye)6)对牛弹琴to play the lute to a cow (相当于cast pearls before swine)7)守口如瓶to keep one’s mouth closed like a bottle (相当于keep a still tongue in one’s head)8) 雪中送炭to send charcoal in snowy weather (相当于help a lame dog over a stile)9) 画蛇添足to draw a snake and add feet to it (相当于paint the lily)(2) 不少汉语成语不一定有非常对等的英语成语, 但它们的字面翻译也能使译文读者得到正确无误的形象意义. 如:1) 声东击西to shout in the east and strike in the west2) 刻骨铭心to be engraved on one’s heart and bones3)井底之蛙to be like a frog at the bottom of a well4)调虎离山to lure the tiger from the mountain5)口蜜腹剑to be honey-mouthed and dagger-hearted2. 意译法如:手忙脚乱in a frantic rush 立竿见影get instant results它虽难以保全成语的文化特色和具体形象,却能简洁明快的反应出成语的喻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译概论期末复习1. 基本概念(互译)补偿compensation不可译性untranslatability(untranslatable)达/易懂intelligibility/expressiveness等效原则principle of equivalent effect等值翻译equivalent translation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读者反映论reader’s response读者为中心的翻译标准reader-centered for translation对等物(词语)equivalent对应(部分对应/完全对应)(partial /full )correspondence翻译程序/步骤translation procedures翻译体/翻译腔translationese翻译学translatology/Translation Studies风格style佛经Buddhist Scriptures/sutra符际翻译intersemiotic translation改变说法rewording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归化domestication/naturalization/adaptation/endogenization/target-accommodating translation 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MT)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交替口译consecutive interpreting解码decode可译性translatability(translatable)理解understanding/comprehension流畅fluency乱译/胡译excessively free translation明析化explicitation模仿imitation目的论skopostheorie诗学poetics视点转换shift of perspective释义法/解释法explanation/paraphrase死译/硬译mechanical translation套译/仿译/仿拟imitation通顺smoothness同声传译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透明(度)transparency歪译(意义扭曲)distortion伪译pseudotranslation文本text文本等值textual equivalence文本为中心的翻译标准text-centered criteria for translation文化沟(空缺/非对应)cultural gap误译mis-translation信/忠实faithfulness/fidelity形合hypotaxis形式对等formal equivalence形式对应formal correspondence雅/优美elegance/gracefulness异化foreignization/alienation/exoticization/ exogenization/source-oriented translation 译本/译著translated text/translational work译借(语义转借)calque(loan translation)译文target text, translation, target version, rendering, rendition译语/译入语target language(TL), receptor language, receiving language译语读者target-language reader/TL reader/receiving audience译语文化target-language culture/target culture/receiving culture译者为中心的翻译标准translator-centered criteria for translation译者隐形translator’s invisibility意合parataxis意识形态ideology意译free translation/liberal translation/semantic translation音译法transliteration语际翻译interlingual translation语境context语内翻译intralingual translation语义翻译semantic translation原文/原著source text (ST), SL text, original text, original version/original work原作者SL author, original author源语/译出语source language(SL), original language源语读者source-language reader/SL reader源语文化source-language culture/source culture约定俗成convention再现reproduction/representation赞助patronage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direct translation逐字译word-for-word translation/word-to-word substitution/verbatim translation注释性翻译annotated/commented translation专业人士professionals转换transformation自然naturalness /idiomaticity综合法mixture of methods2. 翻译理论家及其理论信达雅faithfulness,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长期被我国广大译者视为翻译标准。

这是严复在《天演论》译例言(1898)中提出来的,他称:“译事三难: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又说:“《易》曰:‘修辞立诚。

’子曰:‘辞达而已。

’又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三者乃文章正轨,亦即为译事楷模。

故信达而外,求其尔雅。

”严复的“信”是指忠实于原文的意义,“达”是指译文通达。

长期以来,虽然众说纷纭,各持一词,但“信达”仍为译界普遍遵循——“忠实、通顺”、“准确、流畅”、“在准确基础上通顺”等等提法,其意与“信、达”一致。

唯有“雅”字,分歧较大。

有的主张取消“雅”,把通常为“雅”所包含的译文风格和语言形式上的要求统统列入“信”之中,只提两条。

严复的“求其尔雅”要“用汉以前的字法句法”显然不能为后人所接受。

但有人从“修辞立其诚”、“言以文远”、“情欲信而辞欲巧”(内容要真实,文辞要美化)等观点出发,不断对“雅”作这样或那样的解释,提出这种或那种论证,以体现翻译标准的完整性。

“信、达、雅”构成一个系统。

三者的重要程度以这三个词的排列先后为序,但在不同文体的翻译中,着力点各不相同。

科技文体的翻译更加强调“信”,译文的内容不可有些微偏颇,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文学文体的翻译,在“信、达”的基础上,要着力于“雅”,给人以美感。

“信、达、雅”的总体目标是用一种语言代替另一种语言来传达相同的信息。

不“信”,当然无所谓“达、雅”。

不“达”,也会失之于“信”。

不“雅”也有损于“信、达”。

所以,既不能只顾“信”,而不注意译文的形式,也不能只求语句通顺和词藻华丽而不顾内容的忠实。

只有从整体功能考虑,使三者融为一体,才能实现系统的总目标。

神似(傅雷语) alike in spirit/spiritual resemblance与“形似”相对,本为我国古代诗画评语,指在形似的基础上诗、画表现出人、物的神态、气韵达到唯妙唯肖的传神的境地。

在翻译上,神似是指:必要时摆脱原文语言形式的束缚,如词汇、语法、惯用法、修辞格等方面的羁绊,在准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用地道的译文传达出原文的艺术意境。

神似已成为中国译论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译论之一,最早由茅盾在《新文学研究者的责任与努力》(1921)一文中首先提出并在《译文学书方法的讨论》一文中译述。

此后,郭沫若、闻一多在论及诗歌翻译时提出要译“风韵”、“精神”和“气势”;陈西滢、曾虚白、王以铸等也都著文论述过“神似”。

傅雷着力提倡并实践“神似”论。

1951年他在《高老头》重译本序中写道:“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

”20世纪60年代,傅雷再次宣言式表明态度:“愚对译事看法实甚简单:重神似不重形似。

”自此,“神似”的翻译主张迅速传播开来,并为我国译界普遍接受。

化境(钱钟书语)sublimation, reach the acme of perfection1964年钱钟书在《林纾的翻译》中提出的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

他说:“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

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不能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有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化境’。

17世纪有人赞美这种造诣的翻译,比为原作的‘投胎转世’(the transmigration of souls),躯壳换了一个,而精神姿致依然故我。

换句话说,译本对原作应该忠实得以至于读起来不像译本,因为作品在原文里决不会读起来像经过翻译似的。

”“化境”亦即出神入化。

译界认为,钱钟书的“化境”是“神似”的进一步发展,把翻译从美学的范畴推向艺术的极致。

宁信而不顺(鲁迅语) rather to be faithful than smooth (“I’d rather be faithful than smooth”)三美: 音美,形美,意美(许渊冲语) the three beauties: beauty in sound, beauty in form and beautyin meaning许渊冲在《毛主席诗词四十二首》英、法文格律体译文(1978)序言中提出诗词翻译“三美”论。

认为译诗不但要传达原诗的意美,还要尽可能传达它的音美和形美。

三美之间的关系是:意美最重要,音美次之,形美再次。

也就是说,要在传达原文意美的前提下,尽可能传达原文的音美;还要在传达原文意美和音美的前提下,尽可能传达原文的形美;努力做到三美齐备。

三美论的提法是根据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自文字至文章》中说的:“诵习一字,当识形音义三:口诵耳闻其音,目察其形,心通其义,三识并用,一字之功乃全。

其在文章,……遂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