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概论

合集下载

翻译概论翻译的目的之交际

翻译概论翻译的目的之交际

交际翻译法在汉英新闻翻译中的应用 ----以Suzhou Weekly为例
• 采取何种翻译方法取决于三个因素:文本类型、读者身份和翻译目的。 新闻属信息型语篇,适合用交际翻译法。以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为 依据,对Suzhou Weekly中的若干汉英译例从标题改写、词汇变通和 句法重组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解决汉英新闻翻译中可能遇到 的种种问题探索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 [Abstract]Newmark contends that the choice of translation method is determined by three factors: type of text, nature of the readership and purpose of the translation. Accordingly,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method applies to the translation of news, which falls into the type of informative text. This paper, based on Newmark‟s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theory, explores feasible solutions to various problems likely encountered in Chinese-English news translation by analyzing the typical examples taken from Suzhou Weekly in terms of three aspects: title rewriting, lexical change and syntactic restructuring.

翻译概论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四川大学

翻译概论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四川大学

翻译概论四川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第一章测试1.翻译活动最基本的性质是语言转换()。

A:对 B:错答案:A2.文学翻译是对原作思想内容和表达形式的审美再现()。

A:对 B:错答案:A3.翻译活动不需要考虑所在的社会交际环境而独立的发生和进行()。

A:错 B:对答案:A4.当代职业翻译已从传统的人工翻译发展到以翻译服务为核心,涉及到本地化、机器(辅助)翻译、翻译教育和培训等多个相关领域的综合性语言服务行业()。

A:错 B:对答案:B5.对翻译活动基本性质的全面了解有助于深刻理解翻译活动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A:对 B:错答案:A第二章测试1.翻译的目的也是对翻译行为的一种限制或要求,运用宏观的翻译策略和具体的翻译方法,引导翻译活动朝着预期的目标发展。

翻译的目的一定会实现。

()A:对 B:错答案:B2.歌德的《浮士德》、弥尔顿的《失乐园》、班扬的《天路历程》、霍桑的《红字》等都受到《圣经》及其故事题材、格言、用典的影响。

()A:错 B:对答案:B3.梁启超在《翻译文学与佛典》中提出,佛典在语法上最显著的特点包括()。

A:多覆牒前文语。

B:其诗歌之译本为压韵。

C:一篇之中,散文诗歌交错。

D:倒装句法极多。

答案:ACD4.奈达针对翻译的文化语境,将翻译中涉及的文化因素分为()。

A:物质文化 B:宗教文化和语言文化 C:生态文化 D:社会文化答案:ABCD5.明末清初西方耶稣会士涌入中国沿海地区从事传教活动,客观上伴随传教活动进入中国的,还有近代西方在自然科学领域的诸多技术成果和研究著作,这些著作由传教士们独立翻译而成。

()A:对 B:错答案:B第三章测试1.狭义的翻译过程就是指从原文到译文的转换过程()。

A:错 B:对答案:B2.除了包括语言转换过程,广义的翻译过程还包括对原语文本的选择和研究,以及译语文本的接受和影响等()。

A:对 B:错答案:A3.翻译研究者们从不同的学科角度理解和描述翻译的进行,从而形成了对翻译过程的理性认识()。

翻译概论

翻译概论

The Princess Diaries
《公主的日记》讲述一个纽约城里一 公主的日记》 个普普通通的女孩儿, 个普普通通的女孩儿,甚至在学校被视 为透明, 为透明,但被证实是一个临近小国的公 而后公主由皇后 皇后奶奶调教为举止优 主,而后公主由皇后奶奶调教为举止优 雅的真正公主, 雅的真正公主,并最终选择担当起治理 国家的责任的故事。 国家的责任的故事。
感谢你在我伤心时安慰我, 感谢你在我伤心时安慰我, 当我生气时你护著我, 当我生气时你护著我, 当我沮丧时你拉拔我。 当我沮丧时你拉拔我。 感谢你作我的朋友并且在我身 旁, 教导我爱的意义是什么, 教导我爱的意义是什么, 当我需要动力时你鼓励我。 当我需要动力时你鼓励我。 但我最想感谢你的是, 但我最想感谢你的是, 爱上像我这样的一个人。 爱上像我这样的一个人。
魂断蓝桥片段
翻译的标准
1898年严复提出“信、达、雅” 年严复提出“ 年严复提出 译文准确,不增减原文的意思。 信:译文准确,不增减原文的意思。 Faithfulness 译文通顺流畅,符合语言规范。 达:译文通顺流畅,符合语言规范。 Expressiveness 注重修辞,词语得体, 雅:注重修辞,词语得体,简明优雅 elegance
Never trouble trouble till trouble trouble you . 麻烦没来找你,不要自找麻烦。 麻烦没来找你,不要自找麻烦。 Too much curiosity lost paradise. 太强好奇心,失去伊甸园。 太强好奇心,失去汇、 创造性的语言活动: 翻译是涉及词汇、语 的语言活动 法、逻辑以及文化背景知识等诸方面的一种 创造性的劳动。 创造性的劳动。 Roman Holiday 《罗马假日》故事讲述了一位欧洲某公国的 罗马假日》 公主与一个美国记者之间在意大利罗马一天 之内发生的浪漫故事。 之内发生的浪漫故事。

许钧——翻译概论

许钧——翻译概论

第四章 翻译么?
• 翻译的根本任务是意义的再生。 • 索绪尔的语言意义观主张从差别、系统、价值的角度去考 察语言的意义,促使译者抛开旧的翻译观念和方法,在系 统和语境中把握原作的意义。 • 意义不是确定的、惟一的和客观的存在。 • 对意义的分类帮助译者在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并无法完全 赋原文本的意义以新生时,能够分清轻重、主次,尽可能 减少语义损失。 • 从实践角度来看,译者可以遵循“去字梏”、“重组句” 、“建空间”这三个原则,让意义在交流中得到再生。
第三章 翻译是如何进行的?
• 翻译“过程”一词,是指翻译的动态意义,有广义和狭义 之分。 • 狭义的翻译过程,是指翻译者对具体文本的转换活动过程 ,即译者将出发语文本转换成最终的目的语文本的过程, 译者的理解与再表达是这一过程的两个基本步骤。 • 理解活动是译者主体性投入的创造性活动,它具有客观性 和历史性,它诉诸于阐释者的自由,但这种自由不是任意 的,而是一种有限度的自由。 • 广义的翻译过程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语言转换过程,它涉 及到文本的选择、文本的研究、文本的理解与阐释、文本 的生成、文本的接受等紧密相联、环环相扣的过程。 • 复译现象存在于语内翻译、语际翻译和符际翻译之中。正 是不断的翻译,具体的翻译活动的历史局限被不断克服, 其传播的空间才得以不断拓展。复译现象也证明,翻译不 可能存在“定本”。
第五章 谁在翻译?
• 翻译主体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翻译主体是指译者,而广义的翻 译主体则包括作者、译者与读者。 • 传统的翻译观念赋予译者以“仆人”的地位,要求译者在翻译中做一 个“隐形人”,让译文“透明”得让读者感觉不到他的存在。 • 随着翻译历史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译者在翻译中无法做到“ 绝对忠实”,译者的主体性是翻译中一个不可避免的因素。 • 绝对忠实导致背叛,而创造性的背叛反而会打开通向忠实的大门,这 一看似相悖的说法却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为译者提供了更为宽阔的 思想与活动空间。 • 过去,翻译被看成一种认识活动,因此人们追求客观性、真理性。然 而,翻译虽有认识的成分,但它还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生产活动。翻 译研究中对文化误读的认识,对不可译性的强调,对译者主体性的凸 现,都是人们看到作为生产活动的翻译的创造性而必然带来的回应与 后果。其实,翻译还是一种交往活动,具有一定的主体间性,体现出 一种伦理关系。

翻译概论期末总结

翻译概论期末总结

翻译概论期末总结一、引言翻译作为一种语言交际活动,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全球化进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翻译概论是学习翻译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翻译的概念、历史、理论和技巧等内容。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对翻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获得了一定的翻译技能。

在此总结中,我将回顾我在这门课上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思。

二、知识回顾1.翻译的概念和分类:翻译是将一种语言的文字、口语或手语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的过程。

根据翻译的形式和途径,可以将其分为口译和笔译。

口译是指即时翻译,而笔译是指将文字材料翻译成另一种语言。

根据翻译的用途和领域,还可以将其分为文学翻译、科技翻译、商务翻译等。

2.翻译的历史:翻译在人类发展进程中有着悠久的历史。

从古代的经典翻译到现代的科技翻译,翻译一直在桥梁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3.翻译的理论:翻译理论是对翻译现象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

常见的翻译理论包括等效理论、功能对等理论、文化转码理论等。

4.翻译的技巧:翻译技巧是为了提高翻译质量和效率而采用的方法。

常见的翻译技巧有逐字翻译、意译、增译和删译等。

三、技能拓展在翻译概论课程中,我不仅学习了翻译的理论知识,还进行了相关的实践训练,提高了我在翻译方面的技能。

1.翻译实践:通过课堂上的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我学会了如何进行翻译实践。

实践中,我积累了一定的翻译经验,并提高了自己的翻译质量。

2.语言能力:翻译需要具备较高的语言能力,包括对原文和目标文的准确理解和运用。

在这门课程中,我通过不断的语言训练,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3.文化素养:翻译涉及到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要准确理解原文中的文化内涵,并在目标文中恰当地表达出来。

通过学习翻译概论,我对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学会了如何在翻译中处理这些差异。

四、评价和反思在这门课程中,我对翻译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并提高了自己的翻译技能。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翻译概论

翻译概论

⼀、翻译的定义•翻译的定义:历史上⼈们对于翻译的定义分为三个阶段,并且对这三个阶段进⾏了研究:1)传统语⽂学研究阶段:借助实际经验来理解翻译,对于翻译的定义往往是⽐喻式的。

例如:鸠摩罗什认为翻译有似嚼饭与⼈,傅雷认为翻译如临画;2)现代语⾔学研究阶段:将⽬光集中在语⾔的对等上。

例如:卡特福德将翻译视为不同语⾔⽂本材料的替代,奈达认为翻译是原语信息的在现;3)当代多学科研究阶段:研究翻译的教的变得多元,从⽂化、社会、符号、⼼理学等多个⾓度对翻译做定义;由于翻译时⼀项极其复杂的活动,通过对翻译本质特征的简要归纳,尝试作出如下定义:翻译是以符号转换为⼿段,意义再⽣为任务的⼀项跨⽂化交际活动。

•翻译活动翻译活动不是⼀种置⾝于时空之外的静态活动,它是翻译主体在⼀定历史条件和⽂化背景中,通过具体的语⾔转换⽽进⾏的⼀种⽬的⼗分明确的实践活动,涉及众多内部和外部的因素。

对内部进⾏纵向的思考和探讨——语⾔:三个层次1)思维:根本上翻译活动赖以进⾏的基础是全⼈类具有思维活动的事实,⼈类思维的共性构成了翻译的思维层次;2)语义:思维的实现需要语⾔,以达到传情达意的⽬的,⽤⼀种语⾔符号传达另⼀种语⾔符号的意义,构成了翻译的语义层次;3)美学:语⾔除传情达意之外,还具有审美功能,尤其是⽂学语⽂,更⾼层次的要求。

对外部进⾏横向的思考和探索——⽂化:三个层⾯1)意愿:翻译活动具有⽬的性,它总与某种政治、宗教、经济或社会需要紧密联系,因⽽翻译⽬的影响到了作品选择、翻译⽴场和翻译⽅法;2)现实:不同国家民族在语⾔、⽂学、⽂化、⼼理⽅⾯存在差异,阻碍翻译活动的顺利进⾏,促进⼈们对翻译可⾏性的思考;3)道德:翻译主体——译者受社会道德的约束,⽆法从⼼所欲;对翻译的评价也⽆法摆脱作为社会意识形态表现之⼀的道德的约束;•翻译的特性:1)社会性:翻译活动存在是因为⼈之间的交流需要,⼈与⼈之间的交流所形成的关系具有社会性;2)⽂化性:翻译的本质作⽤——克服语⾔障碍的精神沟通,通过⽂化层⾯的交流得到;翻译活动也收⽂化语境的影响;翻译的实际操作——语⾔转换,不能不考虑⽂化因素;3)符号转换性:巴斯奈特》翻译是⼀种语⾔⾏为,本质上属于符号学范畴,翻译活动⾸先体现在符号的转换层⾯;4)创造性:翻译的全过程是参与原⽂创造的能动的过程——语⾔结构重建、⽂化语境重建、新的读者和解读;5)历史性:翻译随着历史发展不断丰富着内涵和形式;翻译能⼒随历史发展——新的翻译可⾏性;翻译⽆定本——翻译活动的历史局限以及不断超越局限不断突破的必要性;⼆、翻译的过程•中西翻译简史:1)西公元前三世纪中叶 / 古罗马对希腊作品的译介 / ⽤拉丁语翻译改编希腊作品罗马帝国后期⾄中世纪初期 / 圣经的翻译 ⽤拉丁语翻译圣经中世纪中期 / 典籍的翻译 / 从阿拉伯语译成拉丁语欧洲⽂艺复兴运动时期 / 翻译活动深⼊到思想、政治、宗教、哲学、⽂学各领域 / 民族语⾔的地位⽂艺复兴后 / 翻译古典著作和近现代作品 /⼆战后⾄今 / 机器翻译 / 翻译的规模范围形式都⼤变2)中东汉到宋 / 佛经翻译明末清初 / 西学翻译鸦⽚战争到清末 / 西学翻译改⾰开放⾄今 / ⼤规模的翻译活动•中西传统翻译观:1)西译者理解作品意思译者掌握两种语⾔译者不屈从逐字翻译译者遵守约定俗成的译法译者注意表达和谐、措辞连贯、衔接紧密,语⾔优美、赏⼼悦⽿缺点:未提及忠实——“信”的程度2)中译者的道德修养服务公众和社会的群体本位思想⼈⽂主义的语⾔观倾向于⽂学翻译的艺术性理论基础——哲学和美学•翻译活动的丰富性:翻译类型多样性:雅各布森将翻译分为三类:语内、语际、符际翻译过程多样性:翻译形态多样》合作翻译、独⾃翻译、传教⼠翻译活动;⽂本形态多样性》1920前后译作的规范;翻译策略多样性》直译/意译、忠实/再创造翻译结果多样性:变译现象(翻译变体)•翻译的过程:指翻译的动态意义,有⼴义和狭义之分。

翻译概论 知识点总结

翻译概论 知识点总结

翻译概论知识点总结翻译概论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包括翻译理论、翻译原则、翻译方法、翻译接受者的认知过程、翻译技术、翻译评价等方面。

在翻译概论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翻译的定义、分类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可以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对等关系,可以研究和分析翻译的规律和特点,可以探讨翻译活动的内在逻辑和思维过程,可以探索翻译技术和工具的应用,可以评价和分析不同翻译作品的质量和成就,可以洞察翻译行为的伦理和社会责任等等。

从学科发展的历史来看,翻译概论起源于古代的翻译实践和文学批评,发展于19世纪的语言学和社会学研究,成熟于20世纪的应用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研究。

而在当今世界,翻译概论已经成为了独立的学科体系,并且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和壮大。

随着国际间交流与合作的日益加强,翻译概论必将面临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为丰富的研究前景。

翻译概论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实证研究、对比分析和案例分析等。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可以了解到翻译概论的研究热点和前沿,可以学习到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和思想观点,可以拓展自己的学术视野和思维广度。

通过实证研究,可以验证和检验相关理论和假设,可以获取和积累实际的翻译数据和资料,可以分析和总结不同翻译实践的经验和教训。

通过对比分析和案例分析,可以发现翻译活动的规律和差异,可以评价和比较不同翻译作品的优劣,可以揭示和阐释翻译活动的内在机理和外在效果。

翻译概论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自然语言、人文文化和社会交往等方面。

从自然语言的角度来看,翻译概论涉及到的语言范畴和语言现象非常丰富,包括语音、语法、词汇、语用等方面。

不同语言之间存在着很多差异和共性,而翻译概论就是要研究和揭示这些差异和共性,促进不同语言之间的互译和互补。

从人文文化的角度来看,翻译概论涉及到的文学、历史、哲学、宗教、艺术等领域非常广泛,而翻译概论就是要研究和理解这些领域的内涵和外延,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翻译概论知识点总结

翻译概论知识点总结

翻译概论知识点总结翻译是人类交流和交融的桥梁,它在交流和交融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跨语言交流和翻译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从翻译的定义、分类、原则、步骤、方法和技巧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帮助读者对翻译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1. 翻译的定义翻译是指将一种语言的文字内容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过程。

它是一种语言间的沟通方式,通过翻译,人们可以跨越语言的障碍,实现文化交流和交融。

翻译包括口译和笔译两种形式,口译是指在交谈中即时翻译,笔译是指通过文字将一种语言的内容转换成另一种语言。

2. 翻译的分类根据翻译的形式和内容,可以将翻译分为文学翻译、科技翻译、商务翻译、口译、笔译等多种类型。

文学翻译是指将文学作品进行翻译,科技翻译是指对科技文本进行翻译,商务翻译是指对商务文件和会议内容进行翻译,口译是指即时的口头翻译,笔译是指通过文字进行翻译。

3. 翻译的原则翻译的原则包括忠实原文原则、意译原则、规范原则、通顺原则等。

忠实原文原则是指尽可能忠实地保持原文的字面意思,意译原则是指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根据目标语言的文化和习惯进行意译,规范原则是指根据目标语言的规范和习惯进行翻译,通顺原则是指翻译的语言要通顺、流畅,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4. 翻译的步骤翻译的步骤包括理解原文、分析原文、翻译、校对和修改等。

首先,译者要对原文进行深入理解,了解原文的内容、语境和目的,然后分析原文的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接着进行翻译,最后进行校对和修改,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通顺性。

5. 翻译的方法翻译的方法包括直译法、意译法、转换法、对比法等。

直译法是指尽可能保持原文的字面意思进行翻译,意译法是指在保持原文意思的基础上进行意译,转换法是指根据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进行转换翻译,对比法是指将原文和译文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异并进行修改。

6. 翻译的技巧翻译的技巧包括用词准确、通顺流畅、语言地道、逻辑严谨等。

译者要根据原文的特点和目的选择合适的词语进行翻译,使译文通顺、流畅、地道,并保持逻辑的一致性和严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纽马克主张译者应根据文本的难易程度,花费翻译所用时间的50% -70% 来审校自己的译文,即使在考试的时候也要审校,如果考试时间为3小时,译 者至少应该留出35分钟进行审校。审校的目的:一是检查译文是否精确 (accurate);二是检查译文是否自然(natural);是否简练,尽量消除 “翻译腔”(translationese)。
虔诚的基督教徒 慈爱的父亲 孝顺的子女;懂礼貌的孩子 贤良的妻子 尽责的丈夫 健康的牙齿 可靠地投资 正当的理由 高收入 丰盛的一餐 美貌 得体的举止
上下文/词语搭配对词 义的影响
Out in the west where men are men. (能骑马打枪的)男子汉
社会文化因素对词义的影 响
理解阶段:语体分析
4
begin to work forward, alternatively. When one has been thrust forward, its barbs catch
in the flesh and hold while the other is being thrust forward, and this motion, which also
翻译实践 2
1. This is a 100-hour reliable engine. 2. He wanted to learn, to know, to teach. 3. She came to see him almost every day for six astonishing
weeks. 4. It is true that during their explorations they often faced
快乐译站
以下是有关翻译的一些言论:
意大利语:Traduttore, traditore. (翻译即叛逆。) Susan Bassnett: 把翻译看成是“译者摆布文本的一个过程”。 据钱钟书先生的研究,在塞万提斯《唐·吉诃德》第二部第六十二章中有“阅读译本就像从反面看花 毯”的比喻。
美国翻译家Margaret Sayers Peden将翻译比喻为一块冰从溶化到再结成冰的过程。 在Susan Bassnett 与Andre Lefevere 两人合编的《翻译,历史与文化》一书的前言中,翻译被 比作婚姻。
ecstasy n. an overwhelming feeling of great happiness or joyful excitement 狂喜,极度兴奋
chloroform n. alternative name: trichloromethane 三氯甲烷 stupor n. a state of near-unconsciousness or insensibility
pumps the poison from the poison sac, is continued until the sting has penetrated to its
full length.
句① 句②
句③ 句④
蜜蜂的唯一武器——刺的结构 蜜蜂的刺在刺伤皮肤全过程中的作用
蜜蜂的唯一武器——刺
His grandfather has
joined the heavenly choir. 升天了
passed away.
逝世了
go west.
归西了
died
死了
breathed one’s last.
断气了
kicked the bucket.Fra bibliotek翘辫子了
kicked up one’s heels.
蹬腿了
3. She came to see him almost every day for six astonishing weeks. 她几乎每天都来看他,连续了六个星期。时间之长,令人吃惊。
4. It is true that during their explorations they often faced difficulties and dangers of the most perilous nature. 他们在攀登中经常遇到的困难和危险的确堪称难中之难,险中之险。
表达阶段
e.g. 1. “He has no hold over you, has he?” “他没把你攥在手心里,对吧?”
e.g. 2. With the meeting to begin in just a couple of hours, I hadn’t the time to worry about such trifles. 不出两个小时会议就要开始,我哪有闲工夫为这些闲事操心。
3
of tube through which flows the poison from the sac to which the sting is attached. As
soon as the point of the sting enters the flesh, two of the prongs, which are barbed,
a3stupor which had deadened sensation, and a4n awakening to find a
little new life(to which she had given being),(added to the great unnumbered multitude of souls(that come and go.))
毛荣贵将翻译比作“吐蚕丝”的过程。蚕吃进去的是桑叶,经过一番咀嚼消化,加工转化,最终吐 出蚕丝。原文为桑,译文为丝。
杨绛先生将翻译比喻为“一仆二主”的事情,即译者这个仆人不仅要忠实于原著这个主人,还要忠 实于读者这个主人。
翻译实践 1
1. Atomic clocks keep time better than 0.01 second a year. 2. He wanted to run, but that would be the worst thing he could do. 3. She came to see him almost every day for six astonishing weeks. 4. It is true that during their explorations they often faced difficulties
difficulties and dangers of the most perilous nature. 5. In the late summer of that year we lived in a village that
looked across the river and the plain to the mountains. 6. Linda is a good singer and a good dancer, a great actress
and a great joker. 7. Somehow our path took us towards the park.
1. This is a 100-hour reliable engine. 这是一台可以连续运转100小时而不出毛病的发动机。
2. He wanted to learn, to know, to teach. 他想学习,增长知识,也愿意教人。
e.g. 3. These developing countries cover vast territories, encompass a large population and abound in natural resources. 这些发展中国家,土地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
校核阶段
校核阶段要特别注意处理好以下问题: 1. 译文在数字、日期、距离、方位以及名称等方面有无错漏;、、 2. 译文中有无漏译的词、句和段落; 3. 译文中有无误译的内容; 4. 译文中有无逻辑不通、行文不顺之处; 5. 译文中有无翻译腔(translationese); 6. 译文中有无误用的标点符号。
5. In the late summer of that year we lived in a village that looked across the river and the plain to the mountains. 那年夏末,我们住在乡下一间小房子里。我们的房子面朝村前的河流和平原那 边的群山。
and dangers of the most perilous nature. 5. In the late summer of that year we lived in a village that looked
across the river and the plain to the mountains. 6. Distance and weight have been measured from at least 3000 B.C. 7.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
第三讲
翻译概论
教学内容
1.9 翻译的过程 快乐驿站 翻译实践
翻译的过程
1.9 翻译的过程
理解 表达
语法分析 语义分析 语体分析 语篇分析
校核
理解阶段:语法分析
1
2
She recalled faintly an ecstasy of pain, the heavy odor of chloroform,
正式/褒义
中性
非正式/贬义
理解阶段:语篇分析
1
2
The sting is a bee’s only weapon. It is not a single spear that appears to the naked ey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