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概论总复习
【免费下载】翻译概论期末复习

翻译概论期末复习1. 基本概念(互译)补偿compensation不可译性untranslatability(untranslatable)达/易懂intelligibility/expressiveness等效原则principle of equivalent effect等值翻译equivalent translation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读者反映论reader’s response读者为中心的翻译标准reader-centered for translation对等物(词语)equivalent对应(部分对应/完全对应)(partial /full )correspondence翻译程序/步骤translation procedures翻译体/翻译腔translationese翻译学translatology/Translation Studies风格style佛经Buddhist Scriptures/sutra符际翻译intersemiotic translation改变说法rewording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归化domestication/naturalization/adaptation/endogenization/target-accommodating translation 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MT)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交替口译consecutive interpreting解码decode可译性translatability(translatable)理解understanding/comprehension流畅fluency乱译/胡译excessively free translation明析化explicitation模仿imitation目的论skopostheorie诗学poetics视点转换shift of perspective释义法/解释法explanation/paraphrase死译/硬译mechanical translation套译/仿译/仿拟imitation通顺smoothness同声传译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透明(度)transparency歪译(意义扭曲)distortion伪译pseudotranslation文本text文本等值textual equivalence文本为中心的翻译标准text-centered criteria for translation文化沟(空缺/非对应)cultural gap误译mis-translation信/忠实faithfulness/fidelity形合hypotaxis形式对等formal equivalence形式对应formal correspondence雅/优美elegance/gracefulness异化foreignization/alienation/exoticization/ exogenization/source-oriented translation 译本/译著translated text/translational work译借(语义转借)calque(loan translation)译文target text, translation, target version, rendering, rendition译语/译入语target language(TL), receptor language, receiving language译语读者target-language reader/TL reader/receiving audience译语文化target-language culture/target culture/receiving culture译者为中心的翻译标准translator-centered criteria for translation译者隐形translator’s invisibility意合parataxis意识形态ideology意译free translation/liberal translation/semantic translation音译法transliteration语际翻译interlingual translation语境context语内翻译intralingual translation语义翻译semantic translation原文/原著source text (ST), SL text, original text, original version/original work原作者SL author, original author源语/译出语source language(SL), original language源语读者source-language reader/SL reader源语文化source-language culture/source culture约定俗成convention再现reproduction/representation赞助patronage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direct translation逐字译word-for-word translation/word-to-word substitution/verbatim translation注释性翻译annotated/commented translation专业人士professionals转换transformation自然naturalness /idiomaticity综合法mixture of methods2. 翻译理论家及其理论信达雅faithfulness,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长期被我国广大译者视为翻译标准。
翻译学概论复习提纲

1、解释翻译、翻译学概念、描述翻译学体系;2、解释以下所讲各翻译学流派的观点,并作简单评价:语言学流派:采用语言学途径研究翻译,认为翻译是比较语言学的一个分支,重点是比较原文与译文的语言成分,强调意义的构成特征以及源语和译语在语言结构方面的差别,即在语音结构、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的对比关系,如英语与汉语的明显不同之处,有复数、时态、词形变化等,英语是圆周句,形合,等等。
这样两种语言在语码转换中就必须按照两种语言的对应规则进行。
文艺学派:文艺途径,文艺学派翻译理论,是运用文艺理论研究翻译、解释翻译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翻译的文艺学理论。
该理论,在20世纪50年代前较盛行,是再现内容与形式统一体中所反映的艺术真实,侧重从原文的文学特征着眼,特别是比较原文和译文的主题结构、风格特色和艺术效果,多照顾原文及原文作者方面的因素。
这种翻译的关键是如何准确传达原文的内容信息,其争论的焦点是:在不可调和的情况下,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哪个更重要? 是忠于原作的内容而不顾读者能否接受,还是变通原文而迁就读者?翻译的核心不是讲求字面意思的真实,而是要体现艺术真实,即精神上的真实,所以在翻译时抵制字对字的死译。
这种途径的具体研究对象主要包括语言的使用域、作品的修辞手段和语言的创造力等方面的问题交际翻译:交际理论学派把翻译看作交流活动,看作是两种语言之间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的一种方式,比较原文和译文在各自语言里的交际功能,并重点从研究信息源、信息和信息接受者、媒体等方面研究翻译问题,认为应该突出信息接受者的作用,强调信息交流而非语言对等,其代表人物包括德国莱比锡学派的卡德和纽伯特等。
在任何交际场合里,信息的内容都会包括三个因素:言语因素即言语表达形式、副语因素即非言语表现的语言相关因素、超语因素即非语言的文化和场合等因素。
交际性翻译的特点是必须使译文在译文读者身上产生出原文对原文读者所产生的那种反映,译者的服务对象是译文读者,因为必须把外来的东西译成地道的译文,搬进译语文化,而不使读者造成理解上的困难。
翻译概论的期末试题及答案

翻译概论的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是翻译的定义?A. 将一种语言文字转化为另一种语言文字B. 将一种语言口语转化为另一种语言文字C. 将一种语言文字进行解释和表达D. 将一种语言文字进行意译和转换答案:B2. 翻译的目的是什么?A. 传达信息B. 提高译者的语言能力C. 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D. 推广翻译行业的发展答案:A、C3. 下列哪项不是翻译的类型?A. 文学翻译B. 口译翻译C. 法律翻译D. 机器翻译答案:D二、简答题1. 请简述翻译的基本原则。
答案:翻译的基本原则包括准确性、流畅性、目标语言的习惯表达和忠实传达原意。
准确性指翻译要准确传达原文的意义;流畅性指翻译要顺畅易读,符合目标语言的语法和表达习惯;目标语言的习惯表达指翻译要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避免直译和生硬的翻译;忠实传达原意指翻译要忠实于原文的意思,不添加、删除或曲解原文的内容。
2. 解释语言转换和意译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答案:语言转换是指将一种语言文字转化为另一种语言文字的过程。
它可以通过直译和意译两种方式实现。
直译是指将原文的词语和句子直接翻译为目标语言的词语和句子,保持原文句法和词汇的结构。
例如,将中文句子“我喜欢吃水果”直译为英文句子“I like to eat fruits”。
意译是指在翻译过程中根据语境和意义的需要对原文进行转换和调整,以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例如,将英文句子“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意译为中文句子“事实胜于雄辩”。
三、论述题请根据你在学习《翻译概论》课程中的所学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翻译的重要性及对于促进跨文化交流的作用。
1. 桥梁作用:翻译作为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桥梁,使得各种信息能够跨越语言边界和文化障碍进行传播和交流。
翻译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使得人们能够更加平等地参与全球化进程。
2. 促进文化传播:翻译能够将一国的文化表达转化为其他语言并传播出去,使得其他国家的人们能够了解和接触到不同的文化。
翻译概论期末总结

翻译概论期末总结一、引言翻译作为一种语言交际活动,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全球化进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翻译概论是学习翻译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翻译的概念、历史、理论和技巧等内容。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对翻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获得了一定的翻译技能。
在此总结中,我将回顾我在这门课上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思。
二、知识回顾1.翻译的概念和分类:翻译是将一种语言的文字、口语或手语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的过程。
根据翻译的形式和途径,可以将其分为口译和笔译。
口译是指即时翻译,而笔译是指将文字材料翻译成另一种语言。
根据翻译的用途和领域,还可以将其分为文学翻译、科技翻译、商务翻译等。
2.翻译的历史:翻译在人类发展进程中有着悠久的历史。
从古代的经典翻译到现代的科技翻译,翻译一直在桥梁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3.翻译的理论:翻译理论是对翻译现象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
常见的翻译理论包括等效理论、功能对等理论、文化转码理论等。
4.翻译的技巧:翻译技巧是为了提高翻译质量和效率而采用的方法。
常见的翻译技巧有逐字翻译、意译、增译和删译等。
三、技能拓展在翻译概论课程中,我不仅学习了翻译的理论知识,还进行了相关的实践训练,提高了我在翻译方面的技能。
1.翻译实践:通过课堂上的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我学会了如何进行翻译实践。
实践中,我积累了一定的翻译经验,并提高了自己的翻译质量。
2.语言能力:翻译需要具备较高的语言能力,包括对原文和目标文的准确理解和运用。
在这门课程中,我通过不断的语言训练,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3.文化素养:翻译涉及到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要准确理解原文中的文化内涵,并在目标文中恰当地表达出来。
通过学习翻译概论,我对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学会了如何在翻译中处理这些差异。
四、评价和反思在这门课程中,我对翻译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并提高了自己的翻译技能。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翻译概论

⼀、翻译的定义•翻译的定义:历史上⼈们对于翻译的定义分为三个阶段,并且对这三个阶段进⾏了研究:1)传统语⽂学研究阶段:借助实际经验来理解翻译,对于翻译的定义往往是⽐喻式的。
例如:鸠摩罗什认为翻译有似嚼饭与⼈,傅雷认为翻译如临画;2)现代语⾔学研究阶段:将⽬光集中在语⾔的对等上。
例如:卡特福德将翻译视为不同语⾔⽂本材料的替代,奈达认为翻译是原语信息的在现;3)当代多学科研究阶段:研究翻译的教的变得多元,从⽂化、社会、符号、⼼理学等多个⾓度对翻译做定义;由于翻译时⼀项极其复杂的活动,通过对翻译本质特征的简要归纳,尝试作出如下定义:翻译是以符号转换为⼿段,意义再⽣为任务的⼀项跨⽂化交际活动。
•翻译活动翻译活动不是⼀种置⾝于时空之外的静态活动,它是翻译主体在⼀定历史条件和⽂化背景中,通过具体的语⾔转换⽽进⾏的⼀种⽬的⼗分明确的实践活动,涉及众多内部和外部的因素。
对内部进⾏纵向的思考和探讨——语⾔:三个层次1)思维:根本上翻译活动赖以进⾏的基础是全⼈类具有思维活动的事实,⼈类思维的共性构成了翻译的思维层次;2)语义:思维的实现需要语⾔,以达到传情达意的⽬的,⽤⼀种语⾔符号传达另⼀种语⾔符号的意义,构成了翻译的语义层次;3)美学:语⾔除传情达意之外,还具有审美功能,尤其是⽂学语⽂,更⾼层次的要求。
对外部进⾏横向的思考和探索——⽂化:三个层⾯1)意愿:翻译活动具有⽬的性,它总与某种政治、宗教、经济或社会需要紧密联系,因⽽翻译⽬的影响到了作品选择、翻译⽴场和翻译⽅法;2)现实:不同国家民族在语⾔、⽂学、⽂化、⼼理⽅⾯存在差异,阻碍翻译活动的顺利进⾏,促进⼈们对翻译可⾏性的思考;3)道德:翻译主体——译者受社会道德的约束,⽆法从⼼所欲;对翻译的评价也⽆法摆脱作为社会意识形态表现之⼀的道德的约束;•翻译的特性:1)社会性:翻译活动存在是因为⼈之间的交流需要,⼈与⼈之间的交流所形成的关系具有社会性;2)⽂化性:翻译的本质作⽤——克服语⾔障碍的精神沟通,通过⽂化层⾯的交流得到;翻译活动也收⽂化语境的影响;翻译的实际操作——语⾔转换,不能不考虑⽂化因素;3)符号转换性:巴斯奈特》翻译是⼀种语⾔⾏为,本质上属于符号学范畴,翻译活动⾸先体现在符号的转换层⾯;4)创造性:翻译的全过程是参与原⽂创造的能动的过程——语⾔结构重建、⽂化语境重建、新的读者和解读;5)历史性:翻译随着历史发展不断丰富着内涵和形式;翻译能⼒随历史发展——新的翻译可⾏性;翻译⽆定本——翻译活动的历史局限以及不断超越局限不断突破的必要性;⼆、翻译的过程•中西翻译简史:1)西公元前三世纪中叶 / 古罗马对希腊作品的译介 / ⽤拉丁语翻译改编希腊作品罗马帝国后期⾄中世纪初期 / 圣经的翻译 ⽤拉丁语翻译圣经中世纪中期 / 典籍的翻译 / 从阿拉伯语译成拉丁语欧洲⽂艺复兴运动时期 / 翻译活动深⼊到思想、政治、宗教、哲学、⽂学各领域 / 民族语⾔的地位⽂艺复兴后 / 翻译古典著作和近现代作品 /⼆战后⾄今 / 机器翻译 / 翻译的规模范围形式都⼤变2)中东汉到宋 / 佛经翻译明末清初 / 西学翻译鸦⽚战争到清末 / 西学翻译改⾰开放⾄今 / ⼤规模的翻译活动•中西传统翻译观:1)西译者理解作品意思译者掌握两种语⾔译者不屈从逐字翻译译者遵守约定俗成的译法译者注意表达和谐、措辞连贯、衔接紧密,语⾔优美、赏⼼悦⽿缺点:未提及忠实——“信”的程度2)中译者的道德修养服务公众和社会的群体本位思想⼈⽂主义的语⾔观倾向于⽂学翻译的艺术性理论基础——哲学和美学•翻译活动的丰富性:翻译类型多样性:雅各布森将翻译分为三类:语内、语际、符际翻译过程多样性:翻译形态多样》合作翻译、独⾃翻译、传教⼠翻译活动;⽂本形态多样性》1920前后译作的规范;翻译策略多样性》直译/意译、忠实/再创造翻译结果多样性:变译现象(翻译变体)•翻译的过程:指翻译的动态意义,有⼴义和狭义之分。
翻译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翻译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 下列哪个选项最符合翻译的定义?A)将一种语言文字转换为另一种语言文字B)将一种语言口头表达转换为另一种语言口头表达 C)将一种语言文字转换为另一种语言口头表达D)将一种语言口头表达转换为另一种语言文字正确答案:A2. 以下哪个属于翻译过程中的“过程语言”?A)源语言B)目标语言C)中介语言D)工具语言正确答案:C3. 以下哪个属于翻译的“目的语”?A)源语言B)理解语言C)通信语言D)目标语言正确答案:D4. 文学翻译中,翻译者的主要任务是:A)保持原文的风格和意境B)译出目标语言读者能理解的内容C)将原文中的文化差异减少到最低D)使用逐字逐句翻译法正确答案:A5. 针对机器翻译的下列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A)机器翻译可以替代人工翻译B)机器翻译永远不会出现错误C)机器翻译的翻译质量已经超过人工翻译 D)机器翻译需要人类的干预和修正正确答案:D二、简答题(共30分)1. 简述翻译的基本原则。
翻译的基本原则包括:忠实原文、流畅通顺、意义准确、意境传达和适应读者需求。
忠实原文原则指在翻译过程中,要尽量准确地传达源语言的原意,不添加、删减或曲解内容。
流畅通顺原则强调翻译的表达要符合目标语言的习惯用法和语法结构,使读者能够自然理解。
意义准确原则要求译文在传达原意的同时,要尽量减少歧义,并保持与原文相似的语义效果。
意境传达原则强调翻译要传达原作的文学和情感效果,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与原文相似的艺术享受。
适应读者需求原则指翻译要符合目标读者的语言习惯、文化背景和阅读需求,使译文更具可读性和可接受性。
2. 请简述“功能对等”翻译理论。
“功能对等”翻译理论认为,在跨文化交际中,译者应根据目标语言的语言结构、文化背景和读者需求,通过调整和改变源语言表达形式,以达到与源语言相似的交际功能。
该理论主张翻译结果在目标语言中应呈现出与源语言相似的交际目的和效果,而不是简单地进行词语的替换或句法结构的转换。
翻译概论总结试卷教案

多项选择:1。
Roman Jakobson's tripartite classification:intralingual translation (rewording), interlingual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proper), and intersemiotic translation (transmutation)2. text types: technical, institutional, literary translation3. outline of major theories of translation:(1) Chronologically (by the time of their birth or occurrence):the philological, hermeneutic, linguistic, communicative,sociosemiotic, skopos, manipulative,norm,post—structuralist,postcolonial(2)topologically (by the particular approach adopted or focus directed by their proponents): thei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may be grouped into the philological, linguistic, functionalist, semiotic,cultural, philosophical.重要概念:1. translation studies:(1)。
The paper “the name and nature of translation studies" written by James Holmes in 1988, marks the birth of the discipline of TS。
翻译概论知识点总结

翻译概论知识点总结翻译是人类交流和交融的桥梁,它在交流和交融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跨语言交流和翻译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从翻译的定义、分类、原则、步骤、方法和技巧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帮助读者对翻译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1. 翻译的定义翻译是指将一种语言的文字内容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过程。
它是一种语言间的沟通方式,通过翻译,人们可以跨越语言的障碍,实现文化交流和交融。
翻译包括口译和笔译两种形式,口译是指在交谈中即时翻译,笔译是指通过文字将一种语言的内容转换成另一种语言。
2. 翻译的分类根据翻译的形式和内容,可以将翻译分为文学翻译、科技翻译、商务翻译、口译、笔译等多种类型。
文学翻译是指将文学作品进行翻译,科技翻译是指对科技文本进行翻译,商务翻译是指对商务文件和会议内容进行翻译,口译是指即时的口头翻译,笔译是指通过文字进行翻译。
3. 翻译的原则翻译的原则包括忠实原文原则、意译原则、规范原则、通顺原则等。
忠实原文原则是指尽可能忠实地保持原文的字面意思,意译原则是指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根据目标语言的文化和习惯进行意译,规范原则是指根据目标语言的规范和习惯进行翻译,通顺原则是指翻译的语言要通顺、流畅,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4. 翻译的步骤翻译的步骤包括理解原文、分析原文、翻译、校对和修改等。
首先,译者要对原文进行深入理解,了解原文的内容、语境和目的,然后分析原文的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接着进行翻译,最后进行校对和修改,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通顺性。
5. 翻译的方法翻译的方法包括直译法、意译法、转换法、对比法等。
直译法是指尽可能保持原文的字面意思进行翻译,意译法是指在保持原文意思的基础上进行意译,转换法是指根据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进行转换翻译,对比法是指将原文和译文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异并进行修改。
6. 翻译的技巧翻译的技巧包括用词准确、通顺流畅、语言地道、逻辑严谨等。
译者要根据原文的特点和目的选择合适的词语进行翻译,使译文通顺、流畅、地道,并保持逻辑的一致性和严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复习题
二、综合论述题
请以下列译例为例,论述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指导翻译实 践中的优缺点。
译例1. Money makes the mare go. 有钱能使马蹄忙。
译例2.
I can’t recall his ever uttering a word that was purely matter-of-fact, and not deeply drawn from his innermost. 照我所记得的,他从没有说过一句完全乏味的话;每一句话总是从心坎里掏出来的。
第五章 翻译的创意
1. 翻译的创造性(P68) 2. 创意与忠实(P75)
第六章 翻译的目的
1. 翻译目的与翻译策略(P83) 2. 翻译过程中哪些角色会影响到翻译目的 3. 雅各布逊从符号学将翻译分类为哪些(P87) 4. 翻译的两大基本目的(P91)
第七章 翻译的分类
1. 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各自包括哪些文体 2. 翻译的P195-198)
第十三章 形合与意合
形合意合的术语及定义 形合意合在翻译中的灵活使用(三策略P206)
第十四章 翻译风格
1. 风格的组成:内容+形式 2. 风格的可译与不可译 3. 风格的表现手段:P222-226 4. 影响翻译过程中风格转移的因素:P227-231
第十五章 翻译的得与失
1. 翻译的失: 2. 翻译的得: 3. 如何看待翻译的得与失
期末考试题型
一、填空题(1'*15=15') 二、术语匹配(1'*15=15') 三、简答题 (4'*10=40') 四、综合论述题(30')
期末复习题
一、简答题 1. 简述翻译与理解的关系并举例说明。 2. 简述直译和逐字译的区别并举例说明。
第一章 翻译的本质
1. 对翻译及译者的宏观比喻 2. 对翻译过程的比喻 3. 翻译的本质(P13) Q:试举几例并说明这些比喻如何体现翻译的本质
第二章 翻译的原则
国内 1. 许渊冲: 2. 严复: 3. 鲁迅: 4. 傅雷:
5. 钱钟书:化境
6. 辜正坤:绝对-最高-具体 最佳近似度
第二章 翻译的原则
第二章 翻译的原则
Q:初学者而言,应采用怎么样的翻译原则
第三章 翻译与文化
1.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2. 翻译中的文化渗透:异质性(foreigness) 3. 文化差异与翻译:英汉语的不同(P37)
Q:佛经翻译对我国文化的影响
第四章 译者的素质
1. 译者的责任:宏观、微观 2. 译者素质:奈达(4个条件 P49) Q:译者一定要懂一点翻译理论吗,请举例阐述。 译者在社会和文化层面有哪些责任?
第八章 机器翻译
机器翻译的分类及其英文表达 机器翻译的简史
第九章 理解与翻译
1. Eugene A. Nida 的翻译步骤(P136) analysis, transer, restructuring, testing 2. Gorge Stainer 的翻译步骤 initiative trust, aggresstion, incorporation, compensation
第九章 理解与翻译
翻译中理解与表达的关系 (P137-146)
第十章 直译与意译
1. 直译与逐字译的区别(P151) 2. 意译与直译的区别 3. 意译与直译各自的优缺点
第十一章 翻译的等值与近似
1. 等值的层次(P170) 2. 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的辩证关系
第十二章 归化与异化
1. 归化与异化的术语命名者及定义(P186) 2. 归化异化的优缺点 3. 归化异化与直译意译之间的关系 4. 归化异化策略下 各自有哪些翻译技巧 5. 归化异化的辩证关系
国外 1. Alexander Fraser Tytler: 三原则(P21) 2. Catfort: 篇章等值(行文、形式) 3. Eugene A. Nida: 动态对等-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 4. Peter Newmark: 文本功能(表达、信息、呼唤) 语义翻译、交际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