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2010年地理信息科技进综述

合集下载

中国地理信息系统

中国地理信息系统

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基于地理空间数据的信息处理工具,它能够收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空间数据,为地理空间分析提供有力支持。

中国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迅速,对于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中国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当时在北京、上海等地开始进行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和应用。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中国地理信息系统逐渐发展壮大,并形成了独特的发展路径。

1980年代,中国开始引进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设备,开展了一系列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和应用项目。

1990年代,中国加大了地理信息系统的研发和应用力度,多个省市开始建设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实现了地理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共享。

2000年代,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取得了重大突破,开展了国土资源遥感监测、地质灾害预测、城市规划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工作。

同时,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地理信息系统的政策和标准,促进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健康发展。

二、中国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领域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国土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城市规划、交通运输、农业资源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 国土资源管理:中国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对土地利用、资源分布、环境状况等进行监测和评估,为国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2. 环境保护: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环境的污染源、生态系统、自然灾害等进行分析和预测,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3. 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分析城市的用地结构、道路网格、交通流量等因素,为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4. 交通运输: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道路、铁路、航空等交通网络进行分析和优化,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5. 农业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对农田、种植结构、气候条件等进行分析和评估,为农业生产的决策和管理提供支持。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地理信息系统(GIS)成为了越来越多领域的必备工具。

GIS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地图学的知识,将地理数据进行分析、存储、管理、处理、展示和共享的技术系统。

相比传统的地图绘制,GIS具有更加精确、高效、多样化等优势。

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公共管理领域是GIS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

政府部门可以利用GIS技术对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资源环境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决策。

举个例子,每年一些城市都会遭受洪涝灾害的威胁。

政府可以通过GIS技术对水文数据、地形等进行分析,得出洪水分布、淹没范围、人员疏散路线等相关信息,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GIS在商业领域也有着广泛应用。

在服务业中,GIS可以用来分析市场营销策略、客户群体的分布和消费习惯等,帮助企业更好地制定营销策略。

在物流业等方面,GIS则可以对供应链、运输流量等因素进行分析,提高物流系统的效率。

这些数据能够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有优势的位置。

在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方面,GIS不仅可以为政府做出决策,也可以作为市民参与城市建设的载体。

例如一些城市的“数字城市”建设项目之中就融入了GIs技术,市民可以通过移动设备查看城市规划布局、交通线路等信息,帮助参与市政建设与规划。

近年来,随着高分辨率遥感技术的发展,GIS的应用正在进一步拓展。

高分辨率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卫星、无人机等手段获取高清晰的影像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与GIS系统进行融合,可以更准确、全面地反映地理信息的全貌。

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可以与GIs技术进行结合,进一步提升GIS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

当然,GIS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GIS数据的获取和管理成本比较高,需要大量人力和物力的投入。

而另一方面,GIS的应用过程也存在数据隐私、安全问题等,需要进行更加系统、安全的数据管理。

总的来说,GIS在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用前景广阔。

未来,GIS技术将会进一步发扬光大,逐渐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变,帮助更多企业和社会机构提高工作效率和决策水平。

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2010年地理信息科技进

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2010年地理信息科技进
厦门精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10- 02-12
江苏省兵要地志信息系统
1.史照良2.刘华建3.曹泉根4.徐建新5.郦斌6.胡雪松7.周为远8.张光伟9.殷利民10.夏丽华11.陈年松12.羌树华
江苏省测绘工程院
2010-02-13
数字太原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及应用
1.张宝玉2.胡文元3.金志国4.白托明5.李晓红6.刘晓丽7.卫启云8.曾波9.洪志远10.王琪11.任小燕12.杨立晖
2010-
03-17
基于约束条件的东莞市城镇适度人口规模研究
1.欧阳南江2.裴志武3.陈明辉4.黎夏5.黎海波6.李少英7.沈奇祥8.刘轶伦
1.东莞市地理信息与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2.中山大学
2010-
03-18
区域性遥感空间信息服务平台
1.彭玲2.池天河3.吴仁彪4.胡建平5.沈笑云6.赵忠明7.董春华8.梁融韬
1.深圳市规划国土房产信息中心
2.武汉大学
2010-
02-04
汶川地震灾害专题制图工程研究与应用
1.陈军2.史培军3.王东华4.赵勇5.范一大6.王静爱7.刘连友8.杨思全9.曾文军10.赵婷婷11.李忠良12.方伟华
1.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2.北京师范大学
3.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
4.成都地图出版社
2010-02-05
3.北京辰安伟业科技有限公司
2010-
03-11
1:25万社会公众版地图试生产
1.何保国2.张志艺3.段志强4.邱儒琼5.周荣6.司燕玲7.邓跃明8.禄丰年
1.湖北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2.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3.河南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2010-
03-12

中国的地理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

中国的地理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

中国的地理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地理技术在中国得到了广泛应用。

地理技术通过收集、处理和分析地理数据,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则是地理技术的重要工具之一。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地理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和应用。

一、地理技术的发展地理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应用的学科,涵盖了地理学、计算机科学、测绘学、遥感科学等多个领域。

中国的地理技术起步较早,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1.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地理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卫星、飞机等无人机获取地球表面的信息。

中国在遥感技术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拥有众多的遥感卫星,如高分系列卫星、资源三号卫星等。

这些卫星提供了高分辨率、高精度的地理数据,为环境监测、资源调查和灾害评估等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 全球定位系统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简称GPS)是一种通过卫星定位的导航系统。

中国在GPS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建立了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导航系统。

北斗系统不仅提供了精确的定位、导航和时间服务,还为交通运输、农林渔业、公共安全等领域提供了广泛的应用。

二、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是将地理数据结合空间分析方法进行整合和处理的系统,可以实现地理数据的存储、查询、分析和可视化展示。

在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1. 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地理信息系统为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提供了全面的支持。

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城市的用地状况、交通网络、环境污染等进行分析和评估,为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地理信息系统还可以帮助进行土地利用监测和变更调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并合理规划城市发展。

2. 自然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在自然资源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等进行调查和监测,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利用。

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2010年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资料

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2010年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资料
2010-03-30
2010-
03-15
信息化测绘服务体系建设与应用研究
1.向泽君2.谢征海3.徐占华4.李仁忠5.王昌瀚6.梁建国7.薛梅8.颜宇
1.重庆市勘测院
2.重庆数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
2010-
03-16
江苏海事局(长江段)地理信息系统
1.龚越新2.李绍华3.朱士才4.徐建新5.王磊6.王勇7.袁桂生8.邢闽
江苏省测绘工程院
3.北京中地时空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2010- 01-04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质量控制体系建立与工程化应用
1.王东华2.商瑶玲3.刘建军4.张元杰5.吉建培6.李雪梅7.杜晓8.倪文辉9.孙洪双10.刘云峰11.胡兴树12.魏德照13.陈春华14.李力勐15.王立新
1.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2.陕西测绘局
3.黑龙江测绘局
4.四川测绘局
5.海南测绘局
6.重庆测绘院
7.北京吉威数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二等奖项目
证书号
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人
主要完成单位
2010-
02-01
电力GIS应用研究与实践
1.刘建明2.林韩3.李功新4.蔡师民5.赖征田6.刘金长7.许元斌8.杨成月9.李浩松10.蔡振才11.郑佩祥12.刘升
2010-
03-17
基于约束条件的东莞市城镇适度人口规模研究
1.欧阳南江2.裴志武3.陈明辉4.黎夏5.黎海波6.李少英7.沈奇祥8.刘轶伦
1.东莞市地理信息与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2.中山大学
2010-
03-18
区域性遥感空间信息服务平台
1.彭玲2.池天河3.吴仁彪4.胡建平5.沈笑云6.赵忠明7.董春华8.梁融韬

地理信息系统(GIS)发展趋势综述

地理信息系统(GIS)发展趋势综述

地理信息系统(GIS)发展趋势综述摘要:地理信息系统(GIS)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而形成的一门新兴技术,计算机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发展,GIS应用程度和应用范围随之深入扩大,正处于急剧变化与发展之中。

本文结合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特点,分析GIS的发展趋势及其主要功能。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GIS)网络GIS开放式GIS虚拟GIS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是以采集、存储、管理、分析、描述和应用整个或部分地球表面(包括大气层在内)与空间地理分布有关的数据信息的计算机系统。

它由硬件、软件、数据和用户有机结合而成。

它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地理空间数据的采集、编辑、管理、分析、统计与制图等。

GIS始于60年代的加拿大与美国,尔后各国相继投入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自80年代末以来,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地理信息的处理、分析手段日趋先进,GIS技术日臻成熟,已广泛地应用于城市规划、市政管理、政府管理、环境、资源、交通、公安、灾害预测、经济咨询、投资评价和军事等与地理信息相关的几乎所有领域。

随着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地球(DigitalEarth)的提出与实施,以及GIS应用程度的不断深入和应用范围的逐渐扩大,GIS正处于急剧变化与发展之中,并对GIS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本文就目前地理信息系统的热点问题进行介绍、分析和总结。

GIS技术依托的主要平台是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

进入90年代以来,计算机核心部件CPU的处理速度愈来愈快、性能价格比更高;其存储器可实现将大型文件映射至内存的能力,且能存储海量数据。

随着多媒体技术、空间技术、虚拟实景、数字测绘技术、数据仓库技术、计算机图形技术以及三维图形芯片、大容量光盘技术与宽频光纤通讯技术的突破性进展,特别是消除数据通讯瓶颈的卫星互联网的建立,以及能够提供接近实时对地观测图像的高分辨、高光谱、短周期遥感卫星的大量发射,所有这些为GIS技术的广泛、深入应用展示了更加光明的前景。

地理信息系统综述

地理信息系统综述

GIS及其在城市生态规划应用综述摘要近年来,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在理论、应用、软件开发以及产业化方面都得到了快速发展。

本文主要论述了GIS的发展历史、GIS的构成、功能。

提出了目前GIS研究的热点以及GIS在城市生态规划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GIS构成、GIS功能、GIS研究热点、城市生态规划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

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1 GIS简史自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Tomlison博士提出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以后,在60年代中期加拿大首次建立了CGIS。

于70年代开始,GIS进入了巩固阶段,这一时期由于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的发展以及在自然资源和环境数据处理的应用,促进了GIS迅速发展[7]。

美国推出了两个著名的GIS:即美国环境系统研究所(ESRI) 开发的ARC/INFO和美国商业部人口普查局开发的TIGER系统。

这两个GIS系统提出的关于地理信息的组织方式,对GIS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经过30多年、几个阶段的发展,数据库的结构设计、空间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及GIS通用软件等都已发展成为较成熟的理论体系[3]。

特别是80年代以来,GIS软件的商品化已在全世界全面展开,先后出现了闻名于世的ARC /INFO、SYSTEM—9、INTERGRAPH、GENAMAP等大型GIS软件及SPAM、ILWIS、MAPINFO、ATLA S 等中小型软件。

这些软件都已在土地评价、土壤侵蚀控制、水资源调查与管理、社会经济规划、灾害评估以及野生动植物保护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2]。

我国的GIS发展较欧美先进国家起步约晚15年左右,但发展速度并不很慢。

2010年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

2010年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
区域性遥感空间信息服务平台
彭玲等
1.天津中科遥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3.中国民航大学
2010-03-19
地震灾情三维GIS实时标注系统
帅向华等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2010-03-20
天津市燃气管网地理信息系统
韩振镖等
天津市测绘院
2010-03-21
基于数字航测的平坦地区3D数据生产的关键技术研究
任维成等
山东正元地理信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2010-03-22
石家庄城市数字房产地理信息系统
张伟等
1.石家庄房屋资产权属登记监理中心
2.石家庄石房房产测绘所
2010-03-23
智能地址编码与匹配技术
张曼平等
1.深圳市规划国土房产信息中心
2.北京海澄华图科技有限公司
2010-03-24
佛山市顺德区公共地理信息平台
面向行人的导航电子地图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应用
孙玉国等
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0-02-15
苍穹国土资源信息综合管理平台
朱泉根等
北京苍穹数码测绘有限公司
2010-02-16
村镇异构数据空间框架建模与实现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蒋捷等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三等奖
2010-03-01
煤航e鸟智能巡检系统
2.陕西测绘局
3.黑龙江测绘局
4.四川测绘局
5.海南测绘局
6.重庆测绘院
7.北京吉威数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二等奖
2010-02-01
电力GIS应用研究与实践
刘建明等
1.国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
2.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北京中地时空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2010- 01-04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质量控制体系建立与工程化应用
1.王东华 2.商瑶玲3.刘建军4.张元杰5.吉建培6.李雪梅7.杜 晓8.倪文辉9.孙洪双10.刘云峰11.胡兴树12.魏德照13.陈春华14.李力勐15.王立新
1.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2.陕西测绘局
1.太原市国土资源局
2.山西省测绘工程院
3.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4.太原市基础地理数据中心
2010-02-14
面向行人的导航电子地图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应用
1.孙玉国 2.赖丰福3.曹晓航 4.张亚非 5.金水祥6.徐晋辉7.何晶8.张石9.宁莹10.张远见11.陈丹12.刘茜
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0-02-06
吉奥地理信息服务平台软件及工程应用
1.刘奕夫2.王国良3.卢轶4.谭成国5.宋爱红6.朱伟奇7.侯涛8.龙燕军9.孙淮涟10.杨曦11.刘双全12.吴克源
武大吉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10- 02-07
数字管道技术研究与重大工程应用
1.王瑞萍 2.吴宏 3. 陈向新 4.王小平5.耿作孝6. 谭志强7.袁少山8.李海川9. 张对红10. 李铁军11.刘虎12.马延平
1.大庆油田工程有限公司
2.中国石油西气东输管道(销售)公司
3.中国石油管道建设项目经理部
4.北京都宜环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10- 02-08
地理空间信息服务模式的创新性研究
1.张新长 2.熊友谊3.王勇4.熊爱武5.李照6.邱洪钢7.熊四明8.王海鹰9.康停军10.胡金华11.舒小波12.李安敬
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2010年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项目
证书号
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人
主要完成单位
2010- 01-01
跨平台大型GIS平台软件
1.钟耳顺2.宋关福3.王尔琪4.梁军5.曾志明6.陈俊华7.谢林8.李玮顾9.胡中南10.李绍俊11.陈国雄12.陈勇13.裘立14.李文龙15.苏博
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1.广州市欧科地理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2.中山大学
2010- 02-09
苏州市基础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1.高苏新2.黄玉芳3.李新佳4.李康5.刘争齐6.李宏7.潘吉 8.蒙立坤9.李林燕 10.宋斌11.陈继山12.江华斌
苏州市城市规划编制(信息)中心
2010-02-10
重庆市省级应急平台和城市应急联动技术研发与示范
1.罗灵军2.胡力 3.张泽烈4.袁超5.邓仕虎 6.李静7.张治清 8.朱俊丰9.王斌
重庆市地理信息中心
2010- 02-11
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平台KingMap3.0
1.姚术林 2.姚树元3.杨槐4.范经谋5.邱祥峰6.朱永强7.杨浩8.宋跃明9.龚发芽10.乔志勇11.周辉腾 12.吴良文
厦门精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1.郭仁忠2.彭子凤3.任福4.唐岭军5.艾廷华6.杜清运7.张曼平8.阮依香9.李春阳10.陈美云11.刘一12.陈贞
1.深圳市规划国土房产信息中心
2.武汉大学
2010-
02-04
汶川地震灾害专题制图工程研究与应用
1.陈军2.史培军3.王东华4.赵勇5.范一大6.王静爱7.刘连友8.杨思全9.曾文军10.赵婷婷11.李忠良12.方伟华
2010- 01-02
基础地理信息时空数据库技术
1.唐新明2.汪汇兵3.雷兵4.史绍雨5.王晓国6.李霖7.吉建培8.殷福忠9.郭勇10.张元杰11.王鸿燕12.杨平13.李忠14.乔庆华15.欧阳斯达
1.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2.国家测绘局卫星测绘应用中心
3.陕西测绘局
4.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5.武汉大学
6.黑龙江测绘局
2010- 01-03
大型三维GIS平台研发与应用
1.吴信才 2.刘修国3.谢忠4.周顺平5.郑坤6.花卫华7.徐世武8.樊文有9.曾文10.张发勇11.万波12.吴亮13.刑廷炎14.刘福江15.刘永
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2.武汉中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及其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证书号
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人
主要完成单位
2010-
03-01
煤航e鸟智能巡检系统
1.吕亚军2.何占国3.赵军4.张继忠5.雷国峰6.吴良超7.于子华8.孙作勇
西安煤航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2010-
03-02
陕西省测绘成果资料档案管理信息平台
3.黑龙江测绘局
4.四川测绘局
5.海南测绘局
6.重庆测绘院
7.北京吉威数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二等奖项目
证书号
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人
主要完成单位
2010-
02-01
电力GIS应用研究与实践
1.刘建明2.林韩3.李功新4.蔡师民5.赖征田6.刘金长7.许元斌8.杨成月9.李浩松10.蔡振才11.郑佩祥12.刘升
1.国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
2.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2010-
02-02
政务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共享服务体系建设及应用
1.李军 2.彭 凯3.毛东军4.刘志荣5.陈桂红6.张 宁7.付 哲8.田 鹏9.朱向明10.李娜11.林绍福12.朱浩东
北京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
2010-
02-03
自适应空间数据处理与动态地图集系统
1.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2.北京师范大学
3.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
4.成都地图出版社
2010-02-05
Chinastar数字地球软件平台技术研究与用
1.邬伦 2.翁敬农 3.田原4.蔡恒5.高勇 6.刘瑜7.杨雪8.隋正伟 9.汪乙飞10.李东11.王苏 12.陈志平
1.北京大学
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0-02-15
苍穹国土资源信息综合管理平台
1.朱泉根2.宁志宇3.谭吉福4.朱江5.周水晶6.段德亮7.苏望发
北京苍穹数码测绘有限公司
2010- 02-16
村镇异构数据空间框架建模与实现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1.蒋捷2.王茜3.黄蔚4.卢卫华5.郑新燕6.赵力军7.谢华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三等奖项目
2010- 02-12
江苏省兵要地志信息系统
1.史照良2.刘华建3.曹泉根4.徐建新5.郦斌6.胡雪松7.周为远8.张光伟9.殷利民10.夏丽华11.陈年松12.羌树华
江苏省测绘工程院
2010-02-13
数字太原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及应用
1.张宝玉2.胡文元3.金志国4.白托明5.李晓红6.刘晓丽7.卫启云8.曾波9.洪志远10.王琪11.任小燕12.杨立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