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七言诗“20200702

合集下载

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诗句只要句子

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诗句只要句子

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诗句只要句子1. 关于节气的古诗有关24节气的古诗如下立春苏轼《惠嵩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雨水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惊蛰韦应物《观田家》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春分徐铉《春分日》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

绿野徘徊月,晴天断续云。

清明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谷雨王恽《木兰花慢》问东城春色,正谷雨,牡丹期。

立夏陆游《幽居初夏》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小满欧阳修《归田园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二)》野棠梨密啼晚莺,海石榴红啭山鸟。

田家此乐知者谁?我独知之归不早。

芒种陆游《时雨》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夏至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准,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小暑韩翃《幸有心期当小暑》朝辞芳草万岁街,暮宿春山一泉坞。

青青树色傍行衣,乳燕流莺相间飞。

大暑陈天瑞《大暑松下卧起》亭亭松篁边,小池开菡萏。

立秋杜牧《早秋客舍》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

独夜他乡泪,年年为客愁。

处暑苏泂《长江二首》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

白头更世事,青草印禅心。

白露王安石《八月十九日试院梦冲卿《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

秋分贾岛《夜喜贺兰山见访》漏钟仍夜浅,时节欲秋分。

泉聒栖松鹤,风除翳月云。

寒露白居易《池上》嫋嫋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

霜降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立冬李白《立冬》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小雪岑参《白雪歌武判官归》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大雪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冬至杜甫《小至》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

二十四节气相关的诗歌

二十四节气相关的诗歌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二十四节气相关的诗歌篇一: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诗词(中考用)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古诗词『立春』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

便与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

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苏轼《减字木兰花·立春》『雨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惊蛰』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

鳞鳞江色涨石黛,嫋嫋柳丝摇麴尘。

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真。

——陆游《春晴泛舟》『春分』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

绿野徘徊月,晴天断续云。

燕飞犹个个,花落已纷纷。

思妇高楼晚,歌声不可闻。

——徐铉《春分日》『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谷雨』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白居易《惜牡丹花》『立夏』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司马光《客中初夏》『小满』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

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欧阳修《五绝·小满》『芒种』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陆游《时雨》『夏至』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小暑』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

青奴被荐枕,黄奶亦升堂。

鸟语竹阴密,雨声荷叶香。

晚凉无一事,步屧到西厢。

——庞铸《喜夏》『大暑』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立秋』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唯将满鬓雪,明日对秋风。

——李益《立秋前一日览镜》『处暑』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

池上秋又来,荷花半成子。

——白居易《早秋曲江感怀》『白露』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七律·廿四节气

七律·廿四节气

七律·二十四节气(前言)初颁夏历事农耕,春雨惊春宇宙明。

物象跟随呈气候,阴阳交换应花莺。

年分季节风云变,勤种粗粮稻谷精。

日月轮回天地转,周而复始四时清。

七律·立春尾对年头是为先,迎新辞旧岁依然。

山村爆竹声声亮,峻岭梅花朵朵鲜。

河岸柳丝呈翠色,田间小麦弄青弦。

鹧鸪远处回音脆,土里冬虫不再眠。

立春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

七律·雨水东风解冻气温回,鸿雁翩翩传信来。

润物无声春雨洒,流云有意画窗推。

农家播种山村闹,土地翻新嫩柳徊。

远望群峰含黛色,初闻昨夜响惊雷。

雨水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七律·惊蛰夜半春雷大地惊,河边柳树跃黄莺。

桃花鲜艳游人爱,碧水清幽候鸟鸣。

万物生长需雨润,百虫苏醒唤农耕。

群山峻岭风光好,赏遍苍灵景色青。

惊蛰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

注:苍灵,春天的别称。

苍灵即青帝,位于东方司春之神。

七律·春分杨柳青青嫩草长,莺飞遍野麦苗香。

春雷阵阵惊天地,闪电频频缀彩妆。

昼夜平分梁燕语,山花争艳杜鹃殇。

犁牛翻土忙耕种,憨厚农家唱吉祥。

春分三候:一候玄乌至,二候雷始发声,三候始电。

七律·清明细雨纷纷映晚晴,游人扫墓兆清明。

思贤一日无烟火,祭祖三场有豆羹。

翠柳依依河岸影,红花点点树林行。

耕牛翻土田间闹,峻岭深深布谷鸣。

清明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

注:豆羹:水豆腐做的汤,祭奠时叫羹。

七律·谷雨沿河嫩柳绿成行,田野山歌响四方。

播谷适时仿大舜,采桑应节效嫘娘。

青蛙隔岸声声脆,幼鸟离枝步步惶。

陇上新秧呈翠景,村边碧水映朝阳。

谷雨三候:一候萍始生;二候呜鸠拂其羽;三候戴胜降于桑。

注:大舜:远古帝王。

嫘娘:指嫘(lei)祖,传说中养蚕的创始人。

七律·立夏清和入夏艳阳天,初露青荷嫩角鲜。

杜宇声声鸣谷底,瓜藤蔓蔓绕林巅。

闲游蚯蚓掀新土,漫唱蝼蛄闹碧泉。

浅水秧苗亲细浪,丝丝翠柳戏云烟。

寒露七言诗

寒露七言诗

寒露七言诗什么是寒露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七个节气,秋季的第五个节气。

斗指戊;太阳到达黄经195°;在每年公历10月7日-9日交节。

寒露,是深秋的节令,干支历戌月的起始。

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

进入寒露,时有冷空气南下,昼夜温差较大,并且秋燥明显。

寒露以后,北方冷空气已有一定势力,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冷高压控制之下,雨季结束。

从气候特点上看,寒露时节,南方秋意渐浓,气爽风凉,少雨干燥;北方广大地区已从深秋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

寒露传统习俗主要有赏枫叶、吃芝麻、吃螃蟹、饮秋茶等。

寒露七言诗(精选29首)寒露到,冰冷的是天气,温暖的是情意,萧条的.是季节,深浓的是友谊,飘零的是落叶,传递的是祝福,寒露,天寒多添衣,愿你健康相伴,笑口常开。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寒露七言诗(精选29首),希望对你有帮助!寒露七言诗1七绝《寒露深秋》组诗张杰微寒日暖已知秋,只有鸡冠色尚稠。

三叶清新柔绿在,等闲皓月正当头。

寒露七言诗2七绝秋菊(新韵)张杰(黑龙江)横斜菊影色颜新,朵朵堪怜古与今。

不晓花间常醉卧,却言美梦到明晨。

寒露七言诗3瑞龙吟·心桥(新韵)张杰天难负!新世态问何方,艳花杂树。

凡心欲动谁人,未安小住,私心汩汩。

要清楚!沧海涌流凭舵,莫言争渡。

凌晨迷醒窗前,鲜花朵朵,人称锦簇。

曾忆家贫褴褛,土泥四壁,平常寒素。

仰母奋发前途,躬瑾脱辱。

鸡鸣起舞,临夜天天度。

寒家梦、书中有梦,苏秦相伍。

望远清迷雾。

盛唐两宋,青莲老杜。

最喜南华酷。

桃李赋,殷勤碌庸难述。

心桥漫漫,足朝净处。

寒露七言诗4七绝·诗心(新韵)张杰一秋风袅袅动诗心,家在兰河愧望尘。

常想稼轩虚禄位,吴钩未老志难伸。

二秋风袅袅到兰河,共度时艰起浪波。

直入松江融大海,古今演绎奈其何。

寒露七言诗5七律·庄生晓梦(新韵)张杰庄生深意化蝶全,误撞何知竟路宽。

高境终南成美梦,凡间塞北话春蚕。

迷茫半醒菊花酒,彻悟周身大海船。

未解济公疯语苦,愿随勇退荡舟禅。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二十四节气七言诗篇一:二十四节气诗词含简析二十四节气诗现在的许多人越来越推崇光棍节、圣诞节这些时兴的节日,反而许多的人丢掉了实实在在祖宗所留下的“本”,24节气不仅仅只是几个划时间的”纪念日“,这是自然更替的标志,它更加需要被深深记住。

20XX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二十四节气七言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4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各个节气对应公历(阳历)时间点:春季——立春:2月3-5日交节;雨水:2月18-20日交节;惊蛰:3月5-7日交节;春分:3月20-22日交节;清明:4月4-6日交节;谷雨:4月19-21日交节;夏季——立夏:5月5-7日交节;小满:5月20-22日交节;芒种:6月5-7日交节;夏至:6月21-22日交节;小暑:7月6-8日交节;大暑:7月22-24日交节;秋季——立秋:8月7-9日交节;处暑:8月22-24日交节;白露:9月7-9日交节;秋分:9月22-24日交节;寒露:10月8-9日交节;霜降:10月23-24日交节冬季——立冬:11月7-8日交节;小雪:11月22-23日交节;大雪:12月6-8日交节;冬至:12月21-23日交节;小寒:1月5-7日交节;大寒:1月20-21日交节注:如果按照农历换算“立春”一般是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前后,“雨水”是正月十五【立春】2月4日-5日,立春亦称“打春”、“咬春”,又叫“报春”,“立”是“开始”的意思。

《京中正月七日立春》唐罗隐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

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

简析:此诗通过描写飞雁高飞远天、游鱼迸出冰面的画面,写出了立春时节万物复苏。

生机勃勃的景象。

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内心的愉悦。

二十四节气古诗词

二十四节气古诗词

二十四节气古诗词一、立春立春诗宋朱淑贞停杯不饮待春来,和气先春动六街。

生菜乍挑宜卷饼,罗幡旋剪称联钗。

休论残腊千重恨,管入新年百事谐。

从此对花并对景,尽拘风月入诗怀。

二、雨水七绝·雨水时节郊岭风追残雪去,坳溪水送破冰来。

顽童指问云中雁,这里山花那日开?三、惊蛰观田家唐韦应物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廪物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四、春分偷声木兰花春分遇雨徐铉天将小雨交春半,谁见枝头花历乱。

纵目天涯,浅黛春山处处纱。

焦人不过轻寒恼,问卜怕听情未了。

许是今生,误把前生草踏青。

五、清明寒食上冢宋杨万里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六、谷雨七言诗清郑板桥不风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节柯。

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

几枝新叶萧萧竹,数笔横皴淡淡山。

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

七、立夏寓言二首贾至春草纷碧色,佳人旷无期。

悠哉千里心,欲采商山芝。

叹息良会晚,如何桃李时。

怀君晴川上,伫立夏云滋。

凛凛秋闺夕,绮罗早知寒。

玉砧调鸣杵,始捣机中纨。

忆昨别离日,桐花覆井栏。

今来思君时,白露盈阶漙。

闻有关河信,欲寄双玉盘。

玉以委贞心,盘以荐嘉餐。

嗟君在万里,使妾衣带宽。

八、小满小满吴藕汀白桐落尽破檐牙,或恐年年梓树花。

小满田塍寻草药,农闲莫问动三车。

九、芒种五律芒种节芒种忙忙割,农家乐启镰。

西风烘穗海,机械刈禾田。

税赋千年免,粮仓万户填。

麦收秧稻插,秋囤再攀巅。

十、夏至夏至避暑北池唐韦应物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十一、小暑答李滁州题庭前石竹花见寄唐独孤及殷疑曙霞染,巧类匣刀裁。

秋分古诗七言绝句

秋分古诗七言绝句

秋分古诗七言绝句
七绝,秋分四首:
其一
节至秋分昼夜匀,暮凉少寐念离人。

如今北雁南归去,何日堂前认嫡亲。

其二
昼夜时长对半分,防寒岂可靠衣裙。

秋收作紧增人力,劝妹多劳壮骨筋。

其三
夜长昼短秋分始,天则耕农有所遵。

眼下橙黄须采摘,呼儿早起驾飞轮。

其四
节转秋分早愈凉,邻翁出户自添裳。

晓行曲陌衣沾露,又见农人割谷忙。

扩展资料: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公历9月22到24日。

秋分这天太阳到达黄经80°(秋分点),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的折射与晨昏蒙影)。

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

七言绝句(全)

七言绝句(全)

七言绝句(全)春醒春山翠色曙光明,梅花吐艳醉游情。

风瑟瑟,花儿香,时节正好,绝美春光。

踏青赏花,尽享生机,百花竞放好繁荣。

春风吹过,微醺心情,人生自有,妙处春光。

夏至夏至阳光火辣辣,暑气蒸人汗又滑。

热中酷暑,尽赏绿荫,凉亭小憩好时光。

夏日蝉声催梦醒,惬意享受清凉夏。

夏雨夏雨蓦然,细雨潇潇,滋润万物,清新气质。

缕缕轻烟,泠泠雨声,润物无声,细腻洁净。

潮湿的风,略带凉意,优雅的世界,细腻而清新。

秋分秋分时节,朝露凝霜,落叶随风,枫叶飘颂。

菊花含笑,桂花芬芳,万物萧瑟,时节渐凉。

秋分季节,思绪千万,激情跃然,众人共享。

霜降霜降过后,清空的天空,寒气袭人,萧瑟草木。

人在秋天,无限感慨,皆因秋色,千变万化。

枫红叶落,飞絮扬起,思绪随之乱起。

黑夜里,冷月当空,思绪浮想,萦绕心间。

寒露寒露时节,露水凝成晶,草木欲凋,金秋时节。

凉风飒飒,向枕边传来,一夜无寐,思绪不断纠缠。

寒露夜雨,瑟瑟紧缩,寒意逼人,发寒不已。

霜花霜花飘飘,风中凄凉,寒冷的景象,各自含香。

群峰万朵,霜花如絮,寒冷的风儿吹,落花飘在山坡。

大地凝霜,晶莹秀美,欣赏黄叶,洒一地的霜花。

立冬立冬时节,寒意袭人,南腔北调,气温骤降。

叶落归根,异彩纷呈,艳丽秋光,众多精彩。

立冬采菊,尽享生机,寒意酷冷,笑声千策。

小雪小雪飘飞,满天飞絮,地上细雪,寒冷逼人。

为了迎接,这美好的盼望,憧憬未来,梦想是个美妙。

花开花落,风吹雪舞,春秋夏冬,每个季节,都美善可人。

大雪大雪纷飞,雪花随风,遍地银装,美景无限。

飘雪中,让心灵静谧,思绪渐宁,感受雪花冕封。

寒风中,霜降于地,让天地间,洒满了银装素裹,尘埃清香。

冬至冬至到来,未来的大雪,寒气逼人,黯淡季节。

树林上的山巅,雪花纷飞,冬至之景,令人陶醉。

每当这日,总会有些许感动,岁月逝去,时光不留。

腊八腊八将至,雪花飘飞,岁末感慨,岁月荏苒。

炖一碗红豆粥,温暖身体,忆往昔,思未来,感慨万千。

百年如梦,岁月如歌,慢慢走过,那些美好的日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立春
2月3日~5日,太阳达黄经315度。

“立”是开始的意思,表示万物复苏的春天又开始了,天气回暖,万物更新,是农事活动开始的标志。

这一天春季开始。

雨水
2月18日~20日,太阳移至黄经330度。

表示气候逐渐回暖,冰雪融化,雨水逐渐增多,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
3月5日~7日,太阳移至黄经345度。

春雷开始轰鸣,惊醒了蛰伏在泥土里冬眠的昆虫和小动物,过冬的虫卵快要孵化了,这个节气表示春意渐浓,气温升高,但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
3月21日~22日,太阳移至黄经6度,阳光直照赤道。

“分”是“半”的意思,这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叫春分,这一天昼夜相等,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
4月5日~6日,太阳移至黄经15度。

这个节气表示气温已变暖,草木萌动,自然界出现一片清秀明朗的景象。

谷雨
4月19日~21日,太阳移至黄经30度。

“雨生百谷”,这一天起雨量增多,对谷物生长有利。

立夏
5月5日~6日,这个节气表示夏季开始,万物生长,炎热的天气将要来临,农事活动也已进入夏季欣欣向荣的繁忙季节了。

小满
5月20日~22日,“满”,饱满,麦类等夏熟作物子粒逐渐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
6月5日~7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

“芒”是指壳实尖端的细毛,在北方是割麦种稻的时候,也是耕种最忙的时节,需要及时进行夏收、夏管和夏种了。

夏至
6月20日~22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90度,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长,黑夜最短,表示盛夏就要来临,气温将继续升高。

夏至前后,我国许多地方都进入了闷热夏季,气温一般都在30℃以上,最高气温常常突破37℃。

也许是天气太热的缘故,古代作官的要放假,百姓们也都轻松一下。

据宋代《文昌杂录》记载,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

《辽史》礼志里的记载较为具体:“夏至日谓之‘朝节’,妇女进
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彩扇是用来驱热的,而香囊则可压汗臭,用这两种物品纳凉消夏显得非常实用。

夏至来临之时,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已进入梅雨季节,而梅雨天气温高、湿度大、日照少,正是农作物病虫害的高发季节。

据《荆楚岁时记》载,夏至这天,把用菊叶烧成的灰撒在农作物上,作物就不会遭受病虫害,因为菊叶灰里含有一种杀虫的化学成分菊脂,它便成了古代的一种绿色“农药”。

夏至“忌雨”的习俗,其实就是一种气候期盼。

古时农家把夏至半个月分为头时(前三天)、二时(中间五天)和末时(后七天),农人最怕的就是“时中下雨”和“时末打雷下雨”,为此“慎起居、禁诅咒、戒剃头,多所忌讳”(《清嘉录》)。

这些带有迷信色彩的习俗,反映了古代农民“靠天吃饭”的无奈处境,因为夏至半个月内打雷下雨,多半具有梅雨特征,对农作物生长弊多利少;而夏至半月过后,正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时节,作物开始需要水分了,所以农家都盼望分龙日(即农历五月二十日)以后,老天能及时下雨。

至今,我国许多农村还流传着这样的气象谚语“二十分龙二十一雨,石头缝里都是米”。

“疰夏”是一种季节性病症,主要源于天气的暑热和体质的虚弱。

古人预防疰夏一般也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立夏”开始,这一时段的习俗很多,比如上海人就有立夏之日吃茶叶蛋的风俗;第二阶段则从夏天开始,有关“夏至防疰夏”,各地都有一些“吃”的风俗,近人胡朴安在《仪征岁时记》中记载道:“夏
至节,人家研豌豆粉,拦蔗霜为糕,馈送亲戚,杂以桃杏花红各果品,谓食之不疰夏”。

小暑
7月6日~8日,太阳达黄经105度,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
7月22日~24日,此时太阳已达120度,正值中伏前后。

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大暑不热”、雨水偏多的反常年份。

立秋
8月7日~9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135度。

这个节气表示炎热的夏季将过,天高气爽的秋天开始,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
8月22日~24日,“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
9月7日~9日,此时太阳达黄经165度,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
9月22日-24日,太阳移至黄经180度,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这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点,这一天昼夜再次相等,从这一天后,北半球日短夜长。

寒露
10月8日~9日,太阳移至黄经195度。

此时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这个节气表示冬季的开始,预示气候的寒凉程度将逐渐加剧。

霜降
10月23日~24日,此时太阳达黄经210度。

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是地面的水汽遇到寒冷天气凝结而成的,所以,霜降并不是降霜,天气寒冷造成,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
11月7日~8日,太阳移至黄经225度,这一天起冬天开始。

小雪
11月22日~23日,此时太阳达到黄经240度,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味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大雪
12月6日~8日,降雪天数和降雪量比小雪节气增多,地面渐有积雪。

冬至
12月21日~23日,太阳移至黄经270度,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

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短,气温持续下降,并开始进入数九寒天。

小寒
1月5日~7日,这个节气表示开始进入冬季最寒冷的季节,会有霜冻。

大寒
1月20日~21日,天气冷到极点,到了天寒低冻的时期,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