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导航信号源发展现状分析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和欧洲的Galileo之后世界上第四个全球性的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现状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 系统完善度提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建设了一颗全球星座,包括5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30颗倾斜轨道卫星,覆盖全球范围。
系统的基础设施完成度较高,具备提供定位、导航、时间服务等功能的能力。
2. 数据安全性提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现了所有信号的加密,并为政府及重要公共服务用户提供特定服务,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
北斗系统还实现了自主的人造卫星定位增强系统,可以提供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导航定位服务。
3. 应用广泛性提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领域不断扩展,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渔业、农业、地震监测、测绘等领域。
国内外研究机构和企业已经基于北斗系统开展了一系列应用研究和产品开发,推动了相关领域的发展。
4. 国际合作不断加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国际合作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与有关国际组织和国家进行了合作交流,并加入了联合国外属国际电信卫星组织。
与巴基斯坦、泰国、老挝等国家签署了卫星导航合作协议,为进一步拓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国际应用和推广做出了积极努力。
1. 市场需求大:随着全球定位导航服务在交通运输、农业、渔业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市场对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导航定位服务需求将不断增长。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备提供这样的服务能力,有望得到更多用户的认可和采用。
2. 技术优势明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备自主可控的特点,可以提供高精度、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的导航定位服务。
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相比,北斗系统在信号完善度、定位精度和覆盖范围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有望在一些特定领域取得较大市场份额。
3. 国际合作空间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作为中国的“国家名片”,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政府推动的“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与相关国家的卫星导航系统合作,将为北斗系统在国际市场上的推广提供机遇。
全球北斗导航应用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中国部分“+北斗”产业开始萌芽

全球北斗导航应用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中国部分“+北斗”产业开始萌芽显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主建设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时空基础设施。
北斗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
其中,北斗系统的用户段包括北斗兼容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的芯片、模块、天线等基础产品,以及终端产品、应用系统与应用服务等。
1、全球北斗导航应用行业发展现状目前,全球只有美、欧、俄、日等国家建成了或正在建卫星导航体系,但相互之间产业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根据GSA数据显示,美国拥有领先的零部件制造商、系统集成商和增值服务提供商,一直处于全球GNSS市场中领先位置;欧洲占全球的四分之一;日本占23%;中国GNSS产业发展迅速,占全球市场的11%;俄罗斯导航卫星起步早,卫星产业发展较为薄弱。
此外,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呈现“1+3”的格局,其中卫星导航系统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未来,随着物联网、互联网等产业向融合发展,新产品和新应用的出现,推动全球卫星导航应用市场需求增长。
2、中国北斗导航应用行业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北斗三代导航系统的建成,卫星导航服务将带动下游多个应用领域市场的拓展,在卫星应用市场规模中的占比持续提升。
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卫星服务业中卫星导航服务占比达到87%,远超遥感服务和通信服务。
与此同时,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领域企事业单位数量保持在14000家左右,从业人员数量超过50万,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4033亿元,同比增长约17%。
目前,北斗在为传统行业注入新动能的同时,也正加速进入新基建,与新一代通信、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深度融合,北斗应用新模式、新业态、新经济不断涌现,正激发出层出不穷的创新和变革。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北斗导航市场孵化出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应用下游企业,带来的市场空间将逐渐减少,部分“+北斗”产业开始萌芽阶段。
北斗导航发展现状

北斗导航发展现状北斗导航是中国自行研发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于2000年开始研制,目前已经进入第三代系统,具备了全球覆盖的能力。
北斗导航的发展现状可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北斗导航系统已经逐步形成了全球覆盖的能力。
北斗导航由三颗地球同步卫星和30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组成,可以覆盖全球范围的定位服务。
与其他导航系统相比,北斗导航具备更广泛的覆盖区域,为全球用户提供可靠的定位和导航服务。
其次,北斗导航在多个领域具备广泛的应用。
北斗导航在交通运输、农业、渔业、电力、地质勘探、海洋监测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交通运输领域,北斗导航可以提供精准的车辆定位和导航服务,提高交通管理效率;在农业领域,北斗导航可以为农民提供准确的农作物种植和管理建议,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此外,北斗导航系统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北斗导航系统具备了自主可控的技术特点,为国家提供了可靠的安全保障。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北斗导航的定位精度、可靠性和稳定性不断提高,满足了用户对精准定位和导航的需求。
同时,北斗导航系统也在不断推进国际合作,与全球其他导航系统进行互联互通,为用户提供更加便利的全球定位服务。
最后,北斗导航系统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随着北斗导航用户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方面也需引起重视。
同时,北斗导航在技术上也需要与世界其他主要导航系统进行技术比对和竞争,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综上所述,北斗导航系统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成果,逐步形成全球覆盖的导航定位能力。
同时,北斗导航也在不断完善技术,推动应用领域的拓展和深化。
随着北斗导航系统的不断发展,相信未来北斗导航将在全球导航定位领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2024年北斗卫星导航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北斗卫星导航市场分析现状引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渔业、测绘、气象、农业等领域,也在国际合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北斗卫星导航市场进行分析,总结现状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概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基于卫星和地面系统共同构成的导航系统,通过北斗卫星提供定位、导航、授时、短报文等服务。
北斗系统由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W、全球通信卫星系统GCS和全球广域增强系统GEOS等组成,为用户提供全球覆盖的导航服务。
北斗卫星导航市场现状1.市场规模:北斗卫星导航市场在中国持续快速增长。
根据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发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年末,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注册用户已超过5000万,市场规模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
2.应用领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交通运输、渔业、测绘、气象、农业等领域广泛应用。
在交通运输领域,北斗系统被应用于车辆定位、行车导航、交通管控等方面;在渔业领域,北斗系统被用于渔船定位、渔货追溯等方面;在农业领域,北斗系统被用于农机智能化、农田管理等方面;在气象领域,北斗系统被用于气象预报、气象灾害预警等方面。
3.国际合作: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国际合作中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截至2021年,北斗系统已与巴基斯坦、泰国、尼日利亚、孟加拉国等多个国家签署了合作协议,为这些国家提供导航服务。
此外,北斗系统也积极参与国际卫星导航系统之间的合作,与GPS、GLONASS、Galileo等系统共同推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发展。
北斗卫星导航市场发展趋势1.技术升级: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不断发展,系统性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未来,北斗系统将进一步提高导航精度、增加导航信号覆盖范围,提供更加稳定和可靠的导航服务。
2.应用拓展: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各领域的深入应用,其在智能交通、智慧农业、物流运输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未来,北斗系统将继续拓展应用领域,提供更多基于北斗技术的解决方案。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旨在为全球提供定位、导航、授时和短报文等服务。
自2000年开始研制以来,北斗系统在技术、应用和政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已经建成全球最大的卫星导航系统之一,为国家安全、国防建设、交通、物流、电子商务、航天等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现状分析(一)技术实力北斗系统已经具备了完整的卫星分布、导航测量、数据处理和服务能力。
系统采用了双星定轨、双星定位和双星授时等多种技术手段,具备了高精度、高可靠和高稳定的功能。
目前,北斗系统已经建成了一颗静止轨道卫星、24颗中圆轨道卫星和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覆盖面积包括亚太地区、北美洲、南美洲和非洲等地。
(二)应用领域北斗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航空、海上、陆上和太空领域。
其中,航空领域是系统应用最广泛和最具代表性的领域,主要应用于飞行监控、导航、通信、气象预报和应急救援等方面。
海上领域主要应用于渔业资源管理、海上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和航行安全保障等方面。
陆上领域则主要应用于公共安全、交通、测绘和精准农业等方面。
太空领域则主要应用于卫星导航、制导和控制等方面。
(三)国际地位自2012年起,北斗系统已经具备了向亚太地区和全球提供卫星导航服务的能力。
目前,北斗系统已经加入了国际卫星导航系统联盟(ISGN)和国际电信联盟(ITU),并与欧盟伽利略导航系统、俄罗斯格洛纳斯导航系统和美国GPS导航系统共同促进卫星导航应用的国际化和普及化。
二、发展前景未来,北斗系统将继续进行技术创新和升级,包括增加卫星数量、提高卫星精度、拓展卫星服务、推进信息化建设等方面。
预计到2020年,北斗系统将进一步提升导航精度至厘米级别,并开发出更多的应用服务和技术软件。
(二)产业发展未来,北斗系统将带动卫星导航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随着北斗系统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相关产业领域将得到进一步拓展,并形成以软件开发、应用服务和系统集成为主的综合产业链。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发展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的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之后全球第二个提供定位、导航和定时服务的卫星导航系统。
该系统由一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五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组成,覆盖范围包括中国及周边国家和地区,以及全球其他地区。
首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现状是令人瞩目的。
截至2024年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在国内外商业领域、公共服务领域和国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在商业领域,北斗系统被应用于智能交通、物流配送、精准农业等领域,提升了效率和安全性。
在公共服务领域,北斗系统在灾害预警、航空航海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国防领域,北斗系统为军事作战提供了精确的定位和导航支持。
其次,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推进,北斗系统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首先,北斗系统将在农业、林业、水利等农村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借助北斗系统,可以实现农民精准施肥、精准种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其次,北斗系统将在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领域得到更广泛应用。
借助北斗系统,可以实现车辆精准定位、交通管理优化,提升出行效率和城市管理水平。
此外,北斗系统在公共安全领域也有巨大的潜力。
通过北斗系统,可以提供更精确的灾害预警、紧急救援导航等服务,为公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提供更强有力的保障。
然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国际竞争压力加大。
北斗系统需要与GPS、伽利略等国际卫星导航系统竞争,争夺全球市场份额。
其次,系统的可靠性和精度仍有提升空间。
北斗系统需要不断提高定位和导航的精度,确保在复杂环境下依然稳定可靠。
最后,隐私和安全问题亟待解决。
北斗系统应加强对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的保护,防止被滥用和攻击。
综上所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现状十分令人瞩目,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推进,北斗系统将在农业、交通、公共安全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2024年北斗卫星导航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北斗卫星导航市场发展现状概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旨在为全球提供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定位导航服务。
自2000年开始研制以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和进展。
本文将对北斗卫星导航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1.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历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经过长期的研制和改进,于2000年首次发射了北斗导航实验卫星。
随后,中国政府承担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任务,并于2012年开始提供全球服务。
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发射了一系列北斗卫星,覆盖范围已扩展到全球。
2.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领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交通运输领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车载导航、船舶导航等交通工具上的应用广泛。
通过北斗导航系统,用户可以获取到准确的位置信息,提高交通运输的安全性和效率。
•农业领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精准农业和渔业。
通过北斗导航系统,农民和渔民可以获取到准确的地理信息,帮助其制定农业和渔业生产计划,并提高生产效率。
•应急救援领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应急救援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灾害监测和救援指挥。
通过北斗导航系统,救援人员可以准确快速地定位灾害点和受灾人员位置,提高救援的效率和准确性。
•其他领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还在气象、地质勘察、电力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 北斗卫星导航市场的发展现状目前,北斗卫星导航市场正在不断发展壮大。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用户超过1.2亿,北斗导航设备的销量也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在国内市场方面,北斗导航设备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汽车、手机、智能手表等消费电子产品中。
同时,政府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支持和推广力度也在不断加大,相关产业链不断健全,给市场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在国际市场方面,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也逐渐走向国际化。
北斗导航设备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为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2024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市场分析现状1. 市场概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旨在为全球用户提供精确的定位、导航和时间服务。
作为全球性导航卫星系统之一,北斗系统在市场上具有重要地位。
2. 市场规模根据行业研究数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北斗系统的全球使用人数已超过2.5亿。
预计到2025年,北斗系统的市场规模将达到亿元级别。
3. 市场竞争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市场上,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目前,主要的竞争对手包括美国的GPS系统、俄罗斯的GLONASS系统以及欧盟的伽利略系统。
这些竞争对手通过不断创新和技术改进来争夺市场份额。
4. 市场应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可以在陆地、海洋和空中提供精确的导航和定位服务。
在交通运输领域,北斗系统被广泛应用于车辆导航、智能交通管理以及车辆监控等方面。
此外,在农业、测绘、气象、航空等领域也有大量的应用案例。
5. 市场发展趋势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市场将迎来更多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北斗系统在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应用将进一步推进。
另一方面,北斗系统需要不断提升技术能力和服务质量,以应对竞争对手的挑战。
6. 市场前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市场的前景非常广阔。
在中国,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导航服务的需求也将不断增长。
同时,北斗系统在国际市场上也有很大的潜力,可以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份额。
7. 结论综上所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市场目前发展迅速,具有巨大的潜力和竞争优势。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变化,北斗系统将继续在全球范围内提供更加精确和可靠的导航服务,为用户带来更多便利和利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斗导航信号源发展现状分析谢金石(北京环球信息应用开发中心)摘要:北斗导航信号源是检测北斗用户机性能的重要测试设备,它通过仿真卫星星座、卫星星钟、电离层等环境效应、用户轨迹等来模拟再现北斗导航卫星信号。
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导航信号源的发展现状以及信号源的功能特点,指出未来导航信号源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北斗,导航信号源,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 TN96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The analysis of BD Navigation Simulators actual developmentXie Jin Shi(Beijing Global Information Center of Application and Exploitation)Abstract: BD Navigation Simulator is the most important testing instrumnet to verify the performance of BD Receivers .The Simulator emulates and replays the BD navigation signal by emulating the user’s trajectory and the environmental effects of navigation constellation、satellite clock and Ionosphere. The thesis analyses the development actuality of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navigation simulators and the function features of the simulators, it also indicat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navigation simulator.Key Words:. BD Navigation Simulator, development trend1引言随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正式运行,北斗导航产品在民用和军用市场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北斗导航产品质量作为北斗导航产业发展的生命,不仅关系着国防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并对国家主权、安全和民族尊严有着重要影响,同时也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北斗导航产品质量检测、研发和生产测试均需要依靠导航信号源。
虽然对天接收实际卫星信号测试也可以定性的说明问题,但是这种测试由于卫星轨道、钟差、电离层、多径、电磁干扰等误差因素不可控,因此测试不具备可重复性、可控制性,不利于导航产品的测试比对和研发改进。
导航信号源由于各种误差因素均是仿真产生,完全可重复可控制,因此是测试导航产品的首选设备[1]。
导航终端的种类繁多,按照功能划分,导航终端可分为基本型、兼容型、双模型、授时型、高动态型、抗干扰型、天线阵接收机、测量型监测接收机等。
按照应用划分,导航终端可分为手持型、车载型、测量型、机载型、舰载型、弹载型等。
不同类型的终端产品功能性能也不尽相同,比如除了实现基本的导航、定位、测速功能之外,双模型用户机要实现位置报告,抗干扰型用户机要进行抗干扰性能测试评估,高动态型用户机要能在高动态条件正常工作,测量型监测接收机要求具有很高的载波相位测距精度和多径抑制能力等。
导航信号源必须适应上述各种测试需求。
作为用户而言,需要了解导航信号源应该具备怎样的功能性能才能满足测试需求,需要了解怎样测试信号源才能判定其符合测试要求。
本文在回答上述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目前国内外的信号源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2信号源需求分析导航信号源应该具备星座仿真、轨迹仿真、环境仿真、异常仿真、交互仿真控制功能,基于测试场景模拟再现接收机接收到的北斗卫星信号环境。
这些场景定义了接收机在给定仿真时刻的位置、运动状态,以及卫星星座参数、电离层和对流层参数、多径、遮挡、干扰等环境的影响。
使用北斗导航信号源能够很容易的模拟实现很有挑战性的真实场景,包括弱信号条件、强干扰条件、高动态、多路径干扰,以测试接收机在这些极端环境下的性能。
信号源还能模拟实现卫星导航系统的异常状态,以测试接收机在出错环境下的性能如何[2]。
在卫星导航信号模拟源中,各种时频信号的非理想性,射频通道的非线性等会引入误差,使信号质量恶化,导航接收终端伪距载波相位测量值引入不可控误差。
这就需要导航信号模拟源提供高质量的信号生成,以更精确地模拟接收的导航信号,这样可以排除各种由于信号非理想引入的误差因素,达到各种误差因素可控,评估各种误差因素的影响。
除了上述共性需求,不同类型的用户终端,不同的应用场景对导航信号源的需求不尽相同:(1)从运行控制系统的高精度监测接收机、地面站系统,到应用系统的高动态应用终端、授时型终端、测试型终端等的测试验证,均需要高精度的测试设备:监测接收机的测量精度达到厘米级,与普通用户机的定位精度为10米相比,高了几个数量级,因此它对于信号源的高精度需求比普通的用户机要高,需要更高精度的信号源;(2)研发测试、验收测试等应用场合,需要信号源具备闭环测试评估功能:闭环测试评估以控制计算机为任务调度中心,通过标准化接口实现控制计算机和导航信号源、频谱仪、时间间隔计数器等测试仪器的通信,通过串口实现控制计算机和被测设备间的通信。
采用标准的测试方法,利用控制计算机完成对测试仪器和被测设备的设置与操作,按照规范的测试大纲把测试步骤程序化、规范化、自动化,实现测试控制与流程的自动化。
自动测试系统可同时进行多个测试设备的测试,可串行执行多个测试项目的测试,实现测试的高效化。
按照规范的测试大纲对各种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处理,采用模式识别技术对统计结果进行达标判读,并且能够将测试结果按照模板格式生成测试结果报表,实现数据评估的自动化和测试报表的自动生成。
(3)对于系统级测试验收单位、大型用户机研发生产企业,要求信号源具备持续的技术服务和升级能力:北斗导航系统还处在建设阶段,大系统的各种信号体制、误差模型、接口协议、测试流程等都会不停的变动升级,因此信号源也要随之相应的进行技术升级;另外在测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也需要得到及时的响应解决。
(4)对于用户机研发单位,还需要以信号源为主构成的闭环测试系统具备增值服务功能:测试系统不仅仅给出指标是否合格,还应该把测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信息加工,把出问题的数据分时、分段的以图表形式显示给用户,方便用户快速的定位问题,为用户创造附加价值。
从上述需求可以看出,信号源研制单位必须具备综合技术优势和顽强的长期生存能力,才能为用户提供优质、可靠、满意的信号源产品。
3信号源的测试方法北斗导航信号源本身是一个测试验证设备,需要保证其精度等性能指标满足测试、验证要求。
对于信号源通用性能指标,可以采用通用仪器进行测试,对于导航信号特有的性能指标,需要研制专用的测试设备,主要包括时延测量设备和导航信号接收设备等,由于导航信号模拟设备和接收设备均属于研制设备,存在相互验证的问题。
此外,还需要对导航信号源进行单机、系统等层面的闭环验证,确保其各种指标、功能和接口能够满足系统测试需求,同时进一步复核测试结果的有效性。
北斗导航信号源功能、性能指标测试验证方案如下图所示,主要包括通用指标测试、零值标校、信号质量分析等测试,单机闭环验证、系统性闭环验证等主要是完成信号精度、信号接口、信息接口等验证。
图 1 信号模拟源功能指标测试验证(1)通用指标测试系统基于通用仪器搭建自动化测试验证系统,对导航信号源进行相应的指标测试。
具体来说,包括时域指标测试、频域指标测试、调制域指标测试测试等,依托通用测试仪器进行,包括示波器、功率计、相位噪声分析仪、频谱仪、矢量信号分析仪等。
示波器用于测量时域波形;功率计用于测量信号功率范围、分辨率;相位噪声分析仪用于测量发射信号的相位噪声指标;时间间隔计数器用于测量时频输出信号的时延稳定性指标。
采用频谱仪在频域测量导航射频信号的频谱形状,信号电平,带外抑制、杂散谐波等指标。
采用矢量信号分析仪在调制域测量导航射频信号的正交误差、载波抑制、相位误差等信号调制质量指标,可以观察眼图、星座图和基带波形是否正常。
(2)理想接收机测试零值导航信号源作为监测接收机、用户机、接收终端的测试设备,在测试各类接收机接收零值时,模拟源的发射时延指标(零值)需要首先标定出来。
利用高速示波器进行测试的精度受信号调制方式、占用带宽等因素影响较大。
对调制方式为BPSK的导航信号,其TtC可以利用高速示波器观察相位翻转点的方式进行测量。
对于卫星通信信道中常用的恒包络调制方式如OQPSK而言,利用这种方法进行测量误差更大,测量精度不优于5ns。
射频直接采样的零值测量接收机本身不会引入额外的时延,其对信号源零值测量的精度仅受扩频测距信号特性(载噪比等的)影响,可以视为理想接收机(Golden Receiver)。
而信号源输出的扩频测距信号一般为载噪比很高的理想纯信号,因此使用射频采样的零值测量接收机可以实现很高精度的零值测量,其零值测量能达到0.1ns的测量精度,零值测量精度为绝对的时延值测量精度,目前已经实现的零值测量精度指标可以保证和测量不同频点之间、不同系统之间的通道时延一致性指标(0.05m)。
射频采样的零值测量接收机简化框图以及相应通道绝对时延标定的实现结构如下图所示:图 2 利用理想接收机进行信号源零值标定(3)导航信号质量分析测试通用测试仪器一般不具备大容量、高速率的数据采集和分析能力。
为了对导航信号模拟源的指标和质量进行长时间评测和分析,需要搭建一套导航信号质量测试系统,利用高速数据采集和数字信号处理手段,从时域、频域、相关域、调制域对导航信号参数进行精确估计与特性提取。
频域参数包括信号的EIRP、中心频点、功率谱密度、正弦波滚降、带内杂散功率、极化纯度等;时域参数包括码片赋形、码片速率、眼图、码片/码片一致性、码片/数据一致性等;调制域参数包括信号的星空图、矢量图;相关域参数包括相关曲线、相关损耗。
(4)与导航接收机联调测试验证导航信号源生成的导航信号直接连接各种导航接收机,可与地面运控导航信号接收设备、应用系统接收机、多体制兼容导航接收机等组成闭环,测试验证信号精度、动态参数、多径模拟、导航电文等指标,验证各通道伪距测量,用户位置解算,以及导航电文信息等应用系统接口的正确性。
4国内外现状国外的卫星导航信号模拟器产品有多种,下面只介绍应用最多的GPS信号模拟器。
GPS信号模拟器国外有多家公司生产,包括英国的Spirent公司、美国的Aeroflex公司、Agilent公司、Litepoint公司、芬兰Naviva公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