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明确加快东部滨海新区崛起的总体要求、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滨海新区创新型企业领军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滨海新区创新型企业领军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9.09.30•【字号】津滨政发〔2019〕23号•【施行日期】2019.10.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滨海新区创新型企业领军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各管委会,各委局、各街镇、各单位:现将《滨海新区创新型企业领军计划实施方案》(含目标任务分解表)印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2019年9月30日滨海新区创新型企业领军计划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指示和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切实发挥科技创新在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化中的支撑作用,加快建设繁荣宜居智慧的现代化海滨新城,现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市委十一届二次、三次、四次、五次、六次全会部署,聚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建设世界一流产业创新中心和先进制造研发基地为目标,培育一批“航母级”创新型领军企业,按照融合联动、精准施策、持续发力的原则,建立“雏鹰-瞪羚-领军”企业梯度培养机制,加速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实现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二、发展目标——科技企业规模逐渐壮大。
到2023年,创新型企业梯队基本形成,“雏鹰”企业达到2000家,“瞪羚”企业达到200家,科技领军企业和领军培育企业达到100家。
累计引进和培育“独角兽”企业10家、“独角兽”后备企业50家。
上市科技企业达到35家。
(区科技局、区金融局按照分工负责)——企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到2023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50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3500家。
滨海新区发展战略

滨海新区发展战略依据“双城双港、相向拓展、一轴两带、南北生态”的总体战略,统筹三个层面联动协调发展,进一步明确滨海新区、中心城区和各区县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调整完善空间结构和发展策略,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形成多点支撑、多元发展、多极增长的市域空间格局。
滨海新区发展策略示意图一核(一)滨海新区发展策略充分发挥滨海新区的引擎、示范、服务、门户和带头作用,立足融入区域,服务区域,扩大同京津冀、环渤海地区以及东北亚的合作联系,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
规划提出滨海新区实施“一核双港、九区支撑、龙头带动”的发展策略。
滨海新区发展策略示意图一核双港九区支撑一核滨海新区商务商业核心区,由于家堡金融商务区、响螺湾商务区、开发区商务及生活区、解放路和天碱商业区、蓝鲸岛生态区等组成。
重点发展金融服务、现代商务、高端商业,建设成为滨海新区的标志区和国际化门户枢纽。
滨海新区发展策略示意图双港双港天津港的北港区和南港区。
龙头带动通过加快“一核双港九区”的开发建设,提升综合服务功能,营造一流发展环境,率先推进综合配套改革、率先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率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当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凸显滨海新区作为新的经济增长极的龙头带动作用,在加快天津发展,促进环渤海地区经济振兴,推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九个功能区九区支撑通过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临空产业区等九个功能区的产业布局调整、空间整合,打造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能源新材料、轻工纺织、国防科技等8大支柱产业,形成产业特色突出、要素高度集聚的功能区,成为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产业发展载体,支撑新区发展,发挥对区域的产业引导、技术扩散、功能辐射作用。
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主要发展金融、贸易、商务、航运服务产业;临空产业区主要发展临空产业、航空制造产业;滨海高新区主要发展航天产业、生物、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产业区主要发展海洋产业、汽车、电子信息产业;中新生态城主要发展生态环保产业;海滨旅游区主要发展主题公园、游艇等休闲旅游产业;海港物流区主要发展港口物流、航运服务产业;临港工业区主要发展重型装备制造产业及研发、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南港工业区主要发展石化、冶金、装备制造产业。
中共天津市滨海新区委员会关于全力打好开发开放攻坚战

中共天津市滨海新区委员会关于全力打好开发开放攻坚战、努力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实施意见总体要求全力打好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攻坚战,必须下大气力搞好产业布局,通过打造若干平台载体,着力克服制约新区发展的结构性短板,聚集更多高水平大项目好项目,形成产业竞争新优势,显著增强综合实力;必须下大气力推进体制创新,用好用足扩大开放先行先试政策,创新开发建设模式,创新资本运作方式,创新利益分配形式,不断破除发展中的体制性障碍,激发各方面加快发展的活力;必须下大气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高效便捷的立体交通网络,加快完善水电气热等市政设施,加快建设宜居生态型新城区,增强对环渤海区域乃至中国北方发展的服务辐射作用。
努力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必须自觉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彻落实到新区开发建设的全过程和各环节,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率先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率先深化改革开放,率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率先推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率先推进生态宜居建设,率先建设和谐社会,在探索又好又快发展模式和道路上积累经验、走在前列,真正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极。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四个着力”的重要要求,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构筑“三个高地”、打好“五个攻坚战”的重大部署,以打好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攻坚战为“纲”,以全面推进“十大战役”为“目”,进一步夯实科技、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基础,加快发展高端制造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调高调优第一产业,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显著提升综合实力、创新能力、服务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努力成为科学发展的排头兵。
目标任务到2011年,滨海新区经济发展要迈上新台阶,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4.5%,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30%,年度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占全市50%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年均下降4%,其他各项经济指标保持相当于或好于上年水平;产业结构调整要形成新格局,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3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要取得更大进展;和谐社会建设要开创新局面,城镇登记失业率要保持在3.5%以下,社会保障覆盖面要进一步扩大,科技、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水平要有明显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要保持年均增长10%以上。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滨海新区十二五时期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规划的通知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滨海新区十二五时期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3.27•【字号】•【施行日期】2012.03.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滨海新区十二五时期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规划的通知各管委会,各委、局,各街镇,各单位:现将《滨海新区十二五时期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规划》印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二〇一二年三月二十七日滨海新区十二五时期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规划2006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国发〔2006〕20号),批准滨海新区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2008年3月,国务院批复《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确定了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指导思想、目标、主要任务和十个方面的重点内容。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批复》(国函〔2008〕26号)精神,扎实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2008年10月,市人民政府制定发布了《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三年实施计划(2008-2010年)》(津政发〔2008〕82号,以下简称《第一个三年计划》),组织实施了10个领域的20个重点项目和50个具体事项。
几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市委、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相关部委和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取得了显著成效,《第一个三年计划》基本完成,有力地支持了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十二五”期间深入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根据国务院批复的《总体方案》的精神,按照《中共天津市滨海新区委员会关于制定天津市滨海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天津市滨海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结合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第二个三年实施计划(2011-2013年)的通知》(津政发〔2011〕19号)和区委、区人民政府《关于〈2011年滨海新区“十大改革”重点项目安排意见〉的通知》(津滨党发〔2011〕6号,以下简称《十大改革重点项目》),特编制本规划。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滨海新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滨海新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3.09•【字号】津滨政发〔2022〕5号•【施行日期】2022.03.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滨海新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的通知各开发区管委会,各委局、各街镇、各单位:现将《天津市滨海新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2022年3月1日天津市滨海新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序言“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滨海新区在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基础上,加快美丽“滨城”建设、推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推进“双碳”目标落地、深入落实“双城”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显著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关键时期。
为全面落实《天津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根据《天津市滨海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围绕加快建设生态、智慧、港产城融合的宜居宜业美丽“滨城”,巩固提升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明确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重点任务,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是未来五年滨海新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依据。
一、环境形势研判(一)“十三五”工作回顾“十三五”时期,滨海新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信念”、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扎实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国家赋予的功能定位和建设美丽“滨城”的目标,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调结构、优布局、促转型,全面落实“1+8”方案,扎实推进绿色港口建设,严格保护生态红线和湿地,强化环境管理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抓住改革开放创新这个“根”和“魂” 加快推进天津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

区域中国发展观察抓住改革开放创新这个“根”和“魂”加快推进天津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张玉卓加快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始终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天津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
经过多年发展,滨海新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改革开放深度推进.环境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极大改善。
在天津滨海新区行政区成立十周年之际,天津市委、市政府加力支持滨海新区发展.岀台《加快推进新时代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支持文件,充分体现了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岀“三个着力”的要求和视察天津重要指示精神的政治自觉,是滨海新区在新时代承担新使命的历史性开启。
天津将支持滨海新区通过进一步改革开放和创新实现率先突破,支撑天津发展、促进区域发展、服务全国发展。
以此为标志.滨海新区步入了当好排头兵、尖刀团和种好试验田的历史窗口期。
天津滨海新区迎来重大战略机遇1.新区迎来了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的战略机遇。
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承担着为全国改革开放大局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的重大使命,面临着率先开放、扩大开放、全面开放.在全球产业重构的大趋势下,抢占先机的历史性机遇。
滨海新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进一步发挥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优势、以天津港为枢纽的海上通道优势、以自贸试验区为载体的制度创新优势,形成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为全国改革开放大局贡献更大力量。
2.新区迎来了更好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机遇。
滨海新区发挥产业基础雄厚、创新资源丰富、发展要素齐全的优势.积极对接大战略、融入大战略、服务大战略。
2018年,以占京津冀地区1%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占京津冀地区&7%的生产总值和6.8%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成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全新的历史阶段,市委、市政府又对推进新区高质量发展作岀重大安排部署,进一步给新区赋能加油、续航加力,这是支持新区在落实新发展理念中率先突破的战略之举,目的就是有效发挥滨海新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
张建华同志在全市加快东营港及临港产业区突破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张建华同志在全市加快东营港及临港产业区突破发展大会上的讲话(2010年4月21日)同志们:市委、市政府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对加快东营港及临港产业区突破发展进行安排部署,动员全市上下、各级各部门统一思想,积极行动,举全市之力,迅速掀起加快东营港及临港产业区突破发展的热潮。
秋波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我讲四个问题。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快东营港及临港产业区突破发展的重大意义实施国家规划建设高效生态经济区,对东营港及临港产业区赋予了新的定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尽快突破东营港及临港产业区,对加快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推动东营尽快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1 —义。
第一,这是落实国家规划的重要任务。
国务院批复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强化东营港的区域中心港地位”、“东营临港产业区要发挥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龙头带动作用”,这就是国家对东营港及临港产业区提出的任务。
可以说,东营港及临港产业区已经被历史地推到了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最前沿。
如果东营港及临港产业区突破不了,发展不上去,其区域中心港地位就难以确立,龙头带动作用就难以发挥,我们就完不成国家规划提出的任务,就无法向国家和省委、省政府交待。
因此,对国家规划提出的这一战略任务,我们一定要落到实处,交一份合格答卷。
第二,这是打造区域开发引擎的迫切需要。
国内外发展经验表明,港口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港口经济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是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美国以纽约为中心的东海岸经济圈、以洛杉矶为中心的西海岸经济圈,日本太平洋沿岸经济带的形成,都是依托港口或港口群形成—2 —的。
我国沿海的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部分城市相继崛起,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也充分说明了港口和港口经济的重要战略地位。
东营港及临港产业区,是国家规划中“四点、四区”产业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省委、省政府推进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四个着力点。
天津滨海新区改革创新发展之路解析

天津滨海新区改革创新发展之路解析"李桐**(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广东深圳518060)摘要:作为我国北方第一个综合改革试验区和国家级新区,天津滨海新区14年改革创新之路并不平坦,从新区概念提出到成为国家支持的发展区域就用了20年时间,直到2006年“十一五”规划才明确提出“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从法定程序层面上确立了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国家发展战略地位。
14年的发展创造了许多可推广的改革创新举措,也有不少经验值得总结&本文从体制机制改革和方式方法创新两个维度,对新区14年发展进行回顾,总结发展经验与教训,为未来可持续创新发展提供思路&关键词: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滨海新区2020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各种类型的开发开放区域在中国大地渐次展开。
在19个国家级新区中,天津滨海新区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显得格外亮眼,地处环渤海经济带和京津冀城市群交汇点的滨海新区是亚欧大陆桥最近的东部起点,成为支撑其率先发展的区位优势。
早在**本文为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2020年度课题资助成果李桐,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教师,经济学博士(126中国经济特区研究(2020年第1辑总第13辑)1985年4月30日天津市十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1986—2000年)》中就首次提出了滨海地区概念,但直到1993年10月25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在研究滨海新区总体发展规划时,滨海新区作为区域概念才第一次被提出,并同时成立了天津滨海新区领导小组。
2000年成立天津滨海新区工委和管委会,2002年10月天津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天津滨海新区条例》,标志着滨海新区开发建设在法律层面得以确立。
-改革开放40年,滨海新区14年滨海新区从概念提出到成为国家支持的发展区域,整整用了20年时间,直到2006年3月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了“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从法定程序层面上确立了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国家发展战略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