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脾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形态观察
[整理版]小鼠脾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形态观察
![[整理版]小鼠脾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形态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93c63b0c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b0.png)
小鼠脾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形态观察黄殿玲,李核,何文琴,李霞,杨佩,王纯摘要:用组织块法和冷消化法对小鼠脾细胞在含血清培养液中进行原代培养,并对正常细胞形态进行观察。
结果表明组织块法和消化法培养可获得比较均一、稳定的细胞群,细胞呈典型的成纤维形态。
关键字:脾细胞原代培养形态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可以分离出来,在适宜的培养液以及培养箱中存活,并在一定的时间内,保持其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经过一定时间还可以观察到一定量的细胞。
直接从身故体内分离的细胞,如小鼠的脾细胞,在体外培养的过程中尚未发生细胞分裂、增殖的细胞即为原代培养细胞;原代培养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继续增殖,在数量上大量扩增,此时的细胞为继代培养细胞。
在生物体内或体外,正常的细胞只能分裂一定的次数,然后停止分裂,最终死亡。
这一过程称为衰老,此为正常的现象。
只有细胞被转化后,细胞可以无限增殖,就称为细胞系/株。
细胞培养基要满足细胞的生长需要,包括pH、渗透压、营养和生长因子等,已保证细胞的增殖。
细胞培养皿是特殊制造的使细胞可以贴壁。
这就要为细胞的培养创造适宜的环境,使细胞更容易存活或生长。
细胞培养箱常指二氧化碳培养箱。
它可以提供合适的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二氧化碳和培养基中的缓冲系统共同作用,保持细胞培养液的酸碱度。
超净台通过将空气进行过滤,为细胞培养的各种操作提供了一个干净的环境,使细胞培养免于细菌和真菌的污染。
在细胞原代培养的操作过程中,这个设备是必要的,细胞本来就比较易感染,不易存活,在空气中,以及人体表面存在许多易感染细菌,所以为了提高细胞的存活率,一定要保持操作过程干净,无污染。
细胞培养是细胞生物学研究的中心技术。
通过细胞培养可以观察研究细胞的某些生理特性,同时在体外进行细胞培养,也打破了以往的细胞只能在生物体内增殖、分裂。
其特点包括:大量实验材料;单一、纯粹细胞类型培养基的成分可控,即生长条件可控/全合成、无血清培养基;易于观察;易于操作。
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材料取出生一周的小鼠,采用颈椎脱臼的方法牺牲小鼠。
小鼠脾脏细胞原代培养及观察计数实验报告-山东大学

小鼠脾脏细胞原代培养及观察计数【实验目的】1.学习掌握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以及具体方法,并对小鼠脾细胞进行原代培养;2.掌握无菌操作的具体过程及无菌操作台的使用;3.学习掌握染色法鉴别细胞的生死状态的原理及方法;4.学习使用血球计数板对细胞总数及活细胞数进行计数;【实验原理】1.细胞培养细胞培养指的是在无菌条件下,把动、植物细胞从组织中取出,在体外模拟体内的生理环境,使离体的细胞在体外生长和繁殖,并且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一种培养技术。
动物细胞培养可分为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
从供体获得组织细胞,在无菌条件下,用胰蛋白酶消化或机械分散等方法,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开始首次培养长出单层细胞的方法称为细胞的原代培养。
当培养的动物细胞生长增殖达到一定密度,形成致密的单层细胞时,用胰蛋白酶将细胞消化分散成单细胞,从一个容器中以1:2或其他比例转移到另一个容器中扩大培养的方法,称为细胞的传代培养。
传代培养的累计次数就是细胞的培养代数。
高等生物是由多细胞构成的整体,在整体条件下要研究单个细胞或某一群细胞在体内的功能活动是十分困难的。
但如果把活细胞拿到体外培养、增殖并进行观察和研究,则要方便和简单得多。
被培养的动物细胞是非常好的实验对象和实验研究材料,对体外培养的活细胞进行研究可以帮助人类揭开生、老、病、死的规律,探索优生、抗衰老和防治各种疾病的途径和机制,也可以人为地诱导和改变细胞的遗传性状和特性,使其向有利于人类健康长寿的方向发展。
因此动物细胞体外培养技术是研究细胞分子机制非常重要的实验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等研究领域。
细胞培养的意义:具有其他生物技术无可比拟的优点;培养条件易改变和控制,便于单因子分析;便于人们直接对细胞内结构、细胞生长及发育等过程的观察;在生物学的各个领域(如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肿瘤学及病毒学等)已被广泛应用。
细胞培养的局限性:在脱离机体复杂环境下,细胞培养条件与躯体环境有一定距离;观察到的结果有时难以正确反映机体内的状况;细胞培养得到的产物少。
小鼠脾细胞培养

小鼠脾脏细胞原代培养及观察计数崔文强201300140012 2015.4.7 【实验目的】1.学习掌握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以及具体方法,并对小鼠脾细胞进行原代培养;2.掌握无菌操作的具体过程及无菌操作台的使用;3.学习掌握染色法鉴别细胞的生死状态的原理及方法;4.学习使用血球计数板对细胞总数及活细胞数进行计数;【实验原理】1.细胞培养细胞培养指的是在无菌条件下,把动、植物细胞从组织中取出,在体外模拟体内的生理环境,使离体的细胞在体外生长和繁殖,并且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一种培养技术。
动物细胞培养可分为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
从供体获得组织细胞,在无菌条件下,用胰蛋白酶消化或机械分散等方法,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开始首次培养长出单层细胞的方法称为细胞的原代培养。
当培养的动物细胞生长增殖达到一定密度,形成致密的单层细胞时,用胰蛋白酶将细胞消化分散成单细胞,从一个容器中以1:2或其他比例转移到另一个容器中扩大培养的方法,称为细胞的传代培养。
传代培养的累计次数就是细胞的培养代数。
高等生物是由多细胞构成的整体,在整体条件下要研究单个细胞或某一群细胞在体内的功能活动是十分困难的。
但如果把活细胞拿到体外培养、增殖并进行观察和研究,则要方便和简单得多。
被培养的动物胞是非常好的实验对象和实验研究材料,对体外培养的活细胞进行研究可以帮助人类揭开生、老、病、死的规律,探索优生、抗衰老和防治各种疾病的途径和机制,也可以人为地诱导和改变细胞的遗传性状和特性,使其向有利于人类健康长寿的方向发展。
因此动物细胞体外培养技术是研究细胞分子机制非常重要的实验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等研究领域。
细胞培养的意义具有其他生物技术无可比拟的优点;培养条件易改变和控制,便于单因子分析;便于人们直接对细胞内结构、细胞生长及发育等过程的观察;在生物学的各个领域(如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肿瘤学及病毒学等)已被广泛应用。
解刨小鼠提取脾细胞实验报告

解刨小鼠提取脾细胞实验报告
解刨小鼠提取脾细胞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解刨小鼠,提取脾细胞,以便进行后续的免疫学研究。
二、实验材料和仪器
1. 实验材料:小白鼠、生理盐水、70%乙醇、福尔马林、石蜡等。
2. 实验仪器:手术刀、注射器、组织培养皿、显微镜等。
三、实验步骤
1. 解剖小白鼠:将小白鼠放入无菌条件下,用70%乙醇消毒表面。
然后用手术刀在胸部进行切口,打开胸腔,找到心脏,将心脏割断。
接
着将小白鼠向上抬起头部,用手术刀在颈部进行切口,打开颈部皮肤
和肌肉层,在颈动脉两侧夹住气管和食管,并清除周围组织。
最后将
气管和食管割断,并将颈动脉及其分支全部割断。
2. 取出脾脏:用注射器注入生理盐水,将脾脏从周围组织中分离出来,然后将脾脏放入组织培养皿中加入生理盐水洗涤。
3. 细胞处理:将清洗干净的脾脏放入福尔马林中固定30分钟,再用酒精和石蜡等物质进行包埋。
最后用显微镜观察并提取细胞。
四、实验结果
通过本实验,成功地解剖出小白鼠,并提取了脾细胞。
经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可以看到细胞形态正常,并且数量充足。
五、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操作要求严格无菌。
2. 解剖小白鼠时要保持手术刀的锋利度。
3. 在取出脾脏时要注意不要损伤其结构。
4. 细胞处理过程中要避免污染。
六、实验结论
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地解剖了小白鼠并提取了脾细胞。
这为后续的免疫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同时,在操作过程中也需要注意无菌和仪器使用等方面的细节。
小鼠脾脏细胞原代培养

小鼠脾脏细胞原代培养及观察计数实验背景:一、细胞培养的基本条件:1.无菌条件:净化工作室,风淋室,传递窗,高效过滤器,洁净层流罩,生物安全柜,超净工作台,紫外灯,电热干燥箱,滤器,高压灭菌器,抗生素2.细胞生长条件:纯水蒸馏器,纯水仪,培养板,培养瓶,CO2培养箱,培养基,血清3.细胞检测条件:倒置显微镜,酶标仪,微孔板震荡器,高速离心机,移液器4.细胞保存条件:液氮罐1.超净工作台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鼓风机驱动空气遁过高效滤器除去空气中的尘埃颗粒,使空气得到净化。
净化空气徐徐通过工作台面,使工作台内构成无菌环境。
2.Zeiss滤器:过滤除菌:大多数培养用液,如人工合成培养基、血清、酶液等均采用滤过法除菌。
3.CO2培养箱:CO2培养箱设定的条件为37 ℃,5%CO2 。
使用CO2培养箱培养细胞时应注意的问题:①用螺旋口瓶培养细胞时,需将瓶盖微松,以保证通气。
②保持培养箱内空气干净。
定期消毒(90 ℃,14 h)。
③箱内灭菌蒸馏水3000毫升蒸馏水槽中以保持箱内湿度,避免培养液蒸发。
三、细胞培养用液的配制:1.水:新鲜配置的三蒸水或去离子水2.平衡盐溶液:无Ca2+、Mg2+的缓冲液PBS:NaCl 8.0 gKCl 0.2 gNa2HPO4.H2O 1.56 gKH2PO4 0.20加水至1000 ml3.消化液:①胰蛋白酶作用于与赖氨酸或精氨酸相连接的肽健,除去细胞间粘蛋白及糖蛋白,影响细胞骨架,从而使细胞分离。
②胰蛋白酶液浓度越高,作用越强,但超过一定限度会损伤细胞。
③胰蛋白酶是一种黄白色粉末,用无Ca2+、Mg2+的PBS缓冲液配制常用的胰蛋白酶液浓度是0.25%。
用滤器过滤除菌。
④胰蛋白酶液消化时间:2-10分钟。
⑤用含血清培养液终止其对细胞的消化作用4.培养基:培养基(培养液)是维持体外细胞生存和生长的溶液,分天然培养基和合成培养基。
①天然培养基:天然培养基有血清、血浆和组织提取液(如鸡胚和牛胚浸液)。
小鼠脾细胞石蜡切片形态描述

小鼠脾细胞石蜡切片形态描述
小鼠脾是小鼠体内最大的免疫器官,是淋巴细胞的主要来源。
为了研究小鼠脾中淋巴细胞的分布和组成,我们对小鼠脾组织进行了石蜡切片,并进行了形态描述。
观察小鼠脾切片的总体形态。
小鼠脾呈半月形,分为红髓区和白髓区。
在石蜡切片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两个区域的分界线,红髓区呈现出深红色,而白髓区则呈现出灰白色。
接着,我们观察了小鼠脾中的淋巴结构。
在白髓区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淋巴细胞,它们呈现出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均。
淋巴细胞周围有一些小的细胞团,这些细胞团是淋巴滤泡,其中心有一个深染色的区域,称为发生中心。
在发生中心中,可以看到许多淋巴母细胞正在分裂增殖。
在红髓区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红细胞和巨核细胞,它们呈现出深红色和紫色。
红髓区中也有一些小的淋巴滤泡,但数量明显较少。
在红髓区和白髓区之间,有一些窄小的区域,称为边缘区,这些区域中有许多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它们是淋巴和血液的交界处。
我们观察了小鼠脾中的其他细胞类型。
在白髓区中,除了淋巴细胞和淋巴滤泡外,还可以看到一些树突状细胞和浆细胞。
在红髓区中,除了红细胞和巨核细胞外,还可以看到一些巨噬细胞和粒细胞。
小鼠脾组织石蜡切片可以清晰地显示出小鼠脾的总体形态、淋巴结构和其他细胞类型。
这对于深入了解小鼠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研究某些疾病的发病机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小鼠脾细胞的制备实验报告

小鼠脾细胞的制备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掌握从小鼠体内分离和制备脾细胞的方法,为后续的免疫学实验和细胞生物学研究提供材料。
二、实验原理脾脏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富含各类免疫细胞,如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
通过机械破碎和细胞筛过滤的方法,可以将脾组织分散成单细胞悬液,再经过离心、洗涤等步骤,去除杂质和红细胞,从而获得较为纯净的脾细胞。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实验动物:健康成年小鼠2、主要试剂:无菌 PBS 缓冲液、红细胞裂解液、胎牛血清、培养基3、实验器材:手术器械(剪刀、镊子)、无菌培养皿、细胞筛、离心机、移液器、显微镜等四、实验步骤1、小鼠的处理提前将小鼠禁食不禁水 12 小时。
采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将其仰卧固定在解剖板上。
用 75%的酒精消毒小鼠腹部皮肤。
2、脾脏的获取在无菌条件下,沿腹部中线剪开皮肤和腹膜,暴露腹腔。
小心地分离出脾脏,避免损伤周围组织和血管。
将脾脏放入盛有少量无菌 PBS 缓冲液的培养皿中。
3、脾细胞的制备用镊子和剪刀将脾脏剪成小块,置于细胞筛上。
用注射器活塞轻轻研磨脾脏组织,使细胞通过筛网进入下方的离心管中。
加入适量 PBS 缓冲液冲洗细胞筛,收集全部细胞悬液。
4、离心和洗涤将细胞悬液离心(1500rpm,5 分钟),弃上清。
加入红细胞裂解液,轻轻吹打混匀,室温静置 5 分钟,以裂解红细胞。
再次离心(1500rpm,5 分钟),弃上清。
用 PBS 缓冲液洗涤细胞 2-3 次,每次离心后弃上清。
5、细胞计数和培养用适量含血清的培养基重悬细胞。
取少量细胞悬液,加入台盼蓝染液,在显微镜下计数活细胞数量。
根据实验需要,将细胞调整至合适的浓度,接种于培养板或培养瓶中,置于培养箱中培养。
五、实验结果1、细胞形态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制备的脾细胞,可见多数细胞呈圆形,大小不一,有细胞核。
细胞形态完整,无明显的破碎和损伤。
2、细胞计数结果经台盼蓝染色后,计数活细胞比例,通常应在 90%以上。
观察小鼠脾脏实验报告

观察小鼠脾脏实验报告观察小鼠脾脏的形态和组织结构,了解其基本组织构成和功能。
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a. 所需实验器材:手套、手术刀、显微镜片等。
b. 所需实验物品:小鼠尸体、解剖盘、理化盐水等。
2. 实验过程:a. 将小鼠尸体放在解剖盘上,进行外部解剖。
观察小鼠的腹部,用手术刀轻轻切开腹部皮肤。
b. 将小鼠的内脏器官暴露出来,找到脾脏。
c. 将脾脏取出,放在显微镜片上,用理化盐水清洗,以去除血液和杂质。
d. 用显微镜观察脾脏的形态和组织结构,并进行描述。
实验结果:小鼠脾脏是一个椭圆形的器官,位于腹腔的左上前部,与胃相邻。
观察到脾脏表面光滑,颜色暗红,呈现出类似叶片的形态。
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脾脏由纤维结缔组织包膜包裹,包膜内有纵横交织的网状纤维和平滑肌纤维。
进一步观察脾脏切片,可以发现脾脏内部由红髓和白浆组成。
红髓部分是由红色血球聚集而成,呈现出深红色,主要负责产生和贮存红血球。
白浆部分呈现出浅红色,主要负责产生、贮存和分化白血球。
除了红髓和白浆,还可以观察到脾小体。
脾小体是脾脏的功能单位,由中央的细动脉和围绕其排列的淋巴组织组成。
细动脉在脾小体内分支,形成富集淋巴细胞的血窦,血窦内的小窦构成了纤维结缔组织和巨噬细胞,这些巨噬细胞负责清除衰老或异常的红血球和其他细胞碎片。
实验分析与结论:通过观察小鼠脾脏的形态和组织结构,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小鼠脾脏是一个椭圆形的器官,位于腹腔的左上前部,与胃相邻。
2. 脾脏具有纤维结缔组织包膜,包膜内有纵横交织的网状纤维和平滑肌纤维。
3. 脾脏主要由红髓和白浆组成。
红髓部分负责产生和贮存红血球,白浆部分负责产生、贮存和分化白血球。
4. 脾小体是脾脏的功能单位,由细动脉和排列的淋巴组织构成。
血窦和小窦在脾小体中起到清除血液中异常细胞和细胞碎片的作用。
脾脏是小鼠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免疫应答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如清除病原体和损伤细胞,调节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鼠脾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形态观察
黄殿玲,李核,何文琴,李霞,杨佩,王纯
摘要:用组织块法和冷消化法对小鼠脾细胞在含血清培养液中进行原代培养,并对正常细胞形态进行观察。
结果表明组织块法和消化法培养可获得比较均一、稳定的细胞群,细胞呈典型的成纤维形态。
关键字:脾细胞原代培养形态
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可以分离出来,在适宜的培养液以及培养箱中存活,并在一定的时间内,保持其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经过一定时间还可以观察到一定量的细胞。
直接从身故体内分离的细胞,如小鼠的脾细胞,在体外培养的过程中尚未发生细胞分裂、增殖的细胞即为原代培养细胞;原代培养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继续增殖,在数量上大量扩增,此时的细胞为继代培养细胞。
在生物体内或体外,正常的细胞只能分裂一定的次数,然后停止分裂,最终死亡。
这一过程称为衰老,此为正常的现象。
只有细胞被转化后,细胞可以无限增殖,就称为细胞系/株。
细胞培养基要满足细胞的生长需要,包括pH、渗透压、营养和生长因子等,已保证细胞的增殖。
细胞培养皿是特殊制造的使细胞可以贴壁。
这就要为细胞的培养创造适宜的环境,使细胞更容易存活或生长。
细胞培养箱常指二氧化碳培养箱。
它可以提供合适的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二氧化碳和培养基中的缓冲系统共同作用,保持细胞培养液的酸碱度。
超净台通过将空气进行过滤,为细胞培养的各种操作提供了一个干净的环境,使细胞培养免于细菌和真菌的污染。
在细胞原代培养的操作过程中,这个设备是必要的,细胞本来就比较易感染,不易存活,在空气中,以及人体表面存在许多易感染细菌,所以为了提高细胞的存活率,一定要保持操作过程干净,无污染。
细胞培养是细胞生物学研究的中心技术。
通过细胞培养可以观察研究细胞的某些生理特性,同时在体外进行细胞培养,也打破了以往的细胞只能在生物体内增殖、分裂。
其特点包括:大量实验材料;单一、纯粹细胞类型培养基的成分可控,即生长条件可控/全合成、无血清培养基;易于观察;易于操作。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取出生一周的小鼠,采用颈椎脱臼的方法牺牲小鼠。
取一只小鼠置于解剖盘中,抓住小鼠的尾巴,确保小鼠的前爪在解剖盘中,慢慢的安抚使小鼠安静下来;用剪刀或手术钳紧紧的按住小鼠的颈的后部,用力向后拉小鼠的尾巴;切记不要
只拉小鼠的尾巴的末端,以免损害小鼠的尾巴;慢慢的用力按住小鼠的颈部几分钟,确保小鼠已经死亡;将小鼠浸泡在70%酒精中几分钟。
进入实验室,将小鼠放进超净台,.将小鼠平放在解剖盘内,腹部向上。
用镊子夹起下腹部毛皮,用剪子剪一个横向小口,然后用手用两边撕开,暴露肌肉层。
或者用剪子向斜上方剪一个V字开口。
将肌肉层向斜上方剪一个V字开口,向上翻开,暴露腹腔。
在腹腔左上方,将胃拨开,暴露出后方的暗红色、扁平、长条状的脾。
将脾剪下,放入盛有HANKS液的玻璃平皿中。
漂洗脾脏,去掉PBS。
继续用PBS漂洗直至清洗液清亮为止。
1.2培养方法
1.2.1 消化法
将脾脏转移至一个小的无菌培养皿中,用新的无菌剪刀小心地绞碎,用Hanks 液漂洗直到清亮为止。
在无菌状态下,将绞碎的脾脏转移于一玻璃瓶中, 加入少许 0.25%的无菌胰蛋白酶,置于37 °C培养箱中静置20分钟。
让存留的组织块在重力作用下慢慢沉降,后将胰蛋白酶吸干净,加入少许培养液终止消化。
让残留的大块未破碎的组织或特殊颗粒物质沉降。
可采用数层无菌纱布过滤细胞悬液以去除任何残留的细胞块。
按每细胞瓶I x 106细胞的数量接种于10ml组织培养液中,在饱和湿度的37°C培养箱中孵育直至细胞铺满。
1.2.1 组织块法
将消毒好的脾脏在无菌平皿内用剪刀剪成2~5 mm2的小块,反复用Hanks冲冼,然后用镊子将组织块送入培养瓶中,在底部放均匀,小块间的相互距离以0·5 cm 为宜,轻轻翻转培养瓶,拧好瓶盖,置37℃培养箱中20min。
后取出培养瓶,向培养瓶中加入适量的培养液,使液体缓缓地覆盖组织小块(勿过速),以防把组织块冲掉,再于温箱中继续培养。
1.2.3 细胞形态学观察
原代培养的细胞生长形态与体内基本上相似,从开始培养的第二天起,每天在第一次实验完成的同一时间进行观察并记录。
细胞培养液的颜色为浅紫色,则需更换培养液。
2 结果分析
2.1.1 在未行细胞培养时,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
如图1(×200)。
图1(左图为消化,又图为组织块)
以上即为在没有进行细胞培养时细胞形态比较稳定,而且可见细胞的数量比较多。
几乎看不见单独的细胞,细胞大都聚集在一起。
2.1.2 细胞培养2天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
如图2(×200)。
图2(左图为消化,又图为组织块)
培养一天后,可见细胞已开始生长,只是数量比较少。
2.1.3 细胞培养3天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
如图3(×200)。
图3(左图为消化,又图为组织块)
培养3天后,可以明显的观察到细胞的数量增多,尤其是组织块周围的细胞已经开始成片向外延伸。
2.1.4 培养4天后,细胞生长的趋势更明显。
,培养至第7天还是可以看到某些活的细胞,一般都是贴壁生长。
但与一周前相比,明显的细胞数目减少,还可
以看到单独的细胞。
同时细胞培养液的颜色为浅紫色,但是细胞培养过程中因为没有换培养液而使细胞存活率很低。
2.2 小鼠脾细胞生长曲线
图4小鼠脾细胞生长曲线
3 讨论
能够影响体外培养的细胞生长的因素很多,例如营养条件、培养温度、培养液的酸碱度等。
营养条件是细胞体外生长的基本条件,体外培养细胞的营养条件主要通过培养液来供给。
本实验中脾细胞的原代培养需要严格的无菌环境,通过本实验要进一步加强无菌环境的概念,只有无菌条件下,细胞才能不被污染而死亡,包括所用的仪器清洁灭菌,以及手的清洁;操作过程尽量不要用手直接接触一些接触培养液或细胞悬液的仪器,例如,枪头,针头等。
还有可以一只手完成的不要用两只手同时操作。
消化过程中,酶浓度过高或处理时间过长,细胞易破损死亡,剩余未损伤的细胞也不易贴壁生长;反之,酶浓度过低或处理时间过短,则细胞产量很低,因此酶浓度、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很重要。
因此一定要掌握好酶的用量及消化时间
组织块法培养过程中,组织块应该剪的尽量小一些,便于组织块贴壁。
同时将组织块送入培养瓶的过程也要避免镊子或手接触瓶口,以防污染。
开始培养后,培养箱的温度控制也是实验的关键。
在实验结果中可以看到,如果因为操作不当,最后细胞几乎全部死亡,培养液呈现浑浊状,而正常情况下,可以看到细胞液呈澄清的浅紫色,或偏黄(细胞代谢产物)。
参考文献:
[1] 蔡文琴.现代实用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3.13
[2]《分子细胞生物学》第三版韩贻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 陈瑞铭.动物组织培养技术极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4] 李桂芳,李岩,赵宗胜等.绵羊耳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J].中国草食动
物,2003,23(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