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培养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的7种方法

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的7种方法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化,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和紧密。
在跨文化交流中,有效地沟通和理解对于建立良好的关系和取得合作的成果非常重要。
然而,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语言、习惯、信仰、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可能带来理解和沟通的困难。
因此,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变得至关重要。
以下是七种有效的方法。
一、建立文化意识感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是有效开展跨文化交流的关键。
建立文化意识感,意味着要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习惯、信仰、价值观等。
从了解这些文化元素开始,可以帮助缩小文化差异带来的心理距离,增强友好合作的信心。
二、学习他人的语言学习他人的语言,是有效跨文化交流的重要一环。
当我们使用对方的母语和方言进行交流时,可以增加对方的信任、加深了解和感情。
此外,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文化渊源,深入了解文化传统,提高我们的文化理解能力。
三、借助文化为桥梁文化可以作为跨文化交流的桥梁,增强友好合作的信心。
在交流时,可以借助文化中的共同点,打破文化隔阂带来的不利影响。
比如,学习他人的音乐、舞蹈、饮食、服饰等等,这些方面都可以作为借助文化的交流的媒介。
四、学习有效沟通的技巧了解如何有效地沟通,对于跨文化交流同样非常重要。
有效沟通技巧包括:倾听对方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用正确的语气和表情传达信息,以及提出合理的建议。
此外,在交流时还应考虑到对方文化的特点,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
五、学会调整自己的行为在跨文化交流中,精准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是成功交流的关键。
考虑到不同文化背景的差异,我们应该学会调整自己的言行举止,以适应新的环境和文化。
在语言、礼节、穿着、饮食、行为等方面,都应该注重文化价值的尊重和体现。
六、学习言行一致在跨文化交流中,言行一致也非常重要。
言行一致指的是把自己的行为和言辞保持一致性。
在交流时,我们应该尽量避免使用不当的语言或不合适的姿态,因为这些都会影响到对方的理解和信任。
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 : 英语 教 学 跨 文化 交 际 跨 文化 交 际 能 力
一
、
引 言
跨 文 化 交 际 ( t c l rl o u ia o , 指 本 族 语 者 I e ut a C mm nct n) 是 n r u i 与 非 本 族 语 者 之 间 的 交 际 , 指 任 何 在 语 言 和 文 化 背 景 方 面 也 有 差异 的人 们 之 间 的 交 际 。跨 文 化 交 际 不 仅 是 语 言 形 式 的 沟 通 ,而且 是 不 同 文 化 之 间 的沟 通 。 中 国 文 化 是 东 方 文 化 的 代 表 . 英 美 文 化 是 西 方 文 化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两 种 文 化 之 间 而 这 存 在 的 巨大 差 异 。 得 在 跨 文 化 交 际 过 程 中 由文 化 差 异 引 起 使 的 文 化 休 克 (utr o k 现 象 屡 屡 出现 , 为跨 文 化 交 际顺 c l es c ) u h 成 利 进行 的一 大 障碍 。 语 教 学 的 根 本 目的 是 实 现 跨 文 化 交 际 , 英 与 不 同 文化 背景 的人 进 行 交 流 。 因此 , 国 的英 语 教 学 , 仅 我 不 要 传 授 语 言 知 识 . 而且 要 培 养 学 生 的跨 文 化 交 际 意 识 体 验 和 实践 , 养 他们使用英 语进行跨 文化交 际的能力 , 阔视野 , 培 开 加 深 对 世 界 的 了解 , 鉴 和 吸 收世 界 文 化 的 精 华 , 高 文 化 素 借 提 养 。跨 文 化 交 际 能 力 是 语 言 能 力 ( 、 、 、 、 五种 能 力 ) 听 说 读 写 译 和 社 会 文 化 能 力 的 总 称 ( 和不 同文 化 背 景 的 人 们 进 行 合 适 即 交 际 的 能 力 ) 跨 文 化 交 际 能 力 的培 养 是 英 语 教 学 的 重 要 任 。 务 . 是 目前 每 个 英 语 教 师 面 临 的 重 要 课 题 。 也 二 、 语 教 学 中 如 何 培 养 学 生 的 跨 文 化 交 际 意 识 与 能 力 英 1加 强教 师 自身文 化 修 养 。 . 培 养 学 生 的跨 文 化 交 际 意 识 与 能 力 ,教 师 自身 的 文 化 修 养 是 关 键 。 因为 在 课 堂教 学 中 , 生 主 要 还 是 依 靠 英 语 教 材 、 学 际实 践 是 推 动 这 一 能 力 系 统 发 展 的强 大 动 力 。 此 , 生 要 通 因 学 过 具 体 的实 践 , 听 、 、 、 等 训 练 来 学 习 和 理 解 外 国文 化 如 说 读 写 知 识 。此 外 ,学 生 也 可 以 自 己编 排 一 些 有 关 跨 文 化 交 际 的 场 景 , 过 亲 自参 与 到 相 似 的交 际场 景 中 , 实 践 中 体 会 跨 文 化 通 在 交 际 中存 在 的 困 难 , 通 过 化 解 , 好 地 理 解 跨 文 化 交 际 。总 并 更 之 .学 生 应 该 不 断 丰 富扩 大社 会 文 化 知 识 和 积极 参 与 跨 文 化 实 践 活 动 , 而 增 强 对 文 化 差 异 的 敏 感 性 , 高 跨 文 化 交 际 从 提 能力 。 4营 造 学 习外 语 的 氛 围 . 高 学 生 的 文 化 交 际 能 力 。针 对 . 提 大 部 分 英 语 学 习 者 是 在 母 语 国 学 习 英 语 这 一 现 实 情 况 ,有 必 要 营 造 学 习 英 语 即跨 文 化 交 际 的 学 习氛 围 ,这 样 有 助 于 学 生 转 变 长 期 形 成 的 “ 语 + 国 文 化 ” 思 维 方 式 , 多 元 文 化 交 英 本 的 在 流 和 沟 通 中进 行 自觉 的文 化 移 情 和 文 化 认 同 。 而 言 之 , 造 总 创 语 境 和 情 境 能 使 学 生 在 一 种 真 实 的语 言 环 境 中学 习 语 言 , 并 直 接 感 受 到 语 言 在 交 际过 程 中 的 重 要 作 用 ,使 他 们 的 跨 文 化 交际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 5英 语 教 师要 具 有 跨 文 化 交 际 的 敏 感 性 , 进 教 学 方 法 。 . 改 英 语 教 师 要 认 识 到 以提 高 学 生 跨 文 化 交 际 能 力 为 内容 的英 语 教 学 改 革 是 一 个 系 统 工 程 , 学 方 法 要 从 以 教 师 为 中心 、 试 教 应 教 育 为 主 转 为 以 学 生 为 中心 、以 学 生 的 跨 文 化 交 际 能 力 提 高 为 主 ; 以传 统 的基 于课 本 的 听 、 、 、 为 主转 变 为 以 能 够 从 说 读 写 从事实际的跨文化交 际的听说 、 面 提高综合应用 能力为 主: 全 从 以 老 师 讲 、 生 听 的模 式 转 变 为 网络 课 件 教 学 、 语 课 外 活 学 外
培养跨文化意识 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培养跨文化意识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作者:黄卫东来源:《教育周报·教研版》2021年第48期文化意识,就是人们对于文化的一种自觉的、能动的认识活动,是人们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同时领悟文化的内涵和接受文化的熏陶,并潜移默化地内化为一种追求文化的情感。
跨文化意识是指跨文化交际中参与者对文化因素的敏感性认识,即对异同文化与共同文化的异同的敏感度和在使用外语时根据目标语文化来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的自觉性。
跨文化意识主要是对文化差异的意识,加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是进行有效跨文化交际的前提。
根据我国《英语课程标准》及其解读,跨文化意识不仅指对异国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异同的敏感度,还包括在使用外语时根据目标语文化来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的自觉性。
培养文化意识,就是要培养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文化传统,积极吸收各界文化优秀成果的意识,促进学生自觉地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康人格。
在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文化知识的传授,一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词汇是文化信息的浓缩。
对外语词义的准确理解,需要对外族文化有比较深刻的理解。
外族文化知识的获得,一是通过对该族历史文化的研究和学习,二是通过对该族語言文学作品的研读,三是通过对该族文化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等的了解。
而通过读原版英文经典著作,是达到这三条的捷径。
凡是学习过许国章英语的人决不会忘记,在传统外语教学中,文学占有相当的比重。
60年代至70年代,ESP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特殊用途英语)兴起并很快成为一种普遍趋势。
有人曾责问,学习Dickens 和Shelley等人的作品,对阅读科技文献何用之有?70年代后期,文学内容几乎从外语课中消失。
80年代,人们对文学又有了新的兴趣。
文学在外语教学进程中的作用和地位与传统外语教学有了根本的不同。
培养中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重要性

培养中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重要性跨文化交流能力是指个体在跨越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的情况下,具备理解、沟通和交流的能力。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跨文化交流能力对中学生来说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培养中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培养。
一、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重要性1. 增进文化意识和尊重跨文化交流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通过与来自其他文化的同伴和教育者互动,学生可以拓宽他们的视野,更好地理解其他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观,并学会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
2. 培养全球视野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全球视野。
在全球化的时代,了解其他国家和文化的情况对于个人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跨文化交流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拓宽他们的视野,了解世界的多样性,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和工作环境。
3. 提高语言能力和沟通能力跨文化交流需要学生具备跨语言的交际能力。
在与来自其他文化背景的人交流中,学生需要运用外语来进行沟通。
通过与母语非英语的同伴交流,在语言使用和理解上提高自己的能力。
同时,跨文化交流还需要提高学生的非语言沟通能力,让学生学会通过非语言方式进行交流,包括肢体语言、表情和姿势等。
二、培养中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方法1. 提供多元文化教育学校应提供多元文化教育,包括有关不同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知识。
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其他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观。
学校还可以组织国际文化交流活动,让学生有机会与来自其他国家的学生互动交流。
2. 提供跨文化交流机会学校可以积极创造跨文化交流的机会,例如开展国际交流项目、举办跨文化活动等。
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与来自其他文化背景的人交流互动,增强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与外国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学生交流项目,让学生有机会亲身体验不同的文化。
3. 引入跨文化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在课程中引入跨文化教学内容,包括文学、历史、地理等。
培养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浅析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

《 英语课程标准》 还强调 , 要扩大学生接触异 国文化 的范 围, 帮助
学生拓展视野 ,使他们提高对 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 和鉴别 能 力, 为发展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打下 良好 的基础 。
一
、
中学英 语跨文 化教育 的重要 性
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 , 又是文化 的表现形 式 , 人们 的言语表 现形式受到语言赖 以存在的社会文化 的制约 和影 响。随着改革 开放 的深入发展 , 中国迅速地走 向世界 , 社会对英语运用能力提
辅相成、 不可分割的。其 中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 的保障 , 包
括文化知识、 文化理解 、 跨文化交际意识 和能力三个 方面。 同时 ,
同讲英语 的外 国人谈话时 , 应尽量 避免如年龄 、 职业 、 收入 、 宗教信仰、 婚姻状况等涉及 到个人 隐私的话 , 因为中国人和英语
国家的人对待个人隐私 的态度存在差异 。在 中国,询问别人 年 龄、 婚姻 、 收入 、 体重 等似乎没什么不妥 , 但在英美 国家 , 这些是 属“ 个人隐私” 问题 , 这样 的问题不宜过 问 , 否则就是失礼 。再 如 中国人 习惯打招 呼时说 “ 干什么去?” ( a aeyugigt wht r o o n o d ?) 你在干什么呢?”( aaeyudig 在英语 中就成 o 和“ Wht r o on?)
( ) 语 文化 中对 个 人 隐 私 的尊 重 一 英
系出发 , 出在 中学英语教 学中渗透跨 文化教 育的重要性 , 提 分析 了文化差异对英语语 言学习的影响 , 并结合 自身的教 学实践 , 探 讨 了在英语教学 中从 阅读、 法、 语 词汇教 学等几个方面渗透跨文 化意识 , 以提 高学生跨文化 交际能力。
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 关键词 ] 语言 ; 文化差异 ; 文化 交际; 跨 英语教 学 [ 中图分类 号] 62 [ G4 文献标识码 ] [ A 文章编 号] 08 54 (010 — 00 0 10 — 192 1)3 0 5 — 2
引 言
一
、
2 .词汇联想意义
随着 国际关系 全球 化 , 语作 为大 学 的一 门基 础课 , 英 越 来越受到人们 的重 视 。发 展交 际能 力是英 语教 学 的最终 目
Mr /Mr. Mi … .“ ∞d rig t ce” . s/ s s ”G nn , hr这样 的称 呼, mo a e 只是汉语和英语 的直译 。
t u 一词和 ged is o re y联系在一起 。而英语 a ios既是贬义 mbt u i
又是 褒义词 : 贬义 词是 “ 心勃 勃 的” 褒义 词 意为 “ 野 , 有雄 心
2 1 年 5月 01
内 蒙 古 民 族 大 学 学 报
J u n l fIn rM o g l o rao n e n oi aUmv mi frNain l is e t o y t ai e o t
Ma .0 1 y2 1
第 1 7卷
第 3 期
Vl. 7 No 3 0 1 . 1
时, 常常 由于忽视 了语 言 的社 会环 境 , 特别 是语 言的 文化差
的完美化身 。中国人也 以作为龙的传人 而倍 感 自豪 。而”
dao” 西方人 的心 目中是令人憎恶 的象征 , rg n在 它总是代 表邪 恶、 恐怖甚至是战争 。再如 , 红色(e )红色使 中国人联想到 r : d “ 喜庆” “ 功” “ 命 ” 、成 、革 等等 。如“ 红 事” “ 办 、 红旗 ” “ 领 、红 巾” “ 、红色政权” 等。过去 中国人在喜庆 的 日子里 ( 如结 婚 ) , 全身穿着红衣以示幸 福吉 祥。红颜 色在汉 文化 中有着 非常 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而英 美文化中都常用“ 表 示“ 行” 红” 罪 、 “ 气愤” 如 R d— h n e ( , e ad 正在犯罪的 ),se e” 发怒 ), d “e d ( r 如 S esw r e ehadtenws( h whns er h e a e d h 听到这 个消息 他勃
培养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课堂内外新课程NEW CURRICULUM英语是一门学科,还是一种交际工具,它的任务是注重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在实际中运用英语的能力。
而且,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如果语言不同那肯定是会影响交际的,而现实是,很多情况下,交际失败并不是由语言引起的。
以英语为例,有不少英语学习者听、说、读、写的技能都不错或者说是非常好,但却不能用英语有效地去和他人沟通交际。
对于这样的学习者,与其说他们的交际存在语言障碍,不如说是存在与交际对方有文化障碍。
只有了解、理解和尊重文化差异,培养跨文化意识,我们才能跟世界其他地区的人们有效地进行交际。
一、文化差异和语言差异1.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激活英语教材中英语言文化差异大量存在。
比如,中国人和英国人面对“赞赏”,就有迥然不同的表达方式:中国人受到别人赞赏时一般会很谦虚,并习惯说:“过奖,过奖”或者“哪里,哪里”以示礼貌;而英国人会很高兴地道上一句“Thank you very much.”或者“I am glad to hear that.”这在英语单项选择题时常会以情景对话的题型出现,所以,在教学“Thank you very much.”这一句型时,我会尽量多地介绍它的使用场合。
英国人与中国人在接受礼物时的习惯也截然相反,英国人收到礼物一般不推辞,而是表示感谢,并会当面打开礼物加以称赞,所以,在教学gift这一单词时,我会有意识地告诉学生这一跨文化差异。
通过比较中英文化的差异,可以使学生学到生动的文化知识。
而且,通过文化比较,可以让学生逐渐减少受中文母语影响造成的语言误用。
2援英汉文化空缺导致词汇空缺所谓空缺,是指有些表达方式只有中国有而英文里并没有词汇可以表达出来。
如“Mr.Potato Head”中文中直译为“土豆头先生”,如果不知道它是美国的一种深入人心的流行玩具,那英语学习者势必不能理解这一词的意思。
这种词语使用上的空缺现象在英汉语言中非常普遍,而其在英语和汉语的谚语、成语中所呈现出来的文化差异尤为突出。
教案中的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流

教案中的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流教案是教师为了达到预定教学目标而精心设计的一份教学计划。
而在教案中融入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流的元素,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增进学生的跨文化认知和交际能力。
本文将探讨教案中的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流,并分析其重要性及实施方法。
一、文化意识在教案中的重要性文化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身文化认同、对他人文化特点的认识以及对不同文化间差异的理解。
在教案中融入文化意识,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性,并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通过教案的设计,学生可以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促进跨文化交流和互学互鉴。
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意识成为培养学生成为全球公民所必需的素养之一。
二、教案中融入文化意识的实施方法1. 引入文化背景知识:在教案中可以通过引入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教授英语课程时,可以先介绍英语国家的一些传统节日或习俗,以帮助学生了解该国家的文化特点。
2. 多样化教学资源:教案设计中可以充分利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如图片、音频、视频等,以展示不同文化的特点。
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不同文化的魅力。
3. 跨文化比较研究:在教案中可以设置跨文化比较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对两个或多个不同文化进行比较研究。
通过研究,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各个文化的特点和差异,并在交流中加深对不同文化的理解。
三、跨文化交流在教案中的重要性跨文化交流是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信息和意义的共享与交换。
在教案中融入跨文化交流,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跨文化沟通的能力,培养学生全球视野以及解决跨文化冲突的能力。
四、教案中融入跨文化交流的实施方法1. 合作学习活动:在教案设计中,可以设置合作学习的任务,让学生分组进行跨文化交流。
比如,可以让学生通过互联网与海外的学生进行线上交流,并分享彼此的文化与经验。
2. 文化交流展示:在教案中设置文化交流展示环节,让学生以小组或个人形式展示自己所学的文化知识和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只从高职高专(笔者所在的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角度,去论述培养文化意识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问题。
教学实践表明,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密不可分。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人,涉外交际活动也越来越多,与世界接轨已成定势,社会生活和实践证明,仅仅掌握语言知识并不能保证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成功的交际,我们应该认识到必须把语言知识和文化意识结合起来才能顺利进行交际。
一个对于英语国家的文化不了解或了解很少的人,即使语音,语法正确,拥有几千个词汇,不了解文化背景,没有文化意识,犹如只抓住了外壳而不领悟其精神(胡文中,1995)0因此,作为英语学习者来说,在与来自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交往时,不仅仅要掌握目的语正确的语法,地道的语音,语调和一定的词汇量,还应该了解他们的社会习俗,价值取向,言语规则甚至非言语交际方式等,否则会产生误解和矛盾,影响和妨碍人们正常的交际。
二、什么是文化意识?
所谓文化意ip (cultural awareness),指的是对文化多元性的意识和对差异的宽容态度,对文化成员的共情能力,以及对自身文化价值观念及行为方式的觉察和反省。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目的语使用的适宜性是在跨文化交际的框架中定义的,“学生需要一种跨文化交际能力,他们能够受益于语言文化教育”(Byram&Morgan, 1994)(高一虹2002)。
三、文化意识的重要性
请看,苏:一顿便饭,为您洗尘,请。
沃尔夫:噢,这简直是一次盛宴,每个菜都是佳肴,我很喜欢,不过,我觉得这些菜对我们来说太多了。
苏:哪里哪里,实在是算不了什么,不过一点小菜和薄酒,不成敬意,以后有机会可以好好安排,让您更满意。
饭后,沃尔夫马上给总公司写了一份备忘录:苏先生不是一个合适的合伙人,他的管理不切实际。
在我看来,他更愿意把资金投资在饭桌上而不是工厂的产品生产线。
苏先生的盛情款待得来的是这样出人意料之外的结果。
为什么要有文化意识呢?这是因为,像发生在苏先生公司的这起事件一样,文化上的误解会妨碍公司在跟外商合作时顺利开展商务活动。
人们在文化方面犯错误可能不是故意的,也可能是无意识的,但有些很可笑的文化方面的失误却使企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有些致命的失误几乎使企业濒于破产。
往往是因为其决策者不了解文化的奥秘。
他们需要了解人们的语言和行为背后的原因。
只有在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之后,群体和个人语言,行为方式才能被他人所理解甚至被他人所预见。
也惟有如此,公司才可以蒙受重大的经济损失或免于破产的命运。
我们在和来自其他文化的人交往的过程中,或者在和其他的文化价值观接触的时候,要清楚自己传达给对方的文化价值观,同时也要了解对方的文化价值观。
除此之外,还要认识到,在这个过程中很可能存在“鸿沟”。
亨德里克。
谢里(Hnedrick Serrie)曾写过一篇文章,
探讨了解他人视角的必要性,他指出,“把握好行为的分寸比掌握语言还重要,可是很少有人懂得这个道理。
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定义
贾玉新认为如果把几乎所有的、不同程度的交际都认为是跨文化交际,那么,跨文化交际将包括:跨种族交际,跨文化交际,同一主流文化内不同群体之间的交际,以及国际性的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建立和维持良好关系的能力;(2)以最少的损失和曲解进行有效交际的能力;(3)在适当程度上顺从别人并与人合作的能力。
以上这些方面的能力明显地体现在各种行为特征上,例如领会、尊敬、灵活性、对模棱两可事物的容忍性,及与别人在互动中的操纵能力等。
五、注重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只注重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听读),而忽视跨文化交际能力(说写译)(曲政、俞东明1997)Wolfson(1983)指出,”与外国人交往时,本族人对外国人在语音和句法方面往往比较宽容。
而违反讲话规则却常被认为是不懂礼貌,因为本族人不太可能认识到社会学的相对性“。
由此可见文化方面的错误可能会引起更为严重的交际失误。
请继续看,一位中国女士在宴会上听到别人称赞她的衣服样式时说的一句话:
That' s a lovely dress you have on.
No, no, it' s just a very ordinary dress.
在汉语中,当听到别人的称赞时,人们常说:”过奖过奖,惭愧惭愧“之类的自贬的词语,以示礼貌,谦逊;而在西方文化中,在这种情景下,受赞扬者直接用”Thank you“,”I am very glad to hear that“之类的话语应答即可。
否则,听话人会认为这种答话暗示着答话人在嘲笑说话人不懂衣服样式的好坏,缺乏审美观和鉴赏力,严重的后果是会引起对方不快,导致交际中断。
六、寓文化教学于语言教学中
(一)注重文化意识导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许国章先生曾经说过: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当作用于文化的时候,它是文化的信息的容器和载体。
概括的讲就是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则是语言的底座或环境(束定芳,庄智象1996)。
联系到外语教学,既然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如此密切,那么在外语教学中导人文化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美国社会学家Hymes认为交际能力有四个重要参数,即语法性,适合性,得体性,和实际操作性,其中适合性和得体性的实质就是语言使用者的社会文化能力。
也就是说,使用者应能在英语环境中遵循一定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
恰到好处地同他人交往,遵循他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不冒犯别人的隐私和忌讳等。
例如,不能在葬礼上说”A lovely day, isn' t it?“不能问外国人”Where are you go-ing?“也不能问女士”How old are you?“或”Are you married?“等关于个人隐私方面的问题。
Canale和Swain认为交际能力包括四方面的,其中社会语言能力是指在各种不同的交际场景下,语言使用者能根据话题,说话者的身份,交际目的等因素,恰当地理解和表达话语。
这与Hymes 的适合性和得体性有着相似的内容。
由此可见,在中国的英语学习环境里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就包括培养他们的社会文化能力,或者确切地讲,也就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利用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由于我们的学生母语文化根深蒂固,用母语的逻辑进行思维和表达已成定势,所以学生习惯于把母语的文化习惯和文化模式套用到所学语言中去,从而发生文化干扰。
笔者在校园里不止一次地经历这样的问候语:”Good morning ,teacher Chen“,”Hello teacher“ ”Hi,teacher“…在我们的文化里,老师,主任,院长,经理等表示职业,职务的名称,在日常交往中常作称呼语来使用,以示尊重,直呼其名,是不恭不敬的行为。
但在大多数的西方国家里,人们推崇平等主义,崇尚个人成就而忽视个人在团队中的地位,因此除了Mr. Mrs. Miss Ms Dr.等之外,人们是不会用工作名称或职务来作为称呼语的。
同样,在日常生活的交往中,同辈,孩子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挚友之间往往直呼其名;更有甚者,孩子对父母,长辈,老师也都可以直呼其名,以示亲切,接纳,否则就觉得被拒千里之外。
如西德影片《英俊少年》中的孩子海因切,直呼其父为卡尔,呼其外公为威廉;美国连续剧《我们的家》中媳妇洁茜也直呼其公公为格斯,这在中国人的交际中是绝对不允许的。
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利用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他们就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了。
文化意识中的许多内容回会激起学生们的强烈兴趣,又特别实用,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的欢迎程度往往大于普通的语言知识。
英语教师如果能在课堂适当融人这些内容,不仅不会影响教学进度,反而能从主观上增进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并同时帮助他们了解西方人的价值取向,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社会规范。
七、结束语
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时代的要求。
认识到己方文化和异域文化之间的相互生存关系是参与文化交流和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前提,我们要有”着眼于全球的思维和落实于局部行为的意识(think globally act locally),要重视“inter”一词原本所包含的“之间”和“相互”这两层含义,培养学生既具有一定的语言能力又具备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即具备“人乡随俗”的能力。
本文章由西安牛皮癣医院/整理发布,欢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