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社会阶层与语言变异

合集下载

如何理解语言的阶层差异性原理

如何理解语言的阶层差异性原理

如何理解语言的阶层差异性原理
语言阶层差异性原理是一种描述一种社会语言使用规范的原理,它认为不同社会等级中使用语言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在这一原理下,如果一个人有着不同的社会地位和阶级,他使
用语言的方式和内容也会有所差异。

语言阶层差异性原理是源于大众语言学的一种核心理论,它强调不同等级的人们使用不同的语言类型。

在这种理论下,每个社会阶层的语言表达都有自己的层次和特征,一般社会层级越高,语言表达就越复杂,也越有修饰性;而受教育标准或收入水平较低的人使用的语言就越简单,更浅显,也缺乏修饰效果。

语言阶层差异性原理涉及到多种语言使用行为,它强调不同阶层或社会地位之间语言表达上的差异。

在这一原理中,高社会阶层会用更复杂的语言表达来体现他们的社会地位;而
低一些阶层的表达内容则相对单调,不会出现复杂的修饰效果。

语言阶层差异性原理也可以用来解释不同文化之间的语言交流。

随着社会阶层的差异,异质文化之间也存在语言上的差异;例如,在中国,官方政策下通行的中文可能会有所不同,它会使用更复杂多变的词汇和表达方法。

语言阶层差异性原理一方面可以解释社会不同等级之间使用语言的差异,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一种语言表达的准则,以此来避免错误地使用不同社会层级的语言。

此外,语言的阶层差异性还与文化的差异有关,在不同文化中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语言阶层差异性。

综上所述,语言阶层差异性原理用于描述社会不同层级之间使用语言的差异性以及不同社会文化之间语言交流的差异。

它可以用来解释语言的运行原理,也可以用来帮助人们合理
使用语言,从而增进社会文化的交流和互动。

语言学研究语言变异与语言变化的社会因素分析

语言学研究语言变异与语言变化的社会因素分析

语言学研究语言变异与语言变化的社会因素分析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之一,不同地区、不同社群甚至不同个体之间的语言使用存在着各种形式的变异与变化。

为了深入了解语言变异与变化的社会因素,语言学家们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本文将从社会因素的角度分析语言变异与变化的原因,并探讨其对社会的影响。

一、社会地位与语言变异社会地位是一种决定个体在社会中地位高低的属性。

研究表明,社会地位与语言变异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在不同社会群体中,地位较高的人往往使用更加规范、标准的语言,而地位较低的人则倾向于使用更多的口语化、方言化表达方式。

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词汇选择、语法结构上,还表现在语音、语调等方面。

例如,社会地位较高的人往往更注重书面语的准确使用,而地位较低的人可能更多地使用俚语、口头禅等非正式表达方式。

二、社会群体与语言变异社会群体包括各种社群、团体和群体,其内部成员之间存在着相互认同与归属感。

语言变异与社会群体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社群内的成员往往使用共同的语言风格和词汇,以彰显自己的身份和认同感。

这种语言变异体现在不同社会群体之间使用的专业词汇、行业术语上,以及特定社区独有的俚语、隐语等。

例如,在不同的年龄群体和职业群体中,人们使用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可能存在差异,这反映了他们所属的社群身份和特点。

三、媒体与语言变异随着媒体的普及和发展,其对语言变异与变化的影响越来越大。

媒体以其广泛的传播和影响力,成为介绍和推广不同方言、语言变体的重要平台。

不同地区的电视台、电台和网络平台促进了语言变异的发展。

例如,在电视剧、综艺节目以及网络直播中,各种地方方言和特定社群的特殊语言表达被广泛采用,并逐渐在社会中产生一定的影响力。

四、社会变革与语言变化社会的变革与发展对语言的变化有重要影响。

社会变迁、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等因素都会对语言习惯、词汇使用以及语法结构等产生深远的影响。

例如,社会的科技发展带来了新兴行业和新的专业术语,也推动了语言的变化。

语言社会阶层

语言社会阶层

他们讲话的个体与彼此不同就象。

其中一些区别是有气质的,例如,区别由于另外喉头大小和沥青。

然而,有其他区别系统地与某些人相关。

所以,有导致另外语言用途,其中之一的社会类别是社会阶层。

本文与语言和社会阶层之间的关系主要有关。

1. 定义社会阶层It不是一项容易的任务定义社会阶层。

格雷戈里・ R.Guy (1988)介绍了二种主要方法。

One在阶级冲突的方法焦点。

“In Marx’s视图,基本动态人类历史是在类之间的冲突。

类是分享共同的经济利益的人; 即他们由他们在经济体制,他们的对pro duction’” (Guy1988手段的‘relationship 的共同的角色定义:40)。

从一个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类方言的存在是分裂的后果并且相冲突在社会阶层之间。

不同的类的人们有语言的另外社会评估,并且标准品种只不过是社会方言是统治类(Guy1988)。

社会阶层的Marx‟s定义有时提供语言现象的一个连贯解释出现从社会分裂的,例如,语言用途的锋利的层化。

但是这种方法也有它的时间限制。

在Marx‟s时间,社会阶层分裂是二分和清楚的:拥有生产资本不的人们和那些人。

因此不同的类的人们讲他们自己的社会方言,并且少量的案件是罕见的。

层化确实是锋利的。

那时,影响社会阶层分裂的因素是一个小数字。

然而,在现代社会,它是更加复杂的定义社会阶层。

guy (1988) aso在他的层化研究中介绍了Labov采取的另一种重要方法。

“This视图看类作为个体根据被分类的个人特征排列例如教育水平、收入、职业等等,共同暗示某一程度社会esteem”的一个相对地连续的标度(Guy1988 :41)这种方法集中于社会团结,暗示所有小组分享共同的社会评估。

从这个观点,社会语言学的可变物应该相对地是梯度,不用在社会体制的锋利的断裂。

在英语的“Social层化的Labov’s经典首创科目中在纽约” (SSENYC 1966),他结合三个宗旨特征职业、教育和家庭收入入一个唯一线性标度。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浅析语言变异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浅析语言变异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浅析语言变异摘要:本文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探讨语言变异现象,认为语言变异是言语交际活动中受非语言要素和语言要素的制约而导致的交际者语言使用上的差异。

语言变异的结果可分为三类:断裂性变异;进行中的变化;完成了的变化。

关键词:语言变异本质制约变异的因素语言变异结果1.0 语言变异的本质语言变异存在于人类言语交际活动的各个方面,受语言要素及非语言要素的制约,导致交际者使用语言时出现差异,特点如下:(1)语言变异是人类在言语交际活动中产生的语言上的差异,与人类社会息息相关,会受到交际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及其所处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因此,语言变异是语言的社会性变异,其主体是社群。

(2)语言变异的发生最终归结于语言本身,归结于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系统各单位中。

语言各变异成分之间是有序的,变异过程在受到社会因素影响的同时也会受到语言自身规律的制约。

(3)语言变异最终会导致言语交际者在使用语言上的差异,其结果可概括为三类:断裂性变异;进行中的变化;完成了的变化。

2.0 制约语言变异的因素语言不能脱离人类社会而独立存在,语言受社会的影响而产生各种变异。

社会语言学的任务之一是联系社会因素揭示语言变异。

然而,社会因素并非造成语言变异的惟一因素,语言要素也会决定语言变异的样式。

如果把社会因素看作是引起语言变异的非语言要素,那么语言要素对语言变异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可以说,语言变异是这两个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语言变异的产生、发展与结果是由语言要素和非语言要素两方面构成的,然而,它们在语言变异中的作用和地位是不同的。

语言要素对语言变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语言结构的具体存在形式差异上。

非语言要素对语言变异的影响则主要表现在年龄、性别、阶层等因素造成的交际者语言使用上的差异,这种差异对语言变异形式、变异形式的扩散以及可能引发的变化都具有决定性作用。

2.1 语言要素语言系统的各结构之间是相互作用的,一个结构单位的变化往往会引发相关单位的变化,并可能最终导致整个系统发生变化。

社会学视界下的阶层方言的差异性分析

社会学视界下的阶层方言的差异性分析


互译均有较高的指导意义 。 到了2 1 世纪 , 英汉语法对 比研究 较倾 向于对句子结构的研究 ,同时研究角度也渐渐从英语 教学转 向了对外汉语教学 ,学者们通过英汉对 比的方法也 重新 审 视 了汉语 这一 母语 的语法 特征 。 例如, 潘文国( 2 0 0 3 )
多于宏观 , 对英汉 单词 、 语法等细节研究多于对英汉语言的 发展 、 演化等 的研究。③个性研究重于共性研究 , 对英汉个 别差异的研究多于对英汉共性差异的研究 。④定性研究超 过定量研究, 即建立语料库的研究较少。⑤描述有余 , 而解 释不 足 , 对英 汉差 异 的对 比较 多 只是停 留在 找 出差异 , 描述 差异的阶段 ,而没有十分系统的理论体系去解释和支撑英 汉语言之间的差异表象 。可以说如何把运用的理论工具与

群, 不同阶层的人群讲话 的语音 、 语调 、 词汇和句法结构不 同 ,这种 因阶级差异从而导致语言使用中的一些变异现象 常被称作为“ 阶层方言” 或者“ 阶级方言” 。 阶层方言具有 明显 的等级差异性。 社会阶层不同 , 语言
习惯 具 有 明显差 异 。一个 社会 的公 用语 言会 因不 同的社会
摘要: 语 言无疑具有很 明显的阶层特征 , 不 同阶层的人们 的惯用语 言表现 出很 强的差异性 , 这种差异性影响人们对语 言的编码和对信息的接受 , 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 出话语者的社会特征 。不 同阶层方言差异 的主要表征词汇和语音具有很
强的排斥性, 并最终使得社会方言向较 高阶层 方言趋 同。 主题 词 : 阶层 方 言 ; 文 化 背景 ; 语 言 编码 ; 社 会 学 中图分 类 号 : H0 0 4 文 献标 志 码 : A
2 0 1 4年 3月 第 1 0期

社会语言学复习资料

社会语言学复习资料

社会语言学复习资料社会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在社会中使用的学科。

它旨在理解语言与社会的联系,并探讨语言如何被用来塑造社会关系、群体认同和身份。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提供一些社会语言学的重要概念和术语,以及一些相关的实例和问题,帮助大家复习这门学科。

1、语言变异语言变异是指语言在不同社会群体中的变化。

这种变化可能源于社会因素,如年龄、性别、社会地位等。

例如,在一种语言中,可能会出现标准语和方言两种形式,而这两种形式在不同的社会群体中被使用。

语言变异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语言的多样性以及语言如何在不同的社会语境中被使用。

2、语言与社会阶层语言与社会阶层有密切的联系。

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使用的语言可能会有所不同。

例如,在英语中,标准书面语通常被认为是受过教育的中产阶级使用的语言,而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则常常被认为是下层社会的特征。

研究语言与社会阶层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社会阶层如何影响人们使用语言的方式。

3、语言与性别语言与性别之间也存在联系。

男性和女性在语音、语法和词汇方面使用的语言可能会有所不同。

例如,在某些语言中,女性通常使用更为礼貌和正式的语调,而男性则更倾向于使用粗鲁和直接的言语。

研究语言与性别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性别如何影响人们使用语言的方式。

4、语言接触语言接触是指不同语言或方言之间的接触和交流。

这种交流可能会导致一种语言的词汇、语法和表达方式被另一种语言吸收或改变。

例如,在多元文化的城市中,可能会存在英语和汉语的混合使用,这种混合使用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

研究语言接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语言的融合和变化过程。

5、语言死亡语言死亡是指一种语言在社会中不再被使用或传承。

这通常是由于社会、政治和经济因素的影响。

例如,殖民统治和全球化可能会导致一种语言的消亡。

研究语言死亡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语言的演变和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

总之,社会语言学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它涉及到语言和社会之间的多个方面。

语言变异与社会地位差异——浅谈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语言变异

语言变异与社会地位差异——浅谈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语言变异
维普资
E I F R TON N O MA I
20 06年 第 l 期 l
语言变异与社会地位差异
浅谈 马克吐温《 克贝利 ・ 哈 费恩历险记》 中的语 言 变异
贾 秀峰 ( 州科技 学 院外语 系 江苏 苏
通 常 把 这 种 特 别 的语 言形 式 称 为非 规 范语 或 规 范 语 的变 异 。

4 … .ba d i w ud tad n to s. . lme f1 o ln’ o ei rbut
五 、 时 用 h i’、 i t 示 否 定 : 有 an tan’裹
关键词 : 言变异; 恩; 语 费 吉姆 i 位 差 异 地 所 谓 变 异 , 不 符 合 语 言 的 常规 。我 们 知 道 , 于人 们 所 处 的 社 就是 由
3Irc o o l n’ to i . e k nIc d taso d t… u
会地位 、 地理区域、 所受教育 的程度乃 至种族不 同 。 语言明显受到影 其 响。受过一定文化教育 的人所 用的语言 固然 比较规 范 , 而没受过教育 的、 处于社会下层的人常使用 不同于规范语 的特别 的语 言形式 , 我们
2I o o thth o t n t t .y u’ o n t n n te, ,fy u d n’ i no o e o h O r b u d o o a o r c e h 般说来, 变异是手段, 突出是 目的.突出” “ 一词 的意义 用绘画来 解释比较清楚, 一幅画中总有 一个人 或物体 处于前景或突出 的位置。 其 an’ o ? l ty u 六、 汇的误用。 半是因为两个词读青相近而造成的 。 词 大 主耍 是 下 他 的人 或物 构 成 背 景 , 同 样 的 道 理 运用 于 文 学 语 言 , 可 以说 正 常 的 把 则 语言好象是背景. 变异的语 言现象便 好象是 突出的部分. 读者在看到某 面 几 个 : 种 不 寻 常 的语 言 现 象 时 , 被 它 吸 引 , 予 它 较 多 的 注 意 , 至 进 而 揣 总 给 甚 1用 l 代 替 l v , i t e e的过 去 式 l t a e: f 摩 和 玩 味它 的涵 义 . 就 表 示 变异 有 了 突 出 的效 果 了 。 这 An o w e o ln’ tn tn n e ,Il u. ds h n Ic ud tsa d i ol g r i o t o t 语 言变异 的形式可以说是文学 写作上 的一大创举 。自十九世纪 以 2用 st . e 代替 8 的过去式 st i t a: 来, 在文学作 品开始大量 出砚 , 家往 往通过语言变 异及变异 的不 同 作 Th nIs td wn a d c e … e o n r d o i 程度 , 刻画人物性格 、 来 表现人物的社会地位 , 以便使作品能进一步显 3用 lv代 替 l . a i e … a d tl met a o n a dsa n od olyd w n tywh r 1wa . e e s 示社会意义 、 品中的人物更形象 、 使作 生动 、 更富有真实感 。读过美 国 作家马克- 吐温 的代表作《 哈克贝利 ・ 费恩历 险记》 英文版 ) 一定会 ( 的, 4用 c sig代替 c rig . us n u n s 觉得作者很成功地运 用了语言变异和语 言变异 的不 同程度来表现 费 A d ea us g n h et i w ha i m g t( 8 u ig n cs n dt ae n “ l s i 。 8 m n) h i a r n g lh h w e 恩 (i ) 吉姆 ( m) Fn 和 n J 两个人 物不 同 的社 会地 位 以及其 它方 面的差 i 5 g nr 代替 g nr : . ee 用 l ee l a

社会因素与语言变异

社会因素与语言变异

社会因素与语言变异摘要语言和社会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

人们用语言进行交流。

通过交流,我们可以知道对方是谁,他从哪里来,他的社会地位如何以及他对某一事物所持的态度。

正如胡壮麟教授在《语言学教程》中指出的那样,一个人使用的语言常常会让我们了解他的社会、教育以及有关他的地域背景。

不同文化背景,即来自不同群体的人们使用语言的方式上也不同。

这些不同就构成了语言的变异。

语言的变异能反映说话者的身份。

本文旨在通过列举种种事例说明若干社会因素影响语言变异。

关键词:社会因素;语言变异;地区差异一、社会因素对语言变异的影响(一)社会阶层和语言变异首先看一下句子A.(1)He ain’t been there yet。

(他还没去过那儿。

)(2)He help me to make the bed.他帮我铺床。

B.(1)He hasn’t been there yet.(2)He helps me to make the bed。

从上面的四个句子,我们不难看出:A 中说话者分别用了非标准的缩略形式ain’t、没有给动词help加-s、双重否定以及主宾格混用。

而在B的相应四个句子中,上述非标准或不符合标准句法结构均未出现,显得很规范。

经过对比后,我们可以说A的社会地位和受教育程度要低于B。

因为在说英语国家,社会经济地位与文化层次较低的人常会犯一些错误,如双重否定,在动词第三人称单数后不加-s等。

这些错误不能一概而论地认为是低层次人所特有的,但至少是在他们使用语言过程中出现频率较高的。

(二)年龄和语言变异语言因年龄差异也会产生较大的变异。

一个人在童年、青年、中年、老年等不同时期的语言显然有很大的差别。

这样的差别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有体现,尤以词汇差异最为明显。

我国普通话中,儿童语言和大人同儿童说话时的语言中所用的“阿姨”和“叔叔”有其特殊的用法。

与成年人相比,儿童说话时语速也较缓慢,音调一般偏高,且常使用升调;句子结构简单,常出现词语或句子的重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社会阶层与语言变异
[摘要]语言并非一成不变,在实际运用中,语言会随着人所处的社会阶层的不同而产生变异,这便是语言的变异现象。

这样的语言变异包括词汇,语法和语音三个方面。

本文从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的角度,对这三方面列举若干事例来说明社会阶层对语言变异的影响,并且结合语言交际实际,对语言变异的实际意义做出简要分析,以探讨语言变异对交际的实际影响。

[关键词]阶层;语言变异;实际交际
一、语言变异现象的存在
首先观察以下例子。

例子一:一位大学教授在中国某个山区做调查时遇到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农。

出于礼貌,这位教授问:“您老贵姓?”老农有些奇怪但还是回答:“我不姓贵,我姓李。

”教授迟疑了一下接着问:“您贵庚啦?”老农一脸不解地问:“贵庚?你是问我吃了吗?”
例子二:一部美国电影中,纽约办公室的白人同事之间打招呼时使用“Hello”,而市场中做海鲜买卖的两个黑人见后则使习惯用“What’s up”。

例子三:在广西一所中职学校的新生中,一位打扮入时的城市新生举着照相机为一位从偏僻农村来的同学照相,她说:“摆个post”。

后者不解,问: “是不是叫我笑一笑?”可是,当三年的中职毕业之际同学间相互照相留念时,这位农村来的同学帮别人照相时候也说:“准备照相了,快摆个post”。

从例一看出,教授与老农是处于两个截然不同的阶层,前者受过良好教育,一直生活在浓厚学术氛围的环境中,后者是识字不多见识相对较少的老农民,虽然表达同样的事物或观点,但二者使用的词汇却不一样。

同样一种语言,由于人所处的阶层不一样,使用不同的词汇来表达同样事情,便出现了语言的变异现象。

我们再来观察例二,美国白领阶层的白人和从事体力劳动的黑人在打招呼时候分别使用了不同的语言,同样也传达这样的信号:不同的社会阶层使语言产生变异。

我们再观察例子三,一位一直在教育相对落后、信息相对不发达地区读书生活的农村学生,在城市学校受教育三年,与城市同龄人共同生活几年,她的语言使用情况发生变化,值得一提的是,她的语言的词汇使用调向城市学生的话语式样,使其一致化。

针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异,Spolsky的回答是寻求共体成员资格(solidarity),也就是“通过选择一种与某个特定群体相关的语言形式,我们就在要求被算作为那个群体的一员”。

从以上三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语言变异现象是语言的一部分,与人所处的社会有直接或间接的关联。

人生活在社会群体中,语言是人类交流交际的基本工具,语言与社会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语言在社会的首要功能就是用来沟通信息,传递思想,交流感
情。

但是语言并非永远一成不变,它会随着人所处的社会地位,职业,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的改变而改变,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语言变异。

“一个人所使用的语言特点,往往能透露这个人的社会背景,家庭出身和文化素养等情况。

因此,语言常被称作社会指示剂(social indicator),它不仅传达文字内容,也负载着社会信息。

”(戴炜栋)。

语言变异客观具体,因个体不同产生不同的变异,所以对语言变异的观察与研究比较困难,但从另一个方面说,语言变异又是比较普遍而广泛,因此研究就变得价值和意义。

二、社会阶层不同产生的语言变异
各种各样的社会因素可导致语言产生变异现象,例如性别,年龄等。

当我们观察到某一种语言变异现象时候,语言学家会从各方面推测出现变异的原因。

其中社会阶层的差异是重要因素之一。

人们所处的阶层不同会直接影响到他们选择使用何种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与观点。

社会阶层不同而导致语言产生变异现象可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词汇,语法,语音。

(一)词汇方面
在词汇方面,由于社会阶层差异而产生的语言变异表现得十分突出。

上层社会的人习惯使用一些文绉绉书生气十足的大词。

例如在讲英语的国家,社会阶层较低的黑人直接称厕所为WC,而社会地位高,有身份的人常用wash my hands或result of much coffee来表达。

一般来说,社会下层的言语风格多为“粗俗(vulgar)”,“鄙俚(slang)”。

在低层阶级中,一些四字母(four-letter word)粗俗下流词频繁出现,如fuck(狗杂种),shit(胡扯),damn(该死的)等。

在上层社会人们把它们当作禁忌语,尽量避免使用。

中国的汉语使用中也有很多语言变异现象,例如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或“劫”,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同样是对配偶的称呼,天子的配偶称为“后”,诸侯的配偶称为“夫人”,大夫的配偶称为“孺人”,士的配偶称为“妻”,这种现象就是由封建社会制度下各种社会角色的等级差别造成的。

现在我们在街头或公共汽车上也会听见一些粗俗的话语,如:“他妈的”,“狗屁”,“傻蛋”。

在中国南方地区很多的公共场合也会听见有人漫骂对方为“痴线”,“癫仔”等不文明语言。

我们可以推测,在公共场合说这种话的人受教育程度相应较低,自身素质肯定不会很高,所处的社会阶层也一定不会高。

(二)语法方面
首先看以下几组句子:
Speaker A1: She ain’t been there yet.
Speaker A2: She hasn’t been there yet.
这两句话中speaker A1使用了非标准的缩略形式aint,标准的缩略形式应如speaker A2所示hasn’t。

Speaker B1: He help me to finish my homework.
Speaker B2: He helps me to finish my homework.
这组句子中speaker B1没有给动词加上-s,而在标准的语法里,句子时态是一般现在时态,主语为第三人称时,谓语动词词尾加-s或-es。

从这两个例子看,speakerA1和speakerB1使用了非标准缩略形式以及没有给动词加-s或-es,而speakerA2和speakerB2使用了标准的缩略形式和标准的语法,由此可以推论出,后者受教育程度远高于前者,后者的社会阶层也比前者高。

在很多国家的调查表明,社会阶层较低或受教育较少群体往往容易犯语法上的错误。

例如美国阶层较低的黑人常常使用双重否定的方式:
He weren’t doing nothing.(他没有干活)
一般阶层较高的中产阶级,很少犯这种语法上的错误或者说,他们会更有意识地避免这种语法错误。

他们往往会说:
He wasn’t doing anything.
(三)语音方面
阶层差异对语音方面也会有影响。

Hudson. R. A(1996)指出:“在整体上,发音对地域和社会差异的敏感性似乎比语法和词汇的要强。

例如在英国英格兰东部城市诺里奇,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在对像house, horse和heavy这样的词中的[ h ]就有不同发音处理。

被调查中中产阶级越多,发音[ h ]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工人阶级越多,发音[ h ]的可能性就越小。

Trudgill(1983)对诺里奇地区不同阶层的人对于句子中省略[ t ],[ h ]的发音的比率作了比较,如下表:
根据这个调查,很明显可看出该发的音不发是该社会低层人群共有特征,我们可以大体上可以通过发音来判断诺里奇地区的说话者属于哪一个阶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