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社会责任开题报告
论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开题报告

论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不再只是为了盈利而存在,其社会角色也越来越引人关注。
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企业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一个涉及道德、人文、法律等多个层面的复杂问题。
随着公众对企业责任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话题。
本文旨在研究企业的社会责任,探索企业应该承担的责任,以及如何有效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从而为企业、政府和公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二、研究内容和方向1. 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和内涵企业社会责任在现代社会中逐渐得到普及。
本文将从哲学、伦理学、经济学等角度解析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和内涵,以及与之相关的理论。
2. 企业承担的主要社会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可以从多个层面加以考虑,包括环境责任、消费者责任、员工责任、社区责任等。
本文将重点探究企业应该承担的主要社会责任,并对这些责任的特点、实践经验加以分析。
3. 如何有效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和手段各不相同。
本文将从企业文化、管理制度、信息披露等方面分析企业如何有效履行社会责任,并通过分析成功案例,总结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经验和教训。
4. 政府、公众的角色在企业社会责任中企业的社会责任不仅是企业的责任,也是政府和公众的责任。
本文将从政策法规、社会舆论的角度探讨政府、公众在企业社会责任中的作用,并提出政府和公众应该如何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建议。
三、预期成果1. 深入探究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和内涵,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2. 对企业应该承担的主要社会责任进行系统梳理和研究,为企业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引。
3. 探究企业如何有效履行社会责任,为企业提供管理和运营的建议。
4. 分析政府、公众在企业社会责任中的角色和作用,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够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提供更加清晰的定义和界定,并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建议和方向。
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目的随着国家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企业已成为国家社会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社会责任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除了向股东和客户提供合法收益和产品和服务外,还应对员工、消费者、环境和社会群体等其他利益相关方的权益和贡献承担责任。
如此一来,企业的社会责任越来越重要。
因此,本文将探讨中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问题,研究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以提高中国企业的整体社会责任履行能力,更好地推动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探讨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背景和相关理论。
在此基础上,将以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调查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对多个中国企业的资料核查以及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研究,探讨中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现状,以及在不同领域中的优缺点,并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形式来收集不同人群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看法和态度,分析中国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形成的原因,并采用SWOT分析方法,提出中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调整的可行策略。
最后,本文将以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为依据,对中国企业进行评价,并提出中国企业逐步提高社会责任履行能力的可行解决方案。
三、研究意义和预期成果本研究对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有益的服务。
本研究的重要意义和预期成果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为目前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现状提供了更加详细和全面的描述和探讨,并提出不同领域中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存在的优缺点,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开展可持续发展,提高整体社会责任履行能力。
2.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研究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对企业实践提出了更为实际性和可行性的建议,为企业提供了适当的自我管理机制,提高企业自身的优化水平。
3.通过SWOT分析方法,提出了中国企业提高社会责任履行能力的可行解决方案,这对中国企业提高整体社会责任履行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长久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公司社会责任研究的开题报告

公司社会责任研究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题目:公司社会责任研究背景:随着全球经济的蓬勃发展,企业在社会各界的角色也日益重要。
社会责任作为企业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越来越受到关注。
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出台了社会责任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企业社会责任也成为了国际性的话题。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公司社会责任的定义、意义、实践和评价方法,以及不同行业和地区企业之间的差异。
通过分析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和评价,从法律、社会、经济等多个角度探讨企业在社会责任领域中应扮演的角色。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梳理和总结企业社会责任在理论和实践中的发展和变化趋势。
在此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对不同行业和地区的企业实践情况和企业社会责任评价进行深入探讨。
研究内容: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定义和意义:从社会、经济、环境、法律等多个角度分析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和意义,并探讨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实践和评价:综合分析国内外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情况和评价方法,探讨不同行业和地区的企业在社会责任领域的差异。
3.企业角色:分析企业在社会责任领域中应扮演的角色和责任,探讨企业如何在实践中更好地发挥其社会责任。
4.相关政策:分析国内外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探讨企业社会责任的规范化和监管。
研究意义:随着社会责任意识的不断提高,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研究旨在探讨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和评价,为企业在社会责任领域中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同时也为社会各界提供一个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企业社会责任的视角。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问题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问题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企业在社会和环境方面所承担的责任愈加重要。
根据《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指南》(GRI)的定义,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在从事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对生活在其影响范围内的人类、社会和环境负起的责任,涉及到多方面的利益关系。
为了更好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主动向公众发布其社会责任报告,在透明化企业运营和管理的同时,提高企业社会形象、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
然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在报告中披露内容不够透明、真实,存在一定程度的虚假宣传和夸大误导,缺乏可信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指标和衡量方法缺乏标准化和规范性,无法对不同企业进行公平、客观的比较和评估;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审计机构不够专业,存在一定的内外勾结和利益冲突等等。
这些问题对于企业本身、利益相关者和社会公众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尤为必要。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问题进行研究,深入剖析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透明度和真实性,推动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提升企业的社会价值和竞争力。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定义、发展和现状。
2.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存在的问题,包括内容透明性不足、可信度不高、指标和衡量方法缺乏规范性、审计机构不够专业等等。
3.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问题的原因,如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不够、外部监管机制不完善、审计机构的利益冲突等等。
4. 解决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包括建立规范的指标和衡量方法、完善审计机制和考核机制、提高社会监督的有效性等等。
5. 国内外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比较和案例分析,通过对不同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的分析,探讨企业如何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提升社会形象和竞争力。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案例分析、逻辑分析、访谈等多种研究方法,结合实际情况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研究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研究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是指企业在追求经济利润的同时,承担起对员工、消费者、社会以及环境的责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到越来越重视,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和实践企业社会责任,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因此,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意义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研究旨在探讨企业在实施社会责任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困境以及解决方案,为企业提供可行的建议和指导,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深入发展。
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研究,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和竞争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将围绕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展开深入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和发展历程: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进行界定,探讨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历程,分析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模式:研究不同企业在实施社会责任方面的模式和做法,比较各种实践模式的优缺点,探讨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最佳路径。
3. 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与效果:分析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经济绩效、社会形象以及员工、消费者、社会和环境的影响,评估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效果和成效。
4. 企业社会责任的挑战与对策:探讨企业在实施社会责任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可持续发展。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以及实地调研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分析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框架和实践经验;通过案例分析,深入挖掘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成功经验和教训;通过实地调研,了解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为研究提供实证支持。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基本理论框架研究的开题报告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基本理论框架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企业社会责任(CSR)是当今社会发展中面临的热门问题,引起了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为企业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和保障。
在国际上,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和实践已经比较成熟,相应的框架和标准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是,在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相对较晚,发展水平和实践情况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在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中,财务会计信息的披露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通过披露企业社会责任的财务信息,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透明度和可信度,还可以提高社会对企业的认知和信任,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创造较好的条件。
因此,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基本理论框架,对于深入理解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和实践,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基本理论框架,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和内涵:阐述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概念和内涵,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成果和经验,为企业社会责任的财务披露提供理论支持。
2.企业社会责任的财务披露:分析企业社会责任的财务披露对企业和社会的作用和意义,探讨现有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和财务报告的关系和互动。
3.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基本理论框架: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基本理论框架,包括企业社会责任的会计基础、披露原则和方法、披露信息的标准化和监管等问题,为企业社会责任的财务披露提供理论支持。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基本理论框架,明确企业社会责任的财务披露要求和标准,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实践提供理论支持,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实践指导。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本研究采取文献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步骤如下:1.文献研究。
通过收集国内外企业社会责任和财务披露相关的文献资料,总结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和财务披露的现状和问题,分析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基本理论框架的构建和实践问题。
2.实证研究。
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实证研究方法,了解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中的财务披露情况和问题,分析影响企业社会责任财务披露的内部和外部因素,为构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基本理论框架提供实际依据和支持。
论企业对社会责任开题报告

本选题的主要观点,研究企业对社会的责任具有重要意义;企业被要求在合法获取利润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其社会责任为企业发展提供持续竞争力。
主要内容是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发展现状与未来;重点是企业对社会的责任如何营造?如何界定企业的社会责任?难点是如何把企业所推崇的回报大于索取的哲学原则,用双赢思想超越二元对立思维,逐渐改变企业的目标与标准。达到双赢局面,从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以确保实现企业稳定快
五、企业的目标定位应由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管理理念,向追求企业可持续成长的管理观念转变,把追求利润与对社会负责统一起来。
注:(1)填表字体: 内容字体(宋体,小四号);基本信息字体与表格内容字体一致;
(2)括号内的文字为提示性语句,一律不准出现在最终要上传的开题报告中。
2、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要再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消费者、对环境、对社会的贡献。
三、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培养。
1、企业培养股东、员工的社会责任感;
2、企业是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组织形态,具有社会属性。应树立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理念。
四、企业在社会实践中难以回避的问题。
1、通过实践、查看大量资料、整理和分析以及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发现企业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企业要想快速发展下去离不开社会的鼓励与支持;
论文题目
论企业对社会的责任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
自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企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其中中小型企业发展尤为迅速,从而推动中国经济迅猛发展。20世纪90年代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跨国公司遍布世界各地。但是企业盲目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恶性开发,恶意收购、垄断市场等不正当行为导致了生态环境恶化、自然资源破坏、贫富差距加大等社会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不仅是发达国家,而且包括发展中国家的普遍关注和不安。企业来源于社会而作用于社会,要求企业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培养企业对社会的责任。
企业的社会责任开题报告

b.企业要实行人性化管理,增强企业凝聚力(2)企业承担对股东的责任,引投资,促发展2、外部责任(1)企业承担对消费者的责任,维护消费者权益,塑造企业形象a.保证产品质量b.坚持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服务①售前服务②产品销售过程中,顾客不会毫不迟疑的将你提供的产品购买回去,他们对产品肯定会有一定的疑问或困惑③售后服务(2)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保稳定,促和谐(3)企业承担环境的责任,节能减排,促进企业良性发展(三)企业如何承担社会责任1、关注员工利益,维护股东利益。
2、保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保证其生命安全。
3、保证社区建设顺利进行,维护社会稳定和治安。
4、开发环保型产品,为环境保护做贡献。
四、参考文献[1]李慧波:《团队精神: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M].新华出版社,2004年[2]胡贵毅:《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基本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学,2010[3]刘兆峰:《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形象塑造》[EB].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年[4]马斯洛:《人类动机的理论》[M].1943年[5]黄步高:《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人性化原则》[D]湖南师范大学, 2006[6]毛蕴诗:《论企业与市场的关系》[D].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6)[7]赵永新,余建斌:《企业请担负起环保责任》.人民日报,2005,(07)[8]黄乐桢:《企业应承担的八大社会责任》[9]黄晓鹏:《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与中国实践》[EB].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10](美)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南希·李(Nancy Lee)著,姜文波等译: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Doing the Most Good for Your Company and Your Cause[EB].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11]陈佳贵,黄群慧,彭华岗,钟宏武等著:《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报告》[EB].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12]黎友焕等著:《企业社会责任实证研究》[EB].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年[13]郭丽:《论企业社会责任》.合作经济与科技出版社,2010(9)[14]贾生华,陈宏辉:《关者的界定方法述评》.经济与管理,2002年第24卷(5)[15]李海婴,翟运开等:《视角下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企业社会责任报,65[16]李立清:《企业的社会责任评价理论与实证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南方经济,2006(1):105—118[17]徐尚昆,杨汝岱:《企业社会责任概念范畴的归纳性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18]徐立印:《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消费者视角》.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19]Sethi,S.P.Dimensions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J].CliforniaManagement Review,1975,(3)[20]Gallo,M.A.The Family Business and Its Social Responsibilities[J].FamilyBusiness Review,2004,(6)五、研究的方法主要通过CNKI文献检索以及相关的文献资料、著作收集资料,再结合与老师的交流、讨论、指导来完善、完成论文的撰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题报告题目:《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发展的应有之意》学院:政法学院专业:管理科学毕业年限: 2012年6月学生姓名:***学号: ************ 指导教师:***题目: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发展的应有之意一、选题的背景、依据和意义(一)背景海尔把自己的价值观定义为:“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共同价值高于个体价值,共同协作的价值高于独立单干的价值,社会的价值高于利润的价值。
”近些年我国一直在为构建和谐社会而不懈奋斗和努力,我们要构建的是一个既充满活力又有秩序的社会,他需要我们调动一切社会资源如:劳动、知识、管理、资本和技术等的力量,来为这样一个目标而不断努力。
相对来说,企业拥有的资源优势来自于国家所有企业组织的集合规模和优势。
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它们具有其他社会成员所无法比拟的地位和作用。
因此,企业承担内部对其员工和股东的责任,承担外部对消费者、社会以及环境的责任,也就是企业利用其优势资源为社会服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服务,为可持续发展服务,为企业自身的长远健康发展服务。
(二)依据虽然企业的社会责任这个词已经出现了多年,很多学者也研究了多年,但是理论不等于实践。
在现今社会中,企业的社会责任这个词语并没有被广大的企业经营者们所了解,他们并未真正的意识到企业社会责任对与企业和社会的重要性,从2011年中国《企业的会责任》蓝皮书中我们进一步了解到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普遍下滑。
蓝皮书指出,目前中国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整体水平仍然较低,近七成企业仍处于“旁观”状态,没有推动社会责管理。
与去年相比,央企的社会责任呈现上升趋势。
根据社科院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级标准以及中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研究中心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评估体系,对2011年上半发布的531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进行分析,发现这些上市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超过8成不合格。
(三)意义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企业不仅要对赢利负责,而且要对社会负责,并承担起自己相应的社会责任。
文章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来源、概念的诠释,并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进行简要分析,旨在为我们的企业经营者们敲响警钟,高度重视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并提出如何承担社会责任的一些建议。
希望能够对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进而能够促进企业自身健康和谐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的概况根据收集到的材料显示,国内外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都有相应的研究。
企业社会责任的思想是美国学者谢尔顿于1924年最先提出的,到1953年,霍德华•R•鲍恩(HowardR.Bowen)对企业社会责任作出较为明晰的界定后,企业社会责任开始进入人们的研究视野。
目前这个概念随着企业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日益成了焦点问题。
企业社会责任就其基本定义而言,包括生产高质量的产品,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等,同时善待员工,讲究诚信,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善待社会也是企业社会责任中不可缺失的部分。
事实上,良好地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将对一切与企业利益相关者有重大的影响,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利益相关者理论。
利益相关者理论最早是由安所夫提出的,他认为“要制定理想的企业目标,必须综合平衡考虑企业的诸多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冲突的索取权,他们可能包括管理人员、工人、股东、供应商以及顾客”。
从安所夫的观点我们可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背后的动因是在满足各方利益需求,而这势必会推动企业的长足发展。
(一)国内对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现状在上个世纪90年代,“企业社会责任”就被引入中国,但是由目前中国的社会状况来看,我国企业社会责任还处于起步阶段,局部地区发展不均衡。
陈炳富认为广义的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应承担的, 以利益相关者为对象, 包含经济责任、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在内的一种综合责任, 狭义的企业社会责任主要是指道德责任。
卢代富认为, 企业社会责任就是指企业在谋求股东利润最大化之外所负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利益的义务。
企业社会责任包括对雇员的责任、对消费者的责任对债权人的责任、对环境、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责任、对所在社区经济发展的责任、对社会福利和社会公益事业的责任。
周祖城(2005)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应该承担的,以利益相关为对象,包含经济责任、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在内的一种综合责任。
”田虹(2006)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取决于他有哪些密切的利益相关者,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就是要满足这些利益相关者的愿望和要求,实现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满意。
”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包括企业本身、消费者、社会等。
林毅夫(2006)认为:“企业追求利润是天经地义的,但是由于外部性与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存在,企业行为常常会自觉不自觉地超出自身应有的边界,对社会、员工等利益相关者产生不利的影响,为了社会的繁荣和和谐,要提倡企业加强社会责任感并使企业的外部影响内部化。
李立清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手段,从劳工权益、人权保障、社会责任管理、商业道德和社会公益行为等五大要素出发,建立了一个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评估指标体系。
该体系囊括了目前国际较为流行的SA800所包含的主要内容,而且增设了商业道德和社会公益行为两类评价因素,秉承了我国文化结构中对企业社会责任的传统价值观念。
徐尚昆通过对来自12个省市区630为企业总经理(或企业所有者)进行开放式调查,收集了2811个关于CSR的事件描述。
从中发现了中国企业责任的9个维度,即经济责任、法律责任、环境保护、客户导向、以人为本、公益事业、就业、商业道德和社会稳定与进步,其中后3个是中国特有的维度,同时还发现在西方得到普遍认同的股东和平等两个维度没有在中国得到体现。
徐立印基于消费者视角参照Churchill(1979)的测评指标开发程序,开发了一组用于测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量表体系并对其进行实证检验。
这组测评体系共包括16个具体的指标,构成回馈社会、赞助教育文化等社会公益事业、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自然环境、承担经济方面的责任等五个维度。
还有很多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对中国CSR进行探讨(陈宏辉,贾生华,2003;杜中臣,2005;万莉,罗怡芬,2006;杨帆等,2006)。
以上研究对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大部分研究仍然是现有的、完全建立在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基础上的CSR理论的检验,很少有学者对中国情景下的CSR概念进行研究。
(二)国外对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现状著名学者阿奇•B•卡罗尔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社会寄希望于企业履行的义务,完整的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的总和。
学者戴维斯与布洛姆斯特斯给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则是“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的决策者们采取行动的责任或义务,他们采取行动以保护和改善那些与他们自己的利益相一致的整个社会的福利”。
管理学者斯蒂芬•P•罗宾斯与玛丽•坎特则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超过法律和经济要求的企业为谋求对社会有利的长远目标所承担的责任”。
而管理学者哈罗德•孔茨和海因茨•韦里克认为,“公司的社会责任就是认真地考虑公司一举一动对社会的影响”。
在国外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因素也有一定的研究。
由弗里曼所开创的,经Alkhafaji,Mitchell,McVea 发展的“业动态利益相关者”新成果,构建了基于不同时期、不同核心利益相关者的企业社会责任模型, 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差异化研究。
(1)以企业雇员为核心的企业社会责任模型,就是以企业员工为中心来履行社会责任,员工的行为与心理都影响着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2)以“构性所有者”的企业社会责任模型,就是以企业领导班子为中心来履行社会责任,领导班子的决策能力和运营能力都影响企业社会责任履行;(3)以消费者为核心的企业社会责任模型,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对企业的理解影响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4)以企业CEO为中心的企业社会责任模型领导者的行为与自身的修养影响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
Basu & Palazzo ( 2008)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不仅是外部压力的结果,更是组织内在本质的体现,否则难以解释面对政府、社会压力、竞争对手时为什么公司反应不一样,以及为什么有的公司对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做的更好。
通过分析意大利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状况,Francesco Perrini和Tencati认为多数企业对承担社会责任持积极态度,企业也更愿承担会直接提升其所属社区福利状况的社会责任。
同时他们指出,企业社会责任构建( 如环境绩效) 与企业自身特征(如规模或位置) 无关,企业之所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是它们深知这会对企业名誉和品牌带来增值潜力,而这会对其带来可持续收益。
三、论文结构对于企业的社会责任研究已经不是一个新的话题,大家都企图通过理论性的研究来指导实践,因此,我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案例为依据来进行自己的研究。
结构安排如下:(一)企业的社会责任概述1、思想渊源2、发展历程3、企业社会责任概念(二)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及其必要性1、内部责任(1)企业承担对员工的责任,保证员工利益,维护内部稳定a.对员工负责,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满足员工的基本需求。
b.企业要实行人性化管理,增强企业凝聚力(2)企业承担对股东的责任,引投资,促发展2、外部责任(1)企业承担对消费者的责任,维护消费者权益,塑造企业形象a.保证产品质量b.坚持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服务①售前服务②产品销售过程中,顾客不会毫不迟疑的将你提供的产品购买回去,他们对产品肯定会有一定的疑问或困惑③售后服务(2)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保稳定,促和谐(3)企业承担环境的责任,节能减排,促进企业良性发展(三)企业如何承担社会责任1、关注员工利益,维护股东利益。
2、保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保证其生命安全。
3、保证社区建设顺利进行,维护社会稳定和治安。
4、开发环保型产品,为环境保护做贡献。
四、参考文献[1]李慧波:《团队精神: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M].新华出版社,2004年[2]胡贵毅:《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基本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学,2010[3]刘兆峰:《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形象塑造》[EB].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年[4]马斯洛:《人类动机的理论》[M].1943年[5]黄步高:《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人性化原则》[D]湖南师范大学, 2006[6]毛蕴诗:《论企业与市场的关系》[D].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6)[7]赵永新,余建斌:《企业请担负起环保责任》.人民日报,2005,(07)[8]黄乐桢:《企业应承担的八大社会责任》[9]黄晓鹏:《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与中国实践》[EB].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10](美)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南希·李(Nancy Lee)著,姜文波等译: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Doing the Most Good for Your Company and Your Cause[EB].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11]陈佳贵,黄群慧,彭华岗,钟宏武等著:《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报告》[EB].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12]黎友焕等著:《企业社会责任实证研究》[EB].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年[13]郭丽:《论企业社会责任》.合作经济与科技出版社,2010(9)[14]贾生华,陈宏辉:《关者的界定方法述评》.经济与管理,2002年第24卷(5)[15]李海婴,翟运开等:《视角下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企业社会责任报,65[16]李立清:《企业的社会责任评价理论与实证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南方经济,2006(1):105—118[17]徐尚昆,杨汝岱:《企业社会责任概念范畴的归纳性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18]徐立印:《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消费者视角》.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19]Sethi,S.P.Dimensions of Corporate SocialResponsibility[J].C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1975,(3)[20]Gallo,M.A.The Family Business and Its SocialResponsibilities[J].Family Business Review,2004,(6)五、研究的方法主要通过CNKI文献检索以及相关的文献资料、著作收集资料,再结合与老师的交流、讨论、指导来完善、完成论文的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