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九年级物理下册复习资料
初中九年级下期物理知识点

初中九年级下期物理知识点一、力和压强1. 力的概念和性质力是改变物体形状、运动状态或产生变形的作用,通常用矢量表示。
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单位是牛顿(N)。
力的性质包括合力、分力、力的合成和分解等。
2. 牛顿定律(1) 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力合力为零。
(2) 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等于其质量乘以加速度,即F=ma。
(3) 第三定律:若物体A对物体B施加力,那么物体B对物体A也会施加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力。
3. 压强压强是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公式为P=F/A。
压强与力和面积成反比,单位是帕斯卡(Pa)。
常见的压强应用包括液体的压强、气体的压强以及压力计的原理。
二、光学1. 反射和折射(1) 反射:光线遇到界面时,根据角度和法线的关系,发生反射。
反射遵循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定律。
(2) 折射:光线在介质间传播时,由于速度的变化而改变方向,称为折射。
折射遵循斯涅尔定律,即入射角的正弦比等于折射角的正弦比。
2. 光的颜色与光谱光是由不同波长的电磁波组成的。
白光经过棱镜分解可以得到连续的七种颜色,即红、橙、黄、绿、蓝、靛、紫。
这些颜色构成了光谱。
3. 光的反射与折射(1) 平面镜反射:平面镜能够将入射光反射为出射光,且角度相等。
(2) 凸透镜和凹透镜折射:凸透镜能使光线向透镜中心聚集,而凹透镜使光线分散。
4. 光的传播光的传播有直线传播和波动传播两种方式。
在直线传播中,光线在介质边界上发生反射和折射;在波动传播中,光以波动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
三、电学1. 电流与电路(1) 电流: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流动,单位是安培(A)。
(2) 电阻与电压: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程度,单位是欧姆(Ω);电压是电源对电流的驱动力,单位是伏特(V)。
(3) 欧姆定律:U=IR,表示电压与电流、电阻之间的关系,其中U为电压,I为电流,R为电阻。
2. 并联和串联电路(1) 并联电路:电流在分支中并行流动,总电流等于各分支电流之和。
九年级下物理复习知识点

九年级下学期的物理主要学习内容包括光学、声学和电学。
下面是九年级下学期物理的复习知识点。
一、光学知识点:1.光的传播和反射:-光的传播方式: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光的反射现象:平面镜和曲面镜。
-镜子和镜面的特点:平面镜只有一个镜面,镜面是光滑并且反光的表面。
2.光的折射和透镜:-折射定律和折射率:折射定律是当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界面法线都在同一平面上,并且入射角、折射角和介质折射率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透明度和不透明度:透明物体可使光线透过,不透明物体不能使光线透过。
-凸透镜和凹透镜:凸透镜是中间较厚,边缘较薄的透镜,凹透镜是中间较薄,边缘较厚的透镜。
3.光的颜色和光的波动性:-光的颜色和波长:不同颜色的光对应着不同的波长,红色的波长最长,紫色的波长最短。
-光的变色和色散:光经过一个光学器件(如三棱镜)时,由于不同波长的光在介质中的折射率不同,会发生色散现象。
-光的干涉和衍射:光的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光同时作用在同一点上,互相合成或相互抵消的现象。
光的衍射是指光通过一个窄缝或物体的边缘时,发生弯曲或扩散的现象。
二、声学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当物体振动时会产生压缩区和稀薄区,形成波动并传播。
-声音的传播: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声音传播的传递方式分为空气传声、固体传声和液体传声。
2.声音的特性和现象:-音速:声音在其中一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
-旋转回声和混响:回声是声音在遇到较硬建筑物反射后,返回到发声者处的现象;混响是声音在遇到多个反射面后在空间中持续反射的现象。
三、电学知识点:1.静电和电流:-静电:当物体带有静电时,会产生电场力的作用。
-电流:电流是载流子在导体中移动所产生的电荷流动现象,单位为安培(A)。
2.电路和电流的路径:-电路:电流在闭合电路中流动,由电源、导线和电阻组成。
-串联和并联:串联是指将电器件依次连接在电路中,形成一个回路;并联是指将电器件同时连接在电路中,形成多个回路。
九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全部

九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全部作为辅助智能助手,我将为您提供九年级物理下册的全部知识点。
以下是具体内容:
【第一章:力与压强】
1. 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 力的合成与分解
3. 力的平衡条件
【第二章:机械能与机械功】
1. 动能与势能
2. 机械能守恒
3. 功与功率
【第三章:简单机械】
1. 杠杆原理
2. 滑轮原理
3. 斜面的力学分析
【第四章:电与磁】
1. 电流与电路
2. 电压与电阻
3. 磁场与磁感线
【第五章:电与能量】
1. 电能的传输与转化
2. 电能的损耗与节约
3. 电能的危害及其防护
【第六章:光的反射与折射】
1. 光的传播与光的直线传播
2. 光的反射原理
3. 光的折射规律
【第七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 声的概念和声波
2. 声速与音速
3. 声音的传播特性
【第八章:光的成像】
1. 光的成像条件
2.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3. 成像位置和成像大小的关系
【第九章:电磁感应】
1. 磁场与电磁感应
2. 感应电流的方向和大小
3. 磁场与电磁感应的应用
【第十章:现代物理学的重要发现】
1. 相对论的基本观点
2. 原子核的结构与性质
3. 半导体与光电器件
以上是九年级物理下册的全部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物理九年级下50个知识点

物理九年级下50个知识点一、力和运动1. 力的定义和单位2. 弹力和重力3. 摩擦力和空气阻力4. 平衡与不平衡力5.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6. 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与力的关系7.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8. 动力学:质量、加速度和作用力之间的关系9. 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10. 弹性势能和动能二、力的分解和合成11. 力的合成: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12. 力的分解:力的三角法则13. 影响物体平衡的力14. 斜面上的力和加速度15. 垂直平衡与平衡绳法则三、机械能守恒16. 势能和机械能17. 弹性碰撞和不弹性碰撞18. 动能定理:功与动能的关系19. 机械能守恒定律20. 惯性与牛顿摆四、波动与声音21. 机械波与电磁波22. 纵波和横波23. 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24. 波的反射、折射和干涉25. 立体声和多普勒效应26. 乐器声音的谐振五、光线的传播27. 反射和折射28. 光的直线传播和密度反差29. 光的颜色和色散30. 成像原理:物距、像距和焦距31. 透镜的成像和光的散射32. 雾、云和彩虹的形成六、光的反射和折射33. 镜子和光的反射34.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35. 折射率和折射定律36. 像的位置与倍率37. 屈光度和眼镜的度数七、电学基础38. 电荷与电场39. 电流的定义和单位40. 电阻、电压和电流的关系41. 串联和并联电路42. 欧姆定律和功率定律43. 电场强度和电势能44. 电荷守恒定律八、静电场与电势差45. 静电力和库仑定律46. 静电感应和静电势能47. 球形电容器和平行板电容器48. 电容和电势差49. 极化和介电常数50. 静电场与电势差的应用以上是物理九年级下50个知识点的简要概述,这些知识点涵盖了物理学的基础内容,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九年级下册物理复习资料

平时,我们在复习时,我们要掌握正确的方式方法,这样才能使复习发挥最大的作用。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九年级下册物理复习资料,希望对你们有帮助!九年级下册物理复习资料1《压强和浮力》一、固体的压力和压强---1、压力:⑴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⑵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物体的重力G⑶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⑷重为G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
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课本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乙、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3、压强:⑴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⑵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⑶公式p=F/S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帕斯卡(Pa);F:牛顿(N)S:米2(m2)。
A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一般F=G=mg)和受力面积S(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B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桌面的压强p=ρgh⑷压强单位Pa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
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04Pa。
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04N⑸应用: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
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一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4、一容器盛有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压力压强问题:处理时:把盛放液体的容器看成一个整体,先确定压力(水平面受的压力F=G容+G液),后确定压强(一般常用公式p=F/S)。
二、液体的压强---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九年级物理下册复习资料四篇

九年级物理下册复习资料四篇【一:物体的内能】1、内能(1)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①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不是指少数分子或单个分子所具有的能。
②内能与温度有关,但不仅仅与温度有关,从微观角度来说,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
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体积都有关。
③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2)影响内能的主要因素: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及体积等。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的温度越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慢。
内能也常叫做热能。
(4)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①物体的内能的多少与物体的温度、体积、质量和物体状态有关;而机械能与物体的质量、速度、高度、形变有关。
它们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
②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但有些物体可以说没有机械能,比如静止在地面土的物体。
③内能和机械能可以通过做功相互转化。
④内能的单位与机械能的单位是一样的,国际单位制都是焦耳,简称焦。
用J表示。
2、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与热传递(1)做功:①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②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相互转化的过程。
(2)热传递:①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不同部分)存在温度差。
②物体吸收热量,物体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减少。
③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3、做功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4、热量(1)概念:物体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所改变的内能叫热量。
(2)热量是一个过程量。
热量反映了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多少,是一个过程量。
九年级初中物理下册知识点

九年级初中物理下册知识点一、力与运动1. 力的概念与计算公式2. 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3. 牛顿第二定律和加速度4. 牛顿第三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力5. 弹力与钩弹簧的运动6. 飞机、火箭的推力原理二、机械和能量1. 功的概念与计算公式2. 功与能量的转化3. 功率的概念与计算公式4. 功率与机械效率的关系5. 机械能的概念与计算公式6. 机械能守恒定律7. 重力、弹性势能与重力势能8. 势能与动能的转化三、物体的运动1. 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2. 自由落体运动和重力加速度3. 加速度时间图和速度时间图4. 曲线运动和圆周运动四、波的性质和光的反射1. 机械波和电磁波的特点2. 波的传播和波的干涉3. 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4. 光的色散和滤光五、光的成像和光的传播1. 光的成像和像的性质2.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3. 光的传播和全反射的条件4. 光的衍射和光的干涉六、电的基本概念和电路1. 电的基本概念和电荷守恒定律2. 电流和电阻的关系3. 电阻与电功率的关系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5. 电阻和电源的等效电阻6. 电路的戴维南和环路定律七、电流和磁场1. 电流和磁场的相互作用2. 洛伦兹力和磁感应强度3.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感应电动势4. Faraday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的应用八、电磁波和电磁辐射1. 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2. 电磁波的特点和电磁波谱3. 辐射能量和吸收辐射的物体4. 电磁波的利用和对生活环境的影响九、能源与能量转换1. 能源的分类和利用2. 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3. 能量利用的合理性和可持续发展以上是九年级初中物理下册的知识点概述,涉及到了力与运动、机械和能量、物体的运动、波的性质和光的反射、光的成像和光的传播、电的基本概念和电路、电流和磁场、电磁波和电磁辐射、能源与能量转换等内容。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初中物理基础知识,从而提高物理学习成绩,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九年级物理下册必考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物理下册必考知识点总结九年级物理下册内容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将对学生的物理学习和未来的学习产生重要影响。
在本文中,我将总结九年级物理下册的必考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和准备考试。
一、能量与能量转化1. 能量的定义和单位能量是物体具有的做功能力,单位是焦耳(J)。
2. 能量的转化和传递包括机械能、光能、电能、热能、声能等各种形式的能量转化和传递。
3.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在系统中的总量是不变的,仅在不同形式之间转化。
二、电(一)、电流与电压1. 电流的概念和单位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多少,单位是安培(A)。
2. 电阻和电阻定律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程度,其大小和导体的物理性质、尺寸以及温度有关;电阻定律指出电阻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为U=IR。
3. 电压的概念和单位电源对单位正电荷做功的大小,单位是伏特(V)。
4. 欧姆定律在电路中,电阻两端的电压与流过电阻的电流成正比。
三、电(二)、电能与电功1. 电功的概念和计算电功是电流通过电阻时所做的功,计算公式为P=UI。
2. 电能的概念和计算电能是电流通过电阻时所消耗的能量,计算公式为E=Pt。
四、光(一)、光的反射1. 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反射角、法线在同一个平面上,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 镜面的成像规律光线从物体向镜面传播,经反射后成像,成像满足反射定律。
五、光(二)、透镜与光的折射1. 透镜的种类及成像规律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和成像规律。
2. 光的折射定律光线在两种介质之间传播时,入射角、折射角、两介质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入射角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为两介质折射率的比。
六、运动学1. 速度、位移和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位移是物体从出发点到达所在点的位移矢量,加速度是速度变化率。
2. 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为s=vt,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为s=v0t+½at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物理下册复习资料
【篇一:物体的内能】
1、内能
(1)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①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不是指少数分子或单个分子所具有的能。
②内能与温度有关,但不仅仅与温度有关,从微观角度来说,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
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体积都有关。
③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2)影响内能的主要因素: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及体积等。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的温度越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慢。
内能也常叫做热能。
(4)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①物体的内能的多少与物体的温度、体积、质量和物体状态有关;而机械能与物体的质量、速度、高度、形变有关。
它们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
②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但有些物体可以说没有机械能,比如静止在地面土的物体。
③内能和机械能可以通过做功相互转化。
④内能的单位与机械能的单位是一样的,国际单位制都是焦耳,简称焦。
用J表示。
2、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与热传递
(1)做功:
①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②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相互转化的过程。
(2)热传递:
①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不同部分)存在温度差。
②物体吸收热量,物体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减少。
③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3、做功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4、热量
(1)概念:物体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所改变的内能叫热量。
(2)热量是一个过程量。
热量反映了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
的多少,是一个过程量。
所以在热量前面只能用“放出”或“吸收”,绝对不能说某物体含有多少热量,也不能说某物体的热量是多少。
(3)热量的国际单位制单位:焦耳(J)。
【篇二:物质的比热容】
1、比热容的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者降低)1℃吸收(或者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用符号c表示比热容。
2、比热容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容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
3、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1)比热容是通过比较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用来表示各种物质的不同性质。
(2)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
它的物理意义是:1千克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
4、比热容
(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
(2)从比热表中还可以看出,各物质中,水的比热容。
这就意味着,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要小些。
水的这个特征对气候的影响,很大。
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白天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温度升高的慢,夜晚沿海地区温度降低也少。
所以一天之中,沿海地区温度变化小,内陆地区温度变化大。
在一年之中,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
(3)水比热容大的特点,在生产生活中也经常利用。
如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等机器,在工作时要发热,通常要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
冬季也常用热水取暖。
5、说明
(1)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所以某种物质的比热不会因为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而改变,也不会因为质量的多少或温度变化的多少而改变。
(2)同种物质在同一状态下,比热是一个不变的定值。
(3)物质的状态改变了,比热容随之改变。
如水变成冰。
(4)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
6、热量的计算:Q=cmΔt。
式中,Δt叫做温度的变化量。
它等于热传递过程中末温度与初温度之差。
注意:①物体温度升高到(或降低到)与温度升高了(或降低了)的意义是不相同的。
比如:水温度从lO℃升高到30℃,温度的变化量是Δt==30℃-lO℃=2O℃,物体温度升高了20℃,温度的变化量Δt=20℃。
②热量Q不能理解为物体在末温度时的热量与初温度时的热量之差。
因为计算物体在某一温度下所具有的热量是没有意义的。
正确的理解是热量Q是末温度时的物体的内能与初温度时物体的内能之差。
【篇三:内燃机】
内燃机:将燃料燃烧移至机器内部燃烧,转化为内能且利用
内能来做功的机器叫内燃机。
它主要有汽油机和柴油机。
内燃机大概的工作过程:内燃机的每一个工作循环分为四个阶段: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在这四个阶段,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和排气冲程是依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的,而做功冲程是内燃机中对外做功的冲程,是由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另外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篇四: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
一、燃料的热值及简单计算
1、热机是利用燃料燃烧释放出的能量(热量)转化成机械能装置。
多媒体展示:蒸汽机车拖着长长的列车,冒着浓烟在原野急驰。
(煤炭)
装有汽油机的运动赛车,在赛道上风驰电掣般的飞驰。
(汽油) 飞行中的喷气式飞机尾部喷着高温高速气体。
(航空煤油)
火箭喷着长长的火舌,在起飞台上冉冉升起。
(化学燃料)
2、质量相同的不同燃料完全燃烧释放出的能量(热量)是不相同的
演示:常规燃料标本:木柴、烟煤、焦炭、汽油、柴油、酒精、液化石油气(透明塑料打火机中装有)
研讨:普通的一个家庭一个月平均要用无烟煤75kg,改用液化石油气就只需15kg,农村烧大灶的话每月需干木柴150kg。
一个无烟煤(0.6kg)只能烧开5瓶水,而0.6kg的液化气可以烧
一天的饭菜、开水以及还可以烧淋浴的洗澡水。
3、每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释放出的能量(热量)称为这种燃料的热值:(q)查书中热值:说出展示的几种燃料标本各自的热值:质量是m的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热量是:q放=qm
例:完全燃烧100克酒精能释放出热量(q酒精=3.0×107j/kgq 放=3.0×107j/kg×0.1kg=3.0×106j)
二、热机效率
1、热机工作时,不能把燃料释放的能量全部利用。
研讨:站在内燃机排气口附近就会闻到汽油或柴油的气味--燃料燃烧并不彻底造成能量损失,如:
打开发动机机盖,便觉一股热气扑面而来
机械散发热量造成能量损失
有人曾用汽车尾气的热量加热饭菜
废气排放也损失部分能量
发动机各部分零件相互摩擦
消耗部分能量
结论:热机利用的做有用功的热量只占燃料燃烧放出热量小部分。
2、热机效率:(η)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之比。
结合火力发电站能流图,来研讨热机效率。
结论:由于热损失的原因多,热机效率一般较低。
热机是人类使用的主要动力机,尽管它的效率不高,我们仍然离不开它。
3、为了合理利用能量人类一直在努力提高热机效率。
研讨: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让燃料充分燃烧。
减少发动机各部分之间的摩擦。
下决心关停耗能的热机。
研究开发热能效率更高的热机。
4、计算热机效率:
①一台大型推土机的推力约为3×104n,匀速推着土总行程达10km,消耗柴油约30.3kg,求推土机上装的柴油机的热机效率。
=3×104n×104m/[3.3×107(j/kg)×30.3kg]×100%≈30%
答:这台柴油机热效率为30%。
②点燃一只无烟煤(0.6kg),能烧开5瓶水,而点燃0.6kg的液化气可以供普通人家烧一天的饭菜,开水还可以烧淋浴用的洗澡水。
这样看来:不同的燃料不相同。
若q无烟煤=3.4×107j/kg,5瓶水的质量约为9.5kg,从20℃烧开,那么这个煤炉的热效率是多少?
三、热机为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同时也带来的环保问题。
1、热机发展史:蒸汽机(效率10%),蒸汽轮机(效率20%),内燃机(效率30%),燃气轮机(效率40%)
2、对人类社会的贡献: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蒸汽机发明后的一百年间,人类所做的工作量相当于以往几千年工作量的总和”,极大地改观了交通状况:帆船横渡大西洋约需25-30天,蒸气机驱动的轮船约用17天以内。
柴油机轮船约为10天,协和式超音速客机只需3.5小时就可以从巴黎飞到纽约。
3、热机使用引起的环境问题:内燃机大量排放的废气会形成毒雾天气,”酸雨”现象。
中国在重庆等地危害严重,西欧、美国等地还更为严重,造成植被大量死亡,也造成大量湖泊中的成批鱼类的死亡。
目前世界各国都制定了汽车尾气的排放标准,减少了煤的使用量,来控制废气造成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