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宋大事年表(超详细)

合集下载

中国宋朝文化繁荣历史事件时间轴

中国宋朝文化繁荣历史事件时间轴

中国宋朝文化繁荣历史事件时间轴960年 - 976年:北宋太宗赵匡胤建立宋朝,国家逐渐稳定。

978年 - 983年:孙光宪任权臣,实行新政,推动改革。

988年 - 989年:开封舞台变革,杂剧《汴京百花洲》首演。

989年- 1017年:北宋王朝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出现许多重要发明。

998年 - 1004年:历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资治通鉴》,完成后
成为中国历史的经典之作。

1008年 - 1016年:大文豪苏东坡担任宰相,推动文化、经济繁荣。

1030年 - 1085年:建筑家李诫设计了风靡一时的杭州西湖苏堤,在中国园林建筑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1037年 - 1101年: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在纪实性散文方面有杰出成就。

1127年:女诗人李清照诞生,成为北宋时期最杰出的女诗人之一。

1150年 - 1197年:张载和程颐等人创建了理学,对中国儒家哲学产生深远影响。

1194年 - 1227年:文学家吴兆骞撰写《宋名臣言行录》,成为研究宋朝政治风貌的重要资料。

1228年 - 1263年:中国北方民歌艺人李之熙将民间乐曲进一步发展,催生了慢词和杂剧。

1241年 - 1295年:画家赵孟頫成为中国宫廷绘画的代表,对后世艺术产生深远影响。

1279年:南宋灭亡,结束了两百多年的宋朝。

尽管宋朝政权存在一些问题,但它在文化领域的繁荣是毋庸置疑的。

在宋朝时间轴上,我们可以看到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突出人物,他
们在文学、艺术、科学和社会进步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

这些事件和
人物的存在使得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令人难忘的时期,对后世有
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隋-新中国)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隋-新中国)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581年——1949年)隋(581年——618年)581年隋朝建立北朝结束589年隋统一南北南朝结束 605年开始开通大运河唐(618年——907年)贞观之治;713—741年开元盛世7世纪前期松藏干布统一 755—763年安史之乱五代(907年——960年)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北宋(960年——1127年)960年北宋建立1005年宋辽澶渊之盟1038年元昊建立西夏11世纪中期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金1125年金灭辽南宋(1127年——1276年)1127年金灭北宋南宋开始1140年宋金郾城大战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 1234年蒙古灭金元(1271年——1368年)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元1276年元灭南宋明(1368年——1644年)1368年明朝建立盟军攻占大都元亡1405年——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1644年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农民攻占北京明亡清(1644年——1911年)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36年后金改国号为清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1685-1686年雅克萨自卫反击战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1727年清朝设置驻藏大臣1771年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18世纪中期维吾尔贵族大和卓小和卓发动叛乱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1840-1842年鸦片战争1841年5月广州三元里人民痛击英国侵略者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鸦片战争结束19世纪40-50年代中国无产阶级产生1861年总理衙门成立 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1894-1895年甲午战争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公车上书19世纪90年代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1898年戊戌变法1900年义和团运动高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1911年黄花岗起义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中华民国(1912——1949)1912年(民国元年)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清帝退位北洋军阀统治开始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1916年袁世凯恢复帝制1919年 5月4日五四爱国运动爆发1921年 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1922年 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罢工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4年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出现 1925年孙中山逝世1926年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1927年7月国民革命失败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 1927年8月7日八七会议1927年9月湘赣边秋收起义1927年12月秋收起义部门到达井冈山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 1928年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1932年一·二八事变十九路军抗战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1934年 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年底突破湘江1935年 1月遵义会议1935年 10月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1935年一二·九运动1936年10月红军第二、四方面军长征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1937年八一三事变 1937年9月淞沪会战1937年平型关大捷1937年秋中国共产党陕北洛川会议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1938年春台儿庄战役1940年3月汪精卫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1940年百团大战1945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1945年重庆谈判、双十协定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召开1946年6月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战争开始1947年6月解放军开始反攻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948年9月辽沈战役开始 11月淮海战役开始1948年11月平津战役开始1949年春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召开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政府覆亡。

南宋大事年表[南宋大事年表]

南宋大事年表[南宋大事年表]

南宋大事年表[南宋大事年表]南宋大事年表南宋(1127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偏安于淮水以南的北宋后续朝代,与金朝东沿淮水(今淮河),西以大散关为界。

南宋与西夏和金朝为并存政权。

基本信息中文名南宋大事年表地理位置偏安于淮水以南,与金朝东沿淮水(今淮河),西以大散关为界第一代皇帝宋高宗基本简介1127年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称帝,为宋高宗,重建宋朝。

史称“南宋”1129年金兀术攻破临安(今杭州)、明州(今宁波),高宗从海上逃到温州1130年韩世忠在黄天荡击败金兀术1130年—1135年钟相、杨幺起义1140年刘锜的“八字军”在顺昌,岳飞的岳家军在郾城、颖昌先后大败金兀术1142年赵构、秦桧杀岳飞于除夕夜,绍兴和议达成,赵构生母韦氏回宋1161年金海陵王完颜亮伐宋,虞允文采石大捷,完颜亮被部下所杀1162年宋高宗退位,宋孝宗即位1163年宋进行隆兴北伐,于符离之战大败1164年隆兴和议1189年宋孝宗退位,宋光宗即位1194年宋孝宗死,宋光宗不加理会,韩侂胄逼宋光宗禅位给宋宁宗1206年韩侂胄开禧北伐,失败被杀,函首金国1208年嘉定和议1224年宋宁宗死,宋理宗即位1233年端平更化1234年宋蒙联军灭金,端平入洛。

蒙古反攻南宋,宋蒙战争爆发1260年贾似道开始专权1264年宋理宗死,宋度宗即位1267年—1273年宋蒙襄樊战争,宋败1275年宋度宗死,宋恭宗立,谢太后临朝。

宋廷杀贾似道1276年元军攻取临安,虏宋恭宗、谢太后1279年宋元厓山海战,宋败。

陆秀夫背幼主跳海而死,宋亡。

两宋王朝大事系年表

两宋王朝大事系年表

北宋王朝大事系年表(公元960-1127年)(一)太祖赵匡胤(在位17年)建隆(960-963·11月)1陈桥兵变2杯酒释兵权3平乱镇乾德(963·11-968·11月)1文臣知州,京朝官知县1收荆南、湖南3收后蜀开宝(968·11-976·12月)1 一攻太原(北汉)2火箭发明4平南汉8收南唐(二)太宗赵光义(在位21年)太平兴国(976·12月一948·11月)2兴科举,始修建繁塔3吴越归朝,陈洪进献漳泉二州4平北汉,杨业归宋,攻辽高梁河之役7夏州乱,繁塔成雍熙(984·11月一987)2始唱名赐第,梁颢是年中状元3三路伐辽,杨业死,宋自此不攻辽端拱(988-989)2喻皓建开宝寺木塔,历8年始成,另著木经2辽始年年南下淳化(990-989)2始每改元必铸钱3始糊名4始分天下为十道,王小波李顺起4河北始种稻5蜀乱平至道(995-997)3年3月太宗死,不改元(三)真宗赵恒(在位25年)咸平(998-1003)4始分蜀为四川(益利梓夔)5宋夏征战不已景德(1004-1007)1澶渊之盟,岁币银绢三十万匹两4天书祥瑞,昌南改景德镇大中祥符(1008-1016)1封禅2始修玉清昭应宫,令天下建天庆观3始建应天书院,道教大兴于天下3交趾改称李朝4始有交子5七月一日天尊下降延恩殿,尊赵玄朗6尊老子7玉清昭应宫成,(修宫使丁渭,权三司使林特为修玉清昭应宫副使。

刘承规主持。

玉清昭应宫尤精丽,小不中程,虽金碧已具,必毁而更造,有司不敢计其费。

共计3600余楹。

天禧(1017-1021)始分江南为东西二路乾兴(1022)二月真宗死,不改元(四)仁宗赵祯(在位41年)天圣(1023-1032)1太后听政,寇准死2正式发行交子5铸天圣铜人7玉清昭应宫大火尽焚10以年号满十年,是年11月改元明道(1032-1033)2仁宗亲政景祐(1034-1038)1西夏正式纪年开运2西夏尽并唐河西地区3西夏始制文字5夏元昊称大夏皇帝宝元(1038·11月一1040·2月)康定(1040·2月一1041·11月)2宋夏好水川之役庆历(1041·11月一1048)2改辽岁币为岁纳50万2宋夏战频,宋多败。

整理版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

整理版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
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两国签订《天津条约》。
1860年,火烧圆明园,清政府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
1861年总理衙门成立
政治: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的阶级力量尚未产生,农民阶级承担起了民主革命的任务。
刀耕火种、土地公有;
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麻纺、丝纺);早期铜器;彩陶(蛋壳黑陶);
奴隶制社会开始
政治:国家产生和完善,以宗法制为核心实行王位世袭制和分封制,国家政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经济:实行井田制和集体耕作;刀耕火种。
文化:是青铜文化的繁荣时期,文字逐渐成熟。

(约BC21C-约BC16C)
约BC21C禹传子启夏朝建立
经济:
农业:井田制
商业:流通骨贝和铜贝
中国进入封建社会(BC475战国开始)
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大变革时期:
政治:分封制和宗法制瓦解,争霸战争、兼并战争频繁,各国纷纷变法,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铁器和牛耕使用并推广,生产力提高,小农经济形成,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
思想文化: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科学技术,世界领先。
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兴办太学。
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
公元8年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新
17.18年绿林赤眉起义爆发
25年东汉建立
73年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
184年张角领导黄巾起义
200年官渡之战
208年赤壁之战
政治: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设立“中朝”(“内朝”);设立刺史制度;察举制

五代历史年表

五代历史年表

五代十国(897年到960年)897年,王建在四川成都建立前蜀,十国开始。

907年,朱温在河南开封建立后梁,唐亡,五代开始。

916年,阿保机建立契丹国。

902年淮南节度使杨行密被封为吴王。

郑买嗣起兵杀死舜化贞即南诏王族自立,建立大长和,南诏灭亡。

904年朱全忠杀崔胤,逼迫唐昭宗迁都洛阳。

8月弑唐昭宗,另立昭宗子李柷为帝,即唐哀帝。

905年吴国杨渥继。

907年契丹迭剌部耶律阿保机取代痕德堇可汗即可汗位。

朱全忠逼迫唐哀帝禅让,唐朝亡,五代开始。

朱全忠改名朱晃,国号梁,史称后梁,定都汴州。

五代开始。

镇海、镇东节度使钱缪被封为吴越王,即吴越太祖。

武安军节度使马殷被封为楚王,即楚武穆王。

清海军节度使刘隐被封为彭郡王。

朱温将领高季兴被封为荆南节度。

908年徐温拥立杨隆演为吴帝,彻底掌控吴。

909年武威军节度使王审知被封为闽王,即闽太祖。

大长和圣祖郑买嗣病死,郑旻继位,即太上帝。

910年柏乡之战,后梁元气大伤。

911年卢龙节度使刘仁恭之子燕王刘守光称帝,史称桀燕。

清海军节度使刘隐去世,其弟刘龑继位。

912年朱友珪刺杀朱温而继位。

914年大长和攻前蜀,大败而归。

913年朱友贞联合天雄军杨师厚夺位,继后梁末帝。

晋国李存勖攻灭桀燕。

高昌回鹘入贡于辽。

915年耶律阿保机征室韦,大胜。

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称天皇帝,定国号契丹。

917年清海军节度使刘龑统一岭南后称帝,即南汉高祖。

918年辽太祖建都临潢府。

王建去世,王衍继位前蜀。

920年辽太祖创建契丹大字。

923年李存勖在魏州称帝,国号唐,史称后唐。

同年攻破汴州,灭后梁。

924年李茂贞去世,后唐吞并歧国。

荆南节度使高季兴被后唐庄宗封为南平王。

925年辽太祖东征,灭渤海国,封太祖耶律倍为东丹王。

后唐灭前蜀。

926年辽太祖病逝,其妻述律平摄政。

李嗣源攻入洛阳称帝,即后唐明宗。

大长和太上帝郑旻暴卒,郑隆亶继位,即恭惠帝。

927年耶律德光继位,即辽太宗。

吴国杨溥继位,即吴睿帝,徐温去世。

五代宋大事年表(超详细)

五代宋大事年表(超详细)
淮南(江苏扬州)弘农王杨渥骄奢日甚,左牙指挥使张颢、右牙指挥使徐温,共杀杨渥。徐温寻又杀张颢,立杨渥弟杨隆演为弘农王。
909
后梁开平三年
晋天佑六年
岐天佑六年
淮南天佑六年
后梁自大梁(河南开封)迁都洛阳。封威武(福建福州)节度使王审知为闽王、卢龙(北京)节度使刘守光为燕王。
后梁帝朱全忠怒佑国(陕西西安)节度使王重师奉不丰,诬以谋反,屠其族。忠武(陕西大荔)节度使刘知俊以朱全忠猜忌日甚,内不自安,起兵降岐,岐王李茂贞用为中书令。
后唐明宗李嗣源以两川之叛,归罪于安重诲,命石敬瑭率军还。西川(四川成都)节度使孟知祥上表谢罪,东川(四川三台)节度使董璋以家已被屠,不服。
932
后唐长兴三年
南吴太和四年
后唐东川(四川三台)节度使董璋大军袭成都,西川(四川成都)节度使孟知祥迎战,斩之,从此并有两川。
吴越武肃王钱镠卒,子文穆王钱传瓘嗣位。
913
后梁凤历元年
后梁乾化三年
后梁均王朱友贞起兵讨朱友珪,斩之,朱友贞即帝位,是为末帝。迁都大梁(河南开封)。
前蜀少保唐道袭诬太子王元膺谋反,王元膺发兵斩之,王元膺亦被其下所杀。
晋王李存勖大举攻桀燕,陷幽州(北京),擒桀燕帝刘守光及其父刘仁恭,桀燕亡,立国3年。
914
后梁乾化四年
晋天佑十一年
晋王李存勖自临监斩刘守光,刘守光至死号泣哀祈不已。复械刘仁恭至代州(山西代县)刺其心,以血祭先王李克用墓,然后斩之。
后唐义武(河北定州)节度使王都叛,以重贿求救于奚,奚酋长秃馁率万骑入定州助守。后唐政府命成德(河北正定)节度使王晏球讨之,契丹遣大将惕隐助定州,王晏球逆战,擒惕隐,契丹大败北走。
后唐大梁(河南开封)民有私酿酒者,东都(河南洛阳)留守孔循屠其族。

五代十国+宋大事年表

五代十国+宋大事年表
1162年------宋绍兴三十二年
宋高宗传位于赵﹐是为宋孝宗赵
1163年------宋隆兴元年
金大定三年
东南宋军北上﹐大溃于符离
1164年------宋隆兴二年
金大定四年
隆兴和议﹐宋金重订和约金世宗遣张弘信等分路通检诸路物力﹐后又屡次实行通检推排
1120年------宋宣和二年
辽天庆十年金天辅四年
宋两浙﹑江东爆发方腊起义金太祖取辽上京﹐辽天祚帝逃至西京
1121年------宋宣和三年
辽保大元年金天辅五年
方腊兵败被俘﹐牺牲辽都统耶律余降金﹐金大举攻辽
1122年------辽保大二年
金天辅六年西夏元德四年
金军取辽中京﹑西京。辽天祚帝逃入夹山﹐耶律大石﹑回离保(萧干)等大臣拥立耶律淳称帝﹐改元建福﹐旋病死﹐燕京降金。西夏出兵援辽﹐兵败
1081年------西夏大安七年
宋元丰四年
西夏梁太后囚禁惠宗宋军攻西夏﹐败于灵州
1082年------宋元丰五年
西夏大安八年
宋改革官制西夏军攻宋永乐城﹐大败宋军
1083年------辽大康九年
夏大安九年
耶律乙辛谋叛辽投宋﹐被西杀
西夏惠宗复帝位
1085年------宋元丰八年
宋神宗病死﹐高太后秉政﹐起用司马光﹐开始推翻熙宁新法
后晋迁都开封徐知诰废吴帝杨溥﹐自即帝位﹐国号大齐
938年------后晋天福三年
契丹会同元年
徐知诰改名李﹐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与契丹辽太宗诏以皇都为上京﹐升幽州为南京﹐南京为东京
942年------契丹会同七年
后晋高祖石敬瑭卒﹐侄石重贵继位﹐史称出帝或少帝
945年------后晋开运二年
南唐灭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契丹王耶律阿保机称帝,于塞北开国,建都西楼城(后改称临潢府),称上京(内蒙古巴林左旗)。
917
后梁贞明三年
晋天佑十四年
前蜀改国号为汉。
契丹围幽州(北京)凡300日,晋安国(河北邢台)节度使李嗣源救之,契丹大败,解围去。
后梁清海(广州)节度使刘岩称帝,建都广州,国号越。晋王李存勖刘夫人,其父以医卜为业,往投之,刘夫人耻其父家寒微,云已死,命笞其父于宫门,逐之。
929
后唐天成四年
南吴乾贞三年
后唐王晏球陷(河北)定州,王都举族自焚死,王晏球擒秃馁送大梁,斩王晏球于市。(?)南平王高从诲改向后唐称藩。
南楚武穆王马殷子马希声诬都军判官高郁谋反,尽杀其族党。
930
后唐天成五年
后唐长兴元年
南吴太和二年
后唐西川(四川成都)节度使孟知祥、东川(四川三台)节度使董璋,联兵叛,后唐政府命天雄节度使石敬瑭任都招讨使击两川,数战无功。枢密使安重诲亲往前方督战。
宦官李从袭侍李继岌,以都统府牙门冷落,而前蜀之贵臣、大将日以宝货、妓乐送郭崇韬,深耻且妒。后唐庄宗李存勖遣宦官向延嗣赴成都促郭崇韬还军,郭崇韬不出郊迎,及见,礼节又倨,向延嗣怒,遂与李从袭共诬郭崇韬谋反,归语李存勖,李存勖命西川(四川成都)节度使孟知详倍道赴任察之。宦官又语刘皇后,刘皇后径下令杀郭崇韬。
907
唐天佑四年
后梁开平元年
晋天佑四年
岐天佑四年
淮南天佑四年
前蜀天复七年
南楚开平元年
吴越开平元年
卢龙(北京)节度使刘仁恭暴,其子刘守光囚之,自任节度使,贪暴尤甚于其父。
唐哀帝李柷让位于梁王朱全忠,唐亡,立国276年。朱全忠称帝,是为太祖,国号梁,史称后梁。封越王钱镠为吴越王,武安(湖南长沙)节度使马殷为楚王,史称南楚。
911
后梁开平五年
后梁与晋于(河北)柏乡会战,转斗至(河北)高邑野河南,晋军呐喊猛攻,后梁军大溃,死二万余人,自野河至柏乡,死尸蔽野。
燕王刘守光狂虐,每刑人必先置于铁笼,以火烤之;又作铁刷,以刷人面,眼鼻俱落。闻后梁败于柏乡,乃称帝,建都幽州(北京),国号燕,史称桀燕。
912
后梁乾化二年
后梁帝朱全忠奇淫,诸子在外,悉召诸子妇入宫侍寝。今年,朱全忠病笃,命博王朱友文之妻王氏召朱友文,欲托后事。郢王朱友珪妻张氏知之,以告朱友珪。会命朱友珪出任(山东)莱州刺史,时迁官者皆于中途被杀,朱友珪惧,乃夜入宫,刀刺朱全忠腹,刃出于背而死。朱友珪嗣位,诬朱友文谋反,斩之。
燕王刘守光攻其兄、义昌(河北沧州)节度使刘守文,于阵擒之,围沧州,节度判官吕兖固守,城中食尽,民食堇泥,军士食人,吕兖选男女瘦弱者,饲以曲面而烹之,以给军食,谓之“宰杀务”(明年,城陷)。
910
后梁开平四年
淮南(江苏扬州)弘农王杨隆演称吴王,史称南吴。
后梁帝朱全忠疑赵王(河北正定)王镕私与晋通,遣宁国节度使王景仁发兵袭之,事泄,王镕向晋求救,晋王李存勖东出,与后梁军相峙(河北)柏乡。
920
后梁贞明六年
南吴宣王杨隆演卒,弟丹阳公杨溥嗣位。
赵王(河北正定)王镕高贵久,不恤政事,宦官石希蒙以谄媚得宠,弄权中外。王镕出游西山,数月不返,士卒若之,宦官李弘规谏,不听。李弘规乃使都将苏汉衡斩石希蒙。王镕怒且惧,急回镇州(河北正定),遣其子王昭祚杀李弘规及苏汉衡等数十家,复捕其党,穷治反状,亲军震恐。
晋王(山西太原)李克用、淮南(江苏扬州)节度使弘农王杨渥、岐王(陕西凤翔)李茂贞,仍用唐天佑年号,敌对如昔,与梁征伐不息。
吴越王(浙江杭州)钱镠、楚王(湖南长沙)马殷、威武(福建福州)节度使王审知,虽用梁年号,但仅如此,割据亦如昔,互相攻杀,无人能制。
蜀王(四川成都)王建寻称帝,国号蜀,史称前蜀。中国分裂,五代十一国时代始(-979,凡73年)。
后唐明宗李嗣源以两川之叛,归罪于安重诲,命石敬瑭率军还。西川(四川成都)节度使孟知祥上表谢罪,东川(四川三台)节度使董璋以家已被屠,不服。
932
后唐长兴三年
南吴太和四年
后唐东川(四川三台)节度使董璋大军袭成都,西川(四川成都)节度使孟知祥迎战,斩之,从此并有两川。
吴越武肃王钱镠卒,子文穆王钱传瓘嗣位。
921
后梁贞明七年
镇州(河北正定)兵变,斩王镕,焚其府第,立防城使张文礼为成德(河北正定)节度使,尽屠王氏家族。
晋任赵将符习为成德节度留后,击张文礼,张文礼惊惧而卒,其子张处瑾固守。
义武(河北定州)新军使王都,囚义父、节度使王处直,尽杀王处直子孙在(河北)定州者,自任节度使,降于晋。
922
后梁龙德二年
后梁帝朱支贞任段凝为招讨使,渡黄河而北,掠澶州(河南内黄南)诸县,屯于临河(河南濮阳西)县南。后唐帝李存勖大军自杨浏(山东东阿北)渡黄河,绕道郓州(山东东平),乘虚袭大梁(河南开封),后梁军迭溃,朱友贞自杀,段凝率军降后唐。后梁亡,立国17年。
后唐建都(河南)洛阳。
924
后唐同光二年
岐天佑二十一年
后唐庄宗李存勖立刘夫人为皇后,刘皇后专务蓄财,宝货山积,而政府乏钱劳军,士卒始怨。李存勖复用宦官为诸道监军,凌忽主帅,仗势争权,诸将无不愤怒。又宠诸伶人,命伶人陈俊任景州(河北东光)刺史、储德源任宪州(山西娄火)刺史,而亲军有从李存勖百战未得一官者,众心乃离。
918
后梁贞明四年
晋天佑十五年
前蜀复国号为蜀,前蜀帝高祖王建卒,子王宗衍嗣位。
越改国号为汉,史称南汉。
晋王李存勖自杨浏(山东东阿北)渡黄河,直趋大梁(河南开封)。后梁行营招讨使加,贺瑰弃营追之,至胡柳陂(山东鄄城西南),晋兵大败,卢龙(北京)节度使周德威父子战死。李存勖退屯土山,向晚,反攻,后梁军溃,死3万人。梁晋各丧士卒三分之二,皆不能振。
926
后唐同光四年
后唐天成元年
后唐魏王李继岌得刘皇后令,召郭崇韬,以铁锤挝碎其首。后唐庄宗李存勖下令暴其(?)罪状,悉杀其诸子,朝野骇惋,群议纷然。天雄(河北大名)兵卒皇甫晖因人心不安,遂叛,杀节度使杨仁晟,劫指挥使杨在礼任节度使,发兵四掠。李存勖遣内外马步军总管李嗣源讨之,李嗣源部下兵亦变,逼李嗣源与兴唐府(河北大名)兵合,引军南陷大梁(河南开封)。李存勖欲亲攻李嗣源,整军将发,伶人直指挥使郭从谏叛,李存勖中流矢卒。李嗣源遂入洛阳称帝,是为明宗。尽诛宦官。
威武(福建神州)节度使王延翰称闽王,淫虐,建州(福建建瓯)刺史王延禀杀之,立(福建)泉州刺史王延钧为节度使。
契丹帝太祖耶律阿保机卒,次子太宗耶律德光嗣位。皇后
927
后唐天成二年
南吴顺义七年
后唐遣客省使李俨任西川(四川成都)都监,以监四川军,西川节度使孟知祥诬以诈宣敕,斩之。
后唐遣兴唐府(河北大名)兵3500人驻防芦台(河北青县),时芦台军帅为泰宁(山东兖州)节度使房知温,诏书命(河北)冀州刺史乌震代之,房知温怨,诱兴唐府兵叛,杀乌震。马军指挥使安审通脱身走,房知温恐事不成,乘乱奔安审通,骑兵纵击,杀3500家,凡万余人,屠之,永济渠为之变赤。
913
后梁凤历元年
后梁乾化三年
后梁均王朱友贞起兵讨朱友珪,斩之,朱友贞即帝位,是为末帝。迁都大梁(河南开封)。
前蜀少保唐道袭诬太子王元膺谋反,王元膺发兵斩之,王元膺亦被其下所杀。
晋王李存勖大举攻桀燕,陷幽州(北京),擒桀燕帝刘守光及其父刘仁恭,桀燕亡,立国3年。
914
后梁乾化四年
晋天佑十一年
晋王李存勖自临监斩刘守光,刘守光至死号泣哀祈不已。复械刘仁恭至代州(山西代县)刺其心,以血祭先王李克用墓,然后斩之。
淮南(江苏扬州)弘农王杨渥骄奢日甚,左牙指挥使张颢、右牙指挥使徐温,共杀杨渥。徐温寻又杀张颢,立杨渥弟杨隆演为弘农王。
909
后梁开平三年
晋天佑六年
岐天佑六年
淮南天佑六年
后梁自大梁(河南开封)迁都洛阳。封威武(福建福州)节度使王审知为闽王、卢龙(北京)节度使刘守光为燕王。
后梁帝朱全忠怒佑国(陕西西安)节度使王重师奉不丰,诬以谋反,屠其族。忠武(陕西大荔)节度使刘知俊以朱全忠猜忌日甚,内不自安,起兵降岐,岐王李茂贞用为中书令。
919
后梁贞明五年
晋天佑十六年

晋内外马步总管李存审,于德胜(河南濮阳)南北筑两城,驻兵守之。后梁招讨使贺瑰攻南城,败还。
吴越王钱镠馀遣其子钱传瓘攻南吴,南吴舒州刺史彭彦章大败,自杀。钱传瓘进至(江苏)常州,南吴左仆射徐温迎击,大败吴越军,钱传瓘遁走。徐温尽归所俘与吴越,吴越亦遣使求和。从此20年间,两国之间无战争,民得稍安。
后梁帝太祖朱全忠遣(安徽)亳州刺史李思安攻晋潞州(山西长治),于城下筑重城,内防突围,外拒援兵,谓之“夹寨”。晋昭义(山西长治)节度使李嗣昭固守,不进出击,排墙填堑,一昼夜百数十发,后梁兵疲于奔命,闭夹寨。
908
后梁开平二年
晋天佑五年
岐天佑五年
晋王李克用卒,子李存勖嗣位,率军救潞州,雾中抵夹寨,急攻,后梁夹寨溃。
南楚衡阳王马希声卒,弟文昭王马希范嗣位。
933
后唐长兴四年
南吴太和五年
闽王王延钧称帝,是为惠宗,建都长乐府(福建福州),国号闽。任薛文杰为国计使,阴求富民之罪,没其家财,被掳掠者胸背均受,复以铜斗火熨之。诬枢密使吴勖谋反,杀之,举国愤怨。
后唐明宗李嗣源疾笃,子秦王李从荣起兵欲攻皇宫,皇城使安从益斩之。李嗣源寻卒,子闵帝李从厚嗣位。
岐王李茂贞向后唐称臣,改封秦王,寻卒,后唐政府授其子李继俨为(陕西)凤翔节度使,岐亡,立国18年。
后唐封荆南(湖北江陵)节度使高季昌为南平王,南平建国。俨府,心
925
后唐同光三年
南吴顺义五年
后唐政府命魏王李继岌任行营都统、枢密使郭崇韬任行营都招讨使,大举攻前蜀。前蜀帝王宗衍发成都,将游秦州(甘肃秦安),边将告急,尚以为沮己,在道与群臣赋诗不辍。及后唐军深入,王宗衍始仓卒返成都,后唐军继至,王宗衍乃出降。前蜀亡,立国19年。
晋天佑十九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