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儿童认知行为干预方案
积极行为支持对智力障碍儿童问题行为的干预计划

积极行为支持对智力障碍儿童问题行为的干预计划智力障碍儿童是指由于大脑的损伤或发育异常导致智力水平明显低于同龄人的儿童。
由于智力障碍儿童的认知和行为能力受限,他们往往更容易出现问题行为。
干预计划的目标是通过积极行为支持来帮助智力障碍儿童改善问题行为。
积极行为支持是一种基于理解儿童需求和积极引导的干预方法,旨在建立有益的互动和增强儿童的学习和适应能力。
下面是一个针对智力障碍儿童问题行为的干预计划的建议:1. 了解儿童需求:首先要深入了解智力障碍儿童的个性、兴趣和需求。
通过观察和与儿童互动,了解他们的喜好、压力来源和情绪表达方式。
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问题行为的原因。
2. 创设积极环境:为智力障碍儿童创设稳定和支持性的环境。
提供一个明确的规则和期望的框架,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行为习惯。
让他们感到被理解和支持,增强他们的自尊心。
3. 提供清晰的指导和规范:与儿童沟通时要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提供清晰的指导和规范。
使用简短的句子和图片等辅助工具,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相关行为的期望。
4. 教授适应技巧:教授智力障碍儿童一些适应技巧,如情绪调节、解决问题和有效沟通等。
通过角色扮演、社交技能培训和游戏等方法,帮助他们学会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
5. 引导社交技能:由于智力障碍儿童存在社交交往困难,需要引导他们学习社交技能。
通过模仿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训练他们与他人互动、分享和合作等社交行为。
6. 奖励和鼓励:及时提供奖励和鼓励,以增强智力障碍儿童积极行为的频率。
奖励可以是口头表扬、物质奖励、特殊活动或特权等。
这种积极的反馈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并激励他们表现出更多的积极行为。
7. 与家长合作:与智力障碍儿童的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向他们提供支持和指导。
与家长共同制定和实施干预计划,并分享儿童在学校和家庭中的表现和进展情况。
8. 监测和评估进展:定期监测和评估干预计划的有效性。
根据儿童的反应和进展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儿童认知发展中的认知障碍及干预方法

儿童认知发展中的认知障碍及干预方法儿童的认知发展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十分重要。
然而,有些儿童可能会面临认知障碍的挑战,这会对他们的学习和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儿童认知发展中可能出现的认知障碍,并介绍一些有效的干预方法。
一、自闭症谱系障碍(ASD)自闭症谱系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认知障碍,其特征包括社交互动和沟通困难,以及重复刻板的行为模式。
干预方法之一是应用应用行为分析疗法(ABA)来帮助儿童提高社交技能和沟通能力。
此外,认知行为疗法也可用于帮助儿童学会自我调节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障碍(LD)学习障碍是指儿童在阅读、写作、数学等学习领域中出现持续困难的情况。
一种常见的学习障碍是阅读障碍,也称为失读症。
针对学习障碍的干预方法包括个别辅导和专门设计的学习计划,以帮助儿童克服学习困难。
此外,使用多感官教学法和学习策略也可以有效提高学习能力。
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认知障碍,其特征包括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跃和冲动行为。
药物治疗是一种常见的干预方法,如使用甲基苯丙胺(俗称Ritalin)来改善儿童的注意力和行为控制能力。
除药物治疗外,认知行为疗法和家庭教育也是帮助儿童管理注意力和行为问题的有效手段。
四、智力障碍智力障碍是指儿童在智力水平方面存在明显低于同龄人的发展。
针对智力障碍的干预方法包括个别辅导和智力训练,以帮助儿童在认知能力方面取得进步。
此外,提供适当的环境和教育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以帮助智力障碍儿童发展其潜力。
五、语言障碍语言障碍是指儿童在语言表达和理解方面存在困难。
干预方法包括语音矫正和语言治疗,旨在帮助儿童发展语言能力。
家庭和学校的配合也是非常重要的,以提供支持和创造有利于语言发展的环境。
通过提供适当的干预方法,儿童认知障碍可以得到有效的帮助和管理。
然而,每个儿童的情况都是不同的,因此必须根据个体的需求和特点来制定个性化的干预计划。
此外,及早发现和干预也是非常重要的,以便尽早解决问题并最大限度地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和学习能力。
积极行为支持对智力障碍儿童问题行为的干预计划

积极行为支持对智力障碍儿童问题行为的干预计划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智力障碍儿童问题的关注度增加,对于智力障碍儿童问题行为的干预计划也愈发重要。
积极行为支持是一种基于积极心理学和行为心理学理论的干预方式,可以帮助智力障碍儿童建立积极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针对智力障碍儿童问题行为的特点和干预需求,制定一份积极行为支持的干预计划。
一、问题行为特点分析智力障碍儿童常常表现出一些问题行为,比如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沟通困难、自我控制能力较弱等。
这些问题行为可能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也给他们的家庭和教育机构带来一定的困扰。
针对他们的问题行为制定有效的干预计划是至关重要的。
二、积极行为支持的原理积极行为支持是一种基于积极心理学和行为心理学理论的干预方式,其核心原则在于通过积极的方法来引导智力障碍儿童改变其问题行为,促进他们的积极行为的发展。
积极行为支持的原则包括:关注个体的优点和潜力、积极引导和激励、提供适当支持和辅导、建立积极的环境和氛围等。
三、干预计划制定1. 目标设定:针对智力障碍儿童的具体问题行为,制定明确的目标。
提高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改善沟通能力、增强注意力集中等。
2. 积极引导和激励:通过积极的方法,引导智力障碍儿童改变其问题行为。
对于他们的每一次积极表现进行激励和奖励,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动力和信心。
3. 个体化支持和辅导:根据智力障碍儿童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支持和辅导方案。
针对不同的问题行为,制定不同的辅导方式和方案。
4. 建立积极的环境和氛围:在家庭和教育机构中,为智力障碍儿童打造积极的环境和氛围。
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建立支持性的教育机构。
5. 建立合作关系:家庭、教育机构和社会资源之间建立合作关系,为智力障碍儿童的干预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
四、实施策略和方法1. 培训家长和教师:通过培训,提高家长和教师对于智力障碍儿童问题行为的认识和处理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实施干预计划。
积极行为支持对智力障碍儿童问题行为的干预计划

积极行为支持对智力障碍儿童问题行为的干预计划智力障碍儿童是指在智力发展方面存在明显缺陷,导致认知和适应能力明显低于同龄人的一类儿童。
对于他们的问题行为,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行动,提供适当的干预计划,帮助他们克服这些问题。
我们应该理解智力障碍儿童的问题行为往往是由于他们的认知和适应能力的限制所导致的。
我们应该采取耐心、尊重和理解的态度,避免对他们施加过高的期望。
我们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让他们倾诉自己的困惑和不满,并尽可能地提供帮助和支持。
我们应该为智力障碍儿童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规则,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行为习惯。
通过与他们沟通和合作,我们可以与他们一起制定行为规范,并向他们解释为什么这些规范是重要的。
我们还可以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视觉辅助工具,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这些规则。
我们应该为智力障碍儿童提供适当的奖励和激励机制,鼓励他们改善问题行为。
我们可以设置一个奖励系统,根据他们达到的行为目标给予奖励,以增强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们还可以给予他们肯定和赞赏,让他们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支持和欣赏。
第四,我们应该提供适当的辅导和培训,帮助智力障碍儿童提高自理和社交能力。
通过教授他们基本的生活技能和社交技巧,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心,提高自立能力,并提升他们在学校和社会中的适应能力。
我们应该与智力障碍儿童的家人和学校紧密合作,共同制定和执行干预计划。
家庭和学校是智力障碍儿童成长和发展的重要环境,他们的支持和教育方式对儿童的问题行为改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该与他们分享我们的观察和建议,并与他们一起分享关于孩子行为改善的策略和方法。
对智力障碍儿童的问题行为进行干预需要我们采取积极的行动和提供适当的支持。
通过理解、规范、激励、培训和合作,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自身能力,并逐渐融入社会。
幼儿园认知障碍儿童疏导方案

文章标题:幼儿园认知障碍儿童疏导方案在幼儿园教育中,认知障碍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学习、行为和社交方面可能会面临一些困难。
幼儿园教师和家长需要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疏导方案,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幼儿园认知障碍儿童疏导方案进行探讨。
第一、对认知障碍儿童进行个性化关怀认知障碍儿童由于认知能力的不足,在学习和生活中容易受到挫折和困扰。
幼儿园教师需要根据每个认知障碍儿童的具体情况,给予他们个性化的关怀和支持。
这包括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提供额外的辅导和指导,以及鼓励他们参与各种活动,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第二、建立良好的家校沟通机制对于认知障碍儿童来说,家长是他们最重要的支持者和陪伴者。
幼儿园应建立起良好的家校沟通机制,与家长密切配合,及时了解儿童在学校和家庭中的表现和需求。
通过定期的家长会议、通信方式沟通和家访等方式,共同探讨孩子的发展和教育问题,形成家校合力,为认知障碍儿童提供更全面的支持和照顾。
第三、提供多元化的教学和活动认知障碍儿童的学习方式和节奏与一般儿童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幼儿园需要提供多元化的教学和活动,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游戏化教学、手工制作和音乐舞蹈等活动,让认知障碍儿童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其中,并享受学习的乐趣。
第四、培养积极的社交氛围认知障碍儿童在社交方面可能存在一些困难,容易感到孤独和排斥。
幼儿园需要积极营造一个包容、友善的社交氛围,倡导同理心和帮助精神,让认知障碍儿童感受到来自同伴和老师的温暖和支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第五、针对性的心理辅导认知障碍儿童在面对学习和生活困难时,可能会产生消极情绪和行为。
幼儿园需要配备专业的心理辅导人员,为认知障碍儿童提供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理解和应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建立积极的情绪和态度。
在幼儿园教育中,认知障碍儿童的疏导工作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工作,需要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幼儿园认知障碍儿童疏导的有效方案

《幼儿园认知障碍儿童疏导的有效方案》一、背景介绍认知障碍儿童是指在智力、语言、学习、记忆、注意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存在明显发育迟缓或障碍的儿童。
在幼儿园中,认知障碍儿童需要得到特殊关爱和照顾,以促进其全面发展。
针对幼儿园认知障碍儿童的疏导工作,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案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二、有效方案1. 个性化教育针对认知障碍儿童的特点和需求,幼儿园应开展个性化教育,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和活动方案。
针对儿童的特殊兴趣和擅长领域,可以设计专门的教学内容和活动,让他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2. 小组活动在幼儿园的日常教学和活动中,可以采用小组活动的形式,让认知障碍儿童和其他普通儿童一起参与其中。
通过小组活动,可以促进儿童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社交能力。
3. 多感官教学针对认知障碍儿童的感知和感觉发展特点,幼儿园可以开展多感官教学,通过视、听、触、嗅、味等多种感官来帮助儿童学习和发展。
可以利用视觉教具、听觉游戏、触摸材料等多种教学手段,提升儿童的感知能力和学习效果。
4. 家校合作幼儿园应加强与认知障碍儿童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儿童的发展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家长在家中也可以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帮助儿童进行延伸教育和情感疏导,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5. 心理疏导认知障碍儿童在幼儿园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幼儿园应配备专业心理教师,对儿童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
通过儿童心理疏导活动,可以帮助儿童缓解焦虑和压力,建立积极的心态和情感态度。
三、我的观点和理解对于幼儿园认知障碍儿童的疏导工作,我认为个性化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需求,只有通过个性化教育,才能更好地满足认知障碍儿童的学习和发展需求。
家校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家长和幼儿园共同努力,才能为认知障碍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总结回顾针对幼儿园认知障碍儿童的疏导工作,需要采取一些专门的方案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积极行为支持对智力障碍儿童问题行为的干预计划

积极行为支持对智力障碍儿童问题行为的干预计划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智力障碍儿童的关注度逐渐增加。
智力障碍儿童由于认知水平的限制,往往表现出问题行为,例如焦虑、情绪失控、攻击性行为等。
针对这些问题行为,制定一份积极行为支持的干预计划对智力障碍儿童的生活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干预计划的目标、实施步骤和具体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讨论。
一、干预目标1. 促进智力障碍儿童的积极行为2. 减少和预防问题行为的发生3. 提高智力障碍儿童的社交技能和自我管理能力4. 增强智力障碍儿童的学习和适应能力二、实施步骤1. 确定问题行为及其触发因素:首先需要对智力障碍儿童的问题行为进行详细的观察和分析,确定问题行为的种类、频率和触发因素,了解问题行为背后的原因。
2. 制定个性化的干预计划:根据智力障碍儿童的具体情况和问题行为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干预计划。
干预计划需要明确目标,具体措施和实施时间,以及评估和调整的方式。
3. 实施干预计划:根据制定的干预计划,对智力障碍儿童进行具体的干预。
干预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智力障碍儿童的积极行为,鼓励和引导他们参与积极的活动,并通过积极行为支持的方式来预防和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
4. 进行评估和调整:在干预计划的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对智力障碍儿童的行为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干预计划进行调整和优化,以确保干预效果的持续和稳定。
三、具体措施2. 建立清晰的行为规范和约束制度:对智力障碍儿童制定清晰的行为规范和约束制度,让他们明确自己应该怎样行为,怎样不行为。
通过承诺和责任的方式来要求他们遵守规范和制度,从而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
3. 提供情绪管理和社交技能培训:针对智力障碍儿童的焦虑和情绪失控等问题行为,需要提供情绪管理和社交技能培训,帮助他们学会有效地处理情绪和与他人交往,从而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
4. 提供仁爱关怀和沟通支持:在干预过程中,需要为智力障碍儿童提供充分的仁爱关怀和沟通支持,让他们感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关爱和支持,从而增强他们的自我管理和适应能力。
积极行为支持对智力障碍儿童问题行为的干预计划

积极行为支持对智力障碍儿童问题行为的干预计划随着社会的进步,对于智力障碍儿童的关注和帮助也越来越多。
智力障碍儿童在生活中仍然会出现一些问题行为,例如情绪不稳定、自我伤害、攻击性行为等,这些问题行为给他们的家庭和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制定一份积极行为支持对智力障碍儿童问题行为的干预计划显得尤为重要。
需要明确的是,智力障碍儿童的问题行为并非他们的本意,而是由于他们的认知和情绪困难所导致的。
在干预计划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儿童的个体差异和特殊需求,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一、制定合理的目标和计划针对智力障碍儿童的问题行为,首先需要制定一个合理的干预目标,明确希望改变的行为和预期的结果。
希望儿童能够自我情绪调节,能够有效表达情感,避免攻击性行为等。
要制定一个详细的干预计划,包括具体的干预策略、时间节点和评估标准等。
二、建立积极的支持系统在干预计划中,需要建立一个积极的支持系统,包括家庭、学校和社区等多方面的支持。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重要环境,家长需要得到针对问题行为的专业指导和支持,同时需要建立一个积极的亲子关系,增强儿童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学校和社区是儿童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和社区教育工作者需要参与到干预计划中,提供专业的支持和帮助。
三、提供适当的教育和训练针对智力障碍儿童的问题行为,需要提供适当的教育和训练,帮助他们掌握适应性和有效的行为方式。
这包括情绪管理、社交技能、自我控制等方面的训练。
通过系统的训练和教育,可以帮助儿童逐步改变问题行为,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四、建立积极的激励机制在干预计划中,需要建立一个积极的激励机制,及时给予儿童积极行为的认可和奖励。
这可以通过表扬、奖励或者其他形式来进行,帮助儿童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增强他们改变问题行为的动力和信心。
五、加强团队合作和监督智力障碍儿童的问题行为干预需要各方的合作和监督。
家庭、学校、社区以及专业机构之间需要加强沟通和合作,共同制定干预计划、监督实施效果,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干预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障儿童“认知能力”的干预方案
大石桥市特殊教育学校
2010年9月
智障儿童“认知能力”的干预方案
智障儿童早期认知训练的重点是概念的掌握,包括认识颜色、形状,认识自然、人与事、内外环境、时空关系、因果关系及计数等,可结合生活自理及语言训练一起进行。
一、学生的个人信息
尹诗文:男,生于2003年1月25日,智障儿童,家住永安镇前辉村。
蔡恩旭:男,生于2002年11月23日,智障儿童,家住南楼经济开发区。
冯鑫泽:男,生于2000年10月25日,智障儿童,家住大石桥市博洛铺镇。
王家旭:男,生于2003年9月19日,独生子女,智障儿童,家住高坎后中。
路金兴:男,生于2004年3月9日,智障儿童,家住建一镇路会村。
二、学生认知行为
1,注意力不持久,行为没有明确目的,任性、克制力差、做事易冲动而不顾后果。
2,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
3,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
4,注意力分散,无意意识占优势.
5,记忆的容量小,注意范围狭小,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差。
三、干预目标
1、学会控制自已,延长注意力集中时间。
2、认识形状,认识物体的存在,能把物品归类,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
3、认识颜色,能分辨红黄蓝这三种颜色。
4、认识方位,分清里外、上下、前后。
5、认识三种以上蔬菜、水果。
6、知道天气情况,了解什么是晴天、阴天、雪天、雨天。
7、学会点数,认识时间,知道上午、下午、早中晚。
8、知道因果关系:知道吃了脏东西会肚子疼,知道天冷了要多穿衣服,知道下雨天出门要打伞。
四、教育方案
通过主/客观评估、观察了解到儿童的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之后,确定以下治疗方法
1、干预方法:
早期干预的方法很多,可根据干预对象的年龄、智力落后的程度,采用相应的干预方法。
(1)注意形象直观教学。
根据智障儿童一般认知过程中,具体形象性占优势的特点,在他们各种心理活动的有意性(有意注意、有
意记忆)还没有充分发展起来,对行为的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状况下,教育教学尽可能注重直观形象性、生动趣味性。
1.(2)注意引导性发展
引导性发展就是要根据智障儿童的认知规律,注重对他们迁移功能的开发与发展。
在引导性发展中,教师和家长首先要考虑的是,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必须符合智障儿童的心理年龄和认知特点。
其次,必须注意教材内容的内在逻辑性,做到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
第三,必须注意提高智障儿童的自信心。
(3)注意引导他们对具体事例的观察、分析、思考,提高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
2、干预内容:
(1)、注意力训练
注意力是心理活动的指向和集中。
孩子学习离不开注意
力。
智力障碍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甚至缺乏。
加强注意力的训练可试用以下方法:
①检查学习内容是否过难或过易,过易会使孩子觉得没兴趣,因而不注意听讲。
应该适当调整,把学习内容变浅或加深,因为兴趣是孩子注意事物的前提。
②训练时要反复提醒孩子,并可用声响引导他的注意力,尤其在进行面对面教育时,可让他:“看着我的眼睛!”这样有助于集中他的注意力,稍有进步即表扬。
③在训练时尽可能地使用游戏的方式,使孩子保持情绪愉快。
游戏中还可利用放大镜看昆虫,或用听耳语的方式来强化孩子的注意力。
(2)、记忆力训练
记忆就是把学习的内容储存在脑子里,在需要时拿出来用。
它包括三个方面,即识记、再认、回忆,这是记忆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
智力障碍孩子记忆的特点是:记忆新材料缓慢,需多次重复才能记住;回忆不全面,不准确;机械记忆相对好,有意记忆差。
①取物训练:不要让孩子去记许多与他过去生活经验无关的事物,如火箭上天等。
最好选他生活里熟悉的人物或事件去记。
他们的记忆力很差,要记的东西越具体、越接近他们的生活越好。
如“把布娃娃拿来”,把球和积木也拿来”,甚至提出拿三件物品的要求,以此训练他的短期记忆。
②背儿歌:让孩子背儿歌,是家庭中常做的训练。
例如:“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
最好是一边说一边表演,以引起孩子的兴趣。
反反复复训练,直到孩子自己可以说出。
经验证明,智力障碍的孩子记忆力差,且喜
欢重复,在重复中可以把学到的东西记下来。
尽可能寻找机会让他表演,这样才可以记牢。
③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给孩子讲他爱听的故事,不时穿插提问,要他回答。
训练多了,他就会主动去记。
(3)、思维能力训练
思维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概括和间接的反应,是高级的认识活动。
智力障碍的孩子多伴有语言发育障碍,所以思维的发展也较缓慢。
在训练时,要想到这点,让他边干边想,以实际行动解决直观、具体的问题。
①分类:可按水果、蔬菜、交通工具、动物、植物等大类分别准备一些图片。
开始时可只呈现同一类的图片。
如先从水果教起,“这是苹果,这是梨,这是桔子,这是香蕉”,等认熟了,可告诉他“这些都是水果”,然后让他从图片中挑出某种“水果”;等学会了,再呈现另一类图片,如交通工具类;最后可把这两大类图片混在一起,要他区分开来。
②排列顺序:顺序是事物进展的规律,有了顺序概念,才能进行逻辑思维。
智力障碍孩子因为平常从不注意观察事物的进程,所以训练起来较困难。
事物的顺序有两种:自然的顺序,如观察一棵树春、夏、秋、冬叶子的变化,这个过程不会改变;人为的顺序,如两个小朋友在一块玩,一个小朋友打了另一个小朋友,老师来了,批评打人的小朋友,打人的小朋友向被打的小朋友说“对不起”,两人又一起玩了。
教孩子观察其中的顺序,反复训练,对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有很大好处。
训练五六岁智力障碍的孩子可结合生活的自然顺序,让孩子回答:“做完了某某事以后干什么?”“起床一坐盆一洗脸一吃早饭”或“收拾玩具一洗手。
坐好。
吃午饭。
睡午觉”。
然后把画有这两套内容的图片给孩子看,让他按先后顺序排列。
(4)、数字概念和计算能力训练
数字概念是孩子体会数量的不同所作出的认知反应,如对多与少、长与短、大与小、宽与窄、粗与细、胖与瘦、高与矮的认识,以及简单加减的能力。
①利用身边的一切机会训练孩子,如:这些苹果多,那些苹果少。
当孩子很容易掌握时,还可以就此把训练延伸,训练点数,数出多的是几个,少的是几个,相差几个,多的拿掉几个就和少的一样多,少的加上几个就和多的一样多。
当然,很多智力障碍的孩子需要一步步慢慢训练,才能最终完成加减运算。
②点数:学点数可从学顺口溜开始,从1~1 0,先让他知道1后面是2,2后面是3一这还没有形成相关的对应的关系;教他“1”
可以代表1块糖、1个苹果、1个玩具等,“2”可以代表2(两)块糖、2(两)个苹果、2(两)个玩具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