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6课《北京的春节》导学案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导学案第【1】篇〗《北京的春节》教案教学目标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腊月、初旬、展览、蒜瓣、饺子、翡翠、杂拌儿、榛子、栗子、爆竹、风筝、逛庙会、走马灯、零七八碎、万象更新、张灯结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体会节日习俗中蕴含的民族传统文化。
3、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详写略写的表达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5分钟)同学们,咱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块土地诞生了许许多多的民族,各民族的生活习惯、节日、服饰等等都不同。
这些点点滴滴无不展示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本单元,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笔触,去欣赏那一幅幅绚丽多姿的民俗风情画吧!这第一幅画画的是《北京的春节》,咱们天津与北京毗邻,春节的风俗习惯也大同小异,大家能不能说说看,你们是怎么过春节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8分钟)1、默读课文。
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热闹、喜庆、隆重等)2、师生交流生字词和专业词汇。
(1)课件展示生字词,学生轮读,强调“蒜瓣、翡翠、榛、栗、爆”等字词的写法。
(2)通过问答“腊月、初旬”具体指什么日子?让学生发现其他节日并归纳了解春节、小年、元宵等具体指哪些日子。
(3)班级交流、师生共同解决少见词汇,如“空竹、守岁”等。
三、理清课文的整体脉络和春节期间的风俗习惯。
(11分钟)1、快速浏览课文,合作填表。
2、汇报交流表格,了解写作的顺序和春节的习俗。
3、根据表格,分清详略。
四、自由朗读,重点朗读详写的部分,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5分钟)1、自由朗读课文,如果有觉得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读好。
2、展示朗读:将自己着重练读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导学案

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揣摩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学习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学习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春节的习俗。
教学方法:联系生活实际感悟法教学过程:一、了解单元内容,导入新课1、了解单元导语:从今天开始,我们要进入第二组课文的学习了。
请同学们读一读单元导语,看看这组课文安排了什么内容?(1)本组课文主要是讲不同地区的民风民俗。
(板书:民风民俗)(2)我们可以结合课文的学习开展调查活动,去了解节日、服饰、饮食、民居等方面的民风民俗。
2.了解课文安排。
我们再看看课文的题目,看看围绕“民风民俗”,本组教材安排了哪些内容?二.谈话导入,共话春节1、导语:“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中迎新春”,寒假里我们刚刚过完中国最隆重的节日——春节,我想春节的场面大家还历历在目吧。
我记得小时候学的一首关于我们东北过春节的歌谣:“二十三过小年,二十四贴对联,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吃猪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喝烧酒,三十走油,初一磕头。
”老师也在网上下载了一首有关老北京过春节的歌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你们想知道老北京是怎样过春节的吗?好,现在,我们就跟随老舍走进老北京,重温那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那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3、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资料:⑴关于春节的来历: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导学案设计

1 北京的春节导学案设计课题北京的春节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会写“蒜、醋”等15个生字,会写“饺子、万象更新”等20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春节热闹、喜庆的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重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1.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春节图片和视频。
(教师)2.阅读课文,同时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搜集有关春节的习俗、古今文人描写春节的文章、诗词、童谣、春联等。
(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1.播放《新年歌》,渲染课堂气氛。
2.出示童谣,导入新课。
(这首童谣讲的是北京的春节。
)1.边听音乐边看图片,感受春节的快乐。
2.有节奏地吟诵童谣,跟老师书空课题,齐读课题。
视听手段,快速进入年的氛围,感受春节的快乐。
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用时:22分钟)1.了解作者。
2.初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3.组织学生学习生字新词,重点指导“蒜”“醋”“燃”“恰”的读音及笔画。
4.出示带生字的词语,检查自学情况,提示易错知识点。
5.引导学生设疑,释疑。
(1)作者是以什么为记叙线索的?(时间)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自由读课文,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
(3)请找出本文中描写的重要日子有哪些。
1.交流搜集到的作者资料。
2.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新词。
3.自学、交流,学习字词。
正确读写“饺子、眨眼、通宵”等词语。
4.认读词语,听读纠错。
5.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找出本文的记叙线索,看一看插图,说一说北京的春节哪些地方给自己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2)小组内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
(3)说一说本文中描写的重要日子。
(腊八、小年、除夕、初一、元宵节)1.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学、交流,独立完成生字新词的学习,获得成功的体验。
2.指导学生读书质疑,带着疑问进行阅读,有读有思,提高分析能力。
六下语文北京的春节导学案

各式各样( ABAC)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 3. 找出文中表示“全部、都”意思的词语:
4. 给文中缺少标点的地方补上合适的标点。
5.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请你联系上下文,想想春 节的三次高潮分别是什么?为什么说元宵是“又一个高潮”?
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 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
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 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1. 给文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画“√”。 2. 照样子再写三个词语。
6. 作者在这段话中着力描写灯的 ___________ 多, ___________ 多,为的是突 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参考答案】 一、 1. 指春节快要结束了。
2. 清闲自在。 二、 1. 寓意来年的日子蒸蒸日上。
2. 寓意新的一年有新的开始,从里到外都是新气象。 3. 寓意新的一年全家幸福。 三、 1. zh ē nɡ ji é pù zhuà n 2. 半遮半掩 绘声绘色 载歌载舞 糊里糊涂(格式一致即可) 3. 一律 清一色 通通 4. ,,,,;《 》 《 》 , 5. 春节的三次高潮分别是:除夕、初一、十五。因为家家户户吃元宵,处处张 灯结彩,灯的数量多、种类多,观者多,非常热闹。 6. 数量,种类,“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或“元宵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 子”
我从课文中学习到了以下带有“年味”的词语:
带有京腔京韵的词语有:ຫໍສະໝຸດ 借助资料,我理解了以下词语: : : :
《北京的春节》导学案(精选12篇)

《北京的春节》导学案(精选12篇)《北京的春节》导学案篇1预习目标:1.能够读准课文中生字的读音;2.读熟课文,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
预习内容:一、我会读腊八粥蜜饯掺和黏稠通宵小贩水浒传娴熟毛驴翡翠熬粥榛子二、我会填腊七腊八,。
灯庙七八万象不同三、我知道1.文章按顺序,以人们的活动为线索,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从就开始了,到才结束的民风民俗。
2.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元日》中“,春风送暖入屠苏。
”四、我不解通过对课文的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或收获,请写在下面:《北京的春节》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2.了解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二、小组合作探究:1.默读单元导读,了解单元内容,看看这组课文安排了什么内容?看看围绕“民风民俗”,本组教材安排了哪些内容?2.默读静思,整体把握《北京的春节》课文内容,理清写作思路。
想一想: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并完成下表:(教师可以画在黑板上,在授课时让学生到黑板板书)时间风俗习惯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的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和同组同学讨论一下。
3.找出课文中描写小孩子过春节的部分读一读,再联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感兴趣的,可以简单写一写。
三、深入探究:提出你认为值得讨论的问题,也可以谈谈自己对课文内容或者民风民俗的认识。
四、积累提高:你知道哪些关于春节的或者诗词,请写在下面:五、布置作业:你是怎样过春节的?选择你认为最有趣或者印象最深的风俗习惯写一段话。
《北京的春节》板书设计时间风俗习惯热闹隆重祥和注:表格中的内容可以在教师授课时,检查小组探究中适时让学生到黑板上板书。
《北京的春节》课堂检测一、看拼音写汉字:xún cùjiǎo biānzhenɡ初 ( ) 酿 ( ) ( ) ( ) 子 ( ) 炮风 ( )bànɡuànɡsuàn mài杂儿庙会腊八芽糖二、回顾课文,回答问题:1、春节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
六年级语文《北京的春节》导学案

六年级语文《北京的春节》导学
案
教学目标:
1、研读课文,深入了解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感受老北京春节浓浓的年味。
2、对比阅读《过年》《除夕》体会作者在写作方法上的异同,从中受到启发。
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热爱。
重点难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中国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地表达。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受到了北京春节的浓烈的“年味”其实在整个春节的系列....
二、新授
学习第一部分:
1、自读第一部分,把你感到人们忙碌的地方画出来。
(1)人们忙着熬腊八粥。
(2)人们忙着泡腊八蒜。
(3)孩子们忙着买拌儿...
(4)大人忙着买过年吃...
(5)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6)忙着大扫除。
2、指导感情朗读。
|3、从这一部分,你还了解到哪些习俗呢?
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读第7自然段,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通过这一自然段的学习,你们又了解了北京春节的哪些习俗?
3、请大家读第9自然段,人们都看什么去了?
4、你知道庙会是怎么回事了吗?你在图.上都看到了什么?
5、请同学们读一-读10~12自然段,你又读懂了什么?
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
年前忙碌
过年热闹喜庆、欢乐
年后平静
课后练习:
1、课文按照怎样的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那几天是详写?那几天是略写?有什么好处?
2、联系实际说说:你是怎么过春节的?。
1《北京的春节》(导学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北京的春节目的本导学案的目的是帮助六年级学生了解北京地区的春节文化和特色。
教学内容本导学案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 北京春节的起源和历史 - 北京春节的传统活动和习俗 - 北京春节的美食文化北京春节的起源和历史1.传统的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节日之一,它起源于战国时期,大约在两千多年前的周末国时期就形成了春节的概念。
当时人们用战钟、虎鼓等打击乐器唤醒天地万物,祈求一个丰收的年景。
2.相传,在古代北京,春节的时候,皇帝会举行盛大的庙会活动,参加庙会的百姓可以欣赏到精彩的表演和游园赏花。
在庙会上,人们还会放鞭炮,烟火燃放、祭祀先祖等。
这些活动是北京春节独特的文化特色。
3.如今的北京,春节依然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人们会在这个时候回到自己的家乡陪伴家人,或者外出旅游,庆祝新年,体验春节的氛围和文化。
北京春节的传统活动和习俗北京春节的传统活动和习俗有以下一些: 1. 春联: 春联是指贴在门上对联,内容与新年有关。
北方人会在年末时将自己的房子用倒映在水中的那口井作为参考,贴上红色的门神与春联,以寓意辟邪、福禄。
2. 爆竹: 在北京的春节,人们会放鞭炮来庆祝。
炸炮会带来响声和烟雾,据说这个习俗可以赶走邪祟。
但是,在现代都市化的大城市里,这个传统已经被逐渐地淡化了。
3. 贺年片: 北京春节时家家户户都会写贺年片或者打电话祝福亲友。
尤其是年龄较大的人,他们更加重视过年时和亲友之间互相问候、祝福和交流。
4. 吃饺子: 吃饺子是北京春节的传统食品之一。
因为饺子的形状像古代的银元,所以吃饺子在民俗中也代表着赚钱。
同时,吃饺子也是一家人团聚的时刻。
5. 贴春贴: 北京春节的传统习俗之一就是贴春贴。
春贴上写着祝福和吉祥话语、寓意等,贴到房间里或是家门上,以此来迎接新年的到来。
北京春节的美食文化北京春节的美食文化是独具特色的,以下为几种较为典型的食品: 1. 饺子: 通常是在新年除夕夜吃的。
数量一般为一个人吃一口,有的地方则吃八口饺子,或是一家子人数多时煮数十斤饺子,边煮边吃,煮好一锅就又开始煮下一锅。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和2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体会作者对北京、对生活的热爱。
3.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并体会文章详略得当的特点。
[教学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关于童谣的课件;各地区各民族春节习俗资料[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能说说你们家乡过春节的一两件事吗2.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去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2.请学生按自然段轮流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自己不太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3.交流汇报,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
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的、断然分开的样子。
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本课指除夕夜的“闹”与元旦的“静”形成鲜明对比。
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
更,变更。
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
4.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
)三、细读课文,了解习俗1.北京的春节从哪天开始,到哪天结束2.默读课文,小组合作填写下表,主要事例写得详细一点。
时间主要事例腊八腊八粥,腊八蒜腊月十九买杂拌儿,买爆竹,买玩意儿二十三祭灶除夕穿新衣,贴对联和年画,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祭祖,守岁元旦男人出门拜年,女人在家待客,逛庙会元宵悬灯结彩,放花炮3.交流填表情况,老师相机在表格中板书关键词。
有不同意见的相互讨论。
4.观察上表,你知道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吗四、朗读体会,感受民俗1.通过阅读填表,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 /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六年级下册第6课《北京的春节》导学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六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时间
风俗习惯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自学导航
一、基础闯关
1、春节印象:
a、谈一谈,今年春节是怎样过的?
b、搜一搜:我知道古人写春节的诗句有、。
c、写一写:我家过年门上贴的春联是、横批是。
2、我会有感情地把课文读上三四遍,我能掌握本课的生字,我知道生字中容易写错的字有:
3、我能通过工具书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a、初旬
b、娴熟
c、截然不同
d、万象更新
4、读完课文后,想一想,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一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跟你过春节有什么不同?
5、北京的春节是从开始,到结束的,有。
二、迎难而上
1、默读课文,合作填表
把老舍先生写到的时间画出来,填在表格的左边,再看看在这些时间里具体有哪些风俗
习惯,填在右边。
2、分清详略: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
3、展示朗读:你觉得自己哪部分读得好,就读哪个部分。
4、品读感悟: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天?深入在读一读,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说说自己的体会,说说作者在语言、表达方法上的特点。
5、举一反三: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与课文中的相关部分比较一下,看看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我的收获
1、北京的春节风俗习惯有
2、你是怎样过春节的?选择你认为最有趣或者印象最深的风俗习惯写成一段话。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