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成因及其分布46272

合集下载

地理高三降水知识点总结

地理高三降水知识点总结

地理高三降水知识点总结地理学科中,降水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涉及到大气环流和水循环等各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总结地理高三降水的相关知识点,以便复习和巩固。

一、降水的概念及分类降水是指大气中气态水(蒸气、云和雾滴)经凝结形成的液态或固态水滴或颗粒物质从大气向地面或海洋表面下落的现象。

降水可以分为三类:凝结降水、凝华降水和凝结降雪。

其中,凝结降水是最常见的形式,包括雨、雾凇和冻雨等;凝华降水主要包括露、结霜和霜雾等;凝结降雪指的是雪、雨夹雪和冰雹等。

二、降水的形成原因降水的形成原因与大气中的水蒸气含量、空气的上升运动和冷却等因素密切相关。

常见的降水形式包括锋面降水、地形降水和对流性降水。

锋面降水是指两股不同的空气流体在一条锋面上发生较强融合和自下而上的运动,形成降水。

地形降水是指空气流经地形障碍物时发生抬升和冷却,形成降水。

对流性降水主要由于季风、地面加热和冷空气浸润等原因,使得空气上升冷却并形成对流云,最终形成降水。

三、降水的影响因素降水的分布和强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候、地理、地球自转、地形和海洋等。

气候因素主要包括纬度、气温和气压的分布,都会对降水的季节性和分布范围产生影响。

地理因素主要指大陆性和海洋性气候的差异,不同的地理位置也会造成降水的差异。

地球自转造成地球表面风的转向,影响了大气环流,也直接影响了降水的形成和分布。

地形因素指地表的起伏变化,如山脉和高原等,会产生地形降水。

海洋的蒸发和蒸发量分布也会将大气中的水汽带到陆地上形成降水。

四、降水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降水在地理环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对作物生长、水资源和气候变化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降水分布的不均匀性对农业生产产生较大的影响,合理利用降水资源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非常重要。

此外,降水的变化和分布也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可以作为预测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

五、降水的观测和预测技术地理科学家通过使用现代技术手段对降水进行观测和预测。

观测技术包括气象雷达、卫星遥感和气象站等,这些技术可以提供降水的实时数据和分布情况。

降水是怎样形成的

降水是怎样形成的

降水是怎样形成的降水是指空气中的水汽冷凝并降落到地表的现象,它包括两部分,一是大气中水汽直接在地面或地物表面及低空的凝结物,如霜、露、雾和雾淞,又称为水平降水;另一部分是由空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水汽凝结物,如雨、雪、霰雹和雨淞等,又称为垂直降水。

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怎么降水吧。

降水形成的原因:主要过程产生降水的主要过程有:①天气系统的发展,暖而湿的空气与冷空气交汇,促使暖湿空气被冷空气强迫抬升,或由暖湿空气沿锋面斜坡爬升。

②夏日的地方性热力对流,使暖湿空气随强对流上升形成小型积雨云和雷阵雨。

③地形的起伏,使其迎风坡产生强迫抬升,但这是一个比较次要的因素。

多数情况下,它和前两种过程结合影响降水量的地理分布。

条件形成降水的条件有3个:一是要有充足的水汽;二是要使气块能够抬升并冷却凝结;三是要有较多的凝结核。

影响降水的因素1,海陆位置2.地形3.大气环流降水的分类:锋面雨在锋面上空气缓慢上升(以每秒厘米的速度计算),在冷气团一侧形成层状降水。

对流雨如果下垫面高温潮湿,近地面空气强烈受热,引起空气的对流运动,湿热空气在上升过程中,随气温的下降,形成对流云而降水,比如积雨云和浓积云,条件一定时即可降水。

特点是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还常伴有暴风,雷电,故又称热雷雨。

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和夏季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多见。

地形雨暖湿气流在运行的过程中,遇到地形的阻挡,被迫沿着山坡爬行上升,从而引起水汽凝结而形成降水,称为地形雨。

地形雨一般只发生在山地迎风破,背风坡气流存在下沉或者下滑,温度不断增高,形成雨影区,不易形成地形雨。

气旋雨气旋中心附近气流上升,引起水汽凝结而形成降水,称为气旋雨。

常见的有热带气旋和温带气旋带来的降水。

降水的分布:全年多雨区——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如新加坡全年少雨区——干旱的沙漠地区,两极地区,如开罗夏季多雨区——南、北纬30°~40°附近的大陆东岸,夏季多雨,如北京冬季多雨区——南、北纬30°~40°附近的大陆西岸,冬季多雨,如罗马常年湿润区——南、北纬40°~60°附近的大陆西岸,常年湿润,如伦敦降水是怎样形成的降水是指空气中的水汽冷凝并降落到地表的现象,它包括两部分,一是大气中水汽直接在地面或地物表面及低空的凝结物,如霜、露、雾和雾淞,又称为水平降水;另一部分是由空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水汽凝结物,如雨、雪、霰雹和雨淞等,又称为垂直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降水的原因分析

降水的原因分析

影响降水、气温的因素和气候的特殊现象一、影响降水的因素降水形成条件影响因素降水多的原因降水少的原因1、充足的水汽海陆位置沿海水汽充足内陆水汽难以到达风向海洋吹来的风(夏季风)或陆地吹来的风经过海洋等较大的水面带来水汽陆地吹来的风(冬季风)山脉走向山脉走向与湿润气流方向平行,有利于水汽深入山脉走向与湿润气流方向垂直阻挡水汽深入地形类型平原地形有利于水汽深入盆地、谷地地形封闭,高原上地势高,水汽难以进入洋流暖流上空水汽充足寒流上空水汽少地面状况植被覆盖率高,水域面积大植被破坏严重,地表沙土为主2、空气降温过程气压带低压带控制空气上升降温,水汽容易凝结高压带控制空气下沉升温,水汽不易凝结风带西风带低纬吹向高纬水汽容易凝结信风带、极地东风带高纬吹向低纬水汽不易凝结天气系统气旋、锋面空气上升反气旋空气下沉地形类型山地迎风坡空气上升山地背风坡空气下沉下垫面状况暖湿气流遇到冷地面(海面)、寒暖流交汇、暖流遇到冷海面(多雾)3、凝结核城市雨岛举例:(1)我国部分地区冬雨成因:①我国台湾东北部冬雨日数特别多(月降雨日数可多达23~25天以上),原因是南下冷空气,经我国沿海水域时携带大量水汽,至台湾北部后,受到高山阻挡,形成停滞的冷锋,迫使暖湿空气上升,形成降水云带,致使台湾北部沿海一带冬雨连绵。

②贵州冬季多雨是由于来自北方的冷气团遇云贵高原地形阻挡而形成准静止锋,使降雨带徘徊于贵阳和昆明之间所致。

(2)我国海南岛、台湾岛西侧的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下(一般应为 1 500~2 000mm),主要原因是位于夏季东南风的背风一侧。

(3)北美洲西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年降水量多达 2 000mm以上(一般为800~1000mm);而地中海气候也可达 1 000~1 500mm(一般为300~1 000mm)。

原因是来自海洋的暖湿西风受沿岸山脉的急剧抬升,进而带来大量降水。

(4)印度乞拉朋齐平均降雨量高达10 866mm。

影响降水的因素及形成

影响降水的因素及形成

影响降水的因素及形成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地形。

海陆位置的影响: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纬度位置的影响:低纬地区降水多,高纬地区降水少。

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地形。

海陆位置的影响: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纬度位置的影响:低纬地区降水多,高纬地区降水少。

影响降水的因素1、位置:主要是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通常大陆内部干旱少雨。

2、大气:主要包括大气环流、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因素对降水的影响。

3、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高大地形也会阻止水汽的进入,如新疆气候枯燥的原因除了深居内陆以外,还由于周围高大山脉对水汽的阻挡。

4、洋流:暖流流经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流经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例如,澳大利亚的荒漠一直延伸到大陆西岸的广阔地区,除副高控制外,还受信风和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影响;再如,英国和挪威的海港终年不冻就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的作用。

5、植被和水文状况: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以及湖沼、水库周围,空气的湿度较大,相对降水较多。

降水的形成降水由温暖而潮湿的空气所组成。

当空气冷却时,水蒸气开场变成凝结核,逐渐地成为云朵。

当水点变得够大的时候,有两个过程的发生会可以导致降水。

指在大气中冷凝的水汽以不同方式下降到地球外表的天气现象。

大气中的水汽几乎全部集中于对流层中,温度越高,大气可以包容的水汽含量就越多,反之就越少。

一定温度下,当空气不可包容更多的水汽时,称为饱和空气。

当饱和空气中的水汽和温度相匹配时,不会出现水汽凝结现象,但当空气到达过饱和状态时,那么会产生多余的水汽并发生水汽凝结。

降水成因与分布规律

降水成因与分布规律

亲爱的学子: Great hopes make great man1 【我生命中最最最重要的朋友们,请你们认真听老师讲并且跟着老师的思维走。

学业的成功重在于考点的不断过滤,相信我赠予你们的是你们学业成功的过滤器。

谢谢使用!!!】【加油!!!】自然地理(五大要素)人文地理(五大要素)区域地理气候 人口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详细的去分析各地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实际情况地形 城市 水文 农业 土壤 工业 植被交通课前复习 气温的变化规律:1.纬度(纬度越高,气温越低;纬度越低,气温越高)2.地形(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越低,气温越高)3.海陆位置(沿海与内陆、暖流与寒流对气温的影响)高考二轮复习专题:降水成因与分布规律1.降水形成的基本条件:(1)空气饱和时气温继续降低(有降温过程)——降水形成的最重要必要条件; (2)有凝结核(灰尘、杂质);(3)水汽充足:水滴增大到能够下降到地面(重力下沉)。

空气运动方向 空气性质及降水状况 空气上升 (有降温过程) 湿润、易产生降水 空气下沉 (无降温过程) 干燥,不易降水 由低纬吹向高纬 (有降温过程) 暖湿,易产生降水 由高纬吹向低纬 (无降温过程)干燥,不易降水2.降水的主要类型降水类型空气上升原因降水特征主要分布地区对流雨湿热空气强烈受热上升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常有风暴、雷电赤道附近地区,夏季的中纬度大陆地区地形雨暖湿空气前进时受地形阻挡上升降水强度较大,历时较长山地迎风坡锋面雨冷暖空气相遇,暖湿空气被抬升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小中纬度地区台风雨暖湿空气围绕台风中心旋转上升强度大、多暴雨,伴有狂风、雷电低纬度大陆东部3.降水的分布规律影响降水分布的主要因素(1)纬度---决定了受什么大气环流影响(三圈环流注:大陆东岸受季风环流影响)(2)地形---地形效应: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3)海陆位置---沿海与内陆差异、暖流与寒流影响差异举例分析赤道低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有降温过程)降水多,高温多雨,如热带雨林气候信风带风由高纬吹向低纬(无降温过程)降水少,高温少雨,如热带草原气候的干季(注:信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并遇地形阻挡抬升就会多雨,如马达加斯加东海岸)副热带高气压带以下沉气流为主(无降温过程,反而增温)降水少,高温干旱,多为干旱、半干旱地区,世界上的沙漠主要分布在这里西风带风由低纬吹向高纬(有降温过程)降水较多,温和湿润,如温带海洋性气候迎风坡气流被迫抬升(有降温过程)降水多,如世界雨极-乞拉朋齐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降水少,如南美洲南部巴塔哥尼亚高原【核心考点归纳】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亲爱的学子:Great hopes make great man2气候成因分析:形成气候的因子主要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和人类活动,具体分析气候的成因主要从纬度、海陆位置、地形三个方面去考虑。

世界气温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世界气温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④ 在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地形因素
② 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⑤ 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是赤道附近;最贫乏的是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
⑥ 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方是界“干极
”)。
(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影响气候、的因降水分布的因素
① 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1赤道降水多,两极年降水少。
纬度因素
② 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③ 在中纬度地区(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
海陆位置
③ 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降水的分布与变化

降水的分布与变化

降水的分布与变化引言降水是地球气候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分布和变化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

了解降水的分布和变化对于有效地管理水资源、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农业、生态系统和城市规划等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讨论降水的分布和变化的相关因素,并探讨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来研究和解释降水的分布与变化。

降水的分布模式降水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不同地区的降水量和分布模式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降水分布模式:1.极地降水:极地地区的降水主要以降雪形式存在,而且降水量相对较少。

这是由于极地地区的气候寒冷,大气水汽含量较低的原因。

2.热带降水:热带地区的降水量较高,且年降水分布相对均匀。

此处的降水主要由对流性降水和季风降水引起。

3.季风降水:季风是一种基于地球自转和大陆与海洋的温差而形成的季节性风系统。

由此产生的季风降水为很多地区的主要水资源,但也会引发洪涝等自然灾害。

4.西风降水:西风是大气环流中的一种重要风系统。

在西风带的地区,由于冷暖气团的冲击,降水量相对较高。

比较典型的例子是欧洲的英国和挪威。

5.山地降水:山地地区由于地形起伏,空气被迫上升并冷却,形成云层和降水。

山地降水量往往比周围地区更高。

影响降水分布和变化的因素降水的分布和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影响,包括大气环流、地形、海洋表面温度等。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影响因素:1.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是指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的气候系统。

大气环流的变化会导致降水分布产生明显的变化。

例如,厄尔尼诺现象会引起热带太平洋地区的降水量异常,而拉尼娜现象则相反。

2.地形:地形对降水分布起着重要作用。

由于山地的升降气流,山脉的风险面常常会引发降水。

此外,地形也会阻挡气流,导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不均。

3.海洋表面温度: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之一,其表面温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大气的湿度和降水模式。

例如,热带海洋表面温度异常对气候变化和季风降水有重要影响。

4.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对降水分布和变化产生持续影响。

地球降水分布规律是什么

地球降水分布规律是什么

地球降水分布规律是什么地球降水与气温分布都是很多学习地理的同学都会想要知道的知识,那么你知道地球降水有什么规律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地球降水分布规律,来欣赏一下吧。

地球降水分布规律1.纬度位置决定着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结合气压带、风带:赤道多雨带、副热带少雨带、温带多雨带、极地少雨带。

2.大气环流(季风)对降水的影响。

风从海洋吹向陆地的,降水多。

从内陆吹向海洋的降水少。

3.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

海陆位置即距海的远近的不同,使得陆地受到海洋的影响程度也就不同,因此降水量分布也就会产生差异,从而产生自沿海向内陆递变(如逐渐减少)的分布规律。

同时降水分布还具有以下规律:副热带少雨带的大陆东部出现多雨区,温带多雨带的大陆内部出现少雨区(结合季风和海陆因素)4.下垫面条件对降水的影响。

(地形的影响,海拔的高低,森林覆盖和人类活动因素影响)5.各种因素对降水的综合影响。

世界气温的分布范围等温线特征: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北半球:等温线较曲折。

1月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出,7月份正好相反南半球:等温线较平直气温分布规律:无论7月或1月,气温都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北半球:在同一纬度上,冬季大陆比海洋冷,夏季大陆比海洋热南半球:同一纬度气温差异较小。

在各大陆的赤道两侧,向南、北延伸5°—10°左右,如南美亚马孙平原、非洲刚果盆地、亚洲东南部的一些群岛等,为赤道多雨气候(也称赤道雨林气候)分布地区,它以终年高温多雨为特征,没有季节变化,各月平均气温为25—28º,日较差比年较差稍大。

在赤道多雨气候区的两侧,大致到南、北纬15°的地带,属热带干湿季气候(也称热带草原气候),非洲、南美洲和澳大利亚有大面积分布。

这一气候类型的形成同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位移有密切关系。

以北半球为例,冬季阳光直射在南半球,这里处于东北信风带,盛行热带大陆气团,气候干燥;夏季阳光直射在北半球,信风带相应北移,这里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吹来自赤道海面的西南风,降水显著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影响等降水量线走向的因素: (1)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大致平行 影响因素:降水自沿海向内陆减少(海陆位置)
(2)等降水量线与山脉走向平行 影响因素: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地形)
例:右图是我国新 疆年等降水量线分 布状况图,试分析 A地降水量大于B 地的原因。
答案:A地处于伊犁河谷的天山迎风坡;B地则位于地形 封闭的吐鲁番盆地,因此A地降水大于B地。
等降水量线闭合
等降水量线与海 岸线平行
等降水量线闭合 等降水量线闭合
等降水量线与 山脉走向平行
等降水量线闭合
1、举世瞩目的“神舟六号”于2005年10月12日9时
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成功发射升空。读下图回答下题。
(1)图中等值线为等年降水量线,反映a、b、c之间正
确关系的是
B
A. b<a=c
B. c>b>a
三、世界降水的空间分布及季节变化
1)从赤道到两极,年降水量变化的特点是什么? 2)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与西岸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3)在中纬度地区,大陆内部与沿海地区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1、降水空间变化
2、降水季节变化
年雨型
年降水量》2000mm
年降水量》700
夏雨型
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3.回归线穿过地区大部分降水极少,为什么我国东南部形成了回归 沙漠带上的绿洲?
答案:我国东南部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季风气候,夏季受湿润 的夏季风影响降水多。
【例1】 (2008年全国卷)D湖泊(图6a)的湖面海拔约3800m, 降水资料如图6b所示。D湖沿岸地区地形平坦,发现有走量古 代农耕遗迹,包括相互交织的人工堆土高台、人工水渠(图6c), 以及人工运河和水塘。
四、影响降水多少的因素
1. 大气环流: 气压带风带——高压带少雨,低压带多雨;西风带多雨, 信风带少雨;
季风环流——夏季风多雨,冬季风少雨; 2. 下垫面:
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洋流——暖流对沿岸地区有增湿作用,寒流对沿岸地区 有减湿作用;
海陆分布——由沿海向内陆,离海越来越远,降水逐渐 减少;
2、地形雨
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例如:喜马拉雅山南坡、台湾 东部、澳大利亚大分水岭东部。
3、锋面雨
冷暖气团相遇,暖气团被抬升,空气中的水汽冷却 凝结。锋面雨持续的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小,常出现 在温带地区。例如:我国夏季的降水。
中 国 锋 面 雨 带 的 推 移
4、台风雨
来自热带海洋上的热带气旋带来的降雨,通常是狂风、 暴雨、雷电,常出现在副热带海域西部的夏秋季节。
-地升---形---阻---挡--被- 迫抬 迎-坡--风-上--坡降上水,-很-背-少--风--
山地迎风坡 ---------
冷暧暧湿气空流气相被---遇抬---升, 持广---续,时强间度长--小-----,范围 中纬地区
暧湿空气围绕台 强度很---大---,多-暴---雨-- 低纬大陆
风中心
旋----转--上升
伴有狂风,雷电 ------ ------
东南沿海地带
1、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四点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B
,这种
降水叫做 地形 雨。AB坡叫 迎风 坡,CD坡叫
背风 坡。
(2)若C点的气温是12℃,则D点的气温大约是____2_1__
℃,由此可见,气流由C到D,气温 升高 ,空气
_不__容易(容易或不容易)达到饱和,降水_少__(多或少)。
临海迎风岸海洋性较强,降水较多;临海离风岸或 内陆地区受海洋影响较小,大陆性较强,降水较少;
地面状况——植被覆盖地区降水较多
五、等降水量的判读:
1、判断等降水量线的数值 大小和递变:
根据等降水量距与相邻等 降水量线之间的关系来判断。
2、判断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差异大小: 等降水量线密集,说明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别大 等降水量线稀疏,说明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别小
此考点除考查气温和降水分布的基本规律外,常常更多地考查气 温和降水的局部特殊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
1.分析南美洲西海岸降水少的原因。 答案:受强大的秘鲁寒流的影响。
2.分析非洲中部赤道穿过地区东西降水多少不同的原因。
答案:东部为东非高原、地势高,气流上升动力弱,降水少,西部 为刚果盆地,受赤道低气压控制,降水多。
冬雨型
夏季干旱,冬季多雨
少雨型
年降水量《250,全年少雨
1、下列地区,年降水量较多的是( B ) A.回归线两侧的大陆西岸 B.回归线两侧的大陆东岸 C.两极地区 D.温带地区的内陆地区
2、亚欧大陆的温带地区自西向东降水变化规律是 C
A.多→少
B.少→多
C.多→少→多
D.少→多→少
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地中,降水较多的是 B ,主要理由是 赤道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气流上升容易成云致雨。(2) C、D两地中,降水较多的是 D ,主要理由 是 D处于山地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受暖流影响,降水增多
C. a=b<c
D. a>b=c
(2) 等年降水量线c在酒泉南部弯曲明显,其主要
影响的因素是 D
A. 河流 B. 湖泊 C. 城市 D. 山脉
降水主要考点
1、降水的特点; 2、分析降水特点的成因。
1、降水的特点应该怎么回答? 降水总量的多少; 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 降水的时间分布特点。
降水的特点
一、降水的条件:
① 空气 饱和 时,气温继续下降。 ② 有足够的 凝结核 。 ③ 水滴增大到能降落到地面。
二、降水的的类型 对流雨示意图
二、降水的的类型
对流雨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常伴有暴风、雷电,多出 现在赤道地区,其他地区的夏季午后也常出现。例如:赤道地 区全年都以对流雨为主,我国夏季的午后也常会出现。
(3)等降水量线呈封闭曲线 影响因素:地形或城市“雨岛”影响
地形:等降水量线闭合,数值外高内低,多为内陆 盆地;数值外低内高,多为山地。
祈连山的影响
吐鲁番盆地的影响
海南岛地形的影响
城市“雨岛”效应:等降水量线越往城市中心,数 值越大。
上海市中心的“雨岛效应”
中国年降水量及水资源分布图
等降水量线与 山脉走向平行
降 水 的 四 种 类 型 对比
降水类型 大气运动降Biblioteka 特征主要分布区对流雨
湿热空气强烈 --受------热----- 上升
强范-暴--度围- ,---小大---雷-------电,,---历常时有--风短------
湿热空气前进受 降水发生在山的
地-赤--区-道--及其两侧
地形雨 锋面雨 台风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