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初中生物
教师资格证笔试考纲-308初中生物

《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一、考试目标1.生物学科知识与能力掌握生物学科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基础知识,具备生物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和实验技能;了解生物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关注生物学科的最新进展;能举例说出这些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生物学教学知识与能力掌握生物学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准确理解《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11年版)》,并能用其指导初中生物学教学。
3.生物学教学设计能力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和学习需要选择教学内容,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确定恰当可行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合理利用生物学课程资源,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形成完整的教学方案,了解生物学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方法。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学科知识1.掌握与初中生物学课程相关的植物学、动物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和生物进化等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及相关的生物技术;了解生物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关注生物学科的最新进展。
2.掌握生物学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如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等,运用生物学基本原理和基本研究方法分析和解决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
(二)教学知识1.理解初中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熟悉初中生物学课程10个主题的内容标准涉及的重要概念;知道课程资源的类型及其适用范围。
2.了解初中生物学教材的编写理念、编排特点及内容呈现形式。
3.了解生物学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设计、教学技能、教学评价、教学研究等一般知识与技能。
4.了解生物学科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和过程。
5.掌握初中生物学核心概念的一般教学策略。
(三)教学设计1.学习需求分析(1)分析学习者●分析初中生学习生物学课程的一般特点,如年龄特点、整体知识水平、能力水平等。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生物面试真题及答案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生物面试真题及答案第一批一、考题回顾题目:《心脏的结构》内容:基本要求:(1) 要有适当的板书。
(2) 要有小组合作环节。
(3) 请在10分钟内完成上述任务。
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生活实例导入:大家平时喜欢运动吗?运动完之后,你有什么感觉?(感觉到心脏狂跳不止,呼吸也非常急促。
)教师继续追问:剧烈运动时心跳加快,其意义是什么?这与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密不可分,那么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究竟是什么呢?引出课题。
(二)新课展开(1)心脏在身体的部位。
将手按住胸部左侧,大家能感受到心脏在跳动吗?心脏在我们身体内何处呢?(心脏位于胸腔的中央偏左下方,在两肺之间。
跟自己的拳头差不多大。
)(2)心脏的结构是怎样的呢?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1)教师拿出准备好的心脏橡胶模型,并提出要求:前后桌4人为一小组,上讲台来观察和触摸,观察心脏的外形像什么?并触摸心脏壁,来感受它的薄厚。
(学生回答,像一个桃子,像自己平时画的心。
有的地方厚,有的地方薄)—心脏外面有心脏壁,主要是肌肉组织组成。
是一个中空的器官,内部有一道厚厚的肌肉壁将心脏分隔成左右不相通的几个部分。
那左右不相通的几个部分是什么?那么心脏内部结构又是什么样的呢?(2)多媒体展示心脏解剖图,让学生观察。
提问:心脏的内部有几个腔?他们分别与哪些血管相连?(左右心房,心室。
上房下室,如何画。
—与血管的相连:左心室与主动脉相连;右心室与肺动脉相连;右心房与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相连;左心房与肺静脉相连。
(3)心脏中的血液为什么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而不出现倒流呢?(左右不通,上下相通。
心房与心室之间有瓣膜,这种瓣膜只能朝向心室开,从而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
同样心室与动脉之间也有瓣膜,这种瓣膜只能朝向动脉开,从而保证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
总之,瓣膜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
)(4)从心脏解剖图可以看出,心室比心房的心脏壁厚,请大家试着解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心脏是由肌肉组织组成,心脏壁越厚,肌肉越发达,收缩和舒张就越有力。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生物面试真题及答案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生物面试真题及答案(第一批)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教师描述场景:夏季烈日当空,蝉慢慢从大树下爬上枝头,一边吸食着树汁,一边欢快地歌唱。
动画播放“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情景,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明生物之间存在吃与被吃关系。
教师:这种吃与被吃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称为什么?引出课题。
(二)新课展开1.教师带领学生根据之前的场景总结食物链的概念: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2.展示草、兔、狐的图片,组织学生尝试正确书写食物链。
(草→兔→狐。
)3.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1)食物链由生态系统中的什么成分组成?(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
)(2)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态系统中的哪种组成成分?(生产者。
)(3)通常怎样书写食物链?(甲→乙→丙→……)教师补充说明:食物链中的吃与被吃关系用箭头表示,不能用线段表示,并且箭头的指向是一定的,由被捕食者到捕食者。
(4)食物链中的甲、乙、丙分别代表什么生物呢?(绿色植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
)4.深化认识:有人说,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是可有可无的,你认同这种观点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不同意。
消费者是食物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教师补充说明:现在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是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形成的统一整体,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形成错综复杂、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消费者已经成为这个统一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不能说是可有可无的。
提问:你能说一说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么?(许多植物要靠动物传粉或传播种子,如果没有动物,许多植物就不能繁殖;生产者又能给消费者提供食物及栖息场所等等。
)(三)小结作业小结:回顾概念,强调要点。
作业:搜集资料,以自己喜爱的生态系统为例,说明如果其中某种生物减少或灭绝,对整个生态系统有什么样的影响。
【板书设计】略【答辩题目解析】1.食物链可以无限延长吗?【参考答案】不可以。
教师资格证《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考试大纲 (2)

《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一、考试目标1.体育学科的知识与能力。
掌握体育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并能够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中运用;掌握体育学科的教学理论和方法;了解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内容和基本理念,能够运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导教学。
2.体育教学的设计能力。
能够合理制定和表述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和过程进行合理选择与设计,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能合理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资源,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体育教学的实施能力。
掌握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实施的组织程序及基本步骤,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与手段,具备准确讲解、示范和纠正错误动作的能力,具备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有效引导和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的能力,具有处理体育课堂中安全和突发事故的能力。
4.体育教学的评价能力。
了解“体育与健康”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能够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学科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外体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趋势,熟悉运动人体科学、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及民族传统体育学等领域的相关知识和发展趋势,掌握学校体育发展的基本特征与规律。
2.了解人体结构的基本组成、人体主要器官和系统的结构特点与功能。
掌握骨骼肌的收缩原理、收缩形式和特征、肌纤维类型与运动的关系;熟悉氧运输系统的功能、能量代谢等内容;掌握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及影响因素、运动过程中人体功能变化的规律,掌握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基础。
了解体育卫生、医务监督的基础知识,掌握常见运动性损伤、运动性病症的预防和处理等内容。
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与合理膳食,熟悉各种营养素的来源、功能和需要量,理解营养、环境和生活方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3.掌握体育的本质与功能、目的与手段,熟悉体育过程要素与结构。
了解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学校体育目标的结构与功能;了解运动兴趣、动机、表现有关知识,掌握提高体育教学的心理知识和干预手段;了解体育课程的性质与特点、资源开发与利用,掌握体育课程的学习指导与评价;熟悉学校课余体育活动、训练与竞赛的特点、组织与实施等内容;掌握体育教学的目标、特点、原则、过程与方法,掌握体育教学计划的制定、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评价等内容,了解我国常见的体育教学模式;熟悉《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
教师资格证-初中生物考试大纲(汇编)

(初级中学)一、考试目标1.生物学科知识与能力掌握生物学科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基础知识,具备生物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和实验技能;了解生物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关注生物学科的最新进展;能举例说出这些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生物学教学知识与能力掌握生物学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准确理解《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并能用其指导初中生物学教学。
3.生物学教学设计能力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和学习需要选择教学内容,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确定恰当可行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合理利用生物学课程资源,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形成完整的教学方案,了解生物学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方法。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生物学科知识1.掌握与初中生物学课程相关的植物学、动物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和生物进化等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及相关的生物技术;了解生物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关注生物学科的最新进展。
2.掌握生物学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如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等,运用生物学基本原理和基本研究方法分析和解决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
(二)生物学教学知识1.理解初中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熟悉初中生物学课程10个主题的内容标准涉及的重要概念;知道课程资源的类型及其适用范围。
2.了解初中生物学教材的编写理念、编排特点及内容呈现形式。
3.了解生物学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设计、教学技能、教学评价、教学研究等一般知识与技能。
4.了解生物学科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和过程。
5.掌握初中生物学核心概念的一般教学策略。
(三)生物学教学设计1.学习需求分析(1)分析学习者分析初中生学习生物学课程的一般特点,如年龄特点、整体知识水平、能力水平等。
●分析初中生学习生物学课程的差异性,如个性差异、知识水平差异、不同的学习态度等。
教师资格考试大纲《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教师资格考试大纲《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一、考试目标1.生物学科知识与能力掌握生物学科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基础知识,具备生物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和实验技能;了解生物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关注生物学科的最新进展;能举例说出这些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生物学教学知识与能力掌握生物学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准确理解《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11年版)》,并能用其指导初中生物学教学。
3.生物学教学设计能力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和学习需要选择教学内容,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确定恰当可行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合理利用生物学课程资源,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形成完整的教学方案,了解生物学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方法。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学科知识1.掌握与初中生物学课程相关的植物学、动物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和生物进化等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及相关的生物技术;了解生物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关注生物学科的最新进展。
2.掌握生物学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如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等,运用生物学基本原理和基本研究方法分析和解决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
(二)教学知识1.理解初中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熟悉初中生物学课程10个主题的内容标准涉及的重要概念;知道课程资源的类型及其适用范围。
2.了解初中生物学教材的编写理念、编排特点及内容呈现形式。
3.了解生物学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设计、教学技能、教学评价、教学研究等一般知识与技能。
4.了解生物学科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和过程。
5.掌握初中生物学核心概念的一般教学策略。
(三)教学设计1.学习需求分析(1)分析学习者●分析初中生学习生物学课程的一般特点,如年龄特点、整体知识水平、能力水平等。
2019下教师资格笔试科目三之中学生物学科

2019下教师资格笔试科目三之中学生物学科第四章易错题巩固练习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C。
解析: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细胞内含叶绿体,湖水中富含有机物,使得藻类植物大量繁殖,使得湖水呈现出绿色,因此“西湖春色归,春水绿如染”,这句诗描写的是藻类植物;苔藓植物无根,起固着作用的是假根,有茎、叶的分化,体内无输导组织,植株矮小,受精过程离不开水,适于生活在阴湿处,可见“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中描写的应该是低矮的苔藓植物,故选C。
2.【答案】D。
解析:一朵花中完成传粉与受精后,只有子房继续发育,子房的发育情况为:可见,子房发育成果实,果实包括果皮和种子,子房壁发育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
所以图中①与④分别为子房、种子,D正确。
3.【答案】D。
解析:呼吸系统由7呼吸道和6肺两部分组成,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是气体交换的场所,A正确;乙图中的8表示肺泡,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B正确;肺由许多的肺泡组成,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网,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非常薄,都是有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肺泡和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丙图中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细胞组成,C正确;血液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网时,由于气体的扩散作用,肺泡外毛细血管网内的血液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这样有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通过肺循环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D错误,故选D。
4.【答案】C。
解析:B型血的人可以接受B型和少量O型血,A错误;血液中红细胞最多,有炎症时白细胞数目会大大增多,但不会超过红细胞的数量,B错误;血液分层后,上层是血浆,下层是红细胞,中层是白细胞和血小板,C正确;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白细胞有细胞核,D 错误。
5.【答案】B。
解析:免疫是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非己”成分,能够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清除自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A正确;计划免疫是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获得免疫功能,并不能使疾病痊愈,B错误;免疫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C正确;预防接种是重要的特异性防御措施,属于计划免疫,D正确,故选D。
教师资格证《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考试大纲 (2)

《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一、考试目标1.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能力。
掌握思想品德学科的基础知识,具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综合运用思想品德学科知识的能力。
2.思想品德课程理论知识与能力。
了解思想品德课程理论的基本知识,明确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把握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理念和目标;理解《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课程内容标准、活动建议,领会其蕴涵的课程设计思想与方法,具有思想品德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能力。
3.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与能力。
掌握思想品德教学基本理论知识;理解《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教学建议,领会其蕴涵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理念,具有思想品德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能力。
4.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评价理论知识与能力。
掌握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评价基本理论知识;理解《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评价建议,把握其教育教学评价要求与标准,具有实施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评价的基本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初级中学思想品德教师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能力、课程理论知识与能力、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与能力和教育教学评价理论知识与能力。
(一)学科知识1.掌握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密切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青少年心理学、伦理学、法学等课程的主要内容。
2.运用学科知识和思想品德课程理念解读、分析、评价思想品德教材,解决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相关问题。
3.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与方法以及有关学科知识观察、分析和说明青少年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社会生活的相关热点问题,具有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理论知识1.了解思想政治课程理论的基本知识,明确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特点和功能,掌握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及其建构思想。
2.掌握《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规定的课程内容、课程形态、课程结构以及课程实施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初中生物
《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水平》(初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生物学科知识与水平
掌握生物学科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基础知识,具备
生物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和实验技能;了解生物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注重生物学科的最新进展;能举例说出这些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生物学教学知识与水平
掌握生物学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准确理解《全日制义务教育
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并能用其指导初中生物学教学。
3.生物学教学设计水平
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和学
习需要选择教学内容,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确定恰当可行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合理利用生
物学课程资源,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形成完整的教学方案,了解
生物学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方法。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生物学科知识
1. 掌握与初中生物学课程相关的植物学、动物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和
生物进化等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及相关的生物技术;了解生物学
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注重生物学科的最新进展。
2. 掌握生物学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如观察法、调查法、实验
法等,使用生物学基本原理和基本研究方法分析和解决生活、生产、
科学技术发展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
(二)生物学教学知识
1. 理解初中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熟悉初中生物学课程10个主题的内容标准涉及的重要概念;知道课
程资源的类型及其适用范围。
2. 了解初中生物学教材的编写理念、编排特点及内容表现形式。
3. 了解生物学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设计、教学技能、教
学评价、教学研究等一般知识与技能。
4. 了解生物学科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和
过程。
5. 掌握初中生物学核心概念的一般教学策略。
(三)生物学教学设计
1. 学习需求分析
(1)分析学习者
l 分析初中生学习生物学课程的一般特点,如年龄特点、整体知
识水平、水平水平等。
l 分析初中生学习生物学课程的差异性,如个性差异、知识水平
差异、不同的学习态度等。
(2)分析教材
l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及教材的编写思
路和特点,确定课时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对教学内容实行合
理的选择和组织,明确教学内容的相互关系和表现顺序。
l 通过度析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明确核心概念,确定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2. 确定教学目标
(1)领会初中生物学课程“知识、水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含义。
(2)根据三维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确定并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3. 选择教学策略和方法
(1)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2)合理选择和利用课程资源。
4. 设计教学过程
(1)合理安排生物学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
(2)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
(3)分析并评价教学案例。
5. 撰写格式规范的教案
6. 了解生物学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方法
三、试卷结构
四、题型示例
1.单项选择题
(1)取甲、乙、丙、丁4片大小、质量和叶龄都相同的新鲜菠菜叶片,作以下处理:
然后再将4片叶片置于通风处,出现萎蔫现象的先后顺序是
A.甲→乙→丙→丁
B.甲→丙→乙→丁
C.丁→乙→丙→甲
D.丁→丙→乙→甲
(2)给刚出生的婴儿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卡介苗在免疫学上属于
A.抗体
B.抗原
C.溶菌酶
D.抗生素
2.简答题
(1)在用显微镜观察蚕豆叶下表皮的临时装片时,甲、乙、丙、丁4位同学分别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如下图所示。
哪位同学的观察效果?你如何指导其他3位同学改进实验操作以获得观察效果?
(2)下图是肾小体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请写出血液形成原尿的途径,并说明肾小球的作用。
3.教学设计题
阅读义务教育初中阶段教材中“生态系统的组成”的内容(教材内容略),设计这节课的课堂导入。
4.材料分析题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回答:
(1)根据以上教学设计思路,分析该教师的教学设计中使用了哪些教学策略?
(2)在实施这些教学策略时应注意哪些问题?。